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有什么节日(侗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本文目录
侗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侗族传统节日有哪些 侗族歌节 侗族有哪些节日 1.花炮节 是侗族的传统节日,流行于广西三江、龙胜和湖南通道等地,以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花炮节最为热闹,主要活动是各村寨组织抢花炮。 2.年节 除夕之夜,他们讲究每人喝一碗稀饭,表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有一个“舀水”习俗:姑娘们抢着舀水,以舀到井水起白泡为最吉利。 新年里,侗族同胞盛行“打同年”。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当“打同年”的队伍到达一处时,那里的妇女就排成队伍,用唱歌的形式向对方提出各种问题,对方则要迅速作出回答,就象电影 《刘三姐》中的对歌一样,一唱一和,很有趣味。 3、赶社 侗家有赶社的习惯。赶社不在寨里,而在野外,如放牧坪或田坝里,作为社场。每年到社日这一天,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赶赴社场。小孩看热闹,大人买东西,交换农副产品。姑娘和后生们穿上新衣裳。姑娘戴各种银饰,系上绣花围腰和编带,手提刺绣荷包,包里装着酸鱼酸肉和糯米饭,三五成群,满面春风,在社场上请后生共进午餐。后生则买糖果送给姑娘。初次相识的对歌结情,早有交往的则重叙旧情,约定下次相会的时间。晚上,后生还请姑娘到寨上作客吃社饭。饭后男女青年走进歌堂对歌。如今,赶社变成青年男女交往的节日,而社场就成为定情的场所。 4、斗牛节 每年农历二月与八月的亥日。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水牛王”。“牛王”的圈多建在鼓楼附近,干净通风,称为“牛宫”。牛王有专人割草担水拌料伺候,还要经常供给蜂蜜、猪油、米酒等食物。“牛王”体格硕大而健壮,浑身滚瓜流油,犄角粗壮尖利,象张开的钢杈。 5.播种节 聚住在湘、桂、黔交界边境的侗族人民,每在农历三月初三这天,都要举行传统的播种节盛会。 6.姑娘节 7.尝新节 “六月六,早禾熟”。侗族地区把这一天作为尝新节,有的地方择吉日尝新。 8、赶歌会 农历七月二十日,是贵州省剑河县高坝地区侗族人民的盛大节日――赶歌会。这一天,姑娘、小伙子们打整得利利落落,约上伙伴,三三两两赶赴高呗歌场。在这之前,青年们一般会把农活提前干完,同时积极收集、改写或新编大量山歌或情歌;以便届时同歌中强手匹敌。中午,赶歌会的中心――高坝寨头的绿草坡变成了人山歌海。曲调别致的盘歌、情歌、山歌声此起彼伏。男女青年们借歌会寻找自己的新友故交,道情表心,谈天论地,或者交替唱起令人陶醉的情歌,直到第二天黎明。有不少青年人是通过歌会成为幸福伴侣的。传说,高坝赶歌会是为了纪念一个忠于爱情的侗族女歌手而兴起的。 9、过冬节 也就是“冬至”,这天所有侗族地区地人们都过侗年,相当于过春节,各地区活动热闹非凡,有赛芦笙、多耶、侗戏、对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广西南宁没能回家过侗年的朋友,每年的“冬至”这天在南宁的很多侗族同胞们都会聚集在一起欢歌、交流。 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m 侗族有哪些节日是特有的? 1,侗年 根据侗历来确定的新年。一般为农历十月底或十一月初。现大部分侗族均不过此年。仅有部分地方仍过侗年。这些地方每年过两种年。称侗年为小年。春节为大年。榕江七十二寨一带的侗寨于农历十一月初过侗年。十月将屋前屋后打扫干净,杀猪宰牛,舂糍粑,准备过年。从十一月初一到初五举行大规模的踩歌堂、跳芦笙和斗牛活动。有的地方把姓氏节也称为过侗年,各个姓氏节日期不一。但一般为农历的十一月。 2,大雾梁歌节 也称大戊梁歌会。每年立夏前18天,湘黔桂三省(区)边境的侗族,还有苗族瑶族等青年云集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的大雾梁上,举行一年一度的歌会,参加人数少则数千,多者上万人。这个歌会是由纪念一对饮恨惨死的恋人而兴起的。 3,花炮节 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 4,侗族斗牛节 每年农历二月与八月的亥日。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水牛王”。