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历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本文目录
历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稍纵即逝,又将开始安排今后的教学工作了,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教学计划吧。怎样写教学计划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历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历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1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四个班的历史课教学工作,为了有效实施教学过程,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如下:
一、关于对教材地位的认识和课时的安排。
本册教材承继了上册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介绍了我国隋唐至明清时期的历史,共22课时,另加八节活动课。
二、关于教材知识体系及重点部分的分析。
(一)、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两代)。
⑴隋唐科举制。
⑵“贞观之治”与唐太宗。
⑶“开元盛世”和唐太宗及武则天。
⑷唐与吐蕃等民族关系的发展。
⑸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宋元两代)。
⑴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⑵宋代社会生活。
⑶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明清两朝)。
⑴明请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⑵郑和下西洋。
⑶戚继光抗倭。
⑷清加强边境地区的管辖。
⑸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历史影响。
三、认知能力及情感、教学目标的培养。
⑴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⑵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释读历史图表、知道古代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描述历史事件、初步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⑶通过学习,增强学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四、教学对策与措施。
1、针对学生普遍反映出的“历史无用论”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的穿插联系取证历史学习的“慢性化作用”。
2、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的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大胆创新的课堂教学。列如:历史剧表演、历史漫画比赛、历史诗歌朗诵、历史歌曲演唱。通过这些活动的深入开展,不断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针对学生学习态度浮躁、懒散的不良习惯,在课堂上加大练习、提问的力度,强化复习频率。
4、针对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状况,开展组织“历史人物大家谈”的课堂3分钟演讲活动。
5、发现爱学历史的同学,及时吸纳到“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更高、更深、更广的素质训练。为将来历史才能的发展提高打好基础。
历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2
为更好的抓好初中的教学工作任务,贯彻落实好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一代新人,本学期初中历史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宗旨,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届初一由两个班组成,学生总体水平相差不大。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本届初二学生由于上一学年一直由我担任历史课教学,所以初二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好于上一届初二学生,三个班中大部分同学能积极的配合教学工作。但初二年级是学生的逆反心理最强时期,其中有个别特别强,所以本学年这些学生将会是教学的重点。
本届初三由三个班组成,一二班基本由上一届初二学生组成,根据上一学年的教学情况来看本届初三基础相当薄弱。三班插班生较多,课堂纪律较为不良。所以本届初三较上一届有很大的差距,那么本学期的历史教学主要以基础知识和课本知识为主。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至初三历史下册选用的是华师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初中一年级下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隋唐时期到明清时期,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四个单元共23课,其中包括探究活动课4课。
《中国历史》初中二年级下册的内容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至改革开放时期,讲述了从新民主义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巩固时期,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十年的文革时期级及改革开放时期这五大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七个单元共23课,其中包括3课探究活动课。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的内容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政治格局两极化以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包括五个单元共25课,其中包括探究活动课3课时。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价值观。
二、教学进度
新教材初一历史下册总共有23课,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四个课时。
本学期完成《中国历史》第三册共23课的教学教育内容。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总课时32课,每节课授1课的内容,授完一单元复习、练习或测验一节。
本学期世界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五个单元,叙述世界历史,共25课,每课教学1课时。期中考试复习占用两课时,期末考试占用四个课时。
四、具体措施
1、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
2、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初三这学期的历史内容是世界近现代史,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3、以问题教学为抓手,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如何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是本学期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每一堂课提出的问题必须从教学目标的分类开始,由浅入深,思维有易到难,从思维的广度、深度到灵活度螺旋上升。
