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和狼的故事ppt(《狼和鹿》优秀说课稿)
本文目录
《狼和鹿》优秀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我整理的《狼和鹿》优秀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狼和鹿》优秀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狼和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捕杀凶狼反而造成了森林饥荒、疾病流行。它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来构思全篇。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加引号词语的意思。
3、知道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深入研究,懂得事物间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可分为以下几个板块: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我首先展示鹿和狼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对它们的印象。接着设置悬念:本文作者却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读读画出描写作者观点的句子。
(二)抓住难点,设计思路
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句:“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1、我首先提问:为什么称凶残的狼为“功臣”,可爱的鹿为“祸首”呢?让学生明白狼和鹿和森林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2、我继续用问题导读:为什么称凶残的狼为“功臣”,可爱的鹿为“祸首”呢?展开自学,自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这就激发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第四自然段乃至全文,并进行合作探究。
(三)把握重点,对比体悟
根据板书设计围绕三者关系展开教学,
1、鹿群及狼的变化:
(1)指名读所画鹿群在人们捕杀狼前后变化的的句子
(2)抓住相关的数字,展开想象的翅膀,并出示图片创设情景,通过读、说加深体会。
2、森林的变化,也用通过上述鲜明对比,想象、看图、品读方法同样理解。
3、学生理解以上两者的变化之大都是因为人们捕杀了狼的缘故。由此更深入理解三者的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让学生运用简单的词语和箭头绘制三者关系图,增强直观性。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1、学到这里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2、看到凯巴伯森林中的荒凉你心痛吗?想关注一下它现在的样子吗?出示指读
3、想象一下现在你到凯巴伯森林中去,你会看到什么景象呢?
(3)布置作业:
复述课文,尽量用上书本中的好词句和数据说明。
《狼和鹿》优秀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体系
这是苏教版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从内容和体裁看,它们都是记叙文,文体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可读性强。值得注意的是这篇课文是关于“人与动物”的故事,但不仅仅局限于此,更要以此为视角反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有着深厚的思想内涵。
2、教材内容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平衡—失衡—启迪。具体来说,课文介绍了凯巴伯森林生机勃勃,鹿在林间嬉戏,而狼却跟在后面,准备下毒手,正因为如此,当地居民恨透了狼,觉得要去保护弱小者,纷纷去捕杀了狼以及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没有了狼,鹿大量繁殖,他们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鹿吃光了,森林遭到破坏,鹿也逐渐消失,狼和鹿之间的关系介绍得较清楚,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种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但同时在狼与鹿之间的关系背后,也折射出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如:
(1)、人与狼和鹿之间的关系,狼吃鹿是一种必然的自然规律,人们去杀狼从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来看消灭更残忍的动物本因是正确的,但从现状来看,他们原本正确的行为却恰恰是错误的,真正这种“不平衡”的制造者是谁呢?就是我们人类;
(2)在狼和鹿之间的关系背后,显现出人类的傲慢和无知,当然这一点就三年级小学生的认识水平还远远达不到,因此在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把握以下几点。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复述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自主阅读课文的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1)、理解狼和鹿之间的关系、知道狼吃鹿是大自然生态平衡的必然规律;
(2)、理解人与狼和鹿之间的关系,体会自然界中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3)、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避免以后好心做坏事的事情发生。
4、教学重难点:
(1)、理解狼为什么会成为森林中鹿群的“功臣”,鹿为什么成为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2)、懂得狼吃鹿是一种必然的自然规律,人们原本“善良”的行为使森林遭到破坏、鹿群减少,从而明白人与自然的关系。
5、教学安排: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的认知水平,本课教学设想采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把握脉落。细读课文,深入探究,体会内涵;
第二课时:复述课文,拓展延伸,综合实践,提升情感。
二、说学法、教法:
学法
