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简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意义)
本文目录
- 简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意义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是什么
-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具体模式有哪些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化课堂教学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 怎样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简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意义如下:
1、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属于教育教学范畴之中的行为,教育教学的本质就是信息技术整合的本质,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信息技术整合的目的。
2、可以帮助教师教学,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
3、为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创造有利条件,在学科资料库的建设方面,可以发动教师提供教学资料,由专业人员设计开发出相应的课件,将其传到教学资料库中,由大家共同分享。
4、整合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将课程各要素形成了有机的联系,把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各学科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特征:
1、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的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甚至多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
2、学科交叉性。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的内在需求,服务于具体的任务。教师和学生都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的融到课程的教学与学习中去。
3、立足于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是每一位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是什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中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隐藏网址***
扩展资料
1、目标
(1)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4)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2、原则
(1)运用教育理论指导课程整合的实践。
(2)根据学科特点构建整合的教学模式。
(3)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整合策略。
(4)“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5)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具体模式有哪些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学习模式包括:互动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模式、分层教学模式、探究式学习模式、模拟仿真教学模式等。
1、互动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旨在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及各种交互式教学工具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互和学生之间的协作。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学生参与程度高、教学过程生动形象、课堂氛围活跃等。
2、翻转课堂模式:翻转课堂模式是指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反转过来,主要采用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和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在课堂外进行学习,预习和复习等内容,而在课堂上则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实践活动。
3、分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通过使用教育技术工具,将课堂中的学生按照基础水平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层次,并进行差异化教学。教师可以评估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其水平进行个性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探究式学习模式:探究式学习模式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探究和研究的学习方式。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获取各种相关的学术资源,以启发性的主题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5、模拟仿真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使用电脑技术、虚拟实验室等工具,模拟现实场景的各种学习活动。这种模式的特点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理论知识,并在虚拟场景中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育技术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换代,不断推出新的教育工具和应用场景,让信息技术与课程更好地融合,使得教育教学更加高效和贴近现实需求。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实现具体效果:
1、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授课,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能力。教师可以使用各种多媒体教学资源,以更直观、生动的方式进行讲解;学生可以使用各种学习工具和互动课程,以更主动、自主的方式进行学习。
2、增加学习资源: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包括各种在线课程、教育软件、电子图书等。这些学习资源可以提供更广阔的学习领域和更深入的学习内容,让教学更加全面和多元化。
3、促进学科融合: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科融合,在不同学科中建立联系,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生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例如,通过多媒体工具,可以在历史课中嵌入地理信息、艺术元素等,提升历史课程与其他学科的互动性和整合性。
4、发展学生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开放性实验、课题研究等活动,由此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可以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获得更全面和深入的知识体系,并将创新思维应用到实践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述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关定义
(1)课程的概念
①广义: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或指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和。
②狭义:指一门学科。
(2)整合的概念 简单地说,整合不是混合,是融合。把两者融合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系统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融入了课程教学的各个领域:如班级授课、小组学习、自主学习,成为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的手段。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1)可以对教师教学提供帮助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当然,使用信息技术应该把重点放在解决那些传统教学不便解决或无力解决的教学和学习问题上,信息技术在支持现代学习和教学上具有自己的优势。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能够清楚地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确定、评价、有效利用信息以及利用各种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信息应用的实践力;对信息科学的理解;对信息技术的社会应用的态度。学生可以在信息技术的参与和应用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3)是学生学习的有效工具 由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使得传统的认知工具得到了充实,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进行更有效的学习。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过程之中可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理想的教学和学习的支持环境。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学生的创造工具。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理论基础有力支持着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基于计算机的课件开发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对形象思维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持。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协作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可以对辩证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
