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语录的经典语录?中国佛教中禅宗的主要经典著作
本文目录
禅宗语录的经典语录
一:一切皆为虚幻。(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二: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色不二,性相不二。)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 诸般痛苦。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十:我不入地狱谁, 谁入地狱。
中国佛教中禅宗的主要经典著作
宗派经典
《楞伽经》《金刚经》《大乘起信论》等经典对禅宗有较大影响。《六祖坛经》是禅宗代表性经典。
1、《楞伽经》
本经说明清净心、如来藏及阿赖耶识之教义,是禅宗以及法相宗(唯识宗)的重要毕戚蠢经典之一,中观学派论师清辩亦援引本经解释中观空义。在印度、在中国的佛手陪教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金刚经》
佛教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由于篇幅适中,得到广泛传播,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特别受到慧能以后的禅宗重视。
3、《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略称《起信论》,是大乘佛教的一部论书,法性宗的提纲挈领之作,相传为马鸣菩萨依据《楞伽经》所造,依据真谛三藏之弟子曹毘为其所作传记,此论为真谛于太清四年(公元550年)译。篇幅凡一卷,是自隋、唐起对汉传佛教影响很大的一部论著。
4、《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佛教经典,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禅宗六祖慧能说,其弟子法海集录。是禅宗的主要经典之一。
扩展资料:
禅宗思想与修行
禅宗创始于南北朝来中国的印度僧人菩提达摩。他以佛教释迦牟尼佛“人皆可以成佛”的基础上,主张“人皆有佛性,透过修行,即可获启发而成佛”,后另一僧人道生提出“顿悟成佛”说。
唐朝初年,僧人惠能承袭道生的“顿悟成佛说”,并将达摩的“修行”理念进一步整理,提出“心性本净,只要明心见性,即可顿悟成佛”的主张。
禅宗主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亦主张道在生活中,故世俗活动照样可以正常进行。禅宗认为,禅并非思想,也非哲学,而是一种超越思仔敏想与哲学的灵性世界。禅宗思想认为语言文字会约束思想,故不立文字。
禅宗认为要真正达到“悟道”,唯有隔绝语言文字,或透过与语言文字的冲突,避开任何抽象性的论证,凭个体自己亲身感受去体会。
禅宗为加强“悟心”,创造许多新禅法,诸如云游等,这一切方法在于使人心有立即足以悟道的敏感性。禅宗的顿悟是指超越了一切时空、因果、过去、未来,而获得了从一切世事和所有束缚中解脱出来的自由感,顿见本来面目、本地风光,从而“超凡入圣”,不再拘泥于世俗的事物,却依然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
禅宗不特别要求特别的修行环境,而随著某种机缘,偶然得道,获得身处尘世之中,而心在尘世之外的“无念”境界,而“无念”的境界要求的不是“从凡入圣”,而更是要“从圣入凡”。得道者日常生活与常人无异,而是精神生活不同。在与日常事物接触时,心境能够不受外界的影响,换言之,凡人与佛只在一念之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禅宗
禅宗代表著作
《六祖坛经》、《大智度论》、《中论》、《楞严经》、《圆觉经》、《维摩诘经》、《楞伽经》、《大涅槃经》、《大智度论》、《中论》、《十住毗婆娑论》、《摄大乘论》、《唯识三十论》、《唯识二十论》、《唯识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二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唯识论》、《唯识抉择论》、《唯识二十
禅语经典语录
禅语经典语录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禅语经典语录分享在下文,欢迎阅读。
禅语经典语录精选
1. 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2. 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3. 如果你准备结婚的话,告诉你一句非常重要的哲学名言「你一定要忍耐包容对方的缺点,世界上没有绝对幸福圆满的婚姻,幸福只是来自于无限的容忍与互相尊重。」
4. 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5. 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6. 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7. 世界没有悲剧和喜剧之分,如果你能从悲剧中走出来,那就是喜剧,如果你沉缅于喜剧之中,那它就是悲剧。
