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本文目录
-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义是什么
- 怎样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策略
-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简答题)
-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什么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需要做到什么多选题
-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 目前我国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有哪些方面
-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需要做到什么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导语:新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尊重社会规律,依靠社会公众,动员社会力量,创新体制机制,拓展社会协商,发展社会服务,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形成多元共治局面。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一)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快建设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
创新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是维护公共安全的骨干工程、建设平安中国的基础工程。要结合制定“十三五”规划,在更高起点上统筹设计好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不仅更新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也为加快建设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提供了新手段。特别是利用物理世界之外的“脑力+信息”发展起来的智能产业,极大地扩展了人类智力水平,也为打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提供了新平台。要坚持信息化牵引,积极推进打防管控一体化、网上网下一体化,确保社会治安防控形成体系、充满活力。围绕整合资源力量,完善信息化标准体系、统一接口和共享模式,推动各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各类数据集成应用,发挥最大效益。把政府引导和市场力量更好地结合起来,统筹建设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和物联网等基础设施,为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整体效能提供信息化支撑。
(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
如何预防化解易发多发的社会矛盾,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考验。要善于把运用法治的功能与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地结合起来,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提升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实效。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依托基层组织,发展信息员,完善社会矛盾滚动排查、及时预警机制,努力做到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构建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引导群众更多地选择非诉讼渠道和方式解决纠纷。拓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法律工作者等第三方参与纠纷化解的制度化渠道,吸收专家参与技术性、专业性领域纠纷解决工作,提高纠纷化解权威性、公信力。借鉴一些互联网企业开展在线调解、在线仲裁、在线协商谈判等做法,善于运用新技术提高纠纷化解水平。
(三)建设基础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基层基础建设既是根本性任务,也是紧迫性工作。要以基层综治中心为依托,建设基础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服务管理资源向网格延伸,提高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水平。随着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领导机关拥有的信息资源更加集中,服务基层一线更有优势。领导机关要健全服务基层的情报综合研判和信息推送机制,及时把高质量的预警情报和急需信息实时推送到基层一线。要牢固树立寓管理于服务的理念,通过全面、周到的公共服务,有效覆盖专业工作难以触及的领域,有效采集日常管理难以采集的信息,更好地服务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过程是实现社会善治的过程,政府和社会要各归其位、各担其责。一是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化。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现代社会,只有政府和社会携起手来,才能建设好安全家园。要在发挥好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引导社会成员增强主人翁精神,激发社会自治、自主、能动力量,让大众的问题由大众来解决。二是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法治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最优模式,应该回应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问题。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构建社会行为有预期、管理过程公开、责任界定明晰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善于运用法治方式把社会治理难题转化为执法司法问题加以解决。三是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我国传统文化中推崇直觉、感性思维,习惯于对事物进行模糊的归纳,严谨、理性、体系化的实证研究不够。这种思维方式容易导致粗枝大叶、大而化之。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就要培育以尊重事实、推崇理性、强调精确、注重细节为主要特征的“数据文化”,把精细化、标准化、常态化理念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
(二)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
目前,社会矛盾大多属于利益诉求。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关键是要坚持维权和维稳相统一,健全维护群众利益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广大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同和拥护,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健全利益表达机制。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是密切党委和政府同群众联系、舒缓社会紧张关系的重要举措。要完善行政复议、仲裁、诉讼等法定诉求表达渠道,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等利益表达功能。全面推行阳光信访,尽快实现国家信访信息系统全面联通,把网上信访打造成群众信访主渠道。积极推进网络参政议政,搭建党委和政府同群众沟通交流新平台。二是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谋发展、搞建设,都要统筹好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兼顾好群众的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要围绕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项,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原则,积极推动有关部门、单位多同群众商量,确保各项工作更好地顺乎民意。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前置程序,努力使评估过程成为倾听民意、化解民忧、赢得群众理解支持的过程,预防和减少因决策不当引发的社会矛盾。三是健全利益保护机制。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大多是由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引发的。要树立把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的理念,围绕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办大事、办实事,让群众得到实惠、看到希望。发挥好司法救济功能,依法严厉打击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等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群众权益受到公平对待、利益得到有效维护。