“牛王”的圈多建在鼓楼附近,干净通风,称为“牛宫”。牛王有专人割草担水拌料伺候,还要经常供给蜂蜜、猪油、米酒等食物。“牛王”体格硕大而健壮,浑身滚瓜流油,犄角粗壮尖利,象张开的钢杈。 5,姑娘节 在湘黔桂边境的少数民族,要过农历四月八日的“姑娘节”。相传这个习俗来自侗族杨姓。每年这一天,出嫁了的姑娘,必须要回到娘家来,与自己家的亲姊妹和姑嫂们欢度佳节。届时,姊妹们唱歌说笑,共同制作一种节日食品――乌饭糍粑。在她们回婆家去的时候,还要带着许多乌饭糍粑,分赠给亲友吃,也好补偿“姑娘节”这一天小伙子们的寂寞。四月八吃乌饭(又叫黑饭)是一个古很老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侗家女英雄杨八美。乌饭是用一种带黑色浆汁的叶子渍水,把侗区特产的“糯禾米”染黑,蒸煮而成的。 苗族和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侗族苗族在服饰上是非常接近 侗族男装多以青黑色亮布为主――一种以天然燃料靛蓝染色的布料,裹包头,裤腿裹绑腿,偏北的侗族与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侗族女式的发型是偏髻,偏于左侧――这是与苗族很大的区别,苗族的发髻是盘于头顶脑后 侗族某些的银饰与苗族接近,但是也有很大的不同,侗族有银帽,但是没有银角,侗族银物中有类似汉族妇女的步摇等装饰 侗族女装有裙装和裤装之分,裙装是百褶裙,与苗族类似,但是上衣侗族服饰有唐代遗风,是开襟露出抹胸,不过一些支系也与苗族服装类似,在交通发达的地区,侗族的服饰就是汉服 侗族的重要节日 侗族的节日以春节、祭牛神(农历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吃新节(农历七月间)较为普遍。有些地区还有在十月或十一月过侗年。由于民族之间的交往,侗族还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其中侗族的年节被称为行年。吃社饭(二月春社之日)侗族有吃社饭之俗,但不搞什么活动。将田园、溪边、山坡上的鲜嫩社蒿(香蒿、青蒿)采撷回家,洗净剁碎,揉尽苦水,焙干,与野蒜(胡葱)、地米菜、腊豆干、腊肉干等辅料掺合糯米(可掺部分粘米,但需先将粘米煮成半熟后掺入糯米)蒸或焖制而成,吃起来别有风味,其功能是防疫去瘟,促进健康。 请问侗族有什么节日。 一、年节 二、花炮节 三、赶社 四、斗牛节 五、播种节 六、姑娘节 七、尝新节 八、赶歌会 九、过冬节 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民族 主要节日 时间 民族 主要节日 时间 阿昌族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德昂族 泼水节 农历四月十五日 会街节 农历九月初十 东乡族 圣纪节 *** 教历三月十二日 泼水节 农历二月二十九日 开斋节 *** 教历九月三十日 撒神 农历七月初一 古尔邦节 *** 教历十二月十日 尝新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 侗族 芦垄节 农历六月至九月 白族 三月街 农历三月十五日 侗年 农历十一月十九日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斗牛节 农历二月 渔潭会 农历八月十五日 吃新节 农历六月至七月 保安族 圣纪节 *** 教历三月十二日 独龙族 卡崔哇 农历十月中下旬 开斋节 *** 教历九月三十日 俄罗斯族 复活节 公历三、四月 古尔邦节 *** 教历十二月十日 鄂伦春族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布朗族 开门节 傣历十二月十五日 鄂温克族 米阔鲁节 农历五月二十二日 关门节 傣历九月十五日 高山族 新年祭 农历十二月 泼火节 农历二月十九日 仡佬族 灯杆节 农历正月初一 布衣族 六月六 农历六月初六 仡佬节 农历三月初三 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 尝新节 农历六、七月 四月八 农历四月初八 拉祜族 库扎节 傣历三月 朝鲜族 元日 农历正月初一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上元节 农历正月初五 尝新节 傣历十二月 寒食节 农历四月初五 黎族 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 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 