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的原文翻译?苏洵《六国论》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

2024-08-02 22:30:18 :15

六国论的原文翻译?苏洵《六国论》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

本文目录

六国论的原文翻译

译文: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又不如六国了。

出处:北宋苏洵所作的《六国论》。

原文节选: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译文:唉!如果六国把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非凡的人才,齐心协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担心秦国人连饭也咽不下喉呢。

可悲啊!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切不要让自己被敌人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啊!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可是还有能够不割地贿赂而战胜秦国的形势。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自取下策反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六国论》的历史背景应从两个角度着眼:一是苏洵论述的六国灭亡那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借以了解苏洵立论的根据;二是苏洵所处的北宋时代的历史状况,借以明确苏洵撰写《六国论》的针砭现实的意义及其写作上的特点。

北宋建国以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因而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遣文臣做地方官,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由皇帝直接控制禁军,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

为了防范武将军权过重,严令将帅不得专兵,甚至外出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发的阵图行事。将官经常轮换,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致使军队没有战斗力。这样的措施虽然杜绝了军阀拥兵作乱,但是也造成军事上的衰颓。

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到北宋中期,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

北宋政府实不限制兼并的政策,土地集中现象严重,贵族占有大量土地,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的专制腐败,军事上的骄惰无能,带来外交上的极端软弱。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和西夏上贡大量银两以及商品。

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也就是说当时的北宋四周环伺,政策上求和,积贫积弱,而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

苏洵《六国论》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

苏洵《六国论》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

  《六国论》是苏洵政代表作品。《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下面,我为大家提供苏洵《六国论》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翻译】

  我曾经阅读《史记》的六国世家,私下里感到奇怪的是,天下的诸侯国凭借五倍于秦国的土地,十倍于秦国的民众,全力向西攻打肴山西面方圆千里的秦国,最后竟然不能免于灭亡。我常常对这个问题深思远虑,认为一定有可以使他们保全自己的策略。因此未尝不责怪当时六国那班谋臣,他们对于祸患的考虑太粗疏,谋求利益的眼光太短浅了,而且不能明察天下的形势啊!

  秦王与诸侯争夺天下的地区,并不在齐、楚、燕、赵,而是在韩、魏的区域;诸侯与秦国争夺天下的地区,也不是在齐、楚、燕、赵,而是在韩、魏的区域。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之患。韩、魏两国阻塞着秦国的往来要冲,掩护着肴山以东的各诸侯国,所以天下最重要的地区,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了。

  从前范雎在秦国受到重用时,就建议收抚韩国;商鞅在秦国受到重用时,又建议收抚魏国。秦昭王没有得到韩、魏的归顺,就出兵攻打齐国的刚、寿地区,范雎把这看作是值得担忧的事情。那末秦国所顾忌的是什么,就可以看得清楚了。秦国对燕、赵两国用兵,对它说来是危险的事。因为越过韩国、穿过魏国去进攻另一国的国都,前面将遇到燕、赵的抵抗,而韩、魏又会乘机从背后打来,这是危险的.用兵之道。然而秦国进攻燕国、赵国时,不曾担心韩、魏会从后面袭击,这是因为韩、魏都已归附了秦国的缘故。韩国、魏国是各诸侯国的屏障,却让秦国军队能够往来其间,这难道是明瞭天下的形势吗?放弃小小的韩、魏,让它们去抵挡如狼似虎的秦国,它们怎能不屈服并投入秦国的怀抱呢?韩、魏两国既已屈服而归附了秦国,然后秦国的军队就能够无所阻挡地向东方各诸侯国用兵,从而使各国遍受它的祸害了。

  韩国和魏国不能独自抵挡秦国,然而天下的诸侯却又要凭借韩、魏来掩护自己不受西方的侵略,因此,不如加强和韩、魏的团结,从而抵制秦国。秦国军队不敢越过韩、魏来觊觎齐、楚、燕、赵四国,那末,齐、楚、燕、赵四国就能凭借这种形势使自己得以保全了。由四个没有战争的国家,来支持面对强敌的韩、魏,使韩、魏没有东顾之忧,而为天下的诸侯挺身而出,抵御秦兵。由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另外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并且暗中帮助解决韩、魏的急难。象这样就可以用来应付一切,那个秦国还能做什么呢?不知道出此策略,却贪图边界上的微小利益,背弃、破坏盟约,以至于自相残杀。秦国的大军尚未出动,而天下的诸侯已经把自己搞得困顿不堪了。致使秦人得以钻他们的空子,攻取他们的国家,能不令人悲痛吗?

