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规划景观空间?自然保护区的景观规划
本文目录
- 怎么规划景观空间
- 自然保护区的景观规划
- 景观区域性规划
- 景观设计规划有哪些步骤
- 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
- 景观生态规划的目标
- 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 浅谈居住小区景观规划设计
- 城市规划:城市中的景观水体设计原则
- 城市景观设计有哪些手法和要点包括哪些
怎么规划景观空间
1)景观空间组织是否合理。游客在进行区域性的游览时,往往对周边景观有整体性的知觉,因此,规划文旅景观时应着重注意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景观流线应设定主题相关的故事线,游客游走其中能感受到“故事”的开端、高潮、结尾,高潮即在园路布线中有节奏地设置景观节点,作为视觉焦点,避免游客产生视觉疲劳。其二、景观节点应有一定的景观轴线,主要节点及次要节点要有一定的空间联系,距离及尺度要合理,增强游客观景的秩序性和整体性。其三、景观功能的设置应尽量根据文旅景区的性质和主题,适合大众的使用需求以及审美需求。其四、在局部景观空间中,主要观景对象应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具体表现在造型、色彩、尺度等物理属性。特征越鲜明,越能成为游客的视觉焦点,所产生的知觉也就越明晰;反之,特征模糊的景观往往作为焦点观景对象的背景,形成主次分明的视觉效果。2)景观要素是否新颖。游客在游览时对景观要素具有选择性,新奇的造型、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颜色、独特的设计概念等客观要素都能吸引游客。当人处于复杂多变、丰富多彩的环境中,人接受到的景观刺激是复杂多样的,但不会对所有的景观要素做出反应,而是选择以少数景观要素作为知觉对象,并对其产生清晰的知觉,而对其他景观要素的知觉则相对模糊,成为背景。因此,当景观要素新颖、引人注目时,更多游客会给予关注,景观从而成为游客的知觉选择。3)主题景观要素是否反复出现。游客在景观空间中对景观的记忆同样遵循记忆规律,重复出现的元素或符号往往更能引起人的注意,继而唤起文化共鸣与联想。换言之,这些与主题相关的景观元素是提升文旅景观空间体验感的催化剂。例如法国拉维莱特公园的点、线、面系统中点的体系由一系列间隔120m布置的红色金属构筑物组成,不仅给整个公园带来强烈的节奏感和对比感,而且是公园中3个大型建筑单体在全园的功能延伸。有些作为公园的公共服务设施,有些作为观景平台,其形状各异,功能不一,有效提升游客在其中的体验。江南古典园林中的山、水、鸟兽虫鱼、叶草花木等自然造园要素,并不只体现在自然环境中,在园林建筑中亦可见其踪影。各式各样的花窗、铺地、石门、栏杆、挂落、额枋等,这些具有江南园林特征的装饰要素同样能使人在其中专注、静心地体会江南园林的意蕴和内涵。4)文旅景区中是否有科学的语言指引。语音指引是最直接有效的导览方式,能够使游客在短时间内了解陌生景观空间,增强游客对知觉的理解性,从而加深对景观要素的印象,引起文化共鸣。在进行文旅规划设计时,做好语音指引内容的设计亦非常重要,尽量使用引导式的语言,指引游客的观景顺序和体验。希望能帮到你,祝你好运
自然保护区的景观规划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途径,然而关于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原理、方法仍很不完善。70年代中期,Diamond依据岛屿生物地理学的“平衡理论”提出了一套自然保护区设计原则,据此形成的自然保护区圈层结构(核心区、缓冲区、过渡区或实验区)的功能区划模式成为现代自然保护区设计的基础。 与群落生态学途径(岛屿生物地理方法)并行的种群生态途径,如种群生存力分析(Population viable analysis,PVA)和碎裂种群(Metapopulation)理论80年代发展起来. Collinge认为岛屿生物地理和碎裂种群理论为生境破碎化研究提供了可资检验的假说。生态学家们据此探究生境碎片的大小、形状、隔离度、周围背景(context)及生境质量或异质性对动植物种群的维持、群落成分和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 随着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的成熟与发展,景观规划设计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意义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景观规划在自然保护区设计中的优势体现在其规划思想既注重岛屿生物地理理论的格局研究,又重视PVA及碎裂种群的过程研究,致力于两种设计思想的结合。此外,景观规划不仅考虑斑块本身,还注重斑块周围环境(不同类型基质)的作用。