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问题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本文目录
- 农业问题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 现代农业存在着哪些问题
- 我国农业面临什么问题智慧农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 “三农”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
农业问题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农业问题是一个产业发展问题的核心,主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食品安全与供应:农业问题涉及到粮食、蔬菜、水果、畜禽等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关系到人们的饮食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解决农业问题需要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保障人们的食品供应。
农民收入与就业:农业问题涉及到农民的收入和就业问题。解决农业问题需要提高农民的生产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农业问题也关系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需要提供更多的农业就业机会,减少农民的贫困和失业问题。
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问题涉及到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解决农业问题需要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推广节水灌溉和精准施肥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态化、绿色化发展。
农业现代化与技术创新:农业问题涉及到农业现代化和技术创新的推进。解决农业问题需要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和优化。
综上所述,农业问题的核心是解决食品安全与供应、农民收入与就业、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农业现代化与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挑战,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农业经营主体“小、散、乱”问题有待突破
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小、散、乱”现象较为普遍,综合能力不强,生产主体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偏低。由于分散生产经营,产品相对单一、总量较小,生产主体与市场衔接不足等,阻碍着品牌化建设和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
各类主体间没有形成强有力的联合与合作,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导致农业综合效益较低。
2、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缺乏,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开展的需求
我国农业劳动力主体的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较低,乡村受过较高教育、年富力强的乡村“精英”大多流出就业,留下从事农业消费的多为素质较为低下的妇女和老人,由于缺乏文化学问,障碍了承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的才能,“谷贱伤农”现象频频发作。
也由于缺乏科技学问,也使一些高新技术成果难以推行和运用,难以完成消费过程机械化、消费技术科学化。低素质、低技艺农业劳动力过剩,高素质、高技艺劳动力短缺,农业向高端晋级遭遇劳动力技艺障碍。
3、农业产业化程度欠佳,难以强化现代农业开展的根底
我国总体上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产业化进程迟缓,依然没有跳出小范围、低程度、传统粗放消费方式,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低,消费效率低下。细碎化的土地小范围运营和兼业化的养殖方式,形成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低,农产品产量低、质量次。
无法满足范围化农产品加工业对成片规划化种植和养殖基地的需求,许多加工企业要从众多分散种植的小农户手中收买农产品,大大增加了收买本钱。
4、农产质量不高,难以保证现代农业开展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阶段,该阶段正是能源资源耗费、污染排放强度较大的时期,扭曲的市场机制拉开工业畸形增长。工业、城市用水急剧增加,与农业用水的矛盾越来越难以调和,由于缺乏严厉的维护和管理措施,水质性污染招致水资源质量进一步降落。
在这些要素共同影响下,我国可用水资源的供应愈加匮乏。工业污染招致不少农产品原料质量偏低,达不到加工业对农产质量量请求,还有一些农业消费者受利益差遣,滥用化肥农药,招致农产品平安问题,加工品出口和国内市场销售受影响,进而影响现代农业开展进程。
5、综合效劳体系不够健全,难以推进现代农业开展
农业社会效劳体系是为农业消费提供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综合配套效劳的专业组织,效劳内容触及销售、信息、科技、物资、加工、劳务、金融、运营决策、政策和法律效劳等诸多方面。我国很多地域各类行业协会与专业协作组织开展不均衡,整体范围小、效劳方式单一。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农业经营主体“小、散、乱”问题有待突破;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农业产业化程度欠佳,难以强化现代农业开展的根底;综合效劳体系不够健全,难以推进现代农业开展;农产质量不高,难以保证现代农业开展。农产质量不高,难以保证现代农业开展。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阶段,该阶段正是能源资源耗费、污染排放强度较大的时期,扭曲的市场机制拉开工业畸形增长。工业、城市用水急剧增加,与农业用水的矛盾越来越难以调和,由于缺乏严厉的维护和管理措施,水质性污染招致水资源质量进一步降落。
