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原文及翻译赏析?“观刈麦”注音版

2024-09-05 20:20:34 :3

《观刈麦》原文及翻译赏析?“观刈麦”注音版

本文目录

《观刈麦》原文及翻译赏析

《观刈麦》原文及翻译赏析1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古诗简介

  《观刈(yì)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将全景式刻画与特定人物描写相结合,夹叙夹议,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翻译/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浆,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注释

  ⑴刈(yì):割。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⑵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⑶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⑷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⑸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⑹丁壮:青壮年男子。南冈(gāng):地名。

  ⑺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⑻但:只。惜:盼望。

  ⑼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傍:同“旁”。

  ⑽秉(bǐng)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遗,遗失

  ⑾悬:挎着。敝(bì)筐:破篮子。

  ⑿相顾言:互相看着诉说。顾:视,看。

  ⒀闻者:白居易自指。为(wèi)悲伤:为之悲伤(省略“之”)。

  ⒁输税(shuì):缴纳租税。输,送达,引申为缴纳,献纳。

  ⒂我:指作者自己。

  ⒃曾(céng)不事农桑: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曾:一直、从来。事:从事。农桑:农耕和蚕桑。

  ⒄吏(lì)禄(lù)三百石(dàn):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古时候念dàn)

  ⒅岁晏(yàn):年底。晏,晚。

  ⒆念此:想到这些。

  ⒇尽日:整天,终日。

   赏析/鉴赏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她要来拾麦的原因是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巨匠。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的事件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而且,他的叙事诗里总是有着心灵的揭示,因而总是蕴含着感情的。在《观刈麦》里,他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却把割麦者与拾麦者在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写得生动真切,历历如画。不仅写了事,而且写了心,包括作者本人的心和劳动人民的心。诗人的心弦显然是被耳闻目睹的悲惨景象振动了,颤栗了,所以才提起笔来直歌其事,所以在字里行间都充满对劳动者的同情和怜悯。像“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这样的诗句,里面包含着作者无限的同情之感与怜悯之意。因而这首《观刈麦》在叙事当中是有着作者情的渗透、心的跳动的,作者的心同他所叙的事是融为一体的。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真实地写劳动人民之事的同时,还能够真实地写出劳动人民之心,尤其是刻画出劳动人民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变态心理,深刻地揭示诗的主题。《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的是卖炭老人为衣食所迫而产生的变态心理。《观刈麦》中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同样也是一种变态心理。这类描写把劳动人民之心刻画入微,深入底蕴。诗中写事与写心的完美统一,较之一般的叙事与抒情的统一,更能震撼人心。白居易又是运用对比手法的能手。他在诗歌创作中,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这首诗在写了农民在酷热的夏天的劳碌与痛苦之后,诗人同样也联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没有“功德”,又“不事农桑”,可是却拿“三百石”俸禄,到年终还“有余粮”,因而“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人在那个时代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十分难得。这样一种对比,真是新颖精警,难能可贵,发人深省,因而更显出这首诗的思想高度。

《观刈麦》原文及翻译赏析2

   原文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lǒng)黄。

  妇姑荷(hè)箪(dān)食(shí),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xiǎng)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zhuó)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bǐng)遗穗(suì),左臂悬敝(bì) 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shuì)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zēng)不事农桑。

  吏(lì)禄三百石(dàn),岁晏(yān)有余(yú)粮,

  念此私自愧(kuì),尽日不能忘。

   注释

  (1)刈(yì):割。(本诗为古体诗)

  (2)陇 :同“垄”,田埂,这里泛指麦地。

  (3)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

  (4)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荷(hè)箪(dān)食(shí):担着圆形竹器盛的食物。荷:肩挑。箪食:竹篮盛的食物。

  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饮料。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料,有时也可以指酒。

  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

  丁壮:青壮年男子。

  南冈:地名。

  (5)足蒸暑土气: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

  背灼炎天光: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6)惜:珍惜.舍不得浪费。

  (7)秉(bǐng)遗穗:握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用手握着。

  敝:破。

  (8)相顾言:指互相诉说。顾:视,看。

  (9)输税:缴纳租税。

  (10)曾不:从未。

  事:从事。

  农桑:农耕和蚕桑。

  (11)吏禄三百石(dàn):当时白居易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古时候念dàn,现在念shí)

  (12)岁晏(yàn):岁末。晏,尽。

   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酒浆,

  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在割麦者旁边,

  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赏析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没有人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起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这一家在田地里十分忙碌。“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到无法生存,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全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她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样做十分累,收获却很少。但她没有办法,当时正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作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致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读者可以想象:现在忙于收割的人家,明年也有可能像她那样,无地可种,只能以拾麦穗为生。

  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这段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在诗的最后发表议论,这是白居易许多讽谕诗的共同路数。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作者自疚自愧,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白居易只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那些大官僚、大贵族们其实更应该感到自疚自愧。赋税是皇帝管的,作者无法公开反对,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的目的。

  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而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又有可能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诗人自己摆进去,觉得他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问心有愧。白居易的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喊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全诗在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作者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

《观刈麦》原文及翻译赏析3

   原文:

  观刈麦

  朝代:唐朝

  作者: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担着用竹篮盛的饭,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饮料,

  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饭食,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希望夏日天再长一些。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

  右手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卖尽家田,只好拾些麦穗填饱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非常惭愧,整日也不能忘却。

   注释

  (1)刈(yì):割。(本诗为古体诗)

  (2)陇 :同“垄”,田埂,这里泛指麦地!

