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中如何应对归纳概括题中的“新变化”?2021社区工作者考试申论技巧:提出对策题:判断问数防“掉坑”
本文目录
- 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中如何应对归纳概括题中的“新变化”
- 2021社区工作者考试申论技巧:提出对策题:判断问数防“掉坑”
- 2022天津遴选考试公文写作:申论贯彻执行题—审题和格式
- 省考申论综合分析题作答如何提升准确度
- 2022省考申论问题带你做
- 2022申论解题技巧之对策题中的问题解读
- 事业单位申论技巧:破解“归纳概括”有什么妙招
- 2011国家公务员申论冲刺辅导:如何作答句子启示题
- 申论问题解读之综合分析评价类题目
- 国考申论如何转折递进式开头
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中如何应对归纳概括题中的“新变化”
在国考、联考、省考等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题几乎是必考题目;其“难”在考察方式出现“新变化”:一是材料内容上,案例型材料增多,重点测查考生阅读材料和理解材料的能力,能否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二是题干设置上,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概括问题、原因、作用等常规表述,重点测查考察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否真正读懂题干意图,抓住材料本质。那么,如何应对归纳概括题中的“新变化”呢?下面结合试题,为你呈现解题技巧。【例题】(一)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发展过程,请你概述这一发展过程。(10分)要求:(1)准确、全面、有条理;(2)不超过200字。对于广大考生来说,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作答习惯,即“审题—找点—加工—书写”四步走,不管题目问法如何变、案例材料如何多,一定要沉着应对。【审题】通过审题发现,题干要求结合材料1和2,概述发展过程—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发展过程。关键信息如下:1、时间结点:改革开放以来2、概述对象: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发展过程。题干“新变化”,概述发展过程这一新的设问方式,对于很多考生来说似乎都是“陌生人”,但是认真分析你会发现,它依然是我们的“老朋友”。所谓发展过程,即变化过程,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因此,我们要注意不同的时间段,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不同内容。【找点】通过阅读材料发现,材料中出现了不少时间节点信息,这些信息清晰地呈现了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发展过程。1、1980年前后,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1981年年底,分田到户,第一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步落实。3、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十五年以上”,而后提出再延长三十年不变。4、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完成二轮土地承包。5、2003年《农村土地承包法》确立承包土地以户为单位,减人不减地的原则。党的十九大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承包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材料“新变化”,通过材料1沙坝村和材料2的L村呈现了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发展过程,这正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本质。
2021社区工作者考试申论技巧:提出对策题:判断问数防“掉坑”
