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诗歌赏析(席慕容《错误》赏析)
本文目录
- 席慕容《错误》赏析
- 席慕容的《古相思曲》赏析
- 席慕容《独木》的诗歌赏析
- 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赏析
- 雾起时席慕蓉诗歌赏析
- 席慕容的诗歌风格赏析
- 励志诗歌席慕容《七里香》赏析
- 乡愁席慕容诗歌赏析
- 席慕容《独白》赏析
- 席慕容诗歌赏析
席慕容《错误》赏析
赏析:
诗中的三个假如表达出了对之前遇见的爱情和爱人的遗憾和惋惜。短短几行字,席慕蓉表露出了一种纠结无奈,郁闷伤感的心情,一种想忘不能忘,想爱不能爱的苦恼。命中注定的决绝,爱情誓言都是沉重的东西,生活如何才能容易,用这种起伏的假设引出后面的否定,一笔抹去结尾悠远而有意味。
原文:
《错误》
假如爱情可以解释,誓言可以修改
假如,你我的相遇,可以重新安排
那么,生活就会比较容易
假如 有一天,我终于能将你忘记
然而,这不是,随便传说的故事
也不是明天才要,上演的戏剧
我无法找出原稿,然后将你
一笔抹去
扩展资料:
《错误》的作者席慕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爱的抒发已成为席慕容诗歌的第一主题,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而在这些爱的情感中,有甜蜜,也有忧愁。席慕容以一个女性特有的细腻的视角,来体验着生命中的温存。
席慕容的《古相思曲》赏析
席慕容的《古相思曲》是一首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抒情诗,以古代为背景,讲述了相思之情的故事。这首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爱情的复杂性和无奈,让读者在感受到爱情美好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其中的苦涩和悲哀。首先,这首诗的背景是古代,但是它所表达的情感却是跨越时空的。诗中的“我”和“你”代表着两颗相爱的心,他们在时间的洪流中相遇,相爱,却也经历了分离和思念。这种相思之情,是人类最古老、最无奈的情感之一,也是爱情的核心。通过这个主题,诗人成功地唤起了读者对爱情的共鸣和感受。在诗中,席慕容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形象的描写,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具体而生动的相思世界。例如,“鸿雁南飞,鱼跃江浦”,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同时也暗示了相思之情的漫长和无边;“夜夜流光相皎洁,岁岁年年人不同”,描绘了相思之情的苦涩和悲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珍视和执着。此外,这首诗的语言也极富诗意和韵律感。诗人通过运用古语、叠词、平仄等手法,让整首诗具有了独特的韵味和美感。例如,“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遥遥”、“白云”和“怀古”等词汇,不仅富有意境和情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爱情的深深眷恋。最后,席慕容的《古相思曲》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这首诗借鉴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元素,如古代诗词、民间传说等,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它也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情感价值观,如对真爱的追求、对相思的体悟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综上所述,席慕容的《古相思曲》是一首充满情感、意境和文化内涵的优秀诗歌。它以古代为背景,讲述了现代人的爱情故事,让读者在感受到爱情美好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其中的苦涩和悲哀。这首诗通过对相思之情的深刻描绘和对传统文化的借鉴,成功地展现了诗歌的魅力和力量。
席慕容《独木》的诗歌赏析
赏析:
整首诗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和类比,以自我剖析的方法表达出作者渴望自由的空间、渴望自由的舒展的心情。
