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做红色精神的传人作文)
本文目录
做红色精神的传人作文
篇一:做红色精神的传人作文
最近,我读了一本《红军的故事》的书。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红军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故事。红军在第一次内战的非常时期的斗争中表现出了红军战士们为了崇高理想而百折不绕,奋勇拼搏,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革命品质。
看完以后,我千思百绪:在硝烟弥漫的岁月里,红军战士们以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凯歌,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他们的事迹令我们敬佩。如黄公略,在反围剿斗争中,他领导红军英勇作战,屡立战功;如周逸群,他与贺龙等开辟湘鄂西苏区和创建工农武装。
比起红军战士们,我们今天的生活太幸福了。他们常年睡在野外,而我们则睡在温暖的床上;他们吃的是野草树根,而我们则吃的是鸡鸭鹅鱼;他们靠步行到达目的地,而我们则坐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我们的条件比他们优越那么多,为什么我们不能像他们做得一样好?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现在还不够努力。没有确定目标后就努力争取,只要努力争取了,我们就会和他们一样好,甚至比他们更好!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争取超越他们,成为新一代的英雄。而做好每一件事,是成为英雄的前提。当我们回味着现代生活的美好时,请不要忘了为解放作出贡献的老红军,是他们的努力使中国人民得到了解放,使我们过上了这美好而又幸福的生活。
我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磨砺意志,奋发向上,勇于开拓,把自己造就成有用之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篇二:做红色精神的传人作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岁千山只等闲。”长征是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漫漫,为了救国救民,红军英勇向前进。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红军长征的处境异常险恶,外有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内有错误路线的干扰,物资供应奇缺。局面险恶,斗争激烈是中国历史上所罕见的。战士们不都是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吗?我们的红军在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他们的骨头是最硬的。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解放军们克服种种困难,纵横十一个省份,攻占七百多座县城,进行了三百余次战斗,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两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穿越荒无人烟的地区,不知死了多少人,终于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
有一个人叫于利祥,从1998年10月8日至2005年10月22日,自费110多万元,累计用了整整4年零8个月的时间,跨越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走完了红一,二,四方面和红军二十五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共行9万多华里,现场拍摄长征遗存图片2万多张,寻访老红军数十人,写日记及相关资料80多万字。他的行动本身,就体现出了可贵的长征精神。
在我们的课本里有一篇是关于长征的课文,这篇作文就是《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是一位红军回忆他的老班长为了让他和另外两个病号顺利走出草原,而最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的故事。这篇课文中的老班长为了让三个病号顺利的走出草原,不断的为他们增加营养。为了让他们补充更多的营养,老班长把用来缝衣服的针烧红了,做成了钓鱼的鱼钩。为了找到鱼饵,老班长不知翻了多少草皮,老班长的眼睛也渐渐的开始模糊了,但是他还是坚持给三个病号做鱼汤喝。有时老班长等了半夜也钓不到一条鱼。而每次煮的鱼汤老班长一口也不喝。就这样老班长和病号们一天天消瘦下去,而老班长却不断的鼓舞着病号们要走出草原。直到他在去世前还不肯喝下病号们为他煮的鱼汤……
这些人都体现了长征精神英勇顽强、一往无前、无私奉献、坚持不懈。