  (3)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

  (4)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5)荷(hè)箪(dān)食(sì):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箪食固定读dān sì,指装在竹篮里的饭食,食不单独作名词讲)

  (6)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7)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8)丁壮:青壮年男子。

  (9)南冈:地名。

  (10)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11)但:只。

  (12)惜:盼望。

  (13)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

  (14)秉(bǐng)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遗,遗失

  (15)悬:挎着。

  (16)敝(bì)筐:破篮子。

  (17)相顾言:互相诉说。顾:视,看。

  (18)输税(shuì):缴纳租税。

  (19)曾(zēng)不事农桑: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曾:竟然。事:从事。农桑:农耕和蚕桑。

  (20)吏(lì)禄(lù)三百石(dàn):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古时候念dàn,现在念shí)

  (21)岁晏(yàn):年底。晏,晚。

  (22)念此:想到这些。

  (23)尽日:整天、终天。

   赏析: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

《观刈麦》原文及翻译赏析4

   观刈麦原文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观刈麦注释

  (1)刈(yì):割。(本诗为古体诗)

  (2)陇 :同“垄”,田埂,这里泛指麦地。

  (3)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

  (4)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5)荷(hè)箪(dān)食(shí):担着圆形竹器盛的食物。荷:肩挑。箪食:竹篮盛的食物。

  (6)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浆水。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

  (7)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8)丁壮:青壮年男子。

  (9)南冈:地名。

  (10)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11)但:只。

  (12)惜:爱惜。

  (13)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

  (14)秉(bǐng)遗穗:握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用手握着。

  (15)悬:挎着。

  (16)敝筐:破篮子。

  (17)相顾言:互相诉说。顾:视,看。

  (18)输税:缴纳租税。

  (19)曾(céng)不事农桑·: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曾:竟,却。事:从事。农桑:农耕和蚕桑。

  (20)吏禄三百石(dàn):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古时候念dàn,现在念shí)

  (21)岁晏(yàn):年底。晏,晚。

  (22)念此:想到这些。

  (23)尽日:整天、终天。

“观刈麦”注音版

观(guān)刈(yì)麦(mài)

田(tián)家(jiā)少(shǎo)闲(xián)月(yuè),

五(wǔ)月(yuè)人(rén)倍(bèi)忙(máng).

夜(yè)来(lái)南(nán)风(fēng)起(qǐ),

小(xiǎo)麦(mài)覆(fù)陇(lǒng)黄(huáng).

妇(fù)姑(gū)荷(hè)箪(dān)食(shí),

童(tóng)稚(zhì)携(xié)壶(hú)浆(jiāng),

相(xiāng)随(suí)饷(xiǎng)田(tián)去(qù),

丁(dīng)壮(zhuàng)在(zài)南(nán)冈(gāng).

足(zú)蒸(zhēng)暑(shǔ)土(tǔ)气(qì),

背(bèi)灼(zhuó)炎(yán)天(tiān)光(guāng),

力(lì)尽(jìn)不(bú)知(zhī)热(rè),

但(dàn)惜(xī)夏(xià)日(rì)长(cháng).

复(fù)有(yǒu)贫(pín)妇(fù)人(rén),

抱(bào)子(zǐ)在(zài)其(jī)旁(páng),

右(yòu)手(shǒu)秉(bǐng)遗(yí)穗(suì),

左(zuǒ)臂(bì)悬(xuán)敝(bì)筐(kuāng).

听(tīng)其(qí)相(xiāng)顾(gù)言(yán),

闻(wén)者(zhě)为(wéi)悲(bēi)伤(shāng).

家(jiā)田(tián)输(shū)税(shuì)尽(jìn),

拾(shí)此(cǐ)充(chōng)饥(jī)肠(cháng).

今(jīn)我(wǒ)何(hé)功(gōng)德(dé)?

曾(céng)不(bú)事(shì)农(nóng)桑(sāng).

