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传统文化论坛(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的论坛课程表)

2024-04-28 22:10:26 :18

沈阳传统文化论坛(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的论坛课程表)

本文目录

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的论坛课程表

(1)趋吉避凶----重新认识传统文化 (中央电视台陈大惠)(2)我被十三所学校开除 (兰州胡斌)(3)傲慢、傲慢、傲慢、 (鞍山科技大学宋明英)(4)传统文化让我死里逃生 (抚顺康金利 康金胜)(5)90后的坏女孩 (河北廊坊牛文荣)(6)我是怎么做亿万富翁的太太 (北京女企业家 谷爱琳)(7)色情泛滥对现代人的伤害 (中央电视台 陈大惠)(8)来自医生的反省 (抚顺张敏大夫)(9)我们全家活下来了 (鸡西 单红波全家)(10)癌症是怎么好的 (北京癌症晚期患者张华)(11)弟子规改变了禽兽不如的人 (沈阳魏涛)(12)情人害人 (唐山企业家 于航夫妇)(13) 吃亏是福 (唐山企业家 于航夫妇)(14)醉生梦死浪子归 (唐山企业家王双利)(15) 不能再卖有毒菜 (抚顺农民 徐清元)(16)缺乏传统文化教育的灾难人生 (著名电影演员丁嘉丽)(17)我是怎么成为亿万富翁的 (北京 张选总裁)(18)《弟子规》在党员干部中的作用 (山西大同开发区地税局局长张瑞)(19) 两个女子 两种教育 两种人生 (中央电视台 潘玫大连企业家陈静瑜)(20)德音雅乐 (音乐教师 靳雅佳)(21)傲慢心毁了我 传统文化救了我 (著名影视演员姬玉)(22)来自学校的反省 (老师 齐英姿)(23) 股市里的凶财 (大连企业家陈靖宇)(24)感谢糖尿病 感恩《弟子规》 (广东企业家 赵邦亨)(25)传统文化拯救了我的家族 (著名影视演员傅冲)(26)嗔恨心毒害了我全家 (北京企业家李红群)(27)电视对人心的影响 (山东卫视导演吕明晰)(28)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 (中央党校教授刘余莉)(29)为什么要学《弟子规》 (中央党校教授 任登弟)(30)符合女子天性的教育--顺 (高级记者 张庞然)(31)一个脑瘫孩子的感言 (鸡西杏花中学 李璇华)(32) 传统文化与百年老字号 (天津果仁张总经理 陈总)(33)我不再加苏丹红了 (铁力企业家 洪永华)(34)制作虚假广告的悲剧 (传统文化义工徐强)(35)一个女企业家的反省 (西双版纳傣族 相罕交)(36)行业精英罗渝泷的坎坷人生(发愿终生公益弘扬传统文化罗渝泷 )

沈阳医学院网站网址

沈阳医学院官网***隐藏网址***

沈阳医学院平台网站***隐藏网址***

沈阳医学院地址辽宁省沈阳市黄河北大街146号

沈阳医学院联系电话:2462215696

沈阳医学院扩展阅读:我校师生参加2016年李嘉诚基金会全国医学生暑期医疗扶贫志愿服务项目

2016年7月15日,校团委学生会秘书长苏蕊老师带领我校暑期医疗扶贫团队赴广州汕头大学,参加2016年李嘉诚基金会大学生暑期医疗扶贫志愿服务项目,本次活动有全国17所医学生高校,110余名志愿者参加。今年是我校志愿服务全员化的第五年,也是我校第五次参与李嘉诚基金会全国暑期医疗扶贫志愿服务项目。

17日下午,在广州汕头大学新医学中心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的全国医学生暑期医疗扶贫暨服务学习计划开幕式上,我校荣获“医者仁心”奖杯。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校在校内积极开展多项特色的志愿服务,组建了校卫队、“讲文明、树新风”校园文明监督队、“从小事做起”校园环境保护队、“爱校爱家”图书馆、教室服务队等多个校外精品团队,同时在校外设立了“践行志愿精神,弘扬传统文化”沈阳故宫志愿者服务团队、“扬帆书海、志愿启航”沈阳市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团队等多个校外精品团队,此外, 2013年我校举行了中国高校专业志愿服务论坛,2014年承办“李嘉诚基金会•全国医学生暑期医疗扶贫志愿服务项目”,今年5月19日与沈北新区残疾人联合会携手举办“爱在沈北 阳光助残”常态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项目,并将沈北新区残疾人联合会设为我校新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基地。