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会学”,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水平,主要让学生能学会自读自悟法、讨论探究法,使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的说、读、思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启迪学生智慧、升华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生态观。
教法:
对比法——这篇课文为了揭示一些深刻道理,采用了一系列对比的方法:(1)、森林状态的前后对比,
一是生机勃勃,一是萧条无比;(2)、鹿群要死的前后对比,一是活泼美丽健康,二是频临灭绝,疾病缠身;三是狼鹿易位的对比,一是对鹿痛恨之极,对鹿爱护有加,一是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祸首”
紧紧抓住这三处对比,让学生明白狼和鹿之间的关系,形成保护生态平衡的价值趋向。
想象法——想象大森林前后变化的景色,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由图入手,看正面说美学图文结合展开想象,通过学生回忆的描述,深深地体会到凯巴伯森林的前后变化之大,仅仅是因为狼的消灭吗?潜移默化地渗透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探究法——“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祸首’。”这句话应该是这篇课文的重点语句,抓住这句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入探究为什么说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祸首”呢?研究根本何在,学生在矛盾的情绪和迫切知道真相的需要支配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抓住这个重点语句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法——抓住课文中的三处对比的描写,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前后的变化,一喜一悲,人们后悔莫及的心情,促进内化,深深地体会出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程序
根据教学目标,第一课时教学可分为以下几个板块: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图文结合,沟通联系
由文悟理,读中释疑
读中反思,升华明理
课外延伸,升化情感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 设疑:狼和鹿是我们在动物园里常见到的,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2、
师小结:对呀,在字典里凡是与狼相关的都不是什么好词,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还有故事《小红帽》中的狼外婆等等。今天我们将学习《狼和鹿》这篇课文,板书课题。你们将对狼产生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设奇引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带着好奇心去朗读课文,提出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 出示投影,检查自学效果
3、 分段指名朗读,读中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一件事?
设计意图:理清脉络,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个体自学,使学生个个参与学习,人人都奉献思维结果。
三、 图文结合,沟通联系
讨论过去
1、 出示画面:欣赏凯巴伯森林生机勃勃的画面,发挥想象,描述这美丽的景色,森林怎样,鹿怎样,狼又在干什么?
2、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读,交流: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想?
3、 指导感情朗读,抓住葱绿、鸣叫、嬉戏等词读出森林之美、鹿的可爱、对狼的讨厌以及动物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谈谈现在
1、出示课件 :萧条的凯巴伯森林
2、发挥想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荒凉的森林景色及鹿的样子。
3读课文,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呢?你认为又该怎样读呢?指导朗读。
4、 质疑 为什么凯巴伯森林会变成这个样子,没有了狼,鹿开始生活得怎么样?现在又怎么会这样呢?。
5、 引导想象,合作讨论,深入探究。
6、理清关系,用“因为……所以”句式描述狼和鹿之间的内在关系,(不仅要说出,没有狼,鹿与森林的关系是怎样的,还要说出有了狼,鹿与森林的关系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前后画面的对比,明晰狼与鹿之间的关系,引发情感,展开想象,充分挖掘课文的外延,巧妙地进行填补,让学生尽情地发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狼与鹿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生态观。这种教学不仅充实了课文的内容,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
四、 由文悟理,读中释疑
1、 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 出示课件,为什么人们一直恨透了的狼被称为“功臣”,而温顺可爱的鹿却成了“祸首”?
3、 小组讨论探究:抓住一些具体数字,狼大量地捕杀后,鹿和森林的前后变化,反复阅读理解。
4、 汇报交流
5、 继续用“因为……所以”句式描述狼为“功臣”、鹿为“祸首”的原因。
6、 抓住“做梦也想不到、居然、功臣”“特意,倒成了祸首”等词,体会狼与鹿之间的辨证关系。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理解文意,据文设问,层层推进,使教学有条不紊,以问促读,以问启思,以问导议,放手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给学生的读书、思考、议论的权利,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求解
五、 读中反思,升华明理
1、 质疑,那么成为“祸首”的到底是谁?
2、 引导反思,人们当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他们这样做错在哪里?
