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后期张说的读音?蜀道后期古诗拼音
本文目录
- 蜀道后期张说的读音
- 蜀道后期古诗拼音
- 注释赏析《蜀道后期[唐]张说》诗词意思解释
- 《蜀道后期》张说唐诗鉴赏
- 蜀道后期古诗译文
- 蜀道后期原文_翻译及赏析
- 张说《蜀道后期》原文及翻译赏析
- 蜀道后期译文和注释
- 蜀道后期赏析
- 蜀道后期古诗拼音版
蜀道后期张说的读音
《蜀道后期》张说读音为shǔ dào hòu qī,zhāng shuō。
全文。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解释。
此诗前两句写作者力争按时回到洛阳,不料情况突变,秋前回洛阳的希望落空了,表现了心中的怅惘;后两句作者却绕开一笔,埋怨秋风无情,不等自己抢先到洛阳去了,抒写内心感触,点明题意。这样避开了率直无味的毛病,把本来无情的秋风人格化了,借抱怨秋风,抒发心中烦恼,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翻译。
我的心与明月争时光,来往的行程预期。秋风不等我就先行,先到洛阳城。
注释。
1、蜀:指今四川一带。
2、争日月:与时间竞争。
3、洛阳:当时的首都,武则天称帝后定都洛阳。
4、后期:推迟后的日期。
5、客心:旅居异地时的心情。
6、先至洛阳城:秋风按期而至,比诗人更早到达洛阳。
7、预期程:预先规划的行程。
《蜀道后期》这首诗中运用的手法:
1、借景抒情:在首句客心争日月,张说借描写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内心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他以日月为喻,暗示时间的无情,而自己的客心在时间的长河中争斗,试图把握住每一分每一秒,却往往感到无力。这种借景抒情的技巧,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力。
2、象征手法:来往预期程一句中,来往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反复,预期程则象征着人的计划和期望。诗人通过这两个象征性的词语,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无奈和困惑。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度。
3、对比手法:在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这一句中,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他将自己的旅程与秋风的到来进行了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时间流逝的焦虑和无奈。这种对比也凸显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
蜀道后期古诗拼音
《蜀道后期》古诗拼音如下:
shǔ dào hòu qī
蜀道后期
tánɡ zhānɡ shuō
唐张说
kè xīn zhēnɡ rì yuè,lái wǎnɡ yù qī chénɡ。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qiū fēnɡ bù xiānɡ dài, xiān zhì luò yánɡ chénɡ。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这首诗的大意是,旅客们的心中总是想着要尽快赶到目的地,总是在预期的时间内安排好自己的行程。然而,秋风却不等待他们,比他们更早地到达了洛阳城。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对行程的焦虑和对时间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旅人的心境,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蜀道后期》描述的故事:
1、旅人的焦虑。在诗的第一句中,“客心争日月”,诗人描绘了旅人的心境。他们总是想着要尽快到达目的地,总是在预期的时间内安排好自己的行程。这个“争”字,表达了旅人的焦虑和急切,也暗示了时间的紧迫和生命的短暂。
2、自信的行程安排。在诗的第二句中,“来往预期程”,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旅人的行程安排。他们总是在预期的时间内来往于不同的地方,安排好自己的行程。这个“预期”字,表达了旅人对行程的掌控和自信,也暗示了他们对自己的生命和时间的认知。
3、秋风的无情。在诗的第三句中,“秋风不相待”,诗人突然转折,描绘了秋风的无情和不可预测。秋风不等待旅人,比他们更早地到达了洛阳城。这个“不相待”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4、时间的无情。在诗的第四句中,“先至洛阳城”,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秋风的无情和不可预测。秋风比旅人更早地到达了洛阳城,这个“先至”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不可逆转性。
