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留死刑的意义?对死刑存废问题

2024-09-07 23:20:37 :3

我国保留死刑的意义?对死刑存废问题

本文目录

我国保留死刑的意义

法律主观:

死刑是否该保留死刑存废论在我国一直属于刑法学界的热点问题。现目前我国《刑法》仍然规定了死刑的相关制度。1、死刑不违背社会契约。刑事古典学派认为,国家有无权利杀人是社会契约问题。任何人要求得到国家对生命的保护,便必须赋予国家以剥夺自身生命的权利,国家拥有死刑权也理所当然。2、死刑是实现对杀人者报复的必要手段。“杀人者死”是人的本能的报复愿望,其体现了人原始的公正观念。报复的基本要求是刑罚之恶与犯罪之恶对称。相应地,对谋杀罪的唯一报复方式便只能是处以死刑。3、死刑具有最大的威慑功能。基于死刑是最严厉的刑罚,不少保留论者将死刑具有最大的威慑功能作为保留死刑的主要理由。最简单的证明就是让他们选择死刑和终身监禁的话,恐怕没有人会选择死刑。至少在当前没有设计出有效地代替死刑刑罚的前提下,死刑毫无疑问是具有最大威慑功能的。4、死刑是彻底剥夺犯罪人再犯罪能力的必要之刑。死刑在处死犯罪人的生命的同时彻底剥夺了其再犯能力,因而具有最有效的个别预防功能,这也是死刑保留论者主张保留死刑的重要理由之一。从经济的或者功利的观点看,一般来说,处决罪犯的确比长期关押罪犯更省钱。但是,生命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以上就是网小编整理的关于“死刑是否该保留”问题的内容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若您需要法律帮助,欢迎到网咨询,竭诚为您服务。

法律客观:

《刑法》第四十八条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对死刑存废问题

死刑虽然在打击犯罪、预防犯罪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却有着其他刑罚所不具有的特殊作用。因此,在死刑存废的问题上,应坚持继续保留死刑,同时进行必要的改革,使死刑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后,在社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一步一步废除死刑。

对中国死刑存废问题的看法、理由

关于死刑存废,我认为目前来讲是不能废除的,但按哲学发展的观点看,死刑终有废止的一天。理由:死刑是惩恶扬善的必要,是当前环境下求发展的必然产物。若现在就废止死刑,就发展不到不需要用死刑来推动发展的大好社会。为什么说死刑废止是必然?因为死刑说到底是恶 一个需要死刑来维护发展的社会本就是畸形的。故而等人类真正发展到一定高度,必须摒弃死刑。等法真正活在人的心里,成为未来每个人由内而外的行为准则,我想无法社会才是真正的法制社会!

为什么要保留死刑

保留死刑的原因:

1、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废除死刑的人文基础和信仰理念。

2、废除死刑应当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且应避免法律层面上的死刑废立反复。

3、适用死刑与保障人权之间并非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若保障措施得当,完全可以并行不悖。

扩展资料:

我国国情的复杂性、法制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社会发展的历史性等均决定了我国废除死刑的历程不可能是一朝一夕便能实现的。

但是,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步伐的加快以及我国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一定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完全废除死刑。

