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柳宗元《跂乌词》唐诗赏析)
本文目录
柳宗元《跂乌词》唐诗赏析
跂乌词 柳宗元 唐
城上日出群乌飞,鸦鸦争赴朝阳枝。刷毛伸翼和且乐,
尔独落魄今何为,无乃慕高近白日,三足妒尔令尔疾。
无乃饥啼走道旁,贪鲜攫肉人所伤。翘肖独足下丛薄,
口衔低枝始能跃。还顾泥涂备蝼蚁,仰看栋梁防燕雀。
左右六翮利如刀,踊身失势不得高。支离无趾犹自免,
努力低飞逃后患。
【注释】:
①跂乌:是伤残的独足而行的乌鸦。
②鸦鸦:犹哑哑,象声词。即乌鸦的叫声。
③落魄:穷困潦倒、不得志貌。
④三足乌:传说是居住在太阳中的乌鸦。
⑤攫:抓取。
⑥翘肖:在空中高飞之类的动物,此指乌鸦。章士钊以为是“翘首”,即矫首、昂首之意。丛薄:低矮的丛林。
⑦六翮:飞行中有力的羽毛。
⑧踊身:纵身跳跃之态。
⑨支离、无趾:《庄子》中两位形体伤残的富有寓意的人物。
【译文】:
日照城隅,群乌飞翔;哑哑争飞,占枝朝阳。
梳毛伸翅,和乐欢畅;顾盼跂乌,群鸦猜详:
跂乌落魄,是为那般?也许志高,亲近太阳?
日中三足,使它脚残;也许饥饿,啼走路旁,
夺人鲜肉,为人所伤?昂首独足,丛林奔窜。
口衔低枝,飞跃艰难;四顾泥涂,蝼蚁须防。
仰看房梁,燕雀为患;纵有六翮,利如刀芒。
腾跃失势,无力高翔;支离无趾,身残避难。
努力低飞,慎避后患。
【赏析】:
《跂乌词》是柳宗元初贬永州不久写的一首寓言诗。全诗记叙了一只足残的乌鸦不幸的遭遇和心有余悸的恐惧心理。在此诗中,诗人借助于跂乌形象婉曲而真实地展示自己坎坷的人生遭遇和凄苦心灵创伤,描绘出一副令人心恸的自画像。通过此诗,可以深入地窥视柳宗元的内心世界,准确地把握他初贬永州时的创作心态。这不仅对我们欣赏他的寓言诗帮助不少,而且对全面地了解柳宗元和他的整体作品也大有裨益。
在这首诗中,诗人为我们叙述了一只受伤乌鸦的落魄遭遇和打算今后避祸自保的寓言故事。全诗的内容可分三层。第一层,群乌和乐图。当旭日升起时,一群乌鸦在城头上空飞翔,哑哑地鸣叫着、争抢着飞向那朝阳的树枝,享受着阳光沐浴的温暖。它们梳梳羽毛、舒展舒展翅膀,显得那样的舒坦、惬意和快乐,似乎幸福的时光全属于它们了。于是它们对不幸的跂乌评头品足的大加议论起来,并伴有几分嘲弄和幸灾乐祸。这层对全诗来说,既交代了跂乌落魄的原因和背景,又显示出了跂乌同群乌命运的巨大反差。第二层,叙述跂乌落魄的原因和惨状。原因有二:一是志向太高,招致太阳里的三足乌的嫉妒,使其足病。二是损人害己。因抢夺别人的既得利益,为人所伤。因而处境狼狈,只能告别展翅高翔的蓝天,口衔树枝艰难地在低矮的树丛中跳跃。还须时时提防泥涂中蝼蚁和栋梁上的燕雀偷袭和伤害。这层是全诗的重点,集中描述了跂乌的落魄之状。第三层,跂乌所思。面对着环视的敌手,自己已经丧失了搏击长空的能力,与其受辱于敌手,不如效法支离和无趾,全身而退,以求自保。此层进一步写跂乌由身体的伤害到精神的伤残,加浓此诗的悲剧色彩。
这是一首寓言诗,作为寓言诗,最本质的特征是托物寓意。首先,须看所托之物与所寄之意能否融为一体。其次,要求所寓之意真实。因为“意”是寓言诗的关键、生命和灵魂,“物”之不过是其载体而已。如果没有灵魂,寓言诗同平庸的写景诗和咏物诗就没有了差别。我们欣赏寓言诗,关键是对所寓之“意”的真实性的把握。再次,对“意”的表达方式是否幽深婉曲,尺度适当。太直则成为了咏怀诗而显得浅露,太曲易变成朦胧诗而不知所云。我以为此诗成功地处理好了这几种关系,因而具有特殊的魅力。
形象鲜明、生动真切是突出特征之一。在“跂乌”这一形象中,诗人寓于了作者真切的经历、遭遇、感受和悲愤。这一点是十分明显的,读者从群乌对跂乌受伤原因的议论中得到的答案是:志高和损人。这两点正是柳宗元遭贬的直接原因。他年少精敏,志向高远,再加之仕途通畅,三十来岁就成为了朝廷中的决策要臣,这使他的从政理想变得更加狂热和高远。他立志革除一切社会弊端和痼疾,再现盛唐的繁荣景象。正如“群乌”所言“慕高近白日”。结果势必引起政敌的嫉妒。再就是它们的革新的措施,就更严重的损害了既得利益者的权利。如废除宫市、收回宦官特权、削弱藩镇势力和惩治贪*污吏等等,在“群乌”的眼中都是些“贪鲜攫肉”的损人行为,自然要遭到群起而攻之。这些都是柳宗元的真实遭遇。过激的革新立即招来了宦官、藩镇势力和朝官的反对派里外呼应的联合进攻,拥立太子李纯,强迫顺宗退位,严惩革新派骨干,在磨刀霍霍、刀光剑影的疯狂围攻下,其结果岂止是伤痕累累。另外,如和乐的群乌、窥视的蝼蚁和燕雀,不正是政敌们弹冠相庆和仍将继续落井下石置人死地的丑态的传神刻画吗?他的好友韩愈写的《柳子厚墓志铭》和《唐书本传》看法是一致的,认为柳宗元落魄主要是“少时嗜进,谓功业可就”,“不自贵重顾藉”,得罪权贵所致。而“名盖一时”、人“畏其才高”又是久贬不用的根本原因。朋友之说的真实性和史书记载的权威性,足以说明了柳宗元落魄原因的真实性。所以韩醇《诂训柳集》说《跂乌词》是“用寓言之体”,“显以自况”。跂乌形象的真实,就是艺术地再现诗人经历的真实。
凄婉哀怨、悲壮刚强是此诗的又一特色。柳宗元在落魄的跂乌身上寄予的情感,也是自己那段特殊时间内的特殊情感的表现。失势的跂乌面对险恶的环境,他选择了效法支离无趾、避祸全身。这正是柳宗元内心矛盾、苦闷、彷徨和恐惧之情的真实表现。今天的.人大可不必去责怪柳宗元过于消沉、妥协和退却,也不必要求他当时为何不一直斗争到底、视死如归、气贯长虹。其实,谁都知道任何顽强的斗士,不可能内心没有丝毫胆怯和软弱。因此,柳宗元非但无可厚非,反而更让人敬佩他有敢于袒露真实内心的勇气。当时的柳宗元还会有选择吗?一夜之间的命运逆转,不得不扶老携幼,从京城来到永州。到后的水土不服、亲人病逝、多病缠身,人身攻击的恶语、用心险恶的*谤,还有那“不在量移之限”的一纸诏书,打击一个接一个的劈头盖来,柳宗元的前途几乎被全部封杀。伴随而来的还有那令人窒息的孤独和寂寞。对于这种远远超出肉体和心理承受能力的伤害,迫使他与佛门有了亲密的接触。“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佛门何处销”。在这条王维当年选择的道路上,柳宗元又蹒跚地行走着。当然,佛门并不是不幸的真正的避难所,暂时的安慰无法治愈永恒伤痛。这大概是前人众口一词的认同柳宗元的作品以哀怨、凄婉为感情基调,深得骚人之趣的原因吧。在柳宗元的集子里,处处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那种“常积忧恐”、“恒惴栗”的情感涌动。周昂在《中州集》中的《读柳诗》一诗写道:“功名翕忽负初心,行和骚人泽畔吟。开卷未终还复掩,世间无此最悲音。”乔亿的《剑溪说诗》更是明确指出《跂乌词》“恻怆动人”,情感哀怨。刘克庄认为“可悲而泣”。因此,《跂乌词》所表达出来的凄婉哀怨,是柳宗元当时最真实的情感。不过,在悲切中还夹有一点悲壮。跂乌的昂首,正是张谦宜评柳诗时所说的“矫矫凌人意”,“毕竟不平和”。
物我一体、婉曲含蓄是此诗表现手法上的特色。在《跂乌词》中,柳宗元以高超技巧,展示出寓言诗的魅力。全诗无一不在说跂乌,又无一不在言自己,真正做到了物我难分。这种效果的取得,首先在物的选择上,诗人以跂鸦为意的寄托物,是很有深意的。它具有多层含义。一方面,乌鸦是不吉祥的小动物,给人的印象是多嘴惹祸、制造麻烦、没有婉转动听声音,常常被人指责。柳宗元的革新中的言行举止,被众臣视为“怪民”,群起攻之,这点与乌鸦十分相似。当然,群乌给柳宗元的印象也是一样。这就缩短了物与人之间的距离,启动了读者的想象。另一方面,跂乌又是令人同情的弱者,它那伤残的躯体、危险的处境以及惶恐退避的心理,读者更易锁定被贬的柳宗元。其次,在跂乌的刻画上传神而深刻,作者舍弃外貌描绘而直达其神。突出的只是落魄过程和此后的感受,及避免了浅直之弊,其婉曲之美、含蓄之韵,使物我浑然一体。
总之,《跂乌词》不仅集中地体现了柳宗元的寓言诗的特点,而且代表了柳诗的主要风格——凄婉哀怨。也是深得楚骚精髓之佳作。
大家帮忙阐述一下唐诗宋词的情韵美
一、情韵美:唐诗的整体风貌唐诗在整体情调上气韵酣畅,情味醇美,这与唐人对生活、社会和人生的感受呈清新愉悦的风貌有关。唐代经济空前活跃,文化繁荣,周围的事务在人们心目中显得分外亲切美好,反映在唐诗中,表露出来的总是进取、乐观、开朗和昂扬奋发的情怀。因而唐诗在集体面貌上给人以神行语外、语浅情浓、丰神毕现之感。李白的浪漫使我们感受到酣畅淋漓的情韵。他的“烟花三月下扬州”有“千古丽句”之誉,文字绮丽,意境优美,烘托出南方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氛围,透露出盛唐时代繁华鼎盛的时代气息,隐含昂扬激越的向上情绪。杜牧的清丽让我们领略到风华掩映之美。一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高度概括了千里江南一片春光明媚、生机盎然的春色,有鸟语清脆婉转之愉悦,有绿树红花掩映生辉之美感,在浅近清新的文辞中,蕴藉隽永。孟浩然的平淡则让我们领略到另一种情韵美。“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上句近景,绿树环抱,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青山依依,展示一片开阔的远景。刘禹锡的达观令读者感悟到慷慨昂扬的情绪。“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改伤感低沉的情调,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即使是送别诗,唐诗也一扫哀伤与悱恻之气。