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青藤叶(最后的常春藤叶的作者是谁)
本文目录
- 最后的常春藤叶的作者是谁
- 最后的常春藤叶中对谁的影响最深刻
- 最后的常春藤叶主角是谁
- 为什么叫最后的常春藤叶
- 最后的常春藤叶概括 最后的常春藤叶内容概括
- 最后的常春藤叶是什么救了苏珊
- 最后的常春藤叶的故事梗概
- 最后的常春藤叶时间线
- 最后的常春藤叶中心思想
最后的常春藤叶的作者是谁
《最后的常春藤叶》作者是欧·亨利。欧·亨利(英语:O.Henry,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有时又译奥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SydneyPorter),美国著名小说家。他少年时曾一心想当画家,婚后在妻子的鼓励下开始写作。后因在银行供职时的账目问题而入狱,服刑期间认真写作,并以“欧·亨利”为笔名发表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引起读者广泛关注。他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一生中留下了一部长篇小说《白菜与国王》和近三百篇的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巧,风格独特,以表现美国中下层的生活、语言幽默、结局出人意料(即“欧·亨利式结尾”)而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欧·亨利、法国莫泊桑、俄国契诃夫)。有“美国的契诃夫”这一称号。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又叫《贤人的礼物》)、《最后的常春藤叶》、《二十年后》等。《最后的常春藤叶》是由美国作家欧·亨利创作的短篇小说,该书首版出版于1906年。该书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为了病交加的青年画家顽强地活下去,在风雨之夜挣扎着往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他为此用生命绘制的杰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青年画家却因此获得勇气而活了下来的故事。《最后的常春藤叶》小说按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可分为四个部分。第1至11节为开端。故事发生在华盛顿的格林尼治村,一个下层艺术家聚居的小区。主人公苏艾和琼珊是一对志同道合的年轻画家,她们租用同一间画室并在一起生活、工作,随着秋天的到来,一位不速之客———肺炎,开始在“艺术区”游荡。琼珊不幸被感染,生命垂危。第12至36节为发展。哀莫大于心死。尽管好友苏艾鼓励琼珊要有信心战胜病魔,但是琼珊都不理睬,只是痴痴地望着窗外凋零的藤叶。此刻的她,已放弃了主观上求生的努力,而把生命寄予给随风飘零的树叶,深信当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时,她也该离开人世了。第37至50节为高潮。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第51至55节为结局。琼珊脱离危险,贝尔曼病逝。揭示叶子不落的谜底。
最后的常春藤叶中对谁的影响最深刻
最后的常春藤叶中对琼珊的影响最深刻。《最后的常春藤叶》是欧·亨利代表性的作品。故事的主人公是老贝尔曼,这个人物着墨并不多,却体现出人性的善良。贝尔曼的藤叶感动了琼山,让她意识到不想活下去是多么罪恶的想法,贝尔曼用生命画出来的常春藤叶,是其人生中的杰作,这片叶子却转化成了永恒的生命,以及人间永恒的真情。
最后的常春藤叶主角是谁
最后的常春藤叶主角是琼珊。 从主题来看,作者极力讴歌的,是人在生命的艰难时刻,要有坚定的活下去的信念。生命需要信念支撑,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柱,在生与死、抗争与屈服之间,确立生命的支点,作出不懈的努力,才能战胜病魔,告别死亡。每个人都会遇到生与死的考验,关键看自己有没有信心,能不能去面对,有没有勇气去战胜它,能不能找到支撑生命的美丽支点。 从线索情节来看,以琼珊为中心展开。作品以琼珊生病、病重、病危,窗外的常春藤叶成了她生命的支点,琼珊最后的常春藤叶赢得了生命为明线,始终把琼珊放在中心主导地位。琼珊始终是矛盾的焦点,人物的核心,读者时刻关注琼珊与死神的搏斗,与命运的抗争。
为什么叫最后的常春藤叶
最后的常春藤叶象征希望,最后一片叶子关系到琼珊的生命。琼珊对自己的健康已经毫无信心,迷信地觉得自己的生命就像窗外的那棵藤一样,当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时,生命也将结束。但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最后的常春藤叶象征希望,更是琼珊的生命的希望。
