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墨池记?曾巩《墨池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2024-08-28 05:10:32 :3

唐宋八大家·墨池记?曾巩《墨池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本文目录

唐宋八大家·墨池记

墨池记

墨池记

【原文】

临川?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注释】

临川:宋抚州临川郡,今江西抚州。

隐然而高:缓缓升高。

洼然:低陷的样子。

荀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有《临川记》。

张芝:字伯英,东汉着名书法家,善草书,人称“草圣”。

岂信然邪:难道是真的吗?

方羲之句:王羲之当时与王述齐名,王羲之任会稽内史,朝廷任命王述为扬州刺史,会稽属扬州,王羲之耻居于王述下,便辞职隐居,誓不再仕。事见《晋书·王羲之传》。

徜徉肆恣:纵情游览。

深造:深有造诣。

州学舍:指抚州州府的学舍。

教授:主管学政和教育所属生员的官名。

章:通“彰”,显着。

楹(yínɡ):厅堂前面的柱子。

废:沉没、埋没。

尚:尊崇。

风:风尚,风范。

思:情思。

被:影响,施及。

【译文】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缓缓突起的高地,在溪水的旁边,名叫新城。新城之上,有一口低洼的长方形水池,被称为王羲之墨池。这是南朝宋人荀伯子在《临川记》里所记述的。相传,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在此池边练习书法,池水都因而被染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难道果真是这个样子吗?

当王羲之决心不再做官的时候,他曾游遍东方各地名胜古迹,出游东海之上,在游山玩水的时候愉悦身心。难道当他逍遥遨游尽情游览的时候,又曾经在此地休息过吗?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完善精妙,看来他之所以能有这么深的造诣,是凭借他刻苦用功所得到的结果,而不是天才所致。但后世没有能赶得上王羲之的,恐怕是他们对学习所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吧!看来学习的功夫怎么可以少花呢!更何况对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

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深怕关于墨池的事迹被湮没无闻,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在门前两柱之间,以期引人注目,又对我说:“希望有篇叙记文章。”我推测王盛的心意,莫非是因为爱好别人的长处,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让它埋没,因此就连他的遗迹一并重视起来?或者是想推广王羲之临池苦学的事迹来勉励这里的学生吗?人有一技之长,尚且使后代人尊崇到这般地步,更不用说仁人君子们留下来的风尚和美德会怎样地影响到后世人呢!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解析】

本文作于庆历八年,是曾巩受抚州州学教授王君之请所着。文章虽名“墨池记”,但着眼点却不在“池”,而是以小见大,阐释成就并非天成,要靠刻苦学习的道理,以此勉励学者勤奋学习。

文章以墨池为发端,先记叙墨池的方位、形状、传闻等,再议论后世之所以没有人能够比得上王羲之,是因为他们所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并由此联系到道德方面的深造修养。最后记叙学官王盛为推广王羲之的事迹而采取的—系列措施,并对其用意发表议论,从而揭示出文章深刻的主题。

本文简洁洗练,从墨池形胜说开,层层生发,很好地体现了曾巩议论文“见微知着”的特色。同时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将记事、议论交错使用,浑然一体,新颖别致,是难得佳作。清人沈德潜在《唐宋八家文读本》中评之:“用意或在题中,或出题外,令人徘徊赏之。”

曾巩《墨池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墨池记原文: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墨池记翻译及注释

熊江平

翻译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

  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推测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注释 (1)临川:临川: 宋朝 的抚州临川郡(今江西省临川市)。(2)隐然而高:微微地高起。隐然:不显露的样子。(3)临: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有「靠近」的意思。(4)洼然:低深的样子。(5)方以长:方而长,就是长方形。(6)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是古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世称「书圣」。苟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著有《临川记》六卷,其中提到:「王羲之尝为临川内史,置宅于郡城东南高坡,名曰新城。旁临回溪,特据层阜,其地爽垲(kǎi,地势高而干燥),山川如画。今旧井及墨池犹存。」(7)张芝:东汉末年书法家,善草书,世称「草圣」。王羲之「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dān,酷爱)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晋书·王羲之传》)(8)信然:果真如此。(9)邪:吗,同「耶」。(10)方:当……时。(11)强以仕:勉强要(他)作官。王羲之原与王述齐名,但他轻视王述,两人感情不好。后羲之任会稽内史时,朝廷任王述为扬州刺史,管辖会稽郡。羲之深以为耻,称病去职,誓不再仕,从此「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12)极东方:游遍东方。极,穷尽。(13)出沧海:出游东海。沧海,指东海。(14)娱其意:使他的心情快乐。(15)岂有:莫非。(16)徜徉肆恣:尽情游览。徜徉,徘徊,漫游。肆恣,任意,尽情。(17)休:停留。(18)书:书法。(19)晚乃善:到晚年才特别好。《晋书·王羲之传》:「羲之书初不胜(不及)庾翼、却愔(xiyin),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庾)翼深叹伏。」所能:能够达到这步。(20)盖:大概,副词。以精力自致者:靠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21)致,取得。天成:天然生成。(22)及:赶上。(23)岂其学不如彼邪:是不是他们学习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呢?岂,是不是,表示揣测,副词。学,指勤学苦练。(24)则学固岂可以少哉: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则,那么,连词。固,原来,本。岂,难道,表示反问,副词。(25)深造道德:在道德修养上深造,指在道德修养上有很高的成就。(26)州学舍:指抚州州学的校舍。(27)教授:官名。 宋朝 在路学、府学、州学都置教授,主管学政和教育所属生员。(28)其:指代墨池。(29)章:通「彰」,显著。(30)楹间:指两柱子之间的上方一般挂匾额的地方。楹,房屋前面的柱子。(31)揭:挂起,标出。(32)推:推测。(33)一能:一技之长,指王羲之的书法。(34)不以废:不让它埋没。(35)因以及乎其迹:因此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36)推:推广。(37)学者:求学的人。(38)夫: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39)尚之如此:像这样尊重他。尚,尊重,崇尚。(40)仁人庄士:指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41)遗风余思: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余思,指后人的怀念。余,也是「遗」的意思。(42)被于来世:对于后世的影响。被,影响。(43)何如哉:会怎么样呢?这里是「那就更不用说了」的意思。

墨池记文言现象

词类活用 1池水尽黑。——名词活用作动词,变成黑色。2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3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长处。

特殊句式 1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判断句。2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介宾结构后置句。3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介宾结构后置。4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状语后置。5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宾语前置句

墨池记鉴赏

  名为《墨池记》,着眼点却不在"池「,而在于阐释成就并非天成,要靠刻苦学习的道理,以此勉励学者勤奋学习。文章以论为纲,以记为目,记议交错,纲目统一,写法新颖别致,见解精警,确是难得之佳作。

  本文意在写论,但发议之前,又不能不记叙与墨池有关的材料。否则,议论使无所附丽,显得浮泛,失之空洞说教。如记之过详,又会喧宾夺主,湮没题旨。故作者采用了记议结合,略记详论的办法,以突出文章的题旨。开头,大处落笔,以省险的笔墨,根据荀伯子《临川记》所云,概活了墨他的地理位置、环境和状貌: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同时,又根据王羲之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指出墨池得名的由来。其实,有关墨池的传说,除《临川记》所述之外,还有诸种说法,因本文的目的在于说理,不在于记池,所以皆略而未提。文辞之简约,可谓惜墨如金。对于墨他的记叙,虽要言不烦,却铺设了通向议论的轨道。接着文章由物及人,追述王羲之退离官场的一段生活经历。据《晋书》记载,骠骑将军王述,少时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羲之任会稽内史时,述为杨川刺史,羲之成了他的部属。后王述检察会稽郡刑改,羲之以之为耻,遂称病去职,并于父母墓前发誓不再出来做官。对于王羲之的这一段经历,作者只以"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强以仕"一语带过,略予交代,随之追述了王羲之随意漫游,纵情山水的行踪:「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恣肆,而又尝自休于此邪?」这一段简略追述,也至关重要。它突出了王羲之傲岸正直、脱尘超俗的思想,这是王羲之学书法的思想基础和良好的精神气质,不能不提。从结构上讲,"又尝自休于此邪"一语,用设问句式肯了王羲之曾在临川学书,既与上文墨池挂起钩来,又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依据。随后,在记的基础上,文章转入了议:「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虞和《论书表》云:「羲之书在始末有奇,殊不胜庾翼,迨其末年,乃造其极。尝以章草书十纸,过亮,亮以示翼。翼叹服,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书十纸,过江亡失,常痛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这说明王羲之晚年己与"草圣"张芝并驾齐驱,可见"羲之之书晚乃成"之说有事实根据,令人信服。那么,羲之书法所以"善"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那就是专心致志,勤学苦练的结果,而不是天生的。至此,原因,在于缺乏勤奋精神,进一步说明了刻苦学习的重要性。最后,又循意生发,引申封建士大夫的道德修养上去,指出"深造道德",刻苦学习也是不可少的.就这样,正面立论,反面申说,循意生发,一层深似一层地揭示了文章的题旨。然而,作者对题旨的开拓并未就此止步。在简略记叙州学教授王盛向他素文的经过以后,文章再度转入议论:"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这虽是对王君用心的推测,实则是作者作记的良苦用心.接着,又随物赋意,推而广之,进一步议论道:"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作者由王羲之的善书法之技,推及到"仁人庄士"的教化、德行,勉励人们不仅要有"一能「,更要刻苦学习封建士大夫的道德修养,从而把文意又引深一层。曾巩是"正统派"古文家,文章的卫道气息较浓厚,这里也明显地流露了他卫道的传统思想。