另外,景观规划还强调从单个保护区到区域自然保护区网络等不同尺度的规划单元。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目前已提出不少有意义的保护区设计原则和框架。 Noss和Harris认为,一个全面的规划应该以生物等级各个层次的受胁成分或节点(Node)作为保护对象,目标是将每一景观中各种大小的节点连接成整体的保护网络,并在区域和大陆尺度上建立景观保护体系。这一规划途径的一个典型代表是所谓景观群岛模式(ArchipelagoModel)或称综合利用模式,它包括一个绝对保护的核心区和周围缓冲区。沿核心区向外人类活动强度逐渐增强,核心区是生物多样性等级系统中任一层次上的某一节点。 Forman认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原则包括:①考虑规划区域外较广阔的空间背景;②考虑保护区较长的历史背景包括生物地理史、人文历史和自然干扰状况;③设计中要考虑对未来变化的灵活性;④未来5年、10年或20年内可预料的保护区面积变化是规划关键部分;⑤规划应有选择余地,其中方案应基于规划者明智的判断,而不涉及现实政策,这样其他可供选择的交易性(trade-off)方案才能清晰、明确。因此,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中有5个要素必不可少:时空背景、整体景观、景观中的关键点、规划区域的生态特性和空间属性。 据此他还提出了一个土地规划中协调保护与开发矛盾的“空间解决途径”(spatial solution),此方案主要包括如下组成:“必要的格局”(indispensable patterns)、“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格局”(aggregatewith-outliers pattern)及“战略点”(strategic points)探讨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区域规划,提出一个新的自然保护计划框架,这个框架通过设计和保存生态区的一系列立地以保护所有现存的本地种和群落。包括关注所有物种和群落,不仅仅是稀有种,取决于生态因子的大尺度规划单元而非行政边界;生境选择及种群生存力分析等。 在应用新框架时,景观生态学许多基本原理需进一步考虑。当选择立地和分析目标物种存活时,必须考虑诸如大的植被斑块的重要性,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碎裂种群动态及生境斑块连接性等概念,这种广尺度景观生态规划框架将提高自然保护的效率和有效性。 我国学者也提出了一些很有创见的规划思想。 吴兆录等认为,要保持足够个体需要最小种群,要保持足够种群需要最小群落,要保持足够群落需要最小景观。据此,针对用种群生存力分析MVP确定保护区面积的局限性提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理论框架——生物最小面积概念,包括空间最小面积、抗性最小面积和繁殖最小面积,最小景观是指能使保护对象(物种、自然遗迹、文化遗产)长久存在,或使要控制的生态过程达到理想状态的地理空间及其各成分的组合,应用生物最小面积概念,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划分就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既核心区必须大于保护对象的繁殖最小面积(PVA)或最小景观,缓冲区是维护繁殖最小面积或最小景观的一个外加部分,而缓冲区的宽度(面积)则要根据自然保护区所在区域外界干扰的类型及强度来确定,保护区的最小面积应不小于最小景观面积。 传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被动强调现存濒危物种和景观元素的保护,如果把生物对景观的利用作为一个能动的生态过程——一种对景观竞争性控制过程,情形可能会很不一样。在这种假设下,通过识别关键性的景观局部和空间联系,利用物种自身对空间的探索和侵占能力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就会有一种全新的景观规划途径,我国学者俞孔坚新近提出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正是这些方向上的一个积极探索。 尽管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规划途径不同,但一些空间战略普遍被认为有效,这对克服人为干扰有积极作用,包括:①建立绝对保护的栖息地核心区;②建立缓冲区以减少外围人为活动对核心区的干扰;③在栖息地之间建立廊道;④增加景观异质性;⑤在关键部位引入或恢复乡土景观斑块;⑥建立动物运动的踏脚石(steppingstone),以增强景观的连接性;⑦改造栖息地斑块之间的质地,减少景观中的硬性边界频度以减少动物穿越边界的阻力。
景观区域性规划