篇三:做红色精神的传人作文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在启动仪式上,王德堂指出,支撑革命队伍完成长征壮举是我们应当继承发扬的长征精神,未成年人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他希望全市广大未成年人要好好学习,用长征精神鞭策自己、激励自己、充实自身,不怕吃苦,努力提升自我修养和责任意识,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不断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图景!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来自长汀县中复村中小学的学生代表在启动仪式上进行了《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让伟大的中国梦启航》《弘扬长征精神,共筑中国美梦》《长征精神薪火相传》等主题演讲,让同学们重温了红军长征的光辉历史和英雄壮举。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向英烈们学习,继承先烈的遗志,勤奋学习,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和民族精神,争取早日做一名合格的红色传人、新时代的接班人。
此次活动由龙岩市委文明办主办,长汀县委文明办承办。主办方表示,为隆重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引导广大未成年人重温红军长征的光辉历史和英雄壮举,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和民族精神,自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市委文明办在红军长征出发地、红九军团二万五千里长征零公里处的长汀县中复村举办活动启动仪式,期望全市未成年人从小立志做红色传人,自觉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成长成才。
据悉,从8月起,市委文明办在全市未成年人中组织开展“学长征精神、做红色传人”活动,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听老红军讲故事、学习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一系列主题活动,让广大未成年人更加深入的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贡献。
写给红军长征的一封信(200字)
敬爱的红军长征英烈们: 你们在遥远的天国还好吗!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在这举国欢庆,缅怀先辈,弘扬长征精神的时刻,我不禁百感交集,心潮澎湃,请接受我来自人间的真诚问候。 八十年前的今天,你们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为了全中国劳苦大众的幸福,更为了消灭日本鬼子,你们毅然决然地踏上了长征之路。你们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你们“天是房,地是床,野菜野果当干粮”,突破了天堑,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在生死存亡关头,挽救了革命,换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克服了千难万险,终于会师陕北,完成了人类远征史上的壮举。 今天,我将踏上新的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长征! 此致敬礼 ⅩXX 2016年11月19日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观后感500字
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观后感:《我的长征》观后感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去观看电影《我的长征》的路上,我不由想起了毛主席的这首诗词。一连串的问题涌入我的脑海: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一路上又有什麽样的故事…… 电影讲述了一位曾经的红军战士,回忆起当年长征的故事。那年他才16岁,就参加了红军,大家情切地叫他“瑞纳子”。在渡桥的时候,敌人的炸弹夺去了他爸爸的生命。在长征路上他摔倒了,是毛主席亲自扶起了他。一路上,大家互相帮助,一包豆子还分着吃;寒冷的冬天,大家紧紧地围着火堆取暖……想想我自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确不懂得谦让,真的很惭愧。毛主席的妻子在长征路上生下了一个孩子,可部队要打仗,怎么能把他带在身边呢?他们只能狠狠心,把孩子留在一间房子里,希望能被好心人收养。 一路上,瑞纳子还结识了少数民族青年达尔伙,他用那颗真挚善良的心打动了达尔伙,使红军和少数民族兄弟结成了亲密的伙伴。