席慕容先是以火车上的自己为引子,引出所见的独木。其中,火车则是作者心中无人打扰的空间的象征。喜欢在火车上,实则是喜爱独自一人的清净自在。
在诗的前几句,作者花少量的笔墨刻画了这样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空间,为的是在读者心中留下印象。随后以群木和独木的对比,写社会和理想的对比。至此,那个“空间”的概念成功地转换为“理念”的概念。从一个自在的空间,到对自由本质的向往。
文中用委婉的方法来生长一句,说的是社会。不仅如此,它也做了一个铺垫,为什么要委婉生长?是因为要获得阳光。随后一个转折,跳到那一株独木,自由地生长得如蓬如伞,是最重要的,仍然能获得阳光。
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表现出自身内心最深处的愿望,单纯的自在是不足的。不仅自在、还要舒适地生活。所以说,作者所求的自在,是一种不受束缚的生活方式。这无疑是现实中不可能的,所以作者笔锋一转、再点群木。
通过这样的一次迂回,作者从中引出做人的道理,要自由、先要妥协;要舒畅、先要学会在社会中独立。这种独立不是特异独行,而是在不得不依附“群木”的时候,在内心深处做一棵独木。
拓展资料:
原文:
《独木》
席慕容
喜欢坐火车,喜欢一站一站的慢慢南下或者北上,喜欢在旅途中间的我。
只因为,在旅途的中间,
我就可以不属于起点或者终点,不属于任何地方和任何人,
在这个单独的时刻里,我只需要属于我自己就够了。
所有该尽的义务,该背负的责任,
所有该去争夺或是退让的事物,
所有人世间的牵牵绊绊都被隔在铁轨的两端,
而我,在车厢里的我是无所欲求的。
在那个时刻里,我唯一要做也唯一可做的事,
只是安静地坐在窗边,观看着窗外景物的交换而已。
窗外景物不断在变换,山峦与河谷绵延而过,
我看见在那些成林的树丛里,每一棵树都长得又细又长,
为了争取阳光,它们用尽一切委婉的方法来生长。
走过一大片稻田,在田野的中间,我也看见了一棵孤独的树,
因为孤独,所以能恣意地伸展着枝叶,长得象一把又大又粗又圆的伞。
在现实生活里,我知道,我应该学习迁就与忍让,
就象那些密林中的树木一样。
可是,在心灵的原野上,请让我,让我能长在一棵广受日照的大树。
我也知道,在这之前,我必须先要学习独立,在心灵最深处,学习着不向任何人寻求依附
作者简介:
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生,出生于四川,成长于台湾,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原籍内蒙古察哈尔部。
1963年,席慕蓉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1966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完成进修,获得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等多项奖项。著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一棵开花的树》等诗篇脍炙人口,成为经典。
席慕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赏析
《一棵开花的树》是席慕蓉(穆伦·席连勃)于1980年10月4日创作的一首抒情诗。作者通过对一棵开花的树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于自然的感悟。即生命是不断的经过、经过、经过,她写的东西都是在生命现场里所得到的触动。
诗之灵魂在于情,情真意切才有诗。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把一位少女的怀春之心表现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
这不是失恋的悲歌,而是对真挚的爱的热烈祈求。这首诗始终紧扣着一棵开花的树来写,意象单纯,抒情真切,音韵和谐,艺术水平很高。
《一棵开花的树》以树为意象,一花一叶都充盈着爱意,将“ 我” 对“ 你” 的纯真的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拓展资料:
《一棵开花的树》 作者:席慕蓉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
席慕蓉出生在动荡不安的战乱年代。自幼随父母辗转重庆、上海、南京,最后到台
湾,之后又去欧洲留学。每换一次环境,孤独便增加一重,她只好通过写诗来抒发重重寂寞。在无边的黑夜里,席慕蓉经常会梦见回家,却总在刚推开家门的瞬间醒来。
幸好,她遇到了一个温柔敦厚的男子,为她孤独的心开启了一扇光亮的窗。席慕蓉和刘海北相识在比利时鲁汶大学中国学生中心。在几次聚会中,席慕蓉发现刘海北不仅知识渊博,还十分善良。最终两人走到了一起,尔后两个人在欧洲学业结束后,回到了台湾,他们没有选择繁华的闹市生活,而是在乡下住了整整10年。