现代农业存在着哪些问题
1、农业现代化水平低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经济,无论在速度上、规模上、还是在效益上,与世界现代农业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道路还十分漫长。
2、劳动力素质低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已有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但目前农业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剩余数量高达1.7亿之多。这些剩余劳动力能否成功转移,直接影响到城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成败。
3、产业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粮食作物占有很大的比重,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经营规模比较小,从而无法在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联产承包之后,我国家庭农业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小。
扩展资料:
发展现代农业办法
坚持土地公有制和严格尊重农民的土地使用承包权,不仅是我国社会安定和发展的根基,也是从实际出发,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度创新的必要条件。
在此基础上提倡农民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切实保障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合法权益,根据区域实际,搞好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我国农业面临什么问题智慧农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近些年,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完善智慧农业平台,为农民的增收、创收创造了条件,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我国农业面临诸多问题,和一些智慧农业发展较好的国家仍存在不小的差距。认清现实、找出差距,才能再出发。
一、我国农业当前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农业仍然以小农经济为主,从个体的角度来说,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但如果从产业资源、劳动力等层面来看,却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从产业面来看,我国大约有18亿耕地面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7亿4,平均到人不到2.5亩,稳定供货的能力明显偏弱,使得农业从业者与农民暴露在风险销售中,不利于市场竞争。
从资源来说,我国农业投入的研发能量明显弱于其它领域,低于风险的能力明显偏弱,土壤恶化、缺水、自然灾害、信息不对称等常常导致农民的农产品损失惨重。
从劳动力来看,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农村将成为更多老年人的“聚集和沉淀”之地,同时受粮食价格低、农业投入品如化肥、农药等价格高等因素的影响,年轻农民宁愿外出务工,也不愿从事农业劳动。因此,每年到采收季节,总是呈现缺工的情况,以小农为主体的农业面临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说完了国内,我们看看国外标杆国家是如何面对农业挑战的。以我们临近的日本为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发与应用智慧农业技术,实现了超省力与大规模生产、粮食作物的潜能也发挥到了最大化、生产环境安全便利。尤其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的云端服务系统,从生产、经营到消费服务三个区块全覆盖。
再以德国农技产业为例,通过农机与通信公司的跨领域合作,应用先进的传感、云端计算等技术,有效提升了农业的作业效率。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农业先进国家以工程技术进行跨领域整合,让一个传统的行业迈向新时代。反观我们,在农业领域的投入与研发和这些国家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因此,将生产智慧化、农业产销数位化,透过云端科技、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智能机械、感应设备等,应用在农业上,促进国内农业创新升级与转型,从而降低因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极端气候对农业产业带来的冲击。
二、迈向未来的智慧农业是什么样的?
当无人机飞梭于农田上空,一面将资料传送云端,透过云端运算,进行符合成本与环境伤害最少的农药与化肥施用分析等等,农民只要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与云端连接,就能轻松完成田间管理;采用遥感技术、定位系统、智慧化决策系统、大数据分析等,将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与这些技术结合,快速进行土壤、作物生长检测及与当时的气候结合做分析,进而让系统做出决策建议。通过大数据分析,生产端的农民可了解作物特性,以适时调整养分、灌溉、轮作等生长条件;使用感应器测量植物含水量、土壤湿度、温度的改变,优化灌溉,调整作物生长环境;拍摄作物并上传云端就可实现销售,让农民不需要离开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就可参与全球的经济活动。
而消费者只要扫扫二维码,就可以在家看到自己订购的农产品的生产及采收过程;客商则可以通过云供应链系统,将外销的农产品迅速在各级终端销售市场铺货等等,总之,将上述诸如此类的情景融入农业产销活动中,是未来智慧农业的愿景之一。
三、未来智慧农业发展的方向
1、以省工、省力为目标,提高作业效率