最使我感动的是,连长为了救瑞纳子,自己却跌入了无底的深渊。瑞纳子在长征中失去了所有的亲人:爸爸、姐姐、姐夫和新朋友达尔伙,看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回程途中,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红军在长征出发时有30万人,而到达终点只剩下了2万人,28万人永远倒在了长征途中。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报效我们的祖国。没有革命战士,就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哪有我们美好的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烈士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 让我们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求金色的理想和灿烂的明天。 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观后感:《我的长征》观后感2 在飞机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忆着说道:我最幸福的回忆是我的长征,我最痛苦的回忆也是我的长征。这是电影《我的长征》开始的画面。说实话,我很奇怪,这位老人为什么这样说呢?没容我多想,我已跟随主人公走进了他的世界里。 那一年,他,王瑞,小名瑞伢子,还是一个在父亲和姐姐百般呵护下的孩子,跟着父亲四处躲藏敌机的轰炸。这时,幸运的他在度过湘江时,遇见了从未谋面的毛主席。从此,两人便结下了一段深厚的情谊,并且,瑞伢子开始了他最幸福又最痛苦的长征生活。 看到湘江战役时,我突然想: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文字来描述曾经的长征?长征是伟大的,因为他见证了一个内忧外患的民族的成长史;但同时他又是沉重的,因为他让许多人失去了生命。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由于某些人的错误指挥,湘江边上尸体成山,其中就有瑞伢子挚爱的父亲的尸体。那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眨眼之间就悄无声息地消失了。看到这里,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回头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我们还有资格抱怨吗?曾经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人在民族大义面前果断献身,毫无怨言,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当然,长征的胜利,除了因为士兵的献身精神,还有党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上,毛泽东等人的正确领导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在我心里,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在黑暗中寻找光明。所以,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党的地位永远无法替代。现在,虽然有很多的党员干部贪污腐败,但这毕竟是少数,我们不能一棍子打翻一船人。在这部影片中,有三个字让我很感动:跟着走。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却包含了无数人的信念与力量;简简单单的三个字,瑞伢子的父亲说过,瑞伢子说过,毛主席说过,曾连长说过-----无数的人都说过。因为,他们始终相信,跟着共产党走永远是正确的。所以,尽管党内有不和谐的音符在,我们也不能一口否决了整部曲子。我们要始终相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是的,在毛主席等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在过赤水河和娄山关时都取得了大捷。这给我党我军将士极大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在娄山关大捷后,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不仅是能打仗的队伍,还是一只团结的队伍。当彝族兄弟拿枪对着他们时,他们坚决不抵抗,就怕不小心伤了这些无辜的人,接着他们用代表友好的歌声化解了一场误会,让他们认识到了共产党与其他党不同的地方。且看今天五十六个民族拧成一股绳,把中国推向更美好的明天。作为汉族的我们,绝不歧视少数民族,我们做到了。 两万五千里的长征注定是艰难的,它充满了无法预知的劫难。冰山雪地沙漠永远伴随着将士们。这部影片最让我感到的地方就是渡过大渡河的场面。那时候,要想过河必须先抢回泸定桥,而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任务。