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尽量低估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什么是谨慎性原则
本文目录
-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尽量低估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 什么是谨慎性原则
- 会计核算用好谨慎性原则
- 会计学中的重要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的区别
- 谨慎性原则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 谨慎性原则名词解释
- 会计的谨慎性原则要求
- 谨慎性原则的具体体现有哪些
- 谨慎原则的特点
- 会计谨慎性原则是什么意思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尽量低估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谨慎性原则是尽量低估企业的资产与收益,对可能发生的损失与费用则要算足,前提是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尽可能减少经营者的风险负担,办法是在符合会计政策的前提下应当考虑企业风险,尽量低估企业的资产与收益,对可能发生的损失与费用则要算足。拓展资料:会计核算,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和报账,为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会计法》第9条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是会计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职能,又叫反映职能。记账是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采用一定的记账方法,在账簿中进行登记,以反映在账面上;算账是指在日常记账的基础上,对特定主体一定时期内的收入、费用、利润和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进行计算,以算出该时期的经营成果和该日期的财务状况;报账就是在算账的基础上,将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以会计报表的形式向有关各方报告。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是根据账簿记录定期编制的、总括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特定时点(月末、季末、年末)和一定时期(月、季、年)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成本费用等的书面文件。会计报表提供的资料,不仅是分析考核财务成本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及编制下期财务成本计划和预算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经济决策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工作必要的参考资料。上述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相互联系、密切配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就其工作程序和工作过程来说,主要是三个环节: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在一个会计期间,所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通过这三个环节进行会计处理,将大量的经济业务转换为系统的会计信息。这个转换过程,即从填制和审核凭证到登记账簿,直至编出会计报表周而复始的变化过程,就是一般称谓的会计循环。其基本内容是:经济业务发生后,经办人员要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经会计人员审核整理后,按照设置的会计科目,运用复式记账法,编制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账簿;要依据凭证和账簿记录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成本计算,并依据财产清查对账簿记录加以核实,在保证帐实相符的基础上,定期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核算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符合有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力求会计资料真实、正确、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明确规定,下列事项必须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4)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5)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7)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什么是谨慎性原则
权责发制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准则中处于核心地位,但二者在实际执行中又往往相互矛盾,在收入的确认上,前者不考虑应收能否实现,而按后者则必须考虑。 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处理未来不确定的经济事项时必须持谨慎态度。凡是没有绝对把握实现的收入,不能人为虚拟入账;凡是可以预见的,并且应列入本期成本的支出,都应列入本期损益。所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面对的都是一个有风险的市场,其经营活动都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在处理未来不确定的经济事项时,必须持谨慎态度。人为虚拟收入,下甩支出,必然形成泡沫经济,带来虚假繁荣。 谨慎性原则的核心是稳健经营,它强调对于可以预见的损失和费用,都应予以记录和确认,而对没有十分把握的收入则不能予以确认和入账。比如,对于某一贷款户欠交利息,在表内挂账还是表外登记,应主要取决于该笔利息在短期内能否收回。能够收回的,则可以列入表内挂账,相应增加利息收入,对近期无望收回的,应本着谨慎性原则,列入表外登记,防止形成虚收。 显而易见,在财务收支的确认,尤其是在收入的确认上,权责发生制要求严格实行应收应付制,不考虑是否存在虚收现象,而谨慎性原则要求,必须稳健经营,任何收入必须建立在可以实现的基础上,以防止和杜绝虚收。这样两个本来各自成立的原则,在收支确认这个范围内,就形成了明显的一对矛盾。 谨慎性原则的执行范围:按照现行企业财务通则和财务制度规定,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核算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谨慎性原则:(1)建立了贷款呆账准备金制度;(2)按应收账款的余额提取坏账准备金,同时规定,对当年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坏账损失,超过提取坏账准备金的部分,可以进入当年成本;(3)加速固定资产折旧;(4)合理处理贷款抵押、质押品的入账价格。 谨慎性原则的执行结果:从谨慎性原则的执行范围可以看出,目前谨慎性原则仅仅在国有商业银行成本支出的局部范围内发挥作用,呆账、坏账准备金提取的比例很小,对于巨额的呆账损失和待冲销坏账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会计核算用好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项重要原则,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核算处理上持谨慎态度,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者保持警惕,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对具体会计核算行为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谨慎性原则在企业财务核算中的具体运用体现在多个方面。 