请您讲述您知道的沈阳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沈阳一名源于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设置的沈阳路。因地处沈水(今浑河)之北,"水北为阳",故而得名。  沈阳市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基本属于肃慎、东胡族活动区。燕昭王十二年 (公元前三百年)时,这里是燕国辽东郡属境。秦、西汉时属辽东郡。东汉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后,北部属玄菟郡,南部属辽东郡。三国时均为幽州辖地。西晋时在今辽宁境设平州,辽河东、西分别为玄菟郡、昌黎郡辖境。东晋十六国时的前燕、前秦、后燕时,仍属玄菟郡。自北燕起,经南北朝到隋,辽河东被高句丽割据。隋代在辽河西设置燕郡、辽东郡。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起,属安东都护府辖区。辽代属东京辽阳府,境内有沈州 (今沈阳)、兴州 (懿路)、集州 (奉集堡)、广州(彰驿)、辽州 (辽滨塔)和汤州 (辽中县)。金代大部分是东京路沈州属境。元代属沈阳路和广宁府路辖。明代大部分属沈阳卫辖。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努尔哈赤由辽阳迁都沈阳。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升沈阳为盛京。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在今沈阳设奉天府。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沈阳设奉天省。民固初年属奉天省辽沈道。民国十二年 (1923年)八月属奉天市政公所。  民国十八年(1929年)奉天市改称沈阳市,隶属辽宁省。1913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沈阳后,又改称奉天市。1945年抗战胜利后,恢复沈阳市名称。同年10月成立沈阳市民主联合政府。1946年沈阳被国民党占据。1948年11月沈阳全境解放,沈阳市成立特别市政府。1949年改为中央直辖市。1952年改由东北行政委员会领导。1954年改为辽宁省省辖市至今。  老北市场“三教九流杂巴地”的民间传统文化,沉积着悲凉沧桑的民国文化气息,高楼林立、街路宽阔、店铺林立、霓虹闪烁的新市区,彰显着现代的文明,风靡全国并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东北大鼓和奉天落子就是从这里唱响的,这些都为皇寺广场增添了别样的文化品位。  置身皇寺广场,呈现在眼前的是浓厚的民族、民间、民俗、宗教色彩,你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织。著名的皇家寺院实胜寺和全国唯一的锡伯族家庙,以及庄严威仪的清朝十二帝的塑像都建在这里。红墙青瓦,雕梁画栋,晨钟暮鼓与神秘的“白骆驼驮金佛”传说和悲壮的锡伯族西征戍边故事交相辉映,构成了浓郁的清文化氛围。  实胜寺是沈阳最早的喇嘛寺院,因是清太宗皇太极赐建的寺刹,因而又名皇寺。又据说,喇嘛教当时有红、花、白、黄教之分,而皇寺喇嘛为黄教,戴黄帽,加之当初寺院建筑均为黄色,因而又有“黄寺”之称。  实胜寺始建于公元1636年(清崇德元年),竣工于1638年(清崇德三年),占地7000余平方米。实胜寺建筑恢弘、气势雄伟,分前后两院,布局完整。院内青松翠柳,殿宇辉煌,黄绿掩映,浑然一体。以山门、天王殿、大殿为中轴线,大殿为全寺的主要建筑。前院两侧有钟、鼓二楼,“黄寺鸣钟”即为著名的沈阳八景之一。后院两侧为东西配殿和碑亭。大殿西南,建有玛哈噶喇佛楼,专供玛哈噶喇金佛。佛像旁供奉努尔哈赤、皇太极遗物。  金佛的传说  玛哈噶喇金佛高约40厘米,重千两,立像,双手捧降魔宝杵。说起这尊金佛,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一则故事。  清太宗皇太极于天聪九年(1635年)征服蒙古林丹汗,曾掠得大批宝物,其中有一只千两重的护法金佛,即玛哈噶喇佛。这尊佛又名“大黑天”,是蒙古各部最信奉的护法神。据说是元世祖时用千金所造,曾在五台山祭祀,后被林丹汗所得。林丹汗逃亡大草滩,喇嘛默尔根用白骆驼载着这尊大金佛来盛京向皇太极进献,结果白骆驼走到离沈阳城五里的地方便卧地不起,不久便死去。  皇太极为表彰其驮运之功,遂在此地建起一楼,专供玛哈噶喇金佛。第二年,皇太极称帝后,又在佛楼旁建造佛寺,三年乃成,取名实胜寺。寺成之日,皇太极亲率王公大臣前来顶礼膜拜。  实胜寺的主要建筑都是黄绿琉璃屋顶,与皇宫殿顶相当。管寺“达喇嘛”享受朝廷二品俸禄,掌有银质大印,足见此寺非同一般。皇帝每年正月上旬都要率领王公大臣及前来朝贺的蒙古各部王公到此拜佛,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历代皇帝东巡及皇亲国戚来盛京时,也多到此朝拜。乾隆皇帝执政期间,曾四次东巡,每次必临皇寺,并亲题“海月常辉”四个大字,笔力苍劲,颇具风采。而凡新到盛京上任的官员,第一件事也是前来参拜金佛。  1946年寺庙失火,金佛神秘失踪,至今下落不明。因为有了皇寺,使得荒无人烟的这一地区逐渐有了人家,并逐渐演变为集市,这才有了号称沈阳第一商埠的北市场。  为了宏扬沈阳的清代历史文化,2000年,沈阳市和平区政府投资了近7000万元恢复修建了锡伯族家庙,修缮了实胜寺,还重塑玛哈噶喇佛和白骆驼雕像。此次重塑的佛像与白骆驼总重65吨,由房山汉白玉雕刻而成,共用石料100吨,由河北曲阳的工匠雕刻而成。

沈阳古迹有哪些

沈阳古迹有哪些沈阳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城市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沈阳的古迹有哪些。古代建筑——故宫故宫也称“北陵”,是清朝宫廷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全世界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故宫占地面积达72万余平方米,建筑群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故宫的建造始于1625年,历时14年,是明清两代28位皇帝居住和政治活动的场所。故宫以其严谨的建筑布局、精美的建筑装饰、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完整的现存状态,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古迹——沈阳故城墙沈阳故城是明代著名城池,始建于1625年,是明清两代边防重镇。故城墙周长约为3.3公里,高达10余米,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鼎盛时期曾被誉为“天下第一城”的明代古城之一。故城墙除了作为防御工事,还被用来作为缴获战利品的存放处,更是明清时期沈阳城的重要标志。如今,游人可以在城墙上体验登高远望的感觉,欣赏沈阳城市景色。历史文化景观——张氏帅府张氏帅府又称张家大院,位于沈阳市和平区长白街。清代乃至民国时期,沈阳的军事、政治、经济领袖张之洞,他曾经斥资巨资在此建造了一座豪华的府邸,有着明代和清代的建筑风格。张氏帅府内部布局凌乱,但花园中慢慢地布置着大小不等的亭子、池塘和假山等,构成了一个私家园林区。建筑群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华,富有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以上就是沈阳的三个著名古迹,它们不仅彰显着沈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