但是,所有将士在接到两天的路程要一天走完的命令后,没有任何的抱怨,就这样穿着草鞋跑到了泸定桥。为了让大部队安全过桥,将士们一边阻击敌人一边往铁桥上铺板子。面对不长眼的子弹,谁也没有退缩,只是前进,在枪林弹雨中前进。铁索上的斑斑血迹,河里数不清的尸体,但是一拨一拨的士兵从未间断。为民族献身的集体荣誉感在他们身上一直延续着。虽然历史不断发展,但我希望这种精神会历久弥新,永不消亡。 到此,影片结束了,我感觉自己又重新认识了长征,并且被主人公王瑞感动着。就像影片开始时他说的那样,长征是他最幸福的回忆,因为他在长征中学会了成长,学会了奉献;长征是他最痛苦的回忆,因为他在长征中失去了父亲,姐姐,姐夫,好兄弟,好连长,那个为了救他失去生命的连长。我无法想象主人公内心的痛苦,我也无法体会他内心的痛苦,但我可以肯定的是,长征会永远在他心里,永不消失。 我没有经历过长征,我无法确切地了解那些经历过长征的人的感受。但是,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觉得自己懂了很多。突然发现,自己是那么的渺小。有时候,我会抱怨生活中的不公平,批判现实中一些看不惯的人和事。比如,看到政府官员的负面新闻时,会忍不住说几句,觉得共产党并没有那么好,可是现在,我发现我错了。不管怎么样,我们必须承认,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们的今天是他们用血和泪换来的。借用影片中的一句话,跟着走,跟着中国共产党走永远不会走错路。对于我自己来说,我会将长征精神永远记在脑海里,刻在心里,并用它来时刻提醒自己:好好珍惜现有的生活,并且为美好的明天不断地奋斗,争取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的心得体会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长征,永恒的话题 “长征”——一个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名词。那么,何为长征?长征又有什么意义呢?相信能答上来的同学就少了吧!今天,我听老师讲了长征的故事,又回家上网查了有关长征的资料,使我了解了什么是长征,中国红军为了革命,不怕牺牲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红军——一个被称为天下无敌的队伍;红军——一个能克服一切困难的队伍;红军——一个不怕牺牲的队伍;红军是一个创造举世无双的壮举——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队伍。 在看资料的过程中,我几度落泪,为何落泪,为宁可牺牲自我,去保全集体的团队精神落泪。资料上见到当年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率部队为红军垫后。掩护主力队伍撤退以后,他们只剩下四五百人。等到他们撤退的时候,湘江已经被国民党封锁了。他们又饿着肚子翻山越岭退回到湘西打游击。撤退途中,陈师长腹部中了敌人的子弹,他命令其他的战士撤退,自己来掩护,不幸被敌人抓住。敌人非常得意,在抬着他去邀功的时候,陈师长把自己的肠子掏出来扯断,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9岁。这个故事让我流泪,长征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红军战士为了大部队的安全,牺牲了自己,如果一支军队,一个民族拥有这种精神,那就无坚不摧了。 长征胜利了,是由千千万万个战士用生命换来的胜利;是由千千万万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堆积而成的胜利。草地上,小红军不骑将军的马,不吃将军的粮,最后英勇牺牲了;雪山上,军需处长为了把棉衣发给每一位士兵,自己却成了一座永远的“丰碑”;沼泽地里,一个士兵为了救陷在沼泽里的战士,自己却永远的埋在了沼泽地里……在这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里,我才知道我们生命的宝贵。爬雪山,过草地,上刀山,下火海,他们都出色地完成了一项项艰巨的任务。因为他们只有一个坚定的目标:新中国! 或许有人会说,在我们现在的和平年代,纪念长征已经失去了意义。错,这是大大的错!我们今天纪念红军“长征”,已经没有了战火纷飞的氛围,七十年前艰苦程度甚至超乎我们的想象,但其精神却会永远激励着我们。毛主席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我们今后要继续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因为,等待我们的人生之路还很长很长。红军长征精神永存!
关于勇士观后感作文分享7篇
随着网络的发达,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写作文可以提升我们语句能力的运用。我们要解决作文“没东西写”的难题,首先要学会观察生活。怎么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勇士观后感作文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勇士观后感作文分享【篇1】
