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与国企改革新思路(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本文目录
- 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什么意思
- 国企混改下一步行动方向是什么
- 国企改革为什么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 混合所有制改革
-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哪些常见的方式
- 为什么发展混合所有制是当前深化国企改革的基本方向
- 国有企业如何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 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应如何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指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实行混合化经营的一种改革形式,对于推进国企改革和市场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混改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改革目标和定位;2.充分尊重和保护各参与方的利益;3.处理好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之间的关系;4.把握好混改的时机和节奏;5.充分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推进混改的制度建设。总之,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政策、法律、市场、资本等多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什么意思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思:每种不同的所有制经济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联合经营或者生产的所有制形式。混合所有制是一种社会经济成分同时还是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混合所有制是股份制的一种形式,包括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
一、混合所有制要求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但要在宏观领域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而且要在企业层面坚持公有资本的控股地位或支配地位,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夯实基本经济制度的微观基础。
因此,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制度的科学内涵,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践发展,是当前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着力点。
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有效途径。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国企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提出,以国企改革为中心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深化改革期。
混合所有制的意义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公司组织形式变革
混合所有制是公有制和私有制的混合体。因此,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在同一个经济组织中,不同所有制的产权主体多元投资、交叉持股、融合发展的经济形式,是相对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或非公有制经济而言的。
显然,作为公司组织形式的股份制、有限责任、股份合作、合伙制、两合制等企业组织制度,和所有制结构是不同的范畴;虽然所有制结构不同,但公司组织制度大致相同。
二、混合所有制是经济后续改革的顶层设计
当前将混合所有制作为国企改革思路的提法,实际上是对我国所有制结构的重新界定,是对私有制和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结构中作用和地位的重新认识。改革前,我国实行消灭“私有制”的政策;改革开放后,允许少量个私经济存在,私有制开始在中国出现。
国企混改下一步行动方向是什么
国资委将结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积极稳妥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具体有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分层分类推动改革。混改更多是要聚焦到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所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
第二,合理设计和优化股权结构。鼓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进持股占5%甚至5%以上的战略投资者,作为积极股东参与治理;至于非上市公司,相应的股比还可以再大一些。
第三,深度转换经营机制。支持和鼓励国有企业集团对相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希望混改的企业在劳动人事分配机制方面率先突破,真正形成富有活力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第四,央企要以混改为抓手,在产业链、供应链上,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不断深化合作,形成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局面。
国企改革为什么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将外资或民营企业资本引入原本由国家独资或国资控股占大部分的企业中,丰富资本构成。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将公有制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从而使国有企业进一步与市场接轨。引入其他资本,也有利于激发企业内部的活力,通过让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进行自我革命和完善。中大咨询在国企改革方面有退出混合所有制改革专栏,已经为医药行业、能源行业、综合投资等多家企业提供了混改方案咨询。
混合所有制改革
混合所有制改革: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改革方案,目的是引入民资促进生产力发展。
拓展知识:
意义
1.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公司组织形式变革
混合所有制是指界于公有制和私有制之间的所有制结构形式,是公有制和私有制的混合体。因此,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在同一个经济组织中,不同所有制的产权主体多元投资、交叉持股、融合发展的经济形式,是相对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或非公有制经济而言的。
