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节的来历和风俗(祭灶节的由来和习俗是什么)
本文目录
- 祭灶节的由来和习俗是什么
- 祭灶是什么习俗
- 祭灶是什么都有什么习俗活动由来是什么
- 祭灶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 腊月二十三祭灶节的由来 关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节的由来
- 祭灶的由来
- 祭灶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 祭灶节的来历,祭灶节是什么节日
- 祭灶的节日习俗是什么
祭灶节的由来和习俗是什么
我国自夏朝开始,就有了祭灶的习俗。祭灶节的风俗有吃饺子、吃灶糖、扫尘、贴对联、婚嫁等。祭灶节被视为过年的开端,在我国古代地位很高,古时候离家在外的人,都需在祭灶日前赶回家中团圆、祭灶,“民以食为天”,灶王爷被奉为一家之主,祭灶节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传说灶王爷姓张名单,字子郭。他原来是一个富家子,娶得一个贤慧的女子为妻,后来贪新厌旧,遂弃妻续娶。第二任的妻子名叫李海棠,虽然长得貌美如花,但是好吃懒做、挥霍无度。李氏嫁入张家之后,不久就把张家的财产挥霍一空。她眼看张单的家境败落,不想跟着受苦,于是改嫁他人。
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再遇顶头风”,张家有一天不幸遭逢祝融光顾,只见风助火势,火借风威,张家的大宅院顷刻之间烧成了灰烬。张单自此无家可归,每天露宿街头,伤心过度的他终日以泪洗面,以致双目失明,沦为乞丐。有一天,大约是午饭时分,他乞讨到一户人家,女主人布施给他好饭好菜。
他听口音似曾相识,便开言询问,原来施饭者正是多年前被他抛弃的前妻。张单顿觉一股血液朝头上涌,自感羞愧难当、无地自容。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咚”的一声闷响,张单倾刻两眼翻白,撞死在炉灶面前。玉帝知悉了这件事,认为张单尚有羞愧悔过之心,知他良心未泯,加上念他以前亦做过不少的功德,遂封他为灶王,让他往后饮食无忧。
有关灶王的传说,早期先是有炎帝、祝融的故事,后来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版本。例如道教的《经说》一书,就把灶王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说她“管人住宅,十二时辰,善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
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这便是祭灶节的来历。
1、吃饺子
祭灶节,民间讲究,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
2、吃灶糖
古话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吃灶糖,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
口味稍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然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3、扫尘
扫尘主要是将家里进行彻底清洁,主妇通常先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用头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屋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扫房之后,各店铺、居民家焕然一新。新贴的春联,鲜艳夺目,显示着红红火火的鸿福盛景。活灵活现的门神,抬头见喜的横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画,花团锦簇的灯笼,和神龛上丰饶的祭品,无不显示着喜气洋洋、欣欣向荣的节日景象。
4、贴对联
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5、婚嫁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灶神简介
灶神,全衔是“九天东厨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俗称“灶君”,或称“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东厨司命主”、“香厨妙供天尊”或“灶王”,北方称他为“灶王爷”,鸾门尊奉为三恩主之一,也就是厨房之神。
灶神之起源甚早,商朝已开始在中国民间供奉,及周礼以吁琐之子黎为灶神等。
秦汉以前更被列为主要的五祀之一,和门神、井神、厕神和中溜神五位神灵共同负责一家人的平安。灶神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掌管人们饮食,赐于生活上的便利外,灶神的职责,是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间考察一家善恶之职的官。
祭灶是什么习俗
祭灶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小年、谢节、灶王节、祭灶、中国民间信仰俗称为送神,琉球语称为御愿解。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一般都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附近。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据说每年年底,灶君、太岁神与民间诸神都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尤其灶君会向玉帝禀告人间善恶是非,作为对人类奖惩报应的依据,故人们大多在此时奉拜家中诸神与灶君。