说到提出对策题,很多同学都会觉得有一定的难度,其中最让大家“傻傻分不清楚”的莫过于对于题目问数的判断了,不知道题目到底是不是两个问,面对省考题目埋下的陷阱直接“踩雷”,由此导致后续作答内容受到影响。但其实在提出对策这种题型的学习和作答过程中,也是有技巧可以遵循的,而在整个解题过程中,各位考生更应该审清题目关键信息,由此作为解题的突破口。接下来,将为各位同学讲解提出对策题目如何审清问数。 题型认知 在考试大纲中,对于提出对策题目的能力要求是这样表述的(参照国考大纲): 1.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职位:准确理解把握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办法 2.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职位: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措施或办法。 通过这两条大纲的内容表述,我们会发现,二者皆是告知我们提出对策题型所需要掌握的两个重点,第一个是要能够找到问题,第二个则是要解决问题。也就是说,不论是否为两个问的情况,咱们在做题过程中都需要梳理清楚所存在的问题。那么,问题什么时候需要写出来,什么不用写呢?这都是可以通过题目本身得知的,因此,为各位同学总结了一下具体方法。 具体方法 在提出对策题目审题过程过程中,一个问的情况是各位考生容易判断的。那么,对于两个问的情况如何判断呢?可以分成三种情况: 1.看题干是否出现并列词。当题干设问中出现“并、且、同时、及”等相关并列词表述时,说明此时既需要概括出材料中涉及到的问题,也需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以下面这道例题为例: 给定资料描述了目前国内综艺节目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请根据给定资料,指出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要求:针对性强、简明,建议合理、有条理。不超过300字。 通过题干,我们能够很明显的发现,题干中出现了并列词“并”,以此串联问题和改进建议。所以对于这种情况当作两问处理即可,先去概括目前国内综艺节目领域的问题,再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2.看要求是否出现相关表述。有的时候虽然题干中没有出现并列词表述来进行明显提示,但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要求来得知。当要求中出现类似于“对问题概括全面、原因定位精准”这样的表述时,我们就应该明白,需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就需要概括出来问题或原因。在这需要注意一个细节: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本质上仍然是问题表述,所以问题和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因此若是看到对“原因”有一定的要求表述时,也应当做“概括问题+提出对策”两问的形式来处理。以下面这道例题为例: 根据给定资料,请分析目前“旅游+互联网”乱象出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具体建议。 要求:原因概括准确、全面;对策针对性强,建议合理、可行。不超过350字。 此时对于这道题目,重点来看一下“要求”部分,会发现要求中明确出现了对于“原因”和“对策建议”两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表述,所以此时应当视为两问处理。 3.看题干对问题表述是否明确。这种情况通常是可以给考生设置陷阱的部分,对于考生而言,也是略为困难的地方。这个时候考生需要仔细分析一下题干,看看题干对于问题的表述是否明确到某一个具体方面。比如“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此时我们能够发现“大学生就业问题”包括大学生找不着工作、对当前工作不满意等多个问题,而题干并没有告知具体是针对哪个方面的问题,所以此时为两个问;倘若换一种问法“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出解决措施”,这时咱们会发现所需解决的就是“就业难”,即找不着工作这一具体问题,所以此时为一个问。接下来,以试题为例,让我们一起看看四川省考是怎么考的: 【2018四川省考下半年】根据给定资料4-6,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可以为企事业单位更好地留住人才? 要求:措施得当,操作性强;思路清晰,语言简洁;不超过500字。 针对这道题目,我们能够看到我们建议的目的是“留住人才”,即我们所需解决的是“留不住人才”这一单一问题,属于人才问题中具体的一个方面,所以这道题为一个问。 【2018四川省考上半年】请针对资料3和资料4所涉及的城市人才工作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30分) 要求:(1)内容全面,措施得当;(2)思路清晰,层次分明;(3)语言流畅,书写工整;(4)不超过500字。 和2018年下半年的问法有所不同,此时问的是“城市人才工作中的问题”,那么人才工作的问题可能包括留不住人才、引不进人才、用不好人才等问题,范围更广,问题表述是不明确的,所以这道题为两个问。