雾起时席慕蓉诗歌赏析
雾起时
作者:席慕蓉
雾起时 我就在你的怀里
这林间 充满了湿润的芳香
充满了那不断要重现的少年时光
雾散后
却已是一生
山空湖静
只剩下那 在千人万人中
也绝不会错认的背影
席慕容简介:
席慕容,女,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后随家定居台湾。她于一九八一年出版第一本新诗集《七里香》,在台湾刮起一阵旋风,其销售成绩也十分惊人。一九八二年,她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成长的痕迹》,表现她另一种创作的形式,延续新诗温柔淡泊的风格。代表作品有《记忆广场》、《成长的痕迹》等。
赏析:
《雾起时》,是台湾著名女画家、女诗人席慕容的作品。 第一节“雾起时 / 我就在你的怀里”,第一个停顿,诵读诗句时便自觉地将“雾起时”拖长放慢,读者自然轻快地进入到薄雾弥漫的’意境,体味恬静安详的心境。
第二节从“这林间充满了湿润的芳香”到“充满了那不断要重现的少年时光”,这两句层层递进,两个“充满”,从面前的芳香追忆到遥远的时光,从一个事物扩展到一个时期,在诵读“这林间充满了湿润的芳香”时,语调轻快,接着因为感情深化,在诵读“充满了” “那不断要重现的”时,声音自然加重拖长,最后,“少年时光”则慢慢地拖长,音韵节奏的变化正如诗人的心绪,不断蔓延,情感也随之渐渐深化,悠远绵长。 同时,这一节中,韵律和谐晓畅,“香”和“光”压ang韵,读起来有着同声相应的轻松顺滑之美。
席慕容的诗歌风格赏析
一、至善纯情,恬静从容:
席慕容的诗体现着纯真、宽容、仁爱的精神内涵。诗人追求绝对的爱、永恒的爱,在《七里香》、《一棵开花的树》等众多爱情诗中都体现了这种纯真、痴情的特点。
二、通俗浅白,中国韵致:
席慕容的诗完全没有艰涩聱牙的文句,用语浅白却清新淡雅,这比较贴近一般读者的审美品质。由于精熟古诗词,诗人还善于取读者所熟悉的古典意象入诗,使诗歌具有浓郁的中国韵致。《莲的心事》、《缘起》、《乡愁》等,就像岁月馈赠的一杯杯清香习习、淡涩而回甘的中国茶一样,令人品了还品,饮了又饮。
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原籍内蒙古察哈尔部。
1963年,席慕蓉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1966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完成进修,获得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等多项奖项。著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一棵开花的树》等诗篇脍炙人口,成为经典。
席慕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2017年12月,席慕蓉作词、吕学东作曲、姜丽娜演唱《故乡的歌》获第十届中国金唱片奖民族类最佳原创单曲奖。
励志诗歌席慕容《七里香》赏析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一般饱含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诗歌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励志诗歌席慕容《七里香》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席慕蓉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了二十年后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七里香【解题】
从植物学意义上来说,“七里香”并非某种花的名字,而是一些花卉的俗称,因为有很多植物都叫做“七里香”。从诗句中描写的“绿树白花”来看,席慕蓉所说的“七里香”应该是一种木本植物,符合这个特点的有月橘、海桐、木香等。不管“七里香”具体所指何物,但因其花洁、芳香,人们常以它为题材入诗,用于表达某种特定的意境。台湾着名女席慕蓉席慕蓉所作的第一首诗就名为“七里香”,席慕蓉以“七里香”为背景,追忆二十年前的青春往事。
七里香【赏析】
