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寺飞泉亭记阅读答案(金牌阅读文言文可楼记答案)
本文目录
- 金牌阅读文言文可楼记答案
-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的题 峡江寺飞泉亭记 清·袁枚 ①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
- 峡江寺飞泉亭记阅读答案
- 峡江寺飞泉亭记阅读
- 峡江寺飞泉亭记阅读答案1.概括文字的大意2.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的译文3..以籁,劳,逸写成语4.文中用大量篇
- 峡江寺飞泉亭记的阅读答案 开窗瀑至至的意思,纵横丈馀馀的意思 闭窗瀑闻,开窗瀑至赏析还有哪些天籁
- 金牌阅读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
金牌阅读文言文可楼记答案
1. 文言文可楼记的中心句子
中心句是:凡人之大患,生于有所不足。意所不足,生于有所不可;无所不可焉,斯无所足矣,斯无所不乐矣。
意思是大凡人的最大忧患,产生于有不满足的心意。心意(有)不满足,则产生于有不满足的事物;(反之,)没有什么不满足的心理,这就没有什么事物不满足了,这就没有什么不(使你)快乐了。
高攀龙的这篇《可楼记》,是迥出于凡俗的好文章,有描写,有志趣,并蕴含着一些哲理,而这些都浓缩在不过四百字左右的篇幅里,说明作者不仅气节高尚,还是文章妙手。 文中所描写的这座可楼,只有一丈见方,但主人登临其间,四望山水,尽入跟底,使他发出了“可矣”的感叹,因此名为可楼。作者还进一步申述了“可”与“足“的关系。有所不可便会感到有所不足;而无所不可,也就无所不足,更无所不乐了。可与不可和足与不足,是互相对待的两个概念,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懂得它们之间的道理,穷通得失也就不会在意了。高攀龙这里借他的小楼之名,表明他自己的处世之道,也是对世人的一个忠告。
2. 可楼记的译文
有一间水上的居室,室内偏左往上搭一间小楼。
楼大一丈见方,四面开窗。南边有湖有山,北面有农田茅舍,平原延展在东,九龙山耸立在西。
小楼筑成,高子登临纵目四望,说道:“可以了!山使我感到和顺舒畅,水使我觉得悠远闲静,可以享受清风的爽快,可以得到冬日的温暖,可以迎接皓月的来临,又欢送它的归去,多好呀!多快乐呀!可以终老此地了!”于是起名叫“可楼”,意思就是我心满意足以为可以了。 从前我年轻时,志向很大,想要游遍天下名山,寻找一个象桃花源那样美好的处所,寄居下来。
我北方去了燕赵,南方到过闽粤,中原跨越了齐鲁殷周的故地,观览所及的,没有可以满我之意的,何以现在对这间小楼却以为可以了呢?咦,这倒是我的疑惑了。 大凡人的大患,产生于不满足。
人的意向中的有所不满足,产生于人的意向中的有所不可以;无所不可以,这就无所不满足,这就无所不快乐了。现在的人极力谋求山珍海味,顶多享受一饱罢了;极力建筑高楼大厦,顶多享受起居活动的几席之地罢了;极力营造亭台花园,顶多一年中去游赏一两次罢了,这些都有何用呢!况且天下的好山好水很多,我不能每天去游玩,只要可以寄托我的志趣就行了。
天下的山与水都是一样的,我有了这座小楼,也可以了。当然,有所可以也就会产生有所不可以,犹如事物都是有正有反对待的一样。
我将由此忘掉可以,也忘掉不可以,这样说来这座可楼也是多余的了。
3. 金牌文言文阅读俭啬老答案
俭啬老
汉时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①。侵晨而起②,侵夜而息。管理产业,聚敛无餍,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④,不得已而入内取十钱⑤,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⑩复嘱云:“我倾家赡⑾君,慎勿⑿他说⒀,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矣。
――据鲁迅辑《古小说钩沉》本《笑林》
注释
①恶衣蔬食:穿破旧的衣服,以蔬菜为食物
②侵晨:天快亮时。侵:接近。
③餍:满足
④或人:有的人。
⑤十钱:十枚铜钱。
⑤随步辄(zhe 二声)减:随着脚步减少(准备给乞者的钱)
⑥赡:资助。
⑦没官:被官府没收。
⑧辄:就。
⑨比:等到。
⑩寻:不久,形容时间短。
11.慎勿:千万不要
12.他说:外传。
译文
汉朝时有一位老人,没有后代,家富但节俭吝啬,穿破旧的衣服,以蔬菜为食物,早起晚息忙于产业,赚钱没有满足的时候,而自己还不满足。有人向他乞讨,不得已进房间取十钱,从房间出来,边走边减少施钱,等到了屋外,只剩下一半了,于是闭着眼睛忍下心来给那个乞丐,并不断叮嘱说,我把我的家产都给了你,不要向他人说我有钱,别人会向我乞讨的。不久老人死了,房屋土地被官府没收,钱财货物都充了公。
4. 九年级(中考版金牌阅读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我需要着本书里
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十则》) ④桓侯故使之问之。
(《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
(《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动词:去、到、往 ① 吾欲之南海 ② 辍耕之垄上 三、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观沧海》)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 ④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四、介词:在 如:悬挂之四壁 (《观巴黎油画集》) 其 1、代词,代人、代事、代物,“他”“他们”“他们的”“那个”“其他” (1)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陈涉起义》 (2)必先苦其心志,用手拂之,其所自落。《活板》 2、语气词,表示测度,劝勉,有时加强反问。
(1)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愚公移山》 (2)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大概)《峡江寺飞泉亭记》 2、副词:“难道” (1)其(难道)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者 一、代词 1、一般附着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或动宾词组的后面,相当于“。
的”或“。
的人(。
的东西、。
的事情、。
的地方)。” 例: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者:指人)②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者:指事。)
2、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
的样子”、“。