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有诗人对朋友的真挚之情,有离别的难舍和对友人今后孤独寂寞生活的关怀,真是百感交集,表面平静,内心激荡。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豁达开朗,独辟蹊径,自铸伟词,情词佳妙。这种开阔的胸襟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正处于发展阶段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二、理趣美:宋诗的审美追求宋诗重哲理,善思辨,擅析理,多探缘索由。宋代诗人大都以唧唧用世的态度去驱遣笔墨,喜好从纷纭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探索事理,用诗意来表达哲理,极富思理的情调,显露出美不胜收的理趣。宋朝道学盛行,诗人借吟诗的机会来讲道学或以讲道学的借口来吟诗。道学家朱熹的许多诗都有这种倾向。他的借景喻理的名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千百年来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才能达到新境界。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把抽象的理论用诗的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言简意赅,寓意深邃,这里可谓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常为后人所征引,成为历久不衰的名句。苏轼诗中的智慧叫我们常读常思,常思常新。他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哲理又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述的。前两句寓意站在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就会的得到不同看法;后两句阐明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使读者在审美过程中受到深刻的启迪。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理语成诗,富于哲理意趣,耐人咀嚼,回味无穷,表达了一种朴素二又深刻的思想:蓬勃向上的美好事物是始终关不住的。卢梅坡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诗则让人感受到另一种理趣。梅雪俱佳,各有千秋,暗喻自然界的事物总是各有长处,但又是美中不足的。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直给人以信心和鼓舞。用来比喻人在困境是会生出许多希望,鼓励人们在貌似“无路”时仍要奋力前行。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是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这就是诗人留给人们的启发,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当然,唐宋诗歌的差异是从整体风貌上说的。唐诗中亦有饱含理趣的,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宋诗中也有以神韵称道的佳句,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唐诗的情态毕肖、丰神润朗和宋诗的思辨理趣、索求缘由,给了我们以不同的审美感受,呈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品格。
带唐字的爱情诗句
1. 关于唐的爱情诗句 关于唐的爱情诗句 1.唐诗宋词中有关于爱情的诗句 蝶恋花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木兰花 晏 殊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木兰花 晏 殊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卜算子 李之仪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 柳 永 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蝶恋花 晏几道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卜算子 李之仪 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 临江仙 晁冲之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者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李清照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临江仙 晏几道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无名氏《迢迢牵牛星》)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无名氏《西北有高楼》)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乐府古辞《西湖曲》)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清商曲词《子夜歌》) 侬作北辰星,千年无转移(吴声歌曲《子夜歌》) 万曲不关心,一曲动情夕(鲍照《代堂上歌行》)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欧阳修《蝶恋花》)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刘禹锡《踏歌行》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粉泪暗和清露滴,罗衣染进秋江色。 对面不言情脉脉,烟水隔,无人说是长相忆。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长干行 李白 妾发初复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尚不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2.唐朝女诗人 1、薛涛(?~832至835),唐代女诗人。字洪度 鸳鸯草 绿英满香砌,两两鸳鸯小。 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 池上双凫 双栖绿池上,朝去暮飞还。 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 .风 猎蕙微风远,飘弦唳一声。 林梢明淅沥,松径夜凄清。 月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蝉 露涤音清远,风吹故叶齐。 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 2、步非烟 唐朝美人也不尽是丰满型,也有步非烟这样轻盈纤弱的,步非烟工于音律,精通琵琶,更敲得一手好筑,堪称当时一绝。步非烟由父母作主,嫁给了河南府功曹参军武公业。武公业身为武将,虎背熊腰,性情骠悍。与心思细腻的步非烟完全是两种人,根本无从沟通。故而,步非烟经常郁郁。 3、这是一个怎样的悲剧故事——鱼玄机 鱼玄机,字幼微,晚唐女诗人,出身寒微,少有名气,后师从温庭筠。十五岁嫁与李亿为妾,为其原配裴氏所不容,只得入咸宜观修行。李亿携裴氏转赴扬州任官后,鱼玄机在墙上贴一纸公告《鱼玄机诗文候教》。从此大开艳帜,咸宜观车水马龙。 3.在唐宋诗词里,有哪些表达爱情有缘无份的经典诗句 我觉得最经典的当陆游和唐婉所写的《钗头凤》了:一:陆游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二:唐婉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询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注:陆游的《钗头凤》词,是一篇“风流千古”的佳作,它描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 据《历代诗馀》载,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婉为妻,感情深厚。