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端午节相关传说)
本文目录
- 端午节相关传说
- 端午节的传说是什么
- 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有哪些
- 求端午节的传说
- 端午节有哪些传说故事 端午节有什么传说故事
- 端午节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故事和传说
- 端午节有什么传说故事
- 端午节有什麽传说
- 请问关于端午节的传说
- 谁知道端午节的神话故事
端午节相关传说
端午节是中华传统中非常重要的节日,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四大传统节日,在印象中,端午节好像是一个纪念屈原的专属节日,实际上端午节绝非屈原专享,这是一个经历了数千年演变、南北文化不断融合的盛大节日。
一、纪念屈原
这种说法最早出自于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以及南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传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又被蛟龙所困,世人都为此事感到悲哀,所以每当到了此日就会投五色丝粽子到水中去,为的就是驱蛟龙。还有传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的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搜寻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当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在打捞贤臣屈大夫的时候,就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就荡舟在江河之上,在这之后才逐渐地发展成了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是相关的,这里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肯。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三、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老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普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四、纪念台骀
据山西省历史学者考证,台骀治水从年代上要早于大禹治水,是颛顼帝时代治水官员。
当时台骀为治水患,奔波南北,疏导汾水,一路导水至灵石山头被阻,台骀带领百姓奋战在灵石山头,开山泄水工程异常艰难,人们日夜施工吃住都在山上,挖山不止。
当时水满为患又无路可通,也没有船只,(禹王治水时也是徒步上下,才有三过家门而不进的故事,据考证台骀治水要早于大禹,台骀治水以汾水为主,是以治水的历史和传说只在山西流传,而大禹治的是黄河,所以大禹的治水足迹和功绩要大于台骀)台骀和他带领的开山百姓每天的饮食来源就成了问题,汾河两岸每家都有劳力在随台骀治水,为了保证粮食能按时运送到工地,不耽误和影响人们的饮食保障,人们想出了以水送食的办法,用竹桶和芦叶等包裹食物,以木筏相乘顺流而下,把食物送给下游的治水的人们,途中也有不少食品被水中的鱼虾吃掉。随着人口的流动,很快(粽子的最早原形)这种食品就传遍了整个汉民族。
现在山西民间,五月五日祭奠汾神台骀,,祭品中就有粽子。
五、纪念介子推
相传,晋文公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大臣介子推曾偷偷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煮给重耳吃。后来重耳回国称君,封赏所有随他流亡的王公大臣,惟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求做官,背着老母亲跑到绵山隐居起来。后来重耳发现此事,悔之莫及,亲自到绵山寻访,但介子推拒不出山。重耳无奈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他出来。谁知火烧了三日,介子推竟抱着大树和母亲被活活烧死。为了纪念他,每到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在房檐上插上杨柳,人们把这种插在房檐上的杨柳称为“招魂柳”。
古老的端午节,在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和传承下,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全民参与、活动多样、内涵丰富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如今大家过端午节,传承的是一种文化,延续的是民俗民风,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是纪念我们的璀璨文明。
端午节的传说是什么
端午节的传说是纪念屈原说、迎涛神说、龙的节日说、恶日说、纪念勾践说等。
1、纪念屈原说:这种说法最早出自于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以及南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传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又被蛟龙所困,世人都为此事感到悲哀,所以每当到了此日就会投五色丝粽子到水中去,为的就是驱蛟龙。