这首诗的内容可一言以蔽之:“追梦少年轻别离,沧桑中年重故园。”其结构亦一目了然:第一节以隐喻统摄全诗,后两节的具体描写则分别阐释了第一节两句诗的含意。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形象地揭示了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有过的“追梦情结”:“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我们,不都曾天真地以为梦想总在远方吗?认定了方向,便收拾行囊,义无反顾地闯向那一片未知的`天地。第二节席慕蓉具体地再现了当年自己离家追梦的情景:“在绿树百花的篱前,曾那样轻易地挥手告别。”“颠狂少年轻离别,辜负春时节”。家乡的树再怎么浓绿,花再怎样洁白,也总挽留不住一颗年轻的不安分的早已跃跃欲试的心。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是前句的逆过程,写出了存在于每个游子内心深处的“乡愁情结”。年龄渐长,阅世渐深,方明白“此心系故园,情怀追昨天”之理,无奈时光不可倒流,再也无法回到少年烂漫时。等到“沧桑了二十年后”,蓦然回首,才发现“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不由心生“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之感。好不容易入睡。唯有在梦中,“魂魄”方可“夜夜归来”,去亲近那株故园篱前的七里香,于是整个梦境里便有一阵微风拂过,郁香满园。
在诗中,席慕蓉虽未直接点题“七里香”,但处处可见其影踪。故园篱前七里香的“绿树白花”,虽经二十年岁月流光的无情磨洗,依然鲜活如初,宛在眼前。七里香不仅一直盛开在遥远的记忆里,更是永远绽放于游子的心田上。七里香“满园的郁香”仿佛被赋予了一种神奇的魔力,居然穿破厚重的时空之墙而阵阵袭来,顿时让席慕蓉沉醉迷失于这亦幻亦真的境界里了。七里香的白花、郁香,把后两节巧妙自然地融为一体,二十年、千万里的时空的裂痕,就这样全被一株小小的七里香抚平了。
乡愁席慕容诗歌赏析
席慕容,一个充满乡愁情结的诗人。他的诗歌中,总是充满着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今天,我们就来探寻一下席慕容诗歌中的乡愁情结。
席慕容的乡愁情结
席慕容出生在浙江嘉兴,但他的童年却是在台湾度过的。在他的诗歌中,经常可以看到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比如他在《乡愁》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这句话中,他用邮票和船票来比喻自己和母亲、新娘之间的距离,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
席慕容的诗歌赏析
席慕容的诗歌中,除了乡愁情结外,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欣赏的地方。比如他在《雪夜》中写道:“我爱雪,因为我想你;我恨雪,因为我想你。雪片飘飘,像我飘忽的心。”这句话中,他用雪来比喻自己对心爱的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感受。
探寻席慕容诗歌中的乡愁情结
要探寻席慕容诗歌中的乡愁情结,我们需要从他的诗歌中找到一些关键词语。比如“故乡”、“家乡”、“乡愁”等等。在他的诗歌中,这些关键词语经常出现,可以看出他对故乡和家乡的眷恋之情。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他的诗歌中找到一些具体的描写。比如他在《故乡的云》中写道:“故乡的云,像一只只白色的绵羊,悠悠地漂浮在天空中。”这句话中,他用绵羊来比喻故乡的云,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席慕容《独白》赏析
赏析:
《独白》一文是对人生的感悟,人活着所付出的努力难道仅仅是为讨得人们的欢心、博得他人的赞许吗?我们不要战战兢兢套入这种模式和桎梏中,到头来你已不是你了,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它将制约你的发展。
《独白》一文还告诫读者要珍惜时光,人生有着各个不同的阶段,各个阶段都会有“落幕”时,每个阶段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虽然已经“落幕”,但是在“落幕后,可以不断地去弥补前一阶段的不足,使自己能有一个提高,有一个飞跃,趋于完美。这样才能减缓时光流逝的步伐。
作者在文中说的相当好“这世间并没有分离与衰老的命运,只有肯爱与不肯去爱的心”。分离与衰老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只要你肯爱惜时间,珍惜时间,你就能留住时间的步伐,使你变得年轻起来。
原文节选:
把向你借来的笔还给你吧。
一切都发生在回首的刹那。
我的彻悟如果是缘自一种迷乱,那么,我的种种迷乱不也就只是因为一种彻悟?
在一回首间,才忽然发现,原来,我的一生的种种努力,不过只是为了周遭的人都对我满意而已。为了要博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