但因陆母不喜唐婉,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 十年之后的一天,陆游沈园春游,与唐婉不期而遇。此情此景,陆游“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在沈园的粉壁上曾题着两阕《钗头凤》。 ”这便是这首词的来历。 传说,唐婉见了这首《钗头凤》词后,感慨万端,亦提笔和《钗头凤·世情薄》词一首。 不久,唐婉竟因愁怨而死。又过了四十年,陆游七十多岁了,仍怀念唐婉,重游沈园,并作成《沈园》诗二首。 4.要三首唐代爱情相思诗,要注释,要赏析,要作者. 钗头凤 其一:(陆游 作)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其二:(唐婉 作)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尝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这算俩首了吧?还有和菊枕头诗: 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 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 少日曾题菊枕诗,囊编残稿锁蛛丝。 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是陆游悼念他前妻唐琬的诗。 唐琬原是陆游的表妹,两人结婚后十分相爱,但是陆游的母亲很不喜欢这个儿媳妇。在封建旧礼教的压迫下,他俩终于被迫离婚。 后来唐碗改嫁给赵士程,陆游也另娶了妻子。公元1155年春天,陆游到沈园去游玩,偶然遇见了唐琬,两个人都非常难过。 陆游感伤地在墙上题了一首《钗头凤》词。唐琬受不了这种刺激,回去后不久便死掉了。 1199年,陆游已经七十五岁,又来到沈园,想起旧事,写了这两首诗。 ----------------------------------------------------------------------------- 陆游二十岁(绍兴十四)与唐婉结合,不料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孰料,缘深情浅的这一对恋人竟在绍兴二十年,与城南禹迹寺的沈园意外邂逅,陆游“怅然久之”,于沈园内壁上题一首《钗头凤》,沧然而别。 唐婉读此词后,和其词,不久即郁闷愁怨而死。此后,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事隔四十年字迹虽然已经模糊,他还是泪落沾襟,写一首诗以记此事,诗中小序曰:“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主已三易其主,读之怅然”,在诗中哀悼唐婉:“泉路凭谁说断肠?断云幽梦事茫茫。” 后陆游七十五岁,住在沈园的附近,“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写下绝句《沈园》:“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就在陆游去世的前一年,他还在写诗怀念:“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这是一种深挚无告,令人窒息的爱情,能在死后四十年里仍然不断被人真心悼念,真是一种幸福了。 南宋诗人陆游和他表妹唐婉的情爱悲剧,凄婉感人。 陆游那首脍炙人口的《钗头凤》词、传说中唐婉的唱和,加上他几十年后陆续以沈园为题悼念唐婉的几首诗,千载以下,总能令有情人同声一哭。而“钗头凤—沈园”之外,我们还听说过一段陆、唐新婚时一起缝制菊枕定情的韵事,于是名之曰“外篇”。 话说陆游二十岁的时候,与新婚妻子唐婉一起,采集菊花作为枕囊,缝制了一对“菊枕”,他还为此写过一首“菊枕诗”,作为他们夫妻新婚定情之作。这首“菊枕诗”,当时为人传诵,可惜却没有流传下来。 所谓“菊枕”,就是用菊花晒干作枕头的芯子。古人很喜欢使用菊枕,据说可以“通关窍,利滞气”;可以解痛祛病;常用菊枕,可以提高睡眠质量,早上起来会觉得神清气爽。 说到用菊花制作为“药枕”的“枕疗”方法,还有用桔皮制作枕芯的,据说与菊枕的功效相仿。余生也晚,儿时在岭南,倒是睡着“木棉花”枕头或是“油柑子叶”枕头长大的,没有享用过菊枕。 据说,慈禧太后在秋菊盛放的时候,总要让人采集大朵的菊花,制成菊枕享用。而陆游本人,后来也曾用菊枕治愈了自己的头凤病。 陆游六十三岁的时候,偶然又看到有人送来菊花缝制枕囊,触物伤怀,写下了两首“菊枕诗”,题曰:偶复来菊缝枕囊,凄然有感。诗云: 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 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 少日曾题菊枕诗,囊编残稿锁蛛丝。 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 这两首“菊枕诗”,早于至今广为流传的几首“沈园”。 此外,还读到过一首他八十二岁时所作悼念唐婉的绝句,也许因为未曾收入周密的《齐东野语》,流传不广: 城南亭榭锁闲坊,孤鹤归来只自伤, 尘渍苔侵数行墨,尔来谁为拂颓墙? 爱,为什么会能够如此深沉,生死以之,以致在“美人作土”、“红粉成灰”之后的几十年,还让诗人用将枯的血泪吟出“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的断肠诗句?我从陆游“一树梅花一放翁”的诗句中似乎得到一丝感悟:陆游和唐婉的夫妻情爱,虽说在现实世界中存续的时日无多,却早已经一点一滴地“转存”到了各种有情万物之中,恰似把真情实爱存入了瑞士银行,可以稳稳地收取利息。一对“菊枕”的枕函之中,封存、寄寓了新婚当时多少甜蜜,多少默契;多少香艳,多少情怀;多少的厮抬厮敬,多少的互爱互重。 也许,就单是这一对“菊枕”,已经足以让情爱“一粒粟中藏世界”且“化身千万”,更不用说恩爱夫妻之间“有甚于画眉”的“闺房记乐”了。 一对“菊枕”,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 5.关于爱情的诗句 爱情诗句1.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 王维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爱情诗句2.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 崔护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爱情诗句3.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唐 刘禹锡 竹枝词(三) 杨柳青青江水准,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爱情诗句4.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 元稹 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爱情诗句5.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 杜牧 赠别(二首)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知。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爱情诗句6.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 李商隐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爱情诗句7.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 李商隐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爱情诗句8.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 李商隐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爱情诗句9.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唐 李商隐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 爱情诗句10.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杜秋娘 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6.唐诗宋词中有关于爱情的诗句有哪些 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雯》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4.