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拿来主义“?鲁迅《拿来主义》原文及鉴赏
本文目录
什么叫做“拿来主义“
一、拿来主义是——指自己主观意愿的,也就是说自己想要的,这个拿是有选择性的拿。就是对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是“占有”“挑选”、创新。二、释义:拿来主义一词是鲁迅首倡的。中国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最集中、最剧烈的莫过于五四前后,与以往历次的文化革新不同,这次新文化的倡导者对旧文化几乎彻底发生了怀疑,传统中国似乎 “老旧”得只剩下了小脚、八股文和染缸似的大家庭,“全盘西化”因此一度一呼百应。可是没过多久,新文学的过分年轻、稚拙就让不少人大失所望,胡适的两个蝴蝶儿几乎成了笑谈.于是人们发现,一味地模仿西方文化是学不来的,离开人家几千年的根基,这种模仿只能是呀呀学语。针对三十年代这种“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鲁迅提出了他的“拿来主义”。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拿来主义也未尝不可。 很多人知道鲁迅的“拿来主义”主张,但鲁迅所说的“人类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关心”则了解的人较少了。鲁迅一生中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字数几乎与他的创作相等,而这仅是鲁迅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一部分。 古文中也曾有类似思想出现,却都没有被传诵。相对论、方法论等大文章中,也都有类似的概念,却也同样没有被普遍应用和普及。“每件事物都有另外的一面”,也是人人皆知的谚语,却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懂得应用?而拿来主义也只是一个旧主题,新衣裳。正赶上了特殊的年代,而由于鲁迅的名气,而被流传甚广。但也只是名字被耳熟能详,其中理念却依旧没有被大众普遍认识与应用。三、作品简介:《拿来主义》 发表于1934年6月4日,作者鲁迅。内容中批判了当时国民党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的论点。文章深入浅出、浅显易懂、耐人寻味。三、附原文如下: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六月四日。
鲁迅《拿来主义》原文及鉴赏
《拿来主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的杂文。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鲁迅《拿来主义》原文及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拿来主义》原文: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六月四日。
原文解读:
(1)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①”,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①闭关主义:指清朝政府奉行的闭关自守政策。)
(2)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①”的仪节,说道:拿来!(①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尚,崇尚、重视。仪节:即礼节。)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着重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的主张。
赏读这两段文字,首先要体会作者破题的方法。本文题为“拿来主义”,但却宕开去从“闭关主义”起笔,接着大摆“送去主义”的表现,直到后来才用“但”字一转,引出“拿来”二字破题。好像绕了一个大弯子,其实这是从反面立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物,作者先把它们端出来,把它们的表现摆出来,这就为下文展开对它们的批判,从反面论证“拿来主义”作了有力的铺垫。
(3)当然,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①。(①大度:大方,气量宽宏。)
(4)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①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②。(①冠冕:“冠冕堂皇”的省语,这里的意思是很体面、有气派。冠冕,ɡuān miǎn,本指古代帝王、诸侯等戴的帽子。②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暗指按1933年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签订的“棉麦借款”协定运来的剩余的小麦、面粉和棉花。)