区域景观规划(regional landscape planning):是指在区域的范围内进行的景观规划,是从区域的角度,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属性出发,基于规划地域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区域景观规划着眼于在更大范围内,从普遍联系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出发,研究某一点(譬如城市)与周围的环境的关系,以及周围环境条件对城市的影响,从而更加科学、严谨、系统地规划区域景观。区域景观规划概念的提出应该说是对区域规划和景观规划的内容的有力补充,区域景观规划是区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区域景观规划是更大范围和尺度的景观规划,有价值的区域规划应该从对人类的需求和景观的理解开始。因此区域规划,区域景观规划,景观规划是对土地利用和景观的不同层次上的规划。现阶段,人们对区域景观规划的重要性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对从大的尺度、自然地理特征、气候区域差异、地理区域差异等因素而造成的区域景观特征和特色缺乏应有的认识和有力的规划及保护。“新的区域模式将取决于景观的特征:它的地理和地形特征、自然资源,取决于土地利用、农业和工业方式、以及它们的分散与整合;取决于人类活动,包括形形色色的个人和社会活动”(Ludwing K. Hilberseimer)。
景观设计规划有哪些步骤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是从吸引力打造到景观、建筑、设施设备再到商业模式、营销模式、运营管理等一系列设计过程。艾肯弘扬在行业沉淀30年,为大家讲解,规划一个景区的设计,分别有哪些步骤:第一步进行旅游吸引力设计这其中有多个方面,首先是围绕吸引力核心进行吸引物打造。旅游吸引物是旅游产品的载体,吸引物打造的关键在于其精准的定位,这要求对资源、市场、文化等要有深度的认知,吸引力能主导整个游憩过程。第二步是进行景观设计景观设计以打造旅游吸引力为需求,通过非常丰富的元素构造景观特色,有效的运用景观符合体现其价值,充分显示其独特性,不仅包括自然景观设计还包括文化景观设计。第三步是进行建筑设计独特的外观建筑是一道风景线,标志性的建筑是非常具有吸引的景观。在建筑设计中通常对文化进行挖掘找到创新点,再将其转化为建筑语言,使建筑本身具有鲜活的生命力。第四步是进行游乐设施设备的设计很多设施设备通过包装设计,把现成的技术转化为适用的产品的功能,通过旅游游憩方式形成游憩、游线等设计,最后整合成为景区设计的一整套模式。
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
按照 Forman 和 Gordon 的观点,景观设计工作是六大设计原理的合理应用,即形状、尺度、多样性、可视性、个性及地方特征( Forman,Godron,1986) 。而景观规划有五个一般性的原则,即: 自然优先原则、持续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综合性原则( 傅伯杰等,2002; 刘茂松等,2004) 。在实际的景观规划中针对不同的景观在以上原则的基础下,确定相应的规划原则。就森林景观而言,由于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林业或森林经营管理不同的目标,景观规划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和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需要为森林景观规划制定既不失原则性,又明确、具体而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原则,具体为提高异质性原则、继承自然原则、关键因子调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社会满意原则。总体来说,景观生态规划应该包括 8 个原则( 肖笃宁,李晓文,1998; 贾宝全,杨洁泉,2000; Forman,1986) 。Forman 认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原则包括: ①考虑规划区域外较广阔的空间背景; ②考虑保护区较长的历史背景包括生物地理史、人文历史和自然干扰状况; ③设计中要考虑对未来变化的灵活性; ④未来 5 年、10 年或 20 年内可预料的保护区面积变化是规划关键部分; ⑤规划应有选择余地,其中最优方案应基于规划者明智的判断,而不涉及现实政策,这样其他可供选择的交易性( trade-off) 方案才能清晰明确。因此,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中有 5 个要素必不可少: 时空背景、整体景观、景观中的关键点、规划区域的生态特性和空间属性。总结前人的各种原则,本文提出以下原则作为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 曾辉等,2003) 。