  在 宋代 以"记"为体裁的说理散文中,像《墨池记》这样以记为附,以议为主的写法还是不多见的。《醉翁亭记》的思想意脉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但这种"意「,不是靠发"议"表?达出来的,而是随着山水相映、朝暮变比、四季变幻的自然景物描写透露出来的;《岳阳楼记》的重心不在记楼,在于敞露个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在抒情方式上,作者采用的是触景生情的方法,因而文章铺排笔墨,以较乡的篇幅写了岳阳楼变幻莫测的景色.而《墨池记》用于记"池"的文字较少,议论文字却很多。它不是在记叙之后再发议论,而是记事、议论错杂使用,浑然一体。尽管议多于记,却无断线风韵,游离意脉之弊,读来觉得自然天成。可以说《墨池记》脱尽了他人窠臼,辟出了自家蹊径。

墨池记创作背景

  墨池在江西省临川县,相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笔砚处。相传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池边习字,池水尽黑。曾巩钦慕王羲之的盛名,于庆历八年(1048)九月,专程来临川凭吊墨池遗迹。州学教授(官名)王盛请他为「晋王右军墨池」作记,于是曾巩根据王羲之的轶事,写下了这篇著名散文《墨池记》。

墨池记赏析

  本文在写作上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先记叙墨池的方位、形状、传闻,然后发表议论,接着记叙王羲之的轶闻,再议论后世之所以没有人能够比得上王羲之,是因为他们所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并由此联系到道德方面的深造修养。最后记叙学官王盛为推广王羲之的事迹而采取的—系列措施,并对其用意发表议论,从而揭示出文章深刻的主题。

  这篇短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因小及大,小中见大,用小题目做大文章。题目是为墨池作记,据说这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涤笔砚之池,但实际上,传为王羲之墨池旧迹的,还有浙江会稽等多处。从曾巩此文「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的语气来看,他对临川墨池是否确为王羲之的真迹,也是抱着怀疑态度的。因此,他略记墨池的处所、形状以后,把笔锋转向探讨王羲之成功的原因:「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也就是说,并非「天成」,而是后天勤学苦练的结果。这是本文的第一层意思。这层意思紧紧扣住「墨池」题意,应是题中应有之义。

  但文章的主旨并不就此完结。作者由此进一步引申、推论:(一)学习书法是如此,「欲深造道德者」也是如此。从学习书法推及道德修养,强调都不是先验的,而是后天获得的;(二)从「人之有一能」尚且为后人追思不已,推及「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将永远影响后世。也从书法推及风节品德,从具体的书法家推及更广泛的仁人志士,这是从他们对后人的影响来立论的。这两点推论都极为自然,并非外加,表现了曾巩思路的开阔,识见的高超。如果是低手写作这类碑板文字,往往就事论事,粘着题义,不知生发、开掘的。这是本文的第二层意思。沈德潜评本文说:「用意或在题中,或出题外,令人徘徊赏之。」(《八大家文读本》卷二十八)「题中」「题外」,即分别指上述两层意思。

  更有说者,「题外」实在还在「题中」。这两层意思不仅由小及大,从前者推出后者,顺理成章;而且,从讲书法到讲道德,从讲怀念书法家到追慕先德,都还是跟题意相扣的。为什么能这样说呢?因为墨池旧址「今为州学舍」;本文之作,又是作者应「教授王君」的请求;王的目的又是「勉其学者」。所以,重点是一个「勉」字。于是,从学习书法到道德风节,自然是勉励生员们的应有内容。如果死扣「墨池」,拘于一般题义,只讲书法,倒反死于题下,甚至远离作记本意了。所以,这第二层意思,就一般作法来说,是「题外」;就本文来说,实在还在「题中」。

  这篇短文的另一特点是多用设问句和感叹句。全文可分十四句,其中设问句五句:「岂信然邪?」「而又尝自休于此邪?」「况欲深造道德者邪?」「而因以及乎其迹邪?」「以勉其学者邪?」「也」字句两句:「荀伯子《临川记》云也」,「非天成也」。最后又以一个感叹句作结:「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这些句式的大量运用,使这篇说理短文平添了一唱三叹的情韵。特别是五个设问句,兼收停顿、舒展之功,避免一泻无余之弊,低徊吟诵,玩索不尽。前人以「欧曾」并称,在这点上,曾巩是颇得欧阳修「六一风神」之妙的。

墨池记赏析二

  《墨池记》是作者应抚州州学教授王盛之请而写的,是作者的一篇流传很广的作品。文章从传说中王羲之墨池遗迹入笔,寥寥数语,就将墨池的地理位置及来历,交代得清楚明白,饶有生趣。王盛题「晋王右军墨池」六字,并盛情邀约曾巩作记,就是为了借助贤人名声和遗迹,来显扬本土人文景观,宏扬本土文化意蕴。但是,曾巩巧妙机智地借题发挥,撇下「墨池」之真假不著一言,而是重点论及王羲之本人,说明王羲之的成功取决于其后天的不懈努力,从而顺理成章的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技艺尚且如此,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更应如此。

  文章思想并无新颖之处;但文中所说「深造道德」「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等等,体现了作者注意儒家道统的思想。文章也体现了作者讲求行文布局,叙事条理清楚的特点。首段叙述墨池的处所、形状和来历,可谓简而明。接着发为议论,先用揣测语气含糊认可「故迹」,他略记墨池的处所、形状以后,把笔锋转向探讨王羲之成功的原因,从「羲之之书晚乃善」的事实,说明一种技能的成功,是「以精力自致」的,并进而提出「深造道德」,更须努力。最后说明写作缘由,并借「推王君之心」,提出「勉其学者」学习「仁人庄士」的写作目的。谈书法是「题中」之意,而谈「道德」,谈「仁人庄士之遗风」永垂后世,则属「题外」之意。全篇因物引人,由人喻理,又据理诲人,逐层深入,说理透辟而态度温和,颇见长者开导后生的儒雅气度。文章一面叙事,一面议论。借事立论,因小见大,言近旨远,十分切题。文中用了不少设问句,而实际意思是在肯定,因此话说得委婉含蓄,能引人深思。

  全文仅有三段,第一段的开头,不求单刀直人,起笔扣题,而是着眼于整体,落墨于大处,表面上写的全是新城,没有一个字提到墨池,其实却为我们粗线条地勾勒出墨池四周的地理环境,就像电影中的一个「全景镜头」。接着,作者收拢视线,缩小范围,由大及小,最后才突现出墨池。「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日王羲之之墨池者,苟伯子《临川记》云也。」写到这里,题中「墨池」两字方才正式写出,又用「洼然而方以长」六个宁,勾勒出墨池的外形特征,读者眼前顿时出现了墨池本身的「特写镜头」。这里应该提出的是:「日王羲之之墨池者」这一判断,是借古人苟伯子的口说出的,作者并不亲自道破,写法巧妙而富有情趣。传说中的王羲之的墨池,除了临川城东一处,此外还有多处,对于临川墨池的传说是否真实可靠,作者也仅仅是转述苟伯子的《临川记》的说法。之后用了「岂信然邪」这样一个设问句:难道这是真的吗?未加深论,这是作者写法的又一巧妙之处。以上是文章的第一段。从地理位置、外形特点、得名缘由三个方面,扼要介绍了临川墨池的有关情况,给人留下了清晰的整体形象。行文曲折有致,构思精巧缜密,读来引人人胜。「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八个宁,说明了王羲之平时学书的刻苦专一,「费尽精力」,这就为下文的即事立论,提供了论据,埋下了伏笔。