走到中途,才忽然发现,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把向你借来的笔还给你吧。
出处:出自台湾作家席慕容的《独白》。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席慕蓉的写作笔法擅长运用重覆的句型,使她的文章呈现舒缓的音乐风格而充满了田园式的牧歌情调,在句法的经营上,除了着重整体的效果外,也追求词藻的华美。她的文章都以人物作中心,在浅白的诉说里,很容易看出她的真诚,具有冲澹型散文的特点。
在席慕蓉的作品中‘问句的使用’是一大特色,无论是在文中或文末出现,事实上,她想要表达出的可能是一种模糊、不确定的心态,她不仅在自问同时也在向读者发问。
尤其,当席慕蓉在使用问句时,通常不会只使用一次,常常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覆运用,连接而下,营造出一股沉重的气氛将全文笼罩
席慕容的诗歌多写爱情、乡愁、时光和生命,爱的抒发已成为席慕容诗歌的第一主题。而在这些爱的情感中,有甜蜜,也有忧愁。席慕容以一个女性特有的细腻的视角,来体验着生命中的温存。这也是《独白》的创作风格和创作背景。告诫读者要珍惜时光,有感慨时光飞逝。
席慕容诗歌赏析
席慕容赏析这是诗人席慕容写的一篇散文,全篇仅有二百余字。文章的好坏并不在于长短,它传达的意境,却深邃辽远,令人回味无穷。“山茶花又开了”,忽然其来的第一句,直点所要开展的主题,一个“又”字,证明了作者长时以来对于“花”或者“山茶花”的关注。“洁白”与“开了满树”,给人以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引申了所要展开的内容。“花”,给人以一种愉悦的心灵享受,它是一个画面和时间的定格,它背后的内容很复杂,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有绽放美丽的追求——“每次,我都不能无视走过一颗开花的树”,就是这个道理。“洁白温润”是温暖明朗润湿而柔弱的,“洁白”象征着纯洁,“纯洁”是一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小芽儿”是口语,读来让人亲切,充满了未知的幻想。“饱满”和“绽放”,是一个成熟的过程,“越来越”、“慢慢的”是一种坚深,有种了然于胸却不愿道出的苦痛。“半圆”、“将圆”、“满圆”,非常形象而贴切,用一种象征的意蕴,同样点明了一种成长的过程。席慕容的诗歌多写爱情、乡愁、时光和生命,爱的抒发已成为席慕容诗歌的第一主题。而在这些爱的情感中,有甜蜜,也有忧愁。席慕容以一个女性特有的细腻的视角,来体验着生命中的温存。席慕蓉的诗作一直颇受瞩目,其中亦有异于诗作的特色,评论其诗作的文章颇多,散文作品较特殊之处,如‘花’在席作之中所占地位十分重要,另外,兼论席慕蓉的写作技巧,如颜色的搭配、问句的运用、重覆句型的使用。扩展资料:席慕蓉,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原籍内蒙古察哈尔部。1963年,席慕蓉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1966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完成进修,获得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等多项奖项。著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一棵开花的树》等诗篇脍炙人口,成为经典。席慕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2017年12月,席慕蓉作词、吕学东作曲、姜丽娜演唱《故乡的歌》获第十届中国金唱片奖民族类最佳原创单曲奖。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席慕容席慕容诗歌赏析《诀别》《山路》一、《诀别》赏析:即将分别,诗人首先感受到的是遗憾、内疚、悔恨。也许是因为之前相聚的日子没有好好珍惜,至今心有不甘。然而,聪明人总是善于自我调节的。诗人写到:“世间种种,后终必成空。”错过之后,有对己方的反省、问责,更有给对方的祝愿:珍重。因为过去生活存有缺憾,离别时放大这种情绪。自我安慰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否定人生的实在,或是从对别人的祝福里获得某种救赎。离别让人对己对他形成反省。情感的不完满、人生的缺憾,这些具有悲剧品质的东西,此刻得到突出表现。在谈到送别诗诗,人们总会想起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然而,我亦想到席慕容的《送别》,这并不会死送友人,而是叙述青春的流逝,这诗让我的思绪不断地游离,让我们思考那曾经走过的点点滴滴。二、《山路》赏析:这首《山路》是席慕容早期的作品,出自《无怨的青春》。