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于漪的教学理念?教育家于漪读音
本文目录
论述于漪的教学理念
论述于漪的教学理念如下:
于漪的教学理念主要集中在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创造力和共同责任感等方面。她强调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她也倡导教育与社会相结合,培养学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能力。
1、于漪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民主意识
她主张教育应该使学生从小就树立起民主思想,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由选择能力。她反对一切形式的死记硬背和机械式灌输,强调学生应该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于漪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她认为教育应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她主张教育应该以兴趣为导向,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展开学习和实践,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于漪强调教育与社会的结合
她认为教育应该使学生具备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责任感和能力。她主张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具备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和能力。
拓展资料
于漪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创造力和共同责任感。她主张教育应该使学生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潜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并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她的教学理念对中国近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当今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教育家于漪读音
教育家于漪读音为【yú,yī】。
于漪(1929年2月7日-),出生于江苏镇江,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中国语文教育家,语文特级教师。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于漪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她曾任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等职;还曾于2018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于漪同志改革先锋称号,并获评“基础教育改革的优秀教师代表”
扩展资料:
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上海市杨浦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特级教师。1979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83年被评为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
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
现任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教师研究会会长。
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
现任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教师研究会会长。
于漪的教育学观点
于漪的教育学观点是“教文育人”。
1、“教文育人”思想内涵
在于漪的观点中,“教文”和“育人”两者不可偏废。培养的学生要具备适应现代社会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又要具备现代社会需要的学会学习、学会探究的本领,还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发展潜能,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育人”包含两个维度的目标:在个体维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社会维度,培养社会的建设者、劳动者。于漪在多个场合和著作中反复强调,教师身上挑着千钧重担,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
2、“教文育人”思想的当下价值
纵观于漪在“教文育人”思想的论述中,“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终身发展”“面向全体”“学会学习”“解决问题”等这些关键词频繁出现,而这些词语,即使在今天,也是很多教育改革文件和教育理念中的热词。
于漪的“教文育人”思想无疑是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站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学习这一思想,更要继承和发扬这一思想,让这一思想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价值。
“教文育人”思想本质特征:
1、仁爱心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种爱正直而无私,“教文育人”的理念倡导每一位语文教师要拥有一颗仁爱之心、爱学生、爱职业、爱语文学科、爱教育事业。
2、公平性
“教文育人”理念倡导为了一切孩子,面向全体的终身发展;推动教育均衡,机会均等;相信人人都有优点,人人皆可成才。
3、时代性
“教文育人”理念倡导教师尊重客观,顺应时代,体现时代的活力和生命力。
人民教育家于漪的名言
人民教育家于漪的名言如下:
1、教育是理想的事业,没有理想的教育是不存在的;教育是神圣的追求,它充满着伟大与圣洁,不容任何玷污与亵渎;教育是崇高的使命,它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与完全的奉献;教育是民族发展的奠基者,它决定着民族的命运与未来。
2、我们搞教育的,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以明日建设者应有的标准来指导今日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凝聚师生的粘合剂,是学校发展活力的源泉。如果小视或者弱化,学校大厦就缺了"顶梁柱",就难以昂首阔步地走向未来。
3、办教育、办学校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万米赛跑,要有勇气,有毅力,向着理想的目标奔跑。教育是给孩子的心灵滴灌知性与德行的。知性是孩子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德性是其做人的底线。二者在课堂上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不是外加的、分离的。
4、办学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战略的制高点上、与基础教育先进国家竞争的制高点上。
5、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
选择了教师: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最重要的是内心的深度觉醒,就是把日常平凡的琐碎的工作与我们党未来的事业和千家万户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每件事情就会有育人的非凡意义。
我一辈子的理想就是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个"格"不是用量化来衡量的,而是国家的要求、人民的嘱托。
我觉得一辈子肩上都挑着千斤重担,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因为今天的教育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所以我不敢有丝毫懈怠。
教师的学历水平不等于岗位水平,学历只说明你的受教育程度,在岗位上是要有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
于漪是什么学家
于漪是教育学家。
于漪,女,1929年2月7日出生于江苏镇江,汉族,中共党员,“人民教育家”获得者,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上海退役军人学院名誉院长。
