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是什么(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有何重要意义)
本文目录
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有何重要意义
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
1、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的形式确定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为了更好地铭记历史,缅怀在抗战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坚定立场。
2、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和历史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3、长期以来,日本国内总有一些势力企图为侵略历史翻案,为二战甲级战犯张目,企图挑战国际社会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正义审判,挑战二战结果和战后国际秩序。
对此,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决不允许。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我们敦促日本领导人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正视和认真反省历史,纠正错误,改弦更张。
9.30国家公祭日的意义
设立国家公祭日,举行国家公祭仪式,体现的是一种国家意志和尊严。其意义在于振奋民族精神的同时不忘历史,追求和平。历史应该也必须以这种方式被铭记。
设立国家公祭日可以缅怀过去,是抚慰人心、顺应民意的举措。同时,设立国家公祭日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的沟通,向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向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维护和平的决心和责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不仅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
反对战争,珍惜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需要,任何为了一己私欲的战争只会害人!设立国家公祭日,也可以让人类的历史记忆长久保持清醒,避免哪怕是片刻的遗忘和麻木,以史为鉴,共创未来,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正义良知,促进时代共同发展进步。
设立起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参战国政府大多设立国家级哀悼日。用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死难的国民,增强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成为国际惯例。
2005年,第60届联大全体会议一致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月27日定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这是为纪念1945年1月27日,苏联军队解放了最大的纳粹死亡集中营波兰奥斯维辛。
二战期间,110多万人在这里遭纳粹屠杀。也以此反对任何否定纳粹大屠杀历史事实的做法,并要求所有国家教育并帮助下一代了解有关种族屠杀的罪行。
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警示世人。
公祭之日,国家元首、议会议长、各大党派领袖等都会到场献花圈,并公开发表讲话,意义深远。公众的参与度也相当高,参加公祭的人数少则万人以上,多则10多万人,影响广大。
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说说设立国家公祭日有何重大意义
设立国家公祭日有何重大意义就是: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扶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同时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地在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就如欧洲一年一度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死难者一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
以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其世界意义在于,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国家公祭日,我们将聚集在一起,以沉重的心情缅怀逝者,但我们知道,这不是在宣泄情绪,不是在倡导民族复仇,而是提醒我们每一个人,我们超越了个体、家庭和小圈子,也超越了血缘、社交圈与乡土的情感,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是共同在悲痛,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与义务。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国家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体会到国家统一强大的重要,让民族精神提升,让我们更加爱国。
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草案和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立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值此日本右翼势力不断抬头、安倍政权的仇华倾向日益显著之际,由全国人大以立法形式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正当其时。
自安倍政权上台后,围绕钓鱼岛主权问题展开的中日争执不断升级,从而导致中日关系急转直下。安倍政权将中国视为“假想敌”,发表了一系列“中国威胁论”,在外交、军事等各方面展开攻势,大幅度增加防务费用,并且发表一系列否认日本侵略历史的言论,说什么“关于侵略的定义,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国际上都尚无定论”。
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更是直接否认南京大屠杀。日本广播协会(NHK)经营委员百田尚树今年2月3日在东京街头的公开演讲中声称,根本不存在南京大屠杀,一时间,各种各样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甚嚣尘上。
每当从日本传来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时,我国外交部都会及时予以回应,但对方往往不予理会;近几年的12月13日,南京各界都会集中在大屠杀遇难者纪念碑前举行公祭,但因为是地方性纪念行为,其影响尚不能跨越国界。
现在,全国人大将12月13日这天法定为国家公祭日,到时,国家领导人将与全国各地民众一道公祭死难者,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死难同胞,同时正告日本当局,企图借否认侵略历史为军国主义招魂的伎俩注定落空,其影响必将波及国内外。