2022天津遴选考试公文写作:申论贯彻执行题—审题和格式
很多考生在申论贯彻执行题备考中存在一个误解:要掌握所有得文体格式,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就会陷入盲目收集贯彻执行格式的误区中,而僵化学习就会不断质问,“一样都是调查报告,为什么这个要写发文对象呢?”“建议书写不写格式?”“哎,这个编者按是啥意思,我都不知道,咋写格式啊?”发出类似疑问的同学都没有理解目前遴选考试中贯彻执行考察的规律,下面分享一下怎样通过题干和材料完成贯彻执行题目的作答。
例题:为了解高校智库发展情况,发现和解决问题,B市派出调研组对该市高校和相关部门进行专项调研。假如你是调研组成员,根据给定资料4、5,拟写一份“B市高校智库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供领导参考。
要求:1.不要求写成完整的文章,写出主要内容即可;
2.紧扣资料,要点完整,内容具体,不超过450字。
目的:为了解高校智库发展情况,发现和解决问题(调研报告中主要内容包括高校智库发展情况,发现和解决问题)
事由:B市派出调研组对该市高校和相关部门进行专项调研
身份:B市派出的调研组的成员
作答范围:给定资料4、5
标题:B市高校智库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格式:不要求写成完整的文章,写出主要内容即可
字数:不超过450字
无标题
开头:材料决定具体内容
主体:现状;问题;建议。
结尾:材料决定是否有结尾以及具体内容
1.题型:数量词(一份/个/则/封)+文体(调查报告等)
2.作答对象:文体
3.作答范围:限定居多
4.字数:300-450字
5.问数:1问
6.特殊要求:格式
除了以上六要素,还需要注意:是否给定标题、格式、关键词、身份、对象/称谓
实践出真知H市需要向省有关部门汇报休闲城市建设的情况,假如你是H市政府的一名相关工作人员,结合给定资料6,拟写一份汇报材料提纲。
要求:紧扣材料,内容全面,层次清楚,不超过400字。
审题得格式:
一、标题:关于H市休闲城市建设情况的汇报材料
二、开头:材料决定具体内容
三、主体:休闲城市建设的具体情况
四、结尾:材料决定是否有结尾以及具体内容
省考申论综合分析题作答如何提升准确度
【例题】以一道试题为例:
请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你对“十八洞村最大的变化就是人的变化”的理解。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300字。
一、注重审题
1、题型:根据题干中对一句话的理解,我们可以确定这是一道解释型的综合分析,可以明确作答思路是总分总。
2、范围:由根据给定资料3,确定为作答范围为“资料3”。
3、作答对象为对“十八洞村最大的变化就是人的变化”这句话的理解,两个关键词:“最大的变化”“人的变化”人的变化指什么,为什么是最大,我们需要回材料进行寻找。
4、问数:1问
5、要求:准确:要点表达精准、材料有关键词用材料的,材料没有也要针对问题准确表达要点;全面:尽可能多的逻辑不同要点 不丢点;有条理:1分条书写;2在分条书写基础上合理加工,按照材料逻辑合理加工。
6、字数:不超过300字,先通过符号批注法大致圈画要点,根据要点数量结合300字要求加工要点。
所以通过审题之后,我们明确要回到材料3中寻找与“人的变化”的所有相关要点,可能为背景,变化的表现,变换的原因,变化的影响等。
二、理清答题思路,寻找相应要点
通过审题,得出有效信息之后,我们回到材料3中去寻找相关要点。首先回到题干中这句话的核心出处段,关注其上下文语句能否清晰解释这句话,如果不能,再回到材料首段去逐一阅读。在作答中,依据材料阅读的方式,注意寻找与人的变化所有关的所有内容,有可能为背景、原因、影响等,只要和作答对象相关,都要进行圈注标画。在要点加工时,按照总分总的答题逻辑。第一步,准确的解释该句含义;第二步围绕着作答对象展开多角度的分析,去论证观点;第三步,依据材料内容,给出相应的结论或者对策。而在整体的作答分析中,要注意对材料的认真要深刻透彻,能过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问题,同时在规定字数内完成作答。
2022省考申论问题带你做