(5)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①了。(①摩登:英语“modern”的音译,“现代的”“时髦”的意思。)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着重批判“送去主义”,同时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的论点。
赏读这几段文字,要深入体会文章的批驳艺术。鲁迅先破字当头,切中时弊地展开对“送去主义”的批判,然后立在其中,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上文提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物,但“闭关主义”的危害众所周知,故撇去不谈,本部分全力转入对“送去主义”的批判。
“送去主义”是一个大课题,短短的一段文字怎么进行批判呢?首先是角度选择巧。作者撇开其他问题,只从“送去主义”的危害入手,角度小,又切中要害。其次是批驳方法巧妙。作者先用“当然”一转,假意替“送去主义”评功摆好,“当然,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这是欲抑故扬、欲擒故纵;接着又引出尼采自诩太阳的例子,进一步为“送去主义”找到依据,一扬再扬,扬得越高,跌得也便越惨。等到将“送去主义”抬至极处,笔锋突然一转,“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自此以下便以尼采和中国进行类比,以产量丰富的煤为例子,说明中国也不是太阳,不可能“光热无穷”;一味地送出去,只会贻害子孙。结果的荒谬也就证明了出发点的荒谬,用的是归谬法。短短的一段文字,作者巧妙地综合运用了擒纵、类比、事例、归谬等多种批驳的方法,充分暴露了“送去主义”的荒唐可笑。这是本文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表现了鲁迅高超的’论辩能力。
在批判了“送去主义”之后,作者旋即转到批判“拿来主义”的另一个对立面“送来”,辨析“抛来”与“抛给”的区别。“抛来”是中性词,指无意的,漫无目的的给予,你可接受也可以不接受,施受双方是平等的。“抛给”犹如“嗟来之食”,你没有要与不要的选择权。施受双方是不公正的,带有主仆歧视和人格侮辱性质,“送来”只不过是一种冠冕堂皇的说法。通过概念的辨析,揭示了“送来”的本质,同时也说明,不能笼统地反对与西方的交往,平等互惠的“抛来”要接受,那种不平等的侵略性剥夺性的 “送来”(“抛给”)则要反对。
文章深入批判了“送去主义”,初步揭露了“送来”的本质,于是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这个论点是很严密的,不是不能“送”,而是不能只“送”,无限制地“送”,在“送去”的同时还得“拿来”。
(6)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7)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着重揭露“送来”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揭示“拿来主义”的要旨。
这两段文字承上文对“送来”进一步深入批判,上文是通过辨析概念,这里则是摆出典型事例,用铁的事实证明“送来”的东西都是“残羹冷炙”,形象的语言揭露了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的反动本质。“吓怕了”,形容帝国主义的卑劣行径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是“送来”的后果,使一些人,甚至连清醒的青年都产生了盲目的排外倾向。“其实”句指出了洋货中有糟粕也有精华,“送来”的是糟粕,“拿来”的则可能是精华。因此,文章作出结论:“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运用脑髓”是指对洋货要采取分析的态度,“放出眼光”指要有胆量和气魄,“自己来拿”指要有主动进击的精神,根据自己的需要,完全独立自主地决定要什么、不要什么。
对待外国文化应当采取什么态度?文章写到这里,才完整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从“拿来”到“拿来主义”,到“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层层递进,不断深化。
特别要注意的是,文章是在对错误观点的批判中使我们不断加深认识的。文章先从“闭关主义”起笔,摆出“送去主义”的具体表现,引出“拿来”二字破题;接着再深入分析“送去主义”的危害,揭露它的荒唐可笑,又从概念辨析入手,从理论上揭露“送来”的本质,深入一步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然后摆出典型事例,继续揭露“送来”的侵略实质,并且批判了盲目排外的幼稚。文章写到这里,“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排外主义,凡是与“拿来主义”相对立的各种观点统统批判了,把它们的危害和本质都揭露了,于是完整地提出自己的主张:“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种边破边立,破中有立,层层深入,不断开掘的写法,使行文曲折,论辩有力,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8)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①(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①阴功:迷信的说法,人们做了好事,阴间就给记功,可以泽及后代子孙。)
