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子?清明团子的由来和寓意
本文目录
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子
由来:清朝时期,一年清明节一个名叫李秀成的秀才被清兵追捕,一位农民帮他躲避了清兵的追捕,清兵添兵设岗,防止李秀成吃食物,那位农民于是采艾草回家做成团子,混在青草里,躲过了哨兵,李秀成也吃到了团子,并安全返回大本营,这样青团就流传了。
寓意:清明节吃青团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节日一样,具有一定的寓意,清明节吃青团主要是祭祀,纪念先人;但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而更多被人用来当作春游小吃。
习俗:
青团是江南人家在清明节吃的一道传统点心,据考证青团之称大约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每逢清明几乎都要蒸青团;
古时候人们做青团主要用作祭祀,虽然青团流传千百年,外形一直没有变化,但现在它作为祭祀品的功能已日益淡化,而是成了一道时令性很强的小吃。
清明团子的由来和寓意
清明团子的由来是大禹治水,寓意是纪念先人,团圆的意思。
1、由来
话说大禹治水十三年过家门而不人,他用疏导之法,使三江通流入海,太湖水位下降,水患得以平息,为种植冬小麦创造了条件,深得苏州人的爱戴。直到今天,太湖流域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大禹治水的故事。
2、寓意
相传苏州有位年青的后生,见清明节人们祭大禹都做精美的供品,认为这样不配大禹生前节约的品格,认为大禹在九泉之下一定不安心。清明节时正是冬小麦返青的时候,他与大家商量用麦叶汁水和糯米粉做成了青团子,将青团子供在大禹治水墓碑前,以士不忘大禹治水之恩。相沿成习俗。
清明团子的做法:
材料准备:艾草100g,糯米粉500g,米粉100g,热水250g,咸馅料,甜馅料。
1、艾草用清水洗净,锅中水煮开,加一勺盐,把艾草放入焯水。焯好水的艾草立刻捞出,用冷水冲凉。
2、焯过水的艾草加少量凉水,放入搅拌机中搅打成糊。
3、糯米粉500g,米粉100g混合,用量杯兜起半杯放旁边。
4、把艾草糊加入粉中,加热水,边加边搅拌,面粉成块状后,用手揉成光滑面团。揉好的面团入微波炉叮一分钟,取出。
5、把面团分割成小块,取一块搓圆压扁,包入馅料,收口搓圆。
6、包好的团子下面垫棕叶,上锅大火蒸15分钟即可。
清明节为什么吃团子
清明吃青团是一种风俗。这种习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即渭明前一、二日,还特定为“寒日节”。 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有糯米酪、麦酪、杏仁酪扬,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节充饥,不必举火为炊。现在,青团有的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流传百余年,仍旧是老面孔。人们用它扫墓祭祖,但更多的是应令尝新,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 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也是江南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清明节什么吃的习俗
在清明节,全国各地会有祭祀、扫墓、踏青等活动,在饮食上,南方流行吃青团,其他地区也有特色的清明饮食,如暖菇包、黄煎、面花等。
1.青团子
在江南一带,清明时节有吃青团子的习俗。“青团子”是一种用江南地区特有的野生植物——“浆麦草”的汁液,拌以糯米粉和匀而做成的一种圆形食品。做青团子的糯米粉必须是水磨而成,为的是突出一个细腻。青团子类似包子,所用的馅儿多是糖豆沙。包好后,上锅蒸熟。出锅前,每个青团子上还要涂上一层熟菜油。码到盘里的青团子,青翠如玉,油光可鉴,颜色可人,“青团子”即因颜色和形状而得名。
这种食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青团子油绿如玉,软糯清香,吃起来甜而不腻,是清明与寒食节时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它不仅好吃美味,还对人的身体有很大的益处,更寓意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许,希望家庭能幸福圆满,家人健康长寿。
2.艾粄
艾粄,又叫清明粄,是客家地区清明时节的特色小吃,也是客家独特的清明文化。艾粄,外皮软糯带着艾草特有的清香,馅料用传统的花生芝麻,香味更浓郁,营养又健康,大人小孩都能吃。