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唐.杜甫《梦李白》 5.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南唐.李煜《相见欢》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 8.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杜牧《遣怀》 9.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贫女》 1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 1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1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1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1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凉州词》 1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1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 1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 18.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9.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 20.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清.黄仲则《癸已除夕偶成》 21.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唐.白居易《琵琶行》 2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23.陶陶然乐在其中——唐.杨炯《登秘书省阁诗序》 2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7.关于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的诗词 1)清平调词三首 唐 李白 乐府 --------------------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 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 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 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第二首,写贵妃的受宠幸。 首句写花受香露,衬托贵妃君王宠幸;二句写楚王遇神女的虚妄,衬托贵妃之沐实惠;三、四句写赵飞燕堪称绝代佳人,却靠新妆专宠,衬托贵妃的天然国色。诗人用抑扬法,抑神女与飞燕,以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 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揉合,融为一体:首句写名花与倾国相融;二句写君王的欢愉,“带笑看”三字,贯穿了三者,把牡丹、贵妃、明皇三位一体化了。三、四句写君王在沉香亭依偎贵妃赏花,所有胸中忧恨全然消释。 人倚阑干、花在栏外,多么优雅,多么风流! 全诗语言艳丽,句句金玉,字字流葩,人花交映,迷离恍惚。无怪乎深为玄欣赏,贵妃喜爱。 2)哀江头 唐 杜甫 乐府 --------------------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忘南北 3)标题】:马嵬坡 【年代】:唐 【作者】:郑畋 【体裁】:七绝 【内容】:--------------------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这是一首咏史诗。 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史乱军攻陷潼关,长安危及,玄宗仓皇逃蜀,道经马嵬坡,六军驻马哗变。杀奸相杨国忠,逼玄宗赐死贵妃。 即为马嵬事变。诗的首两句写玄宗“回马长安”时,杨妃死已多时,意谓“重返”长安是以杨妃的死换来的。 尽管山河依旧,然而却难忘怀“云雨”之情。“云雨难忘”与“日月新”对举,表达玄宗欣喜与长恨兼有的复杂心理。 后两句以南朝陈后主偕宠妃张丽华、孔贵嫔躲在景阳宫的井中,终为隋兵所虏的事,对比唐玄宗马嵬坡赐杨贵妃自缢的举动,抑扬分明。诗对玄宗有体谅,也有婉讽。 玄宗的举动虽胜陈后主,但所胜实在无几。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pí)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wéi)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一本作“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偏(同“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jué),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 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
描写公园景色的古诗
1. 关于描写公园的古诗句 关于描写公园的古诗句 1.关于公园的诗句 1.唐诗 王维 春园即事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 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 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 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 薛能 题于公花园 含桃庄主后园深,繁实初成静扫阴。 若使明年花可待,应须恼破事花心。 吴融 秋园 始怜春草细霏霏,不觉秋来绿渐稀。 惆怅撷芳人散尽,满园烟露蝶高飞。 2.现代诗 蒋峰 花园 花园在默默地燃烧。 蓓蕾在绿叶中 就象车灯在黑夜中, 崇尚忍受,不出声响。 花园的鸟兽,幼虫 陶醉在窒息中。 自然的呼啸,飞机的翅膀 什么时候听不到了? 不知不觉移来雨—— 湿泥敲在院墙上。 枝摧叶折,墙倒塌。 草木奔向了季节,象人体。 古马 花园的墙 蝙蝠乱飞的黄昏 我秉承花园里一棵古树的旨意 把那个因怀孕而被处死的年轻姑娘的尸体 不从大门,从花园的墙上凿开的一个洞中 运往外面的黑夜 丁香花的芳香一阵阵飘向洞外 仿佛春天给死亡的陪嫁 3.外国 古老的花园 ---------希梅内斯 我站在古老花园的铁栅栏前 探出身子四望; 周围的一切都仿佛沉浸在 怀念故乡的睡梦中。 在浓密的树丛上边, 在午后明净的蓝天, 正抖动和闪耀着 宝石般的光辉。 远处一片阴森森, 从那里缓缓地传来 叹息似的流水的回声, 水流声声恰如声声亲吻。 我的目光像做梦一样迷失在 那早已没有了花瓣的 凋谢的花朵, 带着一片灰暗的绿叶, 在清凉而颤动的空气中 转着圈,跌落在地上。 ……枝叶不停地摇撼, 我不知什么神秘的力量在作乱“ 从背阴的密林间, 好似飘来一团香云, 摹地伸出一枝神奇的玫瑰花, 她那极其柔软的身段, 久久地、孤零零地袒露在 轻薄飘洒的面纱后边。 她的双目紧盯着我的眼睛. 旋即又在雾气中遁去, 黯然而忧伤地 沿着小径的去路隐退…… 从深深的浓密的小树林里, 传来单调的隐约的响声, 那是水流的回答, 一声滴答便是一个亲吻。 不远处,在洋玉兰花上面 在午后透亮的天际, 明晃晃地颤动着 一颗闪光的泪珠。 ……那花园重又隐入 悲哀的梦境, 一只高大的迷人的夜莺 正在寂静的远方哀鸣。 (望霞 译) 凡杜森花园中的秋天 --------布洛克 秋的手指 带着红意触摸过树林 启程的夏天 随着一声叹息离去 滚动的水 映照坠落的泪 山峦已没于 一面云帘后面 玫瑰的芳馨衰退 如同一支消亡之歌 我内心的耳朵在秋的悲哀中间 萦绕于遥远的告别的嗓音 法兰西花园 -----------桑戈尔 寂静的花园, 庄重的花园, 黄昏时分垂下眼睛 期待着夜晚。 劳苦,喧嚣, 都市的一切扰人的哄闹 溜过平滑的屋脊萦回于耳边, 直达忧伤的窗畔, 消失在纤小、娇嫩、沉思的树叶之间。 白人的手, 雍容的姿态, 平和的举止。 