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的故事(劳动者的故事 故事盘点)
本文目录
劳动者的故事 故事盘点
1、刘永昭 一个抢着圾的人——固废处置场清扫班班长,被授予四川拾五一”劳动奖章。1993年,成都市固体废弃物卫生处置场建场初期,刘永昭被特殊安置到了该常“她的特殊情况,想给她安排一个较轻松的岗位,但她拒绝了。”刘永昭要求去道路清扫班,以确保道路的干净、整洁和畅通。 2、由于垃圾车在时沿途撒漏和溢流污水,整个入场道路经常是很脏、很臭,“是抢着脏活、累活干”。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她一干就是12年。因为刘永昭的突出表现,她被任命为清扫班班长。为确保出入场垃圾库区5.2公里环线及周边环境的清洁卫生,她克服残疾的不便,默默无闻地带领全班职工冬日迎着凛冽的寒风,夏日顶着高温酷暑,不顾恶臭、噪音、的危害,任劳任怨地干好本职工作。
劳动者的感人小故事
劳动者的感人小故事
劳动者的感人小故事,劳动是人类最基础的生存手段,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可以让自己强大起来,生活当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下面我整理了劳动者的感人小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劳动者的感人小故事1
劳动节感人的小故事1
昨天,全校有一个重要的活动——班容检查。有几个同学每天中午都来修理黑板报,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昨天下午,大家可忙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第六节课下课后,邱老师要大家把桌椅整理好,然后每大组分配两名热心的同学扫地。我是当天卫生小组的成员,负责和黄文玥一起擦窗户。我踩在课桌上去擦上面的玻璃,桌子真高,加上我自己也很高,我有点“恐高”了。
正忙着,黄xx也来了,她的活儿也很辛苦。她站在窗户和护栏之间的台子上,用力地擦护栏。擦窗户可真难,擦里面的还好,可擦外面的就不容易了,如果这个黑印在里面擦不着,你就得隔着这一面,去擦另一面。还好我的手够长,不然,准够不到。
不一会儿,我就累了,但看见其它同学都在努力地劳动,我又重新振作起来。接下来,我们要“挑战”更难的任务——负责把窗户槽打扫干净。我用餐巾纸把夹角里的脏物一点一点地“扫”出来,再用纸包好。包脏物的过程最难,一不留神,它就掉出来,好像在对你说:“来捏我呀,来呀!”我和黄文玥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这里清理干净。
许多同学都在写作业,可有一些热心的同学一直在给邱老师帮忙。有的同学在拧抹布,手都拧出泡来了。我暗暗给他们竖起大姆指,心想:他们真能干,我要向他们学习!
这次活动,我体验了劳动的辛苦,也明白了:劳动最光荣!
劳动节感人的小故事2
今天,是星期六。我和爸爸妈妈在家里走来走去,都觉得好脏啊。于是我们全家决定“大扫除”。给我们曾经美丽的屋“洗洗澡”。
我们分好工了,我负责擦桌子,妈妈就负责扫地,爸爸当然就干最危险的活儿——擦窗子了。
“开工了!”我开心地喊着。我先跑去厨房,拿抹布打湿后拧干,就去客厅擦餐桌。可刚刚开始干,桌上的油污就沾在了我胖乎乎的小手上,那油污在我手上黏糊糊的,但是挺亮的,小手上象涂了一层金粉呢!我把油污处理好了,又开始擦,我用抹布一前一后不停地来回擦着。啊!刚刚被我擦过的那个桌角好亮啊!我太开心了,真为自己的劳动成果沾沾自喜。
我在擦桌子的同时,妈妈就在认真地扫地。
只见妈妈拿起扫把,从离厕所最远的那间房间开始扫,每个缝隙她都不放过。每当妈妈扫完一处地方时,都会伸一伸腰,并用手去捶一捶背,汗珠布满了妈妈那长满皱纹的额头,这汗珠里包含了妈妈对这个家无私奉献的爱。扫了一遍,妈妈又不辞辛苦把地面拖得干干净净,像镜子一样照出我们的影子来,让人都舍不得踩在那亮闪闪的瓷砖上去。
身强力壮的爸爸就用抹布打湿,两只脚分别稳稳地站在窗子的两边靠台上,就开始擦窗子。爸爸一会擦里边的玻璃,一会擦玻璃的外面。十几分钟后,原来布满灰尘的窗子现在变得透亮,不仔细看,你会以为窗框里没有玻璃呢。
经过我们一家人的辛勤劳动,这个尘土满面的邋遢王又恢复了它原来的美貌。
劳动真光荣!
劳动者的感人小故事2
劳动节感人的小故事1
终于到了五一假期,我们一家三口来到农村看望爷爷。在这里,有我们的杨树苗。
第二天下午,爸爸要到山上起树苗,为了让我在农村锻炼锻炼,妈妈决定让我也跟着大人一起去上山劳动。我们一起登上拖拉机起程了。一开始我们很兴奋,我和弟弟有说有笑,但是后来,路变得崎岖不平,车在路上颠簸起来,人在车上也颠簸起来。我们坐的车颠到地方。
开始劳动了,我和弟弟,大人们分好工就干起了起来。我和弟弟把50根树苗放在一起捆成一捆,大人负责究树苗。我负责数50根,我们就捆成4捆。这是我们的汗珠从头上渗了出来,满手全是土。爸爸满意地看着,说:"你们捆了7捆就奖励你们10元。" “OK”我爽快地回。干了一会弟弟累了,罢工了。
可我呢?我还是坚持不懈地捡啊,数啊。我东拼西凑,终于,100根被我分成了两捆。我兴奋地喊“我们终于困到7捆了。”我想5元来吧!可我没注意脚下的石头。“通—— 一声,我被一块石头绊倒了。‘哎呦——哎呦——疼死我了。”我呻吟着没人理我,我站起来开始像小鸟一样快乐地奔跑,风从耳边吹过,好惬意。天黑了,我们满载而归。
虽然这一天我们很辛苦,但是我很快乐。是因为劳动是光荣的.,快乐的……
劳动节感人的小故事2
转眼间,“五一”劳动节就要来了,我开始想怎么度过这个劳动节。最后,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在家做一次大扫除。
五月一日到了,我吃完早餐后,就正式开始了大扫除活动。首先,我开始擦家具和玻璃了。我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把家里从头到尾、从上到下地用抹布擦了一遍,抹布上粘满了灰尘。这下可把我累坏了,我满头大汗,上气不接下气。但我一想:“大扫除本来就很卖力,但如果我一下都坚持不住,那不是刚才做的也白费了吗?”做事要有始有终。
于是我又开始扫地了。我连角落里也不放过,总算扫完了。仔细一想,还有房间忘记扫了,我进去,熟练地拿着扫把,慢慢地扫起来。就在我正握着扫把柄掏床底时,竟然发现了两只死蟑螂!可见我家有多脏。
最后,我装了一桶水,洗了一下拖把,扭干水,开始拖地。我握着沉重的拖把,慢慢地从这边拖到那边,再从那边拖到这边。水干了,我又把拖把冲洗一遍。等我干完了全部的活,再看了看家里,和大扫除之前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啊!
