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利率市场化(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本文目录
-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 什么是利率市场化
-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有哪些
- 贷款利率市场化,急!
-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经营的影响是什么
- 利率市场化的意义和内容是什么
-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经营的影响
-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有什么影响
- 简述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其目标在于完善金融市场、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并最终实现市场在利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以下是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1.初步探索阶段(1993-1996年):这一阶段主要是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将其作为市场基准利率,并允许银行在央行设定的利率浮动范围内自行决定存贷款利率。此外,还推出了国债市场化改革,允许国债利率随市场供求关系变化。2.稳步推进阶段(1997-2003年):在这段时间里,央行逐步扩大了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并取消了存款利率上限。此外,还推出了债券市场改革,允许企业和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进一步拓宽了市场主体的融资渠道。3.加快改革阶段(2004-2013年):这一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明显加快。2004年,央行取消了贷款利率上限,允许商业银行根据市场供求自主决定贷款利率。2007年,又推出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4.深化改革阶段(2013年至今):近年来,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2013年,央行全面放开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完成。2015年,央行推出了贷款基础利率(LPR),作为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定价的重要参考。2019年,央行改革了LPR形成机制,使其更加市场化,进一步推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总之,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经过多年的改革,利率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在利率形成中的作用逐渐增强。未来,中国将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金融市场,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什么是利率市场化
一、什么是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是什么?即是:利率市场化的定义。有几种说法:
1.利率市场化,指的是政府放开对存贷款利率的直接行政管制,解除对银行存贷利差的保护,以供求关系来决定市场的资金价格。
2.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行决定利率的过程。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如果市场竞争充分,则任何单一的市场主体都不能成为利率的单方面决定者。
3.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4.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二、什么是银行利率市场化?
银行利率市场化就是让市场来决定利率。目前银行利率是由中央银行决定。如果市场化,就是放开管制,中央银行不再决定利率。由市场来决定,通过金融市场对资金的需求而决定利率的高低。利率其实就是货币的价格。利率越高,信贷成本高,获得货币的成本就高,反之亦然。 再举个外汇的例子,我国外汇没有放开,汇率由央行制定。而国外放开汇率的国家,比如美国,美元的汇率是由外汇市场的交易状况来决定的,当需求大于供给时,美元汇率上升,反之下跌。在市场话条件下,货币的价格(利率)也是是需求决定的,需求高时(这时的表现是资金从银行向外流,包括信贷,提现等等)价格(利率)就高。
三、利率市场化名词解释
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
名词解释1、无限法偿:指某种货币具有无限制的支付能力
2、格雷欣法则:在复本位排他性、独占性,所以当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种则成为劣币。
在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下,良币会退出流通,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即格雷欣法则。
3、货币制度: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体系和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
4、商业银行的流存款人提取现金、支付到期债务和借款人正常贷款需求
5、泡沫经济:指资产价值超越实体经济,极易丧失持续发展能力的宏观经济状态。
6、流动性陷阱: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行等金融机构作为信用中介进行融资所形成的市场。
8、本票:本票是出票人签发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9、汇票:汇票是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四、利率市场化是什么?