我国的刑法只是在条文中规定了“死刑只适用于严重犯罪”至于什么是严重的犯罪及其构成要件则没有明确的解释。这样的规定在法律上明显过于含糊,不具有严格的依据性。

参考资料来源:牡丹江市西安区法院网-关于死刑存废的法学思考

刑法理论中死刑存废两种学说各自的理由

(一)在1764年出版的《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贝卡利亚以犀利的视角批判了当时野蛮而又残酷的刑事制度,控诉和揭露了制度背后的蒙昧主义,使人们对于犯罪与刑罚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书中,贝卡利亚首次提出废除死刑的观点,这一思想成为后人在讨论死刑存废问题时无法绕开的高峰。而如今,当我们再次回归原著,重新梳理书中废除死刑的观点,也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关于死刑存废这一问题的论证,从方法和思路上看,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别:一种是从死刑的效用性出发,讨论死刑的实施对于规制犯罪行为是否有效;另一种立足于死刑的正当性分析,判断死刑是否应该废除。效用性判断与正当性判断这两种思路的确立,为我们去审视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废除死刑的观点,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视角。在效用性判断上,贝卡利亚通过比较死刑与终身监禁的实施效果,展开了相关论述。在他看来,“对人类心灵发生较大影响的,不是刑罚的强烈性,而是刑罚的延续性……处死罪犯的场面尽管可怕,但只是暂时的,如果把罪犯变成劳役犯,让他用自己的劳苦来补偿他所侵犯的社会,那么,这种丧失自由的监禁则是长久的和痛苦的,这乃是制止犯罪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即死刑对犯罪的遏制效果不如终身监禁,因而主张应当废除死刑,改用终身监禁。死刑的效用性判断实际上是一个事实层面的问题。由于不同认识主体有着不同的经验或实证材料,对于死刑的效用性也会做出不同的判断。按照这一判断思路,似乎并不能有效、全面地得出死刑是否应当被废除的结论。因此,贝卡利亚在书中关于死刑实施效果的分析,并不能成为支持废除死刑这一论点的可靠依据。(二)死刑的存废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一个价值层面上的问题,一个价值性质的主张是无法通过事实材料加以证成的。在厘清问题本质属性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就贝卡利亚废除死刑的观点在价值性判断层面上进行更加深入地挖掘。从价值性判断这一角度来看,贝卡利亚在书中主要基于社会契约论及立法的内在逻辑阐述了废除死刑的依据。按照社会契约论的观点,当人类达到一种自然状态不利于生存的境地时,人类为了形成一种力量的总和,去克服阻碍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便寻找一种形式结合起来,这种结合的形式便是“社会契约”。基于这样的社会契约,每个人都要将自己的权利、财富、自由中其用途对于集体有重要关系的那部分奉献出来,转让给国家,以便国家“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维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产”。贝卡利亚赞成卢梭的“社会契约说”,并利用“社会契约”理论说明为什么国家无权对公民适用死刑。他在书中指出,人们在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时,并未交出自己的生命权,因而国家便没有以死刑剥夺人的生命的权力。他认为:“君权和法律,它们仅仅是一份份少量私人自由的总和,它们代表的是作为个人利益结合体的普遍意志。然而,有谁愿意把对自己的生死予夺大权奉予别人掌管呢?每个人在对自己作出最小牺牲时,怎么会把冠于一切财富之首的生命也搭进去呢?”不能说贝卡利亚的这一见解毫无道理,但这一见解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诚然,按照卢梭的设想,个人在与国家订立契约时,不会把自己的一切权利都交出去,更不会把自己的生命权也交出去,因此,国家不能无缘无故地剥夺守约公民的生命权利。但是,对那些违约的个人,却不因此就认为国家一概不能剥夺其生命权利。原因在于,社会契约绝不仅限于这一种。在杀人犯杀人这一具体情形下,按照订立契约的主体,可以分为国家与受害者之间的契约、受害者与杀人者之间的契约以及国家与杀人者之间的契约。三种契约有着各自不同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如国家与受害者订立契约之际,受害者向国家让渡一定的权利、财富或者自由,这是受害者向国家负有的义务;与之相伴的是获得国家对其生命权的保护这一权利。当受害者的生命被剥夺,国家应然履行保护个人生命权的义务,从而采取措施对杀人者施以惩罚,由此可以得出国家按照契约原则剥夺杀人者生命权具有正当性。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按照契约约定的内容不同,会成立不同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就加害人与国家之间订立的契约而言,契约订立之际,杀人者要获得国家权力对于其生命权的保护,就应向国家做出保证,不去侵犯他人的生命权,因此一旦其实施杀人行为,即意味着其违背了约定义务,国家则依照契约放弃对其生命权的保护。按照这个思路同样可以得出国家按照与个人订立的契约,在个人实施杀人行为的情况下,剥夺其生命权的正当性。在立法的内在逻辑上,贝卡利亚认为,国家一方面惩罚杀人行为,另一方面又通过死刑实施杀人,这是自相矛盾的,也是荒谬的。他指出:“体现公共意志的法律憎恶并惩罚谋杀行为,而自己却在做这种事情;它阻止公民去做杀人犯,却安排一个公共的杀人犯。我认为这是一种荒谬的现象。”在这一点上,贝卡利亚只从表面上看待犯罪杀人与死刑杀人的相似之处,忽略了二者在本质上的区别:前者是非法的杀人,后者是合法的杀人;前者是出于卑劣的目的杀人,后者是为了预防犯罪而杀人;前者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杀人,后者是为了保护公众的利益而杀人。(三)美国学者欧内斯特·温·丹·哈格在这一点上指出:“当一名罪犯被合法逮捕与监禁时,我们并不说‘合法的绑架’。逮捕与绑架在自然意义上无法区分。但是,法定惩罚不必从自然意义有别于犯罪。惩罚因其有着社会的支持与正当的目的而不同于犯罪……要是像贝卡利亚所认为的一样,以处决惩罚杀人——以罪犯对其受害人所为的行为作为对其的惩罚——是荒谬的,那么,对一位贪污犯处以罚金或剥夺一个剥夺他人自由的人的自由,便同样是荒谬的。将抢劫与征税、谋杀与处决、赠予与盗窃相区别的不是自然行为而是其社会意义。”在立法的内在逻辑的分析上,由于贝卡利亚没有分清犯罪行为同依照法律实施惩罚犯罪这两种行为各自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其认为国家惩罚杀人行为存在内在矛盾的观点是片面的。通过对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有关废除死刑的观点进行重新梳理,我们发现在效用性判断和正当性判断两个层面上其观点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否定其观点对于分析死刑存废问题的思想价值。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对于这些问题的发掘,实际上为我们更加深入地去探讨死刑存废的问题开阔了思路。随着社会的发展,刑事处罚体系从过去的残酷性向人道性发展,限制、废除死刑是世界的大潮流。我国继刑法修正案(八)减少13个死刑罪名、保留55个死刑罪名之后,历经三次审议,于2015年8月29日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再次减少9个死刑罪名,在执行少杀、慎杀、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的死刑政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当今社会价值越来越多样化,需要我们以更加开放的视角去审视死刑的存废问题。“杀人偿命”不能被简单地彻底否定,因为我们应当看到这一观点中存在的合理成分,考虑到在惩罚恶劣犯罪上,死刑的实施对于受害方及追求公平正义的社会民众所具有的那种慰藉人心的作用。在思考死刑的存废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审慎地做出价值权衡,分析判断:死刑的实施涉及哪些价值考量的因素以及围绕这些因素我们应如何去权衡。当今世界越来越把废除或限制死刑适用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显著标志,这要求国家在死刑存废的价值权衡上应密切关注当今世界通行或具有普适性的标准,及时确立起自身清晰的态度及立场,而不应成为民众情感宣泄及社会舆论导向的附庸。(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于我国死刑存废之思考

