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逝的古典阅读答案(《流逝的古典》 王开岭)
本文目录
- 《流逝的古典》 王开岭
- 初一语文课外阅读题带答案
- 《流逝的古典》 答案 第一题 文章第一自然段,作者写听“老教授的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流逝的古典 带题阅读答案
- 09黄浦区二模语文答案(手机照片即可)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 满江红赤壁怀古阅读答案戴复古
- 拜托大家帮忙找找《流逝的古典》阅读答案作者是王开岭
- 阅读:流逝的古典 答案
- 求10篇文言文练习题目+解答
《流逝的古典》 王开岭
3、文章从我们熟悉的古典名句入手,提示我们古典不再,警醒世人反思自身,找出根源所在,重视教育的人文资源和精神含量,从小给孩子以积极深远的影响。4、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汲汲于名利富贵,与古人“简洁、沉静的心灵”相反的是鄙俗、浮躁的心灵,心中没有了诗情,古典诗情也就与人们越来越远了。作者通过文章是说明古典对我们的重要性,需要我们去传承起来。
初一语文课外阅读题带答案
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①这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每天忙碌的人熙熙攘攘。八点三十分。装满乘客的地铁缓缓起动,向下一个站点驶去。 ②当列车行驶到两个站点中间地段时,突然一片漆黑,车也慢慢停下来。车厢里的人一下像炸了锅似的,乱哄哄的如同马蜂窝从树上落到地下。有人大声骂司机:“真是个笨蛋!”也有人说:“养你们这些人有什么用,简直是一群废物,” ③司机解释道:“突然停电,这是一次意外事故,我马上与调度中心联系,”司机在黑暗中摸出手机,拔完号码后没有任何信号。 ④这是一次意外停电,波及全市。始料不及的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停电搞蒙了,通讯中断,交通阻塞,整座城市近乎瘫痪。地铁里的人如同无头苍蝇,纷纷掏出手机与外界联系,却都没有信号。有人用打火机照亮,得到片刻的安慰。女人哄着不断哇哇哭叫的孩子。有人说:“我好不容易找到这份工作,迟到会被炒鱿鱼的。”有人说:“我与客商约好,签一份额为三百万元的合同,失约可能会使合同泡汤的。”也有人说:“等出去了,一定要起诉地铁公司。”黑暗像一只无情的大手,捏得人喘不过气来。哭声、骂声、叹息声不绝于耳。有人说,“等一等吧,地上的人不会不管我们的。” ⑤突然,黑暗中传出一个女孩稚嫩的声音:“妈妈,太阳落山了!”妈妈说:“宝贝,乖,天黑了,宝宝睡觉觉……”妈妈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大家静静地听着,情绪渐渐地稳定下来,各自想着心事。(写话位置见第14题)。⑥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我心脏病犯了,没带药,谁有急救药……”旁边的人就问:“谁有药?”人们开始纷纷问着,一个接一个往下传。终于有人说:“我有。”接下来就听到急急忙忙的翻找声。⑦“找到了!找到了!”那人边说边把小药瓶递给挨着他的人,这人接过药瓶又传。递给下一个人。没有人组织,药瓶却像接力棒那样被有序地传递着。⑧“唉呀!”一声惊叫,药瓶不知传到谁的手里时不慎掉到地上,那人急忙俯下身在地上摸,整个车厢的人都俯下身在地上摸,仿佛药瓶会在黑暗中流窜到车厢的任何一个角落。终于有人说找到了,把药瓶又传下去。有过落地的教训,接药瓶的手就格外认真。药瓶很快就传到病人手里。黑暗中,不知是谁递过一瓶水,病人吃完药安静了下来。⑨不知又过去了多长时间,与外界还是没有一丝联络,有人提议往下一出站口走,立即有人响应,有人用打火机把自己的衣服点着了照明。立即有人大声喊:“快灭掉,烟能使人窒息!万一引起火灾一个人也别想跑掉!”几个人手忙脚乱地把火扑灭了。刹那间,光明消失了,重新又回到黑暗的深渊。人们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憎恨黑暗,也没有过像今天这样渴望光明。⑩这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大家手牵手跟我走!”⑾话音刚落,人们就主动地手拉着手排成了长队,那人又问:“有没有没牵乎的?”当确认都牵好手后,那人就带头向下一出站口走去。黑暗中,那带头的人不时被绊倒,但他爬起来再走,不知摔了多少跤。后边的人有条不紊地跟着,没人说话,只有脚步声。⑿人们终于从黑暗的地铁中走出来了,领头的人衣服刮破了,脸和手都碰出了血。更让人意外的是,人们发现,领头的这个人竟然是个盲人。1、梳理故事情节,用简洁的文字填写下面的方框。突然停电,地铁车厢里怨声四起 →母女对话,众人情绪渐稳定→ →有人点燃衣服照明几人把火扑灭→ 2、阅读下面两个句子,想一想加点词用得是否恰当?如果用得恰当,请说说它的好处;如果不够恰当,请找出一个更好的词语替换它,并说说事由。 ①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 ②有过落地的教训,接药瓶的手就格外认真。3、文章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突然停电时人们躁动不安的状况。仔细阅读第⑤段,感受一下母女对话后地铁车厢里的氛围,并在下列横线上,写一句话,描写出当时特有的宁静。 此时,车厢里 。4、文中哪个片段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5、当灾难来临时,该如何应对?本文给你哪些启示?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①这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每天忙碌的人熙熙攘攘。八点三十分。装满乘客的地铁缓缓起动,向下一个站点驶去。 ②当列车行驶到两个站点中间地段时,突然一片漆黑,车也慢慢停下来。车厢里的人一下像炸了锅似的,乱哄哄的如同马蜂窝从树上落到地下。有人大声骂司机:“真是个笨蛋!”也有人说:“养你们这些人有什么用,简直是一群废物,” ③司机解释道:“突然停电,这是一次意外事故,我马上与调度中心联系,”司机在黑暗中摸出手机,拔完号码后没有任何信号。 ④这是一次意外停电,波及全市。始料不及的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停电搞蒙了,通讯中断,交通阻塞,整座城市近乎瘫痪。地铁里的人如同无头苍蝇,纷纷掏出手机与外界联系,却都没有信号。有人用打火机照亮,得到片刻的安慰。女人哄着不断哇哇哭叫的孩子。有人说:“我好不容易找到这份工作,迟到会被炒鱿鱼的。”有人说:“我与客商约好,签一份额为三百万元的合同,失约可能会使合同泡汤的。”也有人说:“等出去了,一定要起诉地铁公司。”黑暗像一只无情的大手,捏得人喘不过气来。哭声、骂声、叹息声不绝于耳。有人说,“等一等吧,地上的人不会不管我们的。” ⑤突然,黑暗中传出一个女孩稚嫩的声音:“妈妈,太阳落山了!”妈妈说:“宝贝,乖,天黑了,宝宝睡觉觉……”妈妈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大家静静地听着,情绪渐渐地稳定下来,各自想着心事。(写话位置见第14题)。⑥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我心脏病犯了,没带药,谁有急救药……”旁边的人就问:“谁有药?”人们开始纷纷问着,一个接一个往下传。终于有人说:“我有。”接下来就听到急急忙忙的翻找声。⑦“找到了!找到了!”那人边说边把小药瓶递给挨着他的人,这人接过药瓶又传。递给下一个人。没有人组织,药瓶却像接力棒那样被有序地传递着。⑧“唉呀!”一声惊叫,药瓶不知传到谁的手里时不慎掉到地上,那人急忙俯下身在地上摸,整个车厢的人都俯下身在地上摸,仿佛药瓶会在黑暗中流窜到车厢的任何一个角落。终于有人说找到了,把药瓶又传下去。有过落地的教训,接药瓶的手就格外认真。药瓶很快就传到病人手里。黑暗中,不知是谁递过一瓶水,病人吃完药安静了下来。⑨不知又过去了多长时间,与外界还是没有一丝联络,有人提议往下一出站口走,立即有人响应,有人用打火机把自己的衣服点着了照明。立即有人大声喊:“快灭掉,烟能使人窒息!万一引起火灾一个人也别想跑掉!”几个人手忙脚乱地把火扑灭了。刹那间,光明消失了,重新又回到黑暗的深渊。人们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憎恨黑暗,也没有过像今天这样渴望光明。⑩这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大家手牵手跟我走!”⑾话音刚落,人们就主动地手拉着手排成了长队,那人又问:“有没有没牵乎的?”当确认都牵好手后,那人就带头向下一出站口走去。黑暗中,那带头的人不时被绊倒,但他爬起来再走,不知摔了多少跤。后边的人有条不紊地跟着,没人说话,只有脚步声。⑿人们终于从黑暗的地铁中走出来了,领头的人衣服刮破了,脸和手都碰出了血。更让人意外的是,人们发现,领头的这个人竟然是个盲人。1、梳理故事情节,用简洁的文字填写下面的方框。突然停电,地铁车厢里怨声四起 →母女对话,众人情绪渐稳定→ →有人点燃衣服照明几人把火扑灭→ 2、阅读下面两个句子,想一想加点词用得是否恰当?如果用得恰当,请说说它的好处;如果不够恰当,请找出一个更好的词语替换它,并说说事由。 ①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 ②有过落地的教训,接药瓶的手就格外认真。3、文章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突然停电时人们躁动不安的状况。仔细阅读第⑤段,感受一下母女对话后地铁车厢里的氛围,并在下列横线上,写一句话,描写出当时特有的宁静。 此时,车厢里 。4、文中哪个片段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5、当灾难来临时,该如何应对?本文给你哪些启示?