(5)可以作为整合多学科的工具 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不区分学科的界限,为了完成某一主题或课题,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基点,经过体验和活动,进行问题解决的学习活动。这样,可以着重培养学生主体性地运用多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资质和能力,创造性、协作性地处理事物的态度,促进“生存发展能力”的形成。
二、以知识为中心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这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最简单方式,也是目前很多中小学的信息技术应用状况所处于的层次。教师使用第三方开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或利用PowerPoint等一些比较易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此类应用的目的一般在于清楚地说明教材内容的结构,或形象地演示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模拟软件或者计算机外接传感器来演示某些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这样,通过合理的设计与选择,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功能。
如果信息技术的使用效果还不如使用投影、幻灯、录像的教学效果,或者只是简单地代替了投影、幻灯、录像等媒体,成为教学的一种装饰或点缀,就毫无意义。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的教学手段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较小,只是必要时偶尔用一用。学生也只有听、看,没有实际操作的机会,因此,这种教学应用模式中学生仍是被动地学习。
2.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
交流、互动是现代教学方法的重要标志之一。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在课上或课下为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创设一定的交流机会,必然能促进师生情感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就是指将信息技术以辅助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的方式引入教学。在有互联网或局域网的硬件环境下,采用的BBS、聊天室等网络交流工具,根据教学的需要或学生的兴趣开设一些专题,并赋予学生自由开辟专题和聊天室的权利,使他们有机会对课程的形式、教师的优缺点、无法解决的问题等进行交流。
讲授式教学仍然是此层次的主要教学策略,学生仍以个体作业形式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基本没有变化,但是,教师多了一项工作:在互联网和局域网上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交流进行组织和管理。由于感情和兴趣被激起的原因,学生对学习产生更高的积极性。
3.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技术的教育深入应用,许多计算机辅助学习的软件开发出来了,为学生巩固新知识、熟练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以及预习要学的知识,提供了用技术手段来辅导教学的新形式。计算机软件实现了部分代替教师的职能,如:出题、评定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个别差异得到了体现,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和节奏学习。
学生有了与教学软件相接触的机会,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但是不能把信息技术的个别辅导功能过分放大,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功能。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在其遇到障碍或问题时,给予及时的辅导和帮助。
三、以资源为中心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以知识为中心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本上都是封闭的、以个别化学习和讲授为主。在以资源为中心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学观念、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等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思路也转到以学为中心上,整个教学对资源是开放的,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内的知识时可以获得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
1.信息技术作为获取资源的工具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上资源的丰富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如何在信息海洋中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源,如何迅速地判断资源的价值并对其进行取舍,如何合理地将资源重新组合为己所用,这些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极大扩充课堂上教师呈现给学生的知识容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
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了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所需的资源整理好,保存在某一特定文件夹下或做成内部网站,让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来选择有用信息;也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相关人物等,由学生自己去Internet或资源库中去搜集素材。相比较来说,后者比前者更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现实环境的限制,如:上网速度慢、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低、无法上Internet等原因,也可以采用第一种方式,不过要求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源,让学生有对信息进行“筛选”的可能。
2.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
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应用。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整个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在其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辅导和帮助。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达到对丰富知识的内化。可采用任务式教学策略,适合于从小学高年级以上的所有年级,如让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写一篇你最向往的地方的作文,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获得丰富的资源,在对资源加工整理后,选择写作主题,拟定题目,然后将有用的文本、图形等加工后融入自己的文章,再用Word编出精美的格式,就可能写出一篇内容丰富的、感人的作文等。
3.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