  写到这里,文章似乎可以顺势发展,进人议论了。可是作者并不急于要发表议论,而是在第二段的前半部分 *** 了一段回忆性的文字,追叙了王羲之的一段经历。前四句通过王羲之不愿为官而「极东方,出沧海」,到处游览的具体行动,刻画出他厌恶浑浊官场,喜爱山水名胜,追求自在闲适生活的清高品格,同时又为引出「自休于此」作好准备;后两句「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用设问推测的语气,指出他曾到过临川一带,也就是间接解释了临川城东为什么会留下墨池遗迹的原因,补充说明了临川墨池的来历。

  经过对墨池位置、形状、来历等的简要介绍,完成层层铺垫之后,作者由叙述转到议论,从墨池遗迹而生发出一番富有哲理的精辟论述:「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制者,非天成也。」这几句意思是:王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达到精妙绝伦的程度。这才能是勤学苦练得来的,决不是天生就有的。王羲之是杰出书法家,素有「书圣」美名。但据《晋书·王羲之传》所载,他的书法起初不比同时的书法家庾翼、郗喑高明,直到晚年才臻于精善,进人妙境。有一次庾翼见到他用草书写的一封信,不由得大为惊叹,认为可与「草圣」张芝争胜。这里所谓「羲之之书晚乃善」,指的就是这一历史事实。作者紧紧抓住「晚乃善」三字,作为立论的重要依据,这就抓到了问题的根本,因而无须旁征博引,多费笔墨,只用三言两语,就顺理成章地作出了「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制者,非天成也」的正确论断,语气委婉但又十分坚定。其论证之精警,文笔之简洁,在古代散文中也算得上乘。为使文意进一步向纵深开阔,作者接着又用「然」字引出下文:「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后来的人没有能赶得上王羲之的,莫非他们在学习方面所下的苦功不够吗?这样看来,在学习上下的苦功是不能少的呵!更何况要在道德方面达到很高的成就呢?这一段是全文的中心,重点突出了一个「学」字。

  然而作者写作的最终目的,又并非是单纯强调学习,在他看来,提高道德修养,尤其重要。于是段末又用「深造道德」的学习尤不可废。这里的「岂其学不如彼邪?」和「况欲深造道德者邪?」两个疑问句式,都是表示完全肯定的语气。文章第三部分,作者掉转笔锋,折回墨池本身,全文显得风回路转,波澜起伏。「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二句,是说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州学的校舍,这是补写墨池的现状,由此便自然引出了州学教授王盛索文的经过:「教授王君生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日:『原有记」恐其不章』的「章」是「昭彰」的「彰」的假借字,意思是显著、为人周知。「王右军」,王羲之曾经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所以史称「王右军」。「楹」,就是房屋前面的柱了。「揭」,原意是揭示、高举,这里引申为悬托。州学教授王盛担心墨池来历不能广为人知,于是书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字,悬挂在楹柱之间,又对作者说,希望能写一篇「记」。这几句写出了王盛对王羲之的表彰之意,还交代了《墨池记》的写作缘起,文笔简洁之极。在这以后,文章分作两层,推究王盛这样做的用心。第一层是:「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意思是说:我推测王君的心意,难道是由于他喜爱别人的长处,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他埋没不闻,因而连他的遗迹也一并重视吗?这就是王盛仰慕王羲之而言;第二层是:「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大意就是:莫非又是想借推广王羲之的感人事迹,来勉励那些州学生吗?这一层是结合王盛的特殊身份,就勉励求学者而发的。两层意思全属推测之词,因而都没有设问口气,由此可见作者用笔精细,连微小之处也不轻易放过。「勉其学者」四字,一方面点出了王盛此举的苦心,同时也是作者「记」的深意所在;再就结构而言,又可看作是上文「学岂可少」这一全文主旨的具体阐发。在推测王盛心意、点明写作缘起的基础上,作者即事生情,再次发表议论说:「夫人之有一能而使风余思」指流传下来的好作风好品德。「被于来世」指影响到后世。全文用「何如哉」三字作结非常妙,妙就妙在作者不把原意直接说破,而由读者自己去体味,这就产生了意在言外、余味无穷的艺术效果。以「仁人庄士」的「遗风余思」必将长期流传、产生深远影响作结,这对当时的学子文人,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同时收到了深化主题的艺术功效。

  曾巩在文章中,重在「论」而不在「记」,这种写法似乎远离题目,游离中心。然而,作者马上将笔锋一收,说王盛教授约自己作记,意图可能就是要劝勉后学者应像王羲之一样勤勉于学,不言放弃。这样写来不仅拔高了王盛的思想境界,而且使前文的发挥都成了题中之言,旨中之语了。前文一纵,此处一收,充分展示了作者艺术构思题是何等圆润,何等紧密。最后一笔,更是激励后学者的劝勉之辞:人有一技之长,尚且会受到后人发自内心的尊敬,那么,后人对品学兼优者会怎样呢?其意不言而喻。

  从题目来看,《墨池记》属于记叙古迹的那类「记」体散文,但是作者并未停留于对古迹本身的烦琐记叙,而是充分发挥其长于说理的艺术才能,紧紧围绕墨池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一面记叙,一面议论,夹叙夹议,以议为主,无论记叙议论,都能挥洒自如。记叙部分既描写了新城的方位、地势、环境,又叙说了墨池的来历,还介绍了王羲之的生活经历,和他的理想情趣。生动别致,脉络分明。所有记叙文字,又只是作为引出议论的陪衬和发端。议论部分文笔精炼,逻辑性很强。例如,作者依据王羲之书法「晚乃善」的史实,只用一个「晚」字,便理由充足地说明了王羲之的精湛笔艺,是「精力自制」,「非天成」的道理。至于后世没有赶超过王羲之,也不是由于缺乏天才,而是「其学不如彼」,即主观努力不如他,所以最后的结论便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学岂可少」上,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是刻苦学习的精神不能少。这样作者只须三言两语,便切中肯綮,收到点石成金之效;主旨一经点明,随即戛然而止,给人留下了思索的余地。全文通过记叙、议论的交替出现,显示出不断起伏的层层波澜,突出了勉人为学的鲜明主题,从而使得这篇「记」体散文,成为一篇文情并茂而又议论风生、结构谨严而又笔法活脱的优秀说理小品。