;

苏洵《六国论》原文以监其上下之所好,择其淫乱者而先征之翻译

以监其上下之所好,择其淫乱者而先征之翻译为以此来观察各国朝野上下的不同爱好和追求,然后选择其中奢侈腐化的国家首先征伐它。

原文:

桓公曰:“吾欲从事于诸侯,其可乎?”管子对曰:“未可。邻国未吾亲也。君欲从事于天下诸侯,则亲邻国。”桓公曰:“若何?”管子对曰:“审吾疆场,而反其侵地;正其封疆,无受其资;而重为之皮币,以骤聘眺于诸侯,以安四邻,则四邻之国亲我矣。”

译文:

齐桓公说:“我打算在诸侯国之间建立霸业,时机成熟了吗?”管仲回答说:“不行。邻国还没有亲近我们。你想建立诸侯国之间的霸业,就要首先和邻国亲近。”桓公说:“如何亲近呢?”

管仲回答说:“审定我国的疆界,归还从邻国夺来的土地,承认邻国疆界的合法性,不占邻国的便宜;还要多多赠给邻国礼物,派出使者经常到周边邻国作亲善访问,以此使它们感到安定,这样周边邻国就会亲近我们了。”

赏析:

这是一篇以意取胜的文章。作者论管仲其人,能够“扩前人所未发”(刘熙载《艺概文概》),自出机杼,别开一境,令人耳目一新。破理且能顺势运斤,意贯始终;并善于运用丰富的史料多方类比,反复对照,纵擒开合,借宾论主,使立论一层深似一层。

作者简介:

1、苏洵字明允,四川眉山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四月二十五日(1009年5月22日),卒于英宗治平三年四月戊申(1066年5月21日),年五十八岁。

2、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馀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乃悉焚所写文章,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

3、至和、嘉祐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欧阳修上其所著《衡论》《权书》等二十二篇,士大夫争传之。宰相韩琦奏于朝,除秘书省校书郎。

4、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建隆以来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而卒。洵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六国论的创作背景

《六国论》的历史背景: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和西夏上贡大量银两以及商品。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

当时的北宋四周环伺,政策上求和,积贫积弱,而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

扩展资料

《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六国论》一开始,首先提出了六国破灭的原因。劈头四句话“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就斩钉截铁地给六国之所以灭亡定下结论。

苏洵认为:六国之所以灭亡,不在于它们的武器不锐利,也不在于它们仗打得不好,而是在于他们一味地拿土地作为贿赂,向秦国乞求和平。“赂秦”就是贿赂秦国。这实际上是削弱自己力量,助长敌人的侵略野心,促使自己走向毁灭。

所以作者接着申述说:“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然而事实上又并不是所有六国都向秦国奉献土地,而那些没有“赂秦”的国家也破灭了的原因是何,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苏洵故意这样设问。

然后又作了回答:“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因此,归根结底,“赂秦”是莫大的致命伤。以上这些就是通篇的基本论点,突出强调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是从六国方面来说的。

接着苏洵再从“赂秦”的两个方面来论述这种做法的后果。苏洵指出:秦国由于接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比秦国打胜仗所得到的土地要多出百倍,其他各国由于送贿赂而丧失的土地,比它们打败仗丧失的土地也要多出百倍。

这里的“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是侧重照应开头四句中的“非兵不利,战不善”,是从另一个角度补充和阐发了“弊在赂秦”的论点。

战国当时的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本来很纷繁复杂,但是苏洵只就对秦国的态度上,从六个国家当中区别出两个类型,“赂秦”和“不赂秦”;三种情况:第一种是韩国、魏国和楚国“以地赂秦”,第二种是齐国附随秦国,第三种是燕国和赵国“用武而不终”。