8. 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9. 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10.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11. 人类最大的错误,在于不敢承担圣人的心。
12. 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待人,心来处事,用菩提心契佛心。
13. 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14. 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15. 如果你只是等待,发生的事情只会是你变老了。
16.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17. 你不必和因果争吵,因果从来就不会误人。你也不必和命运争吵,命运它是最公平的审判官。
18. 你只管活你自己的,不必去介意别人的扭曲与是非。
19.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20. 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禅语经典语录
1. 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五灯会元》释:只要明白身心一切皆空,这样的人与佛有什么不同呢?能彻悟自性便成佛。)
2. 君子相见,目击道存。(《黄龙慧南禅师语录》释:禅宗不立文字,以心传心,君子相见彼此目光相接,便已默然神会,悟解佛道。)
3. .扬人善事,隐他过咎,人所惭耻处,终不宣说,闻他秘事,不向余说。(《优婆塞戒经-自他庄严品》)
4. 禅院附近的鹿病了,众多同伴去看望,吃光了附近的草,鹿病好后,因找不到草而饿死。禅师:过多结交酒肉朋友有害无益。
5. 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6. 无觉无无觉,名为妙觉。
7. 我们要像大象一样,在战场上能承受箭的毒害而继续奋战。我们也能忍受别人对我们的*和敌视,而保持内心的.安详寂静。
8. 将军的马寄养在禅院,对驴子十分傲慢,不久马病了,不能上战场,被卖到农庄拖粪车。禅师:不要因一时富贵而不可一世。
9. 天地在乎,万化由心。
10. 佛经是佛的言论,禅是佛的心性,二者宗旨是一致的,如果执著于文字,寻言逐句,不知道自心便是佛性,终究不能悟道。
11. .将军的马寄养在禅院,对驴子十分傲慢,不久马病了,不能上战场,被卖到农庄拖粪车。禅师:不要因一时富贵而不可一世。
12. 非有之有为妙有,非空之空为真空。
13. 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产,信赖是最佳的缘分,心安是最大的幸福。
14. 六道:天.人.地狱.畜生.鬼.阿修罗。五戒:不杀生.不邪*.不妄语.不饮酒.不偷盗。这些都是佛法也是世法。
15.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16. 不必与小人结冤仇,小人自有其冤家对头;不必向君子谄媚,君子不会碍于个人情分而给你什么恩惠。
17. 问:我今将一切思想止住不起,如海水不起波,这个是佛性否?答:非佛性,都是见闻觉知脑筋的作用。
18. 狮子想抓兔子,见鹿走过,便去追鹿,鹿没追到兔子也跑了。不满足小利去追求更大希望,到头来只会两手空空。
19. 罪从心生还从心灭。所以心为根本也。若求解脱者,先须识根本。若不达此理,虚费功劳,于外相求,无有是处。
20. 一般人为什么会得不到幸福?因为他的感受是错的,心很乱很苦,事事怀疑,扭曲别人用意,幸福离他就很遥远。
21. 一人自命清高,看不惯尘世,找禅师诉苦,禅师: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是大器,君子亦如是。
22. 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
23. 如来五眼:见色清净名为肉眼;见体清净名为天眼;与诸色境乃至善恶,悉能微细分别,无所染着,于中自在,名为慧眼;见无所见名为法眼;无见无无见名为佛眼。
24. 生活在山坡上的石头,羡慕山下繁华大道,便自己滚下去,结果受尽践踏与玷污。禅师:知足常乐,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25. 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26. 佛陀:净化自己完全在于自己,别人无法代替。心要怎么净化呢?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27. 不行一切行,即名佛行。
28. 众僧爬山,一弟子摔倒抓住荆棘,手被划破。禅师:荆棘习惯依附别物,你却依附它,当然自讨苦吃,别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29. .君子相见,目击道存。(《黄龙慧南禅师语录》释:禅宗不立文字,以心传心,君子相见彼此目光相接,便已默然神会,悟解佛道。)
30. 淘金队走在沙漠中,金子装满了口袋,大家劳累不堪,只有一人快乐地走着,同行者:你为何如此惬意?他笑言:我想要的东西最少啊!