《流逝的古典》 答案 第一题 文章第一自然段,作者写听“老教授的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1)引出下文。老教授的课使作者产生了静谧、幸福的感觉,从而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对古典文字深刻的感悟。 (2)暗扣标题(或照应标题)。“午后的阳光’’“渐行渐远的诗句”暗示古典在人们的视线中正在慢慢消逝。(意对即可)2.质朴、厚重的古典书籍字里行间所充盈的生命精神、深邃的原理、多极的内核等,它们能超越时空,渐入我们(读者)的心灵、血脉,抚慰人类的精神与灵魂,指引人类穿越历史。(意对即可)3.古典来自平凡的生活,源于简洁、沉静的心灵,与古人水乳交融。但在科技高度发达、物欲横流的浮躁的今天,人们远离了生命与自然最相爱和谐的“蜜月之岁”,远离了充盈着生命精神的古典。(意对即可)4.示例:(1)拟人。如“午后的阳光从窗户跑进来停在他那苍苍白发和陶醉的脸上”,运用拟人的手法,阳光如人一样会跑,形象地写出了阳光的穿透力,营造了教授朗读时动人的氛围。(2)通感。如“听着他温暖地读着那些渐行渐远的诗句时”,用感觉来写听觉的感受,表达了听教授朗读时心里的感动和 “幸福的感觉”。(3)排比。如第⑤段中“没有……,没有……,没有……”,层层铺排,集中表现了古典所蕴涵的时代精髓和撑起的时代魄力。(4)对比。如“汽车、电脑离他们很远,人欲物欲离他们很远,而平凡离他们很近,诗情离他们很近,古典离他们很近”,“远”与“近”强烈的对比,鲜明地强调了文学、生命、自然的水乳交隔。
流逝的古典 带题阅读答案
1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个描绘自然美景的诗句并略作表述吗?2你如何体会第四自然段中三个反问句所表达的感情?3文章的题目有怎样的含义?联系生活,说说我们现在还"流逝"了哪些"古典"4为了让古典不再流逝,请拟一则公益广告. 1例1:描绘“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展现了水面波光粼粼,水波荡漾,晴空万里,美好宜人,山中雾气迷漫细雨蒙蒙,湖光山色更加奇特。例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展现的是苍翠的西塞山前一行白鹭自由自在地飞翔,山清山秀,桃花艳丽迷人,水中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2. 对流逝的古典的惋惜、悲愤、遗憾之情,用三个排比反问句增强了文章的语言气势,有强调作用。3. 流逝的古典指许多珍贵的动植物流逝了,优美的自然景观,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消失了。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优秀的传统伦理道德、名胜古迹、思想情操、传统的人文精神、民族文化、文化遗产等。例如:端午节等民俗节日,传统习俗,“节味”已变淡;地方戏曲,如龙江剧受冷落;民间艺术,如捏泥人、吹糖人等民间艺术渐渐失传……4. 可以整体设计,也可以从人与自然、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民族的伦理道德、名胜古迹,文化遗产等任一方面或其中的任一点设计。如:小草微微笑、行人走大道。如: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善待它们。如:民族文化是我们生存的根、民族的魂;人类文化的流逝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痛;民族文化是我们永远的精神食粮。
09黄浦区二模语文答案(手机照片即可)
黄浦区2009年高考模拟卷语文试卷一、阅 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说园(节选)(1)中国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入寻味立峰是一种抽象雕刻品,美人峰细看才像。九狮山亦然。鸳鸯厅的前后梁架,形式不同,不说不明白,一说才恍然大悟,竟寓鸳鸯之意。奈何今天有许多好心肠的人,惟恐游者不了解,水池中装了人工大鱼,熊猫馆前站着泥塑熊猫,如做着大广告,与含蓄两字背道而驰,失去了中国园林的精神所在,真太煞风景。鱼要隐现方妙,熊猫馆以竹林引胜,渐入佳境,游者反多增趣味。过去有些园名,如寒碧山庄、梅园、网师园,都可顾名思义,园内的特色是白皮松、梅、水。尽人皆知的西湖十景,更是佳例。亭榭之额真是赏景的说明书。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人临其境,即无荷风,亦觉风在其中,发人遐思。而对联文字之隽永,书法之美妙。更令人一唱三叹,徘徊不已。镇江焦山顶的别峰庵,为郑板桥读书处,小斋三间,一庭花树,门联写着“室雅无须大;花香不在多”。游者见到,顿觉心怀舒畅,亲切地感到景物宜人,博得人人称好,游罢个个传诵。至于匾额,有砖刻、石刻,联屏有板对、竹对、板屏、大理石屏,外加石刻书条石,皆少用画面,比具体的形象来得曲折耐味。其所以不用装裱的屏联,因园林建筑多敞口,有损纸质,额对露天者用砖石,室内者用竹木,皆因地制宜而安排。住宅之厅堂斋室,悬挂装裱字画,可增加内部光线及音响效果,使居者有明朗清静之感,有与无,情况大不相同。当时宣纸规格、装裱大小皆有一定,乃根据建筑尺度而定。(2)园林中曲与直是相对的,要曲中寓直,灵活应用。曲直自如。画家讲画树,要无一笔不曲,斯理至当。曲桥、曲径、曲廊,本来在交通意义上,是由一点到另一点而设置的。园林中两侧都有风景,随直曲折一下,使行者左右顾盼有景,信步其间使距程延长,趣味加深。由此可见,曲本直生,重在曲折有度。有些曲桥,定要九曲,既不临水面(园林桥一般要低于两岸,有凌波之意),生硬屈曲。行桥宛若受刑,其因在于不明此理(上海豫园前九曲桥即坏例)。(3)造园在选地后,就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作为此园之特征,表达出预想的境界。北京圆明园,我说它是“因水成景,借景西山”,园内景物皆因水而筑,招西山入园,终成“万园之园”。无锡寄畅园为山麓园,景物皆面山而构,纳园外山景于预园内。网师园以水为中心。殿春簃一院虽无水,西南角凿冷泉,贯通全园水脉,有此一眼,绝处逢生,终不脱题。新建东部,设计上既背固有设计原则,且复无水,遂成僵局,是事先对全园未作周密的分析,不加思索而造成的。(4)园之佳者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皆以少胜多,有不尽之意,寥寥几句,弦外之音犹绕梁间(大园总有不周之处,正如长歌慢调,难以一气呵成)。我说园外有园,景外有景,即包括在此意之内。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于“时”,花影、树影、云影、水影、风声、水声、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景,交响成曲。所谓诗情画意盎然而生,与此有密切关系。(5)万顷之园难以紧凑,数亩之园难以宽绰。紧凑不觉其大,游无倦意,宽绰不觉局促,览之有物,故以静、动观园,有缩地扩基之妙。而大胆落墨,小心收拾(画家语),更为要谛,使宽处可容走马,密处难以藏针(书家语)。故颐和园有烟波浩渺之昆明湖,复有深居山间的谐趣园,于此可悟消息。造园有法而无式。在于人们的巧妙运用其规律。计成所说的“因借(因地制宜,借景)”,就是法。《园冶》一书终未列式。能做到园有大小之分,有静观动观之别,有郊园市园之异等等,各臻其妙,方称“得体”(体宜)。中国画的兰竹看来极简单,画家能各具一格;古典折子戏,亦复喜看,每个演员演来不同,就是各有独到之处。造园之理与此理相通。如果定一式使学者死守之,奉为经典,则如画谱之有“芥子园”。文章之有八股一样。苏州网师园是公认为小园极则,所谓“小而精,以少胜多”。其设计原则很简单,运用了假山与建筑相对而互相更换的一个原则(苏州园林基本上用此法。网师园东部新建反其道,终于未能成功),无旱船、大桥、大山、建筑物尺度略小,数量适可而止,亭亭当当,象一个小园格局。反之,狮子林增添了大船,与水面不称,不伦不类,就是不“得体”。1、文中第五段“于此可悟消息”中“消息”指的是:(2分)指建园面积大时要紧凑、面积小时要阔绰的道理。2、请说明第(1)段写“亭榭之额”、“对联”、“匾额”的用意是:(2分)以隽永的文字代替画面,更耐人寻味,令人遐想。说明中国园林妙在含蓄的特点。3、下列对园林中曲与直概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3分)A.园林中两侧都有风景,但造园者巧妙随直设曲,使游人左右顾盼有景,信步其间使距程延长,趣味加深。B.上海豫园前九曲桥因为曲折较多,行桥宛若受刑,被称为园林中曲直设计的坏例。C.桥本事为了连接两点而设,曲桥,曲径,曲廊的设立,使它失去了原来的用意。D.园林中的曲与直是相对的,其中曲式根本,在此基础上,曲中寓直,曲折有度。4、根据选文,简析新建网师园东部的失误之处。(3分)网师园东部的失误:没有考虑到全园的整体布局,做到因地制宜,突出重点。(1分)网师园原是以水为中心,(1分)但新建的东部没有水了,失去了原来以水为中心的特点(答“脱题”也行)。(1分)5、纵观全文,请分条说明“造园有法而无式”要有哪些基本法则。