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戚与共的故事(休戚与共的故事)
本文目录
休戚与共的故事
于时庾亮以望重地逼,出镇于外。南蛮校尉陶称间说亮当举兵内向,或劝导密为之防。导曰:“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则如君言,元规若来,吾便角巾还第,复何惧哉!”于是谗间遂息。大意说:庾亮威望很高,在外地镇守。南蛮校尉离间王导和庾亮,对王导说庾亮要举兵向内地进犯,劝王导秘密防范。王导说:“我与庾亮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利害相同。闲言碎语,到智者口中就应停止。如果向你说的那样,庾亮真的来了,我就回家,让位于他,有什么可怕的呢?”于是谣言就绝迹了。
休戚与共的释义及典故
休戚与共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xiū qī yǔ gòng。意思是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祸患共同抵挡,形容关系紧密,利害相同。
详细释义
【解释】: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出自】:《晋书·王导传》:“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示例】:我们是~的好同学。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呼吸相通、息息相关、同甘共苦、与民更始、患难与共、一脉相连、同舟共济、休戚相关、痛痒相关、风雨同舟、玉石俱焚、血肉相连
【反义词】:漠不相关、不共戴天、无关痛痒
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的晋厉公为了不让那些王族公子留在国内无所事事、坐享其成,就把他们分别派遣到别的国家去当官。其中一个叫姬周的公子就被派到周国的单襄公身边做家臣。
姬周是个十分热爱祖国的有志青年。他身在国外,却处处把国家的大事小事牵挂在心头,凡是遇到晋国人,他总要问长问短,不厌其烦。听到好消息,他会喜形于色,满面春风;听到坏消息,他就双眉紧锁,忧心忡忡。
单襄公看在眼里,钦佩在心头,他嘱咐身边的人说:“姬周是个有志有为的青年,他身在异国他乡,心却始终与祖国休戚与共,将来一定能成大气候!”
果然,不久晋国大乱,晋厉公被杀,姬周立即被立为国君,就是后来的晋悼公。那年,他才14岁。
休戚与共的意思 休戚与共造句和典故
当人们遇到困境和痛苦时,有没有一个人能为你着想帮助到你呢?成语休戚与共就正好说的是这种无私忠诚的精神。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休戚与共的意思 休戚与共造句和典故”,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休戚与共的意思 休戚与共造句和典故
意思:
本义是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祸患共同抵挡。后形容关系紧密,利害相同。
造句:
1、我们应该紧密团结,休戚与共,生死相依。
2、在那动荡的年代,我们这些人命运相同,休戚与共。
3、林、陈两家是世交,几十年来两家休戚与共。
4、中朝两国同志要亲如兄弟般地团结在一起,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为战胜共同敌人而奋斗到底。
5、彼得到了有选举权的年龄时,他投票支持民主党,以示休戚与共.
典故:
春秋时期,晋献公听信骊嬷的谗言,把群公子一个个排斥到国外。从此,这种做法就一直延续下来。到晋厉公时,姬淡的儿子姬周也被派到周朝去侍奉单襄公。
姬周在周朝,言行谨慎,无可挑剔。而且,他虽然身在异国,却非常关心自己的祖国一一晋国的事情。晋国发生值得忧愁的事情时,他就非常焦虑,晋国发生可喜的事情时,他就满心高兴。单襄公对姬周的为人十分敬重,对他的高尚品德十分赞赏。单襄公病重时,特别把儿子顷公召到跟前,再三叮嘱说:“你一定要好好对待晋国的姬周,将来统治晋国的人必然是他。这个人,敬、忠、信、仁、义、智、勇、教、孝、惠、礼,样样具备,他的品行,无可挑剔。而且,他能够和他的祖国共享欢乐和忧愁,不忘本(原文是‘为晋休戚,不背本也’)。这样的人不能取得晋国的统治权还有谁能取得呢?”顷公听了他父亲—番教海,答应一定要善待姬周。