例题1:请你根据“给定资料4”,对Z市人行道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解决建议。(20分) 要求:(1)问题梳理全面、准确;(2)所提建议与问题相对应,具体明确、切实可行;(3)不超过450字。(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市地级—申论第四题) 首先,根据题干信息,第一步我们就已经明确了我们的阅读范围,即我们做题的要点来源。如上题题干描述“根据资料4”,意味着要点均出自资料4,作答本题时只需阅读材料4即可。 审题第二步,需从题目中确定此道题的题型。每类题型都有其特点和一些比较常见的词汇提醒,这在我们讲解理论基础知识部分时,都会先带领大家了解不同题型的题型特征。比如这道题里,明显能看到“提出解决建议”的字眼,和我们解决问题类的题目特征如出一辙。确定题型后就应该回忆对应题型的作答思路。比如这道题的作答思路,在精准审题做完以后,就需要去材料中寻找要点,这个要点不仅包括题目中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反推措施,还包括材料中已有的措施,材料中的要点找完以后,还需要判断材料中的问题是否已经根据所提措施全部得到解决,如果问题没有全部得到解决,还需从材料外,我们给大家的认识层面、规范、监管、资源、技术等层面去进行措施的拓展。 确定完题型后,需从题干中确定作答任务的数量以及寻找作答任务是什么。如上述例题,题干中出现了“并”这一个表示并列的关联词,应该要提高自己的敏感性,确定在此题目中,我们有两个作答任务。明确作答任务数量之后再去确定作答任务到底是什么。不难发现,在这道题中,我们的作答任务一是梳理问题,二是根据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建议。要注意,考生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粗心大意的情况,比如看到题目就会直接看题目最后的宾语,确定作答任务。但往往会忽略其他作答任务。比如这题中,考生依据以往作答习惯,会认为只需要提对策即可,忽略了里面有两个作答任务,从而失去了这道题问题部分的分数。 接着,审题第四步需从题干中寻找限定词为确定要点指明方向。如上题中限定词为“Z市人行道”,因此在阅读材料时需重点关注带有该词或者有该词具体表现的信息,如材料中出现了“Z市人行道”或出现了一些表示问题的提示词的时候,则需重点关注寻找附近有无答案要点。 审题第五步需认真阅读要求以确定答案呈现细节。如上题中要求为“问题梳理全面、准确;所提建议与问题相对应,具体明确、切实可行以及字数不超过450字”。其中“问题梳理全面”既再次提醒我们作答任务里包含着问题部分的要点,也提示我们答案要涵盖题目所包含的核心要点,语言表述要全面;“准确”意味着答案要紧扣题目内容,精准反映材料内涵,语言表述规范;“所提建议与问题相对应”则意味着答案呈现时尽量保持“针对…问题,提出…措施”这样一种形式书写,确保问题与建议一一对应;“具体明确”意味着考生所提建议不能只是空话套话,要足够具体,按照上课所讲,提措施建议时,“方式、内容”这两部分的内容必须要体现;“切实可行”也就意味着考生所提建议是根据对应问题提出的,在现有资源和条件下是可以实施操作的;“字数不超过450字”即答案不得超过该字数,超出部分视为无效内容,甚至会影响后续题目得分。 考生在做答题目时,往往会忽略审题的重要性,但要注意,我们的任务虽然是去材料中寻找要点,但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建立在读懂题目的基础上。在审题这个部分我们往往会获取很多信息,题目要找的信息才是我们的得分点,脱离题目,盲目寻找要点,不仅会浪费许多精力和时间,还容易出现答非所问,从而失分。因此,考生在平时做题时也一定要养成精准审题的习惯,这样,在考场上才能保持正确的方向,寻找到得分要点。
2022申论解题技巧之对策题中的问题解读
不管是国考、天津市考,还是各事业单位的考试,对策题并不是一个考察频率很高的题型,近两年的考察趋势偏向于与概括归纳题、应用文写作结合起来去考察,因此,很多同学在备考的时候往往会忽略这个题型,在考场上一碰到对策题,就会措手不及,导致失分。失分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没有识别出题型,答题思路不清晰,也可能是因为只顾写对策,材料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却没有提出解决办法。因此,本文将针对以上失分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大家能够掌握。
一、了解对策题
【例1】根据“给定资料4”,假定你是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请就加强本市电商诚信体系建设提出对策建议。(20分)
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具体;(2)层次分明,建议可行;(3)字数不超过300字。
【例2】“给定资料4”中S村暴露的违法问题,引起了所在县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决定开展一次专项整治行动。如果你是该职能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请就如何开展这项行动,提出你的工作思路。(25分)
要求:措施具体,针对性强,条理清楚,篇幅250字左右。
对策题通常较易识别。观察以上两道例题可以得知,对策题中通常会有身份限制,作答任务都是提出对策或者工作思路。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题目中没有给出身份,那就默认站在政府部门的立场上去解决问题。