31. 应该怎样,就表现怎样的心,既不矫揉造作,又不虚伪处世,完全是一种真实自我的流露,在这种真我里心自然解脱自在了。
32. .譬如有人,渴乏需水,于彼高原,穿凿求之,犹见于土,知水尚远。施功不已,转见湿土,遂渐至泥,其心决定,知水必近。
33. 徒:如何才能获得知识?师把徒的头摁进水里。师:你现在最渴求的是什么?徒:空气!师:对!学知识也要有这种强烈渴求
34. 如过蛊毒之乡,水也不得沾著一滴。(《五灯会元》。释:要保持心的清净须严格约束自己,好比途经蛊毒之地,一滴水也不沾。)
;佛家经典禅语100句
1.三界之内,无我可得。2.一切众生皆有佛性。3.任何时候,只有当下。4.移山草木皆可成佛。5.众生平等,一谈咐切皆空。6.万法归一,无所谓我。7.缘起性空,无始无终。8.天地万物,一念之间。9.吾本无心,虚怀若谷。10.心无挂碍,自由自在。11.神秀而不器,圣贤之德。12.善用世间佛法,增长智慧。13.自身是迷返碧,众生是海。14.真正的禅修,是闲居自得。15.不恃人言,不恃己见,只恃佛法。16.心如明镜,物是影像。17.净土法门,信修愿念。1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19.外物不干扰内心,内心不附着外物。20.心静方能明心,心明自然安心。21.一念放下,红尘皆空。22.世事如蝉翼,人生若梦想。23.无我无人,只有法性常存。24.身任咒念,心生空境含世纯。25.禅心点化,涤除杂念。26.达到入定,随缘自在。27.心如菩提,空无一物。28.密宗口传,化用无方。29.一切神通,皆由念起。30.佛法无上,远胜于宝藏。31.世事如梦,随缘而安。32.一切皆因缘,无因无果。33.万法如镜,缘起无常。34.三界皆苦,何不修禅。35.只要心正,功德自成。36.业障如山,烦恼如海。37.真正的禅定,便是禅心。38.佛果无有彼此,唯心为主。39.行于无行,已超凡胎。40.真正的禅功,不在于多少,而在于质量。41.空无所得,是禅修的根本。42.超脱生死,是佛法的真谛。43.一念正念,顿时皆清明。44.欲得真空,要先了解缘起。45.禅心如海,广阔无垠。46.行住坐卧,随得随放。47.一念是空,一念是菩提。48.心是佛,佛是心。49.禅心如水,静心如石。50.福德智慧,缘起难量。51.观照自心,见性成佛。52.大圆满法门,无所不用。53.把握当下,心中无事。54.念念不忘,恒心修习。55.只有心中有佛,才能永远不忘佛。56.把握缘起,便可身心觉悟。57.禅由心起,解脱心缘。58.禅心如海,不受风浪之扰。59.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6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61.离开贪嗔痴,便是禅定之道。62.自觉无我的念头,此便是禅修。63.一念清净,三千世界净。64.无我无人,自由自在。65.精进不妄想,清净不妄语。66.禅修三昧,无所不通。67.禅定是智慧,智慧是禅定。68.种自然之性,不染世间之色。69.心中自有佛,何须另外找。70.生死离苦,现世安乐。71.离开烦恼,开启智慧之门。72.只愿一心,见佛成道。73.世法受苦,佛法超脱。74.只有观照自身,才能长寿快乐。75.心非色相,色非心相。76.禅门无门,法门无门。77.看破生死,趁现世修行。78.禅心如目,明察一切。79.禅与菩提,同相似而异。80.佛法无形,无常即是法。81.把握当下,心中常住。82.舍离万物,得到真空。83.禅心无尽,世间皆佛。84.人间往事,无从问津。85.心中结茧,难以翻身。86.一禅一念,无二无别。87.如影随形,禅定常存。88.禅歌舞蹈,福德满满。89.只要心中有佛,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迷失自己。90.佛为一切众生度,度人度己。91.心中有佛,无处不在。92.如听仙乐,禅定之美。93.禅定是修行的根基,智慧是修行的结晶。94.空即是色,色即是空。95.知足常乐,在于内心。96.离开烦恼,达到真空。97.禅心自在,安住自性。98.禅宗法门,无着无念。99.心如朗镜,万象自明。100.把握缘起,随缘而行。
禅宗经典有哪些
要学禅就是学教外别传的佛法。现如今,一般佛子还真少有人学禅。禅非禅定之禅,而是第一义谛佛法。五祖曾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因为尚不参禅,没有证悟,第一义谛佛典佛法都学不懂。自学往往会领悟错,会错解错说佛法。所以学禅首要目标应是先求悟。禅宗经典是:1.《大般若经》2. 其中的《金刚经》、《心经》。3.《圆觉经》4.《法华经》5.《首楞严经》6.《大般涅磐经》7.《楞伽经》8.《菩萨处胎经》9.《鸯掘魔罗经》10.《大宝积经》......“三乘一切法乃至世出世间一切法,莫非唯识如来藏法。”以下摘选诸大乘唯识如来藏经典,可知佛说正法、正道。1.《入楞伽经》1-10卷2.《大乘入楞伽经》1-6卷3.《楞伽阿跋多罗宝经》1-4卷4.《大方等如来藏经》5.《大方广如来藏经》6.《佛说不增不减经》7.