前面我们说,因人力短缺及老龄化是我们农业目前面对的难题,因此,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应用人机协同的机械作为辅助工具,让种植者能够省力省时的耕种。如传统的浇水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而且无法精准稳定供水,通过改良浇水机具,可根据植株位置自动调整出水方向,免去人为调整以减少作业负荷,并能节省人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建立溯源制度,确保农产品安全
为了使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放心,如果从生产到销售的过程能够透明化,有助于消费者建立信心,而产品溯源正是了解这整个过程的捷径。通过溯源系统,消费者可以简单、准确、及时地通过网络或手机APP,查询感兴趣的产品,详细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产品品质等,进而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可得到更多的生产信息;从生产者的角度来说,透过消费者习性可获得更多消费者信息,对生产决策提供帮助。
创新科技是农业进步最重要的原动力,为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期待智慧农业能开创高质、便捷及人性化的新典范农业,让我国的农业从传统农业迈向效率、安全及风险可管控的新农业时代,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让农民增收有奔头。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第一,农村社会发生结构性变迁,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化。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村封闭保守的社会格局被打破,人口流动速度加快,农民的生活生产方式、思想价值观念逐步转变,民主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利益需求日益多元,各种利益诉求不断出现。特别是随着征地拆迁、项目建设中的新型社会矛盾的逐步凸显,群众对政府为民办实事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参与和监督村级事务管理的愿望日趋强烈。
因此,新时代如何找到各阶层利益的最佳契合点,帮助、引导农民通过理性合法的方式保障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已经成为农村社会治理的难点。
第二,农村各类矛盾纠纷日趋复杂突出,化解难度较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由以家庭和邻里矛盾为主,逐渐转变为涉及宅基地、土地承包、项目征地、林地收益等经济纠纷为主。另外,还出现了由于干群关系紧张、政策宣传执行不到位等导致的群众与政府相关部门、单位间的矛盾纠纷,村民选举纠纷、医疗纠纷、环境保护纠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等新型矛盾纠纷不断,甚至存在大量的群体性矛盾冲突。
总之,农村社会矛盾呈现出民事纠纷、行政纠纷、轻微刑事纠纷等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复杂情况。面对这些矛盾纠纷,政府虽已采取多种措施加以解决,但与群众的迫切需求还存在距离。
第三,农村社会治理能力亟待提高。
目前农村以家庭为主要生产单位,而市场经济使农村社会人员流动相对活跃,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村基层干部与群众交流沟通的机会。当
前我国部分基层干部受“官本位”思想影响,职责认识比较模糊,服务群众的自觉性、主动性不足,习惯于通过会议、行政命令、下发文件等方式推动工作,工作职能的转变跟不上形势要求。
对待群众,有些基层干部延续单向的管理模式,把农民当作管控的对象,而非服务的对象;有些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风不实、感情用事、处事不公,破坏了党的形象,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第四,精英人口的流失使农村社会治理主体弱化。
改革开放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农村人口净流出加剧,这其中包括大量的农村精英。大量农村人口“离土又离乡”,只剩下老人、妇女、儿童以及其他弱势群体,导致农村社会治理人才短缺、社会治理主体弱化。农民群众在农村事务中“失语”,是现阶段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最大挑战。
扩展资料:
解决农村问题的方案:
1.首先,要积极构建社会矛盾舆情汇集预防和警示平台。
当前,农村社会阶层、社会格局发生明显变化,由此引发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日益突出和复杂。因此,要实现农村平安和谐的社会氛围,需要多部门的协调作战、提早介入,密切关注收集社会矛盾舆情,及时对收集到的社会舆情进行分析和归纳,坚持从抓早、抓小、抓苗头入手,切实做好预防工作,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在问题及矛盾激化之前,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利用综合信息平台等现代化技术手段,高效精准地掌握舆情信息,及时抓住矛盾的根源和症结,高效率解决农村社会矛盾以及问题。
2.其次,要积极拓展农民利益表达渠道。
当前,农民利益多元化日益凸显,因此,要坚持协同和参与相统一的原则,建立公平、合理、有组织的农民利益表达和协调机制,不断构建多层面的政民沟通渠道,搭建领导干部与群众的对话平台,促进农民利益诉求理性化、法治化、组织化,使群众诉求得到合理有效的解决。
3.解决农村社会治理问题,需要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服务水平,推进农村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
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服务水平,首先要推行电子村务。要积极推进农村链接政府专网,公开惠农政策、惠农资金、惠民项目、基层组织、三资管理、平安建设等内容,并涵盖农村人口基础信息、矛盾纠纷化解、辖区综合管理三大子系统,将地理信息、人口基础信息、农户基础信息(房、地、林权及生产生活资料)全部纳入信息管理范畴,实现全方位、动态式社会服务进村入户。