似的”。例: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②言之,貌若甚戚者。 3、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
例: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③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二、语气助词 1、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
例:①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③而安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 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 例:何者?上下之分也。
3、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
、“。
的话”。 例:①入则无法家弗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放在“有”字的宾语之后,表示提顿。 例: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②有郭四者,凡四杀人。 ③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5、放在数词之后(翻译时,要根据所列事物,在数词词后加上相应的量词和名词)。 例:①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二者:两种心情。)
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此数者:这几点。)
6、放在后置的定语这后,相当于“的”。 例: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定语是“可使报秦者”,中心词是“人”。 ②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
7、放在时间词之后,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作用。例:①近者奉辞伐罪。
②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远者数世,近者及身。
8、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 例: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②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十则》)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表示承接,译作“然后”“就”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十则》)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③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涉世家》) 3、表示转折,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十则》)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4、表示递进。
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①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冯婉贞》) 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③敏而好学。
(《 十则》) 5、表示修饰,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 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捕蛇。
5. 宋濂的阅江楼记,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三、(9分。
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阅江楼记明·宋濂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
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
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
遂锡嘉名为“阅江”云。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想。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厄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
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
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
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臣不敏,奉旨撰记。
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注释:公元1374年,朱元璋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题。命令在朝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
留传至今的有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翰林大学士宋濂的《阅江楼记》和朱元璋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和《又阅江楼记》等三篇文章。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逮我皇帝定鼎于兹 逮:等到B.声教所暨,罔间朔南 间:间隔C.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极:尽头D.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 宵旰:勤于政务11.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明太祖朱元璋登阅江楼可能看到的景象的一组是 ( )①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②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③风日清美,法驾幸临④城池之高深,关阢之严固⑤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⑥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磕之勤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金陵为帝王之州,只有真正一统天下的皇帝才能配得上这里的王气。