陈大惠为何留不住义工

2015.9月陈大惠有招义工吗 做什么义工,陈大惠只是披着传统文化外衣的伪君子,把传统文化,不对应该是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说成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那不是传统文化,也代表不了传统文化,他还随意诋毁西方文化,其实无伦事传统文化该是西方文化都只是一种文化,都有他的合理性和局限性!我本人不迷信西方文化,也不迷信传统文化,我信拿来主义,儒家思想成就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的文明也直接造成了中国近代百年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仅靠传统文化救不了中国!这已经是被历史所证明的,无需解释。是什么救了中国呢?是马克思主义!对于传统文化要用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说这些不知道他是不懂还是有意回避!如果是不懂可以学习,但如果是刻意回避就是别有用心了! 陈大惠老师现在在圣贤教育全球同学网?去那里当义工真的食宿都不管吗,那义工的生活费从哪里来,岂不是坐 30分 如果是为了吃喝才去做义工的,我劝你别去, 如果是为了生活费才去做义工的,那就更别去了。 真正做义工的哪里心里每天想着钱或者吃。。。 为什么有人说陈大惠骗钱 支持 怎样申请加入陈大惠传统文化论坛义工团队 陈老师讲的传统文化非常好,那是我们的国宝啊,她能救万常人。所以不管老师在哪,我想只要自己能深入学习,从头做起,切身到实际生活中,传统文化的老师们也一定会很高兴的。决不允许陈大惠这样的人随意骗人招义工为他普及佛法,大家别上当! 陈大惠是谁? 是 *** 喇嘛的孙子吗? 原来是佛教的人啊 , 不会跟 *** 喇嘛一样是趴在美国人人后面的狗吧? , 据说佛教的领导人 *** 喇嘛现在成了基督教了 , 跟美国人了 矗 呵呵。 陈大惠团队现在在哪?我想去做义工。拜托各位了 3Q 2010年去过沈阳 ,现在全国循环 演出呢!具体在哪关注官方网站吧! 传统文化学校陈大惠身边的两个女义工老师是谁 那你现在找到了吗?好像在深圳,我也想去,但是找不到确切的联系方式。 陈大惠老师的传统教育学校在哪我想去当义工谁能告诉我谢谢 那你现在找到了吗?好像在深圳,我也想去,但是找不到确切的联系方式 做全职义工不挣钱吗,那他们怎么养活的自己啊?我看到陈大惠老师和许多人都是全职义工一干好多年。。 修其天爵,而人爵加之。做好事,会有好报的~ 和陈大惠老师一起义工老师叫什么斌,他是学了传统文化,改变了自己 胡兵,我儿子也是听到胡兵剖析自己时的一句话触动心灵的。

沈阳民俗风尚是什么

常言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的正是具有十分普遍意义的民俗的地域性。民俗志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便是其鲜明的地方性。地域民俗特点,是当地民俗运动过程轨迹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上的主要特征。需要注意,地域主要是个空间概念,但一个地域的民俗特点并非只存在和体现在空间层面。因为,地域空间意义上的民俗,无不有其自身发生、发展以及流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个时间的过程。也就是说,地域民俗的特点,在时间与空间上是纵横交错的,构成其基本特点的各种因素是立体存在、运动着的,而非单一平面的运动和存在。

了解一个地方的社会,主要是了解它的文化,首要的则是了解其风俗。真正深刻地认识一个地方的社会和文化,民俗是最重要的入门证和钥匙。因为,历史常识告诉人们,民俗文化处于社会文化的深层结构层面,包括地域民俗在内。若要在其间生活或工作,了解其风俗更是“入乡随俗”之首要了。这一点,也足以说明地方风俗志和风俗史类的著作的主要功能和价值。

《沈阳历史文化丛书》,就其性质而言,当属于地方史志类著作。

单就个中这本《民俗风尚》卷,则当属地方风俗志类性质的著作。那么,地方风俗志或风俗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地方基于当地乡土社会记忆的基本民众知识。

有人根据我国的自然环境中地形、气候、物产的各异,把全国的风俗文化大致划分为七个风俗文化圈。即:在地理上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北部及内蒙古东部在内的东北风俗文化圈,特点是满汉民族风俗的大融合。包括内蒙古大部,辽宁、河北、陕西三省的北部边缘,辽西一角、宁夏北部及新疆在内的游牧风俗文化圈,特点是强悍勇武的民风。此外,大致北起长城,南界秦岭、淮河,西抵青海湖东,东及黄海的黄河流域风俗文化圈,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发祥地,其特点是重乡土情谊,崇尚平淡,注重实际,但比较守成趋稳。长江流域风俗文化圈,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西到青海高原东侧,东、南均迄于海,具有发展快速突兀起伏的特点,民风朴实而又喜欢温情、浪漫、灵活和玄想,尚鬼神。青海风俗文化圈特点是藏族风俗同藏传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富于宗教色彩。云贵风俗文化圈,这个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风俗文化千姿百态。再即闽台风俗文化圈,这里一海之隔,方言相同,习俗相仿,特点是保留了许多中原古代风俗文化现象,为中国风俗文化的活标本。

按此划分的话,沈阳自在所谓的“东北风俗文化圈”之中。在撰写《沈阳市志·社会卷·风俗篇》时,我们曾在无题序言中谈到,“沈阳的民俗,是沈阳地区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迁移、经济发展以及政治、历史等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积淀的结果”。个中,我们写道:

七千二百年前的沈阳新乐文化遗址和五千年前的新民县偏堡子文化遗址,均展示了新石器时代沈阳地区居民的农耕、采集、捕鱼、狩猎等原始生产民俗,以及与当时生产水平相适应的居住、饮食、服饰、丧葬等民俗和图腾崇拜、信仰等民俗。于洪区郑家洼子青铜时代文化遗址及墓葬群表明,二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沈阳居民的生产、生活和丧葬等民俗文化受到阶级分化的制约。其中大小墓藏中随葬物品精粗丰简不一,反映了墓主的政治、经济地位及习俗的差别。迨之辽金,尤其是清代、民国以后,沈阳地区民俗迁徙频繁,移民大量增加,近代工业的生产使沈阳成为辽沈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民俗的传承与变异,亦相应活跃,一如《奉天通志》所称,“近年风尚,日异月新”。城乡风俗发生明显改观,但未失传统风俗,仍然保持了多民族、多地域文化兼容以及淳朴、豁达、粗犷的文化性格等基本特点。

综合沈阳民俗文化运动过程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上的基本轨迹加以考察,显示了与辽宁地域文化相一致的主要特点。之所以如此,则是从古至今沈阳在辽宁地区所处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的中心城市这一历史地位所决定的。此亦正是前面说到的“地区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迁移、经济发展以及政治、历史等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积淀的结果”。具体说,沈阳民俗文化大致有三个主要特点。