4、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本学期力求使自己的学科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课堂教学朝着乐、活、趣的方向努力。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历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3
为了更有效地提升学科教学水平,搞好高三历史复习,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据,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教学模式,增强历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能力,从而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以课本和课程标准为基本,充分研读考纲,从整体上把握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加工教材,理解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
2、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分析,综合,比较,迁移等基本的学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问题的能力。
3、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基本的史学方法去认识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年轻人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制定的历史依据及其正确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4、加强教研,研究高考和高考试题,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精选习题。
5、进行有效知识落实,把课堂上的基本知识做为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6、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秀率,平均成绩和及格率上有明显提升。
三、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高三教学,复习的整体把握和详细计划及实施措施,对高三只是有大致的阶段安排与复习进度,对每一阶段的教学和复习目标,复习策略和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没有细致考虑,这种计划的盲目性,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质量提高的盲目性。
2、教师没有对大纲,考试说明进行详细研究。大纲中对知识掌握程度有明确要求,考试说明中也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并有详细的解读说明,教师只是在想当然的去教学。
3、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效率低下,对于新的教学方法,模式及新理念缺乏学习和实践,课堂中仍习惯于教师一讲到底,教师累,学生睡,效果差,成绩低。
4、课堂教学中缺乏针对性,高三教学没有高三的特点。高三复习课,绝大多数教师都在就知识讲知识,缺乏深层分析,只是知识的简单罗列,对主干知识把握不到位;学生理解只偏留在表面上;不能把握历史整体框架,历史基本线索,学生所学的知识是零散的,无序的。
5、缺乏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近几年高考命题思路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学科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基础,以大纲,考纲为指导,以课本为本,注重基础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来统领知识。
6、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还习惯于只讲知识,不讲方法,学生不会主动学习,结果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而没有太大的成效。
7、缺乏对习题的筛选和高考试题研究,很多学校给学生发了很多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做,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也不是很好。
8、缺乏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热点,重点问题的联系的能力,只是单讲课本上的知识,一遇到解决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不能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
四、采取措施
1、从整体上考虑和制定教学复习计划,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实施。在计划的制定中要有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具体措施,评价,时间安排,内容安排等内容。
2、在每轮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针对近几年高级的命题特点和历史课实际,一般采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抓课本知识落实,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详读课本,围绕主干知识进行梳理,形成内在的主体结构网络,在记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理解。
第二轮复习主要以主干知识为中心,以专题的形式,对历史知识重新加以梳理和加工,走出课本,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能把每节相关知识简单列出来放到一起,要重点分析,归纳出历史发展规律,教会学生学会把握规律,得出启示,提升学生纵横比较问题的难力。
第三轮:依据考纲,重新梳理课本,查缺补漏,教师少讲,让学生自己进行,并适当地进行综合练习。
3、要认真研读大纲,考纲和考试说明。应该说,考试说明是依据大纲制定的,大纲是作为整个高中教学的依据,而考试说明只是为了高考的需要而定的。做为备考来讲,应该以教材为依托,全面复习,对考试说明没有列出的内容不必过分深究。高考题目大体上分两部分,一部分考查对基本知识的分解,另一部分考查较为深层次的能力。前者与教材关系较紧密,但不会是直接照搬教材的某一部分内容,后者基本上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因此,依托教材不等于捆死在教材上。
4、提高课堂效率,做好知识落实。对于历史课来讲,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应重点讲清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讲清梳理历史脉络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加工整理知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总结出基本的历史规律,得出结论。知识落实要做到"四清",把课本知识的记忆放在课堂上,在习题练习上,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5、适当练习。在每一轮复习中都要有适当练习,但选题一定要注意层次性和代表性,切忌陷入题海战,在讲题中一定要针对学生问题去讲解,并不是单纯的就题讲题,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让学生能窥一斑而知全貌。另外,选题尽量选一些新题,不要过于陈旧,学生会在新题新情境下愉快的做题,效果更好些。注意主观题的检查与落实。