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早期的改革侧重于理顺商品价格。90年代后期以来,开始强调生产要素价格的合理化与市场化。资金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利率市场化是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的重要方面。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是在借鉴世界各国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稳步推进的。总体思路是先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先行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是整个金融市场利率的基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同业拆借利率为突破口。(一)放开银行间拆借利率的尝试1986年1月7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明确规定专业银行资金可以相互拆借,资金拆借期限和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议定。此后,同业拆借业务在全国迅速展开。针对同业拆借市场发展初期市场主体风险意识薄弱等问题,1990年3月出台了《同业拆借管理试行办法》,首次系统地制订了同业拆借市场运行规则,并确定了拆借利率实行上限管理的原则,对规范同业拆借市场发展、防范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二)银行间拆借利率正式放开1995年11月30日,根据国务院有关金融市场建设的指示4精神,人民银行撤销了各商业银行组建的融资中心等同业拆借中介机构。从1996年1月1日起,所有同业拆借业务均通过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网络办理,生成了中国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CHIBOR)。至此,银行间拆借利率放开的制度、技术条件基本具备。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关于取消同业拆借利率上限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自主确定。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正式放开,标志着利率市场化迈出了具有开创意义的一步,为此后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基础。二、放开债券市场利率债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开债券市场利率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步骤。(一)国债发行的市场化尝试1991年,国债发行开始采用承购包销这种具有市场因素的发行方式。1996年,财政部通过证券交易所市场平台实现了国债的市场化发行,既提高了国债发行效率,也降低了国债发行成本,全年共市场化发行国债1952亿元。发行采取了利率招标、收益率招标、划款期招标等多种方式。同时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和发行数量,采取了单一价格招标或多种价格招标。这是中国债券发行利率市场化的开端,为以后的债券利率市场化改革积累了经验。(二)放开银行间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1997年6月5日,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银行间债券回购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利用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开办银行间债券回购业务。借鉴拆借利率市场化的经验,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和现券交易价格同步放开,由交易双方协商确定。这一改革措施,提高了金融机构资金使用效率,增强了金融机构主动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的积极性;随着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现券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其短期头寸融资的特性日益明显,短期回购利率成为中央银行判断存款类金融机构头寸状况的重要指标,为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奠定了基础;银行间债券回购与现券交易利率的放开,增强了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为进一步放开银行间市场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利率创造了条件。(三)放开银行间市场政策性金融债、国债发行利率1998年以前,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利率以行政方式确定,由于在定价方面难以同时满足发行人、投资人双方的利益要求,商业银行购买政策性金融债的积极性不高。1998年,鉴于银行间拆借、债券回购利率和现券交易利率已实现市场化,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市场化发行的条件已经成熟。同年9月,国家开发银行首次通过人民银行债券发行系统以公开招标方式发行了金融债券,随后中国进出口银行也以市场化方式发行了金融债券。1999年,财政部首次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实现以利率招标的方式发行国债。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的市场化,有力地推动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为金融机构产品定价提供了重要参照标准,是长期利率和市场收益率曲线逐步形成的良好开端,也为货币政策间接调控体系建设奠定了市场基础:一是提高了金融机构调节资产结构的主动性,金融机构债券投资占比逐步提高,超额准备率趋于下降,对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敏感度增强;二是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种类随之不断丰富,操作方式和力度也日趋灵活。银行间市场建设与利率市场化国际经验表明,金融市场建设对于利率市场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发挥利率的资源配置作用;其次,金融市场的发展为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条件,金融产品创新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手段;再次,金融市场发展使利率市场化与中央银行利率调控能力、金融机构产品定价能力和利率风险管理能力的协调发展成为可能,是完善中央银行调控体系和提高金融机构经营能力的重要条件。有价证券及投资/(有价证券及投资贷款)平均超额准备率7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注重加强银行间市场建设,不断完善市场法规体系,为各项业务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先后发布了关于同业拆借管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银行间市场债券交易管理等规章制度,初步形成了银行间市场运行的规则基础。银行间市场成员范围不断扩大。其中同业拆借市场成员范围已扩大到存款类金融机构、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市场化发行债券的政策性银行等绝大部分金融机构,成员总数由1997年末的96家增加到2004年末的656家。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范围也已由1997年市场启动时的商业银行,扩大到包括城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法人,参与机构数已由1997年的16家增加到2004年末的3983家。在银行间市场成员不断增加的同时,市场品种和交易方式也不断丰富。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例,自1998年、1999年先后实现政策性金融债、国债的市场化发行后,银行间市场债券的券种形式日益多样化,出现了贴现债、附息债、本息拆离债、附选择权债券等新品种;在招标方式上,不仅采取数量招标方式,还采取利率招标方式;2004年4月12日,人民银行颁布的《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买断式回购业务管理规定》,进一步丰富了债券回购的业务形式,增加了回购市场价格发现、规避风险等多种功能。