显然,作为公司组织形式的股份制、有限责任、股份合作、合伙制、两合制等企业组织制度,和所有制结构是不同的范畴;虽然所有制结构不同,但公司组织制度大致相同。
2.混合所有制是经济后续改革的顶层设计
当前将混合所有制作为国企改革思路的提法,实际上是对我国所有制结构的重新界定,是对私有制和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结构中作用和地位的重新认识。
要求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但要在宏观领域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而且要在企业层面坚持公有资本的控股地位或支配地位,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夯实基本经济制度的微观基础。
因此,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制度的科学内涵,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践发展,是当前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着力点。
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哪些常见的方式
国企改革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国企改革的一种模式就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这种模式也是最常见的,也是对国企发展最好的。那你知道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都有哪些常见的方式吗?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
引入新的股东
小编感觉这种方式是特别常见的,因为国企它的资金实力都是依靠国家拨款的,这个时候如果想要改革就要引入新的股东,让新的股东去做决策,这样国企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引入新的股东,就是通过设定新的投资者资格,开展综合的竞拍或者遴选,选择最适合国企发展的投资者,这也是解决混改国企资金需求的重要办法。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解决部分国企存在的资产负债率偏高的问题。引入了新股东就能带来更多投资,然后国企就能够焕发新的活力。
开展员工持股
我们应该都知道,如果一个企业员工有了股份,那么他们就会有了一种归属感,就特别想努力干活,因为这样他们的分红才会越来越多。开展员工持股也是国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企业员工持股来丰富国有企业的持股结构,提高经营的收益。另一方面可以作为股权激励,把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降低人才的流失率。所以在实践中员工持股也常常和增资扩股相配套,这样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
对外投资并购
小编感觉这种方式比较适合资金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因为对外投资并购是需要花很多资金的,如果资金链薄弱,就没有能力进行对外投资并购。其实并购也是可以优化资源配置的,也是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渠道。现在很多国有企业都进行了对外投资,并购并且发展的越来越好了,小编想这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
为什么发展混合所有制是当前深化国企改革的基本方向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是当前深化国企改革的基本方向。为持续稳健推进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我们必须对当前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意义有一个充分认知。综合而言,当前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但公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除了传统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两种形式之外,随着生产力社会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控股经济也将成为公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即通过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的历史条件下找到新的有效实现途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实现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在深层次上的融合;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是一个有机整体,两者利益及发展是完全联系在一起的,同兴衰、共进退。 2.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克服国有独资企业的弊端 政企不分、机制不活、效率不高、腐败高发是国有企业饱受诟病的弊端。从深层次看,产生国企弊端的根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来自企业外部政府部门对国有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自主权的干预,另一方面是来自所有者缺位,缺乏高效的动力机制与约束机制,而且委托代理链条长,客观上很难进行有效监管。外部因素是条件性的,内部因素则是决定性的,因而内部改革至关重要,其中产权层面的改革是最根本的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今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基本方向,随着非公资本的引入,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将得到有效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将得到健全。 3.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增强国有资本的带动力 国有企业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增强国有资本带动力,更好发挥国有资本作用。发展混合所有制,一方面可以将更多社会资本引入到国有企业,以国有资本为主导,带动大量社会资本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将通过向社会资本减持而退出的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优先发展领域,从而有效发挥国有资本的产业发展调节作用。 4.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激发国有企业活力 体制机制障碍严重削弱了国有企业的发展活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国有企业结合民营企业优势重新激发企业活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各有优势,国有企业在技术、人才、融资、资源配置与管理方面占优势,民营企业在机制、效益、效率与监督方面具有优势。