( 1) 整体优化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在景观生态规划过程中,应从整体观、系统观出发,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景观生态规划,以维护生物多样性赖以生存、繁衍的景观生态系统的地域完整性与各种生态过程的完整性。
( 2) 异质性与多样性原则: 异质性是景观的最重要特性之一,景观空间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应是景观生态格局优化的一个重要原则。景观多样性是描述景观中镶嵌体复杂性的指标,同时要兼顾异质性与多样性。
( 3) 生态关系协调与可持续原则: 景观规划应该注重规划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景观利用的人力结构与自然结构以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前提,开发利用必须服从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改善的需要。
( 4) 综合性原则: 在全面和综合分析景观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同时考虑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战略和人口问题,对景观进行有目的的调整,增强规划成果的科学性和应用性。
( 5) 突出重点原则: 将大江河流源头、库湖周围、水系干流两侧及主要山脊部,以及地带性顶极群落等区域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生态重点区与生态脆弱区作为区划重点。
( 6) 因地制宜原则: 依据各地不同自然条件和特点,生态环境脆弱程度,防火减灾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不同需求,因害设防、因地制宜、因需施策。
( 7) 社会满意原则,人类是整个森林系统的主导成分,其能动性调动和负面影响控制是景观规划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因而景观是否得到当地人群的满意,美学、生物多样性等综合景观生态功能和社会教育意义等都是规划中必须考虑的,如生态恢复区模拟自然顶级群落时应注意以用材林种、薪炭林种、果树、牧草种类与其他物种构成复合景观,并尽可能为更多物种的繁衍提供适宜栖息地。
景观生态规划的目标
( 1) 确定群落生境、濒危物种群体及娱乐生境,景观和文化团体及居民住地等。
( 2) 设计生态廊道以保证种扩散。为了进一步保证生物多样性,保持一些具潜在价值的林分,保存重要的群落生境,以保证种扩散的机会。天然的廊道包括林分边的小溪和河流,云杉沼泽地和原始林,这些廊道位于被保护地区和重要生物立地之间。
( 3) 通过模拟自然演替来控制森林的结构。重视高度生物多样性的林分发展阶段。为林分确定经营目标,增加计划火烧来改进火烧木中生存物种生存的机会,在主要生境、生态廊道及生物多样性需加强地的周围增加腐朽木的数量。
( 4) 确定特殊价值的立地。即在全面了解整个规划面积的基础上确定高保值的立地,使其保持自然状态或用特殊方法经营。
( 5) 实现近自然林经营目标。保护自然景观资源( 森林、湖泊、自然保留地等) 和维持自然景观过程及功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前提,也是景观资源持续利用的基础。目前人类对长时间、大范围自然控制仍无能为力,而无人工干扰下特定地域地带性生态景观的复杂性和稳定性是一般人工系统无法比拟的,如何合理继承这种原生景观,维持并修复景观整体生态功能是景观规划的重要问题。在规划实践中应以环境持续性为基础,用保护、继承自然景观的方法建造稳定优质持续的生态系统,有利于维持系统内稳态,强化森林景观生态功能( 李晓文等,2005) 。
景观生态规划的优点在于,森林经营景观生态规划通过保持生态廊道的连续性来保证种的扩散,从而保证了森林的生物多样性。森林经营景观生态规划强调了森林的休闲价值。在牢记林业目标的同时,规划也考虑了生态目标和森林各种应用目标的和谐,考虑了社会公众的参与。景观生态规划补充了老龄森林的保护,扩大了老龄天然林的保护面积( 欧阳志云等,1999; 郭晋平等,2002) 。
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是:
1、可持续发展原则: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地利用山脉间的自然景观资源,并体现自然景观良好的发展规律。
2、延续地方文脉原则:秉承历史文脉,结合人文资源,充分发扬和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内涵及民族风格,塑造具有历史文化氛围和本土文化底蕴的空间环境。