死刑或曰极刑又称生命刑,从刑罚诞生的一开始,死刑就作为刑罚体系中最为严厉的惩罚方式而存在着。也正是因为它严厉到能够剥夺人的生命,所以关于死刑存废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人们对其它各种刑罚方式的异议皆莫如对死刑的争论来得激烈。千百年来,几乎没有人提出废除自由刑或财产刑;然而,废除死刑的呼声却是古已有之:从“生命神圣不可侵犯”的信仰主义说教,到“基本权利绝不能剥夺”的人权学说;尤其是以贝卡利亚为代表的近代启蒙思想家们所提出的自然权利学说,更构成死刑废止论的一块重要基石。种种迹象似乎表明,死刑废止已经成为当今和今后刑罚发展的一个趋势。但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也大概只有接近一半的国家废除了死刑,死刑废除论者仍然无法说服更多的保留死刑的政府废除死刑;甚至缺乏足够的理由让死刑的保留论者折服或接受其观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死刑的存废之争还将会继续很长的一段时间。  人们对死刑的存废之争何以如此“旷日持久”的“争执不休”?这其中的原因固然复杂,但归根结底还是人类对其自身,尤其是人性方面认识的局限性造成的,死刑正是因为直接涉及了“生命”这一神圣的权利而成为了人们争论的焦点。  “存废之争”到了今天,在学界基本上形成了以废除论为主导的潮流,尤其在我国,有学者甚至提出:“仍然继续为死刑高唱赞歌,有违一个学者的良心”。① 但笔者认为,死刑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而存在,乃是有其深刻的原因和依据的。如果说是人性演绎为社会制度的话,那么死刑也正是对人性某一角度的反映,甚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它根源于人类报复的本性。关于这一点,将在后文详细论述。我们评价一种社会现象首先要公正、客观,要正视一切所能感知的有利与不利,光明与阴暗;对待缺陷与阴暗面,尤其是人类自身的缺陷时,我们更不应去掩盖它,或对其视而不见;唯有揭露它,正视它,我们才将最终克服它。如果随波逐流或掺杂进过多的个人好恶,那么便难以达到“获取实在的知识,找出文化事件本身的因果联系”的目的。死刑的存废问题早已不是新的课题,甚至已是“陈词滥调”了,但直到今天,存废双方仍然是各执一词,谁都无法说服另一方。由于早已有无数巨匠对此问题作了“空前绝后”的论述,笔者在此“班门弄斧”无疑是一种“冒险行为”。不过笔者认为,在此能够将先前关于死刑的所思、所想作一番总结,并结合国内外关于死刑存废之争的一些论著对死刑问题提出一些不太成熟的个人观点,能够抛砖引玉,则冒这个险是值得的。由于笔者能力有限,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故恳请各为读者批评、指正。  本论  从死刑的历史看死刑的报应性  从人性的角度来分析,死刑根源于人的报复本性。“作为对一个受到损害的当事人、群体或者社会的一种补偿或者心理上的弥补性的满足的复仇可能是一种合法的人类动机”。② 事实上,对于一个罪犯,公众更关心的是罪犯是否受到了惩罚,而不是罪犯以后去做什么。“报复”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当一个人以某种非正当的手段获得了某种利益,这对那些以正当手段获取利益的人来说就是一种不公平,就是一种非正义。要实现公平与正义,就要剥夺前者的利益,否则,后者就会对社会正义丧失信心。因此,谋杀犯非法剥夺了他人的生命,社会正义就要求剥夺谋杀犯的生命。死刑的发展历史充分地证明了报应观对于死刑存在的重要性。  关于死刑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说法,有人认为死刑是神的权力,国家代表神的意志实施死刑。有人认为“刑起于兵”。《国语?鲁语上》云:“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笮,薄刑用鞭扑”。“从现有的资料看,刑是法的最初形态,可能源于原始社会之同态复仇”。③ 但可以肯定的是,刑罚意义上的死刑是随着法的产生而产生的。如此看来,“报复时代”(奴隶制时期)的仇杀就是最早的死刑。“由于刚脱胎于原始复仇习惯,带有浓厚的复仇色彩,甚至以复仇为其唯一目的。”事实上,早在原始社会,仇杀现象既已存在,但其在当时只能作为死刑的雏形,因为死刑作为刑罚的方式,其存在是以法的存在为依据的。随着法的产生,仇杀被纳入了法律,被规范化、制度化,从而成为了早期的一种刑罚手段。在当时,血亲复仇以“集体负责”的方式构成了适用刑罚的依据,同态复仇是刑罚的主要原则。需要注意的是,奴隶主处死奴隶的现象不应看作是死刑的适用,因为在奴隶社会,奴隶没有“人格”,奴隶与奴隶主的关系在当时不属于法律所要调整的“人与人”的关系。所以,在严格意义上讲,当时死刑的适用范围不包括奴隶。因此,当时法律所要调整的社会矛盾主要是统治者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奴隶主阶层利用死刑威吓和惩罚威胁其利益的人;另一方面,死刑可以满足弱势群体依靠国家力量实现报复目的的需要。可见,死刑在当时是作为统治手段和报复的手段而存在的。死刑的基本特征-“以命抵命”的报复本质从同态复仇中被人们保留了下来。  到了“威吓时代”(封建制时期),死刑的另一特征-威吓性被封建统治者们重视起来并“发挥”到了极致。由于对威吓性的畸形夸大,这一时期的死刑,体现了如下特点:其一,适用范围十分广泛,达到滥用的程度。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在封建社会,被统治者有了相对独立的人格,扩大了法律调整的主体;另外,由于法律主体范围的扩大,法所调整的人与人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法律所要调整得矛盾不仅包括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还包括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以及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这些因素使死刑的适用范围在客观上被扩大了。另一方面,由于封建统治者迷信死刑的威吓作用,肆意扩大了死刑的适用范围。在中国,素以宽简而著称于封建刑律的《唐律》死罪条文也达229条,占全部法条的一半有余。在英国,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每年因流浪而被处死者便多达三、四百人。其二,行刑方式极其残忍。封建统治者为了扩大死刑的威吓力,在死刑的行刑方式上大做文章,使行刑场面极为血腥残酷,惨不忍睹。无论中外,烧死、绞杀、车裂、分尸、腰斩、活剖等等酷刑在封建刑罚中比比皆是。中国秦代刑律中,死刑多达19种,包括车裂、扑杀、定杀、戮等等。16世纪,阴谋反对法国国王的巴列尔被先斩掉双手、用烙铁烫身后,打断全身骨头,既而用火焚化。其三,株连无辜。封建统治者一方面为强调死刑的威吓力,另一方面为防止被处死者的亲朋复仇,便“斩草除根”,动辄就灭九族、诛十族,株连无辜被封建统治者视为家常便饭。中国明朝方儒孝因反对明成祖篡位,被诛灭十族,处死870多人。在路易十四统治下的法国,1670年颁布敕令确立了株连原则,一人犯罪,举家遭殃,即使连孩童也不能幸免于死,甚至罪犯所在的村社的全体都遭连坐。这一时期死刑的残酷性被表现得空前绝后,但其作为刑罚手段,还是以报复和维护统治为目的而存在的。