3、想象,两年后当他们看到这一现象时,在回想自己的做法后,他们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在教师的行领下进行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文本的过程。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告诉学生人们当初捕杀狼,只是和你们当初的想法一样,觉得狼吃鹿太凶残了,要保护可爱的鹿,但恰恰就是他们的伦理道德观左右了他们,才造成了这一“祸患”,本教学过程的设计,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培养学生那种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能力。
六、课外延伸,升化情感
1、课文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2、联系实际,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想。
3、搜集资料,除了狼和鹿之间的失衡会造成祸患,还有哪些事物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使整个教学片段成为一个整体,将听、说、读、写、思,课外与课内融为一体,提升了自己的认知水平,实现知识的迁移。
《狼和鹿》优秀说课稿3
【说教材】
《狼和鹿》是一个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捕杀凶狼反而造成了森林饥荒、疾病流行。它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
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来构思全篇。平衡——狼鹿共存,自然统一。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小鸟歌唱,鹿群嬉戏,恶狼出没,欢乐与危险同在,进攻与提防并存,组成了自然统一体。失衡--狼被捕杀,灾难降临。文章从两个方面展开叙写:一是人们组成狩猎队捕杀凶狼,消灭鹿群的天敌;二是鹿群从此大量繁殖,急速增长,造成严重饥荒和疾病流行。最后得出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道理。课文寓自然科学知识与生动的故事中,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
【说教学思路】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的主要教学思路是:以读为主线,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理解课文。在一幅幅鲜明画面,一个个具体数据的对比中悟情明理。通过讨论,读书比赛等多种形式,采用电教手段,创造一个声、色、形有机结合地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此,我准备分二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精读感悟,体情悟理。
【说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在读读、议议、比比中突破重点、难点。让孩子们在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中真正融入课文,明白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具体说一说第二课时是如何突破重点、难点的。
【说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读,读中入境。
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在揭题之后,创设情境: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是怎么样的呢?让学生带着兴趣读第一小节。接着问“你喜欢这样的森林吗?说一说你的理由。”学生可以喜欢森林的生机勃勃,喜欢鹿的活泼美丽。学生也可以不喜欢森林中狼的贪婪和凶残。这样的设计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现个体发展、展现其问题解决能力的舞台,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思路说说自己的看法。
“凯巴伯森林当地的居民恨透了狼,他们又是如何做的呢?”让学生自由去读一读,通过具体的数据体现人们捕杀狼数量之多。
二、读中对比,读中悟情。
第三小节课文中出现的“自由王国”让三年级的学生动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而理解加上引号的“自由王国”更是困难了。教学时我准备这样去突破这一难点:“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鹿在那儿怎样自由生活的?这一自由王国真的是鹿的自由王国吗?”通过这二个有层次的问题让学生明白:狼被消灭后,鹿无忧无虑地生活。但另一方面,正因为鹿的大量繁殖,森林被毁,病毒传染。接着让学生把一、三小节对比,体会狼被捕杀前后森林和森林中的鹿有何不同。引导学生想像森林被毁,鹿群生病的样子。学生在两两对比中引发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下,展开想像,启动思维,从中感悟、体会、理解。
三、合作学习,说话明理。
第四小节是文章的难点,让学生自读这一小节,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联系文中的句子说话,领悟人称狼为“功臣”,称鹿为“大坏蛋”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学生自由地将自己的发现、想法和结论进行交流和共享。教师在其中只是一个顾问,一个参谋,一个引导者。最后课堂延伸,学科整合。不过,这里的处理,我没有抓住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学生的理解有偏差,教师的引导没有体现出来,而只是进行了总结。
以设计森林警示牌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可适当介绍有关生态平衡的知识,再请学生谈谈生活中没有注意生态平衡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事例。课后收集这样的事例。这样就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的相互交叉中,渗透整合,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第二课时的教学首先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中入境。然后让学生在读中对比,读中悟情,组织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说话明理。最后课堂延伸,学科整合。总之让学生在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课堂教学中,如果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学习方法等得到最大的发展和提高便是我莫大的欣慰!