于漪于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8月正式参加工作;1958年任教于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历任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校长、名誉校长。
1997年7月任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2010年2月获评为“2009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2019年获得国家“人民教育家”称号。于漪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事业,致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推动全中国语文课程教学综合性改革。
1979年,于漪发表《既教文,又教人》一文,提出语文教育要有思想内容与表达形式辩证统一的整体观念。于漪在学习研究中国国内外有关母语方面的文献后提出,各民族的语言都不仅是一国符号体系,而且是该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
人物影响
2022年10月15日,大型系列纪录片《大先生》将登陆荧屏。《大先生》由上海教育电视台倾力打造,纪录于漪的为学、为事、为人之道,通过影视文艺创作的形式再现于漪教育实践的成就和影响,向全社会介绍这位大爱无私、锐意改革的“人民教育家”。
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局与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联合筹建了“于漪展示厅”,并于2006年9月8日正式启用,展示厅对于漪的介绍共分七大板块,另设有电子触摸屏,开通了“于漪专栏”网页等内容,展示厅曾被授予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8年6月授予杨浦区志愿者服务基才地。
于漪老师的作品
于漪老师的作品如下:
主要著作
1.《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究》《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于漪文集》《于漪教育文丛》等,音像教学辅导材料有《于漪语文教学课堂结构精析》《妙笔生辉》等数十盒。
2.于漪的文章《往事依依》收录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领衔主编教育部语文出版社名师出版工程《名师讲语文》丛书(30卷本)。
拓展资料
教学特点
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把做人、育人作为教师工作的制高点,坚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思想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把语文教学和情操熏陶、知识传授、智力开发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她用爱祖国、爱学生的激情时时燃烧着自己,也不断感染着周围的人,被誉为师德标兵。
几十年来,于漪老师始终投身教育第一线,呕心沥血,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改革、探究和思索,使她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她的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时代性、前瞻性和创新性。
教学经验
怎样上好一堂课,于漪的主要经验是:第一,“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性,揭示其寓含的深意”;
第二,“重锤敲打关键词句,使它们溅出耀眼的火花”;
第三,“变换提问的角度,选择最佳入口处,激发学生的感情”;
第四,“创设情境,带领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使他们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第五,“联系、扩展,增添感情浓度,形成余音缭绕”。
人物评价
永远的教师
1951年,复旦大学教育系毕业了一位至今仍令母校感到骄傲的学生--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40多年来,尽管工作岗位发生过许多变化,但她心中钟爱的职业始终只有一个:永远的教师。
于漪老师的作品及名言
于漪老师的作品及名言如下:
于漪的代表作之一是小说《桃花扇底江南水》。该作以江南水乡为背景,讲述了女主人公梅仙从贫苦出身,经历各种坎坷,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改变命运的故事。小说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描绘了生活的苦难和人物的坚韧。这部作品在揭示女性命运的同时,也蕴含了积极的人生态度。
于漪的另一部重要作品是长篇小说《朝花夕拾》。这部小说以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蓝本,回顾了她童年和少女时代的生活。作品以温馨的笔调描写了家庭、校园和社会,展现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风貌。《朝花夕拾》不仅是一部个人回忆录,更是对那个时代社会风貌的真实记录。
除了作品,于漪的名言也为人们所铭记。她在文学和教育领域的见解和思考都体现在她的名言中。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名言:
1、“教育者应该知道:教育不是给学生装满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2、“生活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但人可以学会在风雨中前进。”
3、“女子应有独立之精神,不要把全部的幸福寄托在婚姻上。”
4、“女性应该努力追求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追求更广阔的人生。”
5、“人生的价值在于付出和奉献,而不是追求名利。”
通过她的作品和名言,于漪向人们传达了积极向上、独立自主的人生态度,鼓励女性追求知识和独立,同时也表达了她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关切。她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文学领域,还延伸到了社会、教育等多个领域,为中国现代女性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于漪座右铭
于漪座右铭如下:
1、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和自己的心教育我们的孩子。
2、教师要用心去爱,去教育学生。
3、甘为学生进步的阶梯。
4、差生身上应更多体现着老师的爱。
5、严是爱,松是害。
6、诚挚的心灵,是学生情感的钥匙,
7、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为科学;
8、要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
9、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汇之处是爱的圣地。
10、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
11、有人把教师比喻成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我认为只有此时,我们才真正拥有了一切。
12、教师的工作是激发学生对人生无限的好奇心。
13、教师要融于师生的相互理解中。
14、双手扶持千木茂,慈怀灌注万花稠。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6、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17、是宽容而不是纵容,是诱导而不是命令。
18、爱就是教育,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19、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20、感人肺腑的谈话,能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
于漪老师的座右铭 2
21、小鸟展翅看大鸟,学生成长靠教师。
22、好笋出好竹,好师出好徒。
23、学生没有教师,就象生活没有阳光。
24、语言作为工作对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于骑士的重要;
25、教育者要有力量,就要象母亲那样关心和注意儿童的心灵。——裴斯泰洛齐
26、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
27、先生为人师,言行而身化之,使诚明者达,昏愚者励而顽傲者革。故其为法严而信,为道久而尊。——欧阳修
28、我觉得,对教师来说,力量的源泉就是来自对学生的爱,爱学生才会爱事业,才会对教育工作保持经久不衰的热情,才会充满献身精神。——于漪
29、今天的积蕴,是为了明天的放飞,还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学生飞得更高、更快、更远,更令教师欣慰的呢?