客家人有句俗语叫做“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无病痛”,就是形容艾粄具有祛湿补气的功效,也是我们客家人寄托的一种美好愿望,吃了艾粄,一年都健健康康的。
3.鸡蛋
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清明节吃鸡蛋其源起是先秦时代某些地区有禁火习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鸡蛋是度过这一时期的最好的食品储备。清明节这天鸡蛋除了吃,还可以玩,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画蛋”,另一种则是“雕蛋”。画的五颜六色鸡蛋可以吃;而“雕蛋”则仅供玩赏。
4.枣糕
在北方一些地区,清明节期间要吃枣糕,枣糕又被叫做子推糕,是一样传统的特色美食,用酒酿来发面,然后加入红枣一起蒸熟,上面还摆放了很多坚果,果干,吃起来酸酸甜甜的。因为糕的谐音是高,清明吃枣糕寓意步步高,也意味着团团圆圆,平平安安,不少人家都会在快到清明的时候一家人在一起制作枣糕。
5.子福
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
清明节由于区域的差异性,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的不同,清明的饮食习俗自然也会不同,主要都是以当地人的习惯为主。
清明团子和艾米果的区别
清明团子和艾米果是中国传统的清明节食品,但它们的制作材料和做法略有不同。
清明团子主要是以糯米粉为主料,加入适量的水和糖,搅拌成面团后包入甜或咸的馅料,如红豆、芝麻、花生、肉馅等,再蘸上一层糯米粉,搓成圆形或椭圆形,煮熟后食用。在一些地方,还会用桂花、草果等香料来提味。
清明团子
艾米果的主要原料是艾草、糯米粉和糖,先将艾草洗净晒干,然后用沸水焯烫,晾凉后捣成泥,再加入糯米粉和糖拌匀,揉成小圆球状或扁圆形状,放在锅里用清水煮熟。艾草的香气能够去除油腻味道,也有驱寒、祛湿的作用,因此艾米果在寒冷潮湿的春季非常受欢迎。
艾米果
总的来说,清明团子和艾米果的材料和口感有所不同,但都是传统的清明节食品,在中国各地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清明团子的做法:
材料:
糯米粉500克
清水适量
红豆沙、芝麻糊、花生酱、肉馅等馅料适量
砂糖适量
糯米粉适量
做法:
1、将500克糯米粉放入容器中,慢慢加入清水,揉成面团。
2、把馅料搅拌均匀备用。
3、将揉好的糯米面团取一部分,搓成小圆球,在中间压一个小凹陷,放入适量的馅料,把面皮收紧,搓成圆形。
4、重复上一步,直到用完所有的面团和馅料。
5、将搓好的团子用糯米粉沾一遍,防止粘连。
6、锅内加水煮沸后,放入团子,煮10-15分钟左右,至团子浮起来,熟透即可捞出,沥干水分。
7、把团子滚上一层糖,即可食用。
艾米果的做法:
材料:
糯米粉300克
艾草150克
砂糖100克
清水适量
做法:
1、将艾草洗净后,放入沸水中焯烫一下,捞起来晾凉。
2、将晾凉的艾草捣成泥状备用。
3、将300克糯米粉放入容器中,慢慢加入清水,揉成面团。
4、把艾草泥、糖和面团搅拌均匀。
5、取适量的面团,搓成圆球或扁圆形,放入开水中煮熟,捞出沥干水分。
6、把煮熟的艾米果滚上一层砂糖,即可食用。
注意事项:
在制作艾米果时,焯烫艾草的水温应掌握在60度左右,否则会影响艾草的香气和颜色。
在搓面团和制作团子时,应注意掌握面粉和水的比例,避免面团太软或太硬。
做清明团子的草叫什么
青蒿或者艾草。清明团子,又称蒿子粑粑、艾叶馍馍,是江南地区的特色小吃,可生吃或者熟吃。以前寒食节不能生火,就食用清明团子,就称为清明团子。清明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
青蒿或者艾草。清明团子,又称蒿子粑粑、艾叶馍馍,是江南地区的特色小吃,可生吃或者熟吃。以前寒食节不能生火,就食用清明团子,就称为清明团子。清明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
为什么清明节要吃清明团子青团子是什么
清明节吃清明团子的意义
清明时节有吃青团的风俗习惯。青团在各地有不同的叫法。上海、宁波叫青团,苏州叫青团子,杭州叫青团子或清明团子,南京称清明团或春团,温州叫清明饼儿,金华叫清明果儿(月牙形的叫清明饺儿),台州人则叫青。
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清明为什么要吃青团?这种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即渭明前一、二日,还特定为“寒日节”。
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有糯米酪、麦酪、杏仁酪扬,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节充饥,不必举火为炊。现在,青团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流传百余年,仍旧一只老面孔。人们用它扫墓祭祖,但更多的是应令尝新,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