祭灶的习俗
1、首先准备好祭果、酒和菜,供的时候点香、点烛。具体包括年糖年饼:象征生活甜甜蜜蜜(超市有卖一大包的,里面有各种东西);年糕:象征年年高;荸荠:也叫马蹄,象征有钱;甘蔗:象征日子节节高。(要有头有尾整根的,灶神用甘蔗的尾梢来当马鞭);菠菜:要有根的,红色的根须象征日子红红火火;大蒜苗:象征过日子很会算(精打细算)。
以上六种为必须的,除此之外,还有:酒:农历二十三祭灶的要有酒,农历二十四祭灶的不要酒(黄酒或老酒即可);豆腐:上面印有红色“福”字的最好;其他:糖果、桔子等都可。一般十样,或不少于十样。十,代表十全十美;给灶神烧纸钱,一般烧金元宝。
2、时间:农历二十三全天、二十四晚上六点前祭灶均可。农历二十三祭灶要供酒,二十四祭灶的不要供酒,灶神怕汇报时满口酒气。农历二十三供的可以以腥的为主,二十四供的以素的为主。所供菜品生的即可。如果有的东西买不到,那就有几样是几样,其他的可以自己添加。
3、供的时候你可以跟灶神说说话,请灶神上去为你家多说好话等等。如果是租的房子,没必要供灶神,因为租的房子没有灶神。要供还是让老家的人供吧。特别提醒的是,如果你是农历23祭灶的,不要把旧的灶神像撕下来,等24或春节前后再撕下来换新的灶神像,因为灶神要到二十四晚上6点左右才离开你家,骑马上天,去天庭汇报。你如果23就撕下旧灶神的像,灶神就没地方呆了。24供的可以将旧的灶神像拿下,贴上新的。旧的灶神像可以烧掉也可以当垃圾处理。
小年祭灶注意事项
1、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
2、清水、料豆、秣草这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3、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4、汉族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祭灶是什么都有什么习俗活动由来是什么
祭灶是民间祭祀灶王爷,在中国民间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为汉族传统节日祭灶节,民间又称“交年”、“小年下”、“小年”。
祭灶的习俗活动有祭灶王、贴对联、贴窗花、大扫除、洗浴理发、婚嫁、吃糖瓜、饴糖、麻糖等。
祭灶的由来:
有一个传说,说是古代有一家人,姓张,家里就哥儿俩,老大是瓦匠,老二是画师。老大手艺好,被人尊称为张灶王。而且老大在给人家盘灶遇到谁家闹矛盾,他总是给人调解。
张灶王七十岁那年年底的腊月二十三去世了,他去世后,全家没了主心骨,灶王的几个儿媳吵成一锅粥并提出要分家,直到老大去世周年的那天,老二想出一个主意,在厨房的墙壁上画上大哥像,到晚上他对全家人说大哥突然显灵了,并且托梦给自己,说他升天见到了玉皇,被封为灶王。
你们天天吵闹不休,大哥早就知道,他打算把你们告到玉皇那里,到年三十就会对你们进行惩罚。
儿子媳妇听后,个个吓得不得了,他们慌忙跪下来对着灶王的画像磕头,媳妇们还把公公爱吃的甜食拿出来给他上供。于是他们约定再也不吵闹,再也不提分家的事。
这事传到了邻居家里,而且越传越远,大家都到张家来察看,发现果然灶王还真的显灵了,于是邻居也都供奉灶王。这样流传开来,就形成了一种风俗,也就是全国都流行的祭灶习俗。
扩展资料:
典籍记载
郑玄注《礼记·记法》说:“(灶神)居人间,司察小过,作谴告者也。”这说明至少到汉代,灶神已经具有侦查人民的过错并进行报告的职能。
《晋书》卷十九《礼志上》中记载,祀灶这一活动最终被确定为国家仪轨最早是确定于汉朝,汉武帝“以李少君故,始祀灶”,并规定“立夏祀灶”。而在更早的《史记·孝武本纪》曾记载载:“是时而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
祭灶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祭灶节的来历和风俗如下:
来历:
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汉族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
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欣)。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在周代已成习俗。祭灶最早叫纪灶,即纪念教人吃熟食的先灶者。由于火的发现,人们才由茹毛饮血开始过渡到吃熟食,喝开水。所以上自天子,下至庶民,对灶神的祭祀都是十分虔诚的。
风俗:
1、吃饺子:祭灶这一天,在北方地区民间讲究吃饺子,俗话说哦送行饺子迎风面有的地方吃糕和荞面,有的地方流行吃炒玉米豆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
2、吃糖瓜、饴糖、麻糖等。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3、贴窗花剪好窗花后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给家里增添了许多过年的喜气。窗花图案有各种动、植物、人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腊月二十三祭灶节的由来 关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节的由来