用席慕容的话来说:“而朝我迎来的,日复以夜,却都是一些不被料到的安排,还有那麽多琐碎的错误,将我们慢慢的慢慢的隔开,让今夜的我,终于明白。所有的悲欢都已成灰烬,任世间哪一条路我都不能,与你同行。”人生无法避免遗憾,总有一些约定我们无法等到践行的时刻。佛说,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有一些事情终未发生,有一种结局就此写定。扩展资料:席慕蓉童年轶事:1943年,席慕蓉生于四川,之后她住过上海、香港,而后到台湾。本来,身为蒙人的席慕蓉并不觉得自己与周遭的同学们有何不同,但在初中一次上地理课的时候,老师说了一些伤害蒙古人的言辞,霎时所有同学的眼光都集中在她身上。下课后同学们似乎都忘了刚刚发生的事情,又和她嘻嘻哈哈玩在一起,但从那时开始,席慕蓉便再也不愿和那位老师说一句话。事隔多年,席慕蓉说,如果再遇到这位老师,她真想和他说声抱歉,或许他当时并非有意,而只是想以玩笑的语气让学生打起精神上课而已。也是要经过这些年后,席慕蓉才慢慢理解了一些事情,她觉得,一个汉人可以和你成为一辈子的朋友,但当他一旦退入自己的族群,用自己族群的眼光发言评论其他族群的文化、信仰乃至一切时,偏见就非常严重了。至少在那堂课上,老师所形容的蒙古,就与父母亲所告诉她的天差地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席慕蓉席慕容诗歌赏析人生有四季,青春散发着春与夏的气息。青春是华美的篇章,犹如春天是四季中最有生气的画卷,亦如夏日,最具活力四射的魅力!然而,正如身处春天时不能以置身冰封的心去思想一样,青春岁月中的人,又怎能珍惜每天如潮水般涌来又如落潮般退去的美好时光呢?如果说银白肃穆的雪野会让人沉思而能以单纯的心去感悟自然与人生的话,那么,春夏之交太过喧嚣,满眼都是诱惑,心中盛满浮华,选择太多,牵挂太多,斑斓的色彩太多,喧闹的声响太多在眼花缭乱的顾盼中,在身不由己的舞动里,心灵常常打起了鼾声!当色彩渐渐淡去,当声响慢慢沉寂,才发觉青春的岁月已是捉襟见肘,沸腾的河流已渐行渐远青春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可当它一下子呈现在面前的时候,牵动目光的却往往是山坡上葱茏的小草,山顶上漂浮的云岚。等到想去开采埋藏在脚下的金矿时,才发现腿已老迈,镐已锈蚀难道就没有一位仙人站在逶迤的山路旁,为年轻的前行者指路,向他们透露睿语箴言?有的,那拄着藜杖的仙人一定曾在你匆匆上山时,含着微笑凝望着你,他很想让你懂得他以杖轻击大地的含义,他甚至满含期待,你能听一听他望尽世事沧桑沉淀在心中的只言片语!其实,他也许已经耐不住内心的着急,话已出口,可惜,那金玉一般的语言,失落在叛逆的风里也许你不会相信,这位仙人可能就是父母、老师,或者就是与你擦肩而过的那一个欲言又止的善良人!也许,他们都曾携带着一种准备无偿付出的藏宝图。可是,该读的时候,寻宝的年轻人不曾拿到它;想读的时候,岁月已湮灭了图上的字迹。在青春的风筝坠落之后,忍不住常常感怀心系蓝天的梦想!当青春的书页发黄之后,忍不住含着泪水,一读再读,青春啊,是一本仓促的书席慕容的诗歌风格赏析读席慕容的诗,可以感受到以下四个方面的鲜明特色。一、至善纯情,恬静从容:席慕容的诗体现着纯真、宽容、仁爱的精神内涵。诗人追求绝对的爱、永恒的爱,在《七里香》、《一棵开花的树》等众多爱情诗中都体现了这种纯真、痴情的特点。而不论是情爱还是工作、生活,单纯真挚容易在复杂的事相中遭遇痛苦的折磨。尤其身处工业社会、商业浪潮中,人的隔膜、自我分裂成为现代人的顽疾,诗人由此剖白了她的《诗的成因》:“我”“整个上午”“努力调整步伐好进入行列”“却并没有人察觉我的加入”,而“我”“整个下午”又要为“寻找原来的自己而走出人群”竟“也没有人在意我的背叛”。面对社会病态,诗人用一首《诗的价值》道出了她的达观、仁善的生活态度:“我如金匠/日夜捶击敲打/只为把痛苦延展成/薄如蝉翼的金饰”,并且“把忧伤的来源转化成/光泽细柔的词句”,同时抒发了对过去的日子、对大自然的“淡淡的阳光和淡淡的花香”的广义的“乡愁”。像《如歌的行板》等代表作品,那些来自生活的智慧和生命的体悟,均以一种恬淡、安适、从容的态度和文字表现,不仅使读者得到启发而且赏心悦目。这对于身处80年代经济大潮中的大陆和台湾地区的读者而言,不啻一缕春风、一片阳光。二、通俗浅白,中国韵致:席慕容的诗完全没有艰涩聱牙的文句,用语浅白却清新淡雅,这比较贴近一般读者的审美品质。由于精熟古诗词,诗人还善于取读者所熟悉的古典意象入诗,使诗歌具有浓郁的中国韵致。《莲的心事》、《缘起》、《乡愁》等,就像岁月馈赠的一杯杯清香习习、淡涩而回甘的中国茶一样,令人品了还品,饮了又饮。台湾现代诗的代表中,洛夫的诗歌具古典之美,余光中沉郁,郑愁予属于天才写作。与台湾现代诗潮的“世界性”、“超越性”和“纯粹性”以及所造成的某些晦涩难懂相比较,席慕容的诗却更具普适的人间情怀。这种“人间情怀”堪称“世俗情怀”,既是对现代人精神茫然的现实关怀,也是对大众审美品质的贴近关照。不论诗人本身是否具有这样的写作意识,但事实的结果已经如斯造就。