为引导广大党员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伟大的长征精神和民族精神,10月20日,外国语学院党委组织学院全体教职工党员和党外人士开展长征胜利主题观影活动,集体观看长征主题电影《勇士》,感悟革命先辈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
电影《勇士》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英雄史实为原型,展现了红军将士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大智大勇,穿越枪林弹雨,以非凡的毅力,不屈的精神,突破天险,以血肉之躯粉碎国民政府的阴谋,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华章。
观影结束后,参加活动的教职工分别在qq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上进行了热烈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影感受。大家纷纷表示,此次主题活动开展的意义深远,教育深刻,效果明显,整个观看电影的过程是一次心灵洗涤的过程,是一次深刻的革命再教育历程,活动进一步增强了自己对国家民族建设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建功“十三五”,为早日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据了解,学院党委还将以此次观影活动为契机,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主题征文活动,号召全体教职工把观影感受和深刻体会以观后感的形式总结出来,院党委将从中评选出优秀作品,在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上开展交流,推动长征胜利XX周年纪念活动走向深入。
勇士观后感作文分享【篇2】
勇士这个题材对我来说很亲切,因为我姥爷就是一名红军。如果他还活着,看到了会很欣慰吧。
八十年前,在我们中国四川中西部发生了一个大事件。红四团冒雨昼行240里,并且靠22个勇士完成了飞夺泸定桥的胜利。
这在中国战争史上是光辉的一笔,也是数十年来被绘画,评书,大鼓书等多个版本演绎的精彩故事。惨烈、奇迹、热血、悲壮,是这个故事带给人最直观的感受。而对于我们年轻一代80、90后来讲,《飞夺泸定桥》曾经在我们课本中出现过,也就成了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大事件。如今,根据这个事件改编的电影《勇士》就要公映了,有幸可以提前观影,看片后决定写一下自己的观后感。
经历过这场战役,但经历过无数大大小小的战役,小时候常听那些爷爷们讲长征时候没有吃的,如何把一条皮带切成小块含在嘴里,不舍得嚼,直到化掉。
影片中不时出现1935年,我会不由得想那个时候,红小鬼的他会是在哪个战线上。
《勇士》确实如我们预想的那样,悲壮、惨烈、热血,没让人失望。一望无际的川西高原,丛林密布,江水绵延,一支叫红四团的队伍正在这里行军。
一个腿伤伤到骨头里的团长(李东学饰),几十个衣着褴褛的战士,一个女扮男装的藏族女孩,一个黄皮国军的炮手阿三,这些人出现在影片一开头,似乎预示着这必将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他们接到命令,要赶过两百多里到泸定桥那个方位时,所有观众都沸腾了。接下来几十分钟里即将上演的就是那场惊天大战。只是,要把一个人人都熟悉的战役演绎好确实太难。故事是确定的,结局的都知道的,中间的过程做好看,做合理才是最重要的。果然,当红四团的勇士们成功夺下泸定桥时,众人(包括观众)的心里一块石头都落了地。不负盛名,不负众望。对得起“飞夺泸定桥”。
勇士观后感作文分享【篇3】
今天晚上六点,在锦绣会堂观看了《勇士》这一部电影,一开始我以为这部电影会和以前看过的相似的“抗日神剧”或是其他题材的抗战片类似,便没有抱着太大的期望去看,可是影片远比我想象中精彩得多。我们中的大多数只知道飞夺泸定桥这一历史事件,却很少有人知道在飞夺泸定桥前,红军战士们经历了1天徒步步行120KM的壮举,这也创造了历史,看到红军战士们在行程中不断地倒下,不由得感叹,我们现在的和平是多多少少的前辈以自己的鲜血与生命为代价才换来的。最后,以红军们刻在木板上的字勉励和警示自己:坚持、信念、未来、理想!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直视淋漓的鲜血”,而我今晚所看到的勇士们,更是火线上的英雄,红军中的模范。我看到了,一群坚守命令、视死如归的红战士一路披星戴月就雨水嚼生米、边跑边用餐在彼时山路崎岖的环境下“奔”到了泸定桥。240里路,一昼一夜不停歇,只为抓住远方的希望。影片浓墨重彩地强调“红军精神”、“信仰”,还原了历史本真,完整反映夺取泸定桥的过程,给观众带来了超棒的试听体验。作为纪念长征胜利的80周年革命大片,《勇士》的上映有着重大的意义,它无不充分展现了中国社会当下缺失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价值观,所以作为中华儿女的一员,无论在任何时代都不能忘掉血与火的岁月中勇士们的慷慨悲歌和他们所书写的伟大事迹。
愿坚韧不拔与艰苦奋斗的精神能在当代继续传承,与时俱进,熠熠生辉。也真诚祝愿我们亲爱的党和国家能更加繁荣昌盛!