(9)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①,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②。(①鱼翅:一种名贵的海味,用鲨鱼的鳍干制而成。②玄虚:这里指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①,阿剌伯②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③,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①波斯:伊朗的旧称。②阿剌伯:一般译为“阿拉伯”。③国粹:原指国家文化中的精华,这里是反语。)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10)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第四部分(第8—10自然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内涵。作者也是采用破中有立,边破边立的方法,在批判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中,依次指出“拿来主义”的要义是“占有”(拿来)、“挑选”和创新。
运用比喻说理,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风趣,变陌生为熟悉,从而增强杂文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是这几段文字的突出特点。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这是一个抽象繁难的话题,皇皇专著也难以穷尽其旨。鲁迅先生化繁为简,举重若轻,把中外文化遗产比作一所大宅子,“那么,怎么办呢?”作者先正面提出“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强调“拿来”要果敢,要坚决,不要畏首畏尾,犹豫不决。然后反面设喻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把怯于借鉴,害怕污染,不敢占有的逃避主义者说成是“孱头”;把割断历史,盲目排斥,标榜清白,反对继承占有的虚无主义说成是“昏蛋”;把顶礼膜拜、全盘继承的右倾复古主义者比作是“废物”。设喻之新颖风趣,讽刺之深刻犀利,说理之明白畅晓,令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
文章在强调了对待文化遗产必须“拿来”“占有”之后,继续设喻进一步论述必须“挑选”。“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要把它“吃掉”;“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东西,要化害为利;“烟枪”、“烟灯”、“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部分,要“毁掉”(只留少许送博物馆)。三类比喻把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阐述得深入浅出、明白易懂。
最后论述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总之”句照应并且深化“占有,挑选”,再次强调有选择地继承。“那么”句从正面说明继承对于创新的意义,继承就会有创新。“然而”句说明怎样才能有选择地继承。最后一句从反面说明继承对于创新的意义,不继承就不会有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前面几段论述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这几段文字说的是如何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问题,好像前后有些脱节,实际上是紧密关联的,因为两者的精神完全一致。
什么是“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指自己主观意愿的,也就是说自己想要的,这个拿是有选择性的拿。就是对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是“占有”“挑选”、创新。
送去主义:指在当时,国民党的媚外行为,他们一昧的送去东西(文化遗产等),总有一天会送完的。
闭关主义:指闭关自守不与国外进行往来的政策
“送去主义”是统治集团由惧外变为崇外,媚外的一种表现,它常常以“丰富”、“大度”自诩,其实这不过是一种拙劣的自欺欺人的伎俩,是掩盖他们媚外卖国实质的遁词。这势必要使中国国势日弱,文化贫乏,最后完全沦为殖民地,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送来主义”是帝国主义的一种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侵略手段,是进一步榨取中国人民血汗的钓饵。帝国主义的无孔不入的侵略,使中国丧权失地,经济破产,内战不休,民生凋蔽,加速了殖民地化的过程。
