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自序生字词?关于《呐喊》自序问题
本文目录
- 呐喊自序生字词
- 关于《呐喊》自序问题
- 《呐喊》自序
- <<呐喊自序>>“铁屋子““熟睡的人们““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各比喻什么
- 呐喊自序的读书笔记
- 鲁迅的《呐喊》自序主要表达和阐述分别是什么
- 呐喊自序 解析
- 《呐喊》自序主要写什么
- 《呐喊》自序 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
- 《呐喊》自序——鲁迅
呐喊自序生字词
呐喊自序生字词如下:
1、随喜:佛教用语,原意是随着别人参拜佛殿或做善事,课文中是“跟随别人一起活动”的意思。
2、久违:好久没见。
3、不名一钱:没有一文钱。名,课文中是“占有”的意思。
4、生人:活着的人。
5、愤懑(mèn):抑郁而烦闷。
6、槐蚕:即尺蠖,俗名“吊死鬼”,生长在槐树上。
7、不能已于言:不能止于言,即不能不说话,不说话心里就不安。已,“止”的意思。
8、不惮于前驱:惮(dàn),怕。不害怕前进。
9、曲笔:课文中指不拘泥于事实的一种写法。
10、悬揣:课文中是“估量”的意思。
创作背景
20世纪初,中国正遭受世界列强的侵略,国家动乱,人民生活艰苦。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渐渐确立了彻底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政治路线,青年鲁迅则正致力于建构自己的思想启蒙纲领。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深入人心,青年鲁迅也认识到革命的重要性,并且以各自的语言、各自的表述方式响应革命,随后发生了五四新文化运动。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鲁迅应邀到南京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政府迁到北京。
但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各派军阀窃取了革命成果,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鲁迅本希望能为教育事业的革新贡献力量,但根本无事可做,内心无比的孤独和苦闷。
关于《呐喊》自序问题
《《呐喊》自序》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自己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和思想变化,以及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追求。以下是几个可能的问题和答案:1.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是如何描述自己童年时期的?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描述自己的童年时期是“陈腐而充满着悲哀的”,他回忆了自己从小就受到家庭的严格教育,过着机械般的生活,缺乏自由和乐趣。2.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是如何阐述文学创作对自己的影响的?鲁迅在《《呐喊》自序》中阐述了文学创作对自己的影响,他认为文学是一种反抗的力量,可以帮助人们摆脱束缚和限制,释放想象力和创造力。他表示自己的文学创作正是出于对这种力量的追求和探索,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怒。3.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是如何解释自己为什么想要通过文学创作来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观念的?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解释自己想要通过文学创作来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观念的原因是因为他相信文学可以成为一种改变社会和改变人们的力量。他认为文学可以唤起人们的良知和情感,帮助他们看到社会的不公和不合理,从而引发他们的反抗和变革。4.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是如何描述自己创作《呐喊》时的心理状态和精神压力的?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描述自己创作《呐喊》时的心理状态和精神压力是非常痛苦和焦虑的。他表示自己一直想要写出一种真正能够改变社会的文学,但是在创作过程中却经常感到无力和绝望,因为他知道这种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时他还面临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和限制,这些压力让他感到非常疲惫和孤独。总之,《《呐喊》自序》是一篇非常有思想性和深刻性的散文,反映了鲁迅对于文学和社会变革的追求和思考,对于我们理解鲁迅的思想和文学风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呐喊》自序