二、对策题中的问题解读
对策题中虽然提出切实可行、具体有针对性的对策是重点,但是还需要审清题目,把握题目的作答任务数量,弄清楚问题写不写以及怎样写。
【例1】假如你是政府部门的一名相关工作人员,请你对给定资料1和2中反应新时代工人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归纳,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20分)要求:问题全面准确,对策建议具体可行,不超过400字。
【例2】“给定资料5”提到了某市在人口普查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假定你是一名普查员,请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
要求:问题明确;措施得当,具有针对性;分条作答;不超过300字。
例1中题干通过“并”这个关联词,点明了这道题有两个作答任务,既需要写问题也需要写出对策。例2中题干并没有说要写问题,只需要站在普查员的角度提出对策,但在要求中出现了“问题明确”,因此这道题的作答任务依旧是两个,问题与对策都写。所以同学们想要答好对策题,首先是要识别出题型,审清题目。
审清题目之后,如果需要写问题,问题应该怎么写呢?大家要牢牢记住一句话——问题是关键词的堆砌。不需要把所有非常具体的问题都写出来,利用概括归纳题中学到的方法,把问题概括性地写出来,对策题还是要以写对策为主。如果题目中没有明确要求写问题,字数充裕可简写,字数不充裕可不写。
以上为对策题中的问题解读,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拿下这个题型。
事业单位申论技巧:破解“归纳概括”有什么妙招
作为申论五大题型之一的归纳概括,可以说是最直接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的题目,其他四种题目的作答均以“归纳概括”为前提。因此,无论是从归纳概括题得分的角度考虑,还是为其他题目打基础着想,这一类题目都是考生必须熟练拿下的重要“关卡”。但是,由于缺乏对归纳概括题目本质及作答方法的理解,在这里“折戟沉沙”的考生也不在少数。今天我们就以一道典型的“归纳概括”题目为例,跟大家一起聊一聊,破解“归纳概括”有什么妙招。要想答好归纳概括,就必须先准确理解“给定资料”,而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前提则是理清材料逻辑,以逻辑推要点,不仅准确率高,也不易遗漏要点。以下题为例,让我们一起用逻辑“打败”归纳概括。【例题】请根据资料,分析说明T区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要求:分析全面,说明透彻;条理清晰,表达准确;不超过300字。一、审题题目是整张试卷中,出卷老师唯一的“原创”部分,因此含金量极高,正确理解题目指向以及作答要求,是破解材料“迷雾”的前提。首先,本题的核心作答对象是“成功经验”,即“有效果的做法”,因此需要考生回到材料当中寻找对策类的表达,而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但仅此还不够,我们也要注意到,在“成功经验”之前还有一长串的定语,“T区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由此可见,我们要找的“成功经验”还必须是与“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相关。最后,要求当中规定,“分析全面”即我们需要整体阅读材料,对材料中符合题目要求的相关内容逐一梳理,不遗漏要点;“说明透彻”则要求我们能够有一定的提炼总结,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而不仅仅是照抄,这需要在阅读材料时进行一定的分析;“条理清晰”即分条书写答案,标注好序号;“表达准确”则提醒我们尽可能使用材料原词句作答。好了,题目审清楚之后,我们一起来梳理材料逻辑。以下为材料节选:二、梳理材料近年来,T区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总目标,大力推进农业发展,全面提升农业经济实力和生态水平,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公解读:这是材料的第一段,有许多考生,看到“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个题目关键信息,以及“推进”、“提升”、“建设”三个动词,就马上判断,这句话中有要点答案,急忙做好标注。但是,仔细分析之后我们便会发现,第一段其实只是背景介绍,交代了T区要做这么一件事,但是具体的做法到底是什么,是否已经取得显著的积极效果,都不得而知,因此,第一段并没有符合题干的要点信息。)八年以来,累计投入各级财政资金6540多万元,建成现代标准农田6万多亩。