但达姆一达姆①的鼓声 穿越 群山 和 大陆, 谁能安抚我的心, 在达姆- 达姆的召唤下 跳跃, 搏动, 刺痛? (译自《未发表的诗》) 张放译 ①非洲达姆-达姆鼓,传统用于传递信息。 2.描写公园美景的诗句有哪些 1,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3,晚晴 唐代: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译文: 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夏季清朗。 小草饱受雨水的浸淹,终于得到上天的怜爱,雨过天晴了。 登上高阁,凭栏远眺,天高地迥,夕阳冉冉的余晖透过窗棂。 越鸟的窝巢已被晒干,它们的体态也恢复轻盈了。 4,山亭夏日 唐代: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水晶帘 一作 水精帘) 译文: 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水精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5,三月晦日偶题 宋代: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译文: 节令风物不断递换,变化常新;痴心儿女,你们为什么要苦苦地挽留春天? 那五彩缤纷的花朵凋谢又有什么可恨?夏天的树木,浓密葱绿,不也一样使你合意欢心! 3.描写公园的诗句有哪些 1, 公园里的栀子花已含羞待放,有的甚至张开了雪白的花瓣,吐着柔嫩的芬芳,连空气似乎也变得雪白雪白、香甜香甜的。 2, 福州西湖位于福州市西北部湖滨路,处卧龙山下。西湖公园系三个小岛组成,分别由柳堤桥飞虹桥步云桥北闸桥边接而成。犹如三块翠玉镶嵌在碧水之中。园内长堤卧波,垂柳夹道。 3, 在荷花盛开季节,茶亭公园内绿树成荫,荷包满塘,清香远溢,令人流连忘返。茶亭公园永远微笑着等候您的到来! 4, 弟弟在公园的湖里玩着一个西瓜似的水球。 5, 三月的春风又悄悄的跑到公园里,让小溪脱掉它那厚厚的冰衣,小溪回到了原来美丽的身躯。它又让孩子们的风筝飞得更远。 6, 我爬上公园的健身器,向远处眺望。调皮的雾,一会儿浓,一会儿淡的,使原本看着清晰的大山,此时却朦胧起来。这没有关系,朦胧中的大山,更让人感到神秘和生机。 7, 在雪后的早上,我带着爬犁来到北山公园,我看到那洁白的雪花,真的不忍心去踩它,我走在北山的石路时,我听到了咯吱咯吱的响声。 8, 过了山顶公园后,继续向山上进发,一公里后,就来到了“摩星岭”。这儿可是白云山的最高处。站在摩星岭的那一块巨石上鸟瞰,便可以饱览全广州的青山秀水了。 9, 在这美好的春光里,公园的花儿草儿,树儿……柳树的枝条像绿色的长辫,随风摇拽着它袅娜多姿的身子。草儿从地缝里探出脑袋来,左顾右盼:树儿也从”睡梦“中醒来,东看西瞧才知道春天来了。 10, 公园中的霓虹灯全亮了,像五颜六色的火焰散落人间。 11, 我家旁边的中心公园里有许多的榕树,校园操场周围也满是榕树,但都没有我家旁边公园里的那棵榕树高大,茂密。 12, 初升的弯月静静地挂在海滨公园的上空,公园里的谐趣园轻轻地托着弯月,大地安静地入睡了,月光如水,泻在公园小径旁的花生花叶子上,印出了一个个月亮。 13, 在山脚,在溪边,在路旁,在公园里,当你偶然间发现迎春花已经悄悄地探出头来了,你一定会立刻想到,这是春姑娘来报喜了。 14, 秋天在哪里?秋天在美丽的公园里。落叶飘飘,有红的叶,黄的叶。红叶像一团团火焰似的,黄叶像一只只金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菊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黄的像金,白的像雪。 15, 乍暖还寒时节,公园的花儿已早早苏醒。杜鹃、龙船花近日开始争相怒放,群芳吐艳,成为今年春天的第一道靓丽景观。 4.形容花园的诗句有哪些 1. 《次韵赵端明万花园》 年代: 宋 作者: 方岳 万花锦绣同民乐,不比青山独乐园。 办得春风共花醉,尽教蝶闹与蜂喧。 2. 《陪韦中丞宴扈都头花园》 年代: 唐 作者: 赵嘏 门外烟横载酒船,谢公携客醉华筵。 寻花偶坐将军树,饮酒方重刺史天。 几曲艳歌春色里,数行高鸟暮云边。 分明听得舆人语,愿及行春更一年。 3. 《亚历山大港花园见落叶冒叔子有诗即和》 年代: 当代 作者: 钱钟书 绿上枝头事已非,江湖摇落欲安归。 诗人揣世秋来叶,祝取风前一处飞。 4. 《酬白乐天杏花园》 年代: 唐 作者: 元稹 刘郎不用闲惆怅,且作花间共醉人。 算得贞元旧朝士,几人同见太和春。 5. 《过南邻花园》 年代: 唐 作者: 雍陶 莫怪频过有酒家,多情长是惜年华。 春风堪赏还堪恨,才见开花又落花。 5.关于景色美的诗句 描写乡村秀丽景色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描写冬天景色的诗句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杨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儿童冬雪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报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6.描写公园的诗词 我在公园散步 我在公园散步,沿着 用麻绳围成的河,在光阴的夜 河岸的灯,照亮黑暗的我 过往的人很多,弓腰的桥 和草花边的大榕树,被我来回遇过 兜兜转转,远旁的山有风 几声声蛙叫,不能惊乱钓鱼者 裸露火光的烟,淡淡 我被光阴遗忘,一直在河岸 顺时针地旋转 我在公园散步,轻轻缓缓 绕过一股股岁月,和石道 月下静亭,弯弯,影落在河水 浮动在梦间 7.赞美“公园美丽”的古诗有哪些 1、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2、孟浩然《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4、王维《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王维《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哪些以赞美景色盛名的诗人? 诗仙李白的诗大部分歌颂大好河山的,也反映了大唐盛世下的社会环境和平繁荣的一片景象。包含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岑参、高适、孟浩然、王之涣等。 8.形容公园的古诗或名言警句 公园:古代是指官家的园子,而现代一般是指政府修建并经营的作为自然观赏区和供公众的休息游玩的公共区域。 古今词汇的含义不一样,所以古诗是没有的。形容公园的诗词太模糊了。帮你找了一首外国诗参考一下吧: 《公园里》 作者:普列维尔 一千年一万年 也难以诉说尽 这瞬间的永恒 你吻了我 我吻了你 在冬日,朦胧的清晨 清晨在蒙苏利公园 公园在巴黎 巴黎是地上一座城 地球是天上一颗星 附:法文原诗: Le jardin Jacques Prevert Des milliers et des milliers d’années Ne sauraient suffire Pour dire La petite seconde d’éternité Où tu m’as embrassé Où je t’ai embrassèe Un matin dans la lumière de l’hiver Au parc Montsouris à Paris A Paris Sur la terre La terre qui est un astre. 英文译文: The Garden Jacques Prevert Thousands and thousands of years Would not be enough To tell of That small second of eternity When you held me When I held you One morning In winter’s light In Montsouris Park In Paris On earth This earth That is a star
有哪些诗词是非常值得背一背的
:play_button:古诗十九首中的任何一首
古诗十九首是汉末五言诗的高峰,是诗歌文人化的标志,虽然我们无法确定诗的作者,但我们却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这十九首的工整,感受到文人加工书写的痕迹。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全诗从一个思妇为主人公切入,写得都是思念,但这份思念其实不只属于思妇,这份思念可以属于你属于我属于我们任何一个人,那种各在天一涯终究不得相见的思念,那种因思念导致的衣带渐宽,那种因为思念导致瘦弱多病不得不努力吃饭提高抵抗力的操作,是如此地平常又是如此地深刻。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生命是脆弱的,三年前,我奶奶突然离世,让我对这十个字的感受变得异常地深刻,每一个来到世间地婴孩,都在努力地成长,长成他们父辈祖辈的样子,最后像他们的父辈祖辈那样地死去。每一 个在世间行走的生命,都可能突然地就向他的亲朋好友告别,去向另一个世界。