3、以人为本原则——积极创造环境优美,适用舒适,道路便捷,具有宜人尺度的户外活动空间,满足游客休闲观光活动需求。
4、可操作性原则——遵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强调土地的综合利用和合理开发,做到远近结合,并对规划的实施和管理提出科学可行的策划指导意见。
扩展资料: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涵盖面更大,更强调一种精神文化,满足大众文化需求,面向大众群体,强调生态风景旅游三位一体,讲求经济性和实用性,可以说,现代景观最大的特点就是面向大众的,它不象传统园林面向少数贵族王族。
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我们这专业也受到城市规划和建筑学材料运用的影响,所以在感官、景观感受、景观艺术性方面,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和传统风景园林设计的制约因素也有所变化,包括现代城市密度比较高,人多地少,所以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善于利用有限的土地,见缝插绿,利用城市规划中的一些剩余用地,来创造比较好的景观。
浅谈居住小区景观规划设计
阐明了居住区景观设计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发展应本着的目标,介绍了居住区的景观居住环境所包括的各内容,指出居住区景观环境建设对于城市整体景观环境质量至关重要。随着建设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呼声的日益高涨,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在住宅小区建设的同时进行园林绿化,试图为住户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应突出地方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从而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居住区景观设计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发展本着居住区生活的舒适、舒心、赏心悦目、身心健康的目标,居住区的规划和设计不断地推陈出新,设计理念和创作思维不断地更新,居住区景观设计也在不断地发展。居住区的景观居住环境可分为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建成环境两个方面。前者包括地形、地貌、矿产、水源、植被等;而后者则指城市的建筑等人工的环境,它既有声、光、暖等功能使用方面的物质环境,又有历史遗产、社会生活、视觉感受等精神方面的文化环境。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绿化设计,它包括绿化、铺装、标志系统、景观照明、景观水景、景观小品六大方面。而这六大方面的设计,最后应达到整个景观系统的生态、功能和动观的效应。住宅区环境包括的内容绝不仅仅是绿化率的高低,还包括绿化、围墙、大门、活动设施,各种指示标牌、水景、浮雕、雕塑、灯光设施、音响设施等,而这些内容又必须与住宅建筑形成一个有机的联合体。单就绿化而言,也不是简单的绿化就可以了,而必须考虑乔木、灌木、藤本、草本、花卉的适当搭配以及果树、药材、观赏植物的搭配,以及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的多种手段的运用。居住区里的景观也不只是供居民观赏的,它必须与居民的休闲活动相匹配,也就是说,居民可以徜徉其中,能够实实在在地使用这些景观设施,比如居住区的集中空地作出高低错落的构筑物应该形成或大或小、或公共或私密的活动空间,以满足不同活动的使用要求,开阔的场地可以供居民集体晨练或举办群众文娱活动,而相对隐蔽的小空间则可以给居民提供阅读、交谈的场所。日本人曾总结出舒适环境的八要素:1)空气清新,没有污染和臭味;2)宁静,没有噪声;3)丰富多彩的绿化;4)与水景亲近;5)街道美丽而整洁;6)具有历史文化古迹;7)有适宜人们散步的场所和空间;8)有游乐设施。其中。人们对安静、空气、绿化这三要素最为关心,并列为舒适性的基础要素。目前,我国主要用五个指标来衡量舒适度:1)居住密度;2)绿地面积;3)室外活动场所与设施标准;4)室外环境的噪声标准;5)日照。目前许多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在内容上过于强调装饰性的景观,如雕塑、喷泉、亭台、大理石铺装等,实际上是误导,居住区景观的核心应该是生态的、自然的。1)居住区区域位置及配套设施对居住区位置选择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保证住区有清新的空气、便利的交通、充分的日照、良好的通风条件,根据其所在地段因地制宜地与大环境结合,善于发挥地段优势。