(3分)含蓄,曲直适当,因地制宜,有鲜明个性,以少胜多,大小得宜(1点1分)6、请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4分)整散结合,多用短句,文白兼杂。(正确的赏析点1分,具体分析2分,语言表述1分)或质朴典雅(二)阅读下文,完成7—13题。(20分)流逝的古典(1)那天下午,我去听一位老教授的课,他讲的是《诗经•蒹葭》。午后的阳光从窗户跑进来爬在他那苍苍白发和陶醉的脸上,听着他温暖地读着那些渐行渐远的诗句时,我突然有一种很静谧、很幸福的感觉。(2)夜里,月色和清风悄悄穿过窗帘,我从高高的书架上找出了那本遗忘多年的《诗经》。线装的书页泛着远古的光芒,是那种随着光阴流逝,越来越朴实的金色。在幽幽浮动的墨香里,我再一次看到了“蒹葭苍苍”“白露未晞”。我看见远古时代的一个芦塘,清晨,纤纤芦苇被牛乳般流动如烟的雾霭轻柔地包裹着。晨曦中,浅绿的墨绿的苇丛倩影婆娑,亭亭玉立,如衣香鬓飞的女子涉水而来。怀念这一种意境,我不想把这说成是一种诗情,而情愿把它归为一种古典。“古典”一词本身就很静态,很内敛,很纯粹,有一种淑静、典雅的感觉,令我们咀嚼、玩味不够。(3)我读到《关雎》,读到《桃夭》,读到“青青之麦,生于陵坡”,读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读到“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摇落,凄伧江潭。”我想到为什么,这些很远古的文字,如今读来,依然淙淙如诉,让人可感可悟。真如澹澹的渌水,我们的心田仿佛千万年来一直是它青青的河床。(4)想到了《古诗十九首》,这些不知作者姓名和年代,突兀而起复又戛然而止的谜一般的诗歌群落。为什么就连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也为之佩服得五体投地?怎会洋洋洒洒醉酒般地写下整卷《古风》?我想,这就是古典的魅力吧。它们以其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的艺术魅力震撼、陶冶着无数的后人!(5)注视着这些古典书籍,抚摸着它们厚实的脊梁,我能感受到它们所蕴含的时代精髓和撑起的时代魄力。而它们又是那样宁静,我不敢想象没有《诗经》、《楚辞》的时代叫什么先秦;没有唐诗宋词的时代算什么唐宋;没有小说的明清是什么样的明清。这些源自第一张植物纤维构筑的纸片的灵感,在千百年漫长的时光中,抚慰着人类的精神与灵魂,牵引着人类穿越长长的时光隧道。一行行时长时短的句子,一页页时近时远的思绪,那么质朴、厚重,它们牵着我走向文字的源头。这些久远的古典文字的确“旧”了,但那字里行间所充盈的生命精神、深邃的原理、多极的内核却超越了彼时彼地,在这个世界夜深人静的时刻渐入我们的心灵、血脉,在我们的血管里流淌……(6)我相信那些古典的文字肯定来自于平凡的生活,源于简洁、沉静的心灵。古人在最为平凡的采摘、狩猎、耕种之余,偶有所见所感,自自然然,随口吟出了“蒹葭苍苍”“渌水澹澹”这些精纯得像墨金一样的文字。汽车、电脑离它们很远,人欲物欲离他们很远,而平凡离他们很近,诗情离他们很近,古典离他们很近。古典与古人本来就是水乳交融的一体。而我们呢?在抚摸那些《诗经》句子的时候,除了对美的巨大感动,内心更有一份莫名的冰凉和疼痛:那自然史上最纯真的童年风景、生命与自然最相爱和谐的“蜜月之岁”似乎已经渐行渐远了!阅读竟成了永远的怀念!(7)怀念古典,这是一份超越时空的契约。我的心灵深处永远会留下一个宽敞、透亮的空间,让飘溢着灵性、充盈着生命精神的古典诗情灿然长流。(选自《中国教育报》2008年3月27日第12版)7、按照“没有《诗经》《楚辞》的时代叫什么先秦,没有唐诗宋词的时代算什么唐宋,……”的句式,填写下面的句子。(写文体名称)(1分)没有______的时代叫(算)什么大汉汉赋(或乐府)8、文章第六段“在抚摸那些《诗经》句子的时候”一句中,“抚摸”一词用得很特别,淡淡你的理解。(2分)用得好。“抚摸”一词体现了作者用心体验,感悟之深,表现了作者阅读是满欢思古之情。9、文章第一自然段,作者听“老教授的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1)起引起下文的作用。老教授的课使作者产生了“静谧、幸福的感觉”,从而自然引出了下文对古典深刻的感悟;(2)暗扣标题(或照应标题),“渐行渐远”的诗句暗示古典在人们的视线中郑慢慢消逝。(答出一点即可)10、对本文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BFA.作者幻想芦塘旁边的亭亭玉立的女子,从而产生淑静,典雅的感觉。B.文中的引用和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加了文采,丰富了文章的内涵。C.只有多读古书,才能让“古典”不至于流逝。D.本文融叙述描写说明抒情于一炉,写出了古典珍贵无比的价值。E.李白的《古风》言近旨远,语短情长,极具艺术魅力和震撼力。F.文章由“读”入“思”,层层深入,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思考。11、第五段划线句子中“厚实的脊梁”的具体含义是。(2分)质朴、厚重的古典字里行间所充盈的生命精神、深邃的原理、多级的内核,渐入我们(读者)心灵、血脉,抚慰人类的精神与灵魂。12、第六段作者说“阅读竟成了永远的纪念”,请指出前文照应此句的地方,并回答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3分)(1)照应处:第(2)段(“怀念这一种意境”一句)(2)现代的人们被物欲所左右,失去了简洁沉静的心灵,已经远离了纯真的自然,再也无法像古人那样做到文学、生命、自然的水乳交融,和谐统一。13、阅读(2)(3)段,根据学过的课文,谈谈自己的“河床”,怎样承载了“远古文字”的流淌。(4分)课文举例正确1分,围绕“可感可悟”来谈2分,语言表达1分。(三)默写(任选六空)。(6分)【注:考生答题超过6空,按前六空顺序评分】14、(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 《出师表》)(4)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 《踏莎行 郴州旅舍》)(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 《劝学》)(6)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 《登快阁》)(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 《后汉书》)(四)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双调】水仙子•西湖探梅杨朝英雪晴天地一冰壶,竞往西湖探老逋,骑驴踏雪溪桥路。笑王维作画图,拣梅花多处提壶。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注】王维曾画有《孟浩然雪中骑驴图》15、这首元曲所提到的老逋即北宋诗人林逋,因隐居孤山植梅养鹤,有“__”之称。(1分)梅妻鹤子16、对这首元曲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A.“雪晴天地一冰壶”,以喻写出了湖山雪霁的皎洁晶莹。B.曲中提到的“老逋”,以人代花,显得别有情味。C.“无钱当剑沽”,实写作者买酒没钱,甘心把配件当了。D.“醉倒在西湖”,是诗人摆脱一切拘束而沉湎于极乐境界的写照。17、曲中作者写到两次“笑”,请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一笑:作者踏雪寻梅之美景雅趣远非王维画笔所能形容。是自我得意之笑。二笑:自己与梅花相对,两情相悦。是花下饮酒陶醉的笑。(五)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16分)司空、太子太师、英贞武公李绩寝疾,上悉召其子弟在外者,使归侍疾。上及太子所赐药,绩则饵之;子弟为之迎医,皆不听进,曰:“吾本山东田夫,遭值圣明,致位三公,年将八十,岂非命邪!修短有期,岂能复就医工求活!”一旦,忽谓其弟司卫少卿弼曰:“吾今日小愈,可共置酒为乐。”于是子孙悉集,酒阑,谓弼曰:“吾自度必不起,故欲与汝曹为别耳。汝曹勿悲泣,听我约束。……葬毕,汝即迁入我堂,抚养孤幼,谨察视之。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皆先挝杀,然后以闻。”自是不复更言。……绩为将,有谋善断;与人议事,从善如流。战胜则归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将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临事选将,必訾相其状貌丰厚者遣之。或问其故,绩曰:“薄命之人,不足与成功名。” ……闺门雍睦而严。其姊尝病,绩已为仆射,亲为之煮粥。风回,爇其胡须。姊曰:“仆妾幸多,何自苦如是!”绩曰:“非为无人使令也,顾姊老,绩亦老,虽欲久为姊煮粥,其可得乎!”绩常谓人:“我年十二三时为亡赖贼,逢人则杀。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惬则杀人。十七八为佳贼,临陈乃杀之。二十为大将,用兵以救人死。”