6、要处理好学科之问的关系。不能在复习时一味单干,应适当穿插些两门学科知识,适当串串门,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就养成基本的文综思维习惯,同时也有利于本学科的学习。
五、时间安排
1、第一轮单元复习(20xx年2月—20xx年3月中旬)20xx年2月—3月中旬 选修一、选修三
2、二轮专题复习(20xx年3月下旬—4月底)
3、三轮:回归书本、查漏补缺、综合训练、考前指导(20xx年5月—6月初)
历史教师个人教学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的工作又将告一段落了,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翻开新的一页,写一份教学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以使教学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历史教师个人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历史教师个人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课改的要求,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属于中国历史的古代史部分,距今时间较久远,特别是先秦史,跨度很大,学生的理解主要是跟时间有关的内容比较难一些,需要分析的较少,重点内容是在奴隶社会的基本发展及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还有这一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所创造的财富,对社会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后半部分主要讲到封建社会的诞生、发展,统一国家的产生、发展,创造的中国古代史上的灿烂文明及对世界的影响。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纵向为近代史,主要内容体现了近代的屈辱史,中国由封建社会没落到开始社会转型,接受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打破传统思想,摧毁旧的社会体系,这些内容贯穿本书的始终。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情况,现在还不是很细致的了解,从目前的初步了解及课堂的表现来看,学生的课堂纪律尚可,态度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总共87名学生里,优生较少,大约在15人左右,中等生是主体,大约在50人左右,后进生约20多人,而且学习习惯各不相同,来自不同的学校,所以学习观念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不同。
八年级学生的情况都比较熟悉了,106名学生,优生在30人左右,中等生50人,后进生20人左右,在优生里,学习主动性强,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的少,大部分都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醒和的指导;中等生里,大部分都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而且在课堂上还不能进行完整的听学;后进生的学习状况就更加困难,不仅基础差,而且态度问题特别难以处理、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历史教师个人教学计划2
一、所教班级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三个文科班和两个理科班的历史教学,文科的学生学习历史的目标是争取高考中得高分。他们学习历史的目标是通过明年的学业水平测试。本年级是实行新课改的年级,使用人教社新教材。其中文科班,每周四节课,本期教学任务为完成必修三,部分选修一的新课教学内容,理科班,每周两节课,本学期教学任务为历史必修三。
二、教学目标及措施
必修三讲述的是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技技术发展的历史,包括中国的和外国的。涉及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思想文化的内容不是很容易掌握的,也不好理解。
首先:在教学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使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以夯实基础知识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教学中双主体作用,迅速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为更好地适应新课改要求,进一步提高高二历史教学水平,完成教学目标。
本期工作主要采取措施如下:
1、进一步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育思想,认真研究课标、教材、教法、学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1)、端正教学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对于老师的要求:做一个导师,在知识传授、思想交流、能力培养等各方面都要积极正面的引导学生,同时不断加强对历史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对新课改的研讨,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针对学生,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要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正确而全面的看待和处理历史问题;把握好历史的科学性,教给学生一个传承的历史、发展的历史、客观的历史,引导学生学会求真,学会吸收;加强历史学习基础,要求充分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加大历史训练,用适当的练习题来提高历史的应用能力。理科学生要求掌握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的基本历史内容。狠抓学风建设,管理好自己的课堂,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注重常规工作,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
坚持备课,做到每课都备好重点难点,认识学情,寻找突破点;认真准备好每一个教案(或课件);课堂教学难易适当,突出重点,多展开师生互动;作业是巩固提高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积极对作业进行批阅,做到每个单元一阅,并对每一课学生出现的疑难作讲解。
文科的教学内容会深入详细些,而理科的只是掌握基本的事实,所以在教学时间上也是有区别的。
(3)、加强教学研究与探讨。
①、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探索,探索高效的教学模式。常规教学在巩固基础的同时强化历史的思辨能力,训练学生多角度多联系地看待问题,习题讲评则从审题入手,把握解题规律。
②、积极进行现代技术环境下的历史教学探索,课堂教学积极借助多媒体手段,充分借助网络丰富知识与题库。
③、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在如何学,如何进行知识的归纳与整理,如何提高身体水平和解题技巧上多下功夫。
2、坚持集体备课
高二年级有三位老师同代历史学科,为保证进度和教学内容得一致性,我们商议决定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同时也要为备课组献计献策,共同搞好教学工作。
3、关于考试
按照年级组的统一要求,认真组织好每一次阶段考试,做到精心命题,细心阅卷,认真讲评。
4、关于作业
要求学生按进度及时按质、按量完成好所订同步训练资料(学法大视野);教师平时加强监督,按时、按要求批改好作业。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周密的计划和认真的教学必将收到很好的效果!拭目以待吧!