《狼和鹿》优秀说课稿4
教材分析 :
《鹿和狼的故事》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内阅读课文。课文所在单元的要求是“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有效地保护鹿,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那里消灭鹿的大敌——狼。结果摧毁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那么,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是谁呢?可能谁也不会想到,那就是得到特别保护的——鹿。课文通过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捕杀狼前后凯巴伯森林的不同情况,说明了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学情分析:
十一册的学生在第九册的时候学过《蛇与庄稼》,对事物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深刻的枯燥的道理不感兴趣。
学习目标:
一、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确定本文的目标之一为“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根据文本,确定本文的目标之二为“理解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三、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设计理念及做法:
一、以本为本,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通过语言文字来把握思想内容,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感悟道理。既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注重体会的思想感情,牢牢把握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这一特点。本篇分为两部分,1至6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叙了一个故事,7至9自然段为第二部分,揭示了一些道理。第二部分的道理比较深奥、枯燥。怎样让学生理解、体会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并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呢?怎样让深奥的道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化难为易呢?在故事部分做,通过对故事的细细体会、感受,让学生自然地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故事与道理浑然一体,深刻的道理就蕴涵在浅显的故事中。故事部分品读到位了,道理自然也就懂得了。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花较多的时间重点品读故事部分的三个文段:
①“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鹿在林间出没。凶恶残忍的狼是鹿的大敌。”再现美丽和谐的自然环境,与后文破坏后的环境形成对比,感受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②“枪声在森林中震荡。在猎人冰冷的枪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感受狼的无可奈何和猎人的冷酷无情;
③“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难逃厄运。森林中的绿色植被一天天在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鹿的命运和整个大自然的命运,从而认识到罗斯福总统决定的严重错误,意识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对语言文字的品读中道理不需要分析,不需要讲解,更不需要灌输,是潜移默化,是润物细无声,是水到渠成。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搭建一个点、线、面结合的立体网络,让学生有多个层面的收获;努力做到有整体的把握,有清晰的脉络,也有细节的精彩。一篇较长的如何找到教学的突破口呢?鹿群数量变化的后面隐藏着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这一主题(而这正是这篇的重点目标),这一组数字就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也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条线。所以,我作了如下设计:
①将表示鹿群数量变化的数词找出来;
②4000只鹿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
③为什么鹿的数量很快就超过了十万只?
④后来鹿怎么又只剩下不到8000只了呢?
⑤老师深情描述:4000——10万——8000,不仅仅数字在变化,还有很多事物都发生了改变!狼死了!林毁了!本想保护的鹿也挣扎在死亡线上!(出现,配上让人震撼的声音)为什么?为什么美丽和谐的自然会变成这样?你想说点什么吗?这几个数字像一条线将一粒粒珍珠(故事与道理;美丽和谐的自然与杀狼后环境的破坏)串联起来,使脉络清楚,学习起来思路清晰。
三、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让语文真正地向思维开放、向生活开放、向个性开放。读书,不仅要读进去,使自己有所收获,有所感悟(语言的、思想的、写法的),还要读出来,在书中读到自己,向个性开放;读到生活,向生活开放;读书,不仅是接纳,是吸取,更是思考,是创新,在接纳吸取中拓展思维的广度,在思考创新中深化思维的深度,提升思维的高度,向思维开放。所以,我做了如下尝试:
①补白:如果狼会说话,在中弹倒地的那一刹那,它会说什么呢?培养学生感受文本的敏锐度和想象能力;
②生活中还有这样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事物吗?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拓展思维;
③我是老师小帮手:“我现在遇到了一个麻烦:由于事情很多,对班上的情况不能全面、及时地了解,于是在班上设立了值日班长一职,主要负责向老师报告学生的纪律情况,如:谁丢纸屑啦,谁骂人啦,谁抄别值日班长一职撤了?你们帮我出出主意。”引导学生解决生活,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鹿和狼的故事》身为总统,西奥多·罗斯福错在哪里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对比森被毁前和被毁后的区别
在101教育PPT里看到这篇文章的一个课件是这样写的。错误: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雇请猎人消灭狼,结果破坏了生态平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生活在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类如果不尊重大自然,生态平衡就会被破坏,人类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凯巴伯森林被毁前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被毁后绿色植被减少、枯黄扩大。
六年级语文上册《鹿和狼的故事》课件及教学反思【三篇】
【篇一】六年级语文上册《鹿和狼的故事》课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诵读,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了解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教学重难点: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听过哪些有关狼的.故事?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狼”给你留下的印象。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板书:狼
2、你鹿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鹿”给你留下的印象。板书:鹿
过渡: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3、想想全文可以分为几个自然段,概括每段的段意。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同桌分段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
四、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
2、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此时的鹿群真的是无虑吗?请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3节。
3、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森林中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用自己的话说说。
4、在文中找出罗斯福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5、讨论:指名读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用课文中的事例来说说:鹿和狼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2)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
(3)整个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因素,你能用其他的事例来证明我们必须尊重这些关系吗?