僳僳族 收获节 农历九月 哈尼族 十月节 农历十月初一 澡塘节 农历正月初三 六月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过年节 农历正月初一 哈萨克族 圣纪节 *** 教历三月十二日 刀杆节 农历二月初八 开斋节 *** 教历九月三十日 珞巴族 旭独龙节 藏历二月 古尔邦节 *** 教历十二月十日 隆德节 藏历四月 赫哲族 赫哲年 农历正月初一 满族 颁金节 阴历十一月十三日 *** 圣纪节 *** 教历三月十二日 庙会 农历四月 开斋节 *** 教历九月三十日 景颇族 目脑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 古尔邦节 *** 教历十二月十日 克尔克孜族 圣纪节 *** 教历三月十二日 基诺族 打铁节 农历一月 开斋节 *** 教历九月三十日 火把节 农历六月 古尔邦节 *** 教历十二月十日 京族 哈节 农历六月初十 诺劳孜 农历正月初一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彝族 火把节: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习俗:点火把、摔跤、斗牛、歌舞 插花/打歌节:二月初八,习俗:采集杜鹃花插于各处、青年男女盛装跳“左脚舞” 密枝节:二月初八,习俗:祭龙树、野餐 祭龙节:二月初八,习俗:跳芦笙舞 赛衣节:三月二十八日习俗:赛衣 三月会:三月二十八,习俗:赶集、跳舞 白族 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习俗:物资交流、赛马、赛龙舟、歌舞 绕三灵: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习俗:绕山、祭祖、跳霸王鞭、八角鼓舞 火把节:六月二十五日,习俗:驱邪求吉、祈求丰收 本主节:日期不一,习俗:供奉“本主”、诵经唱文,焚香磕头、歌舞、游乐、竞技等 石宝山歌会:七月末八月初三天,习俗:弹唱白族情歌 苗族 花山节:一月三日,习俗:对歌、跳芦笙舞、爬花杆 纳西族 米拉会/棒棒会:五月十五日,习俗:赛马、农具交易会 祭天:节期不定,习俗:祈年求丰,消灾除邪 骡马大会:三月七月,习俗:牲畜交易 三朵节:二月初八,习俗:赛马、跳“阿哩哩”、野餐 七月会:七月中旬,习俗:大牲畜交易、对歌 摩梭人 朝山节:七月二十五日,习俗: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结交阿夏 景颇族 目脑纵歌:一月十五日,习俗:跳文崩舞 藏族 成佛日:四月一至四日 跳神法会:藏历除夕,习俗:跳神节目 赛马会:五月初五,习俗:搭帐篷,野炊、宴客、赛马 成道日:十月二十五日 端阳节:五月初五,习俗:赛马、跳锅庄舞、弦子舞、野餐 雪顿节:藏历六月底七月初,习俗:晒大佛、跳藏戏、过林卡 布依族 牛王节:四月八日,习俗:吃牛王粑、给牛散食、歌舞 傣族 泼水节,习俗:歌舞、赛龙舟、泼水、放升高 采花节,习俗:采花献佛 送龙节:公历一月,习俗:送祭品给龙神 哈尼族 扎哩作:一月一日,习俗:祭祖、对歌、荡秋千、宴请 阿玛突:二月属龙日,习俗:祭山、祭祖、祭社林等 新米节:八月第一二个龙日,习俗:尝新、祭天、祭亲奠 苦扎扎:六月,习俗:对歌、跳舞、祭天神 十月年:十月,习俗:祭祖、通街宴 姑娘节:二月二日,习俗:野餐、唱歌跳舞 祭母节:三月第一个属牛日,习俗:祭母、唱思母歌 壮族 陇端节:三月,习俗:物资交流、青年男女对歌、社交 僳僳族 刀杆节:二月八日,习俗:上刀山、跳嘎 赛歌会:腊月或正月上旬,习俗:赛歌、沐浴 澡堂会:春节,习俗:沐浴、交友 *** 开斋节:回历十月一,习俗:礼拜、赠“油香”等 古尔邦节:回十二月,习俗:团拜、宰牛羊等 拉祜族 葫芦节:十月,习俗:跳芦笙舞、物资交流、 扩拾节:正月初一,习俗:接新水、跳芦笙舞、狩猎 祭太阳神:立夏日,习俗:敬献神灵、祈祷年丰 佤族 拉木鼓节:腊月,习俗:拉木鼓、剽牛、跳舞 瑶族 盘王节:五月二十九日,习俗:祭祖、歌舞 普米族 转山会:五月五日,习俗:转山、歌舞、鸣枪 阿昌族 会街:九月十五日,习俗:耍青龙、白象、跳象脚鼓舞 基诺族 祭大:三月,习俗:跳鼓舞、竹杆舞、打陀螺 水族 端节: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习俗:铜鼓舞、对歌寻偶 独龙族 卡雀哇:腊月,习俗:剽牛、祭天、跳锅庄、互邀作客 爱伲族 耶苦扎:六月,习俗:打秋千、跳舞、聚餐 怒族 鲜花节:三月十五日,习俗:采集鲜花、祭祀仙女 怒族年:腊月二十九日,习俗:射箭、打石头靶、歌卜(猜唱)、荡秋千、舞蹈等。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 中国少数民族节日的侗族 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此外,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花炮节等。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 *** 地点还唱侗戏、演彩调、吹芦笙、“多耶”、打篮球等助兴。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