B.作者认为,修建阅江楼不只是用来欣赏长江美景的,更重要的是让皇帝在这里兴发治国感想的。C.作者用临春阁、结绮阁、齐云楼、落星楼华美高大的楼阁转瞬之间引发人的无穷感慨的例子,讽谏朱元璋不可贪图享乐,要处处想着国家社稷人民。
D.作者认为,六朝时国家以长江为天然屏障,所以长江是安定的河流,国家没有战事。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4分)(2)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
(3分)(3)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3分)10.答案:B。
间:区分。11.答案:D。
②“千载之秘”不属于“景象”;③“法驾幸临”是指朱元璋自己。12.答案:D。
“长江是安定的河流,国家没有战事”指的是明朝。13.(1)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翻译:皇上因为这地方形势雄伟壮观,下诏在山顶上建楼,与百姓同享游览观景之乐,于是赐给它美妙的名字叫“阅江”。(知识点:“以” 、“诏建楼于巅”倒装句式、“同游观”、”锡嘉名”。)
(2)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 翻译:四方遥远的边陲(的人民),更想到要设法来安抚它们。
(知识点:“陲”、“四陲之远”定语后置句式、“有以”、“柔之”。)(3)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翻译:必定说:“这是我拯救于水火之中,而安置于床席之上的人啊。(知识点:判断句式、“拔诸”、“衽席”。)
6. 苛政猛于虎 急求八年级金牌阅读文言文答案
1、(1)使:派遣 (2)吾:我的 (3)苛:苛刻,暴虐 (4)焉:于之,意思是在这件事上(5)去:离开
2、(1)判断语气 (2)疑问语气 (3)感叹语气
3、(1)孔子路过泰山的边上,看见有一个妇人在坟墓前哭得十分悲伤。
(2)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
(3)学生们记住,严酷繁重的赋税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4、(1)孔子 (2)小子:古时长者称晚辈为小子。这里指孔子称他徒弟。 (3)你
5、当时社会,严酷的政令和繁重的赋税对人民来说比猛虎更可怕。告诉统治者对人民要实行仁政。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的题 峡江寺飞泉亭记 清·袁枚 ①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
1、(1)同“曝”,曝晒(2)安闲舒畅地躺卧(安居)(3)想到,料想2、B3、(1)不一会儿,又有拄着拐杖的声音从云中传来,原来是老僧怀远,抱着一尺左右的诗集,来求我作序。(顷之、曳、则、尺许及定语后置) (2)寺庙怎么能飞呢?只有哪天我的灵魂梦境,也许会飞来吧。(何、惟、或)4、说明这些瀑布未尝不奇,因为无亭而无法从容地观览,衬托出下文飞泉亭的惬意。5、亭有奇树遮阳;厅内开窗可以观览瀑布的奇妙,关窗可以听瀑布的声音,在几席上赏玩瀑布;亭内可以自由休憩,水声、鸟声、棋声、松声齐奏,妙不可言。(意思对即可) |
峡江寺飞泉亭记阅读答案
峡江寺飞泉亭记 作者或出处:袁枚 原文: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蹬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其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曾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只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译文或注释: 我近年俩观看瀑布很多次,到峡江寺心里很难舍弃它,就是飞泉亭造成的。 凡是人之常情,眼睛觉得悦目,而身体觉得不舒服,势必不能长久地停留。天台山的瀑布,距离寺庙有一百步左右;雁宕山的瀑布旁没有寺庙;其他的如庐山(的瀑布),如罗浮山(的瀑布),如浙江青田县石门山(的瀑布),瀑布不是不奇特,可是游览者都在日中暴晒,蹲坐在危崖之上,不能悠闲得观看,就好象路上认识的朋友,虽然(在一起)很快乐(但也)容易分别。 只有广东东部的峡山,高不过一里多的(距离),但石砌的台阶曲折而上,古松张开树盖遮蔽,(即使)火热的太阳也不觉得晒。经过石桥,有三棵奇特的树,凡是树都是根合在一起而枝叶分叉,惟独这三棵树根部分开而枝叶汇合在一起,真是奇怪了! 登山走过的一半路,飞泻的瀑布像大雷似的轰鸣,从空中一泻而下。瀑布旁有见屋子,就是飞泉亭。长宽有一丈多(的距离),八扇窗户明亮干净。关上窗户瀑布声响可以听得见,打开窗户瀑布就看到了。人们(在亭中)可以坐,可以躺卧,可以伸开两腿坐着,可以仰面朝天躺着,可以放笔墨纸砚,可以煮好茶放在亭中饮用。以人的安逸,对待水的劳碌,把瀑布去在放在案几席上玩弄。当年建造这个亭子的人大概是个仙人吧! 澄波法师擅长下棋,我让学生霞裳和他对弈,于是流水声,棋子声,松涛声,鸟鸣声,参差交错一起响起。不一会儿,又有拐杖拄地的声音从山中传来,这是怀远老法师,抱着一尺来长的诗集,来求我作续。于是吟诗的声音,又再次响亮地响起。自然的声音和人的声音,融合在了一起。没想到观赏瀑布而享受到的乐趣,竟到了这种境界!飞泉亭的功劳可真是大了。 坐的时间长了,太阳下山了,(我也)不得已下山去了。歇宿在带玉堂,(带玉堂)正好面对着南山。云雾中树木郁郁葱葱,(南山与带玉堂)中间隔着北江,(江上)航船来来往往,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愿意把船停泊靠岸来这个寺庙之中。僧人们告诉我说:“峡江寺俗称飞来寺。”我笑着说:“寺庙怎么能飞!只有哪一天我的灵魂梦境,也许会飞来吧。”僧人们说:“没有凭证就不能使人相信。您(既然)喜爱这座寺,为什么不把他记载下来呢?”我说:“好吧。”已经写完了几行,一份用以自己保存,一份用以交给僧人们。 因为你没有给出题目,所以不知道这个是不是你要的。1.本文选自清代文学家袁枚的________。2.第一段写登山所见古松奇树,奇树奇在何处?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写景中观瀑之趣,实际是描写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一句,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下文中有与此句类似的句子呢?请你找一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试译下列句子①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无征不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下列词语不能表现作者当时心情的是A.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B.以人之逸,待水之劳。C.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D.天籁人籁,合同而化。E.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F.纵横丈余,八窗明净。 1.《小仓山房诗文集》2.此独根分而枝合3.实则写亭之趣4.感建亭者的奇妙构思,表达了对飞泉亭的无比热爱5.依依不舍之情;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6.见《导学》之释词、释句7.F(无明显抒情,是记实句)