4.其次要集成电子学务。
开设农事农情、农技信息、专家咨询、致富典型等频道,引导农民特别是偏远山区农民对接多元信息,跨越农技推广的“最后一道坎”,使农民可以及时捕捉种养信息、致富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
5.最后要拓展电子商务。
开设农资直购、网上商城、农产品销售、一站式缴费、物流配送等基础频道,以精品果园“QQ农场”、生态食品“网络促销”为样本,建立农产品互联网销售等电子商务体系。
“三农”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三农问题,即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一种错综复杂的城乡综合症。它既是对农村贫穷落后,农民贫困失业、文化素质低下,农业落后和农(牧)业生态环境恶化等的一个总概括,也是对工农发展失调、城乡发展失衡和现代化畸形化的一种折射。
三农问题是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类社会问题,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明确了“三农”问题的研究背景与重要性,对国内四种关于“ 三农”概念的界定做出简述,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研究“三农”问题的特点,探讨“三农”问题形成原因,简要分析“三农”问题的现状,探讨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和途径,并提出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和通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 “三农”问题。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三农”,即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是我国不得不面对的世纪难题,而农民问题又是其核心问题“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李昌平)”,是我国三农的真实写照。三农问题不解决,占全国人口70%的农民就难以达到小康,全面小康社会就是一句空话,和谐社会也必将无法建成。因此,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的稳定与进步,中华民族的再次复兴,都离不开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的背景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三农问题便作为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国人面前,无论是农民的就业、收入增长、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问题,抑或是农业的土地流转、结构调整、农产品国际贸易问题,还是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乡镇企业发展、农村城镇化现代化的推进、税费改革等等问题,都己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农民收入增长的逐渐减缓,劳动力的转移矛盾加剧,农村社会发展滞后,造成城乡间一系列的经济政治问题,使三农问题变得更为复杂。"【1】
首先,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己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最令人关注的焦点,如果将城市居民享受的住房、医疗、教育、交通以及公共服务计算在内,城乡居民真实的收入差距大约在6:1左右。【2】
其次,以农养工、以农补工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善。长期以来,国家为确保工业化,从农业吸取最大数量的低价农产品和农业剩余,确立了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以及由此派生的住房、粮食供给、医疗、教育、就业等制度。目前农产品“剪刀差”作用虽然逐渐弱化,但“土地剪刀差”、“金融剪刀差”、“劳动剪刀差”却相继出现,造成农村、农民、农业继续为城市、市民、工业的发展和福利输血。
另外,农村发展始终落后于城市。作为我国人口数量最大的社会阶层,农民,在社会发展中并没有享有与其他阶层平等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权益,而农村也并未与城市同步发展,农村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现代文明远远落后于城市。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所享有的发展机会和政府福利,处于严重的边缘化状态。
这些在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使得现阶段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之间的对立与疏远越来越明显,维系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经济基础己根本动摇,维护城乡差别的社会环境已根本改变。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农业的发展需要一个有利于成长的环境和稳固、有保障的支持系统。因此研究“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基本概念的界定
目前 ,国内理论界对“ 三农”问题的界定分为四种 。
1 、“一农”说 。有的学者认为,“三农”的说法本身值得商榷,把农民 、农业 、农村放在一个层面上,意味着农民客体化。“ 三农”问题实际是“一农”问题,农村和农业两个问题是假问题,或者说这两个问题是农民自己的问题。因此,中国的三农问题的形成原因的系统分析真问题或根本问题就是农民问题【3】。
2 、“三农”说 。多数观点认为,“ 三农” 问题即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 。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考虑。农业问题主要是指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问题,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为户籍制度改革,农民问题主要包括 “提高素质”和“减轻负担”两个方面 。