在各个国家众多法律中,为什么只有中国还有死刑

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一的国家,还保留死刑。中国之所以保留死刑,更多的是基于社会稳定,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和出于民意方面的考虑。

世界上有多少国家废除死刑?

死刑,也被称为极刑、处决、和枪毙,它是世界上拥有悠久历史的刑罚之一,指行刑者根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有重罪的犯人的生命,近代、现代死刑执行方式主要有枪决、绞刑、斩首、电刑、毒气、注射等 。

 截至2009年4月30日,世界上超过三分之二的国家已经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废止了死刑,其中废止所有犯罪死刑的国家多达92个,有10个国家停止了对普通犯罪的罪犯判处执行死刑。

 有36个国家虽然没有明文废除死刑,但10年来没有执行一例死刑,事实上已经废止死刑,这样的国家一共有36个。这就是说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已经废除死刑的国家已多达138个。

还有哪些国家保留死刑? 世界上有75个国家依旧保留死刑,其中包括美国(部分州)、日本、新加坡、印度和中国。但美国、日本和印度执行死刑数量很少,(2019年全美只有9名罪犯执行了死刑,印度从1997到2007十年间只有6人执行死刑)且都限于严重谋杀罪。

为什么中国等国还要保留死刑?

保留死刑的国家原因很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民意,可以说是民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死刑的存废。

当一个国家和地区,出现影响重大、情节恶劣、手段特别残忍的犯罪时,民众反应强烈,觉得不执行死刑就不足以震慑犯罪,不能够彰显正义,体现公平。

正是因为民意,让死刑在很多国家得以保留,比如美国在1972年曾经废除死刑,但1976年又恢复部分州的死刑,1978年恢复了联邦范围内的死刑。

我国保留死刑,更多的是从民意和社会稳定方面考虑。

我国几千年文化传统中,有“欠债还钱、杀人偿命”说法,复仇观念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

如果某地出现了杀人案件,受害人家属唯一的诉求就是要凶手伏法偿命。如果不这样,家属就会觉得司法不公,就会无休止上访,给当地社会稳定带来不好影响,也会动摇群众对司法公正的信心。

不过我国司法部门在宣判死刑的时候,还是非常慎重的,对于罪大恶极,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犯罪手段非常残忍、民愤极大,“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罪犯,才会判处死刑。

对于情节没有那么恶劣的激情杀人等罪犯,只要犯罪人向受害者家属诚恳道歉、并给予家属经济上的充分补偿,获得了受害者家属的真正原谅,对罪犯的其他严厉惩罚,足以弥补受害方的精神伤害的,司法机关不会判处死刑。

实际上,中国的民众最担心的是,如果废除了死刑,会不会出现大量的严重暴力犯罪,极大地侵害人们的生命与健康安全,即人的暴力本性会否“无法无天”?