居住区可借鉴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手法,在功能上,象钱学森所说的“有学校、有商场、有饮食店、有娱乐场所,日常生活都可以步行来往,又有绿地园林可以休息。这是把古代帝王所享受的建筑、园林,让现代中国的居民百姓也享受到。”住区以居住为主体,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2)居住区的道路应合理分流,减少对居住的影响。交通中以人为本,即人行优先,不能让车干扰居住环境,有条件可人车分流。居民区的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的干扰,保证住的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从而达到通达性、安全性、方便性、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住区道路系统要分级明显,架构清楚,通而不畅、顺而不穿。环境景观道路要求道路有生动曲折的布局,人在通过道路的过程中受到环境气氛的感染,通过道路表现出景观的主题。景观中的道路不是指以交通功能为主的街道,而是通过道路引人人胜,引导居住者进入情景之中。这就要求景观道路要做得“出人意外,人人意中”。适当时候,通过巧妙布置,让人觉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给人带来感叹和美的感受,使道路充满人情味受到欢迎。另外,优美容易认知的道路线型、清晰的道路系统、良好的断而组织与路面铺装,也是体现居住环境质量的重点。3)居住区停车场的停车位要数量合适、设置合理,有利于优化环境,节约用地,减少对居民的干扰。停车位的布置不能影响环境的美观,要尽可能减少空气污染、噪音干扰,且应节约用地,住区停车场以设在地下、半地下较为适宜,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a.半地下停车场和绿化组合——在同出地面的车场顶种植灌木、花卉、草坪,以及花架、花坛,一举两得。b.全地下车库——其顶面的覆土应绿化,并与周围地面园林融为一体。e.架空平台下停车库——在数幢住宅围合的空间设架空平台,其下停车,其上为绿化、交往空间。但由于车库靠近住宅,要设法防止对住户的十扰。d.在绿化带搭棚架停车——应尽量少用。不靠近楼旁,噪音少、棚顶有绿树。4)绿地作为居住区景观的一个元素,是居住区中唯一接近自然的生态系统,它对保障一个可持续的居住区环境,维护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居住区园林化没计,有一条明确的景观主轴线,沿这条主轴线,没计绿化步行街,有条件的话,在步行街旁把水引入、开人工小河流和省水泊体。住区园林景观和植物花草应有层次,丰富多彩。从小的楼顶、楼旁绿化、路边绿化,到组团绿化、小花园,到中心花园,都应做到空间层次分明。在居住区环境建设中,注重营造人际交往空间。组团绿化空间是理想的、方便的人际交往空间,应作为住区园林的重点,使之成为既有观赏景观又有交往设施(亭台、桌椅等),又是便于居民就近享用的绿化空间。住宅楼首层架空也是绿化空间和增大人际交往的好办法。可在架室层设置居民休息、健身、老人、儿童活动的设施,种植喜阴的矮科植物和花卉,发展立体绿化,营造空中景观。房前屋后布置园艺,多层次主体绿化,造成无处不绿的居住空间。5)建筑外型、色彩、组合居住区中的建筑物是各种物质要素的主体,数量大、类型多对人们视觉识别的刺激性强,是反映居住区特色的重要内容。包括建筑风格和形式,最重要的是屋顶形式和建筑材料及建筑色彩运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建筑布置错落有致,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建筑力求造型完美、比例适中、色彩协调,与环境配合相宜。建筑立面造型和色调采用可多式多样,根据特定的环境精心设计,应注重协调性、和谐性、耐重性。立面要防止单调沉闷,尽量做到流畅大方、简洁明朗、虚实有度、刚柔相济,有节奏旋律感和时代特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墙面垂直绿化,屋面绿化、美化建筑物景象。在居住建筑的组合中,要创造充满生活气息的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一种方式是以居住建筑群体围合一个公共性的建筑空间,围绕公共空间的周围形成若干个次空间;另一种组合方式是建筑组团被分割为若干个各自独立的小空间。居住建筑的组合形式是多样的,空间内部形式变化是无穷的。一个好的建筑单体设计,不仅是建筑本身功能设计的成功和外形的优美,更重要的是与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与协调,创造生动、优美的居住区空间景观。***隐藏网址***