2、迎涛神说:这种说法是出自于东汉的《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3、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于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闻一多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4、恶日说:据说在先秦时期,普遍的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也记载道:“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古代认为五月初五是恶日,为不吉之日。在此日插莒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5、纪念勾践说:勾践是春秋时代后期的越国君主,他也是最早提出以划龙舟来操练水兵的人。越国先是被吴国打败,勾践卧薪尝胆,日夜操练水军,最后终于打败吴国,成为新的春秋霸主之一。勾践操练水军首创了划龙舟的方式,在江上数艘龙舟奋力向前,人们一边划桨,一边对敌作战。因此,有人认为后世过端午节划龙舟比赛就是为了纪念勾践。
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有哪些
有关端午节的传说 有关端午节的故事
(一)屈原投江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因此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期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二)恶日说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好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三)伍子胥的忌日
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句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子胥。
(四)白蛇传说
传说白蛇白素贞,为了报答许仙的恩惠,与许仙结为夫妻的凄美的感情故事,传说端午节当天白蛇喝了雄黄酒,差点现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节,都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戏曲的曲目。
(五)曹娥寻父尸
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乡人群而祭之。
(六)龙的节日说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
(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联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七)越民族图腾祭说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之后子胥投奔吴国,带吴伐楚,五战五胜,攻破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孙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伍子胥推荐,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守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都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八)纪念孝女曹娥说
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求端午节的传说
对于端午节的来历你知道多少呢?估计大多数人都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其实有很多传说的,下面我们就一一盘点这些传说~
第一种说法:纪念屈原
这种说法最早出自于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以及南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传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又被蛟龙所困,世人都为此事感到悲哀,所以每当到了此日就会投五色丝粽子到水中去,为的就是驱蛟龙。
还有传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的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搜寻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当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在打捞贤臣屈大夫的时候,就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就荡舟在江河之上,在这之后才逐渐地发展成了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是相关的,这里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第二种说法: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和吴越春秋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一起,永远留在了中国人的记忆中。民间传说中,他死后成为了涛神。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端午节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春秋时期楚国人。伍子胥家族在楚国很有名。先祖伍举是直言楚庄王有功劳的楚国名臣,其父伍奢是楚太子建的老师。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因父亲伍奢、兄伍尚及全家100多人被楚平王所杀,而避难逃奔吴国。后结识吴公子光,并帮助公子光夺得王位,是为吴王阖闾。为使吴国能内可守御,外可应敌,他建议吴王阖闾“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禀,治兵革”,并受命亲自选择吴国都城城址。他“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最后选定城址,合理规划,建造了阖闾大城。也就是今天的苏州城。