3 、“四农”说。学者认为,在 “三农”问题上应该再加进一个农民工问题。胡鞍钢说:“过去十年,中国‘四农’问题日渐突出:1994年全国大约4000 万农民外出打工,今天这一数字已经达到1.3亿,从而使 ‘三农’问题演化为四农问题。它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活动,但相对于中国8亿农村人口、5 亿农村劳动力来说,这一迁移过程仅仅是个开始,还将延续到2030年甚至更长时间。【4】
4 、“多农”说 。有些学者认为,“三农” 问题不应被孤立地看待,应该“跳出三农看三农”,把农民与市民、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放在同一层面上来研究。这就意味着,当前的城市化、共同富裕、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都是“三农”问题研究中的应有之义【5】。
三农问题的成因
我国三农问题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我国实施的二元发展战略是三农问题的政治根源;二元社会结构是三农问题的社会根源;二元财税体制是三农问题的经济根源;农村中的一系列制度缺陷是三农问题的制度根源;城乡政策上的差异是三农问题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县乡结构膨胀进一步加重了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总根源则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
叶祥松认为【6】我国在建国后相当长时期内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用剥夺农业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的道路是造成农民贫困、农村落后、农业衰退的政治根源。
我国社会的二元结构,将城乡分为两个封闭的社会系统,实行城乡分割、城乡分治,在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导向下,导致了我国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它避免了城市病,却导致了更为严重的农村病,即所谓的三农问题。因此,二元社会结构是三农问题的社会根源。
我国实行城乡分离的二元财税体制,使农民既有显性负担又有隐性负担,加上农民还要交纳农业税以外的各种费用,农民税费大大高于城市居民。二元财税体制是造成 三农问题的经济根源。
在我国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导向下,对农村实行一系列的歧视性制度,导致了农村的制度缺陷。制度不合理和制度缺陷是三农问题的制度性因素。
在政策制定方面,城乡政策存在实质性差异,对农村在财政、金融、就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实行一系列的歧视政策。这些政策加速了城乡差距的扩大,是三农问题日益严重的政策性因素。
县乡机构膨胀,政府在编与编外人员不断增多,行政方面费用急剧增加,加之县乡税源不足,为了维持行政机构的运转,名目繁多的乱集资、乱摊派、乱收费屡禁不止,进一步加剧了农民的贫困。
三农问题的特点
对三农问题的研究,多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着手,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三农问题进行分析的却很少。要彻底认清错综复杂的三农问题,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7】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矛盾统一体。三农 问题的普遍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指它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普遍现象,并非个别国家所特有的问题。其二,是指三农问题作为一类社会问题受到社会关注的国家,三农问题不止存在于局部地区,而几乎是遍及整个国家各地区的一种普遍现象。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相对性的一面,也有绝对性的一面,是相对和绝对的矛盾统一体。三农问题的相对性即相对三农问题是指现代化进程中,相对于城市的建设水平、工商业的发展程度和城居民的收入水平来说,农业处于相对落后、农村处于相对贫穷、农民处于相对贫困状态。也就是说,城乡的发展差距、工农业的增速比例、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存在不合理性。
一般说来,绝对三农问题是现代化成果没有惠及农村的结果;而相对三农问题则是对一个国家工农发展失调、城乡发展失衡的一种折射,它反映出社会资源在城乡、社会群体( 市民和农民)之间分配的不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逐渐减少,农民的实际生活水平逐渐有所提高,绝对三农问题趋于缓和;而城乡发展差距的总趋势却是越拉越大,相对三农问题却趋于严重。【7】
只有把握了三农问题的这些哲学特性,我们才能用历史的、联系的、运动的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和研究三农问题,从而才能把我们对三农问题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农问题的现状
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民收入低而增收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农民的权益缺乏有效的保护。
王汉峰,齐磊表示【8】现在中国农民问题主要是农民收入增长难。目前中国农民没有能有效提高其收入的途径。改革开放后,虽然农民可以通过进城务工提高其收入水平,但是由于其受教育水平比较低,一般没有专业技术等原因其增加收入的程度有限。有受教育问题、社会保障问题以及农民权益维护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在当前都是农民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过去几十年中国政府在农业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在人地紧张的这一基本国情下,传统的依靠人力、畜力的农业生产方式难以打破,劳动力过剩往往排斥先进农机的使用和推广,造成机械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在广大农村无法实行,先进科学技术无法指导农业生产,从而造成了农业生产力低下,农产品生产成本比较高的问题。但是中国的农业生产仍然面临着众多问题。