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有机融合为一体,能够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优势很好地结合起来,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国有企业如何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面对当前不确定性加剧的世界环境,我国正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有企业作为关系我国经济命脉的重要市场主体,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国内大循环有效运行不可缺少的有力支撑。“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推动国有企业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国企的公司治理应遵循“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原则。这要求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能仅停留在股权层面的混合,更要推动非国有股东进入董事会,让非国有资本融入内部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完善企业市场化运营机制,“混在股权,融在治理,改在机制”,充分发挥不同所有制资本间互补互惠的协同效应,激活混改企业的内生发展动力,有效提升公司资源配置效率和绩效水平。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取得十分显著的经济成就,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但必须指出的是,由于经济转轨时期特定的内外部条件,大部分企业混改仅在股权层面进行了形式上的混合,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等深层次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成为国有企业绩效取得进一步提升的掣肘。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明确了进一步深化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攻坚克难,破除历史遗留的体制机制障碍,加深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融合度。这一行动部署敦促企业树立起更坚强的决心、更有力的态度推动改革落地见效,充分释放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果,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创新力和抗风险能力,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推动经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发挥表率作用。 通过对现实中企业混改进程的长期观察研究,本文为如何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和市场化运营机制,深化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出以下几点政策性建议。 优化董事会治理结构 发挥非国有股东治理优势 董事会是公司内部决策控制系统的核心,除了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监督控制、建议咨询以及资源配置等职能外,还是联通股东与管理层的关系纽带。拥有董事会席位是非控股股东参与企业决策和获取非公开内部信息最重要的渠道。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引入非国有资本的投资人,形成多元化的产权主体。相较于国有资本,非国有股东由于资本的逐利动机更为强烈,会更希望参与到公司治理中去。鼓励非国有股东派驻利益代表进驻董事会,让混改从股权层面深入到治理层面,让董事会成员能更充分地代表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成分的利益,互相监督、互补互惠,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效率与效果。 第一,调整董事会规模,提高决策有效性。 任何决策都是基于所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做出的,企业经营决策同样也是如此。信息的来源越多样、包含的内容越全面,越有可能做出当时情景下的最优决策。而国有股东和非国有股东往往在专业背景、工作经历与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推动非国有股东进入董事会,扩大董事会规模,促使各种背景的董事汇聚在一起,提高董事会成员间的异质性,不仅可以为企业发展带来更丰富的社会关系和外部资源,同时可以在企业经营决策的过程中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和更多元化的见解,对董事会决策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产生积极影响。但必须注意的是董事会规模并非越大越好。董事会规模过度膨胀会导致董事会决策议案时沟通成本增加,董事间难以协调一致。因而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国有企业应该充分向非国有股东释放权力,为非国有资本参与企业核心决策提供畅通渠道,在衡量成本效益的原则下,科学合理地确定董事会最优规模,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营决策质量。 第二,增强董事会独立性,充分发挥监督职能。 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企业中,国有股东往往依然占据绝对的话语权,作为外部投资者的非国有股东与国有企业之间存在较大程度的信息不对称。由于难以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非国有股东很难在公司治理中发挥股权制衡的作用。2019年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指出,要“尽可能使非公有资本能够派出董事或监事”。积极推动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参与国企高层治理,有利于非国有股东获取更充分的信息和话语权,保障董事会进行议案决策时的独立性,加快混改国企由行政型治理到经济型治理的根本性转变。中国联通混改即为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的成功典范:在国有股东依然保持绝对控股的情况下,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和京东委派的董事积极参加中国联通历次董事会,切实参与到中国联通的各项重大决策和内部制度审核中去,发挥了良好的监督治理效果。 全国工商联对民营企业的调研显示,多数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本要求都是“投资国企至少要能派个董事、能‘说了算数’”。与纯粹的股权混合相比,非国有股东通过委派董事进入公司核心的权力机构,一方面能够获得更多内部信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具体而言,在董事会议召开前,公司高管需要向董事提供审议事项的相关资料。在参会过程中,董事还可从与管理层的沟通中获得额外信息。更全面的信息获取有助于非国有股东缓解信息劣势,更充分地表达自身利益诉求,增强制衡国有实际控制人和监督高管的能力。另一方面,非国有资本进驻董事会可以提高其监督有效性,遏制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 完善董事会治理机制 提高董事会治理有效性 要在公司治理层面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能仅仅满足于董事会形式上的规范化构建,更要关注董事会是否切实履行了被赋予的科学战略决策职能和监督职能。