同时,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促进T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T区通过大力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省优质粮食产业化示范点等项目,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如良井矮光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目前已建成节水型喷灌蔬菜生产基地3500亩和连片温室大棚种植基地500亩,打造高效生态农业。(中公解读:这是材料的第二段,顺承第一段的目标,提到了T区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在这段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限于字数要求,不能都抄,因此必须梳理清楚材料逻辑,分析重点。首先我们可以看到,第二句话中的“同时”一词,表示并列,这意味着“同时”前后内容的重要程度应该相同,如果前面是要点,则后文也是,反之亦然。“八年以来,累计投入”,这样的表达非常明显地提醒我们这是T区一直在做的事情,即投入财政资金,而积极效果也非常得显眼,即建成现代标准农田。由此可知,第一句话中就可以提炼出一个要点:“投入财政资金,建设现代标准农田”。这也就意味着,“同时”之后的内容也可以提取要点,后文中“扶持龙头企业”和“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省优质粮食产业化示范点等项目”并不是直接作用于“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个目标,而是分别为了“促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由此可知,后者才是我们要找的成功经验。最后一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然后便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目前的建设成果,由此可知,之前我们提到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应当是“设施农业”之下的一个子项目,而其成果为“打造高效生态农业”。综上所述,第二段是一个典型的分总结构:建设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改造中低产田=设施农业)通过仔细梳理和分析,最后要书写的要点应该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打造高效生态农业。投入财政资金,建成现代农田,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申论材料逻辑是非常标准的,但是却像“雾里看花”,如果不仔细阅读梳理,很容易被它绕晕。通过这一段的逐字逐句分析,我想大家应该对“做归纳概括的前提是理解材料,理解材料的前提是理清逻辑”这句话有深刻的体会了吧~
2011国家公务员申论冲刺辅导:如何作答句子启示题
启示题是国考这些年出现的新题型,可能有些考生会觉得有些陌生,如何应对这类题型呢?华图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的老师就针对这类题型,在此文中给考生一些提示,做这个题目的思路非常简单:“坚持正确的和改正错误的”即可。如我们都看过三国演义的关羽,如果题目是:“你从关羽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回答是坚持他“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等”,改正他“败走麦城”等。2009年曾经考过一次,但是以2010年这次考试的难度为,他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从材料中套,而重视思维的考察,它的题目如下: 【例题】(国家-申论-综合-2010)二、依据给定资料,谈谈你从下面一段文字中得到哪些启示。荷兰的“围海造田”与我国的“围湖造田”有着相似的初衷,而“退耕还海”与“退耕还湖”都反映了人类可贵的自省;还应该注意到,荷兰人的“退耕还海”虽然只涉及3平方公里的海域,但留给人们的思考却是很宝贵的。 要求:分析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解析】这个题除开它的新题型不说,它本身便很有陷阱性,很多考生忽略了“给定材料”,马上看这句话出现在哪个段落,便锁定该段落,于是很多考生便只看了材料4,实际上“给定材料”的含义便是必须要注意所有和它相关的段落,这便是材料4和材料5,因为他们都涉及了“围湖造田”、“围海造田”。