三种情况中的第一种属于“赂秦”一类,第二种和第三种属于不“赂秦”一类。苏洵首先把力量集中在“赂秦”问题上,为六国的破灭立论。因为这才是六国破灭的根本要害,不仅“赂秦”的韩、魏、楚三国因此丧亡,不仅幻想保持互不侵犯局面的齐国因此不能保全,而且,即使能够跟秦国较量一下的燕国、赵国也因此失败。

写文章就应该扣紧中心问题去发挥。重点摆对了,又要把它同别的部分联结起来,看出它们的相互关系。所以作者集中论述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以后,进而又论述“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当然,态度、分寸是不同的。

苏洵对赂秦的韩、魏、楚三国是根本否定,对依附秦国的齐国是严肃批判,而对“用武而不终”的燕、赵两国是深切惋惜。这样,文章就显得分外有条理,有层次,畅达透辟,严密完整,使别人对自己的论点无可怀疑、无可驳斥。

六国是谁写的

《六国论》是苏洵创作的。《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其在文中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苏洵(1009—1066年),北宋著名散文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相传二十七岁时才发愤为学,应进士和茂才异等考试皆未中。与其子轼、辙,合称“三苏”,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有《嘉祐集》行世。

《六国论》创作背景:

1、《六国论》的历史背景应从两个角度着眼:一是苏洵论述的六国灭亡那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借以了解苏洵立论的根据;二是苏洵所处的北宋时代的历史状况,借以明确苏洵撰写《六国论》的针砭现实的意义及其写作上的特点。

2、北宋建国以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因而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遣文臣做地方官,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由皇帝直接控制禁军,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

3、为了防范武将军权过重,严令将帅不得专兵,甚至外出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发的阵图行事。将官经常轮换,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致使军队没有战斗力。

4、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辽和西夏上贡大量银两以及商品。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辽、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也就是说当时的北宋四周环伺,政策上求和,积贫积弱,而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

苏洵的六国论原文

六国论原文如下: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

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当苏秦之始出也,固尝欲用秦,而教之吞天下矣。诚知其易也。

翻译如下: 

宋朝苏洵和苏辙认为六国只会割地贿赂秦国,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不知道坚守合纵盟约的重要;齐国、楚国、燕国、赵国不知道帮助韩国、魏国来抵抗秦国:认为必须像这样之后,秦国的威胁可以消除。

后人痛恨秦国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秦国统治者的残暴吗?据我看来,那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未必只是因为秦国有罪。

在这个时候,山东诸侯六国中,没有一个能超过秦国的啊,他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与秦国相比没有什么不同。战争连续不断,战祸连年不绝。假使以前拥有的地理形势有利如秦国,并且得到上天的帮助,那么六国当中的一国也可以像秦国一样统一中国。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因此是自己削弱,而导致灭亡的。

六国论的原文、翻译及赏析作者:苏洵

译文:

1、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锐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割地贿赂秦国,自己的力量就亏损了,这是灭亡的原因。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全都是由于割地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因为他们失去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保全。

所以说:‘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啊!”

2、秦国除用攻战的方法取得土地之外(还得到诸侯的割地贿赂),小的就获得城镇,大的就获得都市,把秦国由受贿赂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实际上有一百倍,把诸侯贿赂秦国所失去的土地与战败所失去的土地比较,实际上也有一百倍。

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就不在于战争了。回想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霜露,披荆斩棘,因而才有一点点土地。可是子孙们看待它却很不珍惜,拿它来送人,就像抛弃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然后才能睡上一夜安稳觉。

3、待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打来了。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暴秦的欲望没有满足;谁送给它土地越多,它侵犯谁就越急。所以不用打仗,谁强谁弱、谁胜谁败就已分得清清楚楚了。

六国落到灭亡的地步,按理本来应当这样。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像抱着柴草救火,柴草没有烧完,火就不会熄灭。”这话说得在理啊!