注释赏析《蜀道后期[唐]张说》诗词意思解释
蜀道后期 [唐]张 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客心:离家的客子之心。 争日月:争取时间。
预期程:预先定好的期限。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待:等待。
至:到达。
“后”字从对面托出,一句不正说,妙绝。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题曰蜀道后期,意为诗人自蜀地而归,落后于原定的行期。游子在外,心怀故里,争取时间,预定在秋风初起之际赶到洛阳家中,可是途中耽搁,未能如期而至,故作此小诗以抒心中烦恼。“后期”者,不果前所期也。前两句中“争”字、“预”字,见出题中“后”字。责秋风而怨其不相待,以秋风先到,反托己之后期,巧心俊发,烘托入妙。人知其借秋风解嘲,而不知其将秋风来安排日月,故“不相待”更奇。“后期”何于秋风,而怨其不相待?“诗有别趣,而不关理”,即此之谓。
《蜀道后期》张说唐诗鉴赏
蜀道后期
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张说诗鉴赏
这首诗是张说在校书郎任内出使西川时所作。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客心”是指客居异乡的游子之心,“争日月”,象同时间进行一场争夺战。这“争”字实在下得好,把游子的心情充分表露出来了。“来往预期程”,是解释自己所以“争日月”
的缘故。公府的事都有个时间限制,那就要事先进行准备,作出计划,所以说是“预”。十个字将诗人当时面临的客观情况,心里的.筹划、思索,都写进去了,简炼明白,手法很高明。
这十个字又为下文埋下伏笔。本来使蜀的日程安排就十分紧凑,但诗人回家之心更急切,他要力争按时回洛阳。他是洛阳人,预期回归,与家人团聚。
下文忽然来个大转折:“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不料情况突变,原定秋前赶回洛阳的愿望落空了。游子之心,当然怅惘。然而诗人却有意将人的感情隐去,绕开一笔,埋怨起秋风来了:这秋风呵,也是够无情的,它就不肯等我一等,径自先回洛阳城去了。
这一笔,妙在避免了平白直露,把人格化了的秋风形容为“无情的秋风”。这秋风先至,自然要引起许多烦恼。试想,秋风一到洛阳,亲人们必然要翘首企盼;而自己未能如约归家的苦衷就更不必说了。淡淡一笔,情致隽永深厚。
在这里,诗人究竟是埋怨秋风,还是抒发心中的烦恼?诗中没有明说,颇费人寻绎,正是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可以想见,诗人对于情况的突然变化,确实感到意外,或有些不满,不过他用的是“含蓄”的语言罢了。
张说早些时就作过一首《被使在蜀》诗:“即今三伏尽,尚自在临邛。归途千里外,秋月定相逢。”
归期定在秋月,即此诗所谓“预期程”。不料时至秋令,秋风已起,比诗人“先至洛阳城”,他却没能归返,即诗题所谓“后期”。秋风本是按时而起,无所谓“先”;只因诗人归期“后”了,就显出秋风的“先”来。两首合看,于诗中的情味当有更深的体会。
蜀道后期古诗译文
译文1:
客居思归的心总在争取时间,来来往往事先已计划好日程。
秋风性情急迫竟然不肯等待,抢先回到了我的家乡洛阳城。
译文2:
出使蜀地,归家的急切之情好像在与日月争时间,来往的日程事先已经策划好,可秋风不等待我,先到了我的家乡洛阳城。
注释:
(1)蜀道后期:指作者出使蜀地,未能如期归家。后期,是落后于所预定的归期的意思。蜀,今四川一带。
(2)客心:客居外地者的心情。争日月:同时间竞争。
(3)预期程:事先安排好日期和行程。
(4)不相待:不肯等待。
(5)洛阳:当时的首都。武则天称帝后定都洛阳。
蜀道后期原文_翻译及赏析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唐代·张说《蜀道后期》 蜀道后期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抒情秋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客游在外,行事尽量迅速,像同时间在竞争一样,来往的行程都是预先规划好了的。 可秋风不肯等待,自个儿先到洛阳城去了。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八十九。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刘逸生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首诗是张说在校书郎任内出使西川时写的,虽只寥寥二十字,却颇能看出他写诗的技巧和才华。
一个接受任务到远地办事的人,总是怀着对亲人的眷恋,一到目的地,就掐指盘算著回归的日期,这种心情是很自然的。但张说能把这种幽隐的心情“发而为诗”,而且压缩在两句话里,却不简单。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客心”是旅外游子之心,“争日月”,象同时间进行一场争夺战。这“争”字实在写得好,把处在这种地位的游子的心情充分表露出来了。“来往预期程”,是申说自己所以“争日月”的缘故。公府的事都有个时间规定,那就要事先进行准备,作出计画,所以说是“预”。十个字把诗人当时面临的客观情况,心里的筹划、掂量,都写进去了,简炼明白,手法很高明。