这是一种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或学习模式,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或学习,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或学习(即可以开展集体讨论或辩论),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二者结合起来,所以是一种全新的网络协作教学、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完全按照个人的需要进行的,不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甚至指导教师都可以按照学习者自己的意愿或需要进行选择。学习者可以在家里或是在办公室学习(通过计算机终端),也可以在旅途中学习(通过便携式多功能微机)。每个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均可完成下列操作功能:查询和访问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多种信息源(必要时可以从该信息源拷贝所需的软件或资料);对选择出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重新排序或重新建构)和存储;和教师或其他学习者直接通讯(进行咨询、辅导、讨论和交流);和教师或其他学习者共享或共同操纵某个软件或文档资料的内容。
由于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采的交互式人机界面,能为学习者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联想记忆特点的、按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因而很易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为学习者实现自我探索式、自我发现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有可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真正达到让学习者实现自我建构知识的意义、甚至发现与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
4.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
虽然我们强调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以及协作能力的培养,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在实现这种目标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扮演着“研发工具”的角色。
很多工具型教学软件都可以为该层次的教学和学习提供很好的支持。如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几何画板》可为学生提供自我动手、探索问题的机会:当面对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协作,提出自己的假设和推理,然后用《几何画板》进行验证;此外,学生还可以使用《几何画板》自己做实验来发现、总结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现象,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圆周率的存在及计算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更为学生的探索和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如在经济学课程中,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真实的商业情境,让学生在各种真实、复杂条件下作出决策和选择,提高学生对真实问题的解决能力。
探索式教学和问题解决式教学等都是将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的教学模式,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如何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设计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模式仍是国内外所有教育人员奋斗的方向之一。
四、全方位的课程整合
当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得到充分发展和利用时,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更系统、更科学的探讨和细化时,必然会推动教育发生一次重大的变革,促进教育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架构的改革,从而完成整个教学的信息化,将信息技术无缝地融合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达到信息技术和课程改革的更高的目标。
1.促进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的改革发展趋势是:教材的难度增加,重视基本理论,强调知识内在的联系。要依据高难度、高速度和理论化原则重新编写教材,在课程设计上重在学科结构合理,教学内容少而精,着重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基本原理以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制定教学大纲要着眼于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创造力的培养,而不是现成知识的传授和一般技术的培训,基础要宽。教育内容还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解决真实性问题的能力。教材的多媒化,利用多媒体,尤其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使学生在学习某一内容时,可跳转到和该内容相关的任何知识点和资源。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材和工具书变成多媒体化,它们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教材的信息化表述。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给传统教学内容结构带来了强大的冲击。那些强调知识内在联系、基本理论、与真实世界相关的教学内容变得越来越重要,而那些大量脱离实际、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技术培训的教学内容则成为一种冗余和障碍。其次,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将由原来的文本性、线性结构形式变为多媒化、超链接结构形式。
2.信息能力培养
传统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算”等能力,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在重视学生的传统能力的基础上,也重视培养学生的获得信息的能力,加工和创造信息的能力。如果缺乏基本的读写算能力,也就谈不上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反过来,学科教学中正确应用计算机网络又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基本读写能力。当前突出讲现代信息技术是因为原来重视、理解不够,不是只要计算机网络,而否定“传统”的读写能力。
教育内容改革中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在改革中将成为主体。这些能力包括:信息处理(获取、组织、操作和评价)的技能;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和协作的能力等。部分学校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重视这些目标。随着信息技术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必将产生新的、强调帮助学生参与真实性任务和产生真实性项目的教学目标。
3.教学组织架构改革
随着教育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改革,教学组织架构和形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革。教学目标强调以真实性问题为学习的核心,这样,就要求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40或45分钟一堂课,学生都坐在教室中听课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必须以项目和问题为单位,对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进行重新设计和规划。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活动安排的分组上,也要打破传统的按能力同质分组的方式,实行异质分组。
将来,在学校里应该出现更多的这样的数学教学设计:为期两周或更长一点的教学时段里,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都要选择一种职业,按照你的收入情况、纳税情况来建设一个家庭,包括选择贷款方式来买房、买家具,选择贷款方式买车,计算家庭日常消费等,计算每个月的收支表,最后进行小组汇报。学生在真实性问题情境中,以协作的方式完成基于真实任务的作业,将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应用能力融为一体,把知识和能力目标统一起来。
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化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九大优化方法:
1.知识点切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应以学科的知识点为切人点来进行。在各门学科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可切人的知识点很多,教师应充分利用可切人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进行有效的教学,有效地开展课程整合。