这次大扫除之后,我知道了:“只要付出了,就会有收获。”
劳动者的感人小故事3
劳动的名人故事 篇1
19xx年,毛泽东同志带着儿子岸英在延安凤凰山某地居住,当时岸英只有十四五岁。
在毛泽东住的院外有个小厕所。这里以前一直由警卫班的同志打扫,可是一连很多天厕所总是在战士们去之前就被打扫干净了。战士们心中很是纳闷儿。
一个大雪过后的清晨,战士们很早就起来扫雪。当警卫班长准备去扫厕所附近的积雪时,发现厕所外的积雪早被打扫完了。“是谁打扫的呢?”大家估摸着,一时却猜不出来。忽然,班长听厕所里有人说话:“你到炉灶里掏些灰,用筐子挑来,往厕所里撒一撒。”多么熟悉的声音啊,班长立刻就听出了这是毛泽东同志和小岸英的对话。
原来,毛泽东同志为了培养岸英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特意和岸英一起来打扫厕所。从这以后,警卫战士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小男孩打扫厕所,很少间断过。
劳动的名人故事 篇2
克洛克的家境并不富裕,下课的时候在一家快餐店打工。起初老板安排他专门擦桌子,他毫无干劲儿,当天就溜回了家。
克洛克向父亲诉苦:“我的理想是做老板,不是擦桌子。”父亲没有反驳他,而是叫他先把自家的餐桌擦干净。克洛克拿来毛巾,在桌子上随意擦了一遍,然后看着父亲,等他验收。
父亲拿来一块崭新的白毛巾,在桌面上轻轻擦拭了一下,洁白的毛巾立即脏了,分外刺眼。父亲指着桌子说:“孩子,擦桌子是很简单的活儿。但是你连桌子都擦不干净,还能做好什么,凭什么做老板”克洛克羞愧难当。
克洛克回到了快餐店,他谨记父亲的教诲,每次擦桌子都要准备5条毛巾,依次擦s遍,而且每次都顺着同一个方向擦,为的是不让毛巾重复污染桌面。
最终,克洛克得到老板赏识留了下来,并接管了那家快餐店,做了老板。10年后,他创立了自己的——麦当劳。
劳动的名人故事50字左右
劳动的名人故事50字左右
劳动的名人故事50字左右,在我们平时的学习或者工作中,应该都有过写事迹材料的经历吧。事迹材料可以起到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和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 下面劳动的名人故事50字左右。
劳动的名人故事左右1
1、孙远秀:师带徒传承纺织“薪火”
她是精益求精的技术能手,更是诲人不倦的技能导师。作为纺织生产一线的劳动者,孙远秀立足岗位,将责任、理想、技术、创新一肩挑起。
以生产纺织品用纱为主业的长源纺织是福建省纺织龙头企业之一,来自生产一线的孙远秀,是这条纺织生产线上的工作标兵与技能大师。
在纺织行业,孙远秀已经工作超过20年,作为总教练,孙远秀习惯了起早贪黑的工作节奏,丰富的经验让她把繁忙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
2、全国劳模周明娟“名师带徒”传授“美丽秘籍”
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模、省财贸工会兼职副主席、杭州解百商贸集团有限公司营运部助理周明娟,指着嵌在“周明娟全国劳模创新工作室”外墙上的五只手模型,对两位徒弟说,它们分别代表了工匠精神、榜样力量、劳动光荣、不忘初心、砥砺传承。
3、福建省劳模陈加友:以匠人匠心践行茶人初心
陈加友,1969年出生于安溪县龙涓乡,福建佳友茶叶机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车间主任,正高级讲师、维修电工高级技师、评茶师高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机械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30年来,陈加友从事茶叶机械教学、创新、研发和生产,培育了一大批茶机创新能手,并先后获国际发明金奖1项、全国发明金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省专利三等奖1项。
发明国家专利37项,参与制定茶叶国家标准2项、省地方标准2项,主持国家和省、市科研项目13项,出版《茶叶机械》专著1部,发表论文36篇。2018年,他获评福建省劳动模范。
4、江燊:“孩子们的笑脸,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江燊,福州市仓山区第一中心幼儿园园长,2009年获评“福州市劳动模范”。
校园无小事,事事为育人。江燊将青春与爱心都奉献给了幼教事业,如同叶子将年华都奉献给了花朵,用心用情陪伴每位孩子成长。
从事幼教工作28年,江燊在幼教领域卓有建树,作为幼儿园园长,园里的大事小情她都一一操持、尽心尽责。
5、郭明义:传承雷锋精神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业务主管郭明义,把雷锋作为人生榜样,将走雷锋路作为人生选择,甘当路石,默默奉献,时时处处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矢志不渝传承雷锋精神,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当代雷锋”称号。
劳动的名人故事左右2
1、童第周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上中学时,考试不及格,老师要让他留级,同学们也笑话他,但他却不悲观失望,而是发奋学习,最后取得了优异成绩。出国留学时他又刻苦钻研,为中国人争了气,成了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
2、王羲之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为了练好书法,他每天都要求自己练字,练完后就在家边的一口池塘里洗毛笔,就这样日复一日,竟将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正是因为王羲之的坚持与勤奋,他才被人称为“书圣”。
3、苏秦
苏秦因为求官不成,回家后被人家看不起,他就将太公《六韬》、《阴符》等兵法书籍,不分白天黑夜的勤奋苦读。每当到了夜深人静,头昏脑胀,眼睛发涩,总想睡觉的时候,他就用锥子狠刺自己的大腿,使自己清醒后在读书。
正是由于苏秦的勤奋,终于他学有所成,成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从古人的实例中我们知道了要想成功就必须要勤奋刻苦,因为勤奋是成功的基础。
4、鲁迅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5、王亚南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
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劳动的名人故事左右3
中国名人劳动模范事迹1
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我国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长期甘当无名英雄,把自己的青春之光融进了中国核防御力量的“铁脊梁”之中。
19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他带着当时最先进的物理学知识,涉洋归来报效祖国。
50年代末,邓稼先从物理学讲坛上“消失”了,他的身影闪现在核武器研制的基层第一线:在北京郊外的高粱地里参加研究所的兴建,在罗布泊国家试验场的`土路上颠簸,在云遮雾罩的山区指挥着、的研制。
邓稼先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奋斗了28年,从、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第一颗和第一颗试验成功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邓稼先曾荣获全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以及“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986年,积劳成疾的邓稼先被癌症夺去了生命。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28年的秘密经历才得以披露,“两弹元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
中国名人劳动模范事迹2
“高标准、严要求、行动快、工作实、抢困难、送方便”,这就是30多年来激励一代又一代纺织工人的“梦桃精神”。
1951年,16岁的赵梦桃进入陕西西北国棉一厂。1952年5月,在学习“郝建秀工作法”活动中,赵梦桃以异的成绩第一个戴上了“郝建秀红围腰”。在挡车时,别人巡回一次需要3—5分钟,可她只用2分50秒。
她进厂不到两年,就创造了千锭小时断头只有55根、皮辊花率1、89%的好成绩,她第一个响应厂党委“扩台扩锭”的号召,看车能力从200锭扩大到600锭,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
赵梦桃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不让一个伙伴儿掉队!”在她的影响下,“人人当先进,个个争劳模”蔚然成风。从1952年到1959年7年中,她创造了月月完成国家计划的先进纪录,还帮助12名同志成为企业的先进工作者。
1959年,她和她的“赵梦桃小组”双双出席了全国群英会,成为纺织战线一面旗帜。1963年,赵梦桃又创造了一套先进的清洁检查操作法,这一操作法在陕西省全面推广。同年,这位全国劳动模范因患肺癌病逝,年仅28岁。
“赵梦桃小组”这面旗帜至今仍放射着耀眼的光辉。1980年,这个小组被国家经委授予“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
中国名人劳动模范事迹3
1960年春,我国石油战线传来喜讯———发现大庆油田,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随即在大庆展开。王进喜从西北的玉门油田率领1205钻井队赶来,加入了这场石油大会战。
一到大庆,呈现在王进喜面前的是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和住都成问题。但王进喜和他的同事下定决心:有天大的困难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