(三)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现代社会,善不善于发挥社会主体积极性,推动形成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局面,是衡量党委和政府社会治理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创新多方参与机制,更好地组织动员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努力实现社会事务社会治理。一是发挥好企事业单位作用。企事业单位不仅承担着防控安全生产风险的重要责任,而且是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在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调动他们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为维护公共安全发挥更大作用。二是发挥好社会组织作用。社会组织是现代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要推动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确保其成为党委和政府的有力助手。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发挥好社会组织在引导社会成员参与风险评估、矛盾调解、社区矫正、青少年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三是发挥好基层自治作用。基层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基层群众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办的重要方式。要完善基层民主决策、民主治理机制,构筑起全社会共同治理公共安全的网络联系和信任关系,做到知风化险、规避风险。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一)实施国家安全战略
制定、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是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进一步明确国家安全战略指导方针、中长期目标和重点领域国家安全政策。坚持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工作领导体制,发挥好国家安全委员会作为党中央领导下国家安全事务决策、协调“神经中枢”功能,研究制定、指导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和有关重大方针政策,统筹协调国家安全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增强国家安全事务决策和实施主动性、及时性、协调性。
(二)构建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
《国家安全法》确立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地位和国家安全工作领导体制,确立了维护国家安全各项制度。要根据维护国家安全的实际需要,推动出台反恐怖主义法、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将法治贯穿于维护国家安全全过程,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三)完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
按照《国家安全法》规定,对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投资、特定物项和关键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涉及国家安全事项的建设项目,以及其他重大事项和活动,要完善国家安全审查,有效预防和化解国家安全风险。今后,要把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延伸到经济以外其他领域,完善国家安全审查内容和程序,明确违反国家安全审查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努力构筑维护国家安全的“防火墙”。
(四)依法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极端宗教活动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事关国家治乱兴衰。要把确保政治安全放在首位,依法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破坏活动,坚决捍卫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保持对暴力恐怖活动的高压态势,组织动员人民群众进行群防群治,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工作,深化反恐怖国际合作,全方位构筑反恐怖安全屏障。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方法: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
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在华境外非组织的管理,引导它们依法开展活动。
3、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
4、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5、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品安全监管,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品安全。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义是什么
1、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保障。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2、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能够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序的生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3、加强和创新会管理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社会管理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4、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社会建设水平的高低、 社会管理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和检验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怎样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策略
导语: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制度建设具有全局性、根本性作用。科学的社会治理理念和实践经验只有转化为普遍适用的制度,才能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巨大力量。
怎样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策略
一是把握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结构深刻变革,与国际社会日益融为一体。我们党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归根结底是要使社会管理的理念、水平和方式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一致,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因此,需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改变传统思维,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近年来,很多地方结合自身实际引入新的概念、思维和方法创新社会管理,解决现实问题,起到了疏导矛盾、精细管理、提升服务的良好效果。实践证明,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才能使社会管理工作适应不断变化的实际需要。
二是把握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好城乡居民的不同需求。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50%,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城乡地域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差异明显,广大农村在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方面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差异的客观存在,决定了城乡居民的需求不同。这种情况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充分考虑城市与乡村的`区别,实施差异化管理方式。湖北恩施州就根据全州农村山多人稀、交通不便的实际采取“中心户”自治模式和“十户联防”机制,有效维护了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秩序,提高了群众的自治能力。