以满汉融合为主导的多民族文化聚合在东北地方史上,秦汉时期已经发展起来的辽宁经济,由于各族统治者的割据战争而遭到了相当程度的破坏。于是,各族人民便通过频繁的迁徙来寻求相对稳定的生息环境。这样,也促使并增加了各族人民相互接触的机会。特别是历史上因一些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高句丽族创造的“高句丽文化”,扶余族创造的“扶余文化”,契丹族创造的“辽文化”,女真族创造的“金文化”,满族人创造的“满族文化”等,以及由于宗教传播的关系而形成的“东藏文化”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作为中心城市的沈阳地区,影响着以满汉为代表的多民族文化聚合结构的形成。

满族是一个曾经入主中原创造了“康乾盛世”的“马背上的民族”。辽宁这块热土,正是清王朝和满族文化的发祥地。17世纪的中国明代(1368—1644),以女真人为主体结合其他部落或民族形成的满族,是个历史可以上溯至三千多年前周代肃慎的东方古老民族。其直系先人,即明代女真人。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以建州、海西两部女真人为主体,把这些分散于东北地区的女真人统一而成为共同体。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 正式改“诸申”(女真) 为满洲。1911年辛亥革命后,则简称为“满族”。满族贵族首领努尔哈赤从辽宁的赫图阿拉(今新宾县)兴起之后不断向西南扩张,先后把都城迁到辽阳和沈阳。清军入关后,仍尊奉沈阳为盛京,把辽宁地区划属盛京特别行政区管辖。

满族在全国各地的分布,以居住在辽沈地区为最多,其他的则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甘肃、山东等省区和北京、天津、成都、西安、广州、银川等大中城市。满族如此分布特点的形成,显然是同满族在清代曾经是统治民族有关。

沈阳是汉、满、朝鲜、回、锡伯、蒙古等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区,各民族小聚集,大杂居,和睦相处,友好交往,共建家乡,形成了多民族习俗风尚相互影响兼容的乡土文化特色。清朝建立后,满族文化一度几乎占据主导地位,对沈阳地区汉、锡伯等族居民的习俗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少数民族大量吸收汉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汉族居民亦兼容和接受了满、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满汉文化融合比较突出,成为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显著标志之一。汉族妇女有缠足陋习,满汉通婚后,由于满族妇女习惯于天足,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沈阳地区居民改变缠足风习。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旗袍”,不仅为沈阳汉族妇女所喜欢,而且风行于关内广大汉族地区,流行当代。具有满族风味的白肉血肠火锅,其辅料酸菜、粉条则采自汉族居民的食俗。以“满汉全席”为代表的辽宁菜系,尤其反映了满汉文化的融合与风俗习惯的兼容。至于出自锡伯族的抓(欻) 嘎拉哈、满族的“老鹰捉小鸡”等游戏,乃是沈阳地区妇女、儿童所喜闻乐见的传统娱乐。

清末缪润绂《沈阳百咏》竹枝词中写道:“虚笼两鬓作鬅头,洗手盆圆上绿油;愿得庄农丰稼穑,银钗多绾万年收。”说的是当时“龙兴之地”的盛京,满汉妇女皆流行一种名曰“万年收”的发式。在满族进入辽沈地区之前,原本是个精于骑射以渔猎为生的“马背上的民族”。儿童在七岁左右即以木制弓箭练习射鹄,女子策马扬鞭不亚于男子。满族男女的发型服饰习俗的形成,均与便利渔猎生产相关。为便于骑射,男子都剃去额上头发,垂辫于脑后,穿着两侧开衩、腰中束带的马蹄袖袍褂。女子,则天足,着高底花鞋,头顶盘髻,佩戴耳环,穿着宽大的直筒旗袍。清朝进关以后,满、汉服装逐渐交融一体,趋于一致。清代以来,各地妇女穿着旗袍成为一时的流行风尚,即直接与满族服饰的风行相关。满族信仰多神的萨满教,早期分宫廷萨满和民间萨满两种。清代历朝皇帝举行各种祭神祭天典礼,如宫廷萨满设“堂子”祭天,都用满语诵经跳神。旧时辽沈汉族地区民间迷信的“跳大神”,主要是受萨满教的影响。

清代以来,由于大量满族迁入中原地区和大量汉族移居山海关外,在经济、文化、生活上交往密切,满族人民逐渐熟悉汉语文和汉族文化。满族之所以能在短短的几百年间就为弘扬祖国文化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就在于她是一个既善于学习又善于创造的伟大民族。清代以来,由于满汉长期杂居共处,尤其是满族积极学习汉族古老的传统文化,不仅沈阳,就连关内的满族也已在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与汉族无差异。现在,除了黑龙江等某些比较偏远的满族聚居村屯还有少数老年人会说满语、保持着满族的一些固有习俗外,辽宁等其他各地的绝大多数满族居民大都已通用汉语汉字。不过,从包括沈阳方言在内的许多汉语词汇和汉族习俗中,仍然可以发现一些源自满语语汇和满族习俗的内容。

如同高句丽文化、扶余文化、辽金文化,都曾在历史上成为本地区的主导文化一样,有清以来,随着清政权的建立和统治力度的强化,占据了主导地位的满族文化在推行自身文化影响的同时,积极吸收汉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从而进一步形成了以满汉融合为主导的北方多民族文化聚合。沈阳地区的这种多民族文化聚合结构,同时也是覆盖东北地区的文化结构的共同特点。

以“闯关东”为代表的移民文化本土化辽宁地域文化的多元结构形态,主要反映在多种经济文化的并存,本地乡土文化与内地文化(主要是中原文化) 的互动,以及多民族文化的并存和兼容。

在历史上,辽沈地区是汉族在东北地区最早也是最主要的聚居区。然而,后来的辽宁汉族人口,却主要是关内的移民。远在夏商时代开始,历代帝王就已经有意识地通过派员设郡、迁徙移民来治理关东这块黑土地。早在西晋时期,由于中原地区战争连年不断,许多汉族人口相率逃往辽东避难,与辽宁各族人民杂居。鲜卑族建立前燕之后,又索性把由内地逃来的十万户流民,安置在辽西屯种,客观上促进了本地的经济开发和汉族与各族文化的交流。大规模地向沈阳等地的关外移民从汉代开始,但由于北宋之后本地少数民族的势力的发展,来到这里的中原人口开始出现回迁或融入一些少数民族的趋向。