鲁迅在自序中,通过对父亲离世、外出求学、走上创作之路等人生经历的描述,阐发了其创作呐喊的缘由,同时也勾勒了他自己前期思想的发展脉络,并对游荡于当时背景中的自我灵魂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所以说本文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序言,他也是鲁迅一生的战斗思想和人生处境的真实写照,写满了一个爱国者对国家民族最深沉的热爱与忧虑。 “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这是鲁迅最初的想法,到后来“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鲁迅为同胞们受人欺辱,任人宰割而不自知的麻木感到激愤和悲哀,由此他的学医之梦也彻底破灭了,同时也为他弃医从文进行思想启蒙做好的铺垫。 梦想破灭之后,鲁迅只能靠麻醉自己来排解痛苦,但这并不代表他放弃了理想,他的沉默正是要在黑暗中思索探寻国家和社会的前途和命运。 与钱玄同的交谈,让鲁迅对将来有了点点希望。于是他发表了第一篇文章《狂人日记》。从那之后又相继发表了《药》、《明天》等。 鲁迅交代了创作《呐喊》的目的,一是对精神麻木、“熟睡”的人们发出的战斗口号;二是为慰藉战友,使之不惮于“前驱”的呐喊助阵。
<<呐喊自序>>“铁屋子““熟睡的人们““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各比喻什么
“铁屋子”比喻黑暗浓重的旧社会,极深刻地说明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熟睡的人们”比喻受封建思想毒害的精神麻木的国民。
“大嚷起来,惊起较为清醒的几个人”比喻用宣传的力量使较为明白的一些人认识处境的险恶。
本文是鲁迅为他第一部小说集《呐喊》写的序言,这篇序文回顾了作者从19世纪末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生活和思想的经历,说明了《呐喊》的创作缘由。
扩展资料
课文可分三部分:
一、文章总起。
第一段是文章总起,概述了全文的中心意思。作者从青年时代的“梦”写起,按生活和思想的发展历程来写,自然归结到《呐喊》的创作和命名的来由。
二、作者的生活经历,即年轻时做的两个梦。
述说了自已的青年时代的两个主要的“梦”:先是立志学医,期望平时治病救人,战时从军报国,同时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后来弃医从文,想通过提倡文艺运动来改变麻木愚昧的国民的精神。
三、从事小说创作的过程和给小说集起名《呐喊》的来由。
这“来由”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摆脱孤寂悲沉,以小说的形式向黑暗的社会“呐喊”,点明小说集的总主题;另一个是给小说集起名“呐喊”的原因。
这一部分从内容上说,是对文题的直接解说,即回答“我是怎么做起小说来”的问题;从写作方法上说,有故事措写,有内心独白的穿插;从章法上说,是第二部分的发展,又在文末点明“又因为上面所镜的缘由,便称之为《呐喊》”,回应了文章的开头。
呐喊自序的读书笔记
1.读《自序》《呐喊》的自序是这本书中很有趣的一个地方,在这里有鲁迅先生的自序,有他的一些对于当时社会更加明显的评价。自序的第二段中有写到鲁迅的父亲生病,年幼的鲁迅帮父亲买药的事情。从一系列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中的医生都是骗人的。开的药尽是一些奇特的药,而开药的人也是有名的医生。而最终鲁迅父亲的结果在鲁迅的文章中是这么写到的:“然而我的父亲终于日重一日的亡故了。”中间带有无奈且对当时社会的风气的一种讽刺。也正是因为这样鲁迅决定要当个医生,可当他在日本学习的时候,看到一段特殊的影片的时候,这个念头便从此消失了。这段影片让他觉得,拯救国民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且文章后面的“密闭空间”的举例也非常形象的描写出了当时社会的状态。也正是因为这样,这本集子的名称也就定为《呐喊》。短短的一篇鲁迅的自序就可以让人会为无穷,有许多的想法和感触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更何况是语言表达不好的我。
鲁迅的《呐喊》自序主要表达和阐述分别是什么
主要是表达国民的精神麻木,群众不觉悟,对于呐喊既不赞同也不反对。所以在他看来,国民已经没有了希望,自己也只剩下深深的悲哀和寂寞。而猛士们的奋斗也正如我那里一样,有热情而国民没有反应,所以前驱的猛士是奔驰在寂寞里的。因此他们需要有人呐喊助威。 主要阐述:学洋务 改变命运 攻医学 救国救已 治文艺 改变精神 自己做的及别人做的事、发的感想
呐喊自序 解析
呐喊的解释