第一,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存货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时,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在物价上涨时,发出存货的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会使本期成本接近当期水平,减少利润中的水分,期末存货价值偏低,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第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平速折旧法(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两类。若企业选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则可使企业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前几年多提折旧,从而减少利润,少缴所得税,等于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又可使投入的资金尽早收回,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体现了谨慎性。 第三,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 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以确保企业的资产更加真实、有效,确保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稳妥可靠。 此外,谨慎性原则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无形资产等具体会计准则中也得到具体体现。 如果谨慎性原则不能在财务会计中恰当运用,就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过度稳健。我国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自身利益,谨慎性原则成为企业经营者隐瞒利润、逃避税收的秘密武器。同时,有些上市公司为了提高股票市值,故意夸大企业利润,违背了谨慎性原则。一是稳健不足。如实际成本计价方法下,发出存货的成本按什么价格计价,是采用先进先出法,还是后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固定资产采用快速折旧法还是采用直线折旧法计提折旧?短期投资计提跌价准备时,是按投资总体、按投资类别还是按单项投资计提?以上情况都会由于企业选择性较强而出现不同的结果,形成资产价值和利润不实的情况。 因此,企业在会计实务中必须认真贯彻谨慎性原则的要求,真正做到用好用活,防止滥用或歪曲使用谨慎性原则来设秘密准备、过分提取准备、故意压低资产或收益、故意抬高负债或费用,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讲究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的专业判断,对会计交易或事项作出谨慎性的处理。
会计学中的重要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的区别
重要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的区别如下:
1、工作的性质不同
重要性原则主要是一些事务性的工作。人事部门负责招待领导的决策。
而谨慎性原则则包含战略性的工作和事务性的工作,批准作用的组织、领导会计机构或会计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
2、职责不同
重要性原则负责本单位财产物资的统一管理,每年进行一次财产清查,健全保管、领用、维护、赔偿、报废、报损以及人员调动交接制度,保证账物相符。
而谨慎性原则负责组织编制本单位资金的筹集计划和使用计划,并组织实施。资金的筹集计划和使用计划要结合本单位的经营预测和经营决策以及生产、经营、供应、销售、劳动、技术措施等计划,按年、按季、按月进行编制,
并根据企业的经济核算责任制将各项计划指标分解下达落实,督促执行。根据生产经营发展和节约资金的要求,组织有关人员,合理核定资金定额,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根据管用结合和资金归口分级管理的要求,拟定资金管理与核算实施办法,并组织有关部门贯彻执行
3、功能不同
谨慎性原则运用广泛,可防止抬高资产和收益,压低负债和费用,并起到预警风险和化解风险的作用。但实际运用中存在利用谨慎性原则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要采取必要措施趋利弊害,使会计信息更具客观性。
而重要性原则有利于进一步挤去资产和利润中的水分,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做出准确的经营决策;保护债权人和小股东的利益;企业近期少交所得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对其他基本会计原则的适应性进行修正。
4、工作内容不同
重要性原则主要制定、修改关于权限和职能责任的组织结构,建立双轨的、相互的、纵向及横向的信息交流系统。预测对于工作人员的需求,做出人员投入计划,并对所需要的管理政策和计划做出预先设想。
人员的配备和使用:即按照工作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录用、考核、奖惩、安置等。帮助工作人员不断提高个人工作能力,进行任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
而谨慎性原则主要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做好工作人员的工资定级、升级和各种保险福利工作。通过各种教育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励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工作情况和程序进行总结、评价,以便改进管理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要性原则
百度百科-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谨慎性原则是指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是指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最小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即所谓“宁可预计可能的损失,不可预计可能的收益”。
会计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一项重要原则,运用广泛,可防止抬高资产和收益,压低负债和费用,并起到预警风险和化解风险的作用。但实际运用中存在利用谨慎性原则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要采取必要措施趋利避害,使会计信息更具客观性。
在资产方面:
谨慎性原则在资产方面应用很多,首先,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而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应选择合同期限、法律期限、经营期限,10年中最短者;其次,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存在较大的无形损耗,所以采取加速折旧。
再其次,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全面检查各项资产,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其中包括:短期投资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坏账损失准备、存货跌价准备。