到了明清时期,尤其是沈阳城一举成为清王朝的“龙兴之地”,一股强大的“闯关东”移民潮,源源不绝地涌向山海关外。

明代为了加强对辽东的统治和防御女真族及蒙古族的南侵,采取了修筑边墙和屯田措施。沿着西起山海关东到鸭绿江口修筑了长达一千七百余公里的边墙,设有州卫以屯兵实边,致使移垦人日渐增多。

特别是辽南地区,山东移民经海上过旅顺登陆大量北上。这些移民屯边措施,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永乐十七年(1419年) 时,辽东二十五个卫屯田面积已达二点一万顷,随后又发展到三点一万顷。大兴移民屯田之举,丰富了辽东农产品生产,在农业经济发展繁荣的基础上,也使得本地以冶铁、制盐为主的手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当时,辽东的三万卫与四川的龙州、顺天的遵化一道,被称为三大冶铁中心而闻名全国。同时,东部山区的人参、貂皮和北部的马匹也开始与外地交流,繁荣了商品经济。

清代以来,不断涌来的闯关东者,大都并非前来朝圣这“龙兴之地”的故都、领略这塞外古城景致的,他们几乎都是为了生存而来谋求一块栖身之处。清末民初,在山东等地掀起了闯头东的狂潮。可以说,如今辽沈地区乃至吉林、黑龙江两省的汉族居民,大多数属于当年闯关东者的后代。光绪二年八月二十四日的《申报》报道说,由于山东发生灾荒,“山东避荒之人,至此地者纷至沓来,日难数计。前有一日,山东海舶进辽河者,竟有三十七号之多,每船皆有难民二百余人,是一日之至牛庄者已有八千余人”。仅民国时期,山东流入东北的闯关东移民,即达一千八百三十六万人之巨。沈阳市沿用至今的“山东堡”等处,当年正是山东移民的聚居点。据有关历史文献显示,清代宣统年间,东北人口一千八百四十一万,移民约占一千万,在所有移民中,山东人约占百分之八十至百分之九十,据此推算,清代东北的山东人即达到八百万到九百万之众。

明末清初,随着清军的南下,辽宁地区人口顿减。清王朝平定中原之后,于1653年颁布了《辽东招民开垦条例》,条例规定,招至百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所招民每日给粮一斗,每地一垧给种六升,每百名给牛二十只,并“免交三年钱粮”。在如此优惠政策的激励之下,处于贫困之中的山东民众纷至沓来,尽管后来清政府曾一度实行东北禁封政策,但实际上已经阻挡不住山东等地流民闯关东的步伐。而且,他们不再仅限于“栖息于奉天西南部金、复、海、盖等地”,而是“担担提篮,扶老携幼,或东出榆关,或北渡渤海,蜂拥蚁聚,而长(春) 而吉(林) 而敖东,以至于图门江域”,足迹遍及东北各地。鸦片战争后,由于国力空虚财政困难,清政府对边疆的控制日益削弱,便于咸丰十年(1860年) 正式开禁放垦,于是山东移民乃蜂拥北上,致使这一轮闯关东的浪潮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

古代沈阳地广人稀,土著居民较少。各族人口增长趋势大都出现在唐代以后,关内的山东、河北、山西等地汉族居民源源不断地来到沈阳谋生、定居,沈阳乡土文化同各地移民的风俗习惯相互影响渗透,逐渐融合、积淀,进而形成了兼容多种地域文化的特点。历史沉重地告诉我们,这里还曾是另种“特别移民”——朝廷罪犯“流人”的流放之地。清代顺治年间被清廷流放来沈阳“奉旨焚修慈恩寺”的僧人函可(1612—1660),在一首《初至沈阳》诗中写道:“开眼见城郭,人言是旧都。牛车仍杂沓,人屋半荒芜。”真切地记述了当年流人眼里的沈阳古城。

山东移民入乡随俗,在居住上,习惯住南北土炕、一头开门的“口袋房”以及“马架子窝棚”;在饮食上,也逐渐喜食高粱米、苞米面、荞麦面、苞米子及猪肉炖粉条和酸菜馅饺子。沈阳土著居民因受山东移民习俗影响,逐渐改变多辈同居一室、房舍家居简陋的习惯,接受了山东面条、煎饼等食品,煎饼铺生意兴隆一时,煎饼卷大葱同葱花大饼一样成为沈阳的一种风味小吃。山东的绣花虎枕与土著的摇车、摇篮,往往同见于一户人家。山东移民的耿直、勤劳,沈阳人的豪爽、乐于助人,合而成为更加淳朴敦厚的民风。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浙、安徽等地的民工、生意人及打工者大量涌进沈阳城乡,进一步丰富了沈阳乡风民俗多域化兼容的特点。黑土地接纳了闯关东的移民,闯关东的移民也为本地的经济文化建设洒下了勤劳的汗水。同时,外来移民及其后代,与本地原住民们共同创造了辽沈地区以山东等地移民风情为基点的,关内外相融合的辽宁乡土文化。

独特的乡土文化人文性格就历年考古发掘所见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而言,沈阳历史文化属于辽河文化的重要节点。主要表现在于大辽河入海口营口距今28万年之久的“金牛山人”旧石器文化,朝阳喀左境内距今十万年之久的“鸽子洞”旧石器遗址,遍布省内营口等各地的“石棚”巨石文化,距今8000多年的“中华第一村”查海前红山文化遗址,距今7200年的沈阳新乐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存,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的牛河梁红山文化,以及辽阳汉魏古墓、朝阳龙城宫城、叶茂台古墓、建昌于道沟墓地、大连营城子汉墓和北票惠宁寺等一大批分布于辽河流域及其支系的历史文化遗存。所以,单纯谈论沈阳文化未免狭隘,更确切地讲,应称之为“辽沈文化”。