随着交易主体的增加和金融产品的丰富,银行间市场交易量逐年递增。据统计,银行间拆借市场2004年实现总拆借额1.46万亿元,比1998年增长6倍;2004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额为2.52万亿元,比1998年交易额增长758倍;债券回购交易额9.31万亿元,比1998年增长90倍。银行间市场的发展对中国的金融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第一,银行间市场的发展为形成完整的市场化的基准收益率曲线奠定了基础。银行间拆借市场和回购市场利率已成为短期金融产品定价的重要参照指标,银行间市场国债发行利率和二级市场收益率也为中长期利率产品定价提供了参照系。第二,银行间市场成为实施货币政策间接调控的重要场所。1998年以来,依托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公开市场业务已经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日常性操作的最重要工具。市场交易主体对货币政策信号的灵敏度不断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更加顺畅市场化是实现中国利率改革目标的关键。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思路是“先、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一)积极推进境内利率市场化1996年以来,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开展,各商业银行普遍建立了利率的定价制度,加之境内资金供求相对宽松,利率市场化的时机日渐成熟。2000年9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组织实施了境内利率管理体制的改革:一是放开贷款利率,各项贷款利率及计结息方式由金融机构根据国际市场的利率变动情况以及资金成本、风险差异等因素自行确定;二是放开大额存款利率,300万(含300万)以上美元或等额其他的大额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一直是中国金融界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2000年以来广受人们关注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终于迈出了第1步:经国务院批准,从2000年9月21日开始,改革中国利率管理体制,首先是放开贷款利率,由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动情况以及资金成本、风险差异等因素,自行确定各种贷款利率及其结息方式。2002年3月,人民银行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境内中国居民的小额存款,统一纳入境内小额存款利率管理范围。2003年7月,境内英镑、瑞士法郎、加拿大元的小额存款利率放开,由各商业银行自行确定并公布。小额存款利率由原来国家制定并公布7种减少到境内美元、欧元、港币和日元4种。2003年11月,小额存款利率下限放开。商业银行可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变化,在不超过人民银行公布的利率上限的前提下,自主确定小额存款利率。赋予商业银行小额存款利率的下浮权,是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有益探索。2004年11月,人民银行在调整境内小额存款利率的同时,决定放开1年期以上小额存款利率,商业银行拥有了更大的利率决定权。随着境内存、贷款利率逐步放开,中资商业银行均制定了存贷款利率管理办法,建立了利率定价机制。各行还根据自身的情况,完善了贷款利率的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如在国际市场利率基础上,各商业银行总行规定了其分行的贷款利率的最低加点幅度和浮动权限,做到了有章可循,运作规范。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意识和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得到不断加强。(二)稳步推进人民币贷款利率市场化1、人民币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初步推进1987年1月,人民银行首次进行了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尝试。在《关于下放贷款利率浮动权的通知》中规定,商业银行可根据国家的经济政策,以国家规定的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为基准上浮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最高不超过20%。2、人民币贷款利率市场化迈出重要步伐2003年以来,人民银行在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三步:第一步是2003年8月,人民银行在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时,允许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上浮不超过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第二步是2004年1月1日,人民银行决定将商业银行、城11市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1.7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下限保持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不变。同时明确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分别制定。第三步是2004年10月29日,人民银行报经国务院批准,决定不再设定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2013年7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一、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二、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三、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四、为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作调整。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有哪些
目前我国仍然存在利率双轨制,一个是货币市场利率,完全由市场决定;另一个是银行存贷款利率,是围绕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制定的。而且,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和对发达国家的影响是显著不同的。那么,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有哪些?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正向影响:
贷款利率市场化以后,一些金融机构可能会上浮贷款利率,那么就能够获得更多贷款利息收入,为银行增加更多获利能力。同时,可以更加有效地吸纳闲散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金融机构采取了差异化的利率策略,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金融服务水平,让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反向影响:
利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影响银行存贷差的利润空间,尤其对国内银行高度依赖利息收入的传统经营模式造成冲击。把定价权交给了市场,对银行金融产品的定价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一系列风险;改变商业银行外部经营环境,影响银行业的竞争格局,使竞争日益激烈;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增加了资本管理难度。
总的来说,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有好有坏的,具体的情况还是要具体分析。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没办法笼统的说否是只有益处或只有坏处。值得一说的是,对大银行本身来说,利率市场化并没有影响其存贷款利率的差额。
贷款利率市场化,急!