城市规划:城市中的景观水体设计原则
“生态园林”强调重视园林的生态效益、利用园林改善城市生态系统,造园要以植物为主要材料模拟再现自然植物群落,提倡自然景观的创造等。对水生植物景观的再认识,不能仅停留在“风景如画”上,应从更深、更广的层面去理解和把握,特别是要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去分析。要注重水生植物景观宏观的视觉效果、视觉的时空变化及生态效益。除了要满足人们游憩、观赏的需要外,还有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再现自然、净化与提高城市景观的环境质量等功能。 利用水生植物造景,除应具较高的观赏价值外,还要求在无需经常性人为管理的条件下,能保持自身的景观稳定。城市中的景观水体,增加了城市景观的异质性。笔者认为在设计时可借鉴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原则,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整体优化原则 景观是一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整体,在水生植物景观设计时,应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单位来思考和管理。除了水面种植水生植物外,还要注重水池、湖塘岸边耐湿乔灌木的配置。尤其要注意落叶树种的栽植,尽量减少水边植物的代谢产物,以达到整体状态,实现优化利用。 (2)多样性原则 景观多样性是描述生态镶嵌式结构的拼块的复杂性、多样性。自然环境的差异会促成植物种类的多样性而实现景观的多样性。景观的多样性还包括垂直空间环境差异而形成的景观镶嵌的复杂程度。这种多样性,往往通过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植物|考试|大|配置来实现。还可通过多种风格的水景园、专类园的营造来实现。 (3)景观个性原则 每个景观都具有与其他景观不同的个性特征,即不同的景观具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这是地域分异客观规律的要求。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不同的周边环境,选用适宜的水生植物,结合瀑布、叠水、喷泉以及游鱼、水鸟、涉禽等动态景观,将会呈现各具特色又丰富多彩的水体景观。 (4)遗留地保护原则 即保护自然遗留地内的有价值的景观植物,尤其是富有地方特色或具有特定意义的植物,应当充分加以利用和保护。 (5)综合性原则 景观是自然与文化生活系统的载体,景观生态规划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多种因素,满足人类各方面的需求。水生植物景观不仅要具有观赏和美化环境的功能,其丰富的种类和用途还可作为科学普及、增长知识的活教材。 笔者认为,现有的一些专类园以及水生植物为主,构成的人工水体景观的设计,过多地考虑园林美学的要求,相对忽视了生态学方面的考虑,才最终导致了水体的污染,水生资源及其美学价值受到损害。而学者们针对水生植物在净化污水方面的研究,又多从生态角度出发,很少结合景观美学的要求,其作用也就局限于水体的去污治理。植物选择上也多是一些耐污能力强的植物,对千屈菜、水葱、溪荪(Iris sanquinea)等园林中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水生植物研究不多。将适应性强的野生花卉及资源丰富的陆生植物无上栽培,应用于水景设计的更是鲜见报道。景观生态学的兴起恰好提供了这一契机,它体现了多学科的交叉性,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理论原则上的指导。 杭州的太子湾公园,融田园风韵和山情野趣为一体。园中以西湖引水工程的一条明渠作为主线,积水成潭,截流成瀑,环水成洲,跨水筑桥,形成了空间开合收放相宜、清新可人的景点。园中水道或与路同行,或绕丘而轩,或平铺如泊,曲折回环,聚散有致。两岸多呈自然式缓坡延伸入水状,随意点缀些许或高或低、或倚或侧、或断或续的石矶、石坎。园内玉兰(Magnolia denudata)、山茶(Camellia japonica、樱花(Prunus serrulata)等争相斗妍;临水坡岸在红叶鸡爪槭(Acer palmatum)的掩映下,散植野趣盎然的菖蒲、石菖蒲等水生植物,湖内生长着金鱼藻、苦草、黄花狸藻(Utricularia aurea)等水草,显得自然、疏落、得体;当岸上盛开绚丽多彩的郁金香(T.gesneriana)、风信子时,水生植物与之相互衬托对比,呈现出丰富的景观层次和深邃的山野意境。流动的水体加上适宜的水生植物,使得水体明净、清澈见底。