最后、在物价上涨时,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选择后进先出法,物价下跌时选择先进先出法。
谨慎性原则名词解释
谨慎性原则是指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是指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最小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即所谓“宁可预计可能的损失,不可预计可能的收益”。优点1.有利于进一步挤去资产和利润中的水分,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2.有利于做出准确的经营决策;3.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和小股东的利益;4.有利于企业近期少交所得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5.有利于对其他基本会计原则的适应性进行修正。缺点1.确认与计量难度较大。2.计提被滥用。3.对减值准备的再确认缺乏权威性。4.有的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有的资产按市价计价,缺乏一致性。
会计的谨慎性原则要求
会计的谨慎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在面对不确定性和风险时保持谨慎,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不确定性和风险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会计的谨慎性原则要求如下:1. 描述财务状况和交易时应保守。2. 在应对未来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时,应采用保守估计。3. 应对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积极准备。4. 考虑到公司的财务稳健性和财务控制的重要性,尽可能减少风险。5. 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6. 对财务报表中涉及的所有事项进行透明披露,以便利益相关者能够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交易。
综上所述,会计的谨慎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必须考虑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采取谨慎的态度,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并进行透明披露。
谨慎性原则的具体体现有哪些
谨慎性原则可以体现在确认、计量、报告等诸方面。它要求:会计确认标准稳妥合理;会计计量不得高估资产、权利和利润;会计报告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会计信息。
谨慎性原则是在保守主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不能将其完全等同于保守主义。因为保守主义的信条是:确认一切可能的损失,但避免预计任何可能的收益。算足可能的损失,无视可能的收益。其极端是一贯地、蓄意地、一概地多计费用和损失,少计资产和利润。甚至建立秘密准备,人为操纵利润。造成信息误导。
应用谨慎性原则的依据和效果。
一是会计环境中存在着大量不确定因素影响会计要素的精确确认和计量,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估计和判断。
二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济活动有一定的风险性,提高抵御经营风险和市场竞争能力需要谨慎。
三是使会计信息建立在谨慎性的基础上,避免夸大利润和权益、掩盖不利因素,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四是可以抵消管理者过于乐观的负面影响,有利于正确决策。
谨慎原则的特点
1 谨慎性会计原则的主要特点
谨慎性会计原则是我国的会计人员从国外引进的科学会计原则,在坚持谨慎性原则完成会计以及财务核算工作时,避免过多的计算企业的收益与资产,同时不能将企业日常费用与负债少计。其具有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确定资产的损益情况以及计价数额的时候,会计人员一般会制定出多种计提方案,最后根据资产核算条件选出最为合适的方法,在谨慎性原则的引导下,会计人员要尽量选择本期获取利润与净资产均比较低的计提方案,在对资产进行计价的时候,不将不确定的收益加入到预计范围之中,预先做好资产减值的工作准备,提前将资产损失纳入到考虑范围中。
如果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需要面对需要难以确定的因素,会计人员需要给出职业化水平比较高的财务判断,将存在发生可能性的损失以及风险充分估计发那位之中,不能对经营活动的收益与资产高估,也不能对经营消耗费用以及负债低估。在市场的基础条件影响下,企业拥有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并不固定,一旦市场出现变动情况,必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会出现持续变动的情况,资产价值也会随着资产价格的变化而出现变化。如果企业的经营资产出现减损情况,会计人员需要在会计核算报告之中将资产损耗情况清晰记录,为计提减值工作做好准备。如果确定资产带给企业的经济效益低于预期,会计人员就要预先完成减值准备任务。
会计谨慎性原则是什么意思
会计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一项重要原则,运用广泛,可防止抬高资产和收益,压低负债和费用,并起到预警风险和化解风险的作用。在资产方面:谨慎性原则在资产方面应用很多,首先,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而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应选择合同期限、法律期限、经营期限,10年中最短者。其次,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存在较大的无形损耗,所以采取加速折旧法;再其次,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全面检查各项资产,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其中包括:短期投资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坏账损失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最后、在物价上涨时,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选择后进先出法,物价下跌时选择先进先出法。在收入方面:如果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应按劳务的完成程度确认收入,如果完工程度不能可靠计量,按实际消耗成本确认收入,当发生成本高于可能收回效益,按实际能收回收益确认收入。在债权人方面,当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或债转股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应按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资产或股权的入账价值,而不能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
更多文章:
巡回检查制度应包括哪些内容?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巡检制度的区别
2024年3月2日 23:00
苏轼写荔枝名句(日荔枝300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哪位诗人的名句)
2024年7月25日 03:40
他怎么了作文500字五年级下册优秀(他___了作文500字五年级下册)
2024年6月24日 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