五、体会课文中心
1、为什么鹿会“饿”、“痛”直至从10万只只剩下8千只?
2、这是“狼”的错吗?“狼”难到就该杀吗?
3、狼倒在枪下的一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你知道它想说什么话吗?
4、鹿是毁灭自己的“祸首”。鹿它想毁灭自己吗?真正的“祸首”究竟是谁?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作业。
写一写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写从中懂得的道理,也可以写知道的类似事例。并请你给凯巴伯森林设计一块警示牌。
【篇二】六年级语文上册《鹿和狼的故事》课件
设计理念:
1、以本为本,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通过语言文字来把握思想内容,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感悟道理。既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注重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牢牢把握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这一特点。
2、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搭建一个点、线、面结合的立体网络,让学生有多个层面的收获;努力做到有整体的把握,有清晰的脉络,也有细节的精彩。
3、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让语文真正地向思维开放、向生活开放、向个性开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有关鹿和狼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收集生态失去平衡的相关材料,并做简单整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启发谈话,激起兴趣
1、同学们,一提到鹿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词语?(出示鹿的图片)狼又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狼的图片)
是啊!提起狼我们就会想到“凶恶残暴”,什么“狼心狗肺”“鬼哭狼嚎”“狼子野心”“狼狈为*”等,可以说狼在我们心中就是罪恶的化身,应该毫不留情的消灭掉。可哪一天我们将狼赶尽杀绝时又会猛然发现:得引狼入室!这是怎么回事?学完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2、板书题目,齐读。
【课内外结合,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多角度演绎阐释主题,并设计悬念“为什么要引狼入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谁能读读这些词语(投影出示:字词积累)。
2、扫清了字词障碍,现在,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这个故事的?
【扫清字词的障碍,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质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三)围绕重点,合作探究
过渡语:让我们把心放到文章中,用心把1——6自然段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哪些段落让你感到痛快?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不是滋味?边读边体会,并找出表示鹿群数量变化的数词,还可以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写出自己的体会。(学生默读课文,)
交流:重点品味表示鹿群数量变化的句段
1、感受被摧毁前的凯巴伯森林和谐美丽
①出示森林图片,学生闭眼在头脑中再现形象,让学生说说感受。
②在想象的基础上读文章第一段,充分感受和谐美丽。
2、感受被摧毁后的森林的惨状
①森林里的鹿没有啊了天敌——狼,在数量上有了什么变化?(由原来的四千只迅速繁殖到十万只。)
师述:同学们,25年过去了,凯巴伯森林已变成这番模样(出示图片)课文是怎样描述的?一起读一读。
②曾经生机勃勃的凯巴伯森林如今面目全非,不再美丽,草地没有了,灌木没有了,小树没有了,仅存的大树也伤痕累累。怎不令人痛心、遗憾。谁再来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③两年以后,鹿群数量又有了怎样的变化?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师述:两年减少了6万只鹿,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至少有100只鹿在死亡。面对此情此景,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景象?