为什么清明节要吃清明团子
青团的传说一: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李秀成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陈太平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陈太平,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陈太平带吃的东西。
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陈太平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青团的传说二:
关于清明节吃青餣的习俗,《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省台州地区椒江市故事卷》里记载着这样一个传说。
从前有个年轻人,名叫金兰。父亲亡故,靠母亲在家纺纱织布度日。金兰从小骄横懒惰,还要打骂母亲。但朝廷命令,田地抛荒要被处死,所以他只好硬着头皮去自家祖田干活。
金兰在野地里无意中看到母羊给小羊喂奶的情景,幡然醒悟,决心要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母亲提着竹篮来送饭时,他主动迎上前去。母亲误以为自己送饭迟了,又要遭儿子打骂,一时想不开,投进水塘自尽。金兰立刻跳进水塘,但只摸到一块木板。他将木板拿回家中供奉在堂前。据说牌位就是这样来的。
为了纪念母亲,他将母亲放饭篮的地方长出的野草绵青采回来,做成苦饼。故事还说,这一天是小伙子清醒明理的日子,所以就把这一天叫做清明。并且每年清明日都带着苦饼到水塘附近的路边祭拜。后世称之为上坟。
因为糕饼一类的食物古时也叫“餣”,所以后人就把金兰用“青”做的这种饼叫青餣。后来清明上坟吃青餣变成了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青团子是什么
青团,顾名思义是一种青色的团子,产于江南地区,以浙江为中心呈辐射状流行在江南地区,主材料为当季的野草,糯米粉,馅儿料,采集的野草常常以艾草为主,将艾草碾碎打出青艾汁,再将糯米粉和清艾汁混合捣制,经均匀揉和后,揉成粉团。然后加入馅料儿,蒸制而成,出锅前刷上一层油,让小青团看起来油亮油亮的。青团的馅料儿的发展也很带有时代性。在以前,馅料儿都用豆沙,糖,或咸肉做成;到了现在,为了符合时代的发展,青团的馅料儿出现了水果馅儿,什么蓝莓味,草莓味,甚至出现了巧克力味儿等等。
清明吃的青团子是什么做的
清明节吃的青团是用艾草做的,青团是将鲜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混合成面团再包裹馅料制成的食物,它流行于江南地区,在过去是用于祭祀的一种食物,后慢慢成为节令小吃。青团营养丰富,以味道清香、口感软糯、颜色翠绿为佳。制作青团要用什么清明节吃的青团是用艾草做的青团是江南地区的一种传统小吃,许多地方有清明节吃青团的习俗,这种食物以艾草为主要原料制成,味道清香、口感软糯、营养丰富。过去青团是清明时用于祭祀的一种食物,且艾草在清明前后作为鲜嫩,所以慢慢形成了清明吃青团的习俗。青团的制作方法制作青团要先将采摘回来的嫩艾草清洗干净并放入锅中蒸烂,再把它倒入准备好的糯米粉中揉成绿绿的面团,再将面团分为剂子并包裹豆沙之类的馅料,最后把捏好的青团放入锅中蒸二十分钟左右并涂上芝麻油即可。挑选青团的方法许多人在清明节时也会选择直接购买青团使用,购买青团时应挑选味道清香、浓郁,颜色鲜绿且手感柔软又弹性的青团,同时还要确认它所使用的原料可靠、无毒,这样购买的青团的味道会更加美味。
清明节青团子怎么画
清明节青团子画法如下:
1、画几个椭圆形,做出青团的轮廓。
2、每个椭圆形上都画上可爱的卡通表情。
3、上方画一片叶子,遮速海挡着他们,画出一只手拿着叶子。
4、画上针狠几滴小雨滴,清明截物劫时节雨纷纷。
5、给我们画的简笔画涂上颜色,以绿色为主。
青团子来源
传说清朝末年,正仪镇有个叫苏明的女子,发现一种酱麦草是做青团子青汁的好原料,而用手工磨的粉做的团子更为柔软细腻,又不粘牙,存放数天不破裂、不发硬、不变色。后来正仪镇中心桥南一爿糕团店的陈四宝老大娘从赵慧处学得了这个秘方,从此青团子供应于市场,成了一种色味兼美,饶有乡土特色的点心。
本文相关文章:
更多文章:
只要幸福就好(只要幸福就好的30句说说,希望对方过得好的句子)
2024年3月15日 22:50
中华家风传万世作文网?作文网关于我从一件事情中学到了尊老爱幼的大道理
2024年3月10日 01:00
二胡十级证书是国家级的么?考二胡难吗,要考多少级有多少首曲子要考
2024年8月19日 15:20
祭奠死者的宴席叫什么?朋友母亲过世后首次聚会第一杯酒有何讲究
2024年7月5日 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