1、节日由来:小年祭灶。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2、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汉族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3、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诗》中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可以说,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代汉族人民有关祭灶的风俗习惯。当然,这只是汉族民间的传说而已,是不足为信的。
祭灶的由来
祭灶的由来如下:
祭灶是为了祭拜灶神而来的。从夏朝开始,流传每年腊月二十三,灶君、太岁神与民间诸神都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尤其灶君会向玉帝禀告人间善恶是非,作为对人类奖惩报应的依据,故人们大多在此时奉拜家中诸神与灶君。
祭灶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小年、谢节、灶王节。中国民间信仰俗称为“送神”,琉球语称为“御愿解”。祭灶节的习俗有大扫除、沐浴理发、吃饺子、吃灶糖、贴对联等。
祭灶要用的食物
1、灶糖
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灶糖是祭灶节的特有食物,也有地方叫糖瓜、麻糖、关东糖的,一般都是麦芽糖制作,咬起来酥脆,嚼起来粘牙,寓意是要粘住灶王爷的嘴,甜了心,别在玉帝面前乱说话。
2、黄豆
民俗传说灶王爷要骑马上天,还要给灶王爷的马准备饲料,现在一般用黄豆来替代草料,过去的老传统中会用真的草料,祭灶结束后,会连同灶王爷的旧神像一起烧掉。
3、凉水
灶王爷的马有吃的了,还得有喝的,要求也不高,一碗干净的凉水就行。有民谣: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4、米酒
祭灶的时候要有一碗米酒,这也是供奉灶王爷的,还有把醪糟涂抹在厨房的门框上的,要让灶王爷喝得醉醺醺的,满心欢喜,上天别乱说话,只把好话讲。
5、甘蔗
甘蔗两头甜,也象征着日子过得节节高,相传灶王爷要用甘蔗的尾梢来当马鞭用,催促马儿快去快回。
6、烧饼
北方尤其是中原地区,祭灶这天是一定要有烧饼的,在当地也叫“火烧”,给灶王爷当路上当干粮。这天卖烧饼的摊位会迎来一年中生意最好的一天,烧饼中间要加一些红糖,预示着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
祭灶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对灶神的祭祀由来已久。灶神属于“五祀”之一,《礼记·曲礼》中记载“天子祭五祀”,即门、户、井、灶、中雷,其中便包括祭灶,也就是说当时的人们就已在祭祀灶神了。《礼记·月令》中记载:“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祀灶,祭先师。”这里将炎帝和祝融视为灶神。在古史传说中,炎帝和祝融都是火神,火是人类文明开始的标志,也因为有了火,才能进一步处理食物,这对先民们来说是相当重要的烹饪步骤,因而那时的人们才会将火神视为灶神。另有将黄帝奉为灶神的,因为黄帝“钻燧生火以熟荤臊”,由他而始有了熟食,所以被视为灶神。
祭灶节的来历,祭灶节是什么节日
在我国有着很多的传统节日,有一些传统节日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时常听说和庆祝的。例如:元旦、春节等等。但是有一些比较小的节日渐渐的开始弹出了人们的观念。每一个节日的由来都有着其不一样的传说色彩和背后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我国的传统节日“祭灶节”是个什么节日?祭灶节又都有着哪些来历。一起来看看吧。祭灶节的来历,祭灶节是什么节日?祭灶节是什么节日?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为汉族传统节日祭灶节,民间又称“交年”、“小年下”、“小年”。这天晚上家家户户均行“祭灶神”的仪式。祭灶神为商周时代五祀之一,初为夏祭,后改为腊祭。古称“炎帝于火而死为灶”。古祭灶日期,有“官祭三,民祭四,乌龟祭五,鳖祭六”之说。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 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便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渐渐拉开了帷幕。依照我国汉族的传统风俗,阴历腊月二十三日,叫做“小年”。之所以如此称呼,恐怕是因为再过几天,作为“大年”的春节就要来临了。因此,也可以说“小年”是“大年”的前奏或序曲吧!小年祭灶是大江南北共同的习俗。过去,到这一天人们都要在灶屋(厨房)的锅台附近墙壁上供奉灶王爷、灶王奶奶。佛龛神像的两侧还要贴上一副对联,上联写“上天奏好事”,下联写“下界保平安”或“回宫降吉祥”,横额是“一家之主”。古人云:“民以食为天”,所以人们把灶王爷恭恭敬敬地奉为一家之主,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相关文章:除夕是几月几日?除夕的习俗详解中国元旦节都有哪些习俗? 腊八节的习俗,腊八节是几月几日详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隐藏网址***
祭灶的节日习俗是什么