4、齐国不曾割地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它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五国啊。五国灭亡之后,齐国也就不能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君主,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守住自己的土地,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

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灭亡在后,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多次作战,败少胜多。后来秦国又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打退了它。

5、等到李牧因受谗言被赵王杀害,都城邯郸就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它用兵抵抗却没能坚持到底啊。况且燕赵正处在其他国家被消灭了的时候,可说是智谋已尽,力量单薄,战败而亡国,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啊。

假使当初韩、魏、楚三国都各自珍惜自己的土地,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秦国,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与秦国较量,也许还不容易估量呢。

6、唉!如果六国把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非凡的人才,齐心协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担心秦国人连饭也咽不下喉呢。

可悲啊!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切不要让自己被敌人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啊!

7、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可是还有能够不割地贿赂而战胜秦国的形势。如果凭着一统天下的大国,却自取下策反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扩展资料:

《六国论》的历史背景应从两个角度着眼:

1、苏洵论述的六国灭亡那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借以了解苏洵立论的根据;

2、苏洵所处的北宋时代的历史状况,借以明确苏洵撰写《六国论》的针砭现实的意义及其写作上的特点。

北宋建国以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因而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遣文臣做地方官,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由皇帝直接控制禁军,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

为了防范武将军权过重,严令将帅不得专兵,甚至外出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发的阵图行事。将官经常轮换,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致使军队没有战斗力。也就是说当时的北宋四周环伺,政策上求和,积贫积弱,而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国论 (苏洵作品)

苏洵的《六国论》说了些什么

苏洵的六国论,开宗明义,指出六国被灭“弊在贿秦”。这一观点,在当代依然有积极的意义。面对强敌,只能韬光隐晦,强根固本,壮大自我,让敌人不战而退。妄想讨好敌人,让敌人高抬贵手,无异于痴人说梦!卑躬屈膝,牺牲自身利益一味退让,只会助长敌之气焰,让对方贪欲之心日盛!苏洵的《六国论》开篇就说“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破灭,不是兵器不锋利,也不是仗打得不好,而是一味地向秦割地求和。,助长敌人的侵略野心,促使自己走向毁灭。这种观点,放在当代同样具有现实意义。一个国家,一味地向他国示弱,难免会引起别国的不良企图。所以,发展自己的综合实力,让别人不敢随意欺负才是硬道理。朝,苏氏三父子以《六国论》的同样的命题去作文,且父子三人各自的《六国论》都长期被后人所传诵,这,在世界文论历史中,是绝无仅有的奇特现象!他们父子三人也和贾谊一样,是在讨论战国历史和秦朝的兴衰,但是,由于他们父子三人都是功底深厚的易学家,所以,他们的评论分析和观点,与贾谊是完全不同的.应该说,三苏父子的《六国论》,当属苏洵的《六国论》最为老辣,该文的立论标准,在所有的经书中都几乎是寻找不到的,笔者认为,他的《六国论》立论理论标准模型,应该是他从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中直接总结出来的社会人生经验!苏洵的《六国论》(见附录)认为,战国中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本来是可以形成联合政权的!但是,由于秦王朝一意要灭亡六国,而六国中,韩魏两个王朝有又是挡住秦朝军事力量东进的障碍,于是,秦朝在战略上采取了“远交近攻”,也就对韩魏两国后方的齐、赵、燕进行软硬兼施的办法,这样,这三个国家连同楚国都因为惧怕秦王朝的势力而力求自保,他们连连使用贿赂的方法试图去取得秦朝的欢心,结果,秦朝就把这些贿赂赏赐给自己的战将和降将,刺激得这些部属吞并他国领土的野心越来越膨胀,最后,导致韩魏两国的孤立,当秦朝攻击韩魏的时候,其他的国都坐视不救,最后造成秦国一个个的分化瓦解了各国,一个个的击破他们,最终灭亡了六国.苏洵的《六国论》的立论标准,是“衡”论,按照今天的话说,就是系统契约和平共处观.当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苏洵时代,人们还按照传统的史学观,认为秦朝属于暴政,他们是把同情心放在六国一边的,他们还没有去考虑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必然的问题.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肯定,苏洵的《六国论》中的“平衡”世界观,是积极的!因为,事实上证明,秦朝自武力统一中国以后的两千年,中国一直就没有真正解决好两个关系,一个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二是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这两个关系中的种种问题,至今还拖着中国现代化的后腿!这就是说,我们应该承认,中国秦朝一统政权,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其也的确给后代留下了许多至今尚未克服的社会弊端,这些,都还需要今人去努力克服和重新建设新的文明文化形态.但是,我们应该承认,苏洵的《六国论》实际上揭示出了人类文明文化中的一个共有的重大问题,这就是人类文明社会文化心理中的契约和平观和自私自利的两种不同的社会结果问题.许多人,或者许多集体和国家实体,他们往往都很难意识到人类文明实际上是一种系统生态关系,是牵一发而动全局的.当大家处于某种强势权力的压迫之下的时候,很多人都希望自保,且不顾及别人别单位和别国的安危,甚至都有种侥幸心理,总是以为别人别单位和别国被强势者吃掉与自己没有关系,于是,自己虚妄的以为,只要自己给强势权力者进行贿赂,去搞好与强权者的关系,于是,自己就可以从强权者那里获取到好处.结果,事实上是,最后大家全部被各个击破,大家都要被毁灭掉!苏洵的“权衡”思想,显然来自于秦汉时代的权衡观,特别是来自于西汉思想家扬雄的“太玄论”,这个“权衡”思想的原则,和现在的系统控制论有些相仿,唯一不同的是,现代系统论的理论模型,是来自于现代物理实验模型,是来自于独立于宇宙和人之外的物理模型,所以,现代系统控制论,在本质上是一种技术,而不是一种科学,特别不是一种人文社会科学!但是,中国古代的这个“权衡”观,则既是来自于物理世界中的“秤、水平”等物理原理,同时,又是来自于自然生态的平衡法则原理,还来自于古人对人心和宇宙关系的探索原则.所以,苏洵的《六国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在破解人类世界中的和平发展法则,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这就是说,如果人类的自私自利的狭隘思想不被改造!