不久,晋国发生内乱,上卿栾书杀死了晋厉公。族中只有周子最有德行,因此,他很快就被栾书派人接回晋国,成为了晋悼公。那一年,他才14岁。
休戚与共词语解释
文化课教材(高级):休戚与共(成语故事) 作者:正见文化课教材小组 FROM:big5.zhengjian/articles/2007/12/24/50015 ◇◇◇ ◇◇◇ ◇◇◇ 【原文】 襄公(1)有疾,召顷公(2)而告之,曰:「必善(3)晋周(4),将得晋国。其行也文,能文则得天地。……且夫立无跛(5),正也;视无还(6),端也;听无耸(7),成也;言无远(8),慎也。夫正,德之道也;端,德之信也;成,德之终也;慎,德之守也。守终纯固,道正事信,明令德(9)矣。慎成端正,德之相(10)也。为晋休(11)戚,不背本也。被文相德,非国何取!」 《国语.周语下》 【批注】 (1)襄公:指单襄公。 (2)顷公:单襄公之子。 (3)善:善待、好好对待。 (4)周:指春秋时代晋悼公孙周,他是晋襄公的曾孙,孙谈之子。 (5)立无跛:站时双腿直立不偏倚。跛,音必,歪斜、偏倚。 (6)视无还:看事物时不会左顾右盼。还,音环,反复,此指眼珠反复的转动。 (7)听无耸:倾听时不竖起耳朵。耸,音悚。 (8)言无远:只谈论切近的事,而不好高骛远。 (9)明令德:明白善良的品德。令德,即美德。 (10)相:音向,辅助。 (11)休:快乐、欣喜。 【故事阐述】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孙周是晋襄公的曾孙,孙谈之子,因受到当时在位的晋厉公排斥,于是就到周王室,侍奉单襄公并任职他的家臣。孙周为人忠实,做事重义理,虽然避走他乡,但还是心系著晋国的一切。如果听到晋国不好的消息,他就会感到哀伤;如果听到晋国有喜庆的好消息,他也会跟着高兴。 单襄公病重时,唤来儿子单顷公告诉他说︰「一定要好好善待晋国公子孙周,他将来会成为晋国国君。他的品行具有文德,而具备文德的人就会得到天地的庇佑。有了天地的降福,至少能成为国君。孙周站立时不歪斜,是正;看东西时目不斜视,是端;倾听时不竖起耳朵,是成;言谈时不骛远,是慎。正,是德行的基础;端,是德行的依据;成,是德行的最终结果;慎,是德行的守护。守护稳固而结果不偏,基础端正而行事有依据,这就是通晓善良的品德了。慎、成、端、正,是辅助德的。为晋国欣喜和悲伤,是不忘本。具备美德又有善行辅佐,怎能不继承王位呢!」单顷公答应了他父亲的叮嘱。后来,晋厉公在内乱中被杀死,晋国人把孙周迎回并立为国君,就是晋悼公。 渐渐的人们就把原文中「晋休戚,不背本也为」,演变成「休戚与共」这句成语,用来形容双方关系密切,彼此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讨论】 (1) 单襄公为什么认为孙周是才德兼备的青年?为什么要儿子顷公善待孙周? (2) 单襄公认为具备文德的人,就能获得上天的赐福,请问你相信生命轮回吗?善恶有报吗?请各找一篇故事,把自己的体会跟大家分享。 【造句练习】 例:公司的营运和个人休戚与共,所以大家要共同努力,创造公司最大的利润。 例:家庭与个人关系休戚与共,碰到困境时,全家人要同心协力,才能度过难关。 【相似成语】 息息相关;祸福与共;唇齿相依;休戚相关 【课后时间】 请试着分辨「休戚与共」和「休戚相关」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 (1) 异︰「休戚与共」偏重在同甘苦、共患难,而「休戚相关」则偏重在关系紧密。 (2) 同︰都有彼此关系密不可分之意。
休戚与共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英文翻译是什么
休戚与共什么意思
休戚与共释义如下:
休:欢乐,喜悦。戚:忧愁,祸患。彼此之间忧喜祸福都共同承受。形容同甘共苦。
休戚与共
拼音:
出处: 明·瞿共美《天南逸史》:“臣与皇上患难相随;休戚与共;愿自不同于诸臣;一切大政自得与闻。”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献公听信骊嬷的谗言,把群公子一个个排斥到国外。从此,这种做法就一直延续下来。到晋厉公时,姬淡的儿子姬周也被派到周朝去侍奉单襄公,