三是把握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在西方,关于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争论到今天为止也没有画上句号,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都很有市场。然而,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却是在“强国家―弱社会”二元结构下展开的,政府动员和组织大量的社会资源开展经济社会建设。这种“强国家―弱社会”的二元结构在推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公民社会发育滞后、社会管理僵化、社会参与不足、政府压力过大等突出问题,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也管不了的事情”,使得社会管理与经济快速发展不协调,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客观现实需要。
怎样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策略
(一)激发社会活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主体作用。
健全法规政策,加快修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制定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办法和直接登记社会组织的管理办法,完善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非营利组织自身收入免税等财税政策,推进社会组织依法治理。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进一步下放基金会和异地商会登记审批权限,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制为社会组织。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转移职能工作,支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协商民主建设,发挥社会组织团结社会成员、规范社会秩序和发展公益服务的作用。强化社会组织监管,建立多部门协作的综合监管体制和联合执法机制,规范社会组织行为。推进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民主机制,加强自治能力建设。
(二)夯实治理基础,创新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和社区治理。
加强乡镇(街道)治理,厘清乡镇(街道)与村(社区)的权责边界,完善乡镇(街道)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试点建设乡镇服务型政府,探索推进街道职能转变和服务管理方式创新,建立乡镇(街道)公共服务和政务公开目录。深化基层群众自治,健全村(居)民自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好村(居)委会换届选举,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实践,强化村级民主监督。促进基层民主协商,制定加强社区协商民主的意见,健全村(居)民协商议事制度和社区对话机制。建好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积极探索社区治理的新路径,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结合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建设,建好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拓展服务内容和领域。结合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发展农村社区服务。
(三)发展社会服务,逐步提升惠及全民的社会服务水平。
重点发展面向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的专项社会服务。试点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和公办养老机构改革,逐步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高龄和失能老年人补贴、养老机构责任保险等制度,探索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完善医养结合政策和服务网络。大力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争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日间照料服务基本覆盖100%城市社区和50%以上的农村社区。推进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试点,发展基层儿童福利服务。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强化残疾人权益保障。构建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制定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政策,发展社会救助、禁毒戒毒等专项社会工作服务。探索专业社工带领志愿者服务机制,加快发展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志愿者招募、培训,引导开展扶贫济困、扶老救孤和关爱特殊人群等方面志愿服务。落实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健全慈善捐助减免税制度,试点慈善信托,推进慈善超市创新建设,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四)推进应急治理,切实增强社会风险防范与处置能力。
整合民政、卫生、交通、地震、气象等部门力量,健全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相互协同的应急治理体制,完善社会应急动员和灾难预警、应急响应、损害评估等机制。加强自然灾害救助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及时做好受灾群众应急救助、过渡期生活救助、倒损农房恢复重建等工作,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救灾服务平台,提升防灾救灾减灾综合治理能力。强化公共卫生应急治理,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卫生应急和医学救援工作。密切关注国际国内传染病疫情形势,深化发挥联防联控机制作用,做好传染病疫情防控。推进社会风险应急治理,建立社会舆情研判和重大风险应急处理机制,做好调整产业结构、化解过剩产能、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等过程中的重大风险评估工作,及时治理行业性、区域性社会风险。
(五)创新社会综合治理,促进社会和谐。
发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促进代际和睦、夫妻和谐、兄弟相亲、朋友相近,发挥家庭在社会治理中的“微循环”作用。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拓宽社会协商渠道,引导社会组织、社区组织和基层群众就社会治理开展双向和多向民主协商,探索建立广泛参与、多元多层的社会协商机制,在协商中聚合社会力量,形成社会共识,为推进社会综合治理注入新活力。适应经济新形态,排查分析劳资关系、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社会矛盾,找准深化改革、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保护环境等方面的平衡点,完善调解、仲裁、行政栽决和复议、诉讼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提高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实效。重点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完善人民调解工作网络,提高调解质量和效率。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拓展服务领域,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法律服务质量和水平。深化信访制度改革,开展信访法治建设年活动,建立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制度,加快网上信访信息新平台的综合运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探索建立以家庭监护为基础、社会监督为保障、国家监护为补充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构建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相衔接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推进社区矫正,切实做好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适应性帮扶工作,促进社区服刑人员安心改造并融入社会。
(六)强化公共安全治理,切实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安全。