历史教师个人教学计划3
为了使自己的教学跟上学校工作计划,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现制订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为指针,切实把教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结合高一年级师生的实际情况,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教学质量,真正起到示范学校作用,历史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
营造一支勤学善思、文明礼貌、积极向上的学生群体,打造一个积极进取、和-谐奋进的教师团队,创建一个安全文明、务实创新、不断追求的和-谐年级。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主题是“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基本线索是,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讲到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再到20世纪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以及中国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结束于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显的现状。在叙述中外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进程中的重要内容的同时,本册教材还重视了历史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着重分析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经济活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人类有了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同的经济活动,才开始有了自己的历史。因此,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并且,了解自古以来中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以及人类为发展社会经济、改善生活所做出的努力,对于进一步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经济与社会生活领域的认识,加深对经济发展与政治革新、文化进步之间的认识,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教学措施:
本学期担任高一2至五四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有快班和平行班,工作计划《历史教师个人工作计划》。学生情况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还有待提高,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好学习的内容,这给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把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学工作
措施:
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的重难点,熟练把握历史事件的逻辑体系,细致领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准确把握新课标。新课标修改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层次,准确把握新课标对知识点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觉不自觉地对教材加深加宽。同时,在整体上,要重视历史应用、重视唯物史观的渗透。如增加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拓宽知识的广度来求得知识的深度。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的认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4、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用好教材中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阅读材料的功能,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组织历史实践小组讨论,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中历史知识的必要性。
5、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科学设计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双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动,让学生感受、理解历史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多参加历史教研活动,多向老教师进行请教,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6、落实课外活动的内容。组织和加强历史活动内容,加强对学生表演历史剧等历史教学机会的把握。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尽最大的努力,想出各种有效的办法,以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
历史教师个人教学计划4
历史教师个人教学计划由中小学搜集整理,提供于广大教师免费下载使用。同时本站还配套有大量的学科同步免费教案,免费课件及免费试题等资料供大家下载。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五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打算把工作干好,现计划如下:
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努力培养又红又专的合格人才 。
二、加强学生管理,培养优秀的学风、班风,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努力培养“赤诚、严格、活跃、奋进”的班集体。 初三年级是学生的世界观发展、变化的重要阶段,同时,还面临着要升学等实际问题,随着课时和知识复杂程度的加重,很容易产生两极分化,有的学生甚至会感到迷惘,对前途失去信心,赵宇就是典型的一个例子。因此,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想工作显得更加复杂和重要。在这个学期里,一方面,我主要加大了对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力度,通过各种方式,既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进取心,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品质;又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自我设计、自我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把教育和娱乐融入一体。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规划、料理、调空自己,使自己在集体中成为班集体的建设者,而不是“包袱”。另一方面,我自己也以身作责,努力做学生的榜样。
三、积极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努力使后进生以失败者来,以胜利者走。 后进生的教育 和管理历来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工作的难点,却又是影响班级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在这方面,我首先做到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们,深入调查摸底,搞清他们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做到了因材施教,对他们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相帮,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最可信赖的朋友。及时对后进生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同时,我还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
教学方案是教师们的教学计划,也是对课程的一个教学安排,可以说教学方案决定了教学的质量,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 七年级历史 上册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 措施 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分析秦统一的原因,知道秦统一的过程及意义。
2、了解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知道秦始皇并能够正确评价,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 方法 :
1、通过阅读史料和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统一汉字》《统一货币》等图片材料,学习和运用搜集与利用历史信息的方法。
2、通过历史剧《秦囧》的表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及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2、通过了解秦统一的过程和掌握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认识统一对历史发展影响,统一是历史的主流,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 教育 。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秦统一全国及其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2.难点:中央集权制度;正确评价秦始皇。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参与,因此本课抓住七年级学生的此特点,根据西安当地历史 文化 利用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的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编练历史剧《秦囧》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由于七年级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大多数来自于影视作品,思维以感性思维为主,缺乏一定的史料解读能力,本课用丰富的图片和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史料呈现鲜活的历史,符合学生认知的学习方式,有助于他们积极参与探究学习。
【教法与学法】
讨论法、图示法、情境体验分析法、材料解析法。
【教学过程】
主要结合我校“精讲多练,当堂达标”课改模式进行教学。
一、温故知新。提问 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复习本课相关的知识。
导入新课——以秦始皇兵马俑我们身边的历史文化遗迹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师生共同认定学习目标。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习任务。
三、达成目标、检查预习。
(一)、秦灭六国
1、秦国为什么能够统一全国呢?阅读课文P42,结合材料归纳秦统一六国的原因。
材料一:
战国七雄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严重破坏和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自然人心厌战,安定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
材料二 :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变法,经过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材料三 :
在统一全国前夕,嬴政招募并任用了李斯、尉缭、蒙恬、王翦等一大批杰出的文臣武将。尤为难得的是,他用人不疑,勇于认错纠错,表现出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和气度。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分析材料得出秦统一的历史条件:
A、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B、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C、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善用人才,远交近攻,长平之战)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材料分析能力以及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秦统一时间及过程。
出示秦灭六国动态图,使学生对秦统一的过程有个清晰地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识图能力。
3、秦疆域图。通过历史地图,使学生掌握秦定都咸阳,以及疆域四至。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阴山一代,南到南海。
4、秦统一全国有什么意义?