最后的常春藤叶概括 最后的常春藤叶内容概括
1、《最后的常春藤叶》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为了鼓励贫病交加的青年画家顽强地活下去,在风雨之夜挣扎着往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他为此用生命绘制的杰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青年画家却因此获得勇气而活了下来。 2、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和苍凉人生中那种崇高的艺术家品格——舍己救人。这篇小说,表面上看像一泓静静的秋水,水面上却拂过一丝透骨的寒意。读着它,就像乘着一叶小舟从秋水上划过。但是,当我们弃舟上岸,再来顾盼这秋水时,才发现在它的底层,奔涌着一股股汹涌的波涛,这涛声撞击着你的心弦,拍打着你的肺腑。贝尔曼,这位在美术园地辛勤耕耘了四十载却一无所获的老艺术家,凭着他博大的爱心,用他的生命为代价,完成了一幅不朽的杰作。 3、课堂小结: 通过对这篇小说的情节讨论、形象分析,我们对贝尔曼也怀有深深的敬意,苏艾的细心关怀又使我们感到一阵阵暖意,现在中国也处于一个社会的转型期,刘欢为下岗工人唱的一首歌中有这么一句:“天地之间还有真爱 ”,也是呼唤这种相濡以沫真诚互助的精神。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
最后的常春藤叶是什么救了苏珊
贝尔曼画的最后的常春藤叶挽救了把生命寄托在落叶上的琼珊(苏珊)。
原文如下:
“我有些话要告诉你,小东西。”她说,“贝尔曼在医院里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痉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的夜里,他窨是到什么地方去了。
后来,他们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地方挪动过的样子,还有几去散落的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和了绿色和黄色的颜料,末了──看看窗外,亲爱的,看看墙上最后的一片叶子。
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 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赏析
《 最后一片叶子 》 就是一篇充满人性之美的文章,所蕴涵的深远意义无一不在提醒人们尽管生活如此艰辛琼西和苏的友谊、贝尔曼的牺牲精神以及最后一片叶子,却有一种力量在支持着人们不断向前,去改变现状并追求美好的明天,那就是人性的真、善、美。
最后的常春藤叶的故事梗概
故事梗概:
贫穷的画家苏和复西的邻居贝尔门是一个画了一辈子画却还没名气的画家。不久,复西得了严重的肺炎,而且病情越来越重。她把生命的希望寄托在窗外最后一片藤叶上,以为藤叶落下之时,就是她生命结束之时。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尽管屋外的风刮得那样厉害,而锯齿形的叶子边缘已经枯萎发黄,但它仍然长在高高的藤枝上。
奇迹出现了,复西没有死。原来是一直默默无闻的老画家贝尔门,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为了画上最后一片藤叶,身体本来就差的贝尔门着了凉,染上了肺炎。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完成了他已等待二十五年的杰作。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一生历尽艰辛坎坷。
1862年9月11日,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医生家庭之中,母亲在他三岁的时候去世。后来欧·亨利先后寄宿在祖母和姑妈家,在她们的监护下长大并接受教育。由于生活所迫,15岁时到他叔叔的药店当学徒,五年后积劳成疾。
为了改善身体状况,也为了再寻找新的工作,他远离家乡,到西部德克萨斯州的一个牧场工作,两年的牧场生活,使他接触到一种粗犷豪放、清新自然、坦荡真纯与东部都市不一样的生活,也感受到了在开发西部过程中的各种人性和社会矛盾。
1884年以后,迫于生计,他不断变换工作,曾做过会计员、新闻记者、土地办事员、银行出纳员,然而,就在欧·亨利任银行出纳员期间,厄运降临,由于银行短缺了一笔现金,他被指控盗用了公款,为避免审讯,他愤然出走避难,到中南美洲流浪了几年。
1897年,得到妻子病危的消息,他冒险回到家里,后又得到听候传讯,被判五年监禁。由于欧·亨利具有药剂师执照,他在监狱中被分配到医务室工作,工作之余就写些短篇小说,寄往在当时颇有影响的《麦克吕尔》杂志发表,挣点稿酬贴补女儿的生活费用。
