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冬至的七言绝句古诗?杜甫的诗冬至原文翻译及赏析
本文目录
描写冬至的七言绝句古诗
赞美冬至七绝的诗句1 山城霾雾喷冬至, 漫长冬夜切切长, 明厅温室春意馨, 观诗习韵自微雅。 赞美冬至七绝的诗句2 数九寒来白雪情, 霜侵向晚寄风声。 疏萧旷野红梅绽, 日短夜长冬至明
杜甫的诗冬至原文翻译及赏析
唐代著名诗人诗圣杜甫一生写出过无数的现实主义诗词,除了耳熟能详的诗作,还有一篇反应节气冬至的诗,名为冬至,以节气为背景,为杜甫弃官之后的第九个冬至,感慨自己的境遇和漂泊的心境。这篇诗为七言律诗,被收录在全唐诗中。
1.原文:
题目:冬至
作者:【唐】杜甫
正文: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杜甫
2. 注释:
(1)至日:诗中指冬至。
(2)长为客:长时间成为远离亲人的漂泊人
(3)泥杀人:纠缠着人。
(4)形容:身形模样神态。
(5)杖藜:意味拐杖,这里指拄着拐杖走。
(6)丹壑:指山中美景,也指道家之地。
(7)鸣玉:指古代官员腰间佩戴的玉饰,行走或者骑马的时候撞击发出声音。
(8)紫宸:指的是唐代大明宫中的紫宸殿,是天子住的地方。
(9)心折:心碎,伤感之至。
(10)三秦:这里代指唐代朝廷。
3. 译文:
每年的冬至时候,我自己一个人在异乡漂泊,神情恍惚,生活穷困潦倒,愁苦不堪,简直要被折磨死了。
江上看自己的身形样貌,只有我自己独自老了。看着这些异乡的风土人情,也仿佛和家乡的一样让人感到亲近了。
在下雪后,我拄着拐杖,面对山中的景致,想起带着佩玉的官员们在宫殿里早朝刚散,也该离开了紫宸殿。
此时,我的心仿佛已经破碎不堪,看着前方的路迷茫,不知道站在哪里才能看见朝廷。
4.赏析:
(1)全诗对仗工整,清代杨伦在《杜诗镜铨》中评论为:八句皆对,比如首句的年年,对应下句中的忽忽等。
(2)层层递进,首联直接告知自己漂泊无定的生活之苦,直接将全诗的主旋律氛围勾画出来,那就是愁苦、阴冷、压抑,然后又进一步描述了自己独老是因为穷愁导致的,正因为穷愁就更引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让自己的穷困落魄更加形象化了,再之后又表达了自己目前独自一人凄凄惨惨地拿着一根拐杖冷清看着荒野,与朝廷上朝之时的热闹回忆想对比,加重了凄凉的氛围,最后承接想到长安,想到朝廷,心理更加难受,想重返故里却寻不到回家的路,将这种凄凉、孤独的心情发挥到了极致。
冬至这首诗,是杜甫的一首佳作,反应出了作者在诗方面登峰造极的造诣,着实是好作品。
祝冬至如意的七言诗
1、唐朝,杜甫《小至》
原文: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译文:
四时变幻,人事更替,冬至后阳气上升,春意萌动。刺绣姑娘添丝加线赶做迎春的新衣,芦管吹灰则知冬至已到。
腊月到来,岸边的柳树开始舒展枝条,山中的腊梅冲破寒气傲然绽放。此地自然景物与故乡相差无几,我叫小儿干尽杯中酒,不要辜负了眼前的良辰美景。
2、唐朝,杜甫《冬至》
原文: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译文:
年年到冬至这天,我总是在他乡做客,神情恍恍惚惚,穷困和愁苦啊,简直都要磨缠死人;我流寓江湖,自照形貌,好像只有我是独独衰老,而这万里天涯,一些风俗和人情也仿佛都是各自相亲。
在大雪之后,我拄着藜杖踱步到这满是丹枫红岩的荒山野壑,竟不禁想到宫殿里边早朝刚散,那些文官武将们的身上响着佩玉,该也离开了紫宸殿的宫门。这时候,我仿佛心地已经折碎,不剩一寸,望着前路就心乱眼迷。请问,我要站在什么地方,才能够看得见那故国三秦?