【走进文本,从语言文字入手,采用悟读、想象、比较等方法,让学生去体会语言文字后面蕴含的思想内容】
④师深情描述:4000——10万——4万-----8000,不仅仅数字在变化,还有很多事物都发生了改变!狼死了!林毁了!本想保护的鹿也挣扎在死亡线上!为什么?为什么美丽和谐的自然会变成这样?看到这样的数据,你想说点什么?
3、林毁鹿死,这场悲剧是谁造成的?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出示罗斯福资料)罗斯福总统一个错误的决定导致了这场林毁鹿死的悲剧。
【鹿群数量变化的后面隐藏着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而这正是这篇文章的重点目标,这一组句子就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也是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一条线。】
(四)悟出道理,揭示主旨
过渡语:鹿正用哀怨的眼睛看着我们,它们可能至死也不明白为什么得到人类特别恩宠的他们,在人类精心为它们营造的自由王国里不光不能幸福生活,甚至还只有死路一条。其中缘由鹿不明白,你们明白吗?请默读课文7——9自然段。
1、鹿、狼、森林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动手画画示意图。
补白:读到这里如果狼会说话,在中弹倒地的那一刹那,它会说什么呢?
2、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创设情境多读课文。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让我们把道理告诉罗斯福总统听。(齐读最后一段)
(2)、只让罗斯福总统知道就行了吗?不,那让我们再响亮地读给人类听。(再读)
3、造成这样的局面并非罗斯福所愿意的,现在他想听听大家的建议。
练习:老师扮演记者采访罗斯福总统:“总统阁下,听说您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中的鹿,而下令捕杀森林中的狼,结果却弄得鹿死林毁的结局,对此事,您有什么要说的吗?”
【读书,是接纳,是吸取,更是思考和创新,在接纳吸取中拓展思维的广度,提升思维的高度,向思维开放。】
(五)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都有存在的理由,它们是相互依存的,不能根据人类的片面认识,好心干了坏事,为了让森林再次回到以前的样子,他们最终还得引狼入室――(出示美国政府“引狼入室”计划。)
2、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的例子,你能说一说吗?(蛇与庄稼、青蛙与庄稼等)教师补充材料。
【让学生相互分享收集的资料,同时我也为学生提供短文作为课内教学的拓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语文课堂。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拓展思维。】
3、体会写作方法:学完了课文,你知道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这个启示吗?(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
4、最后,老师也有一句话送给大家:尊重动物,尊重自然,也就是尊重自己
【篇三】六年级语文上册《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
一篇较长的文章如何找到教学的突破口呢?鹿群数量变化的后面隐藏着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这一主题(而这正是这篇文章的重点目标),这一组数字就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也是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一条线。所以,我抓住这几个数字来教学,它像一条线将一粒粒珍珠(故事与道理;美丽和谐的自然与杀狼后环境的破坏)串联起来,使文章脉络清楚,学习起来思路清晰。
本篇文章分为两部分,1至6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叙了一个故事,7至9自然段为第二部分,揭示了一些道理。第二部分的道理比较深奥、枯燥。怎样让学生理解、体会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并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呢?怎样让深奥的道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化难为易呢?
我在故事部分做文章,通过对故事的细细体会、感受,让学生自然地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故事与道理浑然一体,深刻的道理就蕴涵在浅显的故事中。故事部分品读到位了,道理自然也就懂得了。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花较多的时间重点品读故事部分的三个文段。在对语言文字的品读中道理不需要分析,不需要讲解,更不需要灌输,是潜移默化,是润物细无声,是水到渠成。
更多文章:
如何将可恶的老鼠驱赶出家门,谢谢?求教如何对付这些可恶的老鼠
2024年6月28日 23:00
如何用几何画板制作凸透镜成像动画?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flash课件
2024年4月29日 08:00
一首民谣,男生唱的,最后一句:给你一个温暖的婚礼是什么歌?感谢这份爱的介绍
2024年3月14日 18:40
如果不能到永远(两个人恋爱如果不能走到最后,恋爱不算是浪费彼此的时间吗)
2024年3月9日 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