在困难面前,王进喜带领全队靠人拉肩扛,把钻井设备运到工地,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苦干5天5夜,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
在随后的10个月里,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和1202钻井队,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双双达到了年进尺10万米的奇迹。
在那些日子里,王进喜身患重病也顾不得到医院去看;钻井砸伤了脚,他拄着双拐指挥;油井发生井喷,他奋不顾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重晶石粉,被人们誉为“铁人”。
在大庆油田工作的10年中,王进喜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曾获“全国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王进喜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
关于劳动的故事
劳动模范的故事300字
劳动模范的故事300字,在学习或者工作中,都有写到劳动模范的事迹吧,这样的事迹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能带来非常正面的影响,下面为大家分享劳动模范的故事300字。
劳动模范的故事1
1、韩伟
韩伟,男,高中学历,中共党员,北京市宣武区邮政投递局永安路投递部投递员。他投送邮件400万件,消灭瞎信2万多封,被群众誉为“体贴为民的绿衣使者”。
16年来,韩伟走街串巷,以一颗赤诚之心为几十万用户准时投信送报,每天三频次,工作时间每天在 10个小时以上。韩伟总说:“用户是咱投递员的亲人,咱要掏心窝子为亲人分忧代劳,用自己的双手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进千家万户。”这些年来,韩伟走街串巷为用户既送报又送“心”,用自己的双手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进了千家万户。
2、孟广彬
他注册“雷锋号”小鞋摊,几十年如一日,用一针一线穿写出诚实守信的人生信条,以一个平凡劳动者的坚守,诠释了一名草根工匠的社会价值。
孟广彬出身贫寒,因小时候得到过很多乡亲的帮助,便立志用自己的双手回报社会。孟广彬把雷锋当作自己的榜样,1988年起,他开始在哈尔滨师范大学校园外摆摊修鞋。他的鞋摊旁有块小黑板,上面写着:“鞋子穿坏请别愁,广彬为您解忧愁;生活之中互帮助,雷锋精神记心头。”他还制作2000多张优惠卡分发到学生手中,凡是贫困学生、老人和残疾人来修鞋,一概分文不取。
几十年来,他义务修鞋十余万双。无论刮风还是下雪,他都要等到学生们放学把鞋取走再收摊,他认为这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1995年8月24日,家人发来电报,在山东的母亲病重,要他速回。但看到鞋摊上还有五双修好的鞋没人来取,他就一直等到傍晚学生们把鞋取走,才匆忙赶到火车站。
3、陶玉国
陶玉国,矿工,全国劳动模范。生活中的陶玉国是一个乐观豁达的煤矿汉子,别人说他劳苦功高,他总是腼腆地说自己就是一个平常的“拔牙工”。
煤矿是高危行业,而他从事的.是高危行业中的高危工种:采面回柱,这个工作煤矿工人有个形象的比喻,叫“虎口拔牙”,就是采煤工作面煤层采完后,回收采空区的设备和支撑顶板的柱子。
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对技术、体力、耐心、经验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有极高的要求,陶玉国从未过分渲染这项工作的危险和艰难,也从不向领导提条件讲报酬,总是默默地承受,一次又一次安全地完成任务,在采面上一干就是20余个寒暑春秋。
4、杨金福
杨金福(1938——)江苏吴县人。全国劳动模范。
1949年起历任江苏吴县越溪乡张墓村农会主任、一大队党支部书记、农工商联合公司总经理。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积极发展集体经济,稳定农业,搞活副业,兴办工业,闯出了一条农副工三业协调的路子。
全村430户家家依靠集体经济成了万元户,村荣获全国农业先进单位。1979年在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是中共十二大代表。
5、时传祥
时传祥(1915年1月1日—1975年5月19日),出生在山东德州齐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宣武门一家私人粪场,受生活所迫当起了掏粪工。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64年,北京环保局分配部分青年学生作掏粪工。时传祥时任崇文区清洁队青工班班长,为转变部分青工怕脏怕丑的思想,年近半百的时传祥,脏活累活抢在前,对青年工人言传身教,以“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职业道德观,教育影响青年一代安心本行业工作。
劳动模范的故事2
xx,一个年轻组工干部,用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组工的深刻内涵。组织部门工作压力大、强度高,为了较好地完成任务,他经常主动加班加点,从未抱怨。
接任研究室主任后,面对任务量大、人手少的实际,起早贪黑、通宵达旦成了常事,但他始终默默地坚守在岗位上,没有一件事在他手上拖拉。
从事信息后,他就把宣传当爱好。短短三年从门外汉,变为了“业务通”、“多面手”。累计撰写信息200多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64篇,起草的文字材料达60多万字,工作汇报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在村官联谊会筹备、村官刊物《青春印迹》创办等工作中起到了骨干作用。干部考察考核中,他认真执行《干部任用条例》、《考核工作细则》的各项规定,不跑风漏气、不弄虚作假,用言行维护了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
工作中,他始终牢记和模范践行公道正派的要求,以坚强的党性,践行了为组织工作负责、奉献、争光的要求!
劳动模范的故事3
俗语说,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这句话用在韦朝群身上无疑恰如其分。作为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县城环卫站的一名班长,在脏、苦、累、忙的岗位上,韦朝群无怨无悔走过了十二个春秋。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她被评为“省劳动模范”。
了解环卫工作的人都知道,一年到头,环卫工人早出晚归,在大街小巷上清扫垃圾,风里来,雨里去。每逢节假日,更是环卫工人最忙碌的时候。来自农村的韦朝群,对此却平静地说:“忙怕什么,最怕没工作做。”韦朝群1994年3月从事环卫工作,在县城48.6万平方米的20条街道上,用五尺扫帚谱写了不悔的青春。
去年除夕晚八时,正当县城华灯初上,万家团聚之时,韦朝群却还在车站忙碌打扫卫生。家里上有80岁的家婆,下有两名未成年的幼子。而丈夫在车场打散工。
在这个特别的时候,韦朝群只好内疚地打电话给侄子来家帮忙杀鸡做饭。她说:“一年到晚,谁不愿意一家人吃一顿团圆饭,但既然做了这份工作,家里的事就只能少管了,没有办法啊。”她的家婆体谅说:“十几年来,每年都是这样,晚点就晚点吧,无所谓了。”
人,自然有生病的时候。同样,长期在一线工作的韦朝群也不例外,但她总是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对付生病。她自嘲说:“平时感冒发烧当运动,扫扫街出出汗就没事了。”在她的记忆中,十二年来,只有两次需要卧床休息的。一次是2003年,她手上生了囊肿需要动手术;另一次是去年患了急性盆腔炎。
但这两次均没有请病假,而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治病,做完手术几天后就上班了。她的班有7人,一天有六个时间段上班。即从早上3时到晚上9时都有人上班。
环卫工作的辛苦、肮脏众所周知,但环卫工人受到的委屈却鲜为人知。韦朝群说,有一次凌晨3时,她拉着满满一车垃圾上斜坡,刚好路中间有一台小车,她好声好气要求司机让一让。但该车司机没有避开的意思,实在没办法后,韦朝群只好小心翼翼拉车过去,在经过时扫帚毛轻微扫了一下车门,虽然没有丝毫刮花,但那位司机还是暴跳如雷,对着韦朝群大骂。
另外,晚上还经常遇到醉酒人破坏果皮箱。对此,韦朝群总是耐心好言规劝,但往往被无事生非的醉酒人辱骂。又如一些精神病患者将果皮箱背到很远的地方,这时只好也跟着背回来,与这些精神病患者打起“游击战”。
韦朝群就是这样十二年如一日,无论严寒酷暑,还是晴天雨天,都要坚守岗位。
20xx年9月,她所在的县城吉田镇被评为“省卫生镇”称号;去年还通过了省检查组的复检;2003年,她所在的单位被评为“清远市市容环境卫生先进集体”。这些荣誉,都浸透着她的一份汗水。
劳动光荣的名人故事
劳动光荣的名人故事50字
劳动光荣的名人故事50字,老舍先生曾说过:“劳动最有滋味”,所以求真务实、兢兢业业工作,就是我们学习劳模的行动,每天每个人都在劳动。以下分享劳动光荣的名人故事50字。
劳动光荣的名人故事1
劳动节相关的小故事:彭德怀开田的故事
1961年11月,彭德怀回到了故乡——湖南省湘潭县乌石寨。他看着童年时代就十分熟悉的家乡的山水草木,看着阔别多年的父老乡亲,感到格外亲切。回想在战争年代,乡亲们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承受了极大的牺牲,终于盼来了全国的解放和革命的胜利。想到这里,彭总不由得感慨万千:“是呵,苦了多少年的乡亲们该过过好日子啦”。
彭德怀来到了响塘区南谷公社的陈蒲大队调查。午饭的时间到了,彭德怀没有到“公共食堂”去吃大锅饭,而是撇开随同人员,独自一人来到离食堂不远的贺老伯家里。刚跨进屋,迎面扑来阵阵烟雾,只见贺老伯正蹲在灶下烧火做饭。
彭德怀关切地凑上去问:“老伯,为什么不到食堂去吃饭?”老伯没好气地说:“有什么饭吃!只因彭德怀要来调查,大队才开食堂饭的,还要工分高的人才有得吃。
我不去凑这个热闹,真是打肿脸充胖子!”