峡江寺飞泉亭记阅读
1.作者将无亭观瀑与有亭观瀑对比而写,无亭观瀑的不足是什么?有亭观瀑的好处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 2.第五段作者感叹道“亭之功大矣!”其中的“功大”指的是什么? 3.本文的开笔写“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下文与此意相呼应的句子是: 4.本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第二部分是2-5自然段,第三部分是第6自然段。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归纳个部分的大意。 1.作者将无亭观瀑与有亭观瀑对比而写,无亭观瀑的不足是:--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有亭观瀑的好处是:--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2.第五段作者感叹道“亭之功大矣!”其中的“功大”指的是:--天籁人籁,合同而化-- 3.本文的开笔写“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下文中与此意相呼应的句子是:--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 4.第一部分:概述对峡江寺飞泉亭的赞誉之情;第二部分:具体描绘峡江寺飞泉亭的景色,表现出闲适、惬意之情;第三部分:记叙为飞泉亭作记的缘由
峡江寺飞泉亭记阅读答案1.概括文字的大意2.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的译文3..以籁,劳,逸写成语4.文中用大量篇
12优雅的环境和观赏瀑布的闲适情趣13(1)当年建造这个亭子的人大概是个仙人吧! (2)没想到观赏瀑布的乐趣,竟到了这种境界!14万籁俱寂 好逸恶劳 以逸待劳 偃旗息鼓15在文中表现飞泉亭之功是本文重点,而写人的感受最能体现这一重点,所以必须详写人的活动和感受16第一段虚写,通过想象中的观瀑活动表现飞泉亭之功:第二段实写,盛赞飞泉亭之功17(1)"坐,卧,箕踞,偃仰"乃四个不同的动作,自然无重复之嫌". (2)有,首先,“尺许”长的诗稿没有特殊之处,不值得特别说明;其次,把“尺许”当做诗稿的长度来理解而忽略其厚度,显得诗稿不多,这样一来“抱”之一词就不能落实。所以我认为把“尺许”当做诗稿的长度来理解是不恰当的。 (3)“开窗观瀑闭窗闻瀑”“水声震耳棋声悦耳”运用风景相对,足见景色之雄魅。“九天银河”“万籁妙音”则运用夸张的手笔,写至令人思考的境地。“几席间”“斯亭中”又回到现实的场所。而“置”与“于”是承接想象与现实的过渡词。总体来看上下联对仗并不是很工整,单词面上却联系紧密读起来朗朗上口,是一副好对联。
峡江寺飞泉亭记的阅读答案 开窗瀑至至的意思,纵横丈馀馀的意思 闭窗瀑闻,开窗瀑至赏析还有哪些天籁
至:到(眼前)。就好像说“映入眼帘”。闭窗瀑闻,开窗瀑至:关着窗子,能听到瀑布声音;打开窗子,瀑布就映入眼帘了。馀:整数后面跟的零数、零头,也可以跟在长度、重量等单位后面。可翻译为“多”、“多点儿”。纵横丈馀:纵:前后;横:左右。意思是这个亭子的长和宽都是一丈多点。问题不完全。
金牌阅读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
1. 金牌阅读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中考版 全部答案
参考答案 z7{*R|U (一)共7分 1.B 2.(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Y9(% 3.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二)共7分 4.(1)先前,原先(刚才) (2)暗中 (3)交换(3分,每词1分) 5.(唐临)始终没有张扬家僮的过错。(2分,意对即可)6.示例1:赞同,他们二人为人宽厚,善于待下,这是一种美德。示例2:不赞同,他们的做法,是对下属的纵容,容易导致下属再次犯错。(2分,根据表达,酌情给分) (三)共8分 7.C 8.B 9.“惊惭”的原因是打死的鸭子是能言之鸭,进贡之鸭,名人之鸭。内官是个惧上欺下的人.(四)共10分 10.⑴给 ⑵等到(等)⑶于是,就⑷书写(写) 11.A12.入抱犊山,学书三年;未得笔法,捶胸呕血;盗墓求书;学书画被过表;精思学书,如厕忘归;每见万类,皆书象之。(五)8分 13.⑴得到 ⑵但是、然而 ⑶除掉、去除 ⑷这(或“它”),代指竹子 (4分,每小题1分,意思基本对也给分) 7 14.我们江南人砍掉竹子把它们当柴烧(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15.“物以稀为贵”、“不同地方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或“事物的好坏贵贱是相对的”(2分,意思基本对即给分) fXX’5z (六)12分16、云 来 时/ 睢 阳 之 人 不 食 月 余 日 矣/ 云 虽 欲 独 食 /义 不 忍! /17、C 18、①南霁云知道贺兰进明终究没有为自己发兵的意思,就骑马迅速离去。 ②这只箭就是用来做标记的。 19、拔刀断指、宁死不屈 (七)18分17.① 习:学习,研究,熟悉 ② 发:打开 ③ 为:担任 ④ 明日:第二天 18.①太祖皇帝常常劝他好好读书。 .p5 ②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一读就是一天。 ③赵普的脸色没有丝毫改变,镇定的跪着捡起来退下。 19.①年轻的时候熟读官员官吏制度治理国家方面的书籍,精通选贤任能治理国家。 u ②深入研读《论语》以其理论来治理国家。 20.太祖皇帝刚开始对赵普举荐的人不了解所以“不用”,后来赵普再次举荐,太祖仍不了解还是“不用”并对赵普有些烦了,最后赵普坚持举荐,太祖由此看出赵普的忠心尽职,且体会到被举荐人的不一般,所以“重用”。 (八)共10分 21.(1)买 (2)曾经 (3)离开 (4)正好(恰好) 22.B23.我的心才变得坦然,不再挂念(这件衣服) 24.只有不被外物拖累,人才会变得坦然。
2. 九年级(中考版金牌阅读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我需要着本书里