当时他用笔名欧·亨利,“欧亨利”本是监狱中一本法国药典作者的名字。三年后,由于波特在狱中的良好表现提前获释。
出狱后的欧·亨利,迁居纽约,专门从事写作。在欧·亨利创作力最旺盛的时候,经济上的穷困潦倒加上自己酗酒,使得他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
长期生活在社会下层的欧·亨利,过着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生活,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物,对种种人生及社会矛盾都有切身体会,这些都为他的短篇小说创作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最后的常春藤叶时间线
十一月,琼珊病倒。1. 一天早晨,琼珊病重。这天夜里,贝尔曼画常春藤叶。第二天早晨,琼珊病危,贝尔曼生病。第三天天色刚明的时候,琼珊病情转好,贝尔曼被送到医院。第四天,琼珊脱离危险,贝尔曼在医院去世。2.最后的常春藤叶,作者,欧·亨利,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为了鼓励贫病交加的青年画家顽强地活下去,在风雨之夜挣扎着往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3.他为绘制这杰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青年画家却因此获得勇气而活了下来。4.第1至11节为开端。故事发生在华盛顿的格林尼治村,一个社会下层艺术家聚居的小区。主人公苏艾和琼珊是一对志同道合的年轻画家,她们租用同一间画室并在一起生活、工作,随着秋天的到来,一位不速之客———肺炎,开始在“ 艺术区”游荡。琼珊不幸被感染,生命垂危。5.第12至36节为发展。哀莫大于心死。尽管好友苏艾鼓励琼珊要有信心战胜病魔,但是琼珊都不理睬,只是痴痴地望着窗外凋零的藤叶。此刻的她,已放弃了主观上求生的努力,而把生命寄予给随风飘零的树叶,深信当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时,她也该离开人世了。6.第37至50节为高潮。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第51至55节为结局。琼珊脱离危险,贝尔曼病逝。揭示叶子不落的谜底。
最后的常春藤叶中心思想
贝尔曼最后画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是这个一生穷困潦倒的老画家最杰出的作品。贝尔曼平凡而高尚的生命应该就像常春藤叶一样长盛不衰,它寄予了作者对人间美好的向往。
《最后的常春藤叶》是欧·亨利代表性的作品。故事的主人公是老贝尔曼,这个人物着墨并不多,却体现出人性的善良。
这是一个其貌不扬、甚至是丑陋的,有点粗鲁,内心却是善良的、充满温情的老人,是一个正面形象。这个人的人格魅力影响是深远的,越品味,越能感觉到这一点,越觉着欧·亨利在他身上是寄托了对生活美好的希望,这个人有一颗火热的爱心。
扩展资料
欧·亨利式的结尾:
《最后一片叶子》的结尾,作者笔锋一转,完全颠覆读者的假想,原来以为要死的人活了,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有绝世之作的老画家却画出了,激发垂死之人强烈求生欲望的神圣作品。作者用这样出乎意料的结尾来赞美了穷艺术家之间真诚的友谊,突出地刻划了一个舍己为人,以自己的生命创作出毕生“最后的杰作”的老画家形象。
“欧·亨利式的结尾”是在情节的惯常流动中,在人们已经可以预料结局时,顿生偶发性的变化。人物行为、关系、命运,突然走向另外的轨迹,别开生面,另读者甚感意外。但只要仔细平味这个意外结尾,人们总是不能不承认自身对生活的特殊状态所知甚少,对情节的纷纭变化好纳入常规。
更多文章: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指南的园区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指南的园区规划的步骤
2024年3月7日 21:00
十九届六中全会开幕式直播(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在京召开,这次会议有多重要)
2024年5月1日 02:30
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体系由几个部分组成?经济法规在秦朝经济立法中有哪些
2024年7月5日 01:00
物理学史论文(物理学家的故事或物理学史的读书(体会)报告,3000字的论文急用谢谢)
2024年9月27日 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