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观潮一文主要写什么)
本文目录
- 观潮一文主要写什么
- 啥时潮头温腾西去可是渔翁还在什么般的泳来江面上依旧什么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湖
- 文章第5自然段写了潮水过后什么样的景象
- 描写钱塘江大潮
- 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有哪些
- 《钱塘江大潮》是谁的作品
- 怎样描写钱塘江大潮
观潮一文主要写什么
《观潮》一文中,作者是从江潮的声音和形态两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钱塘江大潮气势雄伟壮观的特点。
《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观潮的事。课文运用形象的比喻,艺术的夸张,由远而近地描写了钱塘江涨潮的壮观。
那初潮时“仅如银线”的美丽景色,那潮近时“玉城雪岭”的奇特景象,那“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的巨大声响,都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自然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人受到美的陶冶。
扩展资料
《观潮》写作背景: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观潮》课文全文描写了农历八月十八观潮日钱塘江观潮的壮观场面。
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作者也兴致勃勃地来到钱塘江边,他被眼前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的场面深深震撼着,他仿佛看到了大自然与人类文明的巧妙结合...观潮结束后,他回想起汹涌的潮水发出滔天巨响、岸边的看潮的人群齐声惊叹,他的内心以为那震撼人心的场景深深触动,一定要把这壮观场面记录下来!
啥时潮头温腾西去可是渔翁还在什么般的泳来江面上依旧什么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湖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一、课文《观潮》介绍
《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并由忠诚参与朗读。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
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二、课文分析
《观潮》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这样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将钱塘秋潮这一天下奇观,生动形象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钱塘江大潮简介和历史渊源:
1、钱塘江大潮简介
钱塘江位于我国浙江省,最终注入东海,在它入海口的海潮即为钱塘潮,天下闻名,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前来观看这一奇景。海潮到来前,远处先呈现出一个细小的白点,转眼间变成了一缕银线,并伴随着一阵阵闷雷般的潮声,白线翻滚而至。
几乎不给人们反应的时间,汹涌澎湃的潮水已呼啸而来,潮峰高达3—5米,后浪赶前浪,一层叠一层,宛如一条长长的白色带子,大有排山倒海之势。诗云:“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
2、历史渊源
观赏钱塘秋潮,早在汉、魏、六朝时就已蔚成风气,至唐、宋时,此风更盛。相传农历8月18日,是潮神的生日,故潮峰最高。南宋朝廷曾经规定,这一天在钱塘江上校阅水师,以后相沿成习,八月十八逐渐成为观潮节。
文章第5自然段写了潮水过后什么样的景象
第5自然段写潮头过后的江面的景象与变化。
一是写“霎时,潮头奔腾西去”说明大潮过去时急且快,可是余波未尽,“漫天卷地”“风号浪吼”两个词写出了余波之大。
二是写江面恢复平静以后,江水涨了六七米高。显然,这时的平静与潮来前的平静完全不同。这两点描写从另一角度进一步说明钱塘江大潮确实是天下奇观。
扩展资料
《观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经典作品,节选自《武林旧事》第三卷。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将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描绘出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的英姿飒爽和观潮人群的惊叹不已,使读者身历其境。
这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赞美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
描写钱塘江大潮
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文章:
1、《催试官考较戏作》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杂言古诗。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情此景那两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意思:八月十八日钱塘江大潮,壮观的程度天下没有其他景象可以比拟,像是鲲鹏击打水面造成三千里的巨浪,观潮人群的青色雨伞和周围的红旗相呼应,白色的浪花打在黑色的河岸上黑白颜色互相闪灭,此情此景深受感触,希望考生多点上一只蜡烛,同情那些期待成绩的考生。
2、《杂曲歌辞·浪淘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诗词之一。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意思:八月涛声吼地去,头高数丈触山回,没有多久潮水已退到海门去了,它在临走的时候卷起的沙堆洁白得好象雪堆。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3、《忆钱塘江》是宋代诗人李觏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前山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意思:当年乘醉登上归家的帆船,看那两岸隐隐的青山前太阳已落下一半,此时此刻,最迷人的还是返照入江,满江一片红光,那江面上的点点白帆,在夕阳的辉映下,宛若水中的女神们一齐穿上了淡红的衣衫。
钱塘江大潮成因
1、天时
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月球、太阳或其他天体对地球上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和对地心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之差,或地球绕地-月(日)质心运动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与月(日)引力的合力)最大。
2、地利
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像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公里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
3、风势
沿海一带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有哪些
文言文:《观潮》作者:周密。
现代文:《钱江看潮记》作者:丰子恺 诗:《十七日观潮》(陈师道)、《钱塘江潮》(罗隐)、《杂曲歌辞·浪淘沙》(刘禹锡)、《秋过钱塘江》(贯休)、《忆钱塘》(李廊)、《望江台》(王在晋)等等等等。