一、贷款利率市场化是什么
贷款利率市场化是指银行在贷款利率上实行市场化管理,取消原有固定利率,而由银行按照市场规律调整贷款利率。贷款利率市场化,是指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在银行之间进行贷款利率的比较、选择,以及调整贷款利率的管理模式。
二、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利与弊
贷款利率市场化的优点是,能够使贷款利率处于较低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借款人的资金需求,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另外,贷款利率市场化也能够更好地利用市场资源,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但是,贷款利率市场化也存在一定的缺点,首先,市场化调整贷款利率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利率机制,否则容易出现贷款利率波动较大的情况,这样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另外,由于贷款利率市场化涉及到多个市场参与者的利益,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容易出现贷款利率垄断等问题。
三、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实施方法
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实施方法有很多,首先,银行可以在技术上建立一个贷款利率市场,通过市场化机制,实现贷款利率的动态调整。其次,在监管方面,银行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贷款利率监管机制,以防止贷款利率的操纵和滥用。此外,银行还要加强对贷款利率的报告和记录,以便有效监督贷款利率的变动情况。
四、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前景
贷款利率市场化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许多和地区都在加快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未来,贷款利率市场化将取得更大的发展,将成为银行业调整贷款利率的主要方式,有助于提高贷款利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五、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注意事项
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监管,建立一套完善的贷款利率监管机制,以防止贷款利率的操纵和滥用。
2、实施有效的报告制度,建立贷款利率的报告和记录制度,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贷款利率的异常变动。
3、调整贷款利率,银行应当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按照市场规律调整贷款利率,以保证贷款利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六、总结
贷款利率市场化是指在银行之间进行贷款利率的比较、选择,以及调整贷款利率的管理模式,它既有利于满足借款人的资金需求,又可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但是,贷款利率市场化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加强监管,建立一套完善的贷款利率监管机制,以及实施有效的报告制度,以保证贷款利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经营的影响是什么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经营的影响包括:1、让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金融机构采取了差异化的利率策略,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大金融机构对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2、增加金融机构获利能力贷款利率市场化以后,一些金融机构可能会上浮贷款利率,那么,就能够获得更多贷款利息收入,为银行增加更多获利能力。3、提高信贷质量贷款利率市场化之后,金融机构会给优质客户创造更多收益,而使那些质量不高的客户收益下降,风险较大且信誉度低的客户将退出信贷市场。4、更有效地吸引闲置资金利率市场化或再择机有序放开存款利率,存款利率市场化以后,可以更加有效地吸纳闲散资金,把社会上闲置的资金很好地利用起来。5、将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之间竞争会增强,一些银行可能面临新的风险,为了维护整个市场稳定,或将推进存款保险制度。6、促进农村金融服务进一步提高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不再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设立上限,有利于农村信用社自主定价,有利于统一各类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政策,营造更加公平竞争环境,有利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村金融服务进一步创新与提高。7、加速银行升级利率市场化,资产定价将更加透明,商业银行利息差有利于竞争,经营模式转型压力增加,加速传统银行业务向投资银行、财富管理转变,促进银行进一步升级。
利率市场化的意义和内容是什么
利率市场化的主要意义在于促进金融创新,金融市场主体充分而赋有竞争意识,所有的经济主体都会得到创新带来的好处。
从微观讲,利率市场化后,可以提高资金需求的利率弹性,使资金流动合理化、效益化,从总体上消除利率的所有制、部门、行业歧视,使利率充分反应资金的供求,使利率的水平与结构与信用风险紧密联系。宏观方面,市场化的利率在动员储蓄和储蓄转化投资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培育金融市场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化的过程,最终形成完善的金融市场:融资工具品种齐全、结构合理;信息披露制度充分;赋有法律和经济手段监管体制;同时,利率市场化将有利于中央银行对金融市场间接调控机制的形成,对完善金融体制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市场经济的要求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商品的价格放开,利率作为特殊商品——资金的价格也必须放开。这是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2.能够促使银行提高管理水平利率放开也是银行之间竞争的需要