诗词作品: 墨池记 诗词作者:【 宋代 】 曾巩 诗词归类: 【辞赋精选】、【状物】、【写人】、【寓理】

墨池记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墨池记

宋代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标签: 寓理 辞赋精选 寓人 文言文 其他

《墨池记》赏析

名为《墨池记》,着眼点却不在"池“,而在于阐释成就并非天成,要靠刻苦学习的道理,以此勉励学者勤奋学习。文章以论为纲,以记为目,记议交错,纲目统一,写法新颖别致,见解精警,确是难得之佳作。 本文意在写论,但发议之前,又不能不记叙与墨池有关的材料。否则,议论使无所附丽,显得浮泛,失之空洞说教。如记之过详,又会喧宾夺主,湮没题旨。故作者采用了记议结合,略记详论的办法,以突出文章的题旨。开头,大处落笔,以省险的笔墨,根据荀伯子《临川记》所云,概活了墨他的地理位置、环境和状貌:“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同时,又根据王羲之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指出墨池得名的由来。其实,有关墨池的传说,除《临川记》所述之外,还有诸种说法,因本文的目的在于说理,不在于记池,所以皆略而未提。文辞之简约,可谓惜墨如金。对于墨他的记叙,虽要言不烦,却铺设了通向议论的轨道。接着文章由物及人,追述王羲之退离官场的一段生活经历。据《晋书》记载,骠骑将军王述,少时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羲之任会稽内史时,述为杨川刺史,羲之成了他的部属。后王述检察会稽郡刑改,羲之以之为耻,遂称病去职,并于父母墓前发誓不再出来做官。对于王羲之的这一段经历,作者只以"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强以仕"一语带过,略予交代,随之追述了王羲之随意漫游,纵情山水的行踪:“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恣肆,而又尝自休于此邪?”这一段简略追述,也至关重要。它突出了王羲之傲岸正直、脱尘超俗的思想,这是王羲之学书法的思想基础和良好的精神气质,不能不提。从结构上讲,"又尝自休于此邪"一语,用设问句式肯了王羲之曾在临川学书,既与上文墨池挂起钩来,又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依据。随后,在记的基础上,文章转入了议:“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虞和《论书表》云:“羲之书在始末有奇,殊不胜庾翼,迨其末年,乃造其极。尝以章草书十纸,过亮,亮以示翼。翼叹服,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书十纸,过江亡失,常痛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这说明王羲之晚年己与"草圣"张芝并驾齐驱,可见"羲之之书晚乃成"之说有事实根据,令人信服。那么,羲之书法所以"善"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那就是专心致志,勤学苦练的结果,而不是天生的。至此,原因,在于缺乏勤奋精神,进一步说明了刻苦学习的重要性。最后,又循意生发,引申封建士大夫的道德修养上去,指出"深造道德",刻苦学习也是不可少的.就这样,正面立论,反面申说,循意生发,一层深似一层地揭示了文章的题旨。然而,作者对题旨的开拓并未就此止步。在简略记叙州学教授王盛向他素文的经过以后,文章再度转入议论:"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这虽是对王君用心的推测,实则是作者作记的良苦用心.接着,又随物赋意,推而广之,进一步议论道:"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作者由王羲之的善书法之技,推及到"仁人庄士"的教化、德行,勉励人们不仅要有"一能“,更要刻苦学习封建士大夫的道德修养,从而把文意又引深一层曾巩是"正统派"古文家,文章的卫道气息较浓厚,这里也明显地流露了他卫道的传统思想。 在宋代以"记"为体裁的说理散文中,象《墨池记》这样以记为附,以议为主的写法还是不多见的。《醉翁亭记》的思想意脉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但这种"意“,不是靠发"议"表?达出来的,而是随着山水相映、朝暮变比、四季变幻的自然景物描写透露出来的;《岳阳楼记》的重心不在记楼,在于敞露个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在抒情方式上,作者采用的是触景生情的方法,因而文章铺排笔墨,以较乡的篇幅写了岳阳楼变幻莫测的景色.而《墨池记》用于记"池"的文字较少,议论文字却很多。它不是在记叙之后再发议论,而是记事、议论错杂使用,浑然一体。尽管议多于记,却无断线风韵,游离意脉之弊,读来觉得自然天成。可以说《墨池记》脱尽了他人窠臼,辟出了自家蹊径。

《墨池记》作者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曾巩的其它作品

○ 咏柳

○ 城南

○ 赠黎安二生序

○ 寄欧阳舍人书

○ 曾巩更多作品

曾巩《墨池记》诗词鉴赏

   墨池记

  宋代: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译文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

  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推测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注释

  临川:临川:宋朝的抚州临川郡(今江西省临川市)。

  隐然而高:微微地高起。隐然:不显露的样子。

  临: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有“靠近”的意思。

  洼然:低深的样子。

  方以长:方而长,就是长方形。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是古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世称“书圣”。苟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著有《临川记》六卷,其中提到:“王羲之尝为临川内史,置宅于郡城东南高坡,名曰新城。旁临回溪,特据层阜,其地爽垲(kǎi,地势高而干燥),山川如画。今旧井及墨池犹存。”

  张芝:东汉末年书法家,善草书,世称“草圣”。王羲之“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dān,酷爱)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晋书·王羲之传》)

  信然:果真如此。

  邪:吗,同“耶”。

  方:当……时。

  强以仕:勉强要(他)作官。王羲之原与王述齐名,但他轻视王述,两人感情不好。后羲之任会稽内史时,朝廷任王述为扬州刺史,管辖会稽郡。羲之深以为耻,称病去职,誓不再仕,从此“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

  极东方:游遍东方。极,穷尽。

  出沧海:出游东海。沧海,指东海。

  娱其意:使他的心情快乐。

  岂有:莫非。

  徜徉肆恣:尽情游览。徜徉,徘徊,漫游。肆恣,任意,尽情。

  休:停留。

  书:书法。

  晚乃善:到晚年才特别好。《晋书·王羲之传》:“羲之书初不胜(不及)庾翼、郄愔(xìyìn),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庾)翼深叹伏。”所能:能够达到这步。

  盖:大概,副词。以精力自致者:靠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

  致,取得。天成:天然生成。

  及:赶上。

  岂其学不如彼邪:是不是他们学习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呢?岂,是不是,表示揣测,副词。学,指勤学苦练。

  则学固岂可以少哉: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则,那么,连词。固,原来,本。岂,难道,表示反问,副词。

  深造道德:在道德修养上深造,指在道德修养上有很高的成就。

  州学舍:指抚州州学的校舍。

  教授:官名。宋朝在路学、府学、州学都置教授,主管学政和教育所属生员。

  其:指代墨池。

  章:通“彰”,显著。

  楹间:指两柱子之间的上方一般挂匾额的地方。楹,房屋前面的柱子。

  揭:挂起,标出。

  推:推测。

  一能:一技之长,指王羲之的书法。

  不以废:不让它埋没。

  因以及乎其迹:因此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

  推:推广。

  学者:求学的人。

  夫: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尚之如此:像这样尊重他。尚,尊重,崇尚。

  仁人庄士:指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

  遗风余思: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余思,指后人的怀念。余,也是“遗”的意思。

  被于来世:对于后世的影响。被,影响。

  何如哉:会怎么样呢?这里是“那就更不用说了”的意思。

   鉴赏

  名为《墨池记》,着眼点却不在"池“,而在于阐释成就并非天成,要靠刻苦学习的道理,以此勉励学者勤奋学习。文章以论为纲,以记为目,记议交错,纲目统一,写法新颖别致,见解精警,确是难得之佳作。

  本文意在写论,但发议之前,又不能不记叙与墨池有关的材料。否则,议论使无所附丽,显得浮泛,失之空洞说教。如记之过详,又会喧宾夺主,湮没题旨。故作者采用了记议结合,略记详论的办法,以突出文章的题旨。开头,大处落笔,以省险的笔墨,根据荀伯子《临川记》所云,概活了墨他的地理位置、环境和状貌: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同时,又根据王羲之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指出墨池得名的由来。其实,有关墨池的传说,除《临川记》所述之外,还有诸种说法,因本文的目的在于说理,不在于记池,所以皆略而未提。文辞之简约,可谓惜墨如金。对于墨他的记叙,虽要言不烦,却铺设了通向议论的轨道。接着文章由物及人,追述王羲之退离*的一段生活经历。据《晋书》记载,骠骑将军王述,少时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羲之任会稽内史时,述为杨川刺史,羲之成了他的部属。后王述检察会稽郡刑改,羲之以之为耻,遂称病去职,并于父母墓前发誓不再出来做官。对于王羲之的这一段经历,作者只以"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强以仕"一语带过,略予交代,随之追述了王羲之随意漫游,纵情山水的行踪:“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恣肆,而又尝自休于此邪?”这一段简略追述,也至关重要。它突出了王羲之傲岸正直、脱尘超俗的思想,这是王羲之学书法的思想基础和良好的精神气质,不能不提。从结构上讲,"又尝自休于此邪"一语,用设问句式肯了王羲之曾在临川学书,既与上文墨池挂起钩来,又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依据。随后,在记的基础上,文章转入了议:“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虞和《论书表》云:“羲之书在始末有奇,殊不胜庾翼,迨其末年,乃造其极。尝以章草书十纸,过亮,亮以示翼。翼叹服,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书十纸,过江亡失,常痛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这说明王羲之晚年己与"草圣"张芝并驾齐驱,可见"羲之之书晚乃成"之说有事实根据,令人信服。那么,羲之书法所以"善"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那就是专心致志,勤学苦练的结果,而不是天生的。至此,原因,在于缺乏勤奋精神,进一步说明了刻苦学习的重要性。最后,又循意生发,引申封建士大夫的道德修养上去,指出"深造道德",刻苦学习也是不可少的.就这样,正面立论,反面申说,循意生发,一层深似一层地揭示了文章的题旨。然而,作者对题旨的开拓并未就此止步。在简略记叙州学教授王盛向他素文的经过以后,文章再度转入议论:"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这虽是对王君用心的推测,实则是作者作记的良苦用心.接着,又随物赋意,推而广之,进一步议论道:"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作者由王羲之的善书法之技,推及到"仁人庄士"的教化、德行,勉励人们不仅要有"一能“,更要刻苦学习封建士大夫的道德修养,从而把文意又引深一层。曾巩是"正统派"古文家,文章的卫道气息较浓厚,这里也明显地流露了他卫道的传统思想。