树立总体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切实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能力。坚持科学规划、加强系统设计,完善机制衔接、强化整体防范,统筹推进“六张网”一体化建设,加快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公共安全管理,既严密措施、严格管理,严防发生重特大案事件和群死群伤治安灾害事故,又改进方式、科学管理,最大限度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建立常态化打击整治机制,整治黑拐枪、盗抢骗和黄赌毒等社会治安顽症,严厉打击暴恐犯罪,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建设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引导网站、网民强化网络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强化互联网基础管理,提升依法治网能力,推进网络社会治理。加强安全生产法治建设,强化责任体系,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建立第三方参与监管的服务机制,运用市场机制推动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六打六治”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执法行动,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细化事故隐患源头治理。深化食品药品改革,强化法治秩序,创新综合监管体制机制,健全覆盖全程的监管制度,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的社会共治能力,确保人民群众饮食无忧、用药放心。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简答题)
【答案】: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确保国家安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什么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党章》总纲第十八段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坚决打击各种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危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犯罪活动和犯罪分子,保持社会长期稳定。
扩展资料:
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以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应该采取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方法,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必要的批评或斗争,分清是非,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在一定的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可以转化为敌我矛盾。正确处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大意义。
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需要做到什么多选题
如下:
1、要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要把人民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在服务中实现管理。
在管理中体现服务,靠服务来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让人民群众自觉接受管理、主动配合管理、积极参与管理。
2、要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我们必须在发挥好党委核心领导作用和政府主导作用基础上,发挥好各种社会组织、基层群众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
在更大范围配置社会管理资源、更深层次整合社会管理力量、更高水平提升社会管理效率,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合力。
3、要树立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理念。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的要求,把科学发展作为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问题的基础,建立健全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应急处置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机制,从源头上、根本上、基础上解决问题、减少矛盾。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目前我国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有哪些方面
提出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并且提出了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提高四化水平和加强四个体系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并且指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为了有效回应这些新需要,解决社会的新矛盾,十九大报告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领域,提出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并且提出了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提高四化水平和加强四个体系建设。
扩展资料: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需要做到什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治理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当前,社会治理需要加强和创新,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挑战。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加强公共参与。社会治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共同努力。政府需要积极推动公众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的机制建设,提高公众参与的意识和自发性,让社会治理更加民主化、透明化、协商化。同时,公众也需要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共同建设美好的社会。其次,创新治理模式。当前,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需要创新治理模式,提高治理效率和质量。政府需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设,探索多种治理模式,如社区治理、政府社会组织合作、利益相关者合作等,促进治理模式的多元化,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第三,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提高政府治理的精准度和效率,满足公众多样化的需求。政府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共享和利用效率,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保护公民信息安全和隐私。最后,加强法治建设。法治是保证社会治理正常运行的基础,政府需要加强法治建设,推进法制化治理,打破诸如“法律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等现象,提高公众法治意识和法制观念,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环境,使得社会治理更加稳定和有序。综上所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需要公众参与、治理模式创新、信息化建设和法治建设等多方面的努力。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应对社会治理的挑战,建设和谐、稳定、发展的社会。
更多文章:
在遇见文言文?分手后在遇见前任是什么感觉 分手后在遇见前任会心痛吗
2024年6月2日 17:50
金融,证券,银行的区别在哪里?证券买卖业务与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没有什么关系
2024年7月19日 15:50
相安无事的近义词(水落石出,相安无事,夜以继日,栩栩如生,这几个词的近义词分别是什么 理屈词穷,平易近人,风)
2024年4月28日 18:00
中石油职称英语(中石油职称英语阅读精讲:Happiness Index)
2024年9月20日 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