【译文】司空、太子太师、英贞武公李绩病重,唐高宗将他在外地的子弟全部召回京师,让他们服侍他。唐高宗和太子赏赐的药物,李绩就服用;他家子弟为他请医生,他都不让看病,说:“我本是崤山以东的种田人,遇到圣明君主,位至三公,年纪将近八十岁,这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寿命长短有定期,哪能再向医生求活命!”一日,李世忽然对他弟弟司卫少卿李弼说:“我今天稍好些,可以设酒席共同高兴一番。”于是儿孙全都聚齐。酒席将散时,他对李弼说:“我自己知道病好不了,所以想与你们决别。你们不要悲伤哭泣,听我的安排。……我的葬事完毕,你即搬进我家居住,抚养儿孙,仔细监察他们,凡有心志不端,结交行为不正之人的,都先打死,然后报我知道。”此后便不再说别的话了。……李绩作为将领,有谋略,善于决断;和人讨论事情,能从善如流。打胜仗,则把功劳归于下属,所获得的金帛等财物,全部分给将士,所以人人愿出死力,战无不胜。临战时选派将领,必选择相貌丰满的人。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说:“薄命的人,不值得与他成就功名。” ……家内和睦而严肃。他姐姐曾患病,李绩虽已任仆射,还亲自为她煮粥,风向逆转,烧焦了头发胡须。他姐姐说:“仆人和婢妾不少,何必这样自己吃苦!” 李绩说:“不是因为没有人使唤才这样做的,看着姐姐年老,我自己也老了,虽想长久为姐姐煮粥,办得到吗!” 李绩常对人说:“我十二三岁时是个蛮横的贼,逢人便杀。十四五岁时是个难对付的贼,遇到不愉快即杀人。十七八岁成为好贼,临阵才杀人。二十岁成为大将,用兵使人免于死难。”1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4分)(1)修短有期( 长 )(2)酒阑,谓弼曰( 尽、完 )(3)爇其胡须( 烧 )(4)顾姊老,绩亦老( 只是 )19、对下列加点字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D(2分)(1)致位三公 (2)故人思致死 (3)绩则饵之 (4)战胜则归功于天下A.(1)(2)同(3)(4)也同B.(1)(2)同(3)(4)不同C.(1)(2)不同(3)(4)也不同D.(1)(2)不同(3)(4)同20、以下加点字与“绩则饵之”中的“饵”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DA.春华秋实 B.袖手旁观 C.经天纬地 D.斗折蛇行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句子(5分)(1) 汝曹勿悲泣,听我约束。你们不要悲伤哭泣,听从我的规定嘱托。(2) 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皆先挝杀,然后以闻。”自是不复更言。如果他们有思想品德不像样,结交流氓无赖的,就先都打死,然后报告皇上。22、上文主要记载了徐绩与人的四次对话,从中可以看出徐绩是个怎样的人? (3分)他本是一个农夫,小时无赖嗜杀,后来逐步改变,成为大将。(1分)对子孙要求严格,看重姐弟情谊。(1分)病重时能平静地对待死亡。(1)(六)阅读下文,完成23—27题。(13分)虎丘记(1)虎丘去城可六七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译文】虎丘离苏州城只有七八里,那山上没有高耸的山岩幽邃的沟谷,只是因为接近苏州城的缘故,(达官贵人)装饰豪华、满载声歌的游船,没有一天没有的。凡是有月亮的晚上,有花的早晨,有雪的傍晚,游人来来往往,纷繁错杂得像织布一样。 中秋时节(这景象)就更加繁盛。(2)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译文】每到这一天,苏州城家家户户倾城而出,肩挨肩,人挤人,接踵而来。无论是官宦人家的男男女女,还是平民百姓,没有谁不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很多人都在路边,用垫子摆上酒,席地而坐。从千人石到山门,密密麻麻紧挨着的游客多如鱼鳞。檀木所制的歌板堆积得就像山丘,酒器里盛的酒如云彩一样奔泻不停。远远望去,就像无数大雁落在平坦的沙滩上,又像彩霞铺在江面上。即使用电闪雷鸣也无法形容那热闹的场面。刚摆上酒席时,唱歌的人成百上千,声音像蚊虫齐鸣,分不清(唱些什么)。分部安排好后,都竞相以最新流行的歌曲一争高低,雅乐俗乐都有,唱得好坏也自有分别。过了一会儿,摇头踏脚按节拍唱歌的人,就只剩数十人了。不久,明月高悬在空中,山石反射着月光,如同白练,所有粗俗之乐,都悄悄停了下来。应邀唱歌的人只有三四个了,他们伴着一只箫,一只笛,一人舒缓地敲着歌板歌唱。管乐和人的歌声一起发出,清幽嘹亮,使听众陶醉不已。到了深夜,月影疏疏落落,月下树影斑驳,这时,连箫和歌板也不用了。一个人登场歌唱,四座的人都屏心静息地倾听。他的歌声细如发丝,直冲云霄。每唱一字,差不多要一刻时间。飞鸟仿佛也为这舒缓悠长的歌声所感动,徘徊不忍飞去,壮士听到这样的歌声,也忍不住要落泪。(3)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山名)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译文】剑泉深不可测,飞耸的岩石像刀削的一样峭立。千顷云好像是以天池等山作几案,山峦沟壑秀丽无比,这里最适合飨宴宾客。但中午过后,阳光强烈,(游客在此)无法久坐。文昌阁(景色)也好,傍晚的树更好看。它的北面是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只有远处的虞山一点遥遥在望。平远堂荒废已久,我和江进之商量修复它,想在这里建个祠堂,祭祀韦应物、白居易等先贤。但不久我就生病了,我已经请求辞官归去,恐怕江进之修复平远堂的兴致也大减了。(可见)山川景物的兴盛荒废,确实是有时运的啊!(4)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差役)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译文】我在吴县做了两年县令,曾六次登上虎丘。最后一次是和江进之、方子公同去的。我们坐在生公石上等待月亮出来。唱歌的人听说县令来了,都躲开藏了起来。我就对进之说:“官吏的横暴,差役的庸俗,也太过分了啊!以后我辞官后,一定要在这生公石上听曲,以月为证。”现在我幸好解免官职,客居吴地,虎丘的明月啊,不知道还记得我当年的话吗?23、“白乐天”指的是诗人白居易。(1分)24、第二段对“斗歌”场景写得极有层次:(2分)环境由喧闹到到寂静感情由热烈到凄凉25、第二段没有运用到的手法是D(2分)A.层层烘托 B.夸张借代 C.点面结合 D.对比反衬26、请分别概括第三段的景物特点? 并简析作者写景的角度。(4分)剑泉之“深”;千顷云之“高”、“秀”;文昌阁之“佳”,平原堂之“旷”。(任写出2点得1分,3点得2分)先“山水”后“人文”;俯仰结合;远近结合。(写出任一角度1分,分析1分)27、文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作简要评价。(4分)表达对官场生活的鄙薄之情,(1分)渴望与民同乐的真性情。(1分)作者认识到官民之间的尖锐对立,这种对立使得他无法领受“听曲此石上”的迷人情趣,于是他甘愿以“吴客”的身份来游虎丘,这种走进人民的姿态是值得肯定的;(1分)而其揭示官民之间的对立关系具有批判意义。(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答案】【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①一次拿不到药钱,就勃然大怒,第二次就谩骂,以致成为仇人,②(他人)得势了就去依附,(他人)贫寒了就将其抛弃,很少有人能像宋清这样做的。【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就:动词,到……去。回到语境中就可判断,此处“就”应为动词,不能解释为介词,向。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①药好。⑥作者对其评价。解答类似题目要善于运用排除法,根据①可排除AB两项,再揣摩⑥就可选出正确答案。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小题3】试题分析:宋清是药商,山区水乡的百姓都来找他售药,他没有开药方。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4】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时注意“直”为名词,价钱,“再”解释为第二次;第二句时注意“鲜”解释为少,“类”解释为像。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宋清,是长安西边药材买卖市场的商人。(他)搜集好的药材,有从山野采药回来的人,一定会把药材送到宋清这里,宋清总是好好地招待他们。长安的医生得到宋清的药材,用这些药材辅助自己开出的药方,往往容易出售,大家都称赞宋清。那些生了病、生疮疡的人,也都乐于到宋清那里求药,希望病快点好了。宋清总是高兴地答应他们的要求。即使没带钱的人,宋清也都给他好的药材,借据、欠条堆积得像山一样高,宋清也不曾前往收账。