国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刘诚刚于2001年6月的水样观测表明,太子湾水体的透明度在1.8m以上,远好于西|考试|大|其他湖区;Chla值(1.3μg/dm3)根据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l——1999)中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特定项目判别标准,其水质达到了Ⅱ类标准。应该说太子湾公园将中国传统的造园艺术和现代的园林美学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基本满足了水体景观的科学和艺术性的设计要求。 需强调的是,理想的水体景观,一方面靠水底植物、水面植物和水中动物的组合生存来形成自然净化;另一个层面是湖岸、湖中立体通透的绿化及外围污染的控制,从而使整个生态系统在空间上形成完全连接。滇池水污染综合治理被列为国家“三河三湖”重点工程。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用于治理滇池污染的总投资加起来已近40亿元。但1999年滇池的水质所有测点均劣于5类,总体污染水平有所加重。分析其原因,目前滇池流域的森林覆盖率只有28%,湖面缩小了20多km2,淤积严重,湖边已没有芦苇、水草,岸边的树木也被菜田、农田和房屋代替,生产生活污水、各种垃圾以及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大量废水最终均流入了滇池,应该说是人类的破坏使滇池的自净和生态凋节能力极差。治理滇池的方案不仅仅是控制和减少污染负荷,根本措施是恢复它原有的生态环境,使全湖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系统。有专家为滇池勾画了一幅美好的蓝图:湖中有鱼有水草,鱼吃草,使水草不能无限制地生长,而水草生长时可以消耗水中的有机污染;湖边有芦苇树木,可以净化入湖的污水;岸上是生态农业,菜田则应远离湖区,以避免和减少施肥撒药对湖水的污染,其实这就是滇池的原貌。
城市景观设计有哪些手法和要点包括哪些
景观设计是环境设计的组成部分,大到绵延几十公里的风景区规划,小到十几平方米的庭院设计,都属于景观设计的范畴。所有的景观都是通过景观要素来体现的,景观设计的素材和内容包括地形地貌,植被,水体,铺地和景观小品。其中,地形地貌是设计的基础。
城市景观包括城市的历史景观、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三个大的方面,而这三方面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组成了城市景观的基本骨架,也是设计师进行景观设计工作的重要对象。
城市景观设计主要侧重于城市物质空间与城市形态的设计。对整个城市或城市某个地段中建筑物和建筑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筑物与用地、交通等方面之间的关系。从城市体形、空间和环境质量等方面入手,着重研究城市的视觉景观与环境行为,通过营建环节,落实三维空间的意向设计和景观策划。
城市景观设计属于应用性多学科综合设计,涉及城市规划、建筑学、园林规划设计、环境美学及社会科学等相关的学科内容,它是社会文化、物质环境和人类行为的综合性设计。
一个城市的景观风貌是其城市自然条件和当地历史、文化的综合反映。城市风貌是城市建没中的一个中心问题。它包括:从城耔整体出发,对现有城市的特色资源进行保护、培育和再开发;限制市民和单位的土地与建筑建设等权限,要求按统一的规划设计和法规进行建设活动。绿维创景认为,城市景观包括城市的历史景观、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三个大的方面,而这三方面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组成了城市景观的基本骨架,也是设计师进行景观设计工作的重要对象。
城市景观设计主要侧重于城市物质空间与城市形态的设计。对整个城市或城市某个地段中建筑物和建筑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筑物与用地、交通等方面之间的关系。从城市体形、空间和环境质量等方面入手,着重研究城市的视觉景观与环境行为,通过营建环节,落实三维空间的意向设计和景观策划。
城市景观设计属于应用性多学科综合设计,涉及城市规划、建筑学、园林规划设计、环境美学及社会科学等相关的学科内容,它是社会文化、物质环境和人类行为的综合性设计。
更多文章:
高中英语语法倒装句讲解?帮我讲解一下倒装句,全部倒装和部分倒装
2024年4月11日 14:10
又是九月九重阳节难聚首是什么歌(又是九月九重阳节难聚首是什么歌)
2024年6月21日 16:20
七个人2011(哪些明星组合是7个人的韩国明星好点的告诉我几个!)
2024年6月22日 22:40
英国脱欧对英国的影响有哪些?英国为什么要退出欧盟(分析英国脱欧的原因和影响)
2024年3月28日 11:20
市场部绩效考核指标(求如何做对市场部主管与销售部片区主管的绩效考核工作)
2024年3月14日 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