苏洵《六国论》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六国论

  朝代:宋代

  作者:苏洵

  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参考赏析

  写作特点

  1.借古讽今,针砭时弊

  战国时代,七雄争霸。为了独占天下,各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最后六国被秦国逐个击破而灭亡了。六国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原因是秦国经过商秧变法的彻底改革,确立了先进的生产关系,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军事实力超过了六国。同时,秦灭六国,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走向统一的大势,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本文属于史论,但并不是进行史学的分析,也不是就历史谈历史,而是借史立论,以古鉴今,选择一个角度,抓住一个问题,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地确立自己的论点,进行深入论证,以阐明自己对现实政治的主张。因此我们分析这篇文章,不是看它是否准确、全面地评价了历史事实,而应着眼于其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依据史实,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立论,针砭时弊,切中要害,表明了作者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文末巧妙地联系北宋现实,点出全文的主旨,语意深切,发人深省。

  2.论点鲜明,论证严密

  本文为论说文,其结构完美地体现了论证的一般方法和规则,堪称古代论说文的典范。文章开篇即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然后以史实为据,分别就“赂秦”与“未尝赂秦”两类国家从正面加以论证;又以假设进一步申说,如果不赂秦则六国不至于灭亡,从反面加以论证;从而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论断;最后借古论今,讽谏北宋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既深入又充分,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全文纲目分明,脉胳清晰,结构严整。不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有紧密的逻辑联系,而且首尾照应,古今相映。文中运用例证、引证、假设,特别是对比的论证方法。如“赂者”与“不赂者”对比;秦与诸侯双方土地得失对比,既以秦受赂所得与战胜所得对比,又以诸侯行赂所亡与战败所亡对比;赂秦之频与“一夕安寝”对比;以六国与北宋对比。通过对比增强了“弊在赂秦”这一论点的鲜明性、深刻性。