彭德怀一听,话出有因,顺手将锅盖揭开,只见锅里蒸的是糠粑耙。彭德怀抓起糠粑粑就吃,那粗糙、苦涩的糠直刺喉头,确实难以咽下去,他的心痛了,眼窝里充满了泪花。
回到故居,彭德怀召开了社员大会,他说:“我是讨过饭的,是饿怕了的,可那是旧社会。
如今,我们当家做了主人,我们应该抓紧时机开荒种粮,生产自救,把穷队变为富队,不应该再有人饿肚皮了。
我这次回来是当社员的,队上要安排我出工,不安排的话,我就邀请婆婆姥姥上山砍柴去。”说干就干,从那以后彭德怀就与社员一起参加集体劳动,他特别提倡开田,在工余时间还动员侄儿一道去开田。
侄儿望着两鬓斑白的伯伯劝道:“你老人家年纪一大把了,还开什么田啰?”彭德怀风趣地回答:“年老骨头枯,正好做功夫!别说我年老,做起事来,还可以跟你们小青年比一比呢!”说完就捋起衣袖,用他那曾指挥过千军万马的手,挥锄猛干起来,像个标准的老农。在彭德怀的带动下,家乡一块块新田被开发出来,种上了绿油油的庄稼。
彭德怀欢欢喜喜地与乡亲们一道收棉花,种麦子,撒下了无数的汗珠。他说:“从今年起,我每年回来参加劳动一个月,别的重活干不了,帮生产队看牛,看湖鸭。如果不能回来,就投资一百元交队上。”就这样,彭德怀在家乡立了个不计劳动报酬的特殊社员的“户头”。
劳动光荣的名人故事2
爱劳动的小故事篇一
在山西省武乡县王家峪的村头,有一棵两人合抱,高达三十米的白杨树,大家都亲切地称它为“将军杨”。
提起“将军杨”,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
1940年4月,驻在武乡东部山区的八路军总部为建设根据地,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运动。
那天,阳光明媚,风和日暖,当地的老乡和战士们展开了植树比赛,看谁种树多,成活多。大家争先恐后,干得热火朝天。
这时,有一队八路军战士,扛着铁锨和头朝河湾走来,走在头里的是三位老八路: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和左权副参谋长。他们穿着和战士一样的灰粗布军服,袖口、衣边和膝盖已经打上了补丁。
大家高兴地向他们打招呼,儿童团员欢呼着把他们围了起来。
三位老八路和大家一起动手,在河边种下了一片白杨。
朱德挑了一棵笔直的杨树苗,对一位战士说:“小伙子,给咱选一块地方,栽上这棵小树,好不好?”
“好啊!”小战士指指一片空地说:“朱总,就在这儿栽吧!”
朱德立刻挥起头刨起坑来。小战士见朱德使用头十分顺手,动作很熟练,挖的树坑大小深浅恰当,不禁连声说道:“想不到,朱总种树还真有两下子!”
这时,朱德已经把树苗插进坑里,他又堆上土,用头捣结实。
左权从河里提来满满一桶清水,给小树苗轻轻地浇上水。
彭德怀带着几个战士到山坡上割来了带刺的树枝,给小树苗做了一道精致的小篱笆。
树种好了,有人提议给小树起个名,于是,“将军杨”这个名字便诞生了。
几十年过去了,将军杨茁壮地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每当人们看到这棵将军杨,便想起三位老八路种树的`故事。
爱劳动的小故事篇二
贺龙在战争年代,身经百战、出生入死,为党和人民立下大功。解放以后,他担任了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虽然地位高了,但他仍然以普通劳动者的形象出现在老百姓中间。他那平易近人、热爱劳动的形象,龙潭湖养鱼场的职工们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
1961年秋天的一个傍晚,渔场的职工们正忙着干活。突然,有人过来亲切地与大家打招呼:“同志们好!”大家抬头一看,只见一位浓眉大眼、身材魁梧、头戴草帽、手提钓鱼竿的干部模样的老人出现在大家面前,他的脸上还带着微笑。职工中马上有人认出他就是贺龙,禁不住高兴地大叫:“啊,是贺老总来了!”工人们立刻把贺龙围在了中间。
原来,贺龙当时担任国务院副兼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他的办公室离龙潭湖很近,所以常常在下班后来到渔场旁的河里钓鱼。这一天,因见大家正在劳动,就走上前来与大家打招呼。
贺龙认真询问渔场所属水面有多大,养了多少鱼,湖里的水质怎样,等等。工人们都一一告诉了他。
这时,湖边又来了一些工人,他们为了增加水的肥力,运来了一桶桶稀粪,正准备往水里倒。
贺龙马上迎了上去,大声说道:“我来!我来!”
工人们连忙拦住贺龙,“老总,您是来休息的,这粪水又脏又臭,您可别动手啊!”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道。
贺龙一听,哈哈大笑起来。他爽朗地说道:“我不在乎,没有粪水臭,哪有鱼米香呀?”说着,一挽袖子,接过工人手中的粪桶,“咕咚”一声将粪水倒入湖里。他一桶接一桶,一口气倒了四大桶。
工人们看着贺龙花白的鬓发和利索的动作,都非常感动。
“这就是元帅的风采,这就是元帅的劳动本色!”工人们起初的那股拘束劲儿早就消散得一干二净,都跟着贺龙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劳动光荣的名人故事3
现代五一劳动节故事
劳动节到了,往年都是要去劳动的。我想今年也不例外吧!
“妈,这几天我们是不是要去劳动——挖贝母啊?”我问妈妈。妈妈想了想,回答我:“现在还不用挖呢,还要等几天。”这个回答,对我来说可是“晴天霹雳”,我着急地说:“哎呦喂,那怎么办呀,我还要写劳动节挖贝母的作文呢,现在不去亲身体验一下,让我怎么写呀!”
妈妈一点也不担心,还笑了笑说:“谁说过劳动节就一定要写挖贝母,老师在短信里说也可以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呢!”妈妈想了想又说,“劳动节毫无疑问是要劳动的,那这样子好了,扫地、洗衣服、做饭、洗碗,这四件事这三天你包了,让你体验一下妈妈的辛苦,怎么样,同意吗?”
我嘟了嘟嘴,心想:“这有什么辛苦的。这哪是和我商量,明摆着就是命令,您是我的母亲大人,小女怎么敢违抗呢?”我点了点头:“好吧,我同意。”
我烧了中饭。洗菜,切菜,烧菜……吃完放,洗了碗,草草就算了。因为家里有洗衣机,所以只要把衣服放进去,按几个按钮就可以了。最让我头疼的还是扫地。本以为只要把妈妈的房间,还有我自己的房间打扫一下就可以了,没想到妈妈要让我把“整个房子”打扫一遍,理由竟然是:“妈妈平时工作太忙,没时间打扫,趁现在,你有空,帮忙打扫一下不过分吧!”