中国的农村问题主要表现是农村与城市相比各个方面都很落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的土地制度以来,中国农民的积极性确实被极大的调动起来了,农村也富裕起来了,但是城乡差距还是很明显。长期以来财政支出 在农村的投入缺乏,农村基本没有社会保障体系,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产品的支出基本上靠农民自己集资,对农村的教育、医疗卫生、科技发展的投资缺乏等等。虽然近几年在国 家在农村的投入有所增加,农村的面貌有很大的改善,但是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民风朴实、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还相差甚远,农村问题的解决还任重道远。
政府行为与三农问题
按照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深化农村改革,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的措施,创造惠农制度等来研究解决三农问题,非政府莫当此任。【1】
政府行为对三农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政府如何行为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应准确定位政府在三农问题中角色,并找到政府行为的方向。
政府干预的必要性:一方面农业的比较利益一直偏低,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相互交织,且农户分散经营的传统经营方式,使得生产力水平低下,因而需要政府干预,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不完全、市场局限、市场负效应等市场失灵状况的存在需要政府干预。
政府行为失当:主要表现在行政指导指令化及垄断经营;二元制度不断加剧;土地产权不清;财政制度不规范;公共服务不到位;金融制度缺位。
三农问题与政府行为定位:政府对于农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基本制度建设负有首要的责任。政府对农民素质提高、职业设计、就业问题、公民权利维护和保障等等负有主要的职责。并且不同等级的政府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应当承担不同的责任。
解决三农问题的政府行为: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指导三农问题的思想己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三农问题己经成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多予、少取、放活政策,逐步启动公共财政政策,走统筹城乡的发展道路。
三农问题的解决办法
三农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性,我们应以正常的心态来看待我国的三农问题;在我国具有普遍性,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各地区共同面临的艰巨任务。【7】
王凯表示【9】可以用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
1、坚持以人为本,为农民创造提高自身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条件。首先,府要增加对农村教育文化方面的投入。其次,要加大发展农村经济,减轻农民负担,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意义。
2、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用科学发展观解决 “三农”问题,更需要着眼于农村的发展。
3、坚持统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农村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发展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包括农民就业、农民社会保障等方面,既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也需要城镇的带动,更需要农村自身经济实力的发展。改变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实, 把经济落后、农民贫困的农村变成一个现代化新农村。
4、坚持可持续发展,使农村资源、环境、人口协调发展。第一,控制农村人口的数量,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第二,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增长。第三, 保护环境,造福后代。
杨曦娥表示【10】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对三农问题意义重大: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就业难的问题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可以促进农村文化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村的和平稳定。
由于农业人口过多而导致生产能力过剩商品化需求不足人均占有资源过少限制收入增长,由于人口基数太大会形成财政压力。因此,关键在于减少农民的数量,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以此带动农产品的商品需求,促进结构调整,从增加非农就业和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两个方面,提高农民收入。
(1)对于解决农民问题的意义:第一,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第二,解决了农民就业。第三,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2)对于解决农村问题的意义:第一,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第二,可以促进农村文化的发展。第三,可以促进农村的和平稳定。
