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却闲春色晚全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意思
本文目录
- 白雪却闲春色晚全诗
-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意思
-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原文_翻译及赏析
-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是什么意思
- 白雪却嫌春色晚后面是什么
-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理解
- 白雪却嫌春色晚的下一句是什么
-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什么意思
-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出自哪一首诗
- 白雪却嫌春色晚后面一句是什么
白雪却闲春色晚全诗
“白雪却闲春色晚”含有错别字,正确的是“白雪却嫌春色晚”,出自韩愈的《春雪》。
《春雪》
唐代 :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译文:
到了新年都还看不到芬芳的花朵,二月初时才惊讶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却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故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注释:
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
初:刚刚。
惊:新奇,惊讶。
嫌:嫌怨;怨恨。
故:故意。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独具风采。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从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 “故穿”,把春雪刻画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 故穿庭树”纷飞而来 。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第三、四段简要赏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这就是运用拟人手法的妙处。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815年(元和十年),当时作者韩愈在朝任史馆修撰,知制诰。对于到过岭南的韩愈来说,北方的春天来的稍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长出来,作者便借鉴岑参《白雪歌》之意,创作了此诗。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意思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意思是: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出处】《雪梅·其一》—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颜色上梅花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味道上雪花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扩展资料
1、《雪梅·其一》创作背景
这首两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无法考证,当作于宋末的一个初春日,梅花开放,作者赏玩之时。卢梅坡,宋朝末年人,具体生卒年、生平事迹不详,存世诗作也不多,与刘过是朋友,以两首雪梅诗留名千古。
2、《雪梅·其一》诗词鉴赏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
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次句写诗人在两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诗人原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
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前人已经注意到梅与雪的这些特点,但是此诗将梅与雪的不同特点用两句诗概括了出来,写得妙趣横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原文_翻译及赏析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代·韩愈《春雪》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天写雪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赏析
这首《春雪》诗,构思新巧。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著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讯息吧 。从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 “故穿”,把春雪刻画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 故穿庭树”纷飞而来 。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当时作者韩愈在朝任史馆修撰,知制诰。对北方人来说,新年无芳华是正常的,但到过岭南的韩愈却觉得北方春来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长出来,作者便借鉴岑参《白雪歌》之意,创作了此诗。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諡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韩愈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残雪楼台,迟日园林。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 拨雪寻春,烧灯续昼。 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 庭前雪压松桂丛,廊下点点悬纱笼。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是什么意思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释义】:但是白雪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故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出处】: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赏析】: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一个“嫌”字和一个“穿”将白雪拟人化了,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 故穿庭树”纷飞而来 。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白雪却嫌春色晚后面是什么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
白雪却嫌春色晚出自韩愈的《春雪》,全诗: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首《春雪》,构思新巧,独具风采,是韩愈小诗中的佼佼者。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透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
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单纯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宜玩味。它似乎不是表明,诗人为二月刚见草芽而吃惊、失望,而是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而惊喜。
韩愈的历史功绩: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一说怀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中国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韩愈三岁而孤,随兄嫂生活。自幼攻读六经百家之书,于贞元八年(792年)登进士第。最初两任节度推官,后授四门博士,升监察御史。因论宫市之弊而被贬为阳山县令,之后遇赦,调江陵法曹参军。历任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升刑部侍郎。
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为潮州刺史。唐穆宗即位后被召入朝,拜国子祭酒。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享年五十七岁。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加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鄙六朝骈体文风,推崇古体散文,其文质朴无华,气势雄健,文起八代之衰,集八代之成;,开古文运动之滥觞。后人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亦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又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有《韩昌黎集》传世。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理解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
白雪却嫌春色晚的下一句是什么
白雪却嫌春色晚下一句是故穿庭树作飞花。原诗是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意思是到了新年都还看不到芬芳的花朵,二月初时才惊讶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却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故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白雪却嫌春色晚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独具风采。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
真正的春色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
第三、四段简要赏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这就是运用拟人手法的妙处。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什么意思
【释义】:但是白雪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故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出处】: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一个“惊”字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
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 故穿庭树”纷飞而来 。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出自哪一首诗
出自:《春雪》 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是唐代诗人韩愈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构思新颖,联想奇妙。首句写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焦急心情。一个“都”字,透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中,“惊”字最宜玩味,它写出了人们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萌芽而新奇、惊讶、欣喜的神情,十分传神。诗句表达了这样一种感情:虽然春色姗姗来迟,但毕竟就要来了。三、四句表面是说有雪无花,实际是说白雪比人更等不住,穿树飞花作春色。这实际是诗人期盼春天,在自然界还没有春色时幻化出的一片春色,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白雪却嫌春色晚后面一句是什么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写于元和十年(815),当时韩愈在朝任史馆修撰,知制诰。该诗描绘了姗姗来迟的白雪纷纷扬扬的画面。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对北方人来说,新年无芳华是正常的,但到过岭南(贞元十九年-803年,因论事而被贬广东阳山。后来第二次是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的韩愈却觉得北方春来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长出来,然而白雪却不肯就此离去,它还要穿庭落树地和春天逗个趣。诗人借鉴岑参《白雪歌》之意,拟雪为花,又进一步拟雪为人,说雪都嫌春天来得太迟了,因而要为人们装点出一些春花春意。这年韩愈已经47岁了,考中进士也有23年了,大概有点希望再提拔提拔吧!
更多文章:
大学生小品剧本(急需大学小品剧本关于大学生活的,或者励志的)
2024年9月19日 04:10
2021年七一建党村书记讲话稿(村支书七一演讲稿3篇(2))
2024年8月12日 17:50
情侣最新网名(2021最火二字情侣网名,2021最火二字网名)
2024年3月25日 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