尽管诗人创作时是个人化的,却反映出了整个时代的平均诗歌水准,因此能够获得广泛的认同。而同时,作为诗歌艺术品之一种而又获得畅销,诗人却仍然保持了为诗的本色,在写法、取意上既接近于70年代末台湾现代诗的重写古典题材或衍化古诗意象的探索,又颇能体现新世代对现实的关注精神,当然,这属于一种宏观关照。诗人是在个性抒写、现实普照与艺术镂刻之间、无意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对此,席慕容曾经在2006年的上海书展会上谦虚地说:“我写书是为了我自己,我是自己的第一个读者,我觉得写诗是我生命里面最自由的,不受人干扰的从1981年到2004年,从我第一本诗集出版到现在23年了。如果非要问面对畅销的感觉,我只能说这是我的幸运。”三、诗中有画,琅琅上口:席慕容首先是个优秀的画家,因此她的诗,每每透出一股画意。她融合中西绘画的技巧,以敏感细腻之笔,表达了对永恒爱情的渴盼与追忆,对美好青春的悠悠冥想和对易逝岁月的无奈与感伤。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中有很多诗画之笔,《山月——旧作之一》可谓代表之一。"在山中午夜松林象海浪/月光替松林剪影/你笑着说这不是松/管它是什么深远的黑透明的蓝/一点点淡青一片片银白/还有那幽幽的绿映照着映照着/林中的你在你的林中"。诗人运用色彩、色调、明暗、光线等绘画手法将诗意图景化,远近相宜,古雅清淡,富有中国水墨的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古代王维的经典,亦属于70年代台湾“新世代”的创作倾向之一。但席慕容似乎并没有把自己归为哪个世代、哪个流派的倾向,她是与世无争的,她的诗仿佛就是为自己写的,以手写心,因此真诚感人。席慕容的诗还兼具中国古典诗歌“音乐性”的优秀传统,读来时而如慢板的音乐,时而如清澈的山泉,舒缓深情,富有韵味,也琅琅上口。这同样加强了艺术的感染力。四、女性写作,婉约缠绵:前不久,在陈仲义和谢春池老师主持的“鼓浪屿诗歌节”上,曾有一个环节专门进行了“女性与诗歌”的讨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安琪的“中性写作”,刘亚丽的“女性写作”,马莉的“及物写诗”等;当时我也发表了一点个人的写作体会,可归纳为“无性写作”,即写作时并不存在性别的先在意识。诗歌反映了写作即时的情态、感觉、情感等,所以同一个诗人一生中的不同作品,既有小情绪的反映,也有比较广阔的表现。文明进程至今,女诗人与男诗人的写作,首先应定位为人的写作,不要还有性别的界限。席慕容的诗,意境恬美清幽,情感质朴纯净,语言亲切柔美,犹如现代李清照,颇得婉约缠绵的精髓。她的柔媚、痴迷与伤感的言辞风格,是深深地打上了男权文化语境的烙印的;但她诗中所体现的对爱的态度、追求、理解,却充分体现着一个接受西方文明的现代女性的独立精神。与此同时,大陆的舒婷第一个因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写出了《致橡树》等杰出的作品。两者艺术倾向不一,而意识相近,影响力也不相上下,在女性诗歌中颇具代表性以及两岸同胞的地区差异性。席慕容是个纯粹的艺术家,诗、画、文一体,而且均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在诗的创作上,席慕容不仅善于汲取中国古典的营养,遵循以情为中心的表现原则,采用中国古代诗歌的技法,追求诗的意境美;而且还受到50—60年代台湾现代诗的一点影响。因此,她的诗可以说是“既俗且雅”,既契合大众,又高于大众;既高于大众,又能被大众接受和喜爱;从而打开了大众通向诗歌的殿堂之门。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赏析?《一棵开花的树》是席慕蓉于1980年10月4日创作的一首抒情诗。作者通过对一棵开花的树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于自然的感悟。即生命是不断的经过、经过、经过,她写的东西都是在生命现场里所得到的触动。诗之灵魂在于情,情真意切才有诗。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把一位少女的怀春之心表现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这不是失恋的悲歌,而是对真挚的爱的热烈祈求。这首诗始终紧扣着一棵开花的树来写,意象单纯,抒情真切,音韵和谐,艺术水平很高。《一棵开花的树》以树为意象,一花一叶都充盈着爱意,将“我”对“你”的纯真的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拓展资料:《一棵开花的树》?作者:席慕蓉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席慕蓉出生在动荡不安的战乱年代。