吏(lì)禄(lù)三(sān)百(bǎi)石(dàn),

岁(suì)晏(yàn)有(yǒu)余(yú)粮(liáng),

该诗出自白居易的《观刈麦》,意思是: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观刈麦全部的古诗

《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岗。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这是白居易早年所作的一首讽谕诗,按题下自注,作于宪宗元和元年至二年(806——807)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时,诗人时年三十五、六岁。当时他踏上仕途不久,“志在兼济”,很想为人民作点好事。县尉在封建统治机构中是最低级的官吏,和人民群众有较多的接触。他耳闻目睹社会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对他们深怀同情,于是,就把所见所闻如实地写下来,希望能引起最高的封建统治者的注意。这首诗是他以后创作的一系列新乐府诗的先声。 种田人家很少有闲的时候,到了五月份更加繁忙。一夜之间南风吹黄了麦粮,女人们担着饭,儿孙们提着汤,送给在南岗割麦的丁壮。脚下暑气蒸人,背上赤日似火,他们并不感到炎热,只想趁着好天气赶快收粮。旁边有一位抱着孩子的妇人,右手捡麦穗,左手提着破筐。她的声声话语,听来令人忧伤。田里打下的粮食全交给了官府,只好靠捡麦穗度饥荒。我又有什么功劳,不曾耕种收割,一年到头却有剩余的食粮。想到这里十分惭愧,使我日夜难忘。这首诗叙事明白,层次清楚,语言通俗、流畅,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诗的前半部分写农村麦收时节的繁忙情景。一开头读者即感染到一种紧张的气氛: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村里的青壮年农民都到南冈收麦子去了,留下的妇女与小孩也不得闲,忙完家务,立即匆匆忙忙送饭、送水到田头。农民们背上烈日烘烤,脚下暑气蒸迫,精疲力尽了,还是拚命劳作。他们不是不知热、不知累,为了赶快把麦子收割完毕,“但惜夏日长”,还希望这炎热的夏日能更长一点呢!这一段叙写,不仅展现了我国古代农民勤劳而纯朴的本色,同时又充分地揭示了他们劳动的艰苦。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着力刻划一个在地里拾麦穗的贫妇人的形象。就象电影里的特写镜头,诗人通过她进一步揭示了封建社会里农民的悲惨境遇。贫妇人一面拾麦穗,一面向人们诉说:我家里收割来的麦子全已交了税,因而不得不拾麦穗来“充饥肠”。这里前后写的似乎是两回事,是两类不同的人,其实今天的拾穗者既是昨天的刈麦者,那么今天的刈麦者不也很可能变成明天的拾穗者吗?当时,唐王朝的统治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朝政日趋腐败,地方藩镇跋扈,到处战乱不休,对人民的压榨有增无减,广大农民的生活已陷入极度贫困的境地。这个拾麦穗的贫妇人与皮日休《橡媪叹》中的拾橡媪一样,以个别反映一般,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

观刈麦的原文

观刈麦白居易(时为盩厔县尉)年代:唐 体裁:五古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注释】: 这首诗是元和二年(807)作者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时写的,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宫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巨匠。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的事件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而且,他的叙事诗里总是有着心灵的揭示,因而总是蕴含着感情的。在《观刈麦》里,他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却把割麦者与拾麦者在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写得生动真切,历历如画。不仅写了事,而且写了心,包括作者本人的心和劳动人民的心。诗人的心弦显然是被耳闻目睹的悲惨景象振动了,颤栗了,所以才提起笔来直歌其事,所以在字里行间都充满对劳动者的同情和怜悯。象“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这样的诗句,里面包含着作者多少同情之感、怜悯之意啊!因而这首《观刈麦》在叙事当中是有着作者情的渗透、心的跳动的,作者的心同他所叙的事是融为一体的。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真实地写劳动人民之事的同时,还能够真实地写出劳动人民之心,尤其是刻画出劳动人民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变态心理,深刻地揭示诗的主题。《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的是卖炭老人为衣食所迫而产生的变态心理。《观刈麦》中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同样也是一种变态心理。这类描写把劳动人民之心刻画入微,深入底蕴。诗中写事与写心的完美统一,较之一般的叙事与抒情的统一,更能震撼人心。白居易又是运用对比手法的能手。他在诗歌创作中,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这首诗在写了农民在酷热的夏天的劳碌与痛苦之后,诗人同样也联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没有“功德”,又“不事农桑”,可是却拿“三百石”俸禄,到年终还“有余粮”,因而“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人在那个时代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十分难得。这样一种对比,真是新颖精警,难能可贵,发人深省,因而更显出这首诗的思想高度。