(3)对于解决农业问题的意义:第一,可以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第二,可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第三,可以为农业发展积累资本。
李增强和张燕【10】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增大信息投入, 促进农村信息化进程。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解决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农业问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仅仅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
三农问题中尤为重要的是农民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重视农民。实现农民致富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标准。保护农民利益是政府的责任【11】三农问题的解决是民生大事,在快速发展的今天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任重而道远,仍然要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抓住既欠账又欠情这个认识总开关,有意识地向农村倾斜财政投入,大力开始城市向农村、工业向农业的反哺,初步弥补了城市相对于农村的城市发展原罪【1】。农民问题不是农民的问题,它是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产物,不是农民们造成的,因此仅仅依靠农民自身的努力是不可能解决的,必须依靠国家手段。负责任的政府必须以综合解决三农问题为要务,其中提供农村公共产品是政府首责。
参考文献
【1】 李本军.“三农”问题与政府行为——从山东东营统筹城乡问题看政府行为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作.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论文.
【2】 曾业松,统筹城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当代思潮,2004,(4):4一9
【3】 温铁军. 中国的问题根本上是农民问题. 三农中国网 ,2004-05-10
【4】 孙自法 ,胡鞍钢. 中国存在“四农”问题 , 农民工问题是核心. 中国新闻网 ,2005-03-02
【5】 吴理财. “ 三农”问题的三种解释 . 决策 ,2005 (1)
【6】 叶祥松. 我国三农问题形成原因的系统分析.广东社会科学 2008 年第 6期
【7】 王杰. 三农问题的哲学思考.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年第 2 期( 第11卷 总第44期)
【8】 王汉峰, 齐磊. 中国 三农 问题的成因现状及出路. 现代农业科学. 2008 年 11 月第15卷第 11 期
【9】 王凯. 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三农”问题.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年 第27卷 第6期
【10】 李增强, 张燕.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浅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三农问题. 第19卷第3期 延安教育 学院学报2005 年 9 月
【11】 李玉国. 浅谈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问题.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11月 第6期(总第106 期)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缺乏,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农业产业化水平欠佳,难以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产品质量不高,难以保障现代农业发展;综合服务体系不够健全,难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我国总体上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产业化进程缓慢,仍然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生产方式,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下。细碎化的土地小规模经营和兼业化的养殖方式,造成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产量低、质量次,无法满足规模化农产品加工业对成片规划化种植和养殖基地的需求,许多加工企业要从众多分散种植的小农户手中收购农产品,大大增加了收购成本。我国可用水资源的供给更加匮乏。工业污染导致不少农产品原料质量偏低,达不到加工业对农产品质量要求,还有一些农业生产者受利益驱使,滥用化肥农药,导致农产品安全问题,加工品出口和国内市场销售受影响,进而影响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更多文章:
分数除法课件(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除法(三)》课件【三篇】)
2024年4月2日 05:40
交规考试科目一c1的题库一共有多少题?新交规科目三模拟夜间灯光考试题都有哪些
2024年5月16日 08:30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高中化学组2022年教学工作总结(精选5篇))
2024年4月14日 14:00
高层次人才培养(如何做好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
2024年2月25日 14:50
干股转让合同(朋友开的公司让我入伙,给人干股,签干股协议,请问有法律效力吗)
2024年3月11日 14:20
报效祖国的作文(求一篇有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中华儿女的作文600字)
2024年5月11日 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