南方各地描述辽宁、沈阳人的性格时,往往会用粗犷、豪爽、大气、仗义之类的形容词语来加以概括。实质上,这种文化性格正是本地乡土文化包容性、整合性极强的体现。这种独特的乡土文化人文性格,正是移民文化和以满汉融合为主导的北方多民族文化融合,以及本地特定的历史地理、自然环境综合酿就的结果。这种性格,典型地体现本地恶劣自然环境下生存者的坚忍与锐气,同时又是吸纳了北方游猎民族与山东移民乡土性格混合的结果。

如果说辽沈的乡土文化人文性格还存在另一侧面的话,我想引用作为“东北人写东北人”的大连女作家素素《独语东北》这本书自序里的有关看法。她是辽宁人。辽宁文化是东北文化的主干。她认为:

“东北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王气和霸气,但许多时候,你能看见某些东北人将坦荡和无知连在了一起,将豪勇和粗鄙连在了一起。他们大多是高大的,看上去有力气,却不能吃苦,看上去有尊严,却过着苟且的日子。……东北给了东北人懒惰与野蛮,东北又给了东北人落后与滞重。走东北,我常常感到舒展,气畅,有阳光,有时也觉得窒息,厌恶,焦急。在我的文字里,我有时是乐观的,有时又是相当悲观。”为何是这样,我以为,这位辽宁女作家是看到了本地乡土文化人文性格的劣根性的一面。

同是东北的一位社会学者在《东北人:关东文化》这部专著中分析道,“关东文化在漫长的形成过程中,形成一些独特的价值观念,如勇武好斗的强悍民风,重实轻文的价值取向;求大尚侈的风气;艰苦创业的开发精神。这些价值观念已积淀在东北人心理的深层结构中,并通过若干传承机制获得绵延,在当代东北人身上仍会看到它的影子”。所讲的,也同样是辽沈乡土文化的人文性格。

还是那句老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乡土文化的人文性格,塑造着一方乡土的一代又一代。弘扬乡土文化中的优秀人文性格,汰除其中的劣根性,是现代文明对现代辽宁人的最基本要求。在文化日趋多元化的时代,也为本地乡土文化人文性格的包容性和整合性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用固有的这种乡土文化的包容性、整合性品格去接受各种现代文明新事物,当是辽宁人与生俱来的一大优势。扬长避短,利用这种优势广交天下友朋,吸纳各种外部先进事物,发展各项地方事业,建设现代文明的新家园,这个过程,也是塑造乡土文化文明向上的新人文性格的新起点。沈阳的自然环境同古老的农牧渔猎文化传统浑然一体,构成了沈阳地区民风淳朴、豁达、粗犷的丰富文化底蕴。待人热诚、乐于助人、性格豪爽、吃苦耐劳,既是沈阳各族居民在长期共同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基本道德风尚,也是沈阳人备受海内外赞誉的美好形象。

基于上述,在本书中,我们主要想通过一些内容板块引导读者从具体事象上,总括地把握沈阳民俗风尚的主要特点。主要板块有,人生礼仪——婚丧嫁娶生日寿诞;四时八节——传统岁时节日;衣食住行——日常生活的细节;游艺娱乐——童年记忆留痕;信仰习俗——心灵中的历史遗绪。民俗语言和语言民俗,是记载、保存地域民俗文化信息最基本的载体,是地域民俗史的最具“复原性能”的“语言化石”。因而,则力求通过本地形式上五彩纷呈的、大量的民俗语言和语言民俗,生动地展示本地区的民俗风尚及其主要特点。或者说,采用了语言民俗志的方式。另外,清末沈阳名士缪润绂的百首风俗竹枝词《沈阳百咏》,一向为研究沈阳乡土民俗文化的人们所看重,被誉为沈阳文化的“清明上河图”。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对于一般读者来讲,它又是了解沈阳这方乡土民俗文化的通俗读本。但长期以来阅读到其全部内容的只是很少一些专业人士,所以,根据笔者此前发表在《文化学刊》上面的点校本加以简化,作为简明读本附于卷末。