“拿来主义”则不然,它是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地、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习外国的长处,以便使国家成为新国家,人“成为新人”,“文艺成为新文艺”
拿来主义什么意思
拿来主义:指自己主观意愿的,也就是说自己想要的,这个拿是有选择性的拿。就是对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是“占有”“挑选”、创新。
送去主义:指在当时国民党的媚外,出卖文化遗产的投降主义。
闭关主义:指闭关自守不与国外进行往来的政策。
《拿来主义》主要论述的是拿来主义。在“送去主义”“送来主义”的反复比照之下,引出“拿来主义”。
一味的“送去”,则有可能走上卖国之路。一味地接受“送来”,则意味着甘心接受文化的经济的侵略。“送去”与“送来”不行,“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本文除了全面深刻地分析和论述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问题,还针对当时的政治和文化现实状况作了尖锐的抨击。批判的矛头主要就是指向当时统治当局卖国投降政策和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实行的文化侵略。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鲁迅写作这篇文章时,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政治极为黑暗、斗争极为复杂的时期。1931年“九一八”事件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加深了对我国的侵略,而当时中央政府却奉行“不抵抗”政策,以全部力量投入了“围剿”红军的反革命军事行动。
他们一方面不断对日妥协;一方面为在文化上实行专制统治而大力推行“尊孔读经”和“新生活运动”。对外妥协投降,实际上就是把包括国土在内的祖宗留下的遗产拱手让人;“尊孔读经”和“新生活运动”核心就是宣扬封建道德。
这二者又有内在的联系,更深层的意义且不说,即以日本帝国主义为达侵略目的也大肆鼓吹“王道乐土”,说建立“东亚新秩序”就是“恢复孔子之教”,就可见一斑。
这就表明,当时的中国社会,对于我国进步的文化是采取拒绝即“关门”的态度,在强大的帝国主义势力面前则一方面将自己的宝贵财产呈献上去,另一面又听任人家的“赐予”和影响。
在当时的形势下,鲁迅写了许多杂文,直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包括军事侵略和文化侵略)和反动当局卖国投降,更在文化战线上积极作战,对许许多多具体事情(具体的人、事、作品、思想及种种问题)作出了及时的反应。
拿来主义什么啥意思
拿来主义一词是鲁迅首倡的.鲁迅在文中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 “拿来主义”的含义. 鲁迅的文章说:“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可见,“拿来”与“送去”是相对而言的.“‘送去’之外,还得‘拿来’”,不是说只拿来不送去,而是说既要送去,也要拿来,是双向交流,是中国与外国经济、技术、文化的交流.鲁迅首先是从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上提出“拿来主义”的,不仅指文艺,但包括文艺,而且文章最后落脚在文艺.“拿来主义”的具体含义,就是对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是“占有”“挑选”、创新. 拿来主义,符合现在的改革开放,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拿来主义是什么意思
谓吸收外来事物的长处为我所用。 鲁迅 《且介亭杂文·拿来主义》:“我只想鼓吹我们再 吝啬 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丁玲 《浅谈“土”与“洋”》:“像 鲁迅 先生 曾说的,对外国好的,于我们有用的 东西 ,采取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的意思是什么
《拿来主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的杂文。
借鉴别人成功的案例就是拿来主义。不能抄袭,不能侵权。要多看、多听、多了解、多学习、多积累。
这篇文章针对国民政府崇洋媚外,出卖民族文化遗产的投降主义,针对革命文艺阵线内部的两种错误倾向,即割断历史,全盘否定的“左”倾错误和拜倒在洋人脚下,主张全盘吸收的右倾错误。
作品思想深刻,见解独特,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让人不能不对鲁迅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语言艺术叹为观止。
扩展资料:
鲁迅写杂文,总是一针见血地触及事物的本质,尖锐地提出问题。本文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先用了不少篇幅说“送去主义”,历陈它的弊害,然后急转直下,亮出自己的观点。
他针对“送去主义”提出要“拿来”, 又针对“送来”提出“拿来主义”,直到毫不含糊地提出“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道理丝丝入扣,论证层层深入,问题的本质也就毕露于读者面前。鲁迅杂文的论辩性和战斗性,给人以不可抗拒的逻辑力量,关键就在这里。