因为如果利率不放开,那么各银行的利率就差不多,这样,竞争就不够充分,银行的发展就难以做到优胜劣汰,这就等于保护了落后。利率放开后,银行就会面临着存贷款利率竞争的巨大压力,这时,如果银行不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银行的利润水平就低,银行在存贷款利率的竞争上就会处于不利的地位。到那时,利润水平高的银行就可以通过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来吸引贷款户;利润水平低的银行就会陷入两难境地,如果它也采取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的办法,由于没有利润支撑,生存都将困难,如果存贷款利率不动,那么就会失去客户。
3.客户能够得到更好的服务
利率放开后,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能够让广大客户得到更优惠的价格和更优质的服务。
利率市场化的内容
一般而言,利率市场化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二是中央银行通过间接调控的方式影响市场利率。
1.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在市场利率制度下,商业银行集利率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于一身,根据以同业拆借利率为代表的市场利率、本行资金需求、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成本结构和风险结构的匹配情况等因素,灵活调整本行利率政策,达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争取最大盈利的目的。
就存款利率的确定而言,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应完全由银行自主决定。实行盯住同业拆借利率上下浮动的办法。商业银行结合本行在当地市场占有的位置和竞争优势,根据每天本行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匹配情况、成本结构和风险结构,分析本行的资金需求,确定在同业拆借利率基础上的浮动幅度,调整制定本行存款各期限档次的具体利率水平。一般大额、长期存款利率水平接近同业拆借利率水平或相同,特殊时期还高于拆借利率;小额、短期存款利率水平低于同业拆借利率水平。
从贷款利率的确定方面来看,商业银行的各项贷款利率应在中央银行规定的上下限内,围绕基础利率浮动。商业银行确定浮动幅度,一般根据同业拆借利率的变化趋势、贷款质量、期限、风险、所投行业的发展前景及与客户的信用关系因素确定。
2.中央银行间接调控利率。
在市场利率制度下,中央银行不是直接管理商业银行的所有利率,而是实行间接调控政策,由商业银行自主决定本行的利率。但是为了防止比较大的商业银行利用垄断地位而破坏市场利率有序、均衡地运行,中央银行应保留对存款利率上限、基础贷款利率或最优惠贷款利率的窗口指导权。同时,中央银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业务间接调控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的方式,调控同业拆借利率,并由此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
中央银行应经常分析同业拆借利率的变动情况及其变化的原因,同时分析其他客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趋势、预测市场利率变化趋势和货币供应情况的变化,检查其是否满足货币政策的需要。对可能出现不符合货币政策目标的发展趋势,央行要提前、及时地制定利率调控策略。由于利率政策具有信号作用和迟滞效应,同时是一个间接调控的杠杆,因此,中央银行应小幅多次调整基准利率,引导社会资金流向,调控同业拆借利率,由此影响全社会的各种利率水平。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经营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什么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具体如下:
1、金融机构采取了差异化的利率策略,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大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使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2、贷款利率市场化以后,能够获得更多贷款利息收入,为银行增加更多获利能力,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服务水平,促进金融服务创新;
3、金融机构会给优质客户创造更多收益,风险较大且信誉度低的客户将退出信贷市场;
4、存款利率市场化可以更加有效地吸纳闲散资金,把社会上闲置的资金很好地利用起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更好地创造价值,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有什么机遇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机遇有以下方面:
1、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扩大商业银行经营自主权,有利于商业银行开展金融产品创新;
2、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创造更加自由的经营环境,有利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3、利率市场化增加了商业银行主动匹配资产与负债的手段。
而实行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波动的不确定性会影响银行存贷差的利润空间,尤其对国内银行高度依赖利息收入的传统经营模式造成冲击。把定价权交给了市场,对银行金融产品的定价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加大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一系列风险。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有什么影响
一、利率市场化对银行有什么影响?