2.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力求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氛围,充分让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并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学具,边想、边做、边练来感知事物、领悟概念、掌握原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并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思维训练核心:思维训练是教学的核心,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热情,有助于教师加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还有助于对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进行有效的培养。
4.情感驱动: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和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在学科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提供的情感驱动功能,调节学生的情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意志力、记忆力。
5.情境激励:学科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兴趣,首先要解决学生想学、爱学的问题。情境激励,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智力激励,要求学生对问题情境.积极迅速设想出解决的各种可能性。并通过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等有效的手段,引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索和发现的热情。
6.因势利导:在各学科教学展开之前,教师可以先展示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现各种事物现象和发展过程,在学生对展现的内容深感兴趣的情况下,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铺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7.合作探究: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让学生在课内和课外进行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8.自主探究学习: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利用网络自己查阅资料,开展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
9.寓教于乐:在学科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教学游戏软件,把科学性、趣味性、教育性集为一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由此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决策能力和操纵能力。此外,利用信息技术媒体,开展各种艺术活动,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扩展资料
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和通讯技术,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以来,人们日益普遍地使用计算机来生产、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如书籍、商业文件、报刊、唱片、电影、电视节目、语音、图形、影像等)。
在企业、学校和其它组织中,信息技术体系结构是一个为达成战略目标而采用和发展信息技术的综合结构。它包括管理和技术的成分。其管理成分包括使命、职能与信息需求、系统配置和信息流程;技术成分包括用于实现管理体系结构的信息技术标准、规则等。由于计算机是信息管理的中心,计算机部门通常被称为“信息技术部门”。有些公司称这个部门为“信息服务”(IS)或“管理信息服务”(MIS)。另一些企业选择外包信息技术部门,以获得更好的效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要素:课程内容、资源、环境、教师、学生五个要素。
在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是核心,资源和环境是条件,教师和学生关键,学生是主体。这五个要素的整合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或者称为三个子过程。首先必须根据课程的内容及其目标,做好有用素材及资源的集成和整合;其次是资源与信息技术环境的整合;最后是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资源环境、教师、学生要素的整合,即教与学过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融入课程,可以促进学生对某一知识范围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方法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将其作为进行研究的工具、提高学习效能的工具、与他人进行交往的工具。
以及问题解决的工具,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才是有效的.可见要将技术有效的与教育、教学活动组合为一体,学校、教师、学生都必须具备一些条件和能力,因此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条件应包括:
具有先进教育观念、支持鼓励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的学校领导。
具有精通信息技术,并能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师。
具有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学生。
具有相应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具有能获取网络资源的条件。
具有灵活地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其中,教师与学生是进行信息化教学与学习的主体,他们的观念及素质直接关系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
怎样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要点的认识如下: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不断地改变着周围的世界并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随着信息技术这一新的要素介入教育教学这个传统的系统后,首先改变了学习者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也改变了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和方法,也迫使教育者对课程进行改革、整合。
课程的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从而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并进而推进教师备课、课堂教学、知识结构、课程安排、能力评价、协作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发生质的变化。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既作为基础学科,又作为认知工具,教学的总体能力目标是一致的,即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但对于不同学科定位,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三个层面
1、第一层面: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也就是说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体现整合,而不是孤立于其他学科之外,单纯的讲解技术,目前有效的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不失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突破点;要开好信息技术课程就必须在课程中体现整合,这是由它的基础性、工具性、高速发展性决定的。
2、第二层面:其他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有机的运用到其他课程,从而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帮手,学生学习的好伙伴,从而提高学科的教学效率;这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3、第三层面: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间的整合,有两层含义:一、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间的整合,使信息技术成为各学科整合的联系纽带和工具,使课程实施更趋合理;二、通过信息技术的影响改变课程结构促进课程间的整合,使课程结构更趋合理。
更多文章:
天津酒店式公寓政策天津公寓购房政策?2013年两会后新国五条中关于二手房交易收20%个人所得税问题
2024年5月10日 12:00
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017广西崇左高三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2))
2024年3月23日 15:00
文字控大爱治愈系温暖的说说:人世冷暖,如同盲人摸象,永远无法得?文字控喜欢的简单说大全 真正在乎你的人是不会被别人抢走的
2024年7月7日 15:20
谁能告诉我《国庆随想》作文怎么写(1000字)?63周年国庆诗歌有哪些
2024年8月28日 17:10
贵州旅游景点大全,深度玩转贵阳、黔东南、遵义等地区精选旅行攻略!?推荐贵州十大旅游景点
2024年6月30日 02:50
我们是异地他嘴上说爱我可是他高兴就联系我一下不高兴就不联系请问这还是爱吗他有点花心?泰国电影《爱我一下·夏》也就是《荷尔蒙》里所有的歌
2024年5月25日 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