大声呼喊;尤指士兵在战斗或追击时大声叫喊助威 详细解释 大声喊叫。 元 无名氏 《马陵道》 第二折:“甚么人鸣锣击鼓,呐喊摇旗?” 《醒世恒言·李 玉英 狱中讼冤》 :“ 李雄 领了将令,放起三个轰天大炮,众军一声呐喊,遍地锣鸣,离了教场,望 陕西 而进。” 鲁迅 《呐喊·自序》 :“所以 有时候 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 慰藉 那在 寂寞 里 奔驰 的猛士。”
词语分解
呐的解释 呐 à 〔呐喊〕大声呼喊,如“呐呐助威”、“摇旗呐呐”。 呐 è 古同“讷”,说话迟钝。 部首 :口; 喊的解释 喊 ǎ 大声叫,呼:喊口号。喊叫。呼喊。呐喊。 部首:口。
《呐喊》自序主要写什么
本文是这部小说集的序言,鲁迅在这篇序言中,通过回顾自己从19世纪末崐到五四时期的经历、自己的思想发展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程,说明了写作崐《呐喊》的缘由及《呐喊》的主题,也反映了作者的观点。
在艺术上,《〈呐喊〉自序》别开生面,独具一格,不同于一般书序的写崐法。娓娓而谈,侃侃有议,在夹叙夹议中述说了自己的经历,表达了自己的社崐会观点和文学观点,成为一篇杰出的散文。
第一部分(1─10自然段)19世纪末到五四时期,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思想发展崐历程。
第一层总括全文,点明创作《呐喊》的缘由。
第二层回顾过去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变迁,着重叙述弃医从崐文的经过,具体说明“梦”的产生和破灭的过程。
《呐喊》自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为自己的小说集《呐喊》写的序言。作于1922年12月3日北京。这篇序文,勾勒出了作者前期思想的发展脉络,同时对游荡在当时背景中的自弦灵魂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呐喊》共收作品十四篇,起于1918年的《狂人日记》,迄于1922年的《社戏》。作品的选材,“多采自病态的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 《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而当时的鲁迅认为最须急切地疗救的,正如这篇自序所言,是人的“病态”的灵魂。
因此,《〈呐喊〉自序》是鲁迅作品中一篇十分重要的作品。我们要理解鲁迅忧愤深广的思想和简括鲜明的艺术风格,都应该从这篇序文入手。
《呐喊》自序 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 《呐喊》自序(节迄) ①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②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一-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回家之后,又须忙别的事了,因为开方的医生是最有名的,以此所用的药引也奇特: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蟋蟀要原对的,结子的平地木....多不是容易办到的东西。然而我的父亲终于日重一日的亡故了。 ③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我要到N进K学堂去了,仿佛是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我的母亲没有法,办了八元的川资,说是由我的自便;然而伊哭了,这正是情理中的事,因为那时读书应试是正路,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而况伊又看不见自己的儿子了。然而我也顾不得这些事,终于到N去进了K学堂了,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生理学并不教,但我们却看到些木版的《全体新论》和《化学卫生论》之类了。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两方医学的事实。 ④因为这些幼稚的知识,后来便使我的学藉列在日本一个乡间的医学专门学校里了。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我已不知道教授微生物学的方法,现在又有了怎样的进步了,总之那时是用了电影,来显示微生物的形状的,因此有时讲义的一段落已完,而时间还没有到,教师便映些风景或时事的画片给学生看,以用去这多余的光阴。其时正当日俄战争的时候,关于战事的画片自然也就比较的多了,我在这一个讲堂中,便须常常随喜我那同学们的拍手和喝采。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⑤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在东京的留学生很有学法政理化以至警察工业的,但没有人治文学和美术;可是在冷淡的空气中,也幸而寻到几个同志了,此外又邀集了必须的几个人,商量之后,第一步当然是出杂志,名目是取“新的生命”的意思,因为我们那时大抵带些复古的倾向,所以只谓之《新生》。
《呐喊》自序——鲁迅