  在宋代以"记"为体裁的说理散文中,象《墨池记》这样以记为附,以议为主的写法还是不多见的。《醉翁亭记》的思想意脉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但这种"意“,不是靠发"议"表?达出来的,而是随着山水相映、朝暮变比、四季变幻的自然景物描写透露出来的;《岳阳楼记》的重心不在记楼,在于敞露个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在抒情方式上,作者采用的是触景生情的方法,因而文章铺排笔墨,以较乡的篇幅写了岳阳楼变幻莫测的景色.而《墨池记》用于记"池"的文字较少,议论文字却很多。它不是在记叙之后再发议论,而是记事、议论错杂使用,浑然一体。尽管议多于记,却无断线风韵,游离意脉之弊,读来觉得自然天成。可以说《墨池记》脱尽了他人窠臼,辟出了自家蹊径。

   赏析

  本文在写作上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先记叙墨池的方位、形状、传闻,然后发表议论,接着记叙王羲之的轶闻,再议论后世之所以没有人能够比得上王羲之,是因为他们所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并由此联系到道德方面的深造修养。最后记叙学官王盛为推广王羲之的事迹而采取的—系列措施,并对其用意发表议论,从而揭示出文章深刻的主题。

  这篇短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因小及大,小中见大,用小题目做大文章。题目是为墨池作记,据说这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涤笔砚之池,但实际上,传为王羲之墨池旧迹的,还有浙江会稽等多处。从曾巩此文“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的语气来看,他对临川墨池是否确为王羲之的真迹,也是抱着怀疑态度的。因此,他略记墨池的处所、形状以后,把笔锋转向探讨王羲之成功的原因:“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也就是说,并非“天成”,而是后天勤学苦练的结果。这是本文的第一层意思。这层意思紧紧扣住“墨池”题意,应是题中应有之义。

  但文章的主旨并不就此完结。作者由此进一步引申、推论:(一)学习书法是如此,“欲深造道德者”也是如此。从学习书法推及道德修养,强调都不是先验的,而是后天获得的;(二)从“人之有一能”尚且为后人追思不已,推及“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将永远影响后世。也从书法推及风节品德,从具体的书法家推及更广泛的仁人志士,这是从他们对后人的影响来立论的。这两点推论都极为自然,并非外加,表现了曾巩思路的开阔,识见的高超。如果是低手写作这类碑板文字,往往就事论事,粘着题义,不知生发、开掘的。这是本文的第二层意思。沈德潜评本文说:“用意或在题中,或出题外,令人徘徊赏之。”(《八大家文读本》卷二十八)“题中”“题外”,即分别指上述两层意思。

  更有说者,“题外”实在还在“题中”。这两层意思不仅由小及大,从前者推出后者,顺理成章;而且,从讲书法到讲道德,从讲怀念书法家到追慕先德,都还是跟题意相扣的。为什么能这样说呢?因为墨池旧址“今为州学舍”;本文之作,又是作者应“教授王君”的请求;王的目的又是“勉其学者”。所以,重点是一个“勉”字。于是,从学习书法到道德风节,自然是勉励生员们的应有内容。如果死扣“墨池”,拘于一般题义,只讲书法,倒反死于题下,甚至远离作记本意了。所以,这第二层意思,就一般作法来说,是“题外”;就本文来说,实在还在“题中”。

  这篇短文的另一特点是多用设问句和感叹句。全文可分十四句,其中设问句五句:“岂信然邪?”“而又尝自休于此邪?”“况欲深造道德者邪?”“而因以及乎其迹邪?”“以勉其学者邪?”“也”字句两句:“荀伯子《临川记》云也”,“非天成也”。最后又以一个感叹句作结:“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这些句式的大量运用,使这篇说理短文平添了一唱三叹的情韵。特别是五个设问句,兼收停顿、舒展之功,避免一泻无余之弊,低徊吟诵,玩索不尽。前人以“欧曾”并称,在这点上,曾巩是颇得欧阳修“六一风神”之妙的。

墨池记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墨池记》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意图是:抒发自己对失去童真的悲哀以及对童真的向往与赞美。

这篇文章通过记叙临川墨池和王羲之“临池学书”的事迹,阐述了关于学习的道理:不论研究学问,还是深造道德,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取得成就,达到理想的境界。

全文通过记叙、议论的交替出现,显示出不断起伏的层层波澜,突出主题, 实为一篇文情并茂而又议论风生、结构谨严而又笔法活脱的优秀作品。

扩展资料:

此篇名为《墨池记》,着眼点却不在“池”,而在于阐释成就并非天成,要靠刻苦学习的道理,勉励学者勤奋学习。以论为纲以记为目,记议交错,纲目统一,写法新颖别致,见解精警,为难得的佳作。

全篇因物引人,由人喻理,又据理诲人,逐层深入,说理透辟而态度温和,颇见长者开导后生的儒雅气度。文章一面叙事,一面议论。借事立论,因小见大,言近旨远,十分切题。文中用了不少设问句,而实际意思是在肯定,因此话说得委婉含蓄,能引人深思。

墨池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节选)

译文

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

墨池记的译文

  墨池记 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如何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译文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缓缓高起的高地,下临溪水,名叫新城。新城的上面,有一口低洼的长方形水池,称为王羲之墨池。这是南朝宋人荀伯子在《临川记》里所记述的。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在此池边练习书法,池水都因而变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难道真的是这回事吗? 当王羲之不愿受人勉强而做官的时候,他曾遍游越东各地,泛舟东海之上,以快心于山光水色之中。难道当他逍遥遨游尽情游览的时候,又曾经在此地休息过吗?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渐入佳境,看来他所以能有这么深的造诣,是因为他刻苦用功所达到的结果,而不是天才所致。但后世没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恐怕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看来学习的功夫怎么可以少呢!更何况对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 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君深怕关于墨池的事迹被湮没无闻,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在门前两柱之间标明它,又对我说:“希望有篇叙记文章。”我推测王君的心意,莫非是因为爱好别人的长处,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让它埋没,因此就连他的遗迹一并重视起来吗?或者是想推广王羲之临池苦学的事迹来勉励这里的学生吗?人有一技之长,尚且使后代人尊崇到这般地步,更不用说仁人君子们留下来的风尚和美德会怎样地影响到后世人呢!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墨池记》(曾巩)全文翻译鉴赏