生离与死别,是最痛的。除了死别,还有生离啊。就在上几天,我还在哈尔滨呢,然后我跟我的几个要好的朋友说我要走了,要去吉林生活了,他们很是诧异很是落寞,我跟他们去哈老味家吃饭,从傍晚五点多喝到十一点多,只有几个人,吃了十四五个菜,六个小时的聚餐,被离愁别绪所笼罩,千里搭凉棚,没有不散的筵席,当我拖着微醺的身子回到家中,往事一幕幕地涌上心头,那个时候,我心里反复念叨的就是这两句诗,只是这一次,远行的人是我,好在这次远行不是生命的远行,我还可以在这的世界上继续行走继续生活。
:play_button:大风歌
这是刘邦称孤道寡后回到故乡时所做,流传下来的只有三句,不知是不是丢了字句,现在的全诗是这样的: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虽然只有三句,但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是高明的,先是渲染了天气与环境,他渲染的天气与环境又与全诗的主旨相扣,「兴」得好棒啊,后世的帝王,如杨广如李煜如宋徽宗,艺术手段上可能是比刘邦高明些的,但写诗的气象,却远不如这首大风歌了。
诗的最后一句震耳发聩啊,刘邦没有像始皇帝那样,对内搞镇压,他只想找到猛士帮人民守住这新的江山,这份情怀,跟进咸阳时与民约法三章是一致的,打江山时想着百姓,坐江山时依旧想着百姓,这是不容易的,一个帝王,能有如此胸怀,实乃万民之幸。
虽然我们注定不会成为帝王,但我们多读读刘邦的这首诗,多感受感受刘邦的胸怀,总是有好处的。
古诗鉴赏
采薇鉴赏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猃狁的凶悍,周朝军士严阵以待,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戍役,守卫中国,军旅的严肃威武,生活的紧张艰辛。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 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第一部分的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这三章的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以此来引起下文。诗歌的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我们仿佛看到戍卒一边在荒野漫坡上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屈指计算着返家的日期……第一章开头两句写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写春天,薇菜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第二章写道:“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这是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第三章则是:“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这是写秋天,薇菜的叶茎将老而粗硬。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情地流逝了;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归家呢?其实在诗里,诗人原是把天地四时的瞬息变化,自然生物的生死消长,都看作是生命的见证,人生的比照。因此,兴是自然予人的最朴素也最直接的感悟,其中有着体认生命的深刻之义。于是在“采薇”这样一个凝固在戍卒记忆里的姿势里,看到的不只是四季的轮回,光阴的流逝,还看到思念的成长,看到生命走向苍老的痕迹。 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这样的豪迈和悲凉的交织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愫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猃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而这两章的色调如此的华美,那密密层层的棠棣之花,雄俊高大的战马,威风凛凛的将军,华贵的弓箭,齐整的战车,这里洋溢着一种报效国家,不惜血酒疆场的豪放情怀。而在残酷战争之中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的悲哀,以及对遥远的故乡的浓得化不开的思念,这些阴暗的色调就在这里被冲淡了。因为当自己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时候,正因为身后有如此承载着自己的温暖思念的美丽的家园。 从手法上说,这首诗的特点还在于选择了一个最佳角度,即“在路上”,这是一条世界上最远最长的路,它如此之长,长得足以承载一场战争,长得足以装满一个人年年岁岁的思念,长得足以盛满一个人生命中的苦乐悲欣。离骚赏析 屈原是诗国的一颗巨星,远在众星之前,它出现在我国诗歌史上,成为无数后继者所仰慕的风范。他的不朽之作──《离骚》,震古烁今,千百年来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成为我国诗歌史以至世界诗史上,最为激动人心而具有“永久的魅力”的篇章。 伟大、优秀的艺术,自有其永恒的生命力,自是美的无尽藏。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是的,多少年来人们读《离骚》,人们认识它,分析它,开掘它,只要是一个态度严肃者,真正的渴求者,似乎都不曾空手而返过。它给人以“真”的启迪,“善”的激励,“美”的享受。它是那样完美而丰富,古老而常新,“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衣被词人,非一代也。”“离骚者,犹离忧也”,这是司马迁对《离骚》题义的解释。“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这是他对诗篇创作动力的说明,也是对长诗《离骚》感情基调的诠释。屈原为了振兴邦国,实行“美政”,“竭忠尽智,以事其君”,但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遭谗远逝。他满怀“存君兴国”之志,却唤不醒昏庸之主,眼看楚国兵挫地削,危亡无日,自己却竟被疏失位,救国无门。这对于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来说,能无怨乎?诗中有云:“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又云:“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最后说:“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离骚》正是诗人蕴藏着满腔爱国激情,饱含着血泪写成的一首悲伤怨愤之歌,读之令人摧肝裂胆,撼人心魄。《离骚》一诗素称难读,这除了南楚的方言、历史、神话、风物带来的某些理解上的障碍之外,主要由于全诗感情回环激荡,反反复复,脉络不易掌握。诚然,《离骚》是一首规模宏伟的长诗,凡二千四百七十七言,三百七十三句(从洪氏说删去“曰黄昏以为期,恙中道而改路”二句),它既是一首自叙传性的长篇政治抒情诗,而又带有某些神话色彩和事件叙写以及情节因素。因此,对于《离骚》一诗,我们只有首先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才有可能深入到它的思想、艺术深处,发掘出它深邃的思想和伟大的艺术创造。长诗《离骚》,叙写了诗人自己的某些生平经历,从而说它带有自叙传的性质,但它又具有大量的超现实的描写,在自我形象中渗入了浓重的神话因素。诗中的构思,具有某些情节性,但也并非是客观的、真实生活经历的叙写,而完全是主观想像的飞腾。这一切都说明长诗《离骚》是一篇浪漫主义的抒情之作,而不像有人所理解的那样是一篇自传体的叙事诗。也就是说我们读长诗《离骚》,特别应该把握的是它的“情”,是诗人内心世界活动的起伏,以至由此而展开的全部丰富性和贯穿于全诗的艺术特质。贯穿于《离骚》长诗中的“情”,即司马迁所说的“怨”情,更确切地说就是一股忠怨之情。诗人身处战国时期新旧交替的激烈变化时代,他的父母之邦,他所热爱的祖国,原本是一个强大富庶的国家,在群雄并峙之中,曾居于盟主地位,有着统一天下的诸多条件。但自楚悼王变法失败以后,国政受旧贵族的把持,日非一日。至屈原所生活的怀王时期,由于内政不修,外有强秦压境,已处于岌岌可危的地步。屈原是一位“博闻强志,明于治乱”的政治家,是一位有理想、有远见和刚正不阿的爱国志士。他出于对祖国命运的担忧,满怀忠贞之志,企图革新政治,振兴楚国。