需要看的材料如下: 4.2009年10月,荷兰内阁批准一项“退耕环海”方案,位于荷兰南部西斯海尔德水道两岸的部分堤坝被推倒,一片围海造田得来的3平方公里“开拓地”将再次被海水淹没,恢复为可供鸟类栖息的湿地。这项“退耕环海”计划是对西斯海尔德水道疏浚工程的“补偿”,西斯海尔德水道位于荷兰南部,是比利时重要港口普、安特卫普港的出海通道,由于湾长水浅,进出安特卫蒲港的大型油轮只能在海水涨潮时通过西斯海尔德水道,据称,因此每年给安特卫蒲港造成损失7000万欧元。疏浚西斯海尔德水道对于荷兰、比利时两国无疑都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但是,要疏浚水道,必然拓宽水岸,岸边的湿地面积就会受到侵占。在环保组织看来,西斯海尔德水道两岸的湿地,首先是候鸟们在北非与西伯利亚之间迁徙的落脚点、中转站,其次才是可供人类以用的水道。为了人类船的利益侵占候鸟栖息的湿地,实属不义之举。环保组织锲而不舍的抗争,促使荷兰政府作出决定,让几十户农民迁出100多年前围海造田得来的家园,以供候鸟们栖息,依次换取环保组织对水道疏浚工程的支持。经过700多年的于海奋斗,荷兰人不仅用堤坝为自己营造出一个安全的家园,围海造田的面积更是占到荷兰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一。这样一个在与环境不懈战斗中立足的国家,如今却要为候鸟让出部分家园,应当说,这样的抉择时值得称赞的,其实,类似围海造田这样的词汇,中国人并不陌生。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向湖泊要良田”的思想指导下,经过几十年的围湖造田运动,我国鄱阳湖和洞庭湖两大淡水湖面积均大幅缩小。到上世纪末,两湖面积比上世纪40年代末分别减少了1400平方公里和1700平方公里,减少比例分别为26%和40%。1998年肆虐整个长江流域的洪水,以一种惩罚性的方式,向围湖造田发出了最后的控诉。按照国家部署,1999年,有关省市开始实行大规模的“退耕还湖”,至2001年,“退耕还湖”已使昔日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面面积增加了1000多平方公里,大大提高了蓄水抗洪能力。据称,鄱阳湖水面面积因此大致恢复到了1949年的水平。荷兰的“围海造田”与我国的“围湖造田”有着相似的初衷,而“退耕环海”与“退耕还湖”都反映了人类可贵的自省。还应注意到,荷兰人的“退耕还海”虽然只涉及3平方公里的海域,但留给人们的思考却是很宝贵的。 5.1962年,在“与海争地海让路,向山要粮山听遣”的鼓舞下,南方某市数万士兵、学生大搞围海造田,历时4年,西效牛田洋筑堤拦海工程全面完成,10多平方公里的大海变成了一个大型军垦农场。1969年7月28日,一场12级台风突袭,数层楼高的海浪涌入海堤,市区平均进水一两米,一艘外轮甚至被从港口抛到了山上。牛田洋军垦农场的海堤被削剩无几,抢险队员们以肉身筑成人堤,欲阻挡滔天巨浪,结果,一眨眼队伍便被冲入海中。30多个小时后,他们耕作的地方成为一片小打汪洋,553名部队官兵和大学生殉难。一场台风,大海夺回了本就属于它的土地,夺回的速度比数万狂热军民围海造田的速度快了几千倍。“沧海桑田—桑田沧海”一个轮回只有7年!这真是奇迹,一个让人不堪回首的奇迹! 我们先排除了这个陷阱之后我们再来看这道题目。很多考生看了这两段材料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虽然感觉很多地方不对,但是就是写不出来。 实际上大家可以想一个问题:为何题目不直接说“你从4和5里面得到哪些启示?”。如果这样出题,第一,题目的难度会降低很多,考生不会错过第5段;第二,显然会让很多考生找要点无头绪。那么他平添一个句子是做什么的呢?就是给考生提供线索的,这个句子是关键!这个句子里面提到了“有相似的初衷”、然后“自省”、甚至来个“3平方米”。我们便顺着这个去思考。“什么初衷?”、“为什么自省?”和“3平方米”干什么用的? 第一,什么初衷? 材料里面讲到了荷兰是“这样一个在与环境不懈战斗中立足的国家”,显然是为了自己的发展,中国也是一样。但是为什么是相似的初衷呢?中国不同的是提到了“在向湖泊要良田”的思想指导下”和“与海争地海让路,向山要粮山听遣”的鼓舞下”。这显然是与荷兰不同的一个地方,与自然争斗的思想。这是要改正的,应写“要改正过去与自然斗争的思想观念指导”。 第二,为什么自省呢? 中国是98年大洪水然后是海难,这意味着“遭受自然规律将受到自然的惩罚”。而荷兰呢?则是环保组织不懈的努力和政府科学的决策。这是我们要接受的成功的经验。 第三,3平方米涉及到什么? 显然是荷兰政府为了商业利益的达成而和民间力量协商的结果,即达到了自然平衡也达到了经济发展,这就是“发展经济与维护自然要和谐统一,如果发生抵触要学会尊重自然规律。”。 所以这类题,只要顺着句子提示的方向去想,马上就会迎刃而解,这就是句子启示题的新颖之处。华图会继续针对不同题型结合具体的案例为考生提出作答思路,希望所有考生仔细分析,快速吸收,顺利备考,马到成功。
申论问题解读之综合分析评价类题目