伍子胥具有雄才大略,又深得吴王阖闾信任。他忠心耿耿帮助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吴国国力达到了鼎盛之势。吴王阉闾去世后,他继续辅佐夫差即位,帮助吴国打败越国。伍子胥分析吴越两国由于自然条件的因素,二者只能存其一,所以他主张一定要灭掉越国。但是吴王夫差自矜功伐,听信伯噽谗言,允许越国保全下来。并将伍子胥赐死。五月初五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投入大江。伍子胥死后三年,吴国被越所灭,夫差掩面自杀,吴国百姓更加怀念国之柱石伍子胥。千百年来江浙一带相传伍子胥死后忠魂不灭化为涛神,端午节即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第三种说法: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庙中供奉的曹娥娘娘。这似乎是古代中国的一项传统,一个具备某种美德的人,即便生前并不幸福,死后亦可作为神灵享受人们永远的纪念。曹娥便是因她的孝心,使无数后人为之感动。也有人认为,端午节便是纪念孝女曹娥的日子。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嚎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据说波涛汹涌的曹娥江水在流经曹娥庙时总是平静的,当地百姓认为,那是因为江水自觉愧对孝女曹娥。直到现在,曹娥江不管水急潮猛,江水奔腾咆哮,一到曹娥庙前面,立即变得无声无息,仿佛愧对孝女,悄悄遁去,过了曹娥庙门口,才敢再发出响声,真叫人叹为奇迹。据说,曹娥投江的那一天正是五月初五,因此,很多人将端午节视作怀念孝女曹娥的日子。
第四种说法:纪念龙的节日
这种说法来自于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闻一多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第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第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第三,古代五月初五有用“ 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第五种说法:纪念恶日
据说在先秦时期,普遍的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也记载道:“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由此可以看出,古代认为五月初五是恶日,这是普遍的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莒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端午习俗
赛龙舟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湖南汨罗县,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词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几个关于端午节的传说以及端午节习俗赛龙舟的简单介绍了,小伙伴们你们还知道哪些端午节的传说呢?欢迎补充,咱们在评论区里相见吧~
端午节有哪些传说故事 端午节有什么传说故事
1、屈原投江。屈原实行政治改革的主张始终不能实现,终于被削职流放出去。后来楚国亡了,屈原便于五月初五来到泊罗江边,抱起一块石头,纵身投入江里自尽。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此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汪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2、伍子胥尸体投河。吴王夫差因听信谗言,赐伍子胥宝剑自刎。伍子胥死前对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东城门上,看越国**入城灭吴”,夫差听说后大怒,命令把伍子胥尸体在五月五日投入河中。3、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4、白娘子端午节喝雄黄酒现原形。端午节到了,老百姓都喝雄黄酒避邪,许仙按照法海教的办法,逼迫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子推却不了许仙,喝了酒后,马上现出蛇的原形,许仙立刻被吓死了。
端午节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故事和传说
导语:端午节是我国的法定节假日之一,没到端午时节我们都会放假,通常假期是三天的时间,但是法定的放假时间是一天。在过节放假的时间里,我们一起欢度佳节,吃粽子,划龙舟、驱除五毒。闲暇之余,下面我们就听听端午节传说故事,这些端午节的故事和传说让你认识更丰富的端午节。
端午节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故事和传说
端午节传说故事 一
端午节的第一种说法是为纪念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的。这种说法在全国流传很广,老百姓也最为认可。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官至左徒、三闾大夫等。屈原为人正直,忧国忧民,一心致力于国家的变法图强,但是却屡屡遭受小人的谗言攻击和伤害,再加上楚怀王昏庸无道,不辨忠奸,满怀忠君爱民热忱的屈原被疏远了、被放逐了,最终在悲愤绝望中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了端午节,才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端午节传说故事二