  3.语言生动,气势充沛

  在语言方面,本文除了具有一般论说文用词准确、言简意赅的特点之外,还有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在论证中穿插“思厥先祖父……而秦兵又至矣”的描述,引古人之言来形象地说明道理,用“食之不得下咽”形容“秦人”的惶恐不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文章的字里行间饱含著作者的感情。不仅有“呜呼”“悲夫”等感情强烈的嗟叹,就是在夹叙夹议的文字中,也流溢著作者的情感,如对以地事秦的憎恶,对“义不赂秦”的赞赏,对“用武而不终”的惋惜,对为国者“为积威之所劫”痛惜、激愤,都溢于言表,有着强烈的感染力,使文章不仅以理服人,而且以情感人。再加上对偶、对比、比喻、引用、设问等修辞方式的运用,使文章“博辨以昭”(欧阳修语),不仅章法严谨,而且富于变化,承转灵活,纵横恣肆,起伏跌宕,雄奇遒劲,具有雄辩的力量和充沛的气势。

六国论苏洵原文和译文

《六国论》的原文译文如下:

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译文:

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贿赂秦国导致了自己的力量亏损,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问:六国互相灭亡,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是因为他们失去了强有力的外援,所以不能单独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小的就获得城镇,大的就获得都市。

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实际多到百倍。六国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加起来也到不了百分之一百二。由此可见,秦国最渴望得到的东西是土地,而六国最担心失去的东西也是土地。他们看着自己的领土一点点地被割占,一天天地不安心。

如果秦国攻打某个国家,其他的国家不会出兵帮助它吗?然而他们不肯这样做!明知割地给秦国会带来灭国的下场,却希望通过割地求得暂时的安稳!这真可谓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六国论》讲述的道理:

1.、《六国论》讲述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六国中有的国家并没有贿赂秦国,但由于其他国家贿赂秦国,导致自己失去了强有力的外援,无法单独保全。这说明了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一个国家如果只依赖外交手段,而忽视自身实力的增强,是难以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的。

2、《六国论》讲述了秦之欲无厌的道理。秦国最渴望得到的是土地,而六国最担心失去的也是土地。因此,秦国不断扩张,以满足其无止境的欲望。这说明了在国家利益面前,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出正确的战略和政策,不能被敌方的欲望所左右。

3、《六国论》讲述了抱薪救火的道理。苏洵引用古人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的话,说明了一个国家如果采取妥协政策,只会助长敌人的气焰,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地侵略和扩张。因此,必须采取积极的、坚决的措施来抵抗外敌的侵略,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六国论的原文翻译?苏洵《六国论》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

本文编辑:admin

更多文章:


刘备卖草鞋歇后语?刘备真的是靠卖草鞋白手起家的吗

刘备卖草鞋歇后语?刘备真的是靠卖草鞋白手起家的吗

本文目录刘备卖草鞋歇后语刘备真的是靠卖草鞋白手起家的吗刘备原本是皇室中人,刘备是怎么沦落成为卖草鞋的为啥刘备是皇族后裔,却会沦落到卖草鞋为生刘备卖草鞋的故事歇后语刘备卖草鞋刘备真的是卖草鞋的吗刘备真的是卖草鞋的刘备真是卖草鞋的吗刘备卖草鞋的

2024年9月10日 09:10

黄皮的营养价值(经常吃黄皮有什么好处)

黄皮的营养价值(经常吃黄皮有什么好处)

本文目录经常吃黄皮有什么好处黄皮的功效是什么,能够养胃健胃还能排毒解毒黄皮果的营养价值黄皮的营养价值及吃黄皮,有哪些好处呢黄皮的功效黄皮果的功效人吃了黄皮有什么好处黄皮的功效与作用介绍黄皮的营养价值经常吃黄皮有什么好处 经常吃黄皮有什么好处

2024年4月26日 00:10

网络世界中的语文学习?网络世界有对人什么好处

网络世界中的语文学习?网络世界有对人什么好处

本文目录网络世界中的语文学习网络世界有对人什么好处网络的世界是怎样的网络时代的利与弊分别是什么我眼中的网络世界作文怎样从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走出,去面对真实世界如何看待网络生活1500字论文网络世界逐渐发达,人们在网上享受哪些应有的权利呢