勇士观后感作文分享【篇4】
布兰登和汤米是一对亲兄弟。父亲是一位拳击手,在他们年幼的时候,因为无法忍受父亲对母亲残暴的殴打和对他们兄弟两的无情,他们和母亲计划好一起离开,到另外一个地方去生活。
但是哥哥布兰登最后选择了留下来,最后在这个地方结婚生子,过着幸福的生活。弟弟汤米跟母亲去了另外一个地方,过着特别凄苦的生活,汤米当了兵,母亲最后生病去世。
好多年以后,汤米回来了。也许他是为了原谅父亲回来的,以前那个喜欢酗酒、搏击、好斗的父亲已经老了,戒了酒,没有力气再去搏击,也没有了好斗心。他得知父亲每天都去教堂祈祷原谅,但不是为了对年幼时的他和他的母亲所犯下的错祈祷,他的内心又一次开始倔强、愤怒。
汤米在服役时,无意中在危机时刻救了战友的命,被其他战友崇拜、尊重;另外一个战友死了,家里剩下老婆和两个年幼的孩子,他为了战友遗孀生活能过得好一点,决定去上搏击场,赢得了比赛就能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
哥哥布兰登是一名物理老师,女儿得病需要花很多钱,几乎让他倾家荡产,房子马上要被收回了。为了增加一点收入,他选择去搏击,尽管妻子责备他、学校想要开除他、教练刚开始也不看好他,但他还是不顾一切想赢得这场比赛。
最后布兰登和汤米从场场搏斗中胜出,兄弟两个成了最终的对手。
汤米的身后,是排列整齐的部队战友,为他唱歌喝彩;布兰登的身后,是妻子、学生、上司、教练为他鼓励支持。
这部影片的主题就是“原谅”与“亲情”,所以注定了最后的赢家是布兰登。
镜头一:布兰登为女儿们做小玩具、妻子心疼他为了一点钱去和别人搏斗;
镜头二:父亲因为和汤米决裂般的对话,回到家里听着录音带喝酒发狂,他把父亲放到床上紧紧地抱在怀里,给这个孤独地老人一点点心灵的安慰与关爱;
镜头三:他和对手搏斗打了平手,对手的教练给对手的是挖苦,而他的教练一直都在鼓励他、支持他;
镜头四:最后他打败了汤米,却把汤米扶起来,两个人互相支撑着走出了搏击场。
勇士观后感作文分享【篇5】
根据我同学父亲部队真实故事拍摄的《马石山十勇士》首映式于今天下午四点钟在北京政协礼堂举行。军委及各总部领导,驻京部队代表,各界群众及文艺界人士600多人观看了首映式。我和我弟弟全家,我们同学王洋洋,黄新原,张晔璎等代表及家人也来到现场观看了影片。
影片音响效果一流,演员表演出色,特技效果及战斗场面震撼,真实故事感人,特别是电影采用了大胆的拍摄手法,使用黑白形式表现整个过程,使人回到了过去年代,结尾再还原彩色回忆,的确让人耳目一新。
故事情节如下:
王殿元,胶东军区五旅十三团七连二排六班班长、共产党员。抗日战争时期,为掩护被日本侵略军包围的2000多名群众转移,王殿元带领全班9名战士,与数十倍于己的日伪军进行了几个小时的惨烈搏斗,全部壮烈牺牲。
1942年11月下旬,日本侵略军驻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指挥日伪军两万多人,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残酷、拉网式的大“扫荡”。来自莱阳、海阳、文登、牟平、栖霞、福山等地的几千名群众,也被敌人网进了包围圈,围困在马石山等地。
王殿元带领全班战士去东海军分区执行任务,完成任务归队途中路过马石山。他们见几千群众被围进了敌人包围圈,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决定留下来带领乡亲们突围。王殿元坚定地对大家说:“各位父老乡亲们放心,我们是人民子弟兵,是共产党、毛主席教导出来的革命战士,生死和乡亲们在一起,我们一定把大家带出去!”夜色中,他们利用事前侦察好的路线,分几批带领上千群众先后冲出了包围圈。
天色将明时,战士们又返回来,准备把困在马石山前的乡亲们也救出去。当护送最后一批群众突围时被敌人发现了。敌人的机枪、步枪一齐向突围的人群扫射。王殿元一看情势危急,立即向战友们喊道:“机关枪吸引敌人火力,其他人跟我来坚决顶住敌人!”
就在群众突围的时候,王殿元果断命令全班战士:“同志们,牵制住敌人,把鬼子引到山上去!”战士们将敌人的火力吸引过来后,边打边退,上了马石山主峰。在战士们的掩护下,群众大部分突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王殿元和9名战士陷入了重围中。
晨曦中的马石山主峰上,六班战士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凭借有利地形,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拼杀了5个多小时,抗住了敌机的几番投弹轰炸,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子弹打光了,就用刺刀拼、石头砸,与敌人展开短兵相接的白刃战,打死了七八十个鬼子兵。战至最后只剩下身负重伤的共产党员、班长王殿元和另外两名同样身负重伤的战士,以及最后两颗手榴弹。就在日军再一次冲上阵地时,王殿元用尽全力把一颗手榴弹扔向了敌群,另一颗拉响后与冲到跟前的敌人同归于尽。
战斗结束后,乡亲们来到烈士们浴血奋战的主峰,找到了王殿元、赵亭茂、李贵、王文礼等十勇士的遗体,把他们安葬在山顶那棵平顶松附近,并为十勇士竖立了纪念碑。“马石山十勇士”作为一个英雄群体,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下面是相关资料:
其实,在这场反“扫荡”战斗中为掩护群众而牺牲的何止“十勇士”,那个夜晚和十勇士同样壮烈的是数百勇士!
