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翻译“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见信而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
本文目录
- 翻译“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见信而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
- 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的意思
-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翻译
-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的翻译是什么
-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怎么翻译
-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出自哪里
-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意思是什么
-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意思
翻译“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见信而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
这句话的意思是: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节选: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译文: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
扩展资料
最早将屈原的“忠君”与“爱国”联系起来的是洪兴祖。洪兴祖所处的北宋、南宋之交的时代,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宋王朝岌岌可危;他本人也因冒犯秦桧而遭贬职。
国家危亡、个人怨愤交织于心,于是借屈原之事抒己之怀,他在《楚辞补注·离骚后叙》中,将屈原自沉的原因归结为两点:一为“同姓无可去之义,有死而已”;一为“去则国而从亡”,不忍离去。前为忠君,后为爱国。他还反复强调:“屈原之忧,忧国也。”
尽管洪兴祖尚未明确标明屈原的“爱国”精神,但他对屈原的“恋乡”情结予以突出和扩张,在屈原接受史上第一次将其提升到恋“国”的高度来认识,从“乡”到“国”,屈原人格中的爱国层面初具雏形。
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的意思
意思是: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
【出处】《屈原列传》——两汉:司马迁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译文】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
扩展资料
1、《屈原列传》创作背景
《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部分,作者是西汉司马迁,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这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
2、《屈原列传》作者介绍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翻译
翻译:诚信却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出自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该篇是屈原、贾谊两个人的传记,他们虽然不是同时代人,但二人都是才高气盛,又都是因忠被贬,在政治上都不得志,在文学上又都成就卓著。所以,司马迁才把他们同列于一篇。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节选
原文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翻译
屈原使(自己的)道德端正、使(自己的)品行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侍奉他的国君,小人离间他们,(他)可以说处于困境啊。诚信却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原作《离骚》,是从怨愤引起的啊。
屈原贾生列传鉴赏
本文是一篇极为优秀的传记文学。文章以记叙屈原生平事迹为主,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热烈歌颂了屈原的爱国精神、政治才能和高尚品德,严厉地谴责了楚怀王的昏庸和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的阴险。
本文所记叙的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他确实是竭忠尽智了。屈原留给后人的财富甚丰,他的高尚品德、爱国精神乃至文学成就,至今具有深远的影响。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的翻译是什么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的翻译是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
诚实的人却受到怀疑,忠贞的人却受到毁谤,(诚实忠贞的人)怎么会没有怨恨呢?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释义】:诚实对待君主反而被怀疑,忠诚却被奸臣诽谤。 【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做《离骚》,盖自怨生也。”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怎么翻译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的翻译是:诚实对待君主反而被怀疑,忠诚却被奸臣诽谤,能不产生怨恨吗?这句话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
本文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部分,其中又删去了屈原《怀沙》赋全文。这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生活在战国中后期的楚国,当时七国争雄,其中最强盛的是秦、楚二国。屈原曾在楚国内政、外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后,虽然遭谗去职,流放江湖,但仍然关心朝政,热爱祖国。
最后,毅然自沉汨罗,以殉自己的理想。本文以强烈的感情歌颂了屈原卓越超群的才华和他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虽然事迹简略,但文笔沉郁顿挫,咏叹反复,夹叙夹议,是一篇有特色的评传式散文。
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出自哪里
翻译: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
出自:司马迁《屈原列传》
原文节选: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译文: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
写作特色
和从《史记》中选入中学课本的其它几篇人物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信陵君窃符救赵》、《毛遂自荐》、《陈涉世家》)相比,本文的特色是:
选材上,《屈原列传》不具备曲折、生动、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根据文献记载,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生平事迹;
写法上,记叙和议论相结合。全文四个部分都有“传”有“评”,因“传”而“评”,以“评”点“传”。议论方式各不相同,第一部分为评介式,第二部分为结语式,第三部分为陈述式,第四部分为比照式。
语言上,本文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叙中有情、倾向鲜明;议中有情、直抒胸臆。作者运用对偶、对比、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说,诚信而被怀疑,忠诚而被毁谤。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出处:
出自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屈原贾生列传》出自《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作者司马迁。该篇是屈原、贾谊两个人的传记,他们虽然不是同时代人,但是二人的遭遇有不少共同之处。他们都是才高气盛,又都是因忠被贬,在政治上都不得志,在文学上又都成就卓著。所以,司马迁才把他们同列于一篇。
原文: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做《离骚》,盖自怨生也。"意思是说诚实对待君主反而被怀疑,忠诚却被奸臣诽谤。
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意思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意思如下: 1、首先这句话出自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中,原文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2、信作信义讲,而作反而讲,见字是被动句式,疑作怀疑讲,忠作忠诚讲,而作反而讲,被也是作被动讲,谤作毁谤讲。 3、总结意思讲的是诚信而被怀疑,忠诚而被毁谤。
更多文章:
谢谢支持我该怎么回复?女朋友经常鼓励我,支持我,带给我正能量,求一些感激,感谢女朋友的话
2024年5月6日 14:20
《孤单的呼吸》歌词要完整的?另一种灿烂生活片头曲.片尾曲名叫什么
2024年9月6日 18:11
亲子活动主持稿(幼儿园亲子运动会主持词|亲子运动会主持人串词)
2024年3月25日 17:30
192.168.1.1路由器(tp link路由器192.168.1.1怎么设置)
2024年7月13日 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