鲁迅拿来主义的含义是什么
鲁迅在西元1934年写《拿来主义》一文时,对自己过去过分偏向五四新文化、痛批中国传统文化的倾向有了一定的反思,从否定传统文化的道路上退回了一些,因此,鲁迅“拿来主义”的对象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拿来主义”也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按照鲁迅在文章里的阐述,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有继承、有吸收、有改进、有抛弃.换句话说,鲁迅的“拿来主义”是主张客观地对待传统文化.这一态度的产生,一是因为全盘西化过于偏执,二是因为针对“全盘西化”而反弹的“全面复古”过于顽固.因此,鲁迅的“拿来主义”主张对传统文化要动脑子、有眼光,自己去“拿来”,实际上也是对“全盘西化”的间接批评,不能一味否定传统文化.在《拿来主义》一文中,鲁迅特意提到西方的“送来主义”在中国引发的“恐怖”,已经清楚地表明他对于“全盘西化”的否定.鲁迅在这一时期的立场,与他自己过去的主张已经不完全一样. 然而,在鲁迅首创“拿来主义”很多年后,一些人对于“拿来主义”的理解与鲁迅当时的本意已全然不同.现在的“拿来主义”更主要的是要从西方“拿来”,而不是鲁迅所说的要从传统“拿来”.现在的“拿来主义”某些时候甚至等同于鲁迅批评的“送来主义”.当年西方送来的是鸦片、枪炮、香粉、电影,如今,有些还在继续送来,有些已不再好意思厚着脸皮强行送来了,有些换了新东西,仍源源不断地“送来”.而现在很多人打着鲁迅的旗号高喊“拿来主义”,其实就是鲁迅批评的“全盘西化”,对“送来主义”照单全收.与此同时,现在的“拿来主义”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差不多也就是全部抛弃,统统视为垃圾.事实上,这正是鲁迅反对的,这样使用“拿来主义”,鲁迅如果有知,恐怕不会同意. 鲁迅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拿来主义”态度,也适用于中国人对待西方文化.但是,在现代条件下,我们应该在对西方文化采取“拿来主义”态度时,有点新的认识.鲁迅说,对待传统文化有的要继承,有的要吸收,有的要改进,有的要抛弃.其实,对待西方文化,这些原则同样有效.关键在于,要有自己的头脑和眼光,才能判断西方文化的本质,才能知道哪些是好的,是需要“拿来”的.还有一些东西是不该“拿来”的,还有一些是需要“拿来”后加以改进的.当然,“拿来主义”在这里多少也有点天真或不准确,因为,我们希望的“拿来主义”与西方希望的“送来主义”并不合拍.西方想送来的东西,有些是免费的,有些是要付钱的,甚至是强行摊派的.但是,我们常常不知道,西方免费送来的东西往往是钓鱼的诱饵,我们某些人则以为那是“拿来主义”成功的证明.而我们想拿来的东西,绝大多数是拿不来的,是需要付钱的,一厢情愿地“拿来”,很容易被西方起诉、惩罚.所以说,我们对于西方兴高采烈地想象着“拿来主义”,常常会被西方视为“偷盗”,我们因此也发现,“拿来主义”有时就是“买来主义”,“拿来主义”也因此经常成为内外勾结的幌子,这可能是某些人偷换鲁迅“拿来主义”概念的动机. 针对西方文化的“拿来主义”与针对传统文化的“拿来主义”还有一个巨大的不同.对于传统文化,如果想拿来,一般不会有什么障碍,最多讨论一下,拿来后到底好不好?是否适合现代?而且,对于传统的“拿来”,基本上是免费的,没有“买来主义”,也没有“送来主义”.但是,对于西方文化,我们发现,某些我们迫切需要的东西,确实是有用的好东西,我们非常渴望“拿来”,甚至愿意花大钱,彻底兑现“买来主义”,西方还不愿意,比方说高科技,这似乎可以称为“拒绝主义”.所以,对于西方文化的“拿来主义”,除了要有头脑、有眼光,挑选着“拿来”外,还不能太一厢情愿,以为我们只要想“拿来”,别人就愿意给;以为我们想买来,别人就愿意卖.已经有太多的事实告诉我们,有些东西,我们渴望“拿来”,却遭到拒绝,根本“拿不来”、“买不来”;而很多我们不想要、不需要的东西,西方正源源不断地“送来”. 当我们接受了对待西方也需要客观、冷静的“拿来主义”这种态度时,我们还会遇到一个问题.该拿什么?不该拿什么?为什么拿不来?我们面对这些问题时,说是要有头脑、有眼光,然而,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头脑?有什么样的眼光?当我们的头脑和眼光都是西方教出来的,都是被西方洗过脑的,都是和西方一模一样的想法,一模一样的眼光,我们的“拿来”岂不就等于西方的“送来”或西方希望的“买来”?因此,如果说我们判断传统文化如何“拿来”,可以用西方文化做参照,那么,对待西方文化如何“拿来”、“买来”,也需要用传统文化做参照,同时还需要用中国现实做参照.这应该是现代中国人对待“拿来主义”的态度.
更多文章:
二三事作文600字 初中写人(母亲二三事作文600字 初中写人结尾)
2024年6月30日 13:20
请问:把《道德经》和《资本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论著或论文,有没有啊!!?技术进步会不会阻碍利润率下降 资本论论文
2024年4月17日 17:10
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色?简述阮籍《咏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2024年7月30日 16:30
我学会了________四年级下册(我学会了____四年级作文10篇)
2024年5月23日 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