观刈( yi)麦的全诗内容解释

观刈(yì)麦   作者:(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fù)陇(lǒng)黄。   妇姑荷(hè)箪(dān)食(shí) ,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   相随饷(xiǎng)田去,丁壮在南冈(gāng)。   足蒸暑土气,背灼(zhuó)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pín)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bǐng)遗穗(suì),左臂悬敝(bì) 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wèi)悲伤。   家田输税(shuì)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céng)不事农桑。   吏(lì)禄(lù)三百石(dàn),岁晏(yàn)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kuì),尽日不能忘。本段注释译文注释(1)刈(yì):割。(本诗为古体诗)   (2)陇 :同“垄”,田埂,这里泛指麦地。   (3)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   (4)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5)荷(hè)箪(dān)食(shí):担着圆形竹器盛的食物。荷:肩挑。箪食:竹篮盛的食物。   (6)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浆水。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观刈麦(1张)  (7)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8)丁壮:年轻力壮的男子。   (9)南冈:地名。   (10)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11)但:只。   (12)惜:吝惜、珍惜。   (13)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   (14)秉(bǐng)遗穗:握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用手握着。   (15)悬:挎着。   (16)敝筐:破篮子。   (17)相顾言:互相诉说。顾:视,看。   (18)输税:缴纳租税。   (19)曾(céng)不事农桑·: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曾:竟,却。事:从事。农桑:农耕和蚕桑。   (20)吏禄三百石(dàn):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古时候念dàn,现在念shí)   (21)岁晏(yàn):年底。晏,晚。   (22)念此:想到这些。   (23)尽日:整天、终天。译文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浆水,   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饭食,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在割麦者旁边,   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卖尽家田,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本段创作背景《观刈麦》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作品赏析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没有人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本段作品赏析《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收割。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齐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前述阖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你看她的形象: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有多么累,而收获又是多么少啊!但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个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呀,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至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   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又安知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不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呢?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自己摆进去,觉得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自己问心有愧。这时的白居易的诗歌确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   这首诗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他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虽然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两个镜头所表现的场面、气氛、形象、心理都很好。   诗的最后是发议论,这是白居易许多讽谕诗的共同路数。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自疚自愧,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白居易才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呀,那些大官僚、大贵族们难道不应该有更大的自疚自愧吗!赋税是皇帝管的,白居易无法公开反对,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的目的。本段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gūi)人,唐代诗人。800年(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历任盩厔县尉、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太傅等职。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所写的 《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主张。现存诗3000多首,有《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立身行事,以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人称“诗魔”、“诗王”、“诗豪”、“诗史”等,日本学界则称白居易为“诗神” 。其实,在唐代对白居易的称呼是“诗仙”之称,请看唐宣宗的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而李白的“诗仙”是清代文人给予的称呼。因此,目前学者认为:中国诗坛应该是“一圣”(杜甫)、“二仙”(李白、白居易)。这样的说法很好:一是唐宣宗皇帝对白居易有“诗仙”的赞誉;二是人们常说的中国唐代三大诗人,即指“李、杜、白”,可见,白居易早已与李、杜齐名;三是宇宙行星以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命名者有23位,唐代诗人有两位,即李白、白居易。李白、白居易一个姓“白”,一个叫“白”,不仅在中国诗坛上齐名,在宇宙行星上也齐名,真是很有缘份!也许正是历史的安排!本段教材选入《观刈麦》被选入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第一首   语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0课诗词五首第一首   长春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课唐诗四首第三首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二十四课古代诗词三首第二首。   晋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后古代诗词   附注   本文已被选入中学生必背50首古诗词,且为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语文备考篇目!

观刈麦的全诗

一、原文:《观刈麦》唐代: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二、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

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

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观刈麦》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805年(唐宪宗元和元年)至806年(元和二年)间,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观刈麦 白居易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其中以讽谕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成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讽谕诗是白诗中的精华。代表作有《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它们广泛反映了中唐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这些诗措辞激烈,毫无顾忌,突破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在古代批评时政的诗歌中十分突出。他的讽谕诗多直赋其事,叙事完整,情节生动,概括深广,主题集中,形象鲜明,语言明白。 我们在这册中所要学习的《观刈麦》便是作者早期的一首著名的讽谕诗。这首诗叙述明白晓畅,结构层次也非常清晰自然。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诗歌一开头便交代了写作背景,表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两句描写了妇女带着小孩赶往田间地头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水送饭的情景。随后,写到了青壮年们的劳累和辛苦,他们“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不顾烈日的烘烤,脚踩发烫的土地,不辞辛劳地在南冈麦田低头收麦。“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尽管他们已经筋疲力尽,但为珍惜这昼长的夏天也顾不得炎热太阳的炙人了。诗到此处,一家人辛苦忙碌的景展现在我们面前,为此读者也给予了深深的怜悯之情。接着,作者又描绘了令人心酸的图景。“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手悬敝筐。”一个贫穷的妇女怀抱幼小的孩子,手里提个破篮子在一旁拣拾收麦时遗落的麦穗。“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原来为了缴纳官税,她家买光了田地,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着别人收割时散落的碎麦来过活,真是令人同情与伤心。 以上描写的两种情景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的艰难生活,他们辛苦忙碌的种田,但仍然没有保障,今天的割麦人很有可能成为明天的拾麦者,这强烈的讽谕尽在其中。 【注释】这首诗是元和二年(807)作者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时写的,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宫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巨匠。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的事件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而且,他的叙事诗里总是有着心灵的揭示,因而总是蕴含着感情的。在《观刈麦》里,他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却把割麦者与拾麦者在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写得生动真切,历历如画。不仅写了事,而且写了心,包括作者本人的心和劳动人民的心。诗人的心弦显然是被耳闻目睹的悲惨景象振动了,颤栗了,所以才提起笔来直歌其事,所以在字里行间都充满对劳动者的同情和怜悯。象“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这样的诗句,里面包含着作者多少同情之感、怜悯之意啊!因而这首《观刈麦》在叙事当中是有着作者情的渗透、心的跳动的,作者的心同他所叙的事是融为一体的。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真实地写劳动人民之事的同时,还能够真实地写出劳动人民之心,尤其是刻画出劳动人民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变态心理,深刻地揭示诗的主题。《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的是卖炭老人为衣食所迫而产生的变态心理。《观刈麦》中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同样也是一种变态心理。这类描写把劳动人民之心刻画入微,深入底蕴。诗中写事与写心的完美统一,较之一般的叙事与抒情的统一,更能震撼人心。白居易又是运用对比手法的能手。他在诗歌创作中,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这首诗在写了农民在酷热的夏天的劳碌与痛苦之后,诗人同样也联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没有“功德”,又“不事农桑”,可是却拿“三百石”俸禄,到年终还“有余粮”,因而“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人在那个时代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十分难得。这样一种对比,真是新颖精警,难能可贵,发人深省,因而更显出这首诗的思想高度。