2024年3月28日 07:50

初一人教版语文(人教版初一语文必背古诗词(上册))

初一人教版语文(人教版初一语文必背古诗词(上册))

本文目录人教版初一语文必背古诗词(上册)人教版初一上下册文言文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有哪些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一语文全部文言文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课本主要内容人教版初一语文必背古诗词(上册) 对于那些想要利用假期提前复习的

2024年2月24日 07:30

我想发明机器人(我想发明的机器人—环保机器人)

我想发明机器人(我想发明的机器人—环保机器人)

本文目录我想发明的机器人—环保机器人我想发明的机器人300字作文我想发明机器人四年级作文我想发明机器人四年级作文300字我想发明的机器人作文400字4篇我想发明一个机器人我想发明的机器人作文我想发明的机器人周记我想发明的机器人—环保机器人

2024年3月5日 08:10

如何在PPT中绘制等分线段,比如绘制数轴?怎么在PPT中制作坐标轴

如何在PPT中绘制等分线段,比如绘制数轴?怎么在PPT中制作坐标轴

本文目录如何在PPT中绘制等分线段,比如绘制数轴怎么在PPT中制作坐标轴ppt中数轴怎么弄,ppt制作怎么把数轴放大如何在ppt中画坐标轴PPT怎么增加数标轴ppt怎么画带刻度数轴如何用ppt制作数轴如何在PPT中画数轴还有数轴上要有坐标如

2024年5月2日 13:20

坚强不屈的反义词(顽强不屈的反义词)

坚强不屈的反义词(顽强不屈的反义词)

本文目录顽强不屈的反义词坚强不屈的反义词坚强不屈的反义词是坚强不屈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坚强不屈反义词是什么词坚强不屈的反义词和近义词顽强不屈的反义词问题一:顽强不屈的反义词 屈打成招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屈:冤枉;

2024年8月5日 07:10

辛亥革命纪录片(辛亥革命纪录第一集 内容)

辛亥革命纪录片(辛亥革命纪录第一集 内容)

本文目录辛亥革命纪录第一集 内容谁有辛亥革命纪录片的下载资源吗这几年央视都拍了哪些纪录片辛亥革命纪录第一集 内容6集文献纪录片《辛亥革命》第一集之《国难深重》主要反映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和历史必然性,深刻阐明革命是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是争

2024年7月30日 13:00

110kv变电站设计(110kv变电站设计论文)

110kv变电站设计(110kv变电站设计论文)

本文目录110kv变电站设计论文在设计110kV变电站主接线时,当110kV线路为8回时,宜采用下列哪种接线( )110kv变电所毕业设计110kV变电站的站区设计中,下列哪些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110kv降压变电站设计110kv侧有负

2024年5月9日 11:20

员工守则范本(生产车间员工守则范本)

员工守则范本(生产车间员工守则范本)

本文目录生产车间员工守则范本餐饮员工守则和规章制度范本餐饮员工规章制度范本有什么养殖员工守则范本员工手册(简洁版)员工手册范本三篇台球室员工守则范本员工守则范本生产车间员工守则范本   公司的生产车间制定员工管理制度可以确保生产秩序,

2024年7月9日 19:20

不可思议国的小豆豆(《不可思议的小豆豆》读后感)

不可思议国的小豆豆(《不可思议的小豆豆》读后感)

本文目录《不可思议的小豆豆》读后感不可思议国的小豆豆的创作背景不可思议国的小豆豆的介绍《不可思议的小豆豆》中的主人公是谁不可思议的小豆豆好词好句是什么《不可思议的小豆豆》读后感《不可思议国的小豆豆》读后感   在寒假中我读了《不可思议国的小