祭灶节的风俗有哪些?祭灶节即将到来,它对民间的影响很大,它有很多传统习俗以及食物,但是你知道祭灶节的风俗有哪些吗?养生之道网告诉你。祭灶节的由来祭灶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小年、谢节、灶王节、祭灶、中国民间信仰俗称为“送神”,琉球语称为“御愿解”。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我国民间的祭灶节。祭灶风俗始于周代。祭灶时间不一,汉朝从前祭灶在夏天,汉至宋在腊月二十四,明清时,祭灶已为腊月二十三。相传,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监督善恶的神,他每年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回报,当他返回天上之前,民间为其设祭送行。节日这天家家在灶前贴一两只灶君菩萨升天时骑的“纸马”,用酒果、糕饼、麻糖、胡桃、纸帛作祭。并敬以麦芽糖,意为粘牢灶神嘴巴,不让他乱说。或将酒糟抹在灶门,以醉灶神。祭完之后,揭下灶君旧像,贴上灶君新像,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等条幅。 如今,祭灶风俗已不复存在,但祭灶特有的传统小甜食,如糖冬瓜、松糕、酥饼、麻糖等,却被流传下来,年年为人们增添了节日的甜美和欢乐。历史传说祭灶,是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灶王是旧时民间信仰的灶神。《淮南子·泛论训》载“炎帝作火,死而为灶。”灶神最初为老妇形象,主管饮食,后改绘男子或美妇形象,职权由管一家饮食扩大至操全家生死祸福,并随时记录人家功过,年底上天向玉皇报告。因此灶王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什么是小年小年,从字面意思上看有三种解释。一是指农历腊月是二十九天的月份,二是指节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在这天祭灶,第三种解释是指果树结果少,竹木生长慢的年份。作为节日来讲,由于地域风俗的差异,小年在全国各地赋予的含义和习俗也是不同的,比如北方大部分地区称腊月二十三或腊月二十四的祭灶节为小年;江浙沪一带很多地区称正月初五为小年;中国国内也有不少地区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小年,也有地方称冬至为小年。小年的由来一般来讲,小年是相对于大年而言的。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关于祭灶,还有一个传说有关,由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炉灶,玉皇大帝在每家都派驻一位灶神来监督考察这一年的所作所为,到了小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年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所以每家每户祭灶时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了。祭灶节这一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节日。有欢送灶神上天,就有接灶王下天的仪式。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祭灶节的风俗有哪些小年习俗1、祭灶王古时腊月二十三日,宫庭用黄羊祭灶,这种祭灶礼仪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民间祭灶则用糖瓜、关东糖、糖饼等供品,以祭灶君;用清水草料祀灶君之马。相传灶王每到腊月二十三日,骑马上天向玉皇大帝票报人家善恶。家家户户于二十三日更尽时,在院内立杆,悬挂天灯,由男主人跪拜,祝以隐恶扬善之词,严禁妇女主祭,妇女只能在内室扫除炉灶。祭完之后,将灶君神像揭下,与纸元宝等一并焚烧。2、扫尘土扫尘土即扫年,实际上就是进行家庭环境卫生的清理。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传统上,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为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a.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b.到了腊月,家家户户都准备过年了。在北京,通常把腊月二十四日定为“扫房日”。扫尘主要是将家里进行彻底清洁,主妇通常先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用头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屋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扫房之后,各店铺、居民家焕然一新。新贴的春联,鲜艳夺目,显示着红红火火的鸿福盛景。活灵活现的门神,抬头见喜的横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画,花团锦簇的灯笼,和神龛上丰饶的祭品,无不显示着喜气洋洋、欣欣向荣的节日景象。3、剪窗花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4、贴春联小年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5、当洗浴腊月二十三以后,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6、宜婚嫁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更多文章:
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红楼梦》中,林黛玉说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什么意思吗)
2024年5月21日 04:30
红色经典书籍(红色书籍有哪些(探索中国革命历史的经典之选))
2024年5月8日 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