墨池记 曾巩 系列:经典辞赋大全 墨池记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注释    1本文是作者应抚州州学教授王盛之请而写的一篇叙记。文章先由墨池的传闻推出王羲之书法系由苦练造就的结论,然后引申到为学修身要靠后天勤奋深造的普遍道理。全文因小见大,语简意深,多设问句,辞气委婉,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文风。    2临川:宋抚州临川郡。即今江西抚州市。    3洼然:低陷的样子。    4王羲之: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世称王右军,后人号为「书圣」。    5荀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有《临川记》。《太平寰宇记》卷一一○载其记叙王羲之官临川及墨池的事。    6张芝:字伯英,东汉著名书法家,善草书,人称「草圣」。    7岂信然邪:难道是真的吗?    8「方羲之」句:王羲之当时与王述齐名,羲之任会稽内史,朝廷又命王述为扬州刺史,会稽属扬州,羲之耻位于王述下,便辞职隐居,誓不再仕。事见《晋书·王羲之传》。    9极:穷尽。    十出沧海:泛舟东海。据《晋书·王羲之传》载:「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    徜徉(changyang常羊)肆恣:纵情遨游。    ⑿「羲之」句:王羲之的书法初不如同时庾翼、郗愔,晚年才臻于精妙之境。见《晋书·王羲之传》。    ⒀彼:指王羲之。    ⒁州学舍:指抚州州府的学舍。    ⒂教授:官名,主管学政和教育所属生员。    ⒃章:同「彰」显著。    ⒄楹:厅堂前部的柱子。揭之:标明。    ⒅不以废:不肯让它埋没。    ⒆「而因」句:因而爱及到他的遗迹吗?    ⒇仁人庄士:有道德修养、为人楷模的人。遗风余思:留下来的风范,传下来的思想    (21)以:凭著    (22)隐然:缓缓高起的样子    (23)强:勉强    (24)尚:尊重,推崇    (25)被:施及 ,这里指影响    (26)虽:即使。    (27)方以长:方而长,就是长方形    (28) 庄士:庄重自持正直的人    (29)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 译文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缓缓高起的高地,靠近溪水,名叫新城。新城的上面,有一口低而深的长方形的池子,叫做王羲之墨池。这是荀伯子的《临川记》所说的。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在此池边练习书法,池水都被染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确实这样吗?当王羲之不肯勉强自己做官的时候,他曾游遍越东各地,泛舟东海之上,在山水之间使自己心情愉快。难道当他逍遥遨游尽情游览的时候,曾经在此地休息过吗?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特别好,看来他所以能有这么深的造诣,也是凭借自己勤奋练习得到的,不是天才所致。但后世没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莫非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那么学习下的功夫本来怎么可以少呢!更何况对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    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君害怕关于墨池的事迹不显著,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在门前两柱之间标明它,又对我说:「希望有篇叙记文章。」我推测王君的心意,莫非是因为爱好别人的长处,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让它埋没,因此就连他的遗迹一并重视起来吗?或者是想推广王羲之临池苦学的事迹来勉励这里的学生吗?人有一技之长,尚且使后代人尊崇到这般地步,更不用说有德才的人留下来的作风和思想会怎样地影响到后世人呢!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 赏析    这篇短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因小及大,小中见大,用小题目做大文章。题目是为墨池作记,据说这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涤笔砚之池,但实际上,传为王羲之墨池旧迹的,还有浙江会稽等多处。从曾巩此文「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的语气来看,他对临川墨池是否确为王羲之的真迹,也是抱着怀疑态度的。因此,他略记墨池的处所、形状以后,把笔锋转向探讨王羲之成功的原因:「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也就是说,并非「天成」,而是后天勤学苦练的结果。这是本文的第一层意思。这层意思紧紧扣住「墨池」题意,应是题中应有之义。    但文章的主旨并不就此完结。作者由此进一步引申、推论:(一)学习书法是如此,「欲深造道德者」也是如此。从学习书法推及道德修养,强调都不是先验的,而是后天获得的;(二)从「人之有一能」尚且为后人追思不已,推及「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将永远影响后世。也从书法推及风节品德,从具体的书法家推及更广泛的仁人志士,这是从他们对后人的影响来立论的。这两点推论都极为自然,并非外加,表现了曾巩思路的开阔,识见的高超。如果是低手写作这类碑板文字,往往就事论事,粘着题义,不知生发、开掘的。这是本文的第二层意思。沈德潜评本文说:「用意或在题中,或出题外,令人徘徊赏之。」(《八大家文读本》卷二十八)「题中」「题外」,即分别指上述两层意思。    更有说者,「题外」实在还在「题中」。这两层意思不仅由小及大,从前者推出后者,顺理成章;而且,从讲书法到讲道德,从讲怀念书法家到追慕先德,都还是跟题意相扣的。为什么能这样说呢?因为墨池旧址「今为州学舍」;本文之作,又是作者应「教授王君」的请求;王的目的又是「勉其学者」。所以,重点是一个「勉」字。于是,从学习书法到道德风节,自然是勉励生员们的应有内容。如果死扣「墨池」,拘于一般题义,只讲书法,倒反死于题下,甚至远离作记本意了。所以,这第二层意思,就一般作法来说,是「题外」;就本文来说,实在还在「题中」。    这篇短文的另一特点是多用设问句和感叹句。全文可分十四句,其中设问句五句:「岂信然邪?」「而又尝自休于此邪?」「况欲深造道德者邪?」「而因以及乎其迹邪?」「以勉其学者邪?」「也」字句两句:「荀伯子《临川记》云也」,「非天成也」。最后又以一个感叹句作结:「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这些句式的大量运用,使这篇说理短文平添了一唱三叹的情韵。特别是五个设问句,兼收停顿、舒展之功,避免一泻无余之弊,低徊吟诵,玩索不尽。前人以「欧曾」并称,在这点上,曾巩是颇得欧阳修「六一风神」之妙的。

《墨池记》原文及其翻译

  原文: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翻译: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

  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推测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注释:

  (1)临川:临川:宋朝的抚州临川郡(今江西省临川市)。

  (2)隐然而高:微微地高起。隐然:不显露的样子。

  (3)临: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有“靠近”的意思。

  (4)洼然:低深的样子。

  (5)方以长:方而长,就是长方形。

  (6)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是古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世称“书圣”。苟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著有《临川记》六卷,其中提到:“王羲之尝为临川内史,置宅于郡城东南高坡,名曰新城。旁临回溪,特据层阜,其地爽垲(kǎi,地势高而干燥),山川如画。今旧井及墨池犹存。”

  (7)张芝:东汉末年书法家,善草书,世称“草圣”。王羲之“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dān,酷爱)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晋书·王羲之传》)

  (8)信然:果真如此。

  (9)邪:吗,同“耶”。

  (10)方:当……时。

  (11)强以仕:勉强要(他)作官。王羲之原与王述齐名,但他轻视王述,两人感情不好。后羲之任会稽内史时,朝廷任王述为扬州刺史,管辖会稽郡。羲之深以为耻,称病去职,誓不再仕,从此“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

  (12)极东方:游遍东方。极,穷尽。

  (13)出沧海:出游东海。沧海,指东海。

  (14)娱其意:使他的心情快乐。

  (15)岂有:莫非。

  (16)徜徉肆恣:尽情游览。徜徉,徘徊,漫游。肆恣,任意,尽情。

  (17)休:停留。

  (18)书:书法。

  (19)晚乃善:到晚年才特别好。《晋书·王羲之传》:“羲之书初不胜(不及)庾翼、郄愔(xìyìn),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庾)翼深叹伏。”所能:能够达到这步。

  (20)盖:大概,副词。以精力自致者:靠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

  (21)致,取得。天成:天然生成。

  (22)及:赶上。

  (23)岂其学不如彼邪:是不是他们学习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呢?岂,是不是,表示揣测,副词。学,指勤学苦练。

  (24)则学固岂可以少哉: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则,那么,连词。固,原来,本。岂,难道,表示反问,副词。

  (25)深造道德:在道德修养上深造,指在道德修养上有很高的成就。

  (26)州学舍:指抚州州学的校舍。

  (27)教授:官名。宋朝在路学、府学、州学都置教授,主管学政和教育所属生员。

  (28)其:指代墨池。

  (29)章:通“彰”,显著。

  (30)楹间:指两柱子之间的上方一般挂匾额的地方。楹,房屋前面的柱子。

  (31)揭:挂起,标出。

  (32)推:推测。

  (33)一能:一技之长,指王羲之的书法。

  (34)不以废:不让它埋没。

  (35)因以及乎其迹:因此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

  (36)推:推广。

  (37)学者:求学的人。

  (38)夫: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39)尚之如此:像这样尊重他。尚,尊重,崇尚。

  (40)仁人庄士:指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

  (41)遗风余思: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余思,指后人的怀念。余,也是“遗”的意思。

  (42)被于来世:对于后世的影响。被,影响。

  (43)何如哉:会怎么样呢?这里是“那就更不用说了”的意思。

  作者生平:

  曾巩,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散文家。他家境贫寒,有一个哥哥,四个弟弟,十个妹妹(其中一人夭折),父亲被罢官,身体也不好,所以肩负起养家的重任。

  曾巩自称“家世为儒”(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一书》),祖父作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为太常博士。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非常强,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史称巩“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18岁时,赴京赶考,与随父在京的王安石相识,并结成挚友。20岁入太学,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欧阳修见其文笔独特,非常赏识。欧阳修说:“过吾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上欧阳学士第二书》)自此名闻天下,但因其擅长策论,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第。庆历七年(1047),其父去世,其身为次子(其上尚有一兄长),只好辍学回归故里,尽心侍奉继母。曾巩少年时与王安石为密友,登欧阳修之门以后,就向欧阳修推荐了王安石。直至嘉祐二年(1058),欧阳修主持会试,坚持以古文、策论为主,诗赋为辅命题,曾巩才与其弟曾牟、曾布及堂弟曾阜一同登进士第一。

  嘉祐四年(1059),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五年,由欧阳修举荐到京师当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理校出《战国策》、《说苑》、《新序》、《梁书》、《陈书》、《唐令》、《李太白集》、《鲍溶诗集》和《列女传》等大量古籍,对历代图书作了很多整理工作,并撰写了大量序文。 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今浙江绍兴)通判。熙宁五年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等知州。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他根据王安石的新法宗旨,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实施。致力于平反冤狱、维护治安、打击豪强、救灾防疫、疏河架桥、设置驿馆、修缮城池、兴办学校、削减公文、整顿吏治、废除苛捐杂税,深受群众拥戴。

  元丰三年(1080),改任沧州(今河北)知州,途经京城开封时,宋神宗召见。宋神宗对其“节约为理财之要”的建议大为赞赏,留任为三班院勾判。元丰四年,朝廷认为“曾巩史学见称士类,宜典五朝史事”,任为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同年九月,遭母丧,去官。次年,病逝于江宁府(今南京)。后葬于南丰源头崇觉寺右。南宋理宗时追谥为“文定”,人称“南丰先生”。 他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墨池记》原文及翻译