南京大屠 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堪比世界各地设立的二战纪念日和公祭日,包括联合国2005年确定的“国际大屠杀纪念日”,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纪念日,德国的大屠杀受害者纪念日,俄罗斯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以色列的大屠杀纪念日,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日等,这些纪念日的最大价值就是让侵害者和受害者及其后人不忘历史,敬畏生命,珍视和平。
我们早该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了,这不仅是为了回击日本当局的需要,也是为了教育本国公民的需要。由于某种原因,自1949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南京大屠杀”这个历史名词极少被各方面提起,说起南京和大屠杀,只知道雨花台,不知有南京大屠杀。
及至1982年,在日本篡改教科书的刺激下,中国学者才想到“要对南京大屠杀进行研究”。然后,才有1985年建成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该馆馆长朱成山曾感慨:“没有日本否定历史,还没有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是什么
设立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缅怀先烈,牢记屈辱历史,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2014年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议,拟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拟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018年10月31日,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其中将国家公祭日当天全城默哀一分钟的倡议,明确列入法规。
设立国家公祭日有什么重要意义
设立国家公祭日,举行国家公祭仪式,体现的是一种国家意志和尊严。其意义在于让国民在勿忘历史、追求和平的同时,激扬起民族精神。历史,应该也必须这样铭记。
南京大屠杀,绝非南京一城一地之事,而是整个中华民族受难的象征。30多万无辜百姓惨遭杀戮,凝结成巨大伤疤,为民族之殇写下了惨烈注解。
国家公祭日,绝不是单纯为了纪念和宣传,更不是为了累计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在扼腕思考惨痛历史的同时,警醒人民莫让历史轮回,激扬爱国精神,发奋图强,从而凝聚起国家和民族的信念和力量。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尤其是近年来,日本不认罪不忏悔不反思,一些日本右倾分子更公然无视历史事实,在侵华战争、南京大毒杀、慰安妇与强征劳工等方面还肆意歪曲历史,更不顾亚洲邻国的抗议和反对,继续参拜供奉二战战犯的靖国神社,妄图复活军国主义的阴魂。
这更需要我们提高警惕,让我们不得不在铭记历史的同时警醒现实。国家公祭,拉近了远去的硝烟,重温了民族的苦难,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不屈斗争,无数仁人志士的流血牺牲,正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
扩展资料
国家公祭日现实意义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同时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的在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就如欧洲一年一度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死难者一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不仅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全球人民共同所需要的,任何战争为一己私欲,只会危害民众。
以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其世界意义在于,能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国家公祭日凝聚信念和力量
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是什么
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是:有助于悼念历史的悲剧、有助于传承国家的记忆、有助于凝聚民族的力量。
1、有助于悼念历史的悲剧:历史上曾经发生了许多令人痛心的事件,无论是战争、饥荒还是灾难,它们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国家公祭日是人们怀念那些无辜的受难者,追思历史的悲剧,让人们切实感受到历史的残酷与教训,从而更加珍惜和平、追求和谐。
2、有助于传承国家的记忆:历史是国家的记忆,记忆是民族的希望。通过设立公祭日,人们不仅可以记住那些付出了生命的先烈,更能够把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传承下去,使国家和民族不断进步。同时,公祭日也是一种教育,通过纪念历史的悲剧,向后人传递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激励人们为国家的繁荣与发展而奋斗。
3、有助于凝聚民族的力量:在国家公祭日这一天,全国人民都会共同悼念历史的悲剧,缅怀先烈,表达对国家的深深怀念之情。这种集体的行为不仅使人们感受到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更能够增强国民的归属感和荣誉感。通过集体悼念,人们意识到只有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才能够战胜困难,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国家公祭日设立起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参战国政府大多设立国家级哀悼日。用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死难的国民,增强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成为国际惯例。
2005年,第60届联大全体会议一致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月27日定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这是为纪念1945年1月27日,苏联军队解放了最大的纳粹死亡集中营波兰奥斯维辛,二战期间,110多万人在这里遭纳粹屠杀。也以此反对任何否定纳粹大屠杀历史事实的做法,并要求所有国家教育并帮助下一代了解有关种族屠杀的罪行。
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警示世人。公祭之日,国家元首、议会议长、各大党派领袖等都会到场献花圈,并公开发表讲话,意义深远。公众的参与度也相当高,参加公祭的人数少则万人以上,多则10多万人,影响广大。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国家公祭日
更多文章: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工作总结)
2024年9月23日 11:30
七一建党节活动主题(2021年七一建党节活动主题名称 标语)
2024年5月31日 01:30
求元旦晚会串词:歌曲:《青春日记》、《奔跑》、《荷塘月色》、《好朋友》、《莫斯科没有眼泪》、《希望?歌曲奔跑 写串词
2024年9月3日 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