侗族有什么传统节日
摘要:侗族的节日以春节、祭牛神(农历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吃新节(农历七月间)较为普遍。有些地区还有在十月或十一月过侗年。由于民族之间的交往,侗族还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侗族的传统节日侗族有什么传统节日姓氏节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龙胜、三江等地。石、罗姓过“未节”,以立秋后第一个未为节日;有的石姓则在十月十二日过祭祖节。胡、吴两姓过“甲戌节”,即立秋后第一个甲戌日过节。伍姓在六月初六过“双鸭节”或过八月“社节”。陈姓原在除夕早上过“概考送节”(即开酒坛节),后因除夕难以请到客人,改在七月十四过“中元节”。这些节日,多数在黎明前以粗饭、淡菜或冻菜放在芭蕉叶上祭祖,纪念先人在民族压迫下逃难的艰辛生活。到上午或中午才请亲威朋友到家作客。40年代以来,黎明祭祖活动已淡化,白天请客习俗至今盛行。侗年侗族传统节日。侗语称凝甘,又称冬节或杨节。冬节原为侗族杨姓节日。最初以杨节为侗年的是贵州黎平、榕江、从江三县部分地区(每年十一月十九至二十二日之间)。后来互相仿效,过侗年的人逐渐多起来。80年代初,经各地侗族代表人物商定,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侗年。是日,杨姓侗家备好各种酸菜、冻鱼、糍粑以馈亲友,叫“吃杨粑”。过农历大年时,对方要如数奉还,称“还杨粑”。一般人家过侗年时杀鸡宰鸭,宴请亲友。冬节见侗年。花炮节侗、壮、仫佬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广西三江、龙胜和湖南通道等地。各地节期不一,有正月初三,也有正月十五、二月初二、二月十五和三月初三。以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花炮节最为热闹。主要活动是各村寨组织抢花炮。花炮是用红布(或红绸)缠绕的小铁环,将其置于铁炮顶端,然后点燃放炮,小铁环冲入空中,待“花炮”落地,预定人员即奋力争抢,夺到花炮并送到指定地点为优胜。抢到花炮则意味着吉利幸福,可获得猪、羊、红蛋、酒和镜屏等奖励。花炮分头炮、二炮、三炮,有的地方还有四、五炮。抢花炮仅限于男子,常以一家、一族、一村组队,也可跨村寨自由组队。抢花炮原为还愿求嗣的民间宗教仪俗,现已发展成为群众性文体活动,并列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
侗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一、年节 除夕之夜,他们讲究每人喝一碗稀饭,表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有一个“舀水”习俗:姑娘们抢着舀水,以舀到井水起白泡为最吉利。 新年里,侗族同胞盛行“打同年”。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当“打同年”的队伍到达一处时,那里的妇女就排成队伍,用唱歌的形式向对方提出各种问题,对方则要迅速作出回答,就象电影《刘三姐》中的对歌一样,一唱一和,很有趣味。 二、花炮节 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俗传,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人财两旺,幸福安康。因此抢花炮时个个奋勇,人人争先,志在必得花炮,为本村争光。抢花炮的时间不限,谁能把花炮先交到指挥台,就算优胜。抢花炮比赛结束,便开始了各种游艺活动。芦笙队在芦笙场上赛芦笙;老人在树下斗画眉,拉家常;年轻姑娘和小伙子则趁此良机,对歌谈情。侗家山寨,到处洋溢欢乐的节日气氛。 三、赶社 侗家有赶社的习惯。赶社不在寨里,而在野外,如放牧坪或田坝里,作为社场。每年到社日这一天,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赶赴社场。