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潮头初临时,江面闪现出一条白练,伴之以隆隆的声响,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潮头推拥,鸣声如雷,顷刻间,潮峰耸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观潮始于汉魏,盛于唐宋,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
钱塘江大潮:钱塘潮(Qiantang Tide)——最壮观的海潮。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涌潮地有三处:山东青州涌潮、广陵涛和钱塘潮。而在世界上,钱塘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分别是印度恒河潮,亚马孙潮与钱塘潮。清费饧璜(1664-年)《广陵涛辩》云:“春秋时,潮盛于山东,汉及六朝盛于广陵。唐、宋以后,潮盛于浙江,盖地气自北而南,有真知其然者”。
钱塘潮比广陵涛出现的时间晚一些,至迟在东汉就已形成。王充《论衡·书虚篇》提到“浙江、山阴江、上虞江皆有涛”。又说当时钱塘浙江“皆立子胥之庙,盖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涛也”。但是,王充只说“广陵曲江有涛,文人赋之”,没有说赋钱塘江潮。可见,东汉时,钱塘潮远没有广陵涛出名。
《钱塘江大潮》是谁的作品
《钱塘江大潮》是中国现代作家郭沫若创作的一篇课文,下面是《钱塘江大潮》的主要内容概述:
《钱塘江大潮》是一篇介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自然灾害事件——钱塘江大潮的故事。该文章主要以钱塘江及其周边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为背景,讲述了钱塘江大潮发生的经过和其对当地居民生活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文章首先描写了钱塘江的壮美景色,展示了江水的奔腾和浩荡,以及江上的渔船和风景。接着,文章描述了海潮在夜晚的逐渐升高,洪水泛滥的场景。大潮来袭之际,江水急速奔涌,波浪翻滚,形成巨大的水势。
作者进一步描写了大潮来袭时,江边村落的居民急忙躲避的情景,以及他们身处潮水中的危险和辛酸。他们挽着家人、携带财物,逃离家园,寻找安全的地方。一些不幸的村民被潮水冲走,让人心生怜悯和痛惜。
然后,文章描述了潮水退去后,江边村落的凄凉景象,灾后的重建工作和人们的艰辛努力。虽然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但人们并没有失去信心和希望,他们采取各种措施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
最后,文章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敬畏和对人类顽强生存的赞美。通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故事,文章反映了中国人民面对自然灾害的勇气和坚韧精神。它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视,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理念。
钱塘江简介
钱塘江位于中国的浙江省,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条重要河流。钱塘江发源于浙江省西南部的淳安县,流经杭州市,最终注入东海。钱塘江的下游是杭州湾,它与东海相连。钱塘江的流域范围广泛,涵盖了浙江省的许多地区,包括杭州市、宁波市等。钱塘江流经的杭州市是浙江省的省会,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钱塘江是中国五大潮河之一,也是大潮频发地区之一。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钱塘江的潮汐起伏较大,并且每年发生多次大潮,其中有些大潮甚至会造成严重的水患。钱塘江大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自然灾害事件之一,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怎样描写钱塘江大潮
1,我仿佛看到了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流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我在大潮日时,看到了那凶猛,壮观的浪潮。2,再近些,我仿佛看到了,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3,我仿佛看到了,远处的海,一片蓝。好深啊,不过我可以看到里面夹杂着的深绿,那肯定是水藻的颜色。抬头望望,一只只海鸥在自由翱翔。咦?远处怎么都是蓝色的呢?原来水和天相接,分不清哪里是海,哪里是天周围绿树怀抱,一片绿油油,使人心旷神怡。4,走上沙滩,感觉软绵绵的,好像踩着了棉花一样。我仿佛看到了,沙滩上有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贝壳:有的像冰淇凌,有的像爱心,有的像扇子,还有的像蜗牛壳。大的简直和扇子一样,小的犹如粒粒扣子。沙滩边有一些礁石,有的像乌龟,有的像大象,还有的像巨鸟,真是千奇百怪,有趣极了 ..........5,所谓信仰生活,未必要皈依某种宗教,或者信奉某一位神灵。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人不甘心被世俗生活的浪潮推着走,而总是想为自己的生命确定一个具有恒久价值的目标,他便是一个有信仰生活的人。6,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有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7,文章通过对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生动描写,如:闷雷滚动、水天相接、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汇,使我仿佛看到了,身临其境,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是如此的雄伟壮观。8,通过读这篇课文,使我仿佛看到了大自然的瑰丽和神奇。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大自然像魔术师,她的杰作令人惊叹与震撼。
更多文章:
自治区,政府十项维稳措施是哪些?四问话“确保三不出”中“三不出”是指什么
2024年6月14日 20:40
诚恳的反义词(严厉、镇定、诚恳、坚定、称赞、懦弱、骄傲的反义词)
2024年4月25日 00:20
2017英语二答案(英语周报2016-2017高二新课程第42期答案)
2024年7月29日 20:50
错的时间错的地点遇到对的人(歌词错的地点,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请问歌名叫什么)
2024年4月25日 22:40
冬奥志愿者雪中坚守(北京冬奥村800余名志愿者在风雪中坚守岗位,他们的身上有哪些闪光点)
2024年7月4日 13:00
如何服务好客户的十大方法怎么服务好客户的十大方法?夸人服务好的话
2024年7月22日 20:50
寻求一篇关于90后个性的日记如题 谢谢了?初中生100字的15篇日记
2024年5月9日 21:30
离子反应习题(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或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每题2分)
2024年8月9日 11:20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600字(求祖国在我心中 演讲稿一篇 600字)
2024年7月5日 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