好吧,这也情有可原,我认栽了。从四楼到一楼,每楼都有两室一厅。我用扫把把地面扫干净,再拿拖把拖一遍,柜子上有灰尘,用布擦一下。我弟弟呢,更是给我“帮忙”,吃饭的时候,饭米粒掉一地;喝水的时候,水洒一地;
吃零食的时候,更是掉的满地都是啊!我把弟弟的玩耍区,设为我的“雷区”,扫了一遍又一遍。我真想对我的好弟弟说:“弟弟,这忙……真是帮得……太棒了。”
我真觉得,还不如去挖贝母呢!虽然要晒太阳,可是我坐那玩会儿,走去摘摘野草莓,都可以,哪像现在,休息的时间都是极少极少的。“累死我了。”我哭爹喊娘。“你这样就喊累啦,妈妈我可是每天都要这样做,更何况还要工作呢!”妈妈不仅没有安慰我,还说得头头是道。
不过也是,妈妈真的是好辛苦,每天都要工作,要照顾我们,还要做家务。可我从没见过她喊过累。妈妈每天这么累,也都是为了我们,为了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好。这就是母爱的伟大,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一劳动节,让我劳动了一番,更是让我体会了妈妈的辛苦,一分劳动,一分收获。我收获了许多,有懂得了许多。
名人的劳动事迹50到
名人的劳动事迹50到100字
名人的劳动事迹50到100字,老舍先生曾说过:“劳动最有滋味”,所以求真务实、兢兢业业工作,就是我们学习劳模的行动,每天每个人都在劳动。以下分享名人的劳动事迹50到100字。
名人的劳动事迹50到1
1、毛泽东学打草鞋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带着队伍上了井冈山。由于国民(min)党反动派的封锁,井冈山生活十分困难。面对困难,毛泽东向红军指战员发出号召:没有粮,我们种;没有菜,我们栽;没有布,我们织;没有鞋,我们自己动手编!
一天,毛泽东看见半山坡的一间小茅屋前坐着一位白发老汉。走近一看,老人正在打草鞋。毛泽东高兴地走上前去,笑着说:“老人家,我拜你为师来啦!”毛泽东坐在一旁仔细地向老人学习打草鞋,每个步骤、每个动作都默默地记在心里。
不一会儿,一只草鞋打好了。毛泽东学会了打草鞋,又一招一式地教给战士们,给大家树立了一个勤劳俭朴的好榜样。
少不勤劳,老必艰辛;少能服老,老必安逸。
2、朱德的扁担
1928年秋天,国民(min)党反动派加紧了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为了保卫井冈山根据地,党中央向根据地军民发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斗争”的号召。朱德积极响应,他和战士们一样,脚穿草鞋,身背斗笠,翻山越岭去挑粮。
当时,朱德已经四十多岁了,他白天挑粮上山,夜里还要批阅文件。战士们生怕他累坏了,怎么办呢?有一回,一位小战士想出了这样一个主意,他对大伙说:“我们把朱军长的扁担藏起来。“大家异口同声的说好。
可是第二天,朱德又拿了新削好的扁担出现在挑粮队伍中。战士们又藏了朱德的扁担,朱德马上找了一根上好的毛竹,又削了一根扁担,还在扁担上刻了“朱德记”三个字。战士们见朱德态度这样坚决,也就不好意思在藏了。
从此,“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这首歌谣和“朱德的扁担”的故事就在井冈山传开了。只有经过劳作、经过奋斗得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3、白求恩制造“卢沟桥”
1938年1月,白求恩来到中国,就马上赶往抗日前线的战地医院。当时,战斗激烈,条件艰苦,前线医院缺乏大量的药品和医疗器械。
怎么办呢?“我们自己动手干!“,白求恩斩钉截铁地回答。当地的军民都被动员起来。大家忙着粉刷病房,制作简易床和工作服。
夜深人静,白求恩又伏在他那张简陋的工作台上反复思考着:医疗队大量的药物和手术器械要由牲口驮运。怎样才能使药瓶子不会撞碎或者打翻呢?他为此熬了好几个通宵,终于画出了草图,何工人民一起制作。
白求恩笑着说:“一个战地医生,应该学会木工和铁匠的收益,才能根据伤员的需要改进医疗设备。”很快,一种特制的简易药架子制成了,因为形状像一座桥,白求恩诙谐地称它为“卢沟桥”。
只有嗅到劳动药味的满足中,才能孕育出人生的乐趣。
4、巴甫洛夫植树
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学的创始人,1904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从小就非常热爱劳动。
在他小时候,有一天,巴甫洛夫和弟弟米加约好去园子里种树,费了很大的劲才挖了一个坑,正要把苹果树栽下去的时候,爸爸从屋里跑出来了,指着园子里一块突出的高地对兄弟俩说,“你们看,那儿地势高,一下雨,这里就会积水,苹果树不就要淹死吗?”
弟弟听了爸爸的话,小嘴一噘,不高兴的走了。而巴甫洛夫并不灰心,跟着爸爸在高地挑选了一块空地,重新挖起来……
巴甫洛夫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一直保持到晚年。国内战争年代,他在实验室周围的空地上种菜,自力更生地解决了吃菜的困难。
“人们在那里高谈阔论天启和灵感之类的东西,而我却像首饰匠打金锁链那样精心地劳动着,把一个个小环非常合适地联接起来。”——巴普洛夫
名人的劳动事迹50到2
爱劳动的小故事篇一
在山西省武乡县王家峪的村头,有一棵两人合抱,高达三十米的白杨树,大家都亲切地称它为“将军杨”。
提起“将军杨”,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
1940年4月,驻在武乡东部山区的八路军总部为建设根据地,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运动。
那天,阳光明媚,风和日暖,当地的老乡和战士们展开了植树比赛,看谁种树多,成活多。大家争先恐后,干得热火朝天。
这时,有一队八路军战士,扛着铁锨和头朝河湾走来,走在头里的是三位老八路: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和左权副参谋长。他们穿着和战士一样的灰粗布军服,袖口、衣边和膝盖已经打上了补丁。
大家高兴地向他们打招呼,儿童团员欢呼着把他们围了起来。
三位老八路和大家一起动手,在河边种下了一片白杨。
朱德挑了一棵笔直的杨树苗,对一位战士说:“小伙子,给咱选一块地方,栽上这棵小树,好不好?”
“好啊!”小战士指指一片空地说:“朱总,就在这儿栽吧!”
朱德立刻挥起头刨起坑来。小战士见朱德使用头十分顺手,动作很熟练,挖的树坑大小深浅恰当,不禁连声说道:“想不到,朱总种树还真有两下子!”
这时,朱德已经把树苗插进坑里,他又堆上土,用头捣结实。
左权从河里提来满满一桶清水,给小树苗轻轻地浇上水。
彭德怀带着几个战士到山坡上割来了带刺的树枝,给小树苗做了一道精致的小篱笆。
树种好了,有人提议给小树起个名,于是,“将军杨”这个名字便诞生了。
几十年过去了,将军杨茁壮地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每当人们看到这棵将军杨,便想起三位老八路种树的故事。
爱劳动的小故事篇二
贺龙在战争年代,身经百战、出生入死,为党和人民立下大功。解放以后,他担任了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虽然地位高了,但他仍然以普通劳动者的形象出现在老百姓中间。他那平易近人、热爱劳动的形象,龙潭湖养鱼场的职工们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
1961年秋天的一个傍晚,渔场的职工们正忙着干活。突然,有人过来亲切地与大家打招呼:“同志们好!”大家抬头一看,只见一位浓眉大眼、身材魁梧、头戴草帽、手提钓鱼竿的干部模样的老人出现在大家面前,他的脸上还带着微笑。职工中马上有人认出他就是贺龙,禁不住高兴地大叫:“啊,是贺老总来了!”工人们立刻把贺龙围在了中间。
原来,贺龙当时担任国务院副兼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他的办公室离龙潭湖很近,所以常常在下班后来到渔场旁的河里钓鱼。这一天,因见大家正在劳动,就走上前来与大家打招呼。
贺龙认真询问渔场所属水面有多大,养了多少鱼,湖里的水质怎样,等等。工人们都一一告诉了他。
这时,湖边又来了一些工人,他们为了增加水的肥力,运来了一桶桶稀粪,正准备往水里倒。
贺龙马上迎了上去,大声说道:“我来!我来!”