但他的一片赤忠之心,却得不到理解。最初他曾一度受到楚王的信任,担任左徒要职,推行新政;谁料正当他忠心耿耿,报效祖国之际,却因为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而谣诼蜂起。“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群小逞技,而楚王不察,竟遭谗见疏。他怨忿楚王之“数化”,“不寤”;怨忿“党人”之“贪婪”、“工巧”,怨忿“众芳”之“芜秽”、变节、堕落。最使他感到哀伤怨忿的,是他目睹祖国的日趋危亡,而自己却被剥夺了报效祖国的机会,“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闺中既已邃远兮,哲王又不寤”。做为一个“忠而被谤”,爱国获罪,眼看祖国濒临险境而又“救国无门”的人,该是有怎样的一种激怨之情啊!于是诗人的感情犹如火山爆发,迸射而出,铸就这篇积忿幽深、摧人肝胆的长篇诗作──《离骚》。忠怨之情是长诗《离骚》的一条主线,而从全诗结构上看,则可以分为两大层次,即从开篇到“岂余心之可惩”,可以视为诗篇的前半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写诗人矢志报国,高洁自守所遇到的矛盾和不公正的待遇,充分表现了抒情主人公与楚国黑暗现实的冲突;从女媭的责难至篇末,则主要写诗人遭到迫害以后,继续求索的精神和所引动起来的内心冲突,以至于最后的抉择。从艺术手法来说,前半部分虽然也有艺术夸张,并运用了许多象征手法,但基本上是诗人现实生活的经历,是实写;而后半部分,则主要把炽烈的感情化为超现实的想像,表现了诗人的心路历程,表现了一个苦闷的灵魂,上天下地的求索精神,是虚写。掌握了长诗《离骚》这一结构层次,我们再来具体分析一下它的内在逻辑,亦即诗篇中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轨迹,以及起伏于全诗中的细微的心理描写。 长诗《离骚》的开端就是很奇特的。诗人首先以十分庄重而自矜的口吻,自叙了高贵的出身,奇异的生日,以及由于父亲对自己莫大期望而赐予的“美名”。前人分析说:“首溯其本及始生之月日而命名命字,郑重之体也。”(清顾天成《离骚解》)诚然,开篇起始的八句,感情是很肃穆的,含蕴是深邃的。他强调自己与楚王同宗共祖(“帝高阳之苗裔”),意在表明自己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为他的至死不能去国埋下了伏线。他自道奇异的生辰,美好的名字,也正是在表现他的尊贵不凡和具有崇高的理想。“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正道直行,严于律己;灵均,禀赋良善,公平均一。这是亲人对他的期望,也是他一生所恪守的信条。总之,这起始的八句,就为他一生的自尊自重自爱(“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定下了基调。接着诗人表白了自己的品德、才能和理想,并以万分急迫的心情表达了自己献身君国的愿望。“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这是对自己的。他担心时光飞逝,自己为国家做不成事业。因此他不满足于先天的“内美”,还“重之以修能”,朝夕充实、提高自己,以便奉献于祖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是对楚王(“美人”)。他担心楚王不能及时奋进,耽误了楚国的前途。两个“恐”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危机感,特别是诗人为祖国的前途而焦虑,为祖国的命运而担忧的急迫心情。他寄希望于楚王,他劝导楚王“抚壮而弃秽”,愿为楚王“导夫先路”,希望日益衰败的楚国,重新振兴,恢复到开国盛世的那种局面:“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但诗人的这一片赤忠之心,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理解和支持。相反的却因触犯了守旧贵族的利益,而招来了重重的打击和迫害。诗篇展现了楚国社会的一片令人窒息,令人愤慨的图景。楚王昏庸不察,信谗多变(“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怒”,“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群芳”(培植的人才)随风转舵,堕落变质(“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朝廷群小“贪婪”、“嫉妒”,蔽美称恶,无所不为。黑暗的现实构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诗人的爱国理想“不可能实现”的悲剧性的冲突。诗人于是感到苦闷、孤独、愤懑,以至强烈的失望。但诗人是坚决不屈服的,在诗篇中他反复申说了对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人格操守至死而不悔的决心:“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诗人是要誓死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仰,誓死保持自己人格的清白的。但长诗并未就此结束,黑暗的现实,巨大的苦闷,迫使诗人由现实进入幻境。“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而全诗转入了第二部分。坚贞的灵魂需要战胜诱惑。与常人一样,在失败的极端痛苦中,诗人的内心矛盾也是激烈的。在自己的理想不被理解,而且惨遭迫害的情况下,还应不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和永无反悔的态度?在不被自己的祖国所容的情况下,应不应出走远逝,到他国寻求知音,展示自己的才能抱负?诗人通过女媭、巫咸、灵氛这些虚构的人物,以及他们的劝说,把自己的内心冲突和抉择形象化了,从而向我们展示出了一颗经过炼狱的考验,而更加洁白无疵的伟大的灵魂。 女媭用“婞直以亡身”的历史悲剧来规劝他,劝他放弃执守,与世浮沉。这与诗人“依前圣以执中”的坚持真理的态度是矛盾的,实际也是对诗人既往斗争生活的否定。这一内心冲突是激烈的。这个矛盾怎样解决呢?他需要历史的反思,需要公平的仲裁。于是他借“就重华而陈词”,重温了夏、商、周历代的兴亡史,并以壮烈的心情回顾了前朝那些为正义而斗争者的命运。这种再认识不仅增强了他原有的信仰和信念,同时更激发起他继续奋斗的勇气和宁死不悔的壮烈胸怀:“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战胜了世俗的诱惑,他的内心世界得到了暂时的平衡。于是他在新的认识的基础上,满怀激情地进行了新的“求索”。这样,诗篇又展现了一个再生的灵魂为实现理想而顽强追求的动人情境。诗中写他不顾天高路远,驾飞龙,历昆仑,渡白水,登阆风,游春宫,上叩天门,下求佚女,他在求索什么呢?他要唤醒楚王,他要挽救国运,他要寻求再次能有献身于祖国事业的机会。但楚国的现实太黑暗了,他遭到了冷遇,受到了戏弄,结果以困顿、失望而告终:“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闺中既已邃远兮,哲王又不寤。”诗人完全陷入到绝望的悲哀之中:“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与此终古!”诗人本是把自己的命运完全与祖国贴在一起的,他赤忠为国,但却“方正而不容”,那么他还有什么出路呢?出路是有的,那就是去国远逝,去求得自身安全和前途。这无论从当时“楚材晋用”的风习上看,还是从诗人主观的才能和现实处境上看,似乎都是可以理解的了。于是出现了第二、第三个诱惑。“索藑茅以筳兮,命灵氛为余占之”。占之的结果是告诉他在楚国已无出路可言,劝他离开是非颠倒的楚国,去寻求自己的前途。“思九州之博大兮,岂唯是其有女?曰: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但做出这样抉择对诗人来说毕竟是太重大了,使他“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于是又出现了巫咸的劝说,巫咸不但同样劝他出走,而且还以历史上贤才得遇明主的事例,启发他趁年华未晚而急于成行:“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恐鹈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女媭的忠告,灵氛的劝说,巫咸的敦促,既代表了当时的世俗人情之见,无疑也是诗人在极度彷徨苦闷中内心冲突的外现,也就是坚定或动摇两种思想斗争的形象化。屈原要把自己思想感情考验得更坚定,就得通过这种种诱惑。于是在诗中诗人假设自己姑且听从灵氛的劝告,“吾将远逝以自疏”,决心去国远游。可是正当他驾飞龙,乘瑶车,奏《九歌》、舞《韶》舞,在天空翱翔行进的时候,忽然看到了自己的故乡楚国。