姬周在周朝,言行谨慎,无可挑剔。而且,他虽然身在异国,却非常关心自己的祖国一一晋国的事情。晋国发生值得忧愁的事情时,他就非常焦虑,晋国发生可喜的事情时,他就满心高兴。单襄公对姬周的为人十分敬重,对他的高尚品德十分赞赏。
单襄公病重时,特别把儿子顷公召到跟前,再三叮嘱说:“你一定要好好对待晋国的姬周,将来统治晋国的人必然是他。这个人,敬、忠、信、仁、义、智、勇、教、孝、惠、礼,样样具备,他的品行,无可挑剔。
而且,他能够和他的祖国共享欢乐和忧愁,不忘本(原文是‘为晋休戚,不背本也’)。这样的人不能取得晋国的统治权还有谁能取得呢?”顷公听了他父亲—番教海,答应一定要善待姬周。
不久,晋国发生内乱,上卿栾书杀死了晋厉公。族中只有周子最有德行,因此,他很快就被栾书派人接回晋国,成为了晋悼公。那一年,他才14岁。
休戚在文言文的意思
1. 休戚与共的解释
休戚与共
成语:休戚与共 发音:xiū qī yǔ gòng 英译:share weal and woe;stand together through thick and thin. 解释: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同欢乐共悲哀。 与“患难与共(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形容彼此之间关系密切,利害一致)”不同 出处:《晋书·王导传》:“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同甘共苦、同舟共济、风雨同舟 反义词:不共戴天、无关痛痒、漠不相关 故事:休戚与共 春秋时期,晋国的晋厉公为了不让那些王族公子留在国内无所事事、坐享其成,就把他们分别派遣到别的国家去当官。其中一个叫姬周的公子就被派到周国的单襄公身边做家臣。 姬周是个十分热爱祖国的有志青年。他身在国外,却处处把国家的大事小事牵挂在心头,凡是遇到晋国人,他总要问长问短,不厌其烦。听到好消息,他会喜形于色,满面春风;听到坏消息,他就双眉紧锁,忧心忡忡。 单襄公看在眼里,钦佩在心头,他嘱咐身边的人说:“姬周是个有志有为的青年,他身在异国他乡,心却始终与祖国休戚与共,将来一定能成大气候!” 果然,不久晋国大乱,晋厉公被杀,姬周立即被立为国君,就是后来的晋悼公。那年,他才14岁。
2. 请问“休戚相关”的具体含义
【成语】休戚相关
【拼音】xiū qī xiāng guān
【解释】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出处】《国语·周语下》:“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为晋休戚,不背本也。”
【示例】岂可委之荒野,任凭暴露,全无一点~之意。 ◎元·石君宝《曲江池》第四折
【近义词】息息相关、唇齿相依
【反义词】漠不关心、无关痛痒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3. 休戚相关是什么意思
休戚相关
“晋国有忧,未尝不成,有庆,未尝不恰……为晋休戚,不背本也。”
释义“休”,喜“戚”,忧。是形容彼此关系密切、喜忧相关、命运相连。
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的晋淖公周子,又叫姬周,年轻的时候曾因受到族人晋厉公的排挤,不能留在国内,而客居到周地洛阳,在周朝 世卿襄公手下做事,周王的大夫单襄公很器重他,把他请到自己家 里,就像对待贵宾一样地招待他。 周子虽然年纪轻轻,却表现得十分老成持重。他站立的时候稳 稳当当,毫无轻浮的举动;看书的时候全神贯注,目不斜视,听人讲 话的时候恭恭敬敬,很有礼貌;自己说话时总是忘不了忠孝仁义;待 人接物时总是十分友善、和睦;他自己虽然身在周地,可是听说自己的祖国晋国有什么灾难时就忧心忡忡;听说到晋国有什么喜庆的事 情时就非常高兴。所有这些表现,单襄公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认为他将来一定大有前途,很有希望回到晋国去做个好国君。因此,单 襄公对周子更加关心、爱护。 不久,晋国国内果然发生了内乱,原来一直害怕失去权力而排 挤王室公子的晋厉公被杀死了。于是,晋国大夫就派人到洛阳来,把 周子接了回去,让他做了晋国的国君。