民众对犯罪本能就有恐惧感,这才会产生借死刑来遏制人的暴力犯罪欲望,使其处在可容忍的范围。

正是源于对暴力犯罪侵害的恐惧与对人身安全保障的期盼迫使人们强烈反对废止死刑。

因此,现阶段中国废除死刑条件不成熟

是否废止死刑,必须立足于我国的现实情况,要考虑民众反对的呼声。

而且司法机关从保障国家稳定、人民安全、社会和谐的角度考虑,对我国的死刑理论上也表现出了冷静、现实的态度,即现实情况下不能绝然废止死刑。

但是,司法机关在司法应用中,对死刑的判决和执行,还是慎之又慎的,更多地用死缓、无期徒刑来惩罚犯罪,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我国死刑存废比例是多少

官方对于这一数据一直是保密的,所以无从总结过去10年内中国有多少人被执行死刑。不过,可以知道的是在这过去的十年时间里,被执行死刑的人数在不断的减少,而这也是受到了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在前些年废除死刑的呼声在国际社会上非常热烈,很多的国家响应这一号召相继废除了死刑。

在那个时候我国是面临着很多的争议的。一方面,国内的多数民众并不赞同废除死刑,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又指责我国的死刑存在是对人权的蔑视,不符合当今的人道主义。所以说在那些年关于废除死刑这个问题的讨论是很多的,而在这些讨论中可以看到我国民众对于这一问题的想法还是比较一致的,几乎有80%的人都认为不应该废除死刑。

那么国内民众要求不得废除死刑,而国际社会又在呼吁和号召废除死刑,在当时我国一方面需要考虑到国内民众的情绪,另一方面也需要考虑遇到国际社会上的影响,所以说在执行死刑的时候是有尽可能的去缩减的。也就是说可能很多的犯罪者他的行为非常恶劣,最终被判处死刑,但是在这一部分人之中法律根据人道主义的考虑会对其处以缓期两年执行。然后在这两年的缓期时间之内,如果说犯罪者表现良好的话,那么就会从死刑减为无期徒刑,而这一部分人自然也就不用被执行死刑了。

所以说在被判处死刑的犯罪者里,可能有接近一半的人最终都会被减为无期徒刑。因此在这10年的时间里,被执行死刑的人数是在不断的减少的,但是对于总体的数字,官方一直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因此,这一数据是处于保密状况的,也无从知晓。