十六团团长周光、政委张寰旭率团机关和部分连队突围时,发现沿途有很多群众,遂派人四处聚拢失散的群众,带领群众一道突围,结果延误了时机,拂晓时分遭遇“扫荡”日军,周团长、张政委指挥部队拼死阻击敌人,掩护700多名群众冲出了险境,而张寰旭政委和参谋长陈志英、参谋周文彬、组织股长牛文蔚等100多名指战员英勇牺牲。
十六团一营三连刘指导员带领一排20多名战士,在马石山北麓组织第四批群众突围时被日军发现,激战中刘指导员和20多名战士全部牺牲在马石山的悬崖峭壁上。
十七团二营营长孙涛和团敌工股长赛自来带领第七连突围至马石山以东时,遇到数百名群众,随即组织部队阻击日军,掩护群众突围,赛自来牺牲,孙营长被战士强行拖出阵地。三连连长丛培露、指导员黎光指挥全连百余名战士与日军展开搏杀,除6人受伤被俘外,其余全部牺牲。
十七团八连、九连在马石山东麓掩护500多名群众突围成功,转移至马石店,未及突围的数百名群众全部被日军杀害。当获悉小股日军宿营于海阳郭城镇,为了给死去的乡亲报仇,十七团决定八、九两连向郭城镇发起攻击。战斗发起后才发现日军多达千人,攻入镇中的八连遭到优势日军围击,力战不退,只生还3人。
在马石山南麓战斗的胶东行署公安局警卫连指导员也叫王殿元,他带领三排16名战士连夜救援千余名群众脱险,天亮后被日军包围,血战至中午,16名战士全部牺牲。王殿元负伤倒地,将最后一颗手榴弹枕在头下,用右手扣住拉弦,与冲上来的日军同归于尽。
为解救被敌人追赶至半岛最东端的群众,东海独立团二连一排和日军战斗至弹尽粮绝,剩下的7名战士宁死不屈,怀抱枪支跳入了大海。
这是一个无比悲壮的夜晚:八路军救出了被围的6000多名乡亲,五六百指战员为此献出了生命。
岂止是那个夜晚,在抗战八年的日日夜夜里,胶东八路军夜以继日地和侵华日军进行战斗,烈士的遗骨埋遍了胶东大地;岂止是胶东大地,白山黑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人民抗日武装都在进行着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战士的鲜血染红了神州大地。
这是怎样的一支军队?青山遗骨可以作证,那个夜晚可以作证,抗战的全部历史可以作证:他们是真正的人民子弟兵,是世界上少有的仁义之师、正义之师、威武之师。他们用最差的武器打败了最强的敌军,他们的勇气和力量来自人民,来自他们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有了这样一支人民的军队,我们伟大的民族就能够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个结论,印证着历史,也昭示着未来。
看过电影后大家的心情都很激动,影片真实再现了先烈们战斗牺牲的壮烈场面。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六十多年,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他们!用他们伟大的精神时刻激励我们,让我们不要忘本!“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勇士观后感作文分享【篇6】
伴随着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天气越来越好,结束了连续一个星期的阴雨绵绵,更让我开心的是,我被推荐到小礼堂观看军旅电影《勇士》。
电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人民英雄的雕像,紧接就是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强过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事件。一路上,红军可谓举步难进,前有强兵,后有追兵,侧有散兵,但我们的红军因为心系人民的生死存亡,他们不畏艰难,冲进了枪林弹雨,突破了层层追击,用一天时间走完了二百四十六里,并且提前整整一小时到达目的地。当然我们的红军也因为赶时间而牺牲了许多战士。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毛主席的两句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我的双眼不知不觉模糊了,是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勤奋地学习呢?