《观刈麦》翻译及其原文

《观刈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下面跟着我来看看《观刈麦》翻译及其原文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翻译: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

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

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注释:

⑴刈(yì):割。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⑵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⑶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⑷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⑸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⑹丁壮:青壮年男子。南冈(gāng):地名。

⑺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⑻但:只。惜:盼望。

⑼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傍:同“旁”。

⑽秉(bǐng)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遗,遗失

⑾悬:挎着。敝(bì)筐:破篮子。

⑿相顾言:互相看着诉说。顾:视,看。

⒀闻者:白居易自指。为(wèi)悲伤:为之悲伤(省略“之”)。

⒁输税(shuì):缴纳租税。输,送达,引申为缴纳,献纳。

⒂我:指作者自己。

⒃曾(céng)不事农桑: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曾:一直、从来。事:从事。农桑:农耕和蚕桑。

⒄吏(lì)禄(lù)三百石(dàn):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古时候念dàn)。

⒅岁晏(yàn):年底。晏,晚。

⒆念此:想到这些。

⒇尽日:整天,终日。

作者生平:

出生乱世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而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仕官生活

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今西安周至县)尉。807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808年任左拾遗,迎取杨虞卿从妹为妻。810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母亲陈氏去世,离职丁忧,归下邽。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任左拾遗时,白居易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绛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李绛认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劝谏宪宗广开言路。

贬谪江州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遂以此为理由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818年,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至江州与白居易相聚。当白居易被任命为忠州刺史时,白行简也一同与兄长溯江而上。途中与元稹相遇于黄牛峡,三人相游之处被称为三游洞。在忠州任职的时间,白居易在忠州城东的山坡上种花,并命名此地为“东坡”。

白居易的母亲虽因看花坠井去世,然而白居易早有许多咏花之作,而依宋代的纪录,新井诗作于元和元年左右(新井诗今已失传),可见此事不能构成罪名。他被贬谪的主因,很可能与他写讽谕作品而得罪当权者有关。贬谪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以“兼济”为志,希望能做对国家人民有益的贡献;至此之后他的行事渐渐转向“独善其身”,虽仍有关怀人民的心,表现出的行动却已无过去的火花了。然而白居易在江州虽不得志,大体上仍能恬然自处,曾在庐山香炉峰北建草堂,并与当地的僧人交游。

任职苏杭

820年冬,转任主客郎中、知制诰。821年,加朝散大夫,始正式著五品绯色朝服,(绯色即朱色,为五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转上柱国,又转中书舍人。822年,白居易上书论当时河北的军事,不被采用,于是请求到外地任职,7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10月到任。任内有修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等政绩。824年5月,任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秋天至洛阳,在洛阳履道里购宅。825年,被任命为苏州刺史,5月到任。826年因病去职,后与刘禹锡相伴游览于扬州、楚州一带。

在杭州刺史任内,见杭州有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便主持疏浚六井,以解决杭州人饮水问题。又见西湖淤塞农田干旱,因此修堤蓄积湖水,以利灌溉,舒缓旱灾所造成的危害,并作《钱塘湖石记》,将治理湖水的政策、方式与注意事项,刻石置于湖边,供后人知晓,对后来杭州的治理湖水有很大的影响。离任前,白居易将一笔官俸留在州库之中作为基金,以供后来治理杭州的`官员公务上的周转,事后再补回原数。当这笔基金一直运作到黄巢之乱时,当黄巢抵达杭州,文书多焚烧散失,这笔基金才不知去向。