工人们连忙拦住贺龙,“老总,您是来休息的,这粪水又脏又臭,您可别动手啊!”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道。
贺龙一听,哈哈大笑起来。他爽朗地说道:“我不在乎,没有粪水臭,哪有鱼米香呀?”说着,一挽袖子,接过工人手中的粪桶,“咕咚”一声将粪水倒入湖里。他一桶接一桶,一口气倒了四大桶。
工人们看着贺龙花白的鬓发和利索的动作,都非常感动。
“这就是元帅的风采,这就是元帅的.劳动本色!”工人们起初的那股拘束劲儿早就消散得一干二净,都跟着贺龙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名人的劳动事迹50到3
劳动节的励志故事
5月1日, 我和妈妈与我妈的学生--一家三口一起去双港的松里一起去摘桑椹。
我们上了车, 从临海出发,一路看着临海的山山水水, 最终来到松里。我们在那天废弃的果园前停下来, 一人一个篮子就开采了。
我们先字啊果园外围采摘。我们没有先去摘桑椹, 而是蹲在地上踩起来小小的野草莓, 野草莓长的像一口碗,“碗身”较大,“碗口”较小,由于这里是一片废弃的果园, 没人来喷洒农药,所以一摘下来即可食用,所以我们没有采摘完后先放进篮子里,带回家洗了再食用, 而是摘完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直接塞到了嘴里吃了。
三个大人越来越旺深处走, 我和--也就跟了过去。现在开始, 我们终于开始采桑椹了。但是,也因为这里是一片废弃的果园,枝桠上起没人修建, 所以有些树长得就很高。尤其,有些又大又紫的也就在高的地方,我们根部够不到。唉,真是可惜啊, 可惜这些好的桑椹我们都采不着。唉,不禁嘴馋, 还眼馋啊!
大家伙们逐渐往果园腹地走去, 我和--两个小女孩受不了这么热的天气,便在一棵大树的树荫下坐着, 吃着那些自己的劳动成果,还不时聊聊天, 说说班里的一些琐事,和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有趣的事,以及自己在钢琴上的一些开心事和烦心事。
此时此刻,仿佛是这样的一个画面:在一片废弃的、郁郁葱葱的一个果园里,在一个大树的树荫地下, 有两个小女生正在洽谈,头顶上是太阳照射出的阳光, 太和和白色的悠闲的云朵挂在蔚蓝的天空中。一幅好美的画面啊!这就是农村, 农村的风光景象!
精疲力尽地我们回到车上看着一蓝桑椹,这是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自己的!此时此刻,我心里仿佛隐隐约约的感觉到, 有一种当农民的感觉, 经过一天劳作,虽然很累,但是,却可以看到自己辛苦培育出来的许多粮食,这一切,就都值了!
最美劳动者的故事
最美劳动者的故事
最美劳动者的故事,劳动者是我们每一个人,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了解到很多劳动者的相关事迹,很多时候都让我们有很大的感触,而这些都来源于生活,以下分享最美劳动者的故事。
最美劳动者的故事1
王xx,1991年2月生,山西阳泉人,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
从刚踏出学校大门时的青涩,到现在工作岗位上的成熟,项目的历练、公司的培养,让他逐步从西安黄河环境信息工程有限公司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公司工程技术部副部长,这其间有硕果累累的喜悦,有与同事协同攻关的艰辛,也有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的惆怅.
在工作项目方面,他20__、20__年连续两年获得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技成果二等奖);在个人成长方面,从20__年至今,他获得过三次西安黄河环境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先进个人称号.五年的兢兢业业,使他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工作能力与方法得到了提高与沉淀.
20__年2月-20__年2月,他在公司市场部相继参与了各类投标工作,三标(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认证工作,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单位水平评价证书升级工作.在市场部的工作是一个细心的活,招、投标文件的相互对应,每项文件的条款要求都要细细研读,他都能保证做到经手的项目不因为粗心大意而犯错.
两年时光,经常需要夜里加班加点来赶制标书,没有一丝怨言,在工作中逐渐养成了沉着稳健、细心谨慎的品质.
20__年2月,他被调到公司工程技术部工作,在工程技术部副部长的岗位上,参与了晋陕蒙接壤地区生产建设项目(活动)水土保持动态监管项目,青海省20__年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化区域监管项目,陕西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图斑精细化工作,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等.
不同的岗位需要不同的技能,他先后接受了旋翼、固定翼无人机培训,arcgis培训,每一次的学习对他来说都是一次进步,在工作中如何熟练地运用这些新知识、新技术也是一份挑战.日复一日的经验积累,每一次遇到困难向身边领导、同事的虚心请教,渐渐地让他自己也对这份工作有了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这些年,他还相继参与交通运输、水利水电、矿产能源、输油输气等多类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西北的茫茫戈壁、雪山草原,陕北的黄土风情、山梁沟壑,让他在体会到野外工作艰苦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作为一名水保人,更好地理解了保护绿水青山的使命.
在公司工作的多年间,他不知在工作中度过了多少个节假日、公休日,不知加班加点,甚至通宵工作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他始终坚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总是能够及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各项任务.
常言道:“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他就是用这样的“砖头精神”对待着每一个岗位工作,一个平凡岗位上的员工也在这样一点一滴的蜕变中完成了质的飞跃.工作没有终点,只有始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以后的工作中他将会一如既往的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扎扎实实,将最好的青春奉献给最好的事业.
最美劳动者的故事2
在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我们都是英雄,都是战‘疫’中的最美劳动者,在这场战役中我们育红小学的领导、师生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付出着,没有一句怨言。在这里,
想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年级的杨*君老师,她是我心目中战‘疫’中的最美劳动者。
杨*君老师来我校不到两年的时间,去年新的一学期我们分到了一个年级,初到一个办公室,对她没有什么了解。刚开学的那段时间,学校的各项任务很多,作为年级主任的我会布置下去很多任务,她总能短时间呢高效地完成,而且遇到难解决的问题时,她也总能给出建设性的意见,这个小姑娘让我非常的喜欢。
杨*君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善于创新,有点子,敢破敢立,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她课堂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主”,最大的亮点就是“调动每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最大的怪就是“严肃的面孔往往让学生在笑声中掌握知识点”。
“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是杨老师至始至终秉承的教育理念。为解决各个层次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同,她对所教班级进行了“分层次教学”,就是按照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不同划分成几个层次,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使每一名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课堂上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生成自主课堂、活力课堂、高效课堂,
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了“学生主动、师生互动、思维灵动”的新教学模式,从而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我们的杨老师有点怪,就是对基础差的学生她都单独辅导、教育,她教什么都那么认真、仔细,我们打心眼儿里服她”。
疫情期间,她也是和我联系最多的一个,可以说是天天,每天布置什么作业,作业中出现了什么难题,怎么做有利于学生开学后的学习,这些都是我们常讨论的话题。
“我喜欢孩子。”杨老师经常这样说,她对孩子的喜欢在疫情期间同样体现的淋漓尽致。面对一再延期的开学计划以及全新的学习方式,孩子的身心健康始终萦绕在她的心头——孩子们能向逆行者们学习什么?能不能合理安排在家上课的.时间?怎么才能保证孩子们的学习效果?