端午节的第二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被无道的楚平王所冤杀,后来伍子胥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富国强兵,并且助吴伐楚,五战而攻入楚国首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其墓,鞭其尸三百,以报父兄被屈杀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国更加强大,攻打越国,一举取得胜利,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此时的吴王夫差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开始骄傲自大起来,听不进逆耳忠言。伍子胥建议他彻底消灭越国,以绝后患,夫差非但不听,反而轻信陷害伍子胥的谗言,逼迫伍子胥自尽。伍子胥临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随后便拔剑自刎。夫差得知此言大怒,令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中,因此相传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端午节传说故事 三
端午节的第三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的。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水亡于江中,打捞数日也找不到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她悲痛欲绝,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就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也投江了,五日后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曹娥的孝行感天动地,在民间广为流传,当时的文人墨客纷纷作诔辞颂扬曹娥投江寻父的孝行。孝女曹娥之墓,在今天浙江绍兴,墓前有曹娥碑,传此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江更名为曹娥江,而人们也就在曹娥投江寻父的五月初五这一天来祭奠她。
端午习俗
其实我国许多传统节日的起源大都与季节、农时和农作需要等因素有关。一旦被认同为全民性节日,又必定附着了许多习俗作为基本构成内容,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区的不同会加入许多因地而生的习俗,虽然不变的一直是吃粽子和赛龙舟,但是正是有这些新的习俗使传统的节日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1、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估计是现在人们喜欢端午节的重要原因。粽子又叫“角黍”、“筒粽”,不同的地区名字不同,样式也是千奇百怪,但是吃粽子的时间千百年来一直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民间都传说吃粽子是为纪念屈原,不过其实早在春秋时期以前就有了关于粽子的记载,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2、赛龙舟
龙舟通俗的说就是把船装扮成龙的模样,然后多人集体划桨竞赛的水上体育项目。至于龙舟的起源其实很可能不是源于纪念屈原,因为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慢慢的时间给赛龙舟付予了不同的寓意。如今龙舟比赛逐渐被大众所接受,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2010年成为了广州亚运会运动项目之一。
3、雄黄酒
端午时节及节后,天气炎热,蝇虫滋生,毒气上升,疫病萌发。古人认为人是吃五谷杂粮生百病的,而病从口入,多为邪杂之气,经口鼻吸入。古人在长期同各种病魔斗争过程中,发现饮雄黄酒能杀百毒,在传统节日端午节这天人们会把雄黄倒入酒中饮用,并把雄黄酒涂在小孩儿的耳、鼻、额头、手、足等处,特别是会在额头上画个王,希望如此能够使孩子们不受蛇虫的伤害。
端午节有什么传说故事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传统的端午节有许多神话和传说,其中最流行的是关于屈原的故事。端午节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传承的载体。那么,端午节有什么传说故事?端午节什么时候成为世界非遗?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传说故事1、纪念屈原说,最广为流传的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在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百姓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吃掉他的身体,也为了他的灵魂不在江里饿着,人们用粽叶包裹食物扔进江中,之后形成了端午食粽的风俗,端午的风俗还有划龙舟、戴香囊、系五彩绳、挂艾草、涂饮雄黄酒等。2、纪念伍子胥说:伍子胥心怀家国,却被奸臣陷害,为自证清白自刎而死,在五月五日那天尸体被投入江中,因此有传言说端午是为了纪念伍子胥。3、纪念孝女曹娥说,相传曹娥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由此传为神话,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4、纪念介子推说,介子推是寒食节与清明节由来传说的主角,可也有认为端午节的由来与介子推有关。据东汉时期蔡邕的琴曲著作《琴操》中说,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5、纪念秋瑾说,秋瑾是现代革命的女诗人。