传统文化有哪些

传统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自2008年起,国家法定节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1、春节时间: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古称: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正”即正月之“正”)。俗称“过大年”。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认为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春节(夏历新年)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的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腊祭)。“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于岁首(一年开始)时间的确定(换言之,月序的排列)还与天文历法有关(如前所述),传说夏在寅月(今农历正月),商在丑月(今农历十二月),周在子月(今农历十一月,即冬至所在月),秦在亥月(今农历十月),到西汉才又恢复夏正,定寅月(今农历正月)为岁首,一直沿用至今。实际上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相关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百姓。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惊惶失色,狼狈而逃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噼里啪啦"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走亲访友。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适用地区: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加蕴味无穷。习俗:守岁放鞭炮 贴春联 拜年 吃饺子 吃香肠,腊肉 看春晚(近年来才有)2、二月二龙抬头龙抬头(二月二,南方为“社日”,北方为“龙抬头”节)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节日习俗:恭祭华胥氏过“龙头节”,充满了崇拜龙的思想观念,以为龙治水行雨,决定庄稼丰歉,万万得罪不可。旧时这天早晨,人们要敬奉碾子,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俗话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所以大人小孩多在这天剃头理发,意思是剃“龙头”,以显尊贵、图吉利。妇女忌做针线怕“扎瞎了龙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怕“砸断了龙腰、龙尾”。其实,“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一说实为讹传,其中的“死舅”其实是“思旧”的变音,这种说法的起因也与沈阳有关。清朝成立后,当时不少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敢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并一直流传下来。北方地区习俗------引龙、除虫、薰虫、剃龙头(理发剃头)、食俗、嫁女住春、禁忌(忌动针线、忌担水、忌洗衣、忌磨面)南方地区习俗------祭社(主要活动是祭祀土地和聚社会饮,借敬神、娱神而娱人)二月二这天大多数农家都吃“鼓撅”(手搓面条),俗称“顶门棍”。为什么吃“鼓撅”?有人说,吃了“顶门棍”,把门顶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有人说,过春节大家都吃闷了、玩昏了,吃一顿“鼓撅”顶灵性,就开始干活过日子了。也有在二月二这天吃搅团的,说是给龙糊鳞整甲,使龙抖擞精神升天降雨。有几句讽刺懒婆娘的民谣说:“过了正月二十三,懒婆娘愁得没处钻。又想上了天,没鞋穿;又想钻了地,没铧尖;又想上了吊,丢不下二月二那顿油搅团。”当地还有在这天炒豆子的习俗,民谣曰:“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锅里嘣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有人还在附近的药王庙里烧香叩头,祈保平安。地方风俗:山东滕州聊城一带二月二这天男性都要理发,龙抬头这天理发希望一年好运。滕州 青岛地区吃棋子和炒豆,象征着“金豆开花”。炒玉米:传说中每年二月二炒玉米的传统,就是纪念义龙为解人间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条。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节日传说:在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见民间人家的哭声,看见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次年农历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传说有误,武则天是唐朝时期人物,玉米是明朝才传入中国的,那时哪里来玉米种子?) 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民间形成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就爆玉米花吃。3、元宵节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因此又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而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习俗: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等风俗。演变:中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正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4、寒食节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来源: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煎堆: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7、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8、重阳节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演变:阴历的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同时也是中国的敬老节。在1989年,中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习俗:每到重阳,人们就会想起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是人们敬老爱老、思念双亲、渴望团圆的日子。具体习俗如下所列:①、登高②、吃重阳糕③、赏菊并饮菊花酒④、插茱萸和簪菊花⑤、喝重阳酒不过呢历史上也有农历七月十三为敬老节的说法,但于1989年时修改为九月九日。时间:农历九月初九日。9、冬至节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气候特征: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诗云“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左河水)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这二日。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历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正月等于如今公历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朝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把正月和冬至分开。也可以说单纯的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由静转动。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中国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吃饺子成为多数中国人冬至的风俗。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省滕州市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10、除夕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叫除夕。“除”,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即“除旧布新”。“除夕”在古时有“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年终”等别称。称呼虽多,但总不外乎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指中国及其他汉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一般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以击鼓的方式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北方人风俗大致一致,过年包饺子、蒸馍等等;而南方各地则风俗不同,如做年糕、包粽子、煮汤圆、吃米饭等等,南方不同的地域有着诸多不同的过年风俗。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此外,中国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

各位好:请告诉一下怎么样才能联系上陈大惠老师,也能到我的家乡进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论坛谢谢!

  • 请相信老祖宗的一句话:“人有善愿天必佑之!”真为你家乡的人民感到欣慰因为有你

  • 上中华经典网,找义工联系。

  • 阿弥陀佛!同修好!有没有知道陈大惠老师的联系方法请告诉我一下,我想问陈老师能不能结缘一套在沈阳公益论坛的碟片,还有想参加论坛的义工,谢谢了

沈阳哪里有传统文化学校

  • 辽宁省沈阳市进行传统教育学校有位于沈阳市东陵区的国学堂

  • 学校在日常生活当中都会讲一些传统文化的知识,让学生在生活当中接受我渗透

  • 传统文化学校现在基本上没有吧!一般来说,看对象如果是小孩儿的话,一般来说可以买些视频资料。如果是大人的话,那就无所谓了,可以买些书仔细看一下。

沈阳传统文化论坛(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的论坛课程表)

本文编辑:admin

更多文章:


成功案例英文(成功人士英语作文怎么写)

成功案例英文(成功人士英语作文怎么写)

本文目录成功人士英语作文怎么写用英文举一些伟人成功的例子,最少三个谢拉,急用how can you become a successful learner的全文翻译英文翻译(简单)最终成功的英文成功案例 英语怎么说有成就的英语success

2024年5月25日 08:30

瑶族的风俗习惯(瑶族有什么风俗 瑶族的文化风俗简介)

瑶族的风俗习惯(瑶族有什么风俗 瑶族的文化风俗简介)

本文目录瑶族有什么风俗 瑶族的文化风俗简介瑶族都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啊瑶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瑶族的习俗瑶族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土特产是什么瑶族的习俗特点瑶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瑶族的特点和风俗瑶族有什么风俗 瑶族的文化风俗简介 导读:我国56个民

2024年6月21日 05:50

我为祖国点赞征文(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点赞 作文 500~600字)

我为祖国点赞征文(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点赞 作文 500~600字)

本文目录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点赞 作文 500~600字我为祖国点赞征文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点赞 作文 500~600字中国,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文明古国。我自豪,因为我的祖国是中国!我骄傲,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

2024年4月8日 07:50

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决定一切)

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决定一切)

本文目录态度决定一切有一句话说的好: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态度决定一切的励志话态度决定一切高中作文“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该怎么理解态度决定一切说的是态度决定一切怎样理解这句话态度决定一切的金句态度决定一切的下一句是什么啊细节决定成败,

2024年6月19日 22:10

秒速五厘米电影(新海诚的《秒速五厘米》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秒速五厘米电影(新海诚的《秒速五厘米》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本文目录新海诚的《秒速五厘米》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秒速五厘米影评秒速5厘米是一部怎样的作品.会不会较难看懂动漫《秒速五厘米》剧情介绍秒速五厘米讲的是什么 秒速五厘米介绍秒速五厘米讲的是什么跪求《秒速5厘米(2007)》百度网盘免费在线观看,水桥

2024年9月17日 08:10

地理手抄报内容(关于地理小知识的手抄报大全(地理手抄报资料))

地理手抄报内容(关于地理小知识的手抄报大全(地理手抄报资料))

本文目录关于地理小知识的手抄报大全(地理手抄报资料)世界地理的优秀手抄报地理趣味手抄报内容地理手抄报内容》关于地理小知识的手抄报大全(地理手抄报资料)1.地理手抄报资料 火烧葫芦峪与气旋 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一次将司马懿

2024年7月19日 11:30

如何运营微信小程序商城代运营如何推广的?微信商城如何推广吸粉

如何运营微信小程序商城代运营如何推广的?微信商城如何推广吸粉

本文目录如何运营微信小程序商城代运营如何推广的微信商城如何推广吸粉怎么推广网上商城呢,是独立网站的那种小程序微信商城怎么推广如何推广微信商城,增加商城的交易量微信公众号商城应该怎么推广b2c商城怎么推广b2c商城怎么推广产品商城怎么推广商城