西湖有白堤,两岸栽种有杨柳,后世误传这即是白居易所修筑的堤,而称之为白公堤。事实上这道“白堤”在白居易来杭州之前已存在,当时称为“白沙堤”,且见于白居易的诗作之中。

当白居易在杭州时,元稹亦从宰相转任浙东观察使,浙东、杭州相去并非太远,因而二人之间有许多往还的赠答诗篇。当白居易任满离开杭州时,元稹要求白居易交出全部的作品,编成《白氏长庆集》五十卷。

在苏州刺史任内,白居易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长七里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叫“七里山塘”,简称“山塘街”。

晚年生活

827年,白居易至长安任秘书监,配紫金鱼袋,换穿紫色朝服(三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828年,转任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829年春,因病改授与太子宾客分司,回洛阳履道里。830年12月,任河南尹。831年七月元稹去世。832年,为元稹撰写墓志铭,元家给白居易润笔的六七十万钱,白居易将全数布施于洛阳香山寺。833年,因病免河南尹,再任太子宾客分司。835年,被任命为同州刺史,辞不赴任,后改任命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封冯翊县侯,仍留在洛阳。839年10月得风疾。841年,罢太子少傅,停俸。842年,以刑部尚书致仕,领取半俸。

晚年白居易的生活,大多是以“闲适”的生活反应自己“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而844年,73岁的白居易出钱开挖龙门一带阻碍舟行的石滩,事成后作诗《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并序》留念,诗中仍反映出他“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观。

晚年的白居易大多在洛阳的履道里第度过,与刘禹锡唱和,时常游历于龙门一带。作《池上篇》、《醉吟先生传》自况。845年,白居易74岁,尚在履道里第举行“七老会”,与会者有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与白居易;同年夏,以七老合僧如满、李元爽,画成“九老图”。白居易晚年笃信佛教,号香山居士,为僧如满之弟子。

洛阳安逝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享年75岁,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葬于洛阳香山。白居易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集》,共有七十一卷。

《白居易诗选 观刈麦》(白居易)诗篇全文翻译

白居易诗选 观刈麦 白居易 系列:白居易诗选|白居易诗集 白居易诗选 观刈1麦

【原文】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2,妇姑荷箪食3,童稚携壶浆4。相随饷田5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注释】 1刈:割。 2覆陇黄:小麦黄熟遮住了田埂。 3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荷簟食:担著圆形竹器盛的食物。 4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或者酒。 5饷田:给在田间劳作的人送饭。

【译文】 农民们很少有空闲的时候,五月正是农忙时节,就更是加倍的繁忙了。仿佛只在一夜之间,田里的小麦就被南风吹成了一片金黄,覆盖了田垄。妇女们肩挑着饭食,孩子们提着汤水,去南冈为他们正在劳作的亲人们送饭。那些年轻的男人正在收割小麦,湿热的土气蒸着他们的双脚,灼人的太阳照射着他们的脊背,他们却仍然不顾炎热地劳作,只想珍惜这初夏较长的白日。他们旁边还有一个贫困的妇女,抱着孩子站在那里,右手握著收割时散落下来的麦穗,左臂挎著一个破旧的竹筐。她望着大家,说自己卖了田地应付朝廷的税赋,如今只好捡拾这些麦穗来充饥,人人听了都忍不住为她悲伤。想我有什么功德,可以不事农桑,每年却领取三百石粮食的俸禄,年末还能有余粮?每当想到这些,我心中都暗自惭愧,终日都不能将它遗忘。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农民辛苦劳动场面和拾麦者悲惨遭遇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贫苦百姓深切的同情。

白居易 观刈麦

观刈麦⑴(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⑵。妇姑荷箪食⑶,童稚携壶浆⑷,相随饷田去⑸,丁壮在南冈⑹。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⑺,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⑻。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⑼,右手秉遗穗⑽,左臂悬敝筐⑾。听其相顾言⑿,闻者为悲伤⒀。家田输税尽⒁,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⒂,曾不事农桑⒃。吏禄三百石⒄,岁晏有余粮⒅。念此私自愧⒆,尽日不能忘⒇。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刈(yì):割。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⑵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 :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 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⑶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⑷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⑸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⑹丁壮:青壮年男子。南冈(gāng):地名。⑺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⑻但:只。惜:盼望。⑼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傍:同“旁”。⑽秉(bǐng)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遗,遗失⑾悬:挎着。敝(bì)筐:破篮子。⑿相顾言:互相看着诉说。顾:视,看。⒀闻者:白居易自指。为(wèi)悲伤:为之悲伤(省略“之”)。⒁输税(shuì):缴纳租税。输,送达,引申为缴纳,献纳。⒂我:指作者自己。⒃曾(céng)不事农桑: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曾:一直、从来。事:从事。农桑:农耕和蚕桑。⒄吏(lì)禄(lù)三百石(dàn):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古时候念dàn)。⒅岁晏(yàn):年底。晏,晚。⒆念此:想到这些。⒇尽日:整天,终日。白话译文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观刈麦》原文及翻译赏析?“观刈麦”注音版