也就是看来一切矛盾、冲突行将结束的时候,一切又都重新开始:是就此远离开这黑暗的已无希望的祖国呢,抑是仍无希望地留下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志再次占了上风,“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诗人终于还是留了下来。他明知道楚国的现实是那么黑暗,政治风浪是那么险恶,实际上他也吃尽了苦头,但他不能离开他灾难深重的祖国,哪怕是出于幻想也不能离开。这样,诗人又从幻想被逼入现实,悲剧性的冲突不可逆转地引导出悲剧性的结局。他热爱楚国,但楚王误解他,不能用他,楚国的群小又凶狠地迫害他;他想离开楚国,这又与他深厚的爱国感情不能相容。最后,只能用死来殉他的理想了:“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体现着“历史的必然要求”的光辉理想被扼杀了,这是诗人屈原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屈原是在我国文学史上出现的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他用自己生命所谱写的诗篇,如日月经天,光照后世,成为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财富而万世永存。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伟大的艺术是一个美的无尽藏,长诗《离骚》更确乎如此。我们读长诗《离骚》是感到那样的惊心动魄,那样的仰之弥高,它有着怎样的美的内含呢? 首先,就是它具有由庄严而伟大的思想带来的无比光辉的崇高美。进步的政治理想,深厚的爱国主义激情,庄严的历史使命感,以及悲壮的献身精神,这就构成了诗人无比崇高的美的人格,光辉耀目的美的形象。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要是一个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献给一种道德追求,要是他拥有这样的力量,一切其他的人在这方面和这个人相比起来都显得渺小的时候,那我们在这个人身上就看到崇高的善。”是的,我们在长诗《离骚》中正是可以看到这种完美而崇高的形象,他的高尚的追求,洁白的人格,坚贞的操守,使围绕在他周围的那些贪婪、偏私、庸俗,以致邪恶的人群,显得是那么渺小而又卑琐,而诗人的人格和形象却是峻洁而高大的:“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惟昭质其犹未亏。”诗人是孤独的、甚至是寂寞的。但他是圣洁的、高贵的,也是傲岸的。长诗《离骚》正为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人格美的崇高典型形象。“余读《离骚》……悲其志”,“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刘勰)“逸响伟辞,卓绝一世”(鲁迅),对于屈原《离骚》一诗所具有的崇高美这一特色,古今人正有着不二之词,同一感受。其次,慷慨激昂的悲壮之美,是长诗《离骚》的另一鲜明美学特色。屈原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既有“存君兴国”之志,又有治国理乱之能。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胸怀“美政”理想,企图改善楚国的处境,振国兴邦。但却为黑暗势力所围困,从而引发出悲剧性的冲突。而最为感人的是,屈原始终是自己悲剧命运的自觉承担者。所谓自觉地承担,是指他对坚持斗争下去的个人后果本有足够的估计,但他义无反顾,仍去自觉承担:“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明知坚持下去会惨遭不幸,但他为了深刻的原则性,仍然选择了斗争以及把斗争坚持到底的道路,从而忍受了极大痛苦,罹得了人生的极大悲剧。“悲剧是人底伟大的痛苦或伟大人物的灭亡”(车尔尼雪夫斯基)。诗人屈原高标着“美政”的理想,怀着“九死不悔”的壮烈献身精神,经受着严酷的政治斗争和自我斗争的磨练。屈原的一生是极其不幸的,他蒙冤受屈,赴告无门,而最终以自沉结束了生命。但洋溢在长诗《离骚》中的整个感情却不是悲观,甚至也不单纯是悲哀。它表现的是正义压倒邪恶,庄严压倒恐怖,美压倒丑;它所表现的是“伏清白以死直”,“九死而不悔”的刚毅不屈精神;是探索,是苦苦地追求。我们读着《离骚》中那些发自肺腑的昂扬诗句,就会感受到一股不能自已的激越、崇高的感情和悲壮的英雄气概,这也正是长诗《离骚》的又一鲜明的美学特征。与长诗《离骚》上述美学特征相联系的,是它的高超的、独创性的艺术表现手段。诗人艾青在其《诗论》中说:“一首诗必须具有一种造型美,一首诗是一个心灵的活的雕塑。”长诗《离骚》是通过怎样的艺术手段来完成其抒情主体的造型美和雕塑出一颗美的心灵的呢?诗人把炽烈的感情与奇丽的超现实想像相结合,把对现实的批判与历史的反思相结合,熔宇宙大自然、社会现实、人生经历、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一炉,结构出一个无比恢宏壮丽的抒情体系,这是诗人屈原在中国诗史上的奇异贡献,是对中国古代诗歌园地的伟大开拓。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把它与古老的“诗三百篇”相比较,并对于它的特点与贡献做了这样的评论:“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甚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屈原的创作,特别是长诗《离骚》为我国文学开辟了一个新的传统,成为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典范。这是就长诗《离骚》总的创作方法和宏观结构而言的。而就其诸多的具体表现手法来看,长诗《离骚》也有着多方面的新颖创造。如他发展了《诗经》以来的“比兴之义”,以香花美草作为抒情主人公的情志节操的象征,令读者如睹其崇高圣洁之姿,如闻其道德之芳香。长诗《离骚》是一首政治抒情诗,但诗人却不时借用男女情爱的心理来表达自己的希望与失望,坚贞与被嫉,苦恋与追求。屈原的悲剧是政治悲剧,但他对君国的忠诚哀怨眷恋之情,用爱情来比喻,用爱情心理来刻画,就更为曲折尽致,深微动人。诗人抓住香花异草、佳木美林、男女情爱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美学内涵,来美化抒情主体的形象和性格,从而也使全诗的风格更为绚美奇丽,光彩照人了。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这几句诗句里有着悲欣交集的故事,也仿佛是个人生命的寓言。是谁曾经在那个春光烂漫的春天里,在杨柳依依中送别我?而当我在大雪飘飞的时候经历九死一生返回的时候,还有谁在等我?是《木兰辞》里亲人欢迎的盛况,还是《十五从军征》里荒草萋萋的情景?别离时的春光,回归时的大雪,季节在变换,时光在流逝,我们离去,我们归来,而在来来去去里,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呢?没有答案,只有漫天的飞雪中一个被沉重的相思和焦虑烧灼的又饥又渴的征人孤独的身影,步履蹒跚地,战战兢兢地走向他不知道的未来。这一首诗与《诗经》中的其它篇章如《击鼓》《东山》《无衣》对读,可以读出更完整的故事,更真切的生命感受。如果我们可以想象,这个戍卒,是那位吟出“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士兵,也是那唱着昂扬的战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行”的士兵,同时还是那位在蒙蒙的细雨里唱着归乡的“我徂东山,滔滔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的士兵。那么,《采薇》的故事就更丰富了,事实上,这一首诗里的确有着太丰富的色彩,太深沉的情怀。相思之情与报国之志,豪放与苍凉如此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奏响的是真实的生命乐章。在后来的如陈陶《陇西行》,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等伟大的作品里,也能依稀地听到这首诗在时间和生命的河流里所激起的辽远而空旷的回音。
更多文章:
百善孝为先 常回家看看(请帮我对两个对联,谢谢咯~ 上:人生不易行路难 下 上: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 下)
2024年6月14日 05:50
过年了我给外甥发生过(过年时有哪些事让你意识到自己“长大了”)
2024年6月8日 12:10
责任的力量八年级作文600字?如何看待责任是是一种能力,又远胜于能力
2024年7月22日 0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