4. 暂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暂
zàn
①一时;一下子。《肴之战》:“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而免诸国。”
②暂时。《孔雀东南飞》:“卿但~还家,吾今且报府。”
③突然。《琵琶行》:“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明。”
④刚刚。江淹《别赋》:“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起。”
⑤姑且。刘禹锡《酬乐天场州初逢席上见赠》:“今日听君一曲,~凭杯酒长精神。
【注】现代汉语的“暂”指“暂时”;古代汉语的“暂”,初只指时间很短,后来才有与将来对比的意思。”
【暂面】猝然见面。
《说文解字》:“暂,不久也。”为一表时副词。
休戚相关的典故
导语:休戚相关的典故的意思是,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连。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休:喜悦;吉利;戚:忧愁;悲哀。以下是我整理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连。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休:喜悦;吉利;戚:忧愁;悲哀。
宋·陈亮《送陈给事去国启》:“眷此设心;无非体国;然用舍之际;休戚相关。”
相;不能读作“xiànɡ”。
休;不能写作“修”。
息息相关唇齿相依
漠不相关无关痛痒
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主谓式。
~和“休戚与共”;都有“利害一致”的意思。~重在忧喜祸福的相互关联;“休戚与共”重在忧喜祸共同承受。
:元末农民起义以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制定了许多与发展生产~的政策。
mutuallyaffected
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晋悼公姬周,年轻的时候曾因受到晋厉公的排挤,无法留在国内,只好客居周地洛阳,在周朝世卿单襄公手下做事。单襄公很器重他,把他请到自己家里,就像对待贵宾一样地招待他。
姬周虽然年纪轻轻,却表现得十分老成持重。他站立的时候稳稳当当,毫无轻浮的举动;看书的时候全神贯注,目不斜视;听人讲话的时候恭恭敬敬,很有礼貌;自己说话的时候总是忘不了忠孝仁义;待人接物的时候总是十分友善、和气;他自己虽然身在周地,可是听说自己的祖国晋国有什么灾难时就忧心忡忡,听说晋国有什么喜庆的事情时就非常高兴。
所有这些表现,单襄公都看在眼里,认为他将自己的忧愁喜乐与晋国的命运连在一起,是不忘本的表现,将来一定大有前途,肯定能回到晋国去做个好国君。因此,单襄公对姬周更加关心、爱护。不久,晋国国内发生了内乱,原来一直害怕失去权力而排挤王室公子的`晋厉公被大夫栾书、中行偃所杀,晋国政局陷入了大动荡。于是,晋国大夫就派人到洛阳来,把姬周接了回去,让他做了晋国的国君。
晋悼公即位时年仅十四岁,即位之初,便承担起复兴霸业的重任。晋国朝野上下,都对他寄予厚望。晋悼公首先将厉公之死归罪于厉公心腹夷羊五等人,既对厉公被杀向国民做了交待,又巩固了与正卿栾氏和大族中行氏的关系,稳定了厉公被杀后的混乱局面。为平衡卿大夫之间的关系,他又对世代有功的其他旧族委以重任,一反景、厉两代打击世卿的方针,消除了君臣之间的信任危机。以德治国,是晋悼公执政后的主要策略,他放弃公私旧债,减轻赋税劳役,减缩开支,禁止浪费。德政的施行使国内矛盾趋于缓和,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晋悼公以仁义政策对待中原诸侯,革除外交弊政,重订同盟国的朝聘和贡纳制度以减轻职贡太重的诸侯国的负担,平均劳役,公平应允地处理同盟内部的事务。同盟稳固,晋悼公开始与楚国争霸。为有效孤立楚国,加强诸侯联盟,凸现霸主地位,晋悼公不断召集诸侯会盟。他改革文公三年一聘,五年一朝的旧礼仪,以讨伐叛逆,救弱扶倾,伐郑救宋为核心,从公元前571年到公元前562年,八年内九和诸侯。通过频繁的会盟,将齐、鲁、宋、郑等国紧密团结在晋国周围,将晋国的霸业退至巅峰。