  《墨池记》原文及翻译

   古诗简介:

  《墨池记》是北宋散文家曾巩的代表作品。文章从记叙墨池遗迹人手,紧密联系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着重阐明勤学苦练出才能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学习,提高道德修养,这就使得这篇短文超出了记叙古迹的范畴,成为一篇寓意深长的“劝学篇”。

   作者介绍:

  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北宋政治家、散文家。

   原文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 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字词注释:

  (1)临川:临川:宋朝的抚州临川郡(今江西省临川市)。

  (2)隐然而高:微微地高起。隐然:不显露的样子。

  (3)临: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有“靠近”的意思。

  (4)洼然:低深的样子。

  (5)方以长:方而长,就是长方形。

  (6)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是古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世称“书圣”。苟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著有《临川记》六卷,其中提到:“王羲之尝为临川内史,置宅于郡城东南高坡,名曰新城。旁临回溪,特据层阜,其地爽垲(kǎi,地势高而干燥),山川如画。今旧井及墨池犹存。”

  (7)张芝:东汉末年书法家,善草书,世称“草圣”。王羲之“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dān,酷爱)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晋书·王羲之传》)

  (8)信然:果真如此。

  (9)邪:吗,同“耶”。

  (10)方:当……时。

  (11)强以仕:勉强要(他)作官。王羲之原与王述齐名,但他轻视王述,两人感情不好。后羲之任会稽内史时,朝廷任王述为扬州刺史,管辖会稽郡。羲之深以为耻,称病去职,誓不再仕,从此“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

  (12)极东方:游遍东方。极,穷尽。

  (13)出沧海:出游东海。沧海,指东海。

  (14)娱其意:使他的心情快乐。

  (15)岂有:莫非。

  (16)徜徉肆恣:尽情游览。徜徉,徘徊,漫游。肆恣,任意,尽情。

  (17)休:停留。

  (18)书:书法。

  (19)晚乃善:到晚年才特别好。《晋书·王羲之传》:“羲之书初不胜(不及)庾翼、郄愔(xìyìn),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庾)翼深叹伏。”所能:能够达到这步。

  (20)盖:大概,副词。以精力自致者:靠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

  (21)致,取得。天成:天然生成。

  (22)及:赶上。

  (23)岂其学不如彼邪:是不是他们学习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呢?岂,是不是,表示揣测,副词。学,指勤学苦练。

  (24)则学固岂可以少哉: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则,那么,连词。固,原来,本。岂,难道,表示反问,副词。

  (25)深造道德:在道德修养上深造,指在道德修养上有很高的成就。

  (26)州学舍:指抚州州学的校舍。

  (27)教授:官名。宋朝在路学、府学、州学都置教授,主管学政和教育所属生员。

  (28)其:指代墨池。

  (29)章:通“彰”,显著。

  (30)楹间:指两柱子之间的上方一般挂匾额的地方。楹,房屋前面的柱子。

  (31)揭:挂起,标出。

  (32)推:推测。

  (33)一能:一技之长,指王羲之的书法。

  (34)不以废:不让它埋没。

  (35)因以及乎其迹:因此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

  (36)推:推广。

  (37)学者:求学的人。

  (38)夫: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39)尚之如此:像这样尊重他。尚,尊重,崇尚。

  (40)仁人庄士:指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

  (41)遗风余思: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余思,指后人的怀念。余,也是“遗”的意思。

  (42)被于来世:对于后世的影响。被,影响。

  (43)何如哉:会怎么样呢?这里是“那就更不用说了”的意思。

   译文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突起的高地,下临溪水,名叫新城。新城上面,有一口低洼的长方形水池,称为王羲之墨池。这是南朝宋人荀伯子在《临川记》里所记述的。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在此池边练习书法,池水都因而变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难道真的是这回事吗?当王羲之不愿受人勉强而做官的时候,他曾遍游越东各地,泛舟东海之上,以快心于山光水色之中。难道当他逍遥遨游尽情游览的时候,又曾经在此地休息过吗?

  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渐入佳境,看来他所以能有这么深的造诣,是因为他刻苦用功所达到的结果,而不是天才所致。但后世没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恐怕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看来学习的功夫怎么可以少化吗!更何况对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

  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君深怕关于墨池的事迹被湮没无闻,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在门前两柱之间标明它,又对我说:“希望有篇叙记文章。”我推测王君的心意,莫非是因为爱好别人的长处,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让它埋没,因此就连他的遗迹一并重视起来吗?或者是想推广王羲之临池苦学的事迹来勉励这里的学生吗?人有一技之长,尚且使后代人尊崇到这般地步,更不用说仁人君子们留下来的风尚和美德会怎样地影响到后世人呢!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对照翻译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突起的高地,下临溪水,名叫新城。新城上面,有一口低洼的长方形水池,称为王羲之墨池。这是南朝宋人荀伯子在《临川记》里所记述的。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在此池边练习书法,池水都因而变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难道真的是这回事吗?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当王羲之不愿受人勉强而做官的时候,他曾遍游越东各地,泛舟东海之上,以快心于山光水色之中。难道当他逍遥遨游尽情游览的时候,又曾经在此地休息过吗?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渐入佳境,看来他所以能有这么深的造诣,是因为他刻苦用功所达到的结果,而不是天才所致。但后世没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恐怕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看来学习的功夫怎么可以少化吗!更何况对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惟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教授王君深怕关于墨池的事迹被湮没无闻,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在门前两柱之间标明它,又对我说:“希望有篇叙记文章。”我推测王君的心意,莫非是因为爱好别人的长处,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让它埋没,因此就连他的遗迹一并重视起来吗?或者是想推广王羲之临池苦学的事迹来勉励这里的学生吗?人有一技之长,尚且使后代人尊崇到这般地步,更不用说仁人君子们留下来的风尚和美德会怎样地影响到后世人呢!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韵译: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突起的高地,下临溪水,名叫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新城上面,有一口低洼的长方形水池,称为王羲之墨池。这是南朝宋人荀伯子在《临川记》里所记述的。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在此池边练习书法,池水都因而变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难道真的是这回事吗?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当王羲之不愿受人勉强而做官的时候,他曾遍游越东各地,泛舟东海之上,以快心于山光水色之中。   

  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难道当他逍遥遨游尽情游览的时候,又曾经在此地休息过吗?

  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渐入佳境,看来他所以能有这么深的造诣,是因为他刻苦用功所达到的结果,而不是天才所致。但后世没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恐怕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

  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看来学习的功夫怎么可以少化吗!更何况对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在门前两柱之间标明它。

  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又对我说:“希望有篇叙记文章。”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我推测王君的心意,莫非是因为爱好别人的长处,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让它埋没,因此就连他的遗迹一并重视起来吗?

  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或者是想推广王羲之临池苦学的事迹来勉励这里的学生吗?

  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人有一技之长,尚且使后代人尊崇到这般地步,更不用说仁人君子们留下来的风尚和美德会怎样地影响到后世人呢!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唐宋八大家·墨池记?曾巩《墨池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本文编辑:admin

更多文章:


我喜欢这样安静的夜晚,它能让我一颗浮躁的心归于宁静是什么意思?放学了,操场上怎么这样(安静)呢

我喜欢这样安静的夜晚,它能让我一颗浮躁的心归于宁静是什么意思?放学了,操场上怎么这样(安静)呢

本文目录我喜欢这样安静的夜晚,它能让我一颗浮躁的心归于宁静是什么意思放学了,操场上怎么这样(安静)呢这样安静 歌词你怎么这么安静怎么幽默回复为什么这么安静呢寻NOVA【这样安静】歌词这夜怎么这么安静为什么天这么安静这是哪首歌的歌词.有奖我喜

2024年9月9日 10:30

五年级下册数学试题(请给我一套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试卷)

五年级下册数学试题(请给我一套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试卷)

本文目录请给我一套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试卷五年级数学下册试题(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题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测试卷三套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及答案三套请给我一套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

2024年4月29日 05:30

防控疫情的手抄报二年级(最简单一二三年级疫情手抄报 简单一点的手抄报)

防控疫情的手抄报二年级(最简单一二三年级疫情手抄报 简单一点的手抄报)

本文目录最简单一二三年级疫情手抄报 简单一点的手抄报关于疫情的手抄报怎么画防疫安全的手抄报 怎么画手抄报二年级有关疫情防控的手抄报 二年级手抄报儿童版抗击疫情手抄报 儿童手抄报有关疫情防控的精美手抄报 精美手抄报赞扬抗疫医护人员的手抄报 少