申论考试大纲中,对“综合分析能力”的阐释为: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申论许多题型都会涉及此种能力的考察,但有一种题型尤为突出,就是综合分析类题目中评价类题目。近年来,出题人会随着考试的发展而不断在题干中为考生设置“关卡”以增加考试难度,接下来就为大家梳理一下这类题目在审题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问什么,答什么 很多同学看到这句话都会冷笑一下,然后反问,这岂不是句废话?诚然,单纯看字面意思的确“侮辱性极强”,但我们不妨来道例题体会其深意: 【2017年311江苏A】“给定材料4”中的“网红”现象引起社会热议,请针对文中的不同观点,谈谈你的见解。(15分)要求:分析透彻,观点正确。篇幅250字左右。 这道题目不难理解,实质上是要评价“网红”这个现象,所以当时很多考生在表态时直接写明“针对‘网红’这个现象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看待”,然后就进行论证,最后总结。但是仔细阅读题干,其问题是“对文中不同观点谈见解”,即需要我们针对观点谈看法,而不是直截了当说现象,故表态时语言表达应为:“一种认为不值得鼓励;一种认为不必紧张,听之任之即可。二者都有合理之处,但都不全面。”如此一来,最全面地表达了观点,也与题干设问严丝合缝,这就是需要大家注意“问什么答什么”。 二、注意程度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时多一个词少一个词就会使语言表达的意思全然不同。而评价类题目有时需要判断正误,这就要求大家注意观点中的程度词。如: 【2018年414广西A】“给定资料3”中,郑女士认为:“京剧这个行当真的不能过分商业化,直播中多数人只看到京剧的皮毛和八卦而忽略了京剧艺术本身。”请就她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15分)要求:观点明确,分析透彻,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350字。 这道题目本质是评价以京剧为代表的传统艺术商业化这一现象,当时给定资料中阐述了京剧商业化的利与弊,很多考生读完材料不假思索地表达观点为:“郑女士的观点是错误的,京剧商业化有利有弊。”但我们仔细分析这句话,郑女士没有说“京剧这个行当真的不能商业化”,而说的是“不能过分商业化”,这即说明京剧可以商业化,但是要坚持适度原则,如此看来,加上“过分”这一程度词,意思就会大不一样,需要考生谨慎对待。 三、遇到“评析”须谨慎 评价类题目设问常用词多为:谈见解、谈看法、你怎么看、评价、评述、评析等。其中,遇到“评析”需更加谨慎,因为单纯分析这个词有“评价并分析”的含义。若针对某些现象或观点进行评价,我们可能重点从材料中寻找其优缺点或者相关影响;但若加上分析,可能看问题需要更深入,更透彻,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如: 【2019年420吉林乙】给定资料5提到“报复性熬夜”这一现象,请你根据给定材料4、5,对这一现象进行评析。(15分)要求:观点明确,分析透彻,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这道题目需要我们评价并分析“报复性熬夜”这一现象,阅读完给定资料之后不难发现,材料中较少涉及该现象的危害,而大部分篇幅在谈论该现象产生的原因,那么针对这样题目,我们本着公务员以问题为导向的工作原则,就把思路确定为:表达观点+论证理由+分析深层次折射出来的问题+总结观点。如此一来既展现了考生综合分析能力,又突出考生考虑问题周密,一举多得。
国考申论如何转折递进式开头
国家公务员考试(国考)申论文章写作之转折递进式开头:
写作思路
1)围绕主题阐述其积极一面,如主题的意义、主题的成绩等;
2)再围绕主题阐述其消极一面,如主题的问题、问题带来的危害、问题产生的原因等;
3)最终引出作者对于主题的态度。
写法
关于主题的好现象+关于主题的坏现象+分析坏现象的原因/影响+加上提出总论点。
1)好现象描述
写主题带来的意义,也可以写主题当前取得的成绩。
2)问题描述
罗列主题面临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通常为原因分析或危害分析。
本文相关文章:
2021全国乙卷(如何评价 2021 高考全国乙卷数学(文理都行)今年题目难度如何有哪些变化)
2024年9月10日 16:50
深圳特区40周年(深圳经济特区40周年了,这40年深圳有什么变化)
2024年7月6日 12:10
2016年司法考试(2016年司法考试大纲有哪些变化新增了哪些法律法规)
2024年6月7日 03:20
更多文章:
大学生该如何度过自己的大学四年?大学本科教育的学制为四年是什么意思
2024年4月19日 18:10
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不再认为识字是件困难的事情)
2024年6月15日 05:20
eating out(They+are+eating+out+in+a+restaurant,这种表述正确吗)
2024年9月28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