自幼随父母辗转重庆、上海、南京,最后到台湾,之后又去欧洲留学。每换一次环境,孤独便增加一重,她只好通过写诗来抒发重重寂寞。在无边的黑夜里,席慕蓉经常会梦见回家,却总在刚推开家门的瞬间醒来。幸好,她遇到了一个温柔敦厚的男子,为她孤独的心开启了一扇光亮的窗。席慕蓉和刘海北相识在比利时鲁汶大学中国学生中心。在几次聚会中,席慕蓉发现刘海北不仅知识渊博,还十分善良。最终两人走到了一起,尔后两个人在欧洲学业结束后,回到了台湾,他们没有选择繁华的闹市生活,而是在乡下住了整整10年。席慕容《独木》的诗歌赏析赏析:整首诗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和类比,以自我剖析的方法表达出作者渴望自由的空间、渴望自由的舒展的心情。席慕容先是以火车上的自己为引子,引出所见的独木。其中,火车则是作者心中无人打扰的空间的象征。喜欢在火车上,实则是喜爱独自一人的清净自在。在诗的前几句,作者花少量的笔墨刻画了这样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空间,为的是在读者心中留下印象。随后以群木和独木的对比,写社会和理想的对比。至此,那个“空间”的概念成功地转换为“理念”的概念。从一个自在的空间,到对自由本质的向往。文中用委婉的方法来生长一句,说的是社会。不仅如此,它也做了一个铺垫,为什么要委婉生长?是因为要获得阳光。随后一个转折,跳到那一株独木,自由地生长得如蓬如伞,是最重要的,仍然能获得阳光。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表现出自身内心最深处的愿望,单纯的自在是不足的。不仅自在、还要舒适地生活。所以说,作者所求的自在,是一种不受束缚的生活方式。这无疑是现实中不可能的,所以作者笔锋一转、再点群木。通过这样的一次迂回,作者从中引出做人的道理,要自由、先要妥协;要舒畅、先要学会在社会中独立。这种独立不是特异独行,而是在不得不依附“群木”的时候,在内心深处做一棵独木。拓展资料:原文:《独木》席慕容喜欢坐火车,喜欢一站一站的慢慢南下或者北上,喜欢在旅途中间的我。只因为,在旅途的中间,我就可以不属于起点或者终点,不属于任何地方和任何人,在这个单独的时刻里,我只需要属于我自己就够了。所有该尽的义务,该背负的责任,所有该去争夺或是退让的事物,所有人世间的牵牵绊绊都被隔在铁轨的两端,而我,在车厢里的我是无所欲求的。在那个时刻里,我唯一要做也唯一可做的事,只是安静地坐在窗边,观看着窗外景物的交换而已。窗外景物不断在变换,山峦与河谷绵延而过,我看见在那些成林的树丛里,每一棵树都长得又细又长,为了争取阳光,它们用尽一切委婉的方法来生长。走过一大片稻田,在田野的中间,我也看见了一棵孤独的树,因为孤独,所以能恣意地伸展着枝叶,长得象一把又大又粗又圆的伞。在现实生活里,我知道,我应该学习迁就与忍让,就象那些密林中的树木一样。可是,在心灵的原野上,请让我,让我能长在一棵广受日照的大树。我也知道,在这之前,我必须先要学习独立,在心灵最深处,学习着不向任何人寻求依附作者简介: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生,出生于四川,成长于台湾,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原籍内蒙古察哈尔部。1963年,席慕蓉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1966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完成进修,获得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等多项奖项。著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一棵开花的树》等诗篇脍炙人口,成为经典。席慕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本文相关文章:
少儿古诗:《丰乐亭游春三首》欧阳修古诗赏析?丰乐亭游春·其三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2024年8月11日 05:30
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晏子使楚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2024年8月9日 07:40
《登楼》古诗赏析?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唐代杜甫《登楼》全文翻译赏析)
2024年5月18日 06:10
更多文章:
平凡爱情的经典语录?大多数人的爱情都是平凡的,平凡的爱情是不是更值得回味
2024年6月27日 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