《佛说无上依经》(上下卷〕8.《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1-10卷)9.《大般涅磐经》(1-40卷)10.《大乘同性经》(上下卷)11.《无明罗刹集》(上中下卷)12.《解深密经》(1-5卷)13.《深密解脱经》(1-5卷)14.《佛说解节经》15.《金刚三昧经》16.《大法鼓经》(上下卷)17.《维摩诘所说经》(上中下卷)18.《佛说十地经》(1-9卷)19.《优婆塞戒经》(1-7卷)20.《菩萨缨络本业经》(上下卷)21.《央掘魔罗经》(1-4卷)22.《长阿含经》卷七 《弊宿经》23.《中阿含经》卷二十四 《大因经》24.《杂阿含经》卷六 《一三六经》25.《长阿含经》卷十 《大缘方便经》26.《长阿含经》卷十 《缘起经》
介绍禅宗的经典书籍有哪些
《禅宗全书》是中文禅宗文献的汇集。由蓝吉富教授主编。全书分为史传、宗义、语录、清规、杂集等五部,共收集六世纪迄二十世纪禅宗典籍五百七十余部。凡100册,外加总目引一册。其中,以语录部最多,史传部居次,是迄今为止,中外各国收录禅宗典籍最多的禅宗类丛书。
《禅宗全书》所收内容分藏内禅籍和藏外禅籍两类,所谓“藏内”,即系指收在各版大藏经中的禅宗文献;至于“藏外”则是指以外的坊间本。此处“藏内”本主要取自《卐续藏》《嘉兴藏》与《大正藏》,少数取自《普慧藏》《频伽藏》《金藏》以及《龙藏》。至于“藏外”本,则主要取自中国台湾、香港地区以及中国大陆、日本、韩国等,种类颇多。
学佛,禅宗最适合读哪本书
据高僧大德推荐,禅宗主要学习的经典粗裂有《金刚经岩猛闭》、《楞伽经》、《六祖坛知虚经》。前两部经,是禅宗“印心”的经典,后一部《六祖坛经》是禅宗必读的经典。
佛家经典禅语
佛家经典十句禅语
经典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经典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
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经典三:一切皆为虚幻。
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着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经典四: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最后送上一段,让大家最自己去体会《涅盘经》云:「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经典五: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
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经典六: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原文应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
经典七: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这句话,并不出自佛经,而是出自一个故事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
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 蓦 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经典八: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就是开大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大笑就是真正的高兴,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
年龄越长,对于这句的体会就越深刻
经典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
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经典十: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
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经典语句)
;更多文章: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txt下载(求七堇年《被窝是青春的坟墓》txt全文)
2024年9月19日 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