死刑的废除

死刑废止论,是从刑罚人道主义出发所得出的必然结论。如果仅仅从功利主义出发,死刑是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的。尽管死刑对于犯罪的威慑力,往往被死刑存置论所夸张,并且被大多数当政者所迷信。但相对于其他较轻的刑罚,作为最重之刑的死刑,其威慑力是其他刑罚所难以企及的。问题在于:难道死刑具有其他刑罚所不具备的威慑力,它就一定是正当的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任何一种残酷之刑,包括盗者截手,奸者去势以及历史上曾经广泛存在的肉刑,就具有正当性了。如果说,一种刑罚只要能够起到遏止犯罪的效果,就是一种正当的刑罚,这仅仅是一种刑罚的功利主义。这种刑罚功利主义往往导致重刑主义,陷入只要目的是正当的,可以不择手段的非道德主义的思想误区。中国春秋时期法官所宣扬的“以杀去杀,虽杀可也;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的思想,就是其极端之例。确实,从古至今,对于刑罚威慑效果的追求上始终如一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实现这一威慑效果的手段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和人道思想的弘扬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说,在野蛮落后的古代社会,通过严刑苛罚获得刑罚的威慑效果被认为是理所当然而视为正当,那么,社会文明发展到今天,人道主义已经不允许通过残酷的刑罚去追求刑罚的威慑效果,否则就是不正当的。正是在这样一个社会历史背景下,死刑从过去的天然正当演变为如今因其野蛮残酷而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因此,人道是超越功利的,人道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在死刑问题上也是如此,它在人道的法庭上,面临着被审判的命运。为死刑辩解的另一种逻辑是杀人者死。这是一种报应的刑罚理念,它曾经是死刑存置论的理论基础。在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报应论者,例如康德、黑格尔,大多是坚定的死刑存在论者。刑罚报应主义主张以恶制恶从而实现刑罚之善,以刑罚之不人道应对犯罪之不人道从而实现刑罚之人道。其实,报应主义的这些观点是似是而非的。报应本身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同态复仇、追求犯罪与刑罚之间的对等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刑罚的公正性。但报应观念当中仍然保留着一种情绪化的、非理性的残余。在一个理性主导的社会里,报应观念逐渐消退,并且受到限制。刑罚人道主义必然要求超越功利与报应,从而为死刑废止论提供理论支持。从实然性上来说,死刑废止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死刑存废也不应囿于抽象地讨论,而必须结合一个国家的实际状况。正如日本学者正田荡三郎指出:“死刑作为理念是应当废除的。然而抽象地论述死刑是保留还是废除,没有多大意义。关键在于重视历史的社会的现实,根据该社会的现状、文化水平的高下等决定之。”那么,从现实上来说,目前中国是否具备废除死刑的社会条件呢?笔者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死刑废止,需要具备物质文明程度与精神文明程度这两个方面的条件,目前中国都还是不具备的。 从物质文明程度上来说,中国尚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我国正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但距离这个目标尚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在这种物质条件落后的情况下,生命价值同样保持在一个与物质条件相对应的较低水平上。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就显得比较大。可以设想,同样是盗窃一千元财物,在经济发达地区与在经济落后地区,其危害性程度是有所不同的。在经济发达地区,月收入如果五千元,这一千元只是一周的收入。而在经济落后地区,月收入如果一千元,这一千元就是一月的收入。因此,同样是盗窃一千元,在经济落后地区造成的危害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五倍。由此可见,犯罪对社会的危害在一定程度上是与经济发达程度成反比例关系的。进一步引申,经济发达的社会对于犯罪越具有容忍性。而且,物质文明程度提高以后,抗制犯罪的物质条件也大为改善,社会可以采用刑罚以外的条件措施有效地防范犯罪。实际上,防范犯罪要优于惩罚犯罪,这个道理是容易懂的。但惩罚犯罪远比防范犯罪省力省钱,因此,在物质文明程度较低的社会,人们往往将惩罚犯罪放在第一位,而死刑则被视为一种最为节省成本的刑罚支出,因而屡屡滥用。当一个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当权者是不可舍弃死刑这一刑罚方法的。除物质文明程度以外,对于死刑废止来说,精神文明程度也是十分重要的。事实证明,在一个精神文明程度较低的社会,报应观念愈是强烈,对于死刑的认同感也就越强。而只有当精神文明程度发展到一定水平,超越报应的刑罚人道主义思想才具有存在的社会土壤。我国目前精神文明程度也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废止死刑还缺乏广泛的社会认同。尤其是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杀人者死之类的报应观念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社会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死刑的废止起着强烈的阻却作用。因此,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个方面来说,我国目前尚不具备死刑废止的条件。我国死刑目前不宜废止,但却应当加以严格限制。因此,限制死刑是我国的当务之急。死刑的废止是以刑罚轻缓化为前提的,只有经过刑法改革,逐渐实现了刑罚轻缓化,死刑的废除才有可能真正提上议事日程。在欧洲各国,到19世纪中叶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刑罚轻缓化,从而为进一步废除死刑创造了条件。例如,英国19世纪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改革严酷的刑法。早在1826年,罗伯特·皮尔就呼吁对残酷而混乱的刑法进行修改、整理、汇编,使之明确化、法典化,可惜这一要求未被政府采纳。不过,在以后的几十年内,刑事罪特别是死刑罪有所减少。1837年,议会通过了几个法案,进一步限制了死刑罪的数量,取消了违背人道主义的颈手枷等酷刑,因债务而被监禁的历史也宣告结束。1861年,议会又连续通过6个法案,对刑法进行了较大修改,它们构成了现代英国刑法的核心。这些法案规定,只有叛国、谋杀、武装海盗、纵火烧毁皇家造船厂、军械库或船只才可判死刑,不得在公共场所处决死刑犯人。上述改革大大缓和了刑法的严酷性。此时,中西在刑罚的残酷性程度上形成鲜明的对比与反差,从而也为列强在中国实行治外法权提供了借口。在清末刑法改革中,沈家本主持修订《大清律例》,减八百余项死罪为二十余种。经过清末刑法改革,中国逐步实现了刑法的近代化,在死刑问题上也缩短了与西方国家的距离。清末至今,又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在这一期间,经历了两次世界性的废除死刑高潮。尤其是1989年12月15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废止死刑的国际公约,进一步推动了废除死刑运动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有将近一半的国家在法律上废除了死刑或者在事实上不执行死刑。即使是在保留死刑的国家,死刑的适用也受到严格限制。与此同时,我国的死刑未减反增。1979年刑法中有28个死罪,至1997年已经增至68个,几乎占整个罪名的七分之一,可以说,我国目前刑罚严厉性程度与西方的对比度几乎等同于清末。在这种情况下,死刑限制是十分迫切的。笔者认为,应当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死刑罪名减少到二十个左右,尤其是经济犯罪与财产犯罪应当废止死刑,那些备而不用的死刑罪名也应予以废止。再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将死刑限于故意杀人等个别特别需要保留死刑的罪名,逐步地减少社会对死刑的依赖程度。在社会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最终废止死刑。综上所述,笔者对死刑是存置还是废止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从应然性上来说,我是一个死刑废止论者;从实然性上来说,我是一个死刑存置论者。确切地说,是一个死刑限制论者。