本文编辑:admin

更多文章:


红口袋绿口袋有人怕有人爱(红口袋绿口袋,里面装着白芝麻,有人害怕有人爱是什么谜底是)

红口袋绿口袋有人怕有人爱(红口袋绿口袋,里面装着白芝麻,有人害怕有人爱是什么谜底是)

本文目录红口袋绿口袋,里面装着白芝麻,有人害怕有人爱是什么谜底是红口袋绿口袋有人怕有人爱谜底迷语:红绸袋,绿绸袋,有人怕,有人爱红口袋,绿口袋,有人害怕有人爱(打一菜)红口袋,绿口袋,有人害怕有人爱 ,谜底是什么红口袋,绿口袋,有人害怕,有

2024年7月16日 09:20

校园幽默笑话(经典爆笑校园笑话)

校园幽默笑话(经典爆笑校园笑话)

本文目录经典爆笑校园笑话校园幽默笑话经典校园幽默笑话爆笑校园幽默笑话经典爆笑校园笑话 经典爆笑校园笑话    经典爆笑校园笑话精选推荐,你一定喜欢。   校园笑话(一)   教官:为什么你翻墙跷课迅速又频繁?阿

2024年6月24日 09:50

直系亲属关系证明(怎么开直系亲属关系证明)

直系亲属关系证明(怎么开直系亲属关系证明)

本文目录怎么开直系亲属关系证明直系亲属关系证明怎么开直系亲属关系证明模板直系亲属关系证明范文3篇直系亲属证明怎么开直系亲属关系证明需要什么材料,怎么开具怎么开直系亲属关系证明法律主观:到本人或本人直系亲属的档案管理单位通过人事档案证明或者到

2024年5月14日 22:20

入党转正思想报告(转正思想汇报4篇)

入党转正思想报告(转正思想汇报4篇)

本文目录转正思想汇报4篇2023年党员转正思想汇报四个季度预备期满转正思想汇报2篇关于2022预备党员转正思想汇报最新版关于教师党员转正思想汇报20222023大学生入党转正思想汇报2023预备党员第一季度转正思想汇报2023年党员转正期思

2024年5月5日 06:50

商务英语词汇(常用的商务英语词汇有哪些)

商务英语词汇(常用的商务英语词汇有哪些)

本文目录常用的商务英语词汇有哪些商务英语口语常用词汇(2)商务英语词汇商务英语口语常用词汇(11)常用的商务英语单词有哪些商务英语入门的常用词汇电子商务英语常用词汇求些常用日常商务英语词汇资料!哪有商务英语词汇表商务英语高级词汇:关于工作方

2024年8月18日 00:30

那些特立独行的猪(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阅读答案)

那些特立独行的猪(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阅读答案)

本文目录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阅读答案《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文中作者为什么说那只猪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主题思想王小波描写一只猪的境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讲的是什么内容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作者是

2024年7月16日 18:50

疾病监测的概念与其3个基本特征是什么?养老院老人慢性躯体疾病的监测措施有哪些

疾病监测的概念与其3个基本特征是什么?养老院老人慢性躯体疾病的监测措施有哪些

本文目录疾病监测的概念与其3个基本特征是什么养老院老人慢性躯体疾病的监测措施有哪些疾病监测的主要目的是疾病监测的目的不包括(  )疾病监测最重要的目的是()疾病监测采用的方法属于疾病监测的目的不包括疾病监测的3个基本特征是什么狭义疾病监测主

2024年5月26日 15:00

少年的你 电影(少年的你电影剧情 少年的你简介)

少年的你 电影(少年的你电影剧情 少年的你简介)

本文目录少年的你电影剧情 少年的你简介如何评价电影《少年的你》电影《少年的你》内容大概是什么少年的你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什么大家为什么这么喜欢这部电影易烊千玺演的电影少年的你,讲的是什么故事少年的你电影剧情 少年的你简介1、该片讲述在高考前夕,

2024年8月28日 21:40

七年级数学试卷分析(初中数学试卷分析怎么写)

七年级数学试卷分析(初中数学试卷分析怎么写)

本文目录初中数学试卷分析怎么写七年级数学试卷分析报告初中数学试卷分析七年级数学试卷分析数学试卷分析怎么写300初一数学试卷分析及改进措施七年级下册数学月考试试卷分析初中数学试卷的分析报告数学试卷分析要怎么写初中数学试卷分析怎么写初中数学试卷

2024年5月23日 16:40

中国人中国字的报幕词怎么写?怎么写这首诗的串词《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中国人中国字的报幕词怎么写?怎么写这首诗的串词《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本文目录中国人中国字的报幕词怎么写怎么写这首诗的串词《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中国人的清明节串词急求主持人串词《中国人》、《练习》、《半城烟沙》游戏《一反常态》、《挑战数数字》、《心有灵犀猜成语中国字中国人节目串词众人划桨开大船串词朗诵词报幕词