2024年6月2日 03:20

为什么悲伤的眼泪是苦的,开心的却是咸的?眼泪是廉价的句子 不值得流泪的说说句子

为什么悲伤的眼泪是苦的,开心的却是咸的?眼泪是廉价的句子 不值得流泪的说说句子

本文目录为什么悲伤的眼泪是苦的,开心的却是咸的眼泪是廉价的句子 不值得流泪的说说句子中考优秀作文范文800字:我不相信眼泪该笑的时候没有快乐,该哭的时候没有眼泪,这样的人生是不是很悲哀呢要是眼泪能把心里的不快乐都流出来就好了你说眼泪是珍珠是

2024年9月20日 01:30

观察大蒜生长过程日记(观察日记,大蒜成长(7天)从1月30日)

观察大蒜生长过程日记(观察日记,大蒜成长(7天)从1月30日)

本文目录观察日记,大蒜成长(7天)从1月30日写大蒜的观察日记(汇总七篇)观察日记大蒜的生长过程怎么写观察大蒜生长的日记范文【五篇】大蒜生长记十篇400字观察日记,大蒜成长(7天)从1月30日  篇一:大蒜观察日记1  我拿出三头蒜和一个小

2024年5月7日 11:50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全诗?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原文_翻译及赏析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全诗?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原文_翻译及赏析

本文目录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全诗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原文_翻译及赏析黑发不知勤学早的全诗少年不知勤学早,老来方悔读书迟是谁写的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出自哪儿啊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是什么意思勤学早怎么样黑发

2024年5月25日 23:30

描写秋天的谚语精选100句大全?秋天的谚语有哪些

描写秋天的谚语精选100句大全?秋天的谚语有哪些

本文目录描写秋天的谚语精选100句大全秋天的谚语有哪些秋天的谚语关于秋天的 谚语关于秋天的谚语精选100句描写秋天的谚语描写秋天的谚语精选100句大全秋天是一个充满诗意和变幻多姿的季节,它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美好和感动。下面是100句描写秋天的

2024年6月27日 06:40

看云识天气“看云识天气”是什么意思?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看云识天气“看云识天气”是什么意思?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本文目录看云识天气“看云识天气”是什么意思看云识天气的谚语看云识天气看云识天气的小方法看云识天气的例子看云识天气的谚语俗语“看云识天气”的方法你是否了解呢看云识天气的阅读题目及答案原文为 看云识天气这五道题阅读的答案七年级语文《看云识天气》

2024年9月14日 07:50

我最喜欢的一个汉字(我最喜欢的汉字)

我最喜欢的一个汉字(我最喜欢的汉字)

本文目录我最喜欢的汉字我最喜欢的一个汉字作文我最喜欢的一个汉字的作文最喜欢的一个汉字满分作文我最喜欢的一个字作文我最喜欢的汉字作文我喜欢的一个汉字作文我最喜欢的汉字我最喜欢的汉字是“精”字,它有着丰富的内涵。比如“精明”,我希望我很聪明,与

2024年4月4日 22:50

好妈妈5中白好妈妈5中(好妈妈的5大标准是什么)

好妈妈5中白好妈妈5中(好妈妈的5大标准是什么)

本文目录好妈妈的5大标准是什么好妈妈的5个标准小班音乐教案《好妈妈》好妈妈语言教案8篇你认为“好妈妈”的标准是怎样的呢怎样才算是个好妈妈“好妈妈”应该做哪些事幼儿园中班教案《好妈妈》好妈妈的5大标准是什么1. 关爱和照顾孩子探索一个好妈妈应

2024年4月1日 00:30

扇子舞越来越好(三下乡文艺汇演主持词)

扇子舞越来越好(三下乡文艺汇演主持词)

本文目录三下乡文艺汇演主持词求一个适合扇子舞的舞蹈音乐伴奏三下乡文艺汇演主持词 导语:三下乡是对贫困地区进行帮扶的活动。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三下乡文艺汇演主持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2017暑假三下乡文艺汇演主持词【1】

2024年4月1日 18:50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本文目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孙叔敖遇狐丘丈人》孙叔敖遇狐丘丈人中 三利必有三患的原因是什么孙叔敖遇狐丘丈人原文与译文孙叔敖遇狐丘丈人文言文翻译i《孙叔敖遇狐丘丈人》文言文阅读答案附翻译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的注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孙叔敖

2024年7月21日 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