休戚的故事有哪些
关于休戚的故事有哪些如下:
一、休戚相关
春秋时期,晋厉公执政时,为了防止王族公子互相争权,制造内乱,就把一部分王族公子派到国外。其中有一个叫姬周的被派到了周朝,为贵州单襄公做家臣。
单襄公很欣赏姬周,就像对待贵宾一样地对待他。有人不解地问单襄公:“姬周还只是个孩子,你为什么这样器重他呢?”单襄公说:“别看姬周的年纪轻,日后却必成大器。
我注意观察过他,他站立的时候稳稳当当,毫无轻浮的举动;看书的时候全神贯注,目不斜视;听人讲话的时候恭恭敬敬,很有礼貌;自己说话时总是忘不了忠孝仁义;待人接物时总是十分友善、和睦。
他自己虽然身在洛阳,可是一听说晋国有什么灾难时就忧心忡忡,一听说到晋国有什么喜事儿时就非常高兴。他的心一直跟晋国紧紧地相连,是因为他不忘本呀。(原文是:‘为晋休戚,不背本也。’)所以我觉得,他将来一定大有前途,很有希望回到晋国去做个好国君。”
不久,晋国国内果然发生了内乱,做了七年国君的晋厉公被大臣杀死了。于是,晋国派人到洛阳来,把姬周接了回去,让他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晋悼公。晋悼公即位后,招贤纳士,励精图治,使晋国逐渐强大起来。
成语“休戚相关”由“为晋休戚,不背本也”演变而来,形容彼此关系密切,喜忧相关,命运相连。休,喜庆,欢乐;戚,悲哀,忧愁。
二、休戚与共
顾徽是三国时吴国丞相顾雍的弟弟。孙权占据江东后,招揽四方英雄和贤能之士,听说顾徽有学识又能言善辩,就让他担任自己的主簿。
一次,顾徽随孙权出行,见一位将领押着一位被捆绑的壮汉,正要带他到集市上斩首示众,就上前询问原因。那将领说这人是一名士兵,因偷了上百枚铜钱,按法律应斩首处死。
顾徽请将领先不要动手,然后到孙权面前说:“如今东吴正需要人才,兵多将广才可对抗北方的曹操。这位土兵健壮有力,偷的钱也不算多,我恳请主公赦免他的罪过,让他到战场上去杀敌赎罪。”孙权不但答应了顾徽的请求,还赞许了他的行为。
不久,有传闻说曹操准备向江东用兵,孙权为此召见了顾徽,对他说:“你是我的心腹之臣,如今曹操怀有吞并江东的野心,你去为我拜见一下曹操,了解他的真实意图。”
于是,顾徽以辅义都尉的身份渡江北行,到许昌拜见了曹操。曹操向他打听江东的消息,顾徽闪烁其词地说:“江东正逢大丰之年,如今连山林湖泽中藏匿的盗匪都被感化从善,纷纷出来参加了孙将军的军队。”
曹操听了大笑道:“我与孙将军一起辅佐汉室,主持大义如同一家人一样,您为什么对我说这些呢?”顾徽回答说:“正因为您与孙将军共同主持大义像磐石一样坚固,喜忧福祸共同承受,您一定想了解江东的情况,所以才向您说起啊。”曹操听后很周到地款待了顾徽,又派人专程把他送回江东。
休戚与共(休:欢乐,吉庆;戚:忧愁,悲哀)指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主谓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最早出处:先秦·左丘明《国语·周语》:“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
更多文章:
产业规划书怎么写?产业规划包括哪些方面,产业规划包括哪些方面知识
2024年4月25日 17:00
汽车场地考试压铁饼技巧?手动挡小车压铁饼、过单边桥、陡坡起步技巧、!重赏、
2024年5月23日 21:40
微情书:执我之手,消我半世孤独?适合情人节写给女朋友的微情书
2024年3月19日 23:00
有首歌的歌词是‘我不想哭,我不想闹,我想忘记一切忘记烦恼’谁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我不想哭可是眼泪它自己止不住的往外流是哪首歌的歌词
2024年3月27日 12:40
全家一起做的快乐的事情(你和父母在一起最开心的那一天,经历了什么)
2024年3月17日 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