有的人宋清不认识,从远方给张欠条(赊药),宋清并不拒绝对方。到了年终的时候,宋清估计(对方)不能还债了,就烧掉了债券,最后也不再说此事。一些商人认为宋清很奇怪,都笑他说:“宋清是个痴愚狂妄的人啊!”也有人说:“宋清大概是个通达事理的人吧!”宋清听了这话后说:“我只是个经商赚钱来养活妻子儿女的人罢了,并不是个通达事理的人。然而说我痴愚狂妄的人也错了。” 宋清搜集药材四十年,被他烧掉债券的有一百好几十人,这些人中有的做了大官,有的接连管理好几个州,他们享受的俸禄很丰厚,那些等待馈赠宋清礼物的人在门前排成了队。宋清虽然不能立刻得到他们的回报,并且因为赊账而成为死账的有千百人,但是这些并不妨碍他成为富有的人。宋清谋取利益放眼于长远,因为考虑长远所以获得的利益很大。哪像那些小商人呢?一旦得不到钱,就勃然大怒,第二次就谩骂而成为仇人,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我看痴愚的人是存在的。宋清实在是凭着这样做法而获得了大的利益,又不做狂妄的事,坚持这种做法不停止,最后凭借这个而成为富人。来向他求药的人愈来愈多,他许诺的人也就愈来愈多。有些被黜免、沉沦颓废的官吏,宋清照样亲自与他们交往;看起来有些凄凉潦倒的人,宋清也不因为这就怠慢地对待他们,一定照样给他们好药像原来一样。一旦这些人又被信任而掌权,就会更加重重地酬答宋清。宋清着眼于长远来赚钱取利,大都像这个样子。我观察现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他人得势了就去依附,他人贫寒了就将其抛弃,很少有人能像宋清这样子做的。唉!宋清是个商人,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像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希望或许会有,那么天下那些穷困潦倒而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多起来。柳先生说:“宋清身在集市却不做经商交易的行为,然而那些身居朝廷、官府,待在学校、乡里,以士大夫自我标榜的人,反而争抢着做经商交易的行为,真是悲哀啊。这样说来,那么宋清就不只是与商人不同了啊。”
满江红赤壁怀古阅读答案戴复古
满江红赤壁怀古阅读答案戴复古
满江红赤壁怀古阅读答案戴复古 ,是由著名江湖派诗人戴复古所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风格豪迈,苍劲而有力,是一首不逊于苏东坡的好词。 原文: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满江红赤壁怀古字词解释: ①赤壁矶:即黄州赤壁。 ②周郎:指赤壁大战吴蜀联军的统帅周瑜。 ③区宇:即寰宇,宇宙。 ④貅虎:猛兽,指军队,勇士。 ⑤曹瞒:指曹操,曹操小名叫阿瞒。 ⑥今如许:如今又怎么样呢。 ⑦金缕:指嫩黄色的枝条。 满江红赤壁怀古翻译: 每次经过赤壁矶头,都要怀念古代的往事。想当年,周瑜虽然很年轻,但他的气魄足以吞下整个天下。上万的骑兵来到江边,好像成群的貔虎发出吼声;上千条战船被付之一炬,江里的鱼龙也为此愤怒。借着长江的水势,一鼓作气就打败了曹操,现在情形又怎么样呢?江上的渡船,江边的道路,是江山形成胜景的地方,也是关系到天下兴亡的地方。游览前人留下的踪迹,胜过从史书文字上了解这段历史。随着东风的吹来,政权已经更迭了多次。往事经历了上千年,也随着长江的潮水远去了。不禁想问道旁的杨柳,到底是为谁返青,摇曳着金色的枝条呢? 满江红赤壁怀古阅读答案: 小题1: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分) 小题2: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哪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妙在何处?(2分) 小题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3分) 答案: 小题1:比喻、拟人、夸张;(2分,写出两种即可)生动地描绘出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火攻曹军时的翻江倒海之势。(1分) 小题2:谈笑间、强虏(樯橹)灰飞烟灭(1分);极言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1分) 小题3:以景结情,拟人(1分,答出一点即可,设问亦可);景存世迁;(1分)以无心赏柳表达对国势衰微的感伤。(1分) 满江红赤壁怀古创作背景: 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左右,戴复古曾在鄂州吞云楼谱写一阕《水调歌头》的词作,《满江红·赤壁怀古》词,约写于《水调歌头》的前后,此时词人正在鄂州、黄州一带漫游,黄州城外有赤壁矶(又叫赤鼻矶),虽有人考证这里并非赤壁之战的战场,但时人可能有些传说,前此又有苏轼的大江东去一词,词人过此,也难免生发怀旧的感情,继苏轼之后,再写一篇赤壁怀古词。 满江红赤壁怀古赏析: 这首词,风格豪迈,苍劲有力,在自然朴素的描写中,不时有浓重之笔与用力之笔出现,平淡之中见奇伟。清人纪昀十分欣赏这首词,觉得它的豪壮之气并不逊于苏东坡。 上片开头说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比,复古词显得起势平淡,远不如苏词的气势雄伟;但戴词以朴素的叙述入题,倒也显得自然轻快。苏词中的周瑜形象,着墨较多,形象较鲜明;复古词写周郎,仅写他气吞区宇的英雄气概,别是一种写法。对赤壁大战场面的描绘,苏轼仅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句;复古词则用浓墨重采,极力渲染气氛,艺术地再现这一惊心动魂的大战。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两句,用精工的对偶句,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贴切地描绘出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写出了火攻曹军时的翻江倒海之势。貔虎本指猛兽,比喻勇猛的军队。鱼龙指潜蛰江中的水族动物,杜甫《秋兴》诗有鱼龙寂寞秋江冷之句,在千艘列炬的大拼搏中,那些潜居江中的鱼龙,再也不会感到孤独,它们因为受到战火的威胁而感到怒不可当了。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传神地描绘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词写到这里,陡然转折,用今如许三字提出问题:现在又怎样呢?这转折一问,问得很好,感慨苍茫,意味深厚。南渡之后,国势一日不如一日,复古将大半生目击心伤的国事,全含在这一问句中。 下片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数句,写赤壁矶附近的山川形胜,迫怀赤壁之战的’遗迹。词人认为建安十三年发生在这里的一次战斗,是两军决定存亡的一次战斗。如今看到这些遗迹,自己得到的深切感受,真胜过读历史书籍。下面又将话题一转,抒写词人忧国伤时的感慨:几度春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东风吹,光景移,由三国至今,改朝换代的事已经发生不只一次了,历史的往事已经随江潮而逝去,这是历史的规律。千古风流人物,也随着滚滚东流的长江而流逝了,现在又有谁能收拾祖国残破的山河啊!下片的结穴处,词人向道旁杨柳发问:问道旁杨柳在为谁生春,为谁摇动金色的柳条。言下之意是,由于自己感时伤世,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再也无心观赏了。这与杜甫的《哀江头》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以及姜夔《扬州慢》结穴处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是同一种手法,都是以无心观赏美景来抒写作者的时代感伤。 当然,苏轼是宋代一代词坛巨匠,后人再写《赤壁怀古》,要想获得读者的赞许,的确有些困难,戴复古写这阕词,也难免有望洋生叹的感觉。 个人资料: 戴复古(1167年-1248年后)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他是著名的江湖派诗人。
拜托大家帮忙找找《流逝的古典》阅读答案作者是王开岭