2024年3月13日 14:00

教学反思怎么写(怎么写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怎么写(怎么写教学反思)

本文目录怎么写教学反思教案活动反思总结怎么写怎么写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万能简短句子如下:1、数学教学的进步观与旧教学方法的矛盾。2、忽视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差异视而不见。3、注重教学方法的设计,弱化学习方法的指导。4、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

2024年4月11日 02:00

春天的田野怎么形容?我喜欢春天,春天有什么的田野

春天的田野怎么形容?我喜欢春天,春天有什么的田野

本文目录春天的田野怎么形容我喜欢春天,春天有什么的田野春天的田野写一段话描写春天田野美景的一段话怎么描写田野的春天景色呢春天的田野怎么形容1、在那田野里,一大片碧绿的小草伸展出了小懒腰,它们为大地披上了一件绿色的衣裳,在还没种田的地里长满了

2024年8月12日 11:00

教育的价值?职业化教育有哪些

教育的价值?职业化教育有哪些

本文目录教育的价值职业化教育有哪些员工职业素养的培训课程企业通常给新员工的培训会包括企业文化职业化以及生涯规划什么和团队能力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职业化培训证书用途西点制作培训课程介绍达人的职业化认知培训需要注意哪些要点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

2024年6月3日 07:20

2020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摘抄(2020高考作文素材:50个经典语段)

2020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摘抄(2020高考作文素材:50个经典语段)

本文目录2020高考作文素材:50个经典语段2020语文高中人物作文素材摘抄2020高考作文素材:50个经典语段【 #高考# 导语】写好作文的核心,首先是大量的积累,有意识的积累和无意识的积累。而更多的时候是有意识地积累,我们想表达观点,

2024年6月18日 08:40

股神巴菲特名言(股神巴菲特的经典名言有哪些)

股神巴菲特名言(股神巴菲特的经典名言有哪些)

本文目录股神巴菲特的经典名言有哪些股神巴菲特的名言股神巴菲特的最经典的名言是什么巴菲特的名言: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沃伦·巴菲特说的至理名言股神巴菲特的经典名言有哪些我们犯过的最大的错误不是做错了什么,而是该做的没做。对于一个人的成

2024年3月9日 04:40

文化常识称谓?如何让家乡出名

文化常识称谓?如何让家乡出名

本文目录文化常识称谓如何让家乡出名关于家乡的名言警句以故乡明月之名什么意思家乡_作文题目 我的家乡作文题目《以家人之名》中的凌霄与子秋最后都从事什么行业了以赞皇家乡景色明名写作文以家乡为话题的作文文化常识称谓1.称呼中包含的文化常识 (

2024年9月6日 16:20

体操比赛队形(36人广播体操队形怎么排要有创意!)

体操比赛队形(36人广播体操队形怎么排要有创意!)

本文目录36人广播体操队形怎么排要有创意!什么是团体操的队形呢操舞类团体操比赛的队形变换的原则及相关对策怎么编排学校团体操的队形变化呢12人体操队形怎么排(新颖些)34人广播体操队形怎么排广播体操比赛队形怎样展开显着整齐又快速我校马上要举行

2024年7月14日 22:40

一首赞美党的小诗(歌颂伟大的党的诗歌)

一首赞美党的小诗(歌颂伟大的党的诗歌)

本文目录歌颂伟大的党的诗歌歌颂党的诗一首赞美党的小诗歌颂党的诗词歌颂祖国歌颂党的诗词歌颂伟大的党的诗歌歌颂伟大的党的诗歌如下:歌颂祖国的诗歌:《祖国颂》、《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辽阔的祖国》、《我爱我的祖国》、《辽阔的祖国》。1、《祖国颂

2024年8月20日 11:20

签名档文字?怎样制作文字签名档流光字体的

签名档文字?怎样制作文字签名档流光字体的

本文目录签名档文字怎样制作文字签名档流光字体的情侣签名档文字贴吧文字签名档怎么弄怎么在word中制作签名档怎样设置百度贴吧的文字签名档贴吧自己的文字签名档怎么弄签名档文字 1、就算我现在把你紧紧抱住你是不是还会毫不犹豫的把我推开。 2、你

2024年3月17日 18:00

500字单元作文:一张旧照片「优秀篇」?一张没有底片的旧照片可以再去重新洗几张出来吗

500字单元作文:一张旧照片「优秀篇」?一张没有底片的旧照片可以再去重新洗几张出来吗

本文目录500字单元作文:一张旧照片「优秀篇」一张没有底片的旧照片可以再去重新洗几张出来吗一张旧照片四年级优秀作文一张旧照片优秀作文一张旧照片作文一张旧照片作文400字一张旧照片500字作文一张老照片作文500字单元作文:一张旧照片「优秀篇

2024年8月11日 20:50

大学毕业生评语(大学优秀毕业生评语)

大学毕业生评语(大学优秀毕业生评语)

本文目录大学优秀毕业生评语大学毕业生学校评语怎么写大学学生毕业鉴定评语集锦大学毕业评语大学毕业鉴定老师评语大学毕业生评语毕业生评语大学毕业学校评语大学毕业鉴定评语大学生毕业生评语大学优秀毕业生评语  对于优秀 毕业 生的评语不仅是对学生

2024年8月18日 19:40

元旦游戏活动(元旦趣味活动项目有哪些)

元旦游戏活动(元旦趣味活动项目有哪些)

本文目录元旦趣味活动项目有哪些元旦活动方案策划活动内容元旦晚会有什么活动项目啊班级元旦活动策划方案2023庆元旦活动方案精选咸鱼之王2024年元旦活动攻略元旦趣味活动项目有哪些元旦趣味活动项目有:1、踩气球道具:气球人数:两人或以上。方法:

2024年7月30日 23:40

教师招考试题(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教招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题 )

教师招考试题(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教招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题 )

本文目录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教招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题 历年教师招聘考试十八道经典面试题该怎样回答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教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笔试题目类型2020教师招聘考试教综模拟试题 教

2024年5月24日 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