红军他们过的不是柳树倒映、清澈见底的河流,而是波涛汹涌、白浪滔天的大渡河;他们走的不是绿平坦舒适的小道,而是连绵起伏、悬崖峭壁的山路;他们过的不是玉石铺成的大桥,而是一条条铁链连接的泸定桥。他们那义无反顾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是多么的崇高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这种精神传承下来呢?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我们一定要牢记革命理想传承革命精神。列宁曾经说过:“如果忘记了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忘记了过去艰苦的革命岁月,那我们就不会好好珍稀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所山我们要从小立下志向,为了祖国和人民努力学习,奋发图强。
让我们尊老爱幼吧,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
让我们热爱生活吧,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公民,怀着感恩的心,过好每一天。
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革命主义精神,刻苦学习,奋发图强,建设有社会主义特色的祖国,为人民、为社会、为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和回报。
勇士观后感作文分享【篇7】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对于我一直都是写在语文课本上的故事。作为教育系列活动的一部分,信息学院党总支组织大家观看了再现这一历史壮举的史诗大片。红军万里长征的艰难险阻,军令大于天的革命信念,飞渡泸定桥,13根光秃秃的铁索和下面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一部英雄儿女的革命赞歌让红军长征的历史从未如此震撼过!
1935年5月下旬,红军来到大渡河畔。27日清晨,中革军委令黄、杨率红4团从安顺场出发,沿大渡河西岸向泸定桥奔袭,全程320里,3天赶到。部队一天一夜走完240里,29日凌晨6点,准时到达指定地点。跑完了这240里路,等待他们的又是什么?是光秃秃的13根铁索和一场以死相搏的恶战!终于体会到“飞夺”的意境。面对仅剩下13根铁索的泸定桥,由22名战士组成的敢死队,冒着守军的炮火,一边铺桥板,一面向前逼进。黄开湘站在桥头坐阵指挥,杨成武带着第2梯队紧跟在敢死队后面。经过激战,终于夺取了泸定桥。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通过观看以史实为基础的飞夺泸定桥惊心动魄的长征故事,感悟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从长征精神中汲取了前进的力量,努力拼搏,奋勇向前。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我们应把这种敬意落实到行动上。只有落实到行动上,才能对得起革命先辈的付出,才能让长征精神得到传承和弘扬。自觉用长征精神砥砺意志。人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充满波折和坎坷,当遇到困难和波折时如何克服,尤其需要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行。用长征精神来砥砺意志,会让自己的意志更坚,心理承受能力更强,对于克服困难,经受挫折考验都裨益良多。所以,当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善于用长征来照一照,用长征精神来振奋我们的精神,鼓舞我们自己的士气。千方百计走好新的长征路。
长征永远在路上。当前,我们国家所进行改革开放事业其实就是在走新的长征路。同样,新的长征路也不会一帆风顺,而是各种困难交织。正如我们通常所讲到的,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后,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些难啃的“硬骨头”其实就是新长征路上要战胜的困难,要跨过去的坎。把对长征的敬意落实到行动上,就是要在长征精神的感召下,不畏艰难、披坚执锐、勇往直前,在的新长征路上不断创造新业绩,取得新胜利。
一言蔽之,对长征表达敬意,不仅要心动,更要行动。只有真心行动起来,长征精神才能幻化成现实中的强大力量。
本文相关文章:
一个让我感动的日子(一个让我感动的日子600字作文,学霸们,帮帮忙)
2024年9月28日 09:30
更多文章:
打疫苗标语走红(多地花式宣传疫苗接种横幅,你还见过哪些花式宣传横幅)
2024年7月15日 21:50
窗外作文800字初二(初二以窗外为题目的作文800字(精选10篇))
2024年6月17日 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