对银行的有利影响如下:
1、让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
金融机构采取了差异化的利率策略,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大金融机构对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融资变得多元化,促使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也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2、增加金融机构获利能力
贷款利率市场化以后,一些金融机构可能会上浮贷款利率,那么,就能够获得更多贷款利息收入,为银行增加更多获利能力。同时,银行在给中小企业贷款的时候,可能会更加严格贷款条件,对于发展前景更好的中小企业优先贷款,这样也可以进一步减少不良贷款。同时,还可以增加金融机构之间的市场竞争,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服务水平,促进金融服务创新。
3、提高信贷质量
贷款利率市场化之后,金融机构会给优质客户创造更多收益,而使那些质量不高的客户收益下降,风险较大且信誉度低的客户将退出信贷市场。
4、更有效地吸引闲置资金。
利率市场化或再择机有序放开存款利率,存款利率市场化以后,可以更加有效地吸纳闲散资金,把社会上闲置的资金很好地利用起来,如果利率上涨,可以更加吸引大客户闲置资金,利率市场化以后,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来决定利率,那么适当地提高存款利率,就可以在短时期内吸引到更多数量的闲置资金,以备今后发展。更好地把闲置资金利用起来,利率市场化可以起到积极作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更好地创造价值,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5、有利于信誉好的客户
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也更加严格审核贷款人的信用状况,信用好的贷款者将更多受到青睐,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存款利率一般会提高,贷款利率则会下降,老百姓将会得到更多的实惠,同时,促进信用体系向前迈进一步。
6、将推进存款保险制度
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之间竞争会增强,一些银行可能面临新的风险,为了维护整个市场稳定,或将推进存款保险制度。
7、促进农村金融服务进一步提高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不再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设立上限,有利于农村信用社自主定价,有利于统一各类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政策,营造更加公平竞争环境,有利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村金融服务进一步创新与提高。
8、加速银行升级
利率市场化,资产定价将更加透明,商业银行利息差有利于竞争,经营模式转型压力增加,加速传统银行业务向投资银行、财富管理转变,促进银行进一步升级。
对银行的不利影响如下:
1、商业银行经营压力增加
利率市场化以后,并不意味着所有金融贷款利率都会升高,中小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压力可能会有所增加。
2、利率波动的风险
利率市场化之后,利率对经济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增加,无论是国际金融市场利率上升或下降,各种市场经济变化,甚或是银行客户变更还贷或取款时间等,都可能会对利率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扩展资料:
利率市场化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
(1)使贷款利率更好地覆盖风险溢价。风险溢价直接关系到解决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部分小企业经营状况不稳,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对小企业的贷款风险相对较大。贷款定价限制的逐步放开使贷款利率能够反映贷款风险状况,更好地覆盖风险溢价,从而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多地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2)在金融生态逐步改善的过程中,使金融机构有能力利用利息收入弥补贷款损失。金融生态即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包括法律、社会信用体系、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改革的进展和银企关系等诸多方面。金融生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贷款风险的大小和新增不良贷款的比例。
(3)能够培养中国金融机构的产品定价能力。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特别是2006年过渡期结束后,金融业的竞争将大大加剧。特别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人民币业务的全面开放将使其面临若干挑战,其中商业银行是否具有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是主要挑战之一。
简述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利率市场化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一般而言,利率市场化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二是中央银行通过间接调控的方式影响市场利率。解析: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培育金融市场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化的过程,最终形成完善的金融市场:融资工具品种齐全、结构合理;信息披露制度充分;赋有法律和经济手段监管体制;同时,利率市场化将有利于中央银行对金融市场间接调控机制的形成,对完善金融体制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更多文章:
爱我一下.夏(急急!!泰国电影《爱我一下·夏》里所有的歌!)
2024年3月14日 20:30
不必花力气打的东西是什么(脑筋急转弯不必花力气打的是什么的脑筋急转弯)
2024年7月12日 06:40
DNF中有没有一些笑点担当的装备?DNF有哪些特别搞笑的武器
2024年9月20日 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