2024年3月9日 11:40

三八妇女节祝福语老师(给老师的38妇女节祝福语)

三八妇女节祝福语老师(给老师的38妇女节祝福语)

本文目录给老师的38妇女节祝福语三八妇女节写给老师的祝福语三八妇女节写给老师的祝福给老师的38妇女节祝福语给老师的38妇女节祝福语如下:1、敬爱的老师,你们不愧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你们的教导下,知识丰满着我们的羽毛,理想编织着我们的心巢,

2024年5月24日 01:50

校本研修心得体会(小学校本研修心得体会【例文四篇】)

校本研修心得体会(小学校本研修心得体会【例文四篇】)

本文目录小学校本研修心得体会【例文四篇】校本培训心得体会【10篇】校本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2022校本研修心得体会五篇校本研修心得体会或者建议中学教师校本个人研修总结【三篇】初中教师校本培训的个人心得校本培训总结反思教师研修心得体会2022

2024年8月26日 07:50

拮据的反义词(拮据的反义词有哪些)

拮据的反义词(拮据的反义词有哪些)

本文目录拮据的反义词有哪些拮据反义词是什么拮据的反义词是什么“拮据”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拮据的反义词经济拮据的意思是什么善良、赞赏、拮据的反义词诚实,温柔,拮据,善良,漂亮,烦恼,他们的反义词拮据的反义词有哪些   拮据是一个汉语词汇,原

2024年6月5日 13:30

员工奖励通告的范文3篇?公司发放奖励通知

员工奖励通告的范文3篇?公司发放奖励通知

本文目录员工奖励通告的范文3篇公司发放奖励通知员工嘉奖通知因交期忙赶货,如何给员工写嘉奖通知奖励通知公文范文3篇员工奖励通告的范文3篇  对于优秀员工给予嘉奖,可以激发员工的进取心,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员工奖励通告 范文

2024年8月8日 09:20

怀二胎注意事项(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决定生二胎,怀二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怀二胎注意事项(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决定生二胎,怀二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本文目录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决定生二胎,怀二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生二胎需要注意什么怀二胎的女性应该注意什么生二胎有什么要注意生二胎注意事项怀二胎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怀二胎注意事项有哪些二胎妈妈孕期注意事项剖腹产怀第二胎注意事项生二胎需要注意的问题怀

2024年7月12日 17:50

张莉莉老师的故事读后感500字?关于张莉莉老师的事迹观后感,400字左右,帮帮忙

张莉莉老师的故事读后感500字?关于张莉莉老师的事迹观后感,400字左右,帮帮忙

本文目录张莉莉老师的故事读后感500字关于张莉莉老师的事迹观后感,400字左右,帮帮忙最美教师张莉莉的事迹送给张莉莉老师教师节的作文急需写给“最美老师”张莉莉的颁奖词(不超过70字)大家帮帮忙,谢谢啦求张莉莉老师,和最美公交司机吴斌,的事迹

2024年6月6日 16:30

红楼梦高考满分作文(以《红楼梦》为素材的高考优秀作文)

红楼梦高考满分作文(以《红楼梦》为素材的高考优秀作文)

本文目录以《红楼梦》为素材的高考优秀作文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作文范文精选2022全国甲卷红楼梦材料高考作文10篇满分作文《红楼梦》获官媒点赞,一句开头就惊艳了众人,这篇作文有多好求一篇关于红楼梦的作文2022全国甲卷满分作文800字202

2024年9月7日 04:20

放弃个性签名(qq关于放弃的个性签名)

放弃个性签名(qq关于放弃的个性签名)

本文目录qq关于放弃的个性签名放弃个性签名(适合做个性签名的句子)放弃个性签名(独一无二的高级个性签名文案)放弃一个人的个性签名喜欢一个人 很久 现在想放弃了 我想改一个性签名彻底放弃的个性签名关于放弃的个性签名放弃个性签名(伤感悲伤的个性

2024年3月13日 00:00

中秋节作文400字免费(传统节日中秋节作文400字)

中秋节作文400字免费(传统节日中秋节作文400字)

本文目录传统节日中秋节作文400字过中秋节作文范文400字写中秋节作文400字中秋节的作文四百字中秋节400字作文传统节日中秋节作文400字   中秋节是传统的节日,也是我们盼望到来的节日,不但有着可以让人休息的假期,而且还有好吃的月饼,更

2024年6月25日 09:30

3个字的网名(三个字网名)

3个字的网名(三个字网名)

本文目录三个字网名三个字的网名有哪些三个字网名三个字网名如下:1、久别辞。2、赋流云。3、拂霓裳。4、挽青丝。5、朱砂泪。6、凝残月。7、枫无痕。8、断秋风。6、墨笙歌。 7、步月歌。8、山间风。 9、子不语。10、许多愁。11、空山梦。1

2024年9月16日 06:50

银行从业个人理财(2022年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个人理财》知识点内容合集)

银行从业个人理财(2022年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个人理财》知识点内容合集)

本文目录2022年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个人理财》知识点内容合集初级银行从业考试个人理财的考试内容有哪些银行从业个人理财从哪几方面入手银行从业资格证考试可以先只考个人理财吗,等下一年的上半年再考公共基础吗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题型及备考要点银行从

2024年8月5日 09:50

珍藏的近义词(珍藏的反义词_珍藏的近义词_珍藏的词语解释)

珍藏的近义词(珍藏的反义词_珍藏的近义词_珍藏的词语解释)

本文目录珍藏的反义词_珍藏的近义词_珍藏的词语解释珍藏的近义词是什么珍藏的近义词珍藏的意思是什么“珍藏”的近义词和“珍藏”意思最接近的词语是珍藏的反义词_珍藏的近义词_珍藏的词语解释 “珍藏”的近义词 收藏 珍惜 “珍藏”的反义词 丢弃

2024年9月16日 19:30

中国移动研究院成立CFITI新型智算开放实验室,实验室能起到哪些作用?广州有对高中生开放的物理实验室吗

中国移动研究院成立CFITI新型智算开放实验室,实验室能起到哪些作用?广州有对高中生开放的物理实验室吗

本文目录中国移动研究院成立CFITI新型智算开放实验室,实验室能起到哪些作用广州有对高中生开放的物理实验室吗实验室开放包括成都哪里有向高中生开放的化学实验室贵州商学院实验室开放有哪两层意思开放实验室是什么意思实验室开放包括什么高等学校开放研

2024年6月30日 17:40

关于鸟的作文(关于鸟的作文)

关于鸟的作文(关于鸟的作文)

本文目录关于鸟的作文关于鸟的作文600字关于鸟的作文篇一:小鸟  今天,姑父抓来一只小鸟,这只小鸟漂亮极了。  小鸟整体呈灰色,灰色中间还夹杂着一些黄色,嘴巴是黑红相间的,一双橙色的小爪子被绿色的长绳捆着,小小的脑袋不时警惕的看着周围,一双

2024年7月22日 08:50

个性女生网名大全?内向的人起什么qq网名好

个性女生网名大全?内向的人起什么qq网名好

本文目录个性女生网名大全内向的人起什么qq网名好性格直爽的女人的网名乐观开朗好听的网名个性男网名性格大不咧咧的女孩网名个性独一无二的网名比较有个性的微信名80后个性独一无二的网名性格另类的个性网名男生霸气冷酷 适合男生霸气的网名个性女生网名

2024年7月19日 10:10

演讲讲话的10个技巧?讲话的基本技巧有哪三个

演讲讲话的10个技巧?讲话的基本技巧有哪三个

本文目录演讲讲话的10个技巧讲话的基本技巧有哪三个关于发言的技巧精选5篇基本的讲话技巧有哪些关于口语表达讲话技巧演讲讲话的10个技巧  1、使用小道具:吸引注意   道具的特点在于它的神秘性。它在展示的时候让观众匪夷所思,“这到底是干啥的

2024年3月15日 15:10

我是笨蛋英语怎么说?我是笨蛋用日文怎么说- -

我是笨蛋英语怎么说?我是笨蛋用日文怎么说- -

本文目录我是笨蛋英语怎么说我是笨蛋用日文怎么说- -我笨蛋,用英语怎么说我是笨蛋,怎么办“我是一个笨蛋”用英语怎么说女生说我是笨蛋是什么意思啊梦见我是笨蛋的预兆我是笨蛋用英语怎么说破除自我概念“我是个笨蛋”我是笨蛋英语怎么说I’m a fo

2024年9月17日 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