怎样才能更好地及时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如何给孩子们进行高效辅导?待优生能不能跟上进度?每天的作业怎么布置更合理?当开始思考这一系列问题的时候,答案也慢慢在她心中产生,并付诸于行动。于是便有了每天和孩子们一起听课后优化大师上每天精心布置并且认真批改的作业,
有了不间断的视频或语音电话家访,有了视频监考以及根据孩子学情而定的线上直播,杨老师还为坚持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准备好了书籍,开学作为奖励。这一切全凭自愿,没有任何人要求。
除了对孩子认真负责,杨老师还积极参加学校各项事务,比如通过朗诵为“抗疫”发声、征文活动、红色故事等等。
疫情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各行各业不忘民族大义的最美逆行者,也照出了教育行业的最美劳动者,杨老师便是其中之一。书记曾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希望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都是好老师,在疫情期间不忘初心,以期未来。
最美劳动者的故事3
关于劳动者的故事
1928年秋天,国民党反动派加紧了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为了保卫井冈山根据地,党中央向根据地军民发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斗争”的号召。朱德用心响应,他和战士们一样,脚穿草鞋,身背斗笠,翻山越岭去挑粮。
当时,朱德已经四十多岁了,他白天挑粮上山,夜里还要批阅文件。战士们生怕他累坏了,怎样办呢有一回,一位小战士想出了这样一个主意,他对大伙说:“我们把朱军长的扁担藏起来。“大家异口同声的说好。但是第二天,朱德又拿了新削好的扁担出此刻挑粮队伍中。
战士们又藏了朱德的扁担,朱德立刻找了一根上好的毛竹,又削了一根扁担,还在扁担上刻了“朱德记”三个字。战士们见朱德态度这样坚决,也就不好意思在藏了。
从此,“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这首歌谣和“朱德的扁担”的故事就在井冈山传开了。只有经过劳作、经过奋斗得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劳动的故事
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学的创始人,1904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从小就十分热爱劳动。
在他小时候,有一天,巴甫洛夫和弟弟米加约好去园子里种树,费了很大的劲才挖了一个坑,正要把苹果树栽下去的时候,爸爸从屋里跑出来了,指着园子里一块突出的高地对兄弟俩说,“你们看,那儿地势高,一下雨,那里就会积水,苹果树不就要淹死吗”
弟弟听了爸爸的话,小嘴一噘,不高兴的走了。而巴甫洛夫并不灰心,跟着爸爸在高地挑选了一块空地,重新挖起来……
巴甫洛夫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一向持续到晚年。国内战争年代,他在实验室周围的空地上种菜,自力更生地解决了吃菜的困难。
“人们在那里高谈阔论天启和灵感之类的东西,而我却像首饰匠打金锁链那样精心地劳动着,把一个个小环十分适宜地联接起来。”——巴普洛夫
关于劳动者的故事
关于劳动者的故事
关于劳动者的故事,劳动者是我们每一个人,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了解到很多劳动者的相关事迹,很多时候都让我们有很大的感触,而这些都来源于生活,以下分享关于劳动者的故事。
关于劳动者的故事1
1928年秋天,国民党反动派加紧了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为了保卫井冈山根据地,党中央向根据地军民发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斗争”的号召。朱德用心响应,他和战士们一样,脚穿草鞋,身背斗笠,翻山越岭去挑粮。
当时,朱德已经四十多岁了,他白天挑粮上山,夜里还要批阅文件。战士们生怕他累坏了,怎样办呢有一回,一位小战士想出了这样一个主意,他对大伙说:“我们把朱军长的扁担藏起来。“大家异口同声的说好。但是第二天,朱德又拿了新削好的扁担出此刻挑粮队伍中。
战士们又藏了朱德的扁担,朱德立刻找了一根上好的毛竹,又削了一根扁担,还在扁担上刻了“朱德记”三个字。战士们见朱德态度这样坚决,也就不好意思在藏了。
从此,“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这首歌谣和“朱德的扁担”的故事就在井冈山传开了。只有经过劳作、经过奋斗得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劳动的故事
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学的创始人,1904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从小就十分热爱劳动。
在他小时候,有一天,巴甫洛夫和弟弟米加约好去园子里种树,费了很大的劲才挖了一个坑,正要把苹果树栽下去的时候,爸爸从屋里跑出来了,指着园子里一块突出的高地对兄弟俩说,“你们看,那儿地势高,一下雨,那里就会积水,苹果树不就要淹死吗”
弟弟听了爸爸的话,小嘴一噘,不高兴的走了。而巴甫洛夫并不灰心,跟着爸爸在高地挑选了一块空地,重新挖起来……
巴甫洛夫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一向持续到晚年。国内战争年代,他在实验室周围的空地上种菜,自力更生地解决了吃菜的困难。
“人们在那里高谈阔论天启和灵感之类的东西,而我却像首饰匠打金锁链那样精心地劳动着,把一个个小环十分适宜地联接起来。”——巴普洛夫
关于劳动者的故事2
李就营:作为一名党员,我劳动我光荣
李就营是海珠区城市管理局机械化作业中心的一名洒水车司机,他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退伍军人,2011年进入环卫队伍。
“居民的笑容,就是对我工作的最大表扬。”李就营说。环岛路是海珠区新开的一条市政道路,处在“海珠湾”范围,周边工地多,道路余泥污染严重,再加上道路排水不畅,因此这个岗位任务重,工作忙,大家都不愿意干。“我是党员,入党30年了,这种困难的任务就交给我吧。”
李就营向中心领导主动请缨,要求承担这份差事。到岗之后,李就营以认真、细致的态度将工作完成得很好。
“其实工作的诀窍没有其他,就是细致二字。”李就营在谈及工作方法时表示,每一次出车前都要做好检查,尤其是容易出现劳损的地方一定要细致检查。而在驾驶时尤其要专心,不能有任何的’开小差。多年来,李就营的驾驶技术一直得到大家的赞扬,没有出过交通事故。作为一名前辈,李就营积极向新来的同事传授经验。
除了认真细致,李就营还积极钻研,认真学习。2020年底,李就营代表海珠区参加广东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小型机械清扫职业技能竞赛。在比赛中,他努力拼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周定英:城市因我的劳动而美丽,我很快乐
海珠区城市管理局机械化作业中心压缩机手周定英从事环卫工作已经有30年。她认为,这份在别人眼中又脏又臭的工作于她而言很有价值。“环卫工作虽然辛苦,但能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我感觉开心、有收获。”周定英说。
周定英的工作与我们平日里常见的环卫工作者不同,她的岗位是压缩机手,工作内容是在压缩站里处理周边数个小区产生的生活垃圾。这些生活垃圾在压缩站里经过集中压缩后,再由运输车运往生活垃圾处理厂。
这份工作时间要求紧,上架、反桶、压缩,操作动作要求一气呵成,还要监督站内其他人员的操作安全,及时清理散落垃圾,从开站开始就不能中断休息,经常一天工作下来,身上汗水是湿了干,干了又湿。