冬至的传统习俗: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素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冬至,冬至是太阳回返的始点,自冬至起太阳高度回升、白昼逐日增长,冬至标示着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所以古人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在时年八节当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立春岁节。
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冬至
冬至七言诗句
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唐)韦应物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徒令去京国,羁旅当岁寒。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私燕席云罢,还斋夜方阑。邃幕沉空宇,孤灯照床单。应同兹夕念,宁忘故岁欢。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阑干。冬至夜作 韩偓中宵忽见动葭灰,料得南枝有早梅。四野便应枯草绿,九重先觉冻云开。阴冰莫向河源塞,阳气今从地底回。不道惨舒无定分,却忧蚊响又成雷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 戎昱去年长至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此岁长安逢至日,下阶遥想雪霜寒。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北望南郊消息断,江头唯有泪阑干
七言律诗 冬至(唐·杜甫)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冬至 (唐)杜甫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言律诗 冬至(唐·杜甫)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多年来作客他乡,生活穷困,人也渐渐老了,每到冬至非常思念家乡亲人。可是,只能在雪后拄着杖藜面对山沟,想起带着鸣响的佩玉上朝散后离开皇宫的往事来。每到此时,心里感伤无限,十分迷茫。从而表达了诗人对仕途挫折和流离他乡的伤感与迷茫之情。
杜甫冬至译文及赏析
《冬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由诗人一己的漂泊流浪联想到朝廷,集中体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八句皆对,律对严整,感情深挚,具有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冬至》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冬至》译文
年年到冬至这天,我总是在他乡做客,神情恍恍惚惚,穷困和愁苦啊,简直都要磨缠死人。
我流寓江湖,自照形貌,好像只有我是独独衰老,而这万里天涯,一些风俗和人情也仿佛都是各自相亲。
在大雪之后,我拄着藜杖踱步到这满是丹枫红岩的荒山野壑,竟不禁想到宫殿里边早朝刚散,那些文官武将们的身上响着佩玉,该也离开了紫宸殿的宫门。
这时候,我仿佛心地已经折碎,不剩一寸,望着前路就心乱眼迷。请问,我要站在什么地方,才能够看得见那故国三秦?
《冬至》赏析
这首诗把杜甫晚年那种漂泊生活的苦与愁,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而且在表达上,诗人注重诗的每一句都遥相呼应,所以读完这首诗时,读者仿佛真的感受到了那股冷气与愁绪。因为诗人年年“长为客”,故而“路迷”难归;因为他有无法摆脱的“穷愁”,所以他才会“形容独老”、肠断“心折”;正因为他身临“丹壑”而意想“紫宸”,因此他才有“心折”“路迷”之慨,这首诗就是这样情浓意切,读来有浑然体之感。
冬至
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拜冬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有冬至祭祖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关于冬至的七言绝句
《小至》【作者】杜甫 【朝代】唐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白话释义:天时人事,每天变化得很快,转眼又到冬至了,过了冬至白日渐长,天气日渐回暖,春天即将回来了。
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多绣几根五彩丝线,吹管的六律已飞动了葭灰。
堤岸好像等待腊月快点的过去,好让柳树舒展枝条,抽出新芽,山也要冲破寒气,好让梅花开放。
我虽然身处异乡,但这里的景物与故乡的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因此,让小儿斟上酒来,一饮而尽。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首联交代时间,一个“催”字奠定了全诗愁闷的基调;颔联写人的活动,颈联写自然景物的变化,让人感到天气渐暖、春天将近的一丝喜悦,尾联转而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处异乡而不免悲从中来,于是邀儿子一起借酒消愁。全诗选材典型,“事”、“景”、“感”三者烘托,情由景生,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情趣,切而不泛。
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年)或次年(767年),当时诗人漂泊在夔州(今四川奉节),逢冬至日,想到自己漂泊异乡,不禁感慨万千。
更多文章:
批评与自我批评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批评和自我批评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
2024年7月25日 03:50
《乔布斯传》阅读心得和感受五篇?乔布斯传:神一样的传奇的内容简介
2024年8月20日 07:20
大学生网店创业计划书_大学生网店创业计划书范文?大学生开网店卖什么好
2024年6月20日 20:50
3、经济发展与社会地位的提高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区别
2024年9月25日 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