我国保留死刑的意义?对死刑存废问题

本文编辑:admin

更多文章:


友情作文六百字初一?友情作文600字三年级

友情作文六百字初一?友情作文600字三年级

本文目录友情作文六百字初一友情作文600字三年级友情作文【精选5篇】友情作文六百字6篇初中关于友情作文600字(8篇)描写友情作文800字5篇那一刻我明白了友情作文可贵的友情作文600字(精选10篇)友情作文六百字初一 友情作文六百字初一5

2024年5月6日 10:40

抱怨的近义词(抱怨近义词是什么)

抱怨的近义词(抱怨近义词是什么)

本文目录抱怨近义词是什么抱怨的近义词抱怨的近义词语是什么抱怨的近义词抱怨的近义词是什么抱怨的近义词是什么词抱怨的近义词是什么抱怨近义词抱怨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抱怨的近义词_反义词_同义词_字词解析有关抱怨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抱怨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抱

2024年5月9日 14:40

财务统计员岗位职责?财务统计员的工作内容

财务统计员岗位职责?财务统计员的工作内容

本文目录财务统计员岗位职责财务统计员的工作内容财务统计员的工作内容是什么统计的财务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哪些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财务统计知识财务统计工作职责财务部统计岗位职责财务统计员是做什么的财务统计员一般负责什么工作财务统计员岗位职责 财务

2024年4月2日 20:30

家乡的春节作文500字左右(有关家乡的春节作文500字)

家乡的春节作文500字左右(有关家乡的春节作文500字)

本文目录有关家乡的春节作文500字家乡春节作文500字左右家乡的春节作文500字怎么写【5篇】六年级家乡的春节作文500字【三篇】家乡的春节作文500字两篇家乡的春节作文500字左右2020关于我的家乡春节作文500字家乡的春节作文500字

2024年4月25日 00:10

地基基础处理方案(地基下沉处理方案)

地基基础处理方案(地基下沉处理方案)

本文目录地基下沉处理方案地基处理方案的确定步骤地基处理施工方案是什么地基基础施工方案地基下沉处理方案介绍地基加固的原理和方法地基处理专项施工方案地基及基础工程施工方案各种地基的具体处理方法地基下沉处理方案地基关系着整栋建筑的坚固性,因此大家

2024年3月1日 23:10

学生鉴定评语(学生综合鉴定评语)

学生鉴定评语(学生综合鉴定评语)

本文目录学生综合鉴定评语学生学期鉴定评语老师给学生鉴定评语班主任对学生的鉴定评语老师对学生鉴定评语对学生的鉴定评语学生鉴定评语学生自我鉴定评语【五篇】学生鉴定评语【30篇】三好学生鉴定评语学生综合鉴定评语 学生综合鉴定评语 学生综合鉴定评

2024年6月5日 03:50

关于秋天的声音有哪些?描写一种秋天的声音

关于秋天的声音有哪些?描写一种秋天的声音

本文目录关于秋天的声音有哪些描写一种秋天的声音秋天的声音都有哪些秋天的声音有哪些声音听听秋的声音仿写怎么写三年级仿写秋的声音写几句秋天的声音在哪里仿写三年级三年级秋的声音仿写句子仿写秋天的声音,急关于秋天的声音有哪些关于秋天的声音有哪些如下

2024年9月18日 23:40

冬至出太阳寓意着什么(冬至出太阳代表暖冬吗)

冬至出太阳寓意着什么(冬至出太阳代表暖冬吗)

本文目录冬至出太阳代表暖冬吗冬至出太阳意味着什么冬至的美好寓意 冬至的美好寓意和象征冬至的寓意来历和风俗冬至寓意与象征的深层内涵冬至有什么寓意吗冬至的寓意和象征冬至的寓意和象征 冬至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冬至到来意味着什么冬至出太阳代表暖冬吗冬至

2024年5月4日 05:30

英文合同翻译(翻译英文合同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哪些)

英文合同翻译(翻译英文合同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哪些)

本文目录翻译英文合同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哪些英文合同求翻译高手帮忙!英文合同翻译求翻译英文合同!跪求英文合同翻译啊~WAIVER翻译英文合同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哪些合同翻译是一种专业的翻译,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很多细节需要注意一下。在英文合同翻译

2024年6月9日 09:50

汲取怎么读音和解释?汲取的拼音怎么读

汲取怎么读音和解释?汲取的拼音怎么读

本文目录汲取怎么读音和解释汲取的拼音怎么读汲取怎么读“汲取”的意思是什么“汲取”的近义词是什么汲取的近义词是什么汲取的近义词是什么意思汲取的近义词有哪些汲取是什么意思解释汲取的意思是什么汲取怎么读音和解释汲取的读音是 jí qǔ。汲取的含义

2024年3月21日 13:20

四年级下册英语单词辅导(四年级英语下册学习软件,有什么推荐)

四年级下册英语单词辅导(四年级英语下册学习软件,有什么推荐)