2024年3月7日 02:30

种树的牧羊人(植树的牧羊人是真实的吗)

种树的牧羊人(植树的牧羊人是真实的吗)

本文目录植树的牧羊人是真实的吗植树的牧羊人原文植树的牧羊人表达了什么意思植树的牧羊人是谁植树的牧羊人赏析植树的牧羊人主要讲的内容是什么《植树的牧羊人》的主要内容植树的牧羊人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中心思想植树的牧羊人作者植树的牧羊人解析植树的牧羊人

2024年5月28日 19:10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师资格证面试怎么讲课)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师资格证面试怎么讲课)

本文目录教师资格证面试怎么讲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未讲完能通过吗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没讲完能过吗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一般多长时间教师证面试是否需要试讲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环节都有哪些内容教师资格证考试试讲流程是什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有什么技巧呢教

2024年9月11日 02:50

描写二十四节气谷雨的古诗(谷雨节气的诗词)

描写二十四节气谷雨的古诗(谷雨节气的诗词)

本文目录谷雨节气的诗词描写二十四节气谷雨的古诗描写谷雨节气的诗词描写二十四节气谷雨的经典古诗词二十四节气谷雨的诗句 描写谷雨的诗句24节气谷雨诗词谷雨节气的诗词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视太阳到达黄经3

2024年8月5日 13:00

绿色生态文明手抄报(绿色生态文明手抄报内容)

绿色生态文明手抄报(绿色生态文明手抄报内容)

本文目录绿色生态文明手抄报内容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的手抄报 生态文明手抄报关注生态文明,争当环保卫士,守护绿色家园手抄报大全绿色发展生态文明手抄报内容生态文明绿色环保手抄报内容倡导生态文明践行绿色生活的手抄报 绿色生活手抄报绿色生态文明

2024年6月17日 04:50

建党100周年诗词(建党100周年古诗词)

建党100周年诗词(建党100周年古诗词)

本文目录建党100周年古诗词建党一百周年的诗词有哪些赞美建党100周年的诗有哪些2021七一建党节100周年七绝诗 2021年建党100周年七律简短诗词以建党100周年为主题的诗歌有哪些庆祝中国建党100周年诗词有哪些关于七一建党节的古诗句

2024年7月4日 09:30

握着我的那里坐了下去视频(男朋友发视频说坐下坐上我的副驾我该怎么回复)

握着我的那里坐了下去视频(男朋友发视频说坐下坐上我的副驾我该怎么回复)

本文目录男朋友发视频说坐下坐上我的副驾我该怎么回复昨晚和男友微信视频聊天;躺在床上的我盖着被子;突然一下坐起来光着膀子,被男友看见了,我该怎么办抖音坐下坐上我的副驾是哪首歌里的骑车时,男友在我后面坐着,他轻轻拨开我头发,在我颈子那儿深深的亲

2024年3月22日 22:10

广东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广东超生一胎罚款多少)

广东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广东超生一胎罚款多少)

本文目录广东超生一胎罚款多少广东婚假多少天2022年新规定广东超生一胎罚款多少法律主观:广东超生罚款标准分为城镇居民超生一个子女的,农村居民超生一个子女的,不够间隔期生育的情况,有关广东超生罚款标准详细的内容请阅读下文。广东超生罚款标准(一

2024年8月30日 13:10

qq分组名字(QQ分组的名称)

qq分组名字(QQ分组的名称)

本文目录QQ分组的名称好听的qq分组名字一套 好听的qq分组名字一套有哪些如何给自己的QQ分组取个好名字qq分组名称简单好听qq分组名称简单小清新有哪些简单大方的qq分组名 qq分组名称简单大方有没有什么好听的qq分组名字简单好听的qq分组

2024年3月20日 08:10

骆驼祥子精彩片段(骆驼祥子优美片段 10来个 要有300字)

骆驼祥子精彩片段(骆驼祥子优美片段 10来个 要有300字)

本文目录骆驼祥子优美片段 10来个 要有300字《骆驼祥子》第一章精彩句段是什么骆驼祥子精彩片段《骆驼祥子》精彩段落摘抄及感悟是什么骆驼祥子的精彩段落骆驼祥子的精彩片段骆驼祥子精彩片段摘抄求骆驼祥子精彩片段的赏析《骆驼祥子》精彩片段300—

2024年2月26日 09:00

霍金时间简史(霍金的《时间简史》主要说的什么内容)

霍金时间简史(霍金的《时间简史》主要说的什么内容)

本文目录霍金的《时间简史》主要说的什么内容霍金的时间简史主要讲的是什么《时间简史》的作者是谁如何评价霍金的《时间简史》《时间简史》主要内容霍金的时间简史写的是什么霍金的时间简史霍金的《时间简史》主要说的什么内容"时间简史"说的其实并不是时间

2024年7月28日 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