小孩看热闹,大人买东西,交换农副产品。姑娘和后生们穿上新衣裳。姑娘戴各种银饰,系上绣花围腰和编带,手提刺绣荷包,包里装着酸鱼酸肉和糯米饭,三五成群,满面春风,在社场上请后生共进午餐。后生则买糖果送给姑娘。初次相识的对歌结情,早有交往的则重叙旧情,约定下次相会的时间。晚上,后生还请姑娘到寨上作客吃社饭。饭后男女青年走进歌堂对歌。如今,赶社变成青年男女交往的节日,而社场就成为定情的场所。 四、斗牛节 每年农历二月与八月的亥日。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水牛王”。“牛王”的圈多建在鼓楼附近,干净通风,称为“牛宫”。牛王有专人割草担水拌料伺候,还要经常供给蜂蜜、猪油、米酒等食物。“牛王”体格硕大而健壮,浑身滚瓜流油,犄角粗壮尖利,象张开的钢杈。 节前青年人吹着芦笙到其他村寨去“送约”邀请对手。“送约”之后,便到“牛宫”前吹奏芦笙,敬祭3日,替牛“养心”。节期一到,群众集汇于斗牛场周围,参赛“牛王”在芦笙伴奏下开始“踩场”:青年手举写有“牛王”的“马牌”前行,昂首挺胸,“牛”气十足。“马牌”后紧随举着木制“兵器”的卫队和鼓乐队。“牛王”犄角上镶戴着铮亮的铁套,头披红缎,背驮“双龙抢宝”牛王塔,塔上插有4面令旗和两根长长的野鸡翎,象古代的将军一样。牛脖上挂有一串铜铃,悬在胸前,朗朗有声。“踩场”结束后,牛王退场。三声铁炮轰鸣,正式斗牛开始。牛倌把点燃的两把火分别抛到自己的“牛王”前边,同时放开手中缰绳,两牛冲向对方,群众敲锣呐喊助威。败方彩旗要允许胜方的姑娘们“抢走”。获胜的“牛王”披红挂彩,再度入场接受欢呼。若打得难解难分,就要用棕绳套住牛后腿拉开,握手言和。几天后,胜方姑娘去送还败方彩旗,败方小伙子设宴款待,陪唱“大歌”,并赠礼品“赎旗”。哪个寨子的“牛王”能获胜,是全寨的荣耀,所以斗牛后有群众性歌舞饮宴庆祝。近年贵州省的侗族“牛王”,还到一些大城市去表演角斗,使这种特殊的娱乐文化更加声名远扬。 五、播种节 聚住在湘、桂、黔交界边境的侗族人民,每在农历三月初三这天,都要举行传统的播种节盛会。 由于人们的爱好不同各个村寨的活动内容和方式也不相同。有的寨子在这天放花炮;有的踩芦笙,坐歌堂;有的走亲邀客。而最风趣的是“舞春牛”。接着农耕队还要表演谷种农事活动。整个表演场地被当成一块田,扮演农民的几个人,有的背犁耙,有的荷锄头,还有的背竹篓。他们把田坎、耕田、插秧、收割,动作逼真、优美,用歌舞表现了侗家田间耕作的欢乐气氛。 六、姑娘节 在湘黔桂边境的少数民族,要过农历四月八日的“姑娘节”。相传这个习俗来自侗族杨姓。每年这一天,出嫁了的姑娘,必须要回到娘家来,与自己家的亲姊妹和姑嫂们欢度佳节。届时,姊妹们唱歌说笑,共同制作一种节日食品——乌饭糍粑。在她们回婆家去的时候,还要带着许多乌饭糍粑,分赠给亲友吃,也好补偿“姑娘节”这一天小伙子们的寂寞。四月八吃乌饭(又叫黑饭)是一个古很老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侗家女英雄杨八美。乌饭是用一种带黑色浆汁的叶子渍水,把侗区特产的“糯禾米”染黑,蒸煮而成的。 七、尝新节 “六月六,早禾熟”。侗族地区把这一天作为尝新节,有的地方择吉日尝新。 湖南通道尝新节这天,狗是上宾,新米饭煮出来,让狗尝过以后人才尝。因为传说远古时期,洪水滔天,绝了谷种,是一条白色的神犬飘洋过海,在西王母的晒谷坪里打了一个滚,满身粘谷粒,在回来时身上的谷粒被水洗掉了,只有狗翘在水面上的尾巴尖带着几颗谷粒。人类靠这几粒谷种才发展到今天。为了不忘狗的功劳,因此新谷登场要请狗先尝。尝新节是侗族地区共同的节日,各地尝新节内容大同小异。 黎平县称“尝新节”为“天贶节”,俗称六月六。不少侗寨都在这天包粽粑,又称粽粑节。特别是肇兴、岑岜、龙额、水口、东郎、新平等乡的侗族过得特别隆重,仅次于过年。 八、赶歌会 农历七月二十日,是贵州省剑河县高坝地区侗族人民的盛大节日——赶歌会。这一天,姑娘、小伙子们打整得利利落落,约上伙伴,三三两两赶赴高呗歌场。在这之前,青年们一般会把农活提前干完,同时积极收集、改写或新编大量山歌或情歌;以便届时同歌中强手匹敌。中午,赶歌会的中心——高坝寨头的绿草坡变成了人山歌海。曲调别致的盘歌、情歌、山歌声此起彼伏。男女青年们借歌会寻找自己的新友故交,道情表心,谈天论地,或者交替唱起令人陶醉的情歌,直到第二天黎明。有不少青年人是通过歌会成为幸福伴侣的。传说,高坝赶歌会是为了纪念一个忠于爱情的侗族女歌手而兴起的。 九、过冬节 也就是“冬至”,这天所有侗族地区地人们都过侗年,相当于过春节,各地区活动热闹非凡,有赛芦笙、多耶、侗戏、对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广西南宁没能回家过侗年的朋友,每年的“冬至”这天在南宁的很多侗族同胞们都会聚集在一起欢歌、交流。