本文目录四年级英语下册学习软件,有什么推荐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重点知识点四年级英语下册单元知识点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单词整理四年级英语知识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英语知识点2019小学4年级下册英语书单词表大全 附赠背诵单词小技巧四年级英语下册学习

2024年4月28日 08:00

小学生故事书(小学生的童话故事书有哪些)

小学生故事书(小学生的童话故事书有哪些)

本文目录小学生的童话故事书有哪些小学生必读寓言故事书籍小学生的故事书有什么好看的吗适合小学生看的故事书什么故事书适合二年级的学生看适合小学生看的课外书小学生的童话故事书有哪些01爱丽丝漫游奇境卡罗尔 著《爱丽丝漫游奇境》被公认为现代童话的奠

2024年4月1日 12:40

悠然天下(全本)的txt全集下载地址?历史上有步悠然个人吗,独步天下东哥和海兰珠步悠然是一个人吗 有历

悠然天下(全本)的txt全集下载地址?历史上有步悠然个人吗,独步天下东哥和海兰珠步悠然是一个人吗 有历

本文目录悠然天下(全本)的txt全集下载地址历史上有步悠然个人吗,独步天下东哥和海兰珠步悠然是一个人吗 有历独步天下步悠然怎么变成海兰珠 皇太极再见悠然恍如隔世自由旅游的成语悠然天下(全本)的txt全集下载地址已发送,请采纳。已发站内信。悠

2024年3月2日 02:00

国家法定假日有哪些天?2016年的法定节假日有哪些

国家法定假日有哪些天?2016年的法定节假日有哪些

本文目录国家法定假日有哪些天2016年的法定节假日有哪些2016有几个节日,还在几月几日2018年法定节假日安排时间表 共多少天2022节端午节假日安排国务院2024节假日安排时间表2021年法定节假日安排时间表2021年法定节假日安排时间

2024年7月18日 05:50

结婚爱的宣言(急求结婚接新娘时给老公读的搞笑“爱的宣言” 最好普通话..越搞笑越好.要有气氛)

结婚爱的宣言(急求结婚接新娘时给老公读的搞笑“爱的宣言” 最好普通话..越搞笑越好.要有气氛)

本文目录急求结婚接新娘时给老公读的搞笑“爱的宣言” 最好普通话..越搞笑越好.要有气氛新郎爱的誓言请问结婚时候男方读爱的宣言,内容是什么找份玩新郎爱的宣言结婚爱的宣言摘抄结婚教堂里爱的宣言有哪些话婚礼爱的英文短句急求结婚接新娘时给老公读的搞

2024年3月12日 14:40

舌尖上的年味(年味美食有哪些)

舌尖上的年味(年味美食有哪些)

本文目录年味美食有哪些舌尖上的年味优秀作文舌尖上的年味:春节游腾冲 这些美食不要错过舌尖上的年味55o字作文舌尖上的年味一蒸三鲜年味美食有哪些新年闹,新年兴,快到年下了,你舌尖的记忆是否又开始挑嘴?美食是一个人心里的灵魂,当我们的舌尖触碰到

2024年8月5日 14:30

爱一个人始终爱不够怎么办?《始终不够》歌词发一下 拜托了

爱一个人始终爱不够怎么办?《始终不够》歌词发一下 拜托了

本文目录爱一个人始终爱不够怎么办《始终不够》歌词发一下 拜托了我写作文始终思想深度不够,怎么办你觉得生鲜电商始终做的不够好的原因是什么司徒骏文的《始终不够》的歌词始终不够 歌词爱一个人始终爱不够怎么办不够爱就用心去爱一个男人真爱一个女人的时

2024年2月26日 23:40

刘禹锡的五言绝句有哪些?帮忙鉴赏刘禹锡的《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刘禹锡的五言绝句有哪些?帮忙鉴赏刘禹锡的《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本文目录刘禹锡的五言绝句有哪些帮忙鉴赏刘禹锡的《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庭竹刘禹锡庭竹 刘禹锡翻译革新失败遭贬官 刘禹锡庭竹表志节《庭竹》的诗意刘禹锡的五言绝句有哪些刘禹锡五言绝句诗:1、《秋风引》年代:

2024年8月7日 02:30

开州城市旅游创意口号:开心游天下醉美是开州?开心游戏跑胡子

开州城市旅游创意口号:开心游天下醉美是开州?开心游戏跑胡子

本文目录开州城市旅游创意口号:开心游天下醉美是开州开心游戏跑胡子开启愉悦之旅,快乐出发,开心游全球!开心游动物园作文如何下载关于开心游玩的诗句作文西骆峪水库开心游600字《黔南自由行》【三亚大小洞天好玩吗】——开心游三亚大小洞天和朋友开心游

2024年4月10日 22:30

失恋33天影评(如何评价《失恋33天》的黄小仙和陆然)

失恋33天影评(如何评价《失恋33天》的黄小仙和陆然)

本文目录如何评价《失恋33天》的黄小仙和陆然当下热映的电影《失恋33天》,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观,80后,90后对待爱情的态度《失恋33天》如何评价《失恋33天》的黄小仙和陆然我不能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对王小贱在黄小仙朋友的婚礼上耍阴谋当

2024年9月3日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