建议混改企业从董事会会议、董事专业委员会、党组织参与治理三方面着手健全董事会治理机制,推进中国特色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确保董事会治理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第一,提高董事会会议有效性,敦促董事勤勉尽责。 董事会会议作为董事会成员参与公司决策、提供建议以及强化监督的主要方式,反映了董事会活动强度和董事履职程度。通过召开董事会议,董事之间得以充分交流与互动,有助于董事熟悉企业运营现状、了解议案的背景信息、更加有效地行使表决权和监督管理权。因此,企业要完善董事会运作机制,提高董事参与度,保障董事会召开的数量和质量,提升企业的经营决策效率。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进步,董事会会议的召开方式不再局限于线下会议。电话会议、网络会议等非正式会议形式不仅可以降低董事会成员参与会议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而且使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更加灵活,为董事会会议的及时高效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无论是正式还是非正式的董事会会议,在保证会议质量的前提下,高频次的召开都能为董事会成员提供充分良好的沟通氛围,提高董事参与公司经营决策的意愿度。企业应该根据审议议案的重要性灵活选取董事会召开形式,以正式会议形式为主,辅以多种非正式会议,有效保障董事会充分发挥科学决策与监督作用,形成董事会治理与混改企业绩效间的正向反馈。 第二,设立董事专业委员会,强调两职分离。 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求建立各类股东权利平等、各司其职、有序运转的多元化董事会。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设立能够帮助董事会内部实现“专精化”,在董事会闭会期间代替董事会发挥作用,强化企业信息的透明度和对总经理的控制和监督。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分设也是完善董事会治理机制,健全现代企业治理制度的重要措施。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两职状态设置能够反映公司在董事会独立性和执行层决策自由度之间的权衡。当董事长与总经理由同一人担任时,董事会的监督和控制职能被弱化,企业经营决策受总经理兼董事长的个人偏好影响较大,往往导致不理智的经营决策或低效的资源配置。明确划分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职责权限,使董事专注于经营决策,经理层关注于经营业务层面,通过分工和专业化促进企业经营效率的提升。 第三,加强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职能。 国有企业党组织治理是党组织通过与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以及“讨论前置”制度,参与公司重大决策,从而形成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治理制度安排。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实践中,企业要平衡发挥好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政治指引和现代企业制度及法人结构的治理职能,使得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辅相成,深入贯彻落实好“两个一以贯之”。 强化市场化运营机制 激发国有企业内生活力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在于实现不同所有制资本间的协作共赢,通过引入非国有资本,激发企业内生活力,放大国有资产功能并实现保值增值。推动国有企业转变运营机制,加快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与市场经济深入融合,是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完善国企市场化运营机制主要包括经理人选聘制度和激励机制两个方面。 第一,推行市场化的经理人选聘机制。 国有企业要在管理层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破除历史遗留的体制机制问题,全面激发国有企业发展活力,增强其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中特别提到,“大力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具备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商业类子企业,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原则,加快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可以看出,在国企混改中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市场化的经理人选聘机制信息透明度高,在充分、真实的信息中,留下的是诚信经营、敢于创新、具有担当品质和精神的经理人,不诚信不尽责以及缺乏能力的经理人必将退出市场。同时,由于市场上的声誉会直接影响经理人未来的晋升机会和薪酬收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高管的机会主义行为。因此,加快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能有效保障混合所有制企业健康成长。 第二,健全报酬激励机制。 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实行必然要求健全激励机制。只有建立最优的高管报酬机制,才能促使职业经理人将自身利益最大化转化为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在我国,政府多次颁布股权激励相关文件,鼓励发展股权激励作为国有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主要激励方式的指向已较为明确。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入推进,国有企业要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推动薪酬分配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和一线岗位倾斜。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实施更加多样、更加符合市场规律和企业实际的激励方式。
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应如何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当中,明确提出要通过推动国有企业的上市以及围绕上市进行各种改革,包括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十四五”时期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应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引入优质非公有资本,促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探索形成合理的股权结构,实现企业资产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在中大咨询看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也需要相关部门发挥好规范、服务、监管作用,更多从制度层面推动、规范改革。
更多文章:
孤单的街 在烟雨中浮现 多想拒绝 这是哪首歌的词?晚上一个人走在街上孤独的句子
2024年8月8日 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