分组讨论得出结果。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皇帝制度的建立
材料1:“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秦始皇本纪》
出示秦始皇图片及文字“我统一天下,德盖三皇,功过五帝”。
材料2:“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皇权至上
材料3:“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皇权专制
2、中央政权机构的建立
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
3、地方上—废分封,立郡县
材料阅读: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 chóu),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置诸侯不便。”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通过相关的史料使学生对皇帝制度的建立有了充分的了解,同时通过《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性、创新性,以及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影响。
(三)、巩固统一措施
出示材料:
“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说文解字》
了解秦巩固统一措施的必要性。
通过历史剧《秦囧》了解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情境一
旁白:公元前221年,一个原秦国人驾着马车、带上了足够多的钱,踏上了周游全国的旅途。然而他一直梦寐以求的旅程结果却……我们拭目以待吧!
秦人:唉!又累又饿,我要休息会!我从咸阳出发,走到韩国区域。因为我的车比韩国的大,韩国的道路太窄,车过不去,我只好步行。
1、 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驰道
出示秦直道的图片,秦朝道路图,得出作用: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来。
情境二
旁白:秦人路过一家布店,于是兴致勃勃地去订做了一条长裙,做好了穿在身上,却发现是条短裙,他很生气。
情境三
秦人:我的旅行啊,还怎么继续,既然如此,付钱吧……
做衣服的:我不收秦国货币,我收赵国货币
旁白:一车的钱秦人根本没地方用。没办法,他只好把身上的玉佩抵押给了他。
2、经济上: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出示秦统一货币图,度量衡图,了解其作用: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情境四:
卖衣服的人让秦人写个抵押玉佩的字据,可是他写的字卖家都看不懂,秦人对他的旅行失望极了。
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出示秦统一文字图,得出作用: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4、军事上: 北筑长城, 南修灵渠
臣自追随吾皇以来,备受重用,奉命统率30万大军镇守北疆。今北方匈奴不断侵扰,百姓苦不堪言。臣以为应早早提防。请皇上下旨定夺。 ——蒙恬
得出秦修长城的目的——抵御匈奴南下。
出示秦疆域图,了解秦长城。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5、思想上:焚书坑儒
廷尉李斯议曰:“……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以上材料反映的事件是什么?
如何评价“焚书坑儒”?——分组讨论
Ø 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
Ø 但长远看,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6、谈谈秦始皇。
“始皇暴虐,至子而亡”——《贞观政要》
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裂),掀翻一个世界。
——(明)李贽
“千古一帝”秦始皇背后的 故事
统一全国后,每天确定阅览120斤文书的日定额,不完成定额,不能休息。他先后6次大规模巡游,进行实地考察,病逝于第六次巡游途中。
(1)、抛去对个人功利的追求,结合秦始皇的身份,请你谈谈是什么促使秦始皇做出如何丰功伟绩?
作为统治者,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
(2)、正确评价秦始皇——分组讨论
四、回扣目标——以结构式板书进行课堂小结。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五、检测目标——巩固练习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 国家是( )
A夏 B商 C秦 D汉
2、秦始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包括( )
A加强皇权 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C焚书坑儒 D实行分封制
3、秦朝开创了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的(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4、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 )
A地方设县 B修筑长城
C用圆形方孔钱 D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5、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象征。秦修筑长城主要是为了( )
A统一六国 B抵御匈奴
C开发北部 D旅游观光
6、下列关于灵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B由李冰主持开凿
C解决运输问题
D利于开发南方地区
六、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撰写“秦始皇之我观”的小论文
预习第10课完成:1、秦暴政的表现
2、分析秦灭亡的原因
更多文章:
涿鹿县纪检监察信息技术保障中心是什么单位?纪检监察信息技术保障中心好不好
2024年4月9日 02:00
营销管理复习资料有哪些啊?在营销型网站上营销所需要的资料有哪些
2024年6月8日 18:20
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党组工作应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据什么开展工作)
2024年3月8日 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