1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个描绘自然美景的诗句并略作表述吗?2你如何体会第四自然段中三个反问句所表达的感情?3文章的题目有怎样的含义?联系生活,说说我们现在还"流逝"了哪些"古典"4为了让古典不再流逝,请拟一则公益广告. 1例1:描绘“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展现了水面波光粼粼,水波荡漾,晴空万里,美好宜人,山中雾气迷漫细雨蒙蒙,湖光山色更加奇特。例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展现的是苍翠的西塞山前一行白鹭自由自在地飞翔,山清山秀,桃花艳丽迷人,水中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2. 对流逝的古典的惋惜、悲愤、遗憾之情,用三个排比反问句增强了文章的语言气势,有强调作用。3. 流逝的古典指许多珍贵的动植物流逝了,优美的自然景观,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消失了。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优秀的传统伦理道德、名胜古迹、思想情操、传统的人文精神、民族文化、文化遗产等。例如:端午节等民俗节日,传统习俗,“节味”已变淡;地方戏曲,如龙江剧受冷落;民间艺术,如捏泥人、吹糖人等民间艺术渐渐失传……4. 可以整体设计,也可以从人与自然、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民族的伦理道德、名胜古迹,文化遗产等任一方面或其中的任一点设计。如:小草微微笑、行人走大道。如: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善待它们。如:民族文化是我们生存的根、民族的魂;人类文化的流逝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痛;民族文化是我们永远的精神食粮。
阅读:流逝的古典 答案
1. 例1:描绘“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展现了水面波光粼粼,水波荡漾,晴空万里,美好宜人,山中雾气迷漫细雨蒙蒙,湖光山色更加奇特。例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展现的是苍翠的西塞山前一行白鹭自由自在地飞翔,山清山秀,桃花艳丽迷人,水中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2. 对流逝的古典的惋惜、悲愤、遗憾之情,用三个排比反问句增强了文章的语言气势,有强调作用。 3. 流逝的古典指许多珍贵的动植物流逝了,优美的自然景观,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消失了。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优秀的传统伦理道德、名胜古迹、思想情操、传统的人文精神、民族文化、文化遗产等。例如:端午节等民俗节日,传统习俗,“节味”已变淡;地方戏曲,如龙江剧受冷落;民间艺术,如捏泥人、吹糖人等民间艺术渐渐失传…… 4. 可以整体设计,也可以从人与自然、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民族的伦理道德、名胜古迹,文化遗产等任一方面或其中的任一点设计。如:小草微微笑、行人走大道。如: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善待它们。如:民族文化是我们生存的根、民族的魂;人类文化的流逝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痛;民族文化是我们永远的精神食粮。
求10篇文言文练习题目+解答
高中的文言文阅读训练,包括原文、题目及答案,10篇的话一次发不完的,这次只能发7篇了,希望你能够满意。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白孝德为李光弼偏将。史思明攻河阳,使骁将刘龙仙率骑五千,临城挑战。龙仙捷勇自恃,举足加马鬣上,谩骂光弼。光弼登城望之,顾诸将曰:“孰可取者?”仆固怀恩请行,光弼曰:“非大将所为,历选其次。”左右曰:“孝德可。”光弼召孝德前, 问曰:“可乎?”曰:“可。”光弼问所加几何人而可?曰:“独往则可,加人多不可。”光弼曰:“壮哉!”终问所欲,对曰:“愿备五十骑于军门,候入而继进,及请大众鼓噪以假气,他无用也。”光弼抚其背以遣之。 孝德挟二矛,策马截流而渡。半济,怀恩贺曰:“克矣。”光弼曰:“未及,何知其克?”怀恩曰:“观其揽跋便僻①,可万全。”龙仙始见其独来,甚易之,足不降鬣。稍近欲动,孝德摇手止之,若使其不动,龙仙不之测。又止龙仙。孝德曰:“侍中使予致词,非他也。”龙仙去三十步,与之言,亵骂如初。孝德伺便,因嗔目曰:“贼识我乎?”龙仙曰:“何也?” 曰:“国之大将白孝德。”龙仙曰:“是猪狗乎?”发声琥然,执矛前突,城上鼓噪,五十骑亦继进。龙仙矢不及发,环走堤上,孝德逐之,斩首提之归。(选自《谭宾录》) 注:①揽跋便僻:扬鞭策马非常敏捷的样子。②搋:虎怒吼。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及请大众鼓噪以假气 假:借助B.半济,怀恩贺曰:“克矣。” 济:成功C.龙仙始见其独来,甚易之 易:轻视D.执矛前突,城上鼓噪 突:冲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白孝德单独请战,认为多带寸:卒反而不方便,只要求准备五十名骑兵,等他冲过去时跟着冲进去,其他众将士擂鼓呐喊助威就行丁。B.白孝德——人迎战刘龙仙,他跃马扬鞭,靠近刘龙/l¨刘龙仙谩骂挑衅,白孝德沉着应对,突发进攻,砍了敌首,得胜而归。C.本篇文章叙事精炼,对话描写精彩,人物对话几乎占了全文一半;李光弼、白孝德、刘龙仙等人物语言各肖其身份、性格。D.文章的作者擅长人物形象刻画,白孝德智勇双全、刘龙仙骄横无谋、李光弼统帅风度,这些人物刻画无不栩栩如生,令人叹服。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光弼问所加几何人而可?曰:“独往则可,加人多不可。(4分) (2)稍近欲动,孝德摇手止之,若使其不动,龙仙不之测。(5分)答案:1.B(渡过)2.A(错在“单独请战”)3.(1)李光弼问需要给你多少人才能成功?(白孝德)回答:“—个人去就行了,给人太多反而不行。”(2)等稍微靠近一点(刘龙仙)想要行动,白孝德摇摇手制止他,好象叫他不要动,刘龙仙不明白白孝德究竟要干什么。二、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刘敬者,齐人也。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赢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赢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逾句注,二十余万兵已业行。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军。”械系敬广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高帝至广武,赦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吾皆已斩前使十辈言可击者矣。”乃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建信侯。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奈何?”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嫡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高帝曰:“善。”欲遣长公主。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了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臣光曰:建信侯谓冒顿残贼,不可以仁义说,而欲与为婚姻,何前后之相违也!夫骨肉之恩,尊卑之叙,唯仁义之人为能知之;奈何欲以此服冒顿哉!盖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服则怀之以德,叛则震之以威,未闻与为婚姻也。且冒顿视其父如禽兽而猎之,奚有于妇翁!建信侯之术,固已疏矣;况鲁元已为赵后,又可夺乎!(《资治通鉴》)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时汉兵已逾句注 逾:到达B.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 妻:以••••••为妻C.士卒罢于兵 罢:通“疲”D.建信侯谓冒顿残贼 贼:残忍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A. 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 蒙故业,因遗策B.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 秦王恐其破壁。C.未可以武服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D.今乃妄言沮吾军。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刘敬劝说高祖和亲的理由的一组是(1)未可以武服也。 (2)未可以仁义说也 (3)然恐陛下不能为。(4)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5)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 (6)兵可无战以渐臣也。A.(1)(3)(4) B.(2)(4)(6) C.(2)(3)(5) D.(1)(5)(6)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敬出使匈奴,不为其表面现象所迷惑,建议伏兵制胜,显示了他不同凡俗的见识。B.高祖不用刘敬之言而致败,后赦免刘敬,斩前使以示自责。C.刘敬之所以劝高祖采用和亲的手段,是因为当时人心厌战,且冒顿兵精马壮,不能用武力战胜。D. 因为吕后的坚决阻止,鲁元公主才没有和亲嫁给冒顿。5.联系全文,对文末一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光认为刘敬提出和亲计策,同他对冒顿的认识是矛盾的。因为和亲政策能够起作用的前提是冒顿的仁义之心,但这正是他所缺乏的。B.司马光从历史事实的角度,认为上世帝王对待少数民族总是居高临下,以德怀之的,从没有和亲这种有损尊严的事。C.司马光认为冒顿连对待亲生的父亲都像对待禽兽一样地杀害,对老丈人不可能讲仁义。D.司马光又认为鲁元公主早已嫁给赵王为妻,不宜为了和亲之事再嫁。答案:1.A(逾:经过了)2.D3.B(③是怕皇帝不肯。⑤是和亲时的手段。)4.A(是匈奴有伏兵。)5.B(居高临下包括两个方面:服则怀之以德,叛则震之以威)三、苏轼《超然台记》阅读训练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离(加“酉”字旁),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覆。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丑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使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威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1.写出下列加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是谓求祸而辞福( )(2)岁比不登 ( ) (3)背湖山之观 ( )(4)稍葺而新之 ( ) (5)而吊其不终 ( )(6)余弟子由适在济南( ) 2.下列句中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A.(1)盖游于物之外也 (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 B.(1)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2)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山中与裴秀才书》) C.(1)因城以为台者旧矣。 (2)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 D.(1)台高而安 (2)正襟危坐而问客(《前赤壁赋》)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恶美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2)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4.简答 (1)从第一段的议论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2)第三段中写作者“相与登览,放意肆志”,你能品味出这纵情欢乐中含蕴着怎样的感慨和隐痛?请精读该段并联系全文,试作简要分析。 (3)取名为“超然台”的原因是 (请用文中的一个句子回答) 参考答案: 1.(1)避开(2)收成(3)景色(4)修理(5)哀痛(6)正在 2.C.都作介词,相当于“凭借、依靠”。(A.(1)连词,可译坐“因为”、“由于”。(2)用作发语词,可译为“大概”。B.(1)动词,认为;(2)介词,用。D.(1)连词,表并列;可译作“又”;(2)连词,表修饰,可译作“地”,或不译。) 3.(1)所以有了美和恶的意念,忧和乐就产生了;这不是很可悲吗? (2)我既安于这里的淳朴风俗,而这里的官吏和百姓对我的无能也习惯了。 4.(1)反映了作者等荣辱、同忧乐的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正是他在险恶的境遇中自我消遣的精神支柱。这样开头,一方面扣紧题旨——超然,点明主题,显示了全文的思想情感倾向性,有力地吸引读者;另一方面也为下文的展开作了铺垫。 (2)要点参考:抒发怀才不遇之感,愿为邦国立功而终遭贬谪之慨叹,仕途失意之悲,人生潦倒之苦。 (3)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吴山图记 (明)归有光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隆、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而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 高第:上级官府B.而百姓扳留之不能得 扳留:挽留C.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 异时:他时,以后D.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 尸祝:祝福,景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吴之故宫在焉 B.若虎丘、剑池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若老人咳且笑者C.君之为县有惠爱 D.则海内之奇观矣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魏君与吴县百姓情深意重的一组是①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 ②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③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④令之于民诚重矣⑤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 ⑥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①②④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篇应邀题画的文章,但作者撇开画的内容技巧不谈,而是以赠图——受图——藏图为线索,写官员与民众的相处之道。B.文章先从吴县的山光水色写起,让读者隐隐可以想像《吴山图》的画面内容。C.作者以苏轼与魏君为例形成类比,赞美魏君是“贤者”。D.作者以“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一句收束全文,既起到了点化、升华主题的作用,又使得文章情致绵绵,余意不尽。答案:1.A.(“高第”指官员政绩考核成绩优等。)2.D.(D项都表示判断;A代词/助词,无义;B连词,至于/动词,好像;C动词,治理/介词,替,给。)3.B 4.C(非“魏君”,应为“韩公”)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 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欺。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错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宦者谋取专权手段的一组是①能以小善中人之意 ②前后左右者日益亲③小信固人之心 ④图左右之亲近⑤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 ⑥则惧祸之心日益切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⑤⑥答案:C(②是人君对宦官的态度,④是人君觉察“患以深”后的所想及对策,⑥是人君因“势孤”而产生的惧祸心理。)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讲的是宦官给国家造成的祸害,远远超过女色所造成的祸害。第一句“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B.文章详细分析了宦官怎样通过“小善”“小信”而逐步把持政权的过程,指出宦官专权的严重后果。C.