侗族有什么传统节日 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1、侗族一年中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还有活路节、尝新节、三月三、林王节、乌饭节、芦笙节、苦酒节、过香节以及牛神节、花炮节、大雾梁歌节、四十八寨歌节、斗牛节等节会。 2、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信仰多神。侗族先民在先秦以前的文献中被称为“黔首”,一般认为侗族是从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侗族主要从事农业,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 3、侗族一年中各种节会活动有上百次,其中仅黔东南侗族地区一年中的各种节会活动就有84次,有的是全民族普遍都要过的节日,也有一村一寨的节日和一族一姓的节日。而侗族地区也被称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因为唱歌在侗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地位崇高。
侗族的节日
侗族的节日有侗族芦笙节、侗族火把节、侗族新米节等等。
1、侗族芦笙节
芦笙是侗族的传统乐器,芦笙节是侗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至五,侗族人民会举行盛大的芦笙节庆祝活动。届时,人们身着传统侗族服饰,载歌载舞,演奏芦笙,参与各种民俗表演和竞技活动,如芦笙比赛、舞龙舞狮等。
2、侗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侗族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十月或十一月举行。这一节日是为了祈求丰收和驱邪,人们会点燃火把,绕着村庄或田地跳舞,同时还有各种民俗表演和传统竞技活动,如火把舞、踩高跷等。
3、侗族新米节
新米节是侗族人民庆祝丰收的节日,通常在农历九月或十月举行。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祭祀仪式,感谢神灵赐予丰收,然后品尝新米和各种美食,举行歌舞表演,共同庆祝丰收的喜悦。
侗族生活习俗介绍:
1、饮食
大部分地区日食三餐,也有部分地方有日食四餐之习,即两茶两饭。两茶是指侗族民间特有的油茶。油茶是用茶叶、花、炒花生、糯米饭,加肉或猪下水、盐、葱花等为原料,制成的汤状稀食,既能解渴,又能充饥,故常称“吃油茶”。
2、服饰
男穿对襟短衣,有的右衽无领,包大头巾。 女子上着大襟、无领、无扣衣,下穿裙或裤。惯束腰带,包头帕。用黑、青、深紫、白等四色。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 女裙不分季节,多用黑色。
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侗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活路节、尝新节、三月三、林王节等,一年的节会活动有上百次,有的节日会全民族普遍都要过,也有一村一寨或一族一姓的节日。而我国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此外在广西、湖北、湖南等地也有侗族分布。 侗族的传统节日侗族一年中的传统节日有很多,例如春节、活路节、尝新节、三月三、林王节,以及牛神节、芦笙节、花炮节、大雾梁歌节、四十八寨歌节、斗牛节等节会,这些都是非常隆重的基日。 侗族一年中各种节会活动有上百次,其中仅黔东南侗族地区一年中的各种节会活动就有84次,有的是全民族普遍都要过的节日,也有一村一寨的节日和一族一姓的节日。 我国侗族人民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此外在广西、湖北、湖南等地也有侗族分布。而侗族地区也被称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因为唱歌在侗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地位崇高。
侗族有哪些节日