秋瑾擅长诗词歌赋,喜欢骑马射箭,有再世花木兰之称参加革命时,为了不连累家人,和家人诀别,声明脱离家庭关系后来在策划起义时失败,拒绝众人让她离开的要求,并遣散众人后,独自一人被清兵所捕,坚决不供出众人动向。仅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以对。后人敬仰秋瑾的诗,为了哀悼她的事迹,于是在诗人节这天纪念她,而诗人节也是端午节。 端午节成为世界非遗的时间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还叫什么节1、端阳节:古人用天干地支纪年,农历五月为“午月”,而午时又称为“阳辰”,所以端午又被称为“端阳”节。2、重五节,“午”,属十二地支,农历五月又是午月,五、五相重,有些地方端午节又名重午节”也叫“五月节”。3、龙舟节,在中国南方每到端午节都要赛龙舟,最早是古越族人祭祀水神或者龙神的重要活动,最早起源于新时期时代。而赛龙舟作为端午节庆活动已有两千年之久。4、当五汛,在上海部分农村,靠杭州湾北岸一带区域,如奉贤、南汇等地区,习惯上称端五节”为“当五汛”,为早期方言演变而来。5、天中节,根据阴阳术数而来。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午时尤然,故称之为天中节”。6、浴兰节,由于端午正值仲夏,为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7、解粽节,古人端午吃粽时有一个游戏,把解下的粽叶来比长度,长着为盛。8、端礼节,湘南地区沿古俗,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走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9、蒿蒲节,端午节除是古代图腾祭祀节也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五毒尽出,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营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营蒲节"。以上就是关于“端午节有什么传说故事?端午节什么时候成为世界非遗”的相关内容,感谢阅读。
端午节有什麽传说
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
端午节的传说:纪念屈原传说、纪念伍子胥传说、孝女曹娥传说、介子推传说、廉吏陈临传说、越王勾践传说、恶日禁忌传说、夏至传说等,我认为在众多端午节传说中值得一提有5个,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rose::tulip:端午节传说之一:曹娥传说:tulip::rose:
端午节的第一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 (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此后,曹娥所住的村镇更名为曹娥镇,殉父之江也改名为曹娥江,朝廷还建立了庙宇慰其孝心,人们都尊称曹娥为“孝女娘娘”。为了纪念曹娥的大孝,后人便在五月初五,即端午节的那天,举行祭祀仪式纪念曹娥,而五月初五端午节也被称为孝亲节。
:rose::tulip:端午节传说之二:屈原传说:tulip::rose:
古时候有一个叫做屈原的人,在楚王手下做大夫。后来因为很多人陷害屈原,楚王越来越不信任屈原,只信奸臣,就把屈原给免去了大夫一职。楚国自从被秦国打败以后,一直受秦国欺负,秦昭襄王即位以后,很客气地给楚怀王写信,请他到秦国相会,当面订立盟约。
大夫屈原对楚怀王说:“秦国强暴得像豺狼一样,咱们受秦国的欺负不止一次了。大王一去,准上他们的圈套。”可是怀王的儿子却一股劲儿劝楚怀王去,说:“咱们为了把秦国当做敌人,结果死了好多人,又丢了土地。如今秦国愿意跟咱们和好,怎么能推辞人家呢。”楚怀王听信了儿子的话,就上秦国去了。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怀王刚踏进秦国,立刻被秦国预先埋伏下的人马截断了后路。秦昭襄王把楚怀王押到咸阳软禁起来,要楚国大臣拿土地来赎才放他。大夫屈原劝楚顷襄王搜罗人才,远离小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怀王报仇雪耻。可是他这种劝告不但不顶事,反倒招来了一些大臣的仇视。
屈原很伤心,认为楚国很快就会腐败了。就来到了水泽边,日日夜夜在那里走来走去。不久,他脸色憔悴,身体干瘦。这时,一只小鸟飞过来,唧唧喳喳地问屈原:“你不是在皇帝手下当大夫呢?怎么跑到这里来了,那些大臣和皇上都昏庸,这一个国家都靠你啊!”“是啊,”屈原叹了口气,继续说:“就是因为他们大家都昏庸,我一人反抗力不足,国家就要腐败了呀!就是他们那些昏庸的人多、心齐,皇上是不会信我的。”小鸟很感动,说:“那你为什么不去其他国家呢?”“唉,我这一下子跑了,楚国怎么办,毕竟我是楚国人,当然会为着楚国着想啊!唉,腐败的君王,奸臣,楚国就要毁在他们的手里了。”
说完,屈原便抱着一块大石头跳进江水里自尽了。小鸟连忙飞到村子中告诉大家。渔民和附近的庄稼人知道了这个消息,赶紧划着小船去救屈原。不一会儿工夫,好些小船争先恐后地来了。可是水如碧玉,哪儿有屈原的影儿呐?他们在汨罗江上捞了半天,到了儿也没把屈原找着。
渔民很悲伤,他们对着江面上祭祀了一会儿,把竹筒子里的米饭撒在水里。为什么呢?因为怕江里的鱼儿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就给他们吃了米饭。由于鱼儿每一次都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所以汨罗江的鱼儿长得又肥又壮、鱼肉鲜美。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老百姓们都会想起这是屈原投江的日子了,又划着船,用竹筒子盛上米饭撒到水里去祭祀他。
到后来,人们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成粽子,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把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也叫端阳节。