宦官专政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必然产物,作者写此文意在警告帝王们不要轻信宦官,渐积养祸,有其进步意义。D.作者以其犀角烛怪的史学家锐眼,提出了宦官祸害远胜于女色的见解,直接触及到历代王朝衰亡的根本原因。答案:D(文章并未“触及历代王朝”,也非“根本原因”。)3、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宦者之害,非一端也。(2)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3)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答案:(1)宦官的危害,不仅仅在某一方面。(2)太(过于)急切,(他们——宦官)就会挟持人君作为人质。(3)(把他们)全部杀掉,来使天下人心大快,这样才算了结。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父欣然从之。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 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i)、风水、时曰之说屏不用。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报。年荒劝振,存活甚众。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其公廉乎。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晟拜受。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①受学。服阕,改蒲州学正。霍、蒲两邑各上章争之。霍奏先得请。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之。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遂避席去。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端先后在霍十六载,宣德九年卒官,年五十九。诸生服丧之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注:①墓次:服丧人的临时住处。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佛氏以空为性 ②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B.①父欣然从之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①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报 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D.①公则民不敢慢 ②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曹端“品德高尚”的一组是 ①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 ②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 ③霍、蒲两邑各上章争之 ④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之 ⑤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⑥诸生服丧之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⑤⑥3.下列叙述或评价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曹端读谢应芬的《辨惑编》后对佛教道教、巫婆神汉、阴阳先生、凶时吉日的说法都不相信,表现他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B.曹端设里社、里谷坛,让百姓祈报收成,在我们看来仍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C.与曹端同时在霍州讲学的李德见到曹端,离开时对曹端的学生说了一番话,赞扬曹端学识广博,是难得的人师。D.曹端去世,诸生服丧之年,霍州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其原因是曹端在霍州十六载,做官时为政公廉。4.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郡人皆化之,耻争讼。(2)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之。(3)得经师易,得人师难。答案:1.B(①的“之”是代词,指代曹端所说的道理(话);②的“之”是动词,“往,到”。A项①②“以”是介词,相当于“把"。C项两个“为”都是介词,相当于“给”、“替”;D项两个“则”都相当于“就”)2.D(①研究的持之以恒;②④学识渊博)3.B(A项“佛教道教”与原文“浮屠”不符;C项“离开时”应为“离开后”.“对曹端的学生”应为“对自己的学生”;D项,原因除为政公廉外,更主要的是他有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道德.为霍州做了许多好事)4.①郡里的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打官司当作可耻的事。②至于他懂得古今,通晓社会变化,没涉及的学问很少。③得到一位讲经的老师容易,而得到一位教诲做人的老师难。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①子瞻:苏轼。齐安,黄州。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②陁(tuó)山冈。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 适:到 B.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席: 坐 C.扫叶席草,浊酒相劳 劳:劳动 D.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 胜:美景 2.下面全都表现苏轼“适意而乐”的一项是①穷山之深,力极而息。 ②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③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④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 ⑤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 ⑥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②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始叙述苏轼谪居齐安,好游武昌诸山,看似与九曲亭无关,实则介绍曲亭周边的独特环境,同时写苏轼黄州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 B.第二段叙写扩建九曲亭的过程,突出苏轼之“最乐”;第三段宕开一层,以往事印证苏轼“适意忘反”的性情,以点缀之笔走出“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的主旨 C.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情景相融,浑然一体。全文围绕着“乐”字展开,旷达超然,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露出相知相慰的手足深情。 D.文章表面写自己与兄长游乐山水的洒脱快乐,实际是记录他们共同的坎坷人生,以乐景写哀情,抒发谪贬后愤怒感伤得情绪。 答案: 1.C(劳:慰劳)2.C(③⑥句不属于)3.D(并非以乐景写哀情,也并非抒发谪贬后愤怒感伤的意绪,而是表现旷达超然心境)
更多文章: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银监会《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暂行办法》规定的不良贷款分析报告包括( ))
2024年9月7日 05:10
我喜欢的一件艺术品(小学生我喜欢的艺术品作文400字【五篇】)
2024年8月1日 05:10
初中数学题解答(几道初中数学题,求解.要详细说出如何解答的,我看明白了还加分)
2024年4月28日 00:40
按照游览的顺序清音公园作文300字?新泰青云湖去清音公园的路线
2024年3月16日 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