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以下是关于侗族节日的一些介绍:1. 侗族芦笙节:侗族芦笙节是侗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四月初八举行。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侗族的祖先,庆祝丰收和祈求来年的好运。在芦笙节期间,人们会穿上传统的侗族服饰,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蹈、歌唱、芦笙演奏等。这是一个展示侗族文化和艺术的盛会。2. 侗族火把节:侗族火把节是侗族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十月二十四举行。这个节日是为了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在火把节期间,人们会点燃火把,围绕村庄或田地跳舞,同时还有歌舞表演和各种传统竞技活动。这是一个热闹而欢乐的节日,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看。3. 侗族新年:侗族新年是侗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一月初一举行。这个节日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人们会进行祭祀、祈福和拜神等仪式。在侗族新年期间,人们还会互相拜年、赠送礼物,并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蹈、歌唱、打鼓等。这是一个家庭团聚和社交交流的重要时刻。4. 侗族龙船节:侗族龙船节是侗族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侗族的英雄和祖先,同时也是为了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在龙船节期间,人们会划龙船,进行划龙船比赛,并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蹈、歌唱、芦笙演奏等。这是一个富有竞争和娱乐性的节日。以上是关于侗族节日的简要介绍。侗族的节日丰富多样,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意义,展示了侗族人民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
侗族的传统节日侗族有什么传统节日
侗族的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尝新节、斗牛节、林王节、牛神节、芦笙节等。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贵州省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湖南省的新晃侗族自治县、会同县、通道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等。侗族“三月三”又名“播种节”,节日当天,人们便吹芦笙唱歌、走访亲友,并相互提醒该忙农事了。尝新节时间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节日早晨,各家主妇蒸好新米饭,煮好鲜鱼,即邀年老客人,带着儿童来到田间,祭祀祖先,然后全家聚餐,以此预祝五谷丰登。斗牛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二月或八月里逢“亥”的日子里举行,节前,各自约好对手,节日当天进行比赛,得胜的“牛王”会被披上红布,以示祝贺。侗族一年中的各种节会活动不下百处,仅黔东南侗族地区一年之中就有各种节会活动84次。有全民族普遍过的节日,也有一村一寨、一族一姓的节日。侗族居住的村寨一般具有依山傍水的特点。侗寨一般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寨边梯田层层,寨脚溪河长流,寨头村尾树木参天。大的侗寨六七百户,小的二三十家。侗寨的房屋建筑,一般是用杉树建造的木楼,有一至二层的小楼房,也有三到四层的大高楼。
更多文章:
从混血儿到美国总统(美国的首个黑人总统奥巴马有怎样的家庭经历)
2024年7月13日 00:40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2022年年终小学班主任工作总结(合集6篇))
2024年9月5日 04:40
飞轮海唱的《一个人流浪》的歌词是什么?飞轮海的<一个人流浪>歌词
2024年6月2日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