于漪事迹介绍
1、在基础教育领域,她的名字无人不知,并非因为轰轰烈烈,更多源于踏踏实实。她写下400多万字的论文专著,上了近2000节的公开课,她的名字和语文和教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她获得了来自政府和业界的所有荣誉,她赢得了同行和学生的一致尊敬,她的一生都在三尺讲台坚守,胸中却怀有江河世界,她是一名真正的老师,我们甚至可以说她是整个中国教师群体心中的偶像。2、坚守三尺讲台,胸怀江河世界。这位老师教过的学生,十几年后再来看望她,还能把她在课堂上讲过的话一字不差地背出来,有的还能记起当时她在黑板上的板书,学生说:“你怎么讲的,我们都记得。”这位老师曾说出,“师爱超越亲子之爱”这样的话,她说,“学生的天就是你的天下,学生都是你的儿女。”3、提升专业素养,是一个教师最好的敬业。根据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于漪用口述的方式完成了《中学语文教学探索》《中学语文备课手册》等多部著作,这些浸润着于漪二十多年,不停思索和探究的语文教学实录,对于语文教师们来说,恰如久旱甘霖。4、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毕业于镇江中学,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如今已是耄耋之年。
于漪的阅读方式
于漪的阅读方式:读书要会读,要入脑入心,思考、鉴别、吸纳、创造。
介绍
于漪于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8月正式参加工作;1958年任教于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1985年历任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校长、名誉校长;1997年7月任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2010年2月获评为“2009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2019年获得国家“人民教育家”称号。
教育改革
于漪躬耕于中学语文教学事业,坚持教文育人,推动“人文性”写入全国《语文课程标准》。主张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同步创新,主推上海市初级中学语文教改实验。
截至2021年3月,已主讲近2000节省市级以上探索性、示范性公开课,其中50多节被公认为语文教改标志性课例,撰写数百万字教育著述,许多观点被教育部门采纳。
育人观念
于漪提出了“全面育人观”:全面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最本质的反映。社会文明程度越高,越需要全面发展的人。人的生命体本身也蕴含着全面发展的潜能,教育的任务就是把学生的潜能变成发展的现实。德性与智性是生命之魂。德智体美劳各育应有机融合。
育人体系
语文教育就是教文育人。要实现“教文育人”的大目标,于漪给出了三个基础:一是“目中有人”的教育理念,也就是对育人要有全面具体的认识;二是时代的要求和使命意识,要有“以天下为己任”和“以教育为己任”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三是语文教学培养目标的整体性。
培养成果
截至2021年3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于漪先后培养了三代特级教师,共“带教”100多名全国各地的青年教师,涌现出许多有理性思考与实践经验的教学专家、教学能手。
更多文章:
梦见披麻戴孝(梦见披麻戴孝是什么意思 梦见披麻戴孝梦境解析)
2024年5月20日 12:40
刘备纳贤的文言文翻译?刘备后代只有阿斗吗刘备是如何成就霸业的
2024年4月7日 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