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回家之后,又须忙别的事了,因为开方的医生是最有名的,以此所用的药引也奇特: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蟋蟀要原对的,结子的平地木,……多不是容易办到的东西。然而我的父亲终于日重一日的亡故了。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我要到N进K学堂去了①,仿佛是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我的母亲没有法,办了八元的川资,说是由我的自便;然而伊哭了,这正是情理中的事,因为那时读书应试是正路,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而况伊又看不见自己的儿子了。然而我也顾不得这些事,终于到N去进了K学堂了,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生理学并不教,但我们却看到些木版的《全体新论》和《化学卫生论》之类了。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②,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 因为这些幼稚的知识,后来便使我的学籍列在日本一个乡间的医学专门学校里了。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我已不知道教授微生物学的方法,现在又有了怎样的进步了,总之那时是用了电影,来显示微生物的形状的,因此有时讲义的一段落已完,而时间还没有到,教师便映些风景或时事的画片给学生看,以用去这多余的光阴。其时正当日俄战争的时候,关于战事的画片自然也就比较的多了,我在这一个讲堂中,便须常常随喜我那同学们的拍手和喝彩。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在东京的留学生很有学法政理化以至警察工业的,但没有人治文学和美术;可是在冷淡的空气中,也幸而寻到几个同志了,此外又邀集了必须的几个人,商量之后,第一步当然是出杂志,名目是取“新的生命”的意思,因为我们那时大抵带些复古的倾向,所以只谓之《新生》。 《新生》的出版之期接近了,但最先就隐去了若干担当文字的人,接着又逃走了资本,结果只剩下不名一钱的三个人。创始时候既已背时,失败时候当然无可告语,而其后却连这三个人也都为各自的运命所驱策,不能在一处纵谈将来的好梦了,这就是我们的并未产生的《新生》的结局。 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是自此以后的事。我当初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后来想,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 然而我虽然自有无端的悲哀,却也并不愤懑,因为这经验使我反省,看见自己了: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只是我自己的寂寞是不可不驱除的,因为这于我太痛苦。我于是用了种种法,来麻醉自己的灵魂,使我沉入于国民中,使我回到古代去,后来也亲历或旁观过几样更寂寞更悲哀的事,都为我所不愿追怀,甘心使他们和我的脑一同消灭在泥土里的,但我的麻醉法却也似乎已经奏了功,再没有青年时候的慷慨激昂的意思了。 S会馆③里有三间屋,相传是往昔曾在院子里的槐树上缢死过一个女人的,现在槐树已经高不可攀了,而这屋还没有人住;许多年,我便寓在这屋里钞古碑④。客中少有人来,古碑中也遇不到什么问题和主义,而我的生命却居然暗暗的消去了,这也就是我惟一的愿望。夏夜,蚊子多了,便摇着蒲扇坐在槐树下,从密叶缝里看那一点一点的青天,晚出的槐蚕又每每冰冷的落在头颈上。 那时偶或来谈的是一个老朋友金心异⑤,将手提的大皮夹放在破桌上,脱下长衫,对面坐下了,因为怕狗,似乎心房还在怦怦的跳动。 “你钞了这些有什么用?”有一夜,他翻着我那古碑的钞本,发了研究的质问了。 “没有什么用。” “那么,你钞他是什么意思呢?” “没有什么意思。” “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 我懂得他的意思了,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就有了十余篇。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这样说来,我的小说和艺术的距离之远,也就可想而知了,然而到今日还能蒙着小说的名,甚而至于且有成集的机会,无论如何总不能不说是一件侥幸的事,但侥幸虽使我不安于心,而悬揣人间暂时还有读者,则究竟也仍然是高兴的。 所以我竟将我的短篇小说结集起来,而且付印了,又因为上面所说的缘由,便称之为《呐喊》。 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三日,鲁迅记于北京。
更多文章:
八项规定实施细则(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
2024年3月12日 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