生活垃圾不可避免是又臭又脏,虽然压缩站内配备有专业除臭设备,尽量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但站内近距离的垃圾发酵气味一般人很难忍受。周定英每天在这样的环境里连续工作五六个小时。
在压缩站里,周定英每天需要压缩70多吨垃圾,还要负责站内外卫生,冲洗、消毒、车厢保洁,有时侯还要钻进车厢尾部死角清理垃圾,靠人手一点点把垃圾掏出来,身上沾上垃圾水。
尽管这份工作脏、臭、累,但周定英一直兢兢业业,以负责任的态度去完成工作。在面对疫情风险时,她也没有退缩。新冠肺炎疫情刚刚发生时,很多人对垃圾处理有担忧。周定英主动站出来安慰身边的同事:只要做好防护,按照操作规程作业,就不会有问题。她以身作则,在工作中做好防护措施,同时对没按规定戴口罩的工人及时指正,对每一台车在进站前进行彻底消毒。同事们都称呼她为“防疫监督员”,纷纷表示:“有她在,我们很安心。”
宋顺华:做好河涌保洁工作,是我最大的心愿
海珠区城管和执法局监检中心河涌保洁队黄埔班班长宋顺华从事保洁工作18年,他因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多次受到表彰。2017年,他所带领班组获先进工作集体荣誉称号;2020年,他获得“广州市优秀城市美容师”称号。“看到这里的河涌越来越干净,我的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宋顺华说。
与地面上的环卫作业不同,在水上作业时经常会遇到意外。一次,他在黄埔涌上开展作业工作,刚好附近有维修桥梁的测量人员不小心掉到水中,很多人只敢围观不敢下水。宋顺华看情况比较危急,立即拿着船上的救生圈,跳进水里用救生圈套在落水者的身上,把人拉岸上,由于救人及时,落水者没有溺水受伤,周围的人都向他竖起了点赞的大拇指。
随着河涌保洁质量不断提高,工作强度也随之提升。黄埔班保洁范围较广(西至广州大道、东至新洲码头、南至新港路、北至珠江前航道),保洁河涌20余条。宋顺华总是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带领班组成员,毫不松懈完成了黑臭河涌整治、洗河行动、创卫复审、文明城市创建等各项重大工作任务。2017年,因工作成绩优异,宋顺华所带领班组获先进工作集体荣誉。
宋顺华虽在主要在河涌作业,但他对陆上工作同样的关心和关注。2020年4月,在得知亲水公园公厕排污管堵塞的情况,他主动提出排堵建议。
在得知仍无法顺利排堵时,他不顾排污管及粪便的脏和臭,主动跳下化粪池进行清掏,工具无法开展时,他更是徒手进行清掏,最后终于解决了公厕排污管堵塞问题。谈及此事,宋顺华表示,工作分工不分家,单位的难题也是员工的难题,既然是“兄弟”的难题,就应该一起解决。
雷超勇:用我一身汗水,换城市一角干净
雷超勇现任海珠区城管和执法局监检中心一中队片长。他在2005年5月参加海珠区环卫清洁工作,从一名一线环卫工作者做到副班长、班长、片长。
“当一名环卫工作者,让城市环境变得干净、整洁,我感到很快乐。我和家人是这么想的,这么做的。现在,我的爱人和儿子都在这里和我一起为海珠的环境美化而努力。”雷超勇说。
每次紧急任务,他都在现场组织指挥工作,甚至加班加点直至通宵。每天对辖内责任范围进行全面巡查,带头对发现问题进行整改,确保“干净整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除了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雷超勇也经常关心同事们的工作和生活。班里曾有两位新员工,保洁作业区常常需要他人“补课”。雷超勇在知道后不是责罚他们,而是去了解原因。经过了解得知,两人年纪还小,嫌拿扫把推车很难看,尤其害怕在路上碰到熟人,总是别别扭扭,躲躲闪闪。
雷超勇多次找他们谈心,用自身的经历帮他们解开思想上的疙瘩,手把手带他们在一线工作。从那之后,两位新同事变得积极肯干,主动请缨重活脏活,其中一人已经升为班长。
员工小赵家庭经济十分困难,身体也不好。知道他的情况后,雷超勇经常到他的岗位去协助他完成清扫工作,并时常买早餐和水给他,让小赵非常感动。片区内员工的队伍一提起雷超勇时,无不称赞他是一个称职的好片长,实打实的好大哥。
关于劳动者的故事3
关于劳动的小故事1《一袋花生》
小老鼠不爱劳动,大伙都叫他“让人讨厌的懒惰的小老鼠”。小老鼠当然不愿意别人这么叫他,可又有什么办法呢,他确实不爱劳动呀。
春暖花开,小老鼠在门口玩,一只乌龟背着一袋东西,吃力地走来。到了跟前,乌龟放下袋子,说:“小老鼠,麻烦你了。亲戚送我一袋花生,我家离这里还好远,我实在背不动啦。我想先寄放在你家里,以后来取,行吗?”
“行!行!”小老鼠爽快地答应着,和乌龟一起把花生抬进了屋。
乌龟走了。小老鼠把鼻子凑到花生袋上嗅嗅。啊,真香啊!他的口水顿时嘀嗒嘀嗒落下来。“不能馋,这是别人的东西,不能吃!”小老鼠打着自己的嘴巴说。可是口水一点也不听话,反而流得更多更快了。“唉,真没办法!”小老鼠打开袋子,吃了几粒花生。
第二天,小老鼠看着花生,口水又流出来。他啪啪啪用力打自己的嘴巴:“昨天不是尝了吗,怎么还馋?不能馋!”可是不项用,口水仍越流越多。
“唉,真没办法!”小老鼠又打开袋子,吃了几粒花生。一天又一天,每天小老鼠都忍不往要吃花生。终于有一天,花生米只剩小半袋了,这时小老鼠慌了:明儿乌龟来取,怎么还他呀?小老鼠急得吃不香睡不着,想呀想,唯一的办法就是快点把剩下的花生种下,也许能够在乌龟来取之前收到花生,还给他。
于是,小老鼠在屋后开垦了一块地,播下了花生种子。在小老鼠的精心照料下,种子很快发芽、长苗、结果……成熟啦!小老鼠收回花生,剥出花生米,把乌龟的袋子装得满满的,还剩下好多。“真香啊!”小老鼠吃着自己种出的花生,好不开心,他想:“劳动真快乐,以后我还要种,种花生。种玉米、种土豆……”
就这样,不爱劳动的小老鼠变得爱劳动了。大家也不再叫他“让人讨厌的懒惰的小老鼠”,而是亲切地改叫“讨人喜欢的勤劳的小老鼠”。
关于劳动的小故事2《爱劳动的小猴》
一只小猴在自己的家门口种了一棵桃树,希望在夏天能够吃上甜甜的桃子。
小树一天天长大了。有一天,小树被风吹得东倒西弯。小树痛苦地说:“小猴,快帮帮我,我要被大风吹倒啦!”小猴听见了,连忙给小树做了个支撑架。小树终于在风中站稳了,感激地小猴说:“谢谢你,小猴!”
过了一段时间,桃树身上又长了蛀虫,小猴又立即把树上的蛀虫捉了个一干二净。
经过漫长的等待,盛夏来临了,桃树上长出了鲜美的桃子,让小猴吃了个够。
关于劳动的小故事3《爱劳动的小青蛙》
秋天来了,秋天来了,田野里一片金黄。
小青蛙不知道要干什么就跑去问爸爸:“我要干什么呢?”只见爸爸没回答,而是在加紧挖洞,他就跑去问松鼠哥哥:“松鼠哥哥,你在干嘛呀?”松鼠哥哥说:“我在找松果,当粮食吃呀!你怎么不干活呀?”“我不知道我要干嘛呀?”小青蛙说。小青蛙又跑去问啄木鸟叔叔:“你在干什么呀?”啄木鸟叔叔说:“我在帮大树治病呀!你干什么呀?”“我不知道要干嘛呀!”小青蛙伤心地说。
小青蛙又伤心地走了,回了家,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小青蛙头上飞过了一群大雁,小青蛙大声叫道:“大雁,大雁,你要去看哪里呀?”一只大雁飞了下来说:“我们要飞到温暖的南方去,因为这里太冷了!”小青蛙说:“你知道我要干什么呀?”
大雁说:“你还不知道呀?当然是加紧挖洞,冬天好好睡一觉!”小青蛙问:“我为什么不像松鼠哥哥找松果呢?”大雁小声的说:“你别让别人听见,不然会有人要捉我的。”说完就飞走了。
小青蛙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哦!原来我该赶紧挖洞过冬啦!”
更多文章:
妈妈考试前给我的承诺(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你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老师和我对你的一片期望”)
2024年5月28日 02:20
简单易画黑板报 简单的黑板报图片素材?简单手绘黑板报 简单的黑板报图片素材
2024年6月13日 21:20
评论推广引流,学会这招,既可锻炼执行力又可拓展思路!?网站改版和301的故事
2024年5月18日 20:50
技能比赛报道(广州地铁应急救援技能大比武开战,这样的活动有什么意义)
2024年9月28日 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