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十则》) ④桓侯故使之问之。
(《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
(《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动词:去、到、往 ① 吾欲之南海 ② 辍耕之垄上 三、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观沧海》)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 ④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四、介词:在 如:悬挂之四壁 (《观巴黎油画集》) 其 1、代词,代人、代事、代物,“他”“他们”“他们的”“那个”“其他” (1)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陈涉起义》 (2)必先苦其心志,用手拂之,其所自落。《活板》 2、语气词,表示测度,劝勉,有时加强反问。
(1)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愚公移山》 (2)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大概)《峡江寺飞泉亭记》 2、副词:“难道” (1)其(难道)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者 一、代词 1、一般附着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或动宾词组的后面,相当于“。
的”或“。
的人(。
的东西、。
的事情、。
的地方)。” 例: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者:指人)②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者:指事。)
2、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
的样子”、“。
似的”。例: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②言之,貌若甚戚者。 3、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
例: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③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二、语气助词 1、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
例:①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③而安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 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 例:何者?上下之分也。
3、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
、“。
的话”。 例:①入则无法家弗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放在“有”字的宾语之后,表示提顿。 例: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②有郭四者,凡四杀人。 ③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5、放在数词之后(翻译时,要根据所列事物,在数词词后加上相应的量词和名词)。 例:①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二者:两种心情。)
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此数者:这几点。)
6、放在后置的定语这后,相当于“的”。 例: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定语是“可使报秦者”,中心词是“人”。 ②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
7、放在时间词之后,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作用。例:①近者奉辞伐罪。
②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远者数世,近者及身。
8、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 例: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②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十则》)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表示承接,译作“然后”“就”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十则》)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③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涉世家》) 3、表示转折,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十则》)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4、表示递进。
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①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冯婉贞》) 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③敏而好学。
(《 十则》) 5、表示修饰,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 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捕蛇。
更多文章:
巡回检查制度应包括哪些内容?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巡检制度的区别
2024年3月2日 23:00
苏轼写荔枝名句(日荔枝300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哪位诗人的名句)
2024年7月25日 03:40
他怎么了作文500字五年级下册优秀(他___了作文500字五年级下册)
2024年6月24日 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