:rose::tulip:端午节传说之三:伍子胥传说:tulip::rose:
说到端午节的起源,屈原是无人不晓的,而伍子胥则极少人认识。而端午节起源的另一种说法是与伍子胥的故事有关。特别是苏州人,端午节只祭拜伍子胥而不祭拜屈原,他们对伍子胥一夜白头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
伍子胥是楚国人,弃暗投明,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把越国打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相信谗言赐子胥宝剑自刎。子胥本为忠良,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夫差闻言把子胥之尸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吴国百姓感念伍子胥的爱国忠烈,此后每年的端午节纪念子胥公。
:rose::tulip:端午节传说之四:纪念神龙传说:tulip::rose:
传说很久以前,西岸没有河流,只有条又小又脏的水沟。有一天,有个打鱼人在水沟里网住一条小蛇。这一条小蛇十分奇特,尾部有九片闪耀鳞片。当渔人把手触向鳞片的时候,蛇眼里闪着乞求光芒,十分可怜。渔人顿生恻隐之心,抚一下它的鳞片,就把它放回水沟。
谁知,那九片鳞突然脱落,小蛇长身而舞,化为条小龙。原来,它是条上天神龙,因触犯天条,受玉皇大帝处罚,才变成了这模样。它的尾巴上被加九把锁——就是小蛇尾上九片闪耀的鳞。玉皇曾言:“除非得到人阳气,这锁才能打开。”刚才渔人无意中竟打开小龙身上的千年枷锁。
小龙为感谢渔人,在水沟中不停地翻动,并从口里不停喷出水来,灌注在小水沟里。慢慢地,小水沟变成大河(西岸河),河水为西岸带来五谷丰登。为纪念这条神龙,人们把沿河村子称为龙头寨、上龙首等村。在神龙升天这天,定为端午节,用举行赛龙舟以示庆贺。
:rose::tulip:端午节传说之五:纪念越王勾践传说:tulip::rose:
在浙江,还有端午节来源传说勾践操练水军。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是日操练水军。《事物原始》引《越地传》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
前496年即位,曾败于吴国,被迫投降,在吴国过了3年忍辱含垢的生活,骗得了吴王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卧薪尝胆,重用范蠡、文种,使越之国力渐渐恢复起来。于当年五月初五成立水师,开始操练。
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连战不利,不得已而与越议和。前473年迫使夫差自尽,终于一举消灭吴国。后人为昭彰勾践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便效仿越国水师演练时的情景,于五月初五日这一天划船竞渡,以示纪念,这就是端午节的来源传说。
不管到底起源于哪种说法、抑或多种说法的结合,端午节都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端午节是个美好的节日,人们在这既丰富多彩、又并不浓烈的民俗节日气氛中,能够感悟文化的滋养,领悟生活的真谛。
请问关于端午节的传说
端午节由来最早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天中节、龙舟节等,是集祈福纳祥、祭祀祖先、品吃美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glowing_star::glowing_star:端午节的传说:glowing_star::glowing_star:
:heart_with_ribbon:传说一: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heart_with_ribbon:
这个故事流传得最广,关于屈原的故事可以说是老少皆知。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秭归)人,楚怀王的大臣。实姓“芈”,并不姓“屈”。
因其提倡举贤授能,后遭小人诬陷,被赶出都城,流放到了沅、湘之地。写下了如《离骚》《天问》《九歌》等忧国忧民的伟大诗篇。
公元278年,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屈原见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始终难以割舍自己的祖国,终于在五月初五这天,写下绝笔之作《怀沙》后,抱石自沉汨罗江。
百姓听闻后,组织人手划船救援打捞,最终还是未能找到屈子的遗体,为了寄托哀思,人们在河上划船寻找屈子遗体,逐渐发展成了龙舟竞渡。
百姓们又害怕鱼虾啃食屈子的遗体,于是回家取米团掷于江中,后来就演变成了吃粽子的习俗。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把五月初五定为纪念屈子的节日。
:heart_with_ribbon:传说二:纪念吴国大臣伍子胥:heart_with_ribbon:
伍子胥是楚国人,因父兄皆为楚平王所杀,于是投奔吴国,帮助吴国伐楚国,攻入楚国都城后,因楚平王已死,于是伍子胥掘其墓,鞭起尸,以报杀父害兄之仇。
后来吴王盍闾逝世,其子夫差继位为王,打破越国,越王勾践求和,夫差允之。伍子胥建议直接杀了越王,夫差不听,吴国大宰被越国收买,进谗言诬陷伍子胥。
夫差听信谗言,赐死伍子胥。伍子胥本为忠良,不惧死亡。在死前对邻舍人说:“吾死后,将吾眼悬于京之东门,以看越军灭吴”。
随后自刎而死,夫差听说后大怒,命令下属将伍子胥的尸体用袋子装起来,在五月初五投入江中。其后,人们为纪念伍子胥,将五月初五定为纪念日。
:heart_with_ribbon:传说三:纪念孝女曹娥:heart_with_ribbon:
相传在东汉时期,有一个村子中有一户人家,姓曹,有女名曰曹娥。一日,其父溺水而亡,数日不见其尸。适时曹娥十四岁,终日沿江号哭,寻找父尸,遍寻十七日,未果。
于五月初五日投江,于五日后负其父,而浮出水面,就此传为神话。后来传到县府官员那里,于是官员命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此后端午节也成为了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heart_with_ribbon:传说四:图腾祭祀说:heart_with_ribbon:
这种说法主要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闻一多先生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活动都和龙有关:
(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起源至少在四五千年前,和中国人民同样古老。端午本是水乡泽国以龙为图腾的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龙舟竞渡是祭仪中半宗教半民俗的神人共娱节目,投粽于水当然是献给图腾神的祭品,乡民断发文身以显示自己龙之子的身份。
:heart_with_ribbon:传说五:恶日说:heart_with_ribbon: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此日生的孩子,将不利于其父母。
东晋大将王镇恶在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意思不言而喻。
宋徽宗赵佶,也是五月初五生,因此从小就被寄养在宫外。
可见,古代以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所以,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且人们为了避“端五”的忌讳,称之为“端午节”。
端午是中华民族浓浓的佳节,代表着爱情、美食、浪漫和美好的团聚的节日,也是弘扬中华文化的精神载体。不管是哪一种传说,都将端午与我们的纪念活动联系在一起。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在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尽孝心、沐浴驱邪,插菖蒲艾草驱鬼等习俗,被不断传承至今。
谁知道端午节的神话故事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关于端午节流传了许多津津乐道的神话故事传说,诸如“涛神"伍子胥、 曹娥救父投江、勾践操练水军、白娘子现原形等等,下面我来说几个关于端午的神话传说吧。
一、“涛神"伍子胥
“涛神"伍子胥是非常经典的端午节传说故事,源自古代民间在端午节纪念伍子胥的传说。相传吴王夫差因听信谗言而赐死伍子胥,还下令取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初五投入钱塘江。两年后,越国攻打吴国,在八月十八那天,潮水汹涌,江面上鼓乐大作,老百姓看到伍子胥身披战袍,立在潮头,边还站着4员大将,眼看着吴国兵败覆灭。老百姓都说这是天帝怜伍子胥竭尽忠心却被冤死,便封他为钱塘江涛神。于是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伍子胥,便在端午这一 天以龙舟竞渡来迎接涛神。
二、曹娥投江救父
关于端午节的故事传说有很多,中最感人的莫过于教曹娥救父投江的故事。传说曹娥是东汉上虞人,斯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年仅14岁的曹娥昼夜沿江号哭寻找父亲,后投江而亡,从江中抱出了父亲的尸体,就此传为神话。因为曹娥投江的时间是五月初五,正好是端午节,于是有了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的说法。
三、勾践操练水军
勾践操练水军的故事,是关于端午节比较经典的传说故事,据说龙舟竞渡活动就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并打败吴国的历史。传说勾践战败被俘后,在吴国过了3年忍辱负重的生活,骗得了吴王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回国后,勾践卧薪尝胆,立志雪耻,于当年五月初五端午节成立水师,开始操练。数年后,终于一举消灭吴国。 卧为彰显勾践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便效仿越国水师演练时的情景,于五月初五这一天划船竞渡 ,以际纪念。
四、恶日禁忌传说
在汉代时候,人们认为农历五月初五是恶日,在这一天出生的孩子都会夭折,即便长大成人后也会残害自己的父母,除此之外,在恶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大顺利。所以每当到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时候,人们都要避五毒、躲端午。
端午节作为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其背后的诸多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是非常多的,流传最广的端午节的传说故事还是和屈原、伍子胥、曹娥、恶日等有关。
更多文章: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尽量低估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什么是谨慎性原则
2024年3月16日 22:50
老子说的“圣人之道,唯有不争”都有哪些意思?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什么意思解释
2024年8月18日 05:00
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 猜三个字(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 打三个字)
2024年6月1日 14:10
七七事变论文(求 国人不能遗忘历史,遗忘历史就是被判 的文章 论文)
2024年6月4日 04:10
世纪佳缘内心独白(世纪佳缘内心独白范文 没有如期归来,这就是离别的意义)
2024年2月27日 03:30
光之美少女幸福精灵各个人物变身时叫什么?FRESH光之美少女!的介绍
2024年8月24日 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