这十个字又是下文的伏笔。本来使蜀的日程安排是十分紧凑的,然而诗人回归之心更急切,他要力争按时回洛阳。他是洛阳人,在洛阳有家,预期回归,与家人团聚。
下文忽然来个大转折:“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不料情况突变,原定秋前赶回洛阳的希望落空了。游子之心,当然怅惘。然而诗人却有意把人的感情隐去,绕开一笔,埋怨起秋风来了:这秋风呵,也是够无情的,它就不肯等我一等,迳自先回洛阳城去了。
这一笔,妙在避开了率直无味的毛病,而且把人格化了的秋风形容为“无情的秋风”。这秋风先至,自然要引起许多烦恼。可以试想,秋风一至洛阳,亲人们必然要翘首企盼;而自己未能如约的苦衷就更不用说了。淡淡一笔,情致隽永深厚。
在这里,诗人到底是埋怨秋风,还是抒发心中的烦恼?诗中没有明说,颇费人寻绎,正是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不过可以想见,诗人对于这次情况的突然变化,确实感到意外,或有点不满,不过他用的是“含蓄”的语言罢了。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武则天天授年间(690年九月—692年三月),其时诗人任校书郎,曾两度奉使入西蜀。诗人本已预期规程,却因事而被迫推迟,因而创作此诗。张说(667年~730年) 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张说
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主人使奴星结柳作车,缚草为船,载糗舆粮,牛系轭下,引帆上樯。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问所涂,窃具船与车,备载糗粻,日吉时良,利行四方,子饭一盂,子啜一觞,携朋挚俦,去故就新,驾尘风,与电争先,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 屏息潜听,如闻音声,若啸若啼,砉敥嘎嘤,毛发尽竖,竦肩缩颈,疑有而无,久乃可明,若有言者曰:“吾与子居,四十年余,子在孩提,吾不子愚,子学子耕,求官与名,惟子是从,不变于初。斗神户灵,我叱我呵,包羞诡随,志不在他。子迁南荒,热烁湿蒸,我非其乡,百鬼欺陵。太学四年,朝韮暮盐,唯我保汝,人皆汝嫌。自初及终,未始背汝,心无异谋,口绝行语,于何听闻,云我当去?是必夫子信谗,有间于予也。我鬼非人,安用车船,鼻齅臭香,糗粻可捐。单独一身,谁为朋俦,子苟备知,可数已不?子能尽言,可谓圣智,情状既露,敢不回避。” 主人应之曰:“予以吾为真不知也耶!子之朋俦,非六非四,在十去五,满七除二,各有主张,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转喉触讳,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其名曰智穷:矫矫亢亢,恶园喜方,羞为奸欺,不忍伤害;其次名曰学穷:傲数与名,摘抉杳微,高挹群言,执神之机;又其次曰文穷:不专一能,怪怪奇奇,不可时施,祗以自嬉;又其次曰命穷:影与行殊,而丑心妍,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又其次曰交穷:磨肌戛骨,吐出心肝,企足以待,寘我仇怨。凡此五鬼,为吾五患,饥我寒我,兴讹造讪,能使我迷,人莫能间,朝悔其行,暮已复然,蝇营狗苟,驱去复还。” 言未毕,五鬼相与张眼吐舌,跳踉偃仆,抵掌顿脚,失笑相顾。徐谓主人曰:“子知我名,凡我所为,驱我令去,小黠大痴。人生一世,其久几何,吾立子名,百世不磨。小人君子,其心不同,惟乖于时,乃与天通。携持琬琰,易一羊皮,饫于肥甘,慕彼糠糜。天下知子,谁过于予。虽遭斥逐,不忍于疏,谓予不信,请质诗书。” 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烧车与船,延之上座。——唐代·韩愈《送穷文》送穷文
唐代 : 韩愈
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主人使奴星结柳作车,缚草为船,载糗舆粮,牛系轭下,引帆上樯。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问所涂,窃具船与车,备载糗粻,日吉时良,利行四方,子饭一盂,子啜一觞,携朋挚俦,去故就新,驾尘风,与电争先,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
展开阅读全文∨
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主人使奴星结柳作车,缚草为船,载糗舆粮,牛系轭下,引帆上樯。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问所涂,窃具船与车,备载糗粻,日吉时良,利行四方,子饭一盂,子啜一觞,携朋挚俦,去故就新,驾尘风,与电争先,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
屏息潜听,如闻音声,若啸若啼,砉敥嘎嘤,毛发尽竖,竦肩缩颈,疑有而无,久乃可明,若有言者曰:“吾与子居,四十年余,子在孩提,吾不子愚,子学子耕,求官与名,惟子是从,不变于初。斗神户灵,我叱我呵,包羞诡随,志不在他。子迁南荒,热烁湿蒸,我非其乡,百鬼欺陵。太学四年,朝韮暮盐,唯我保汝,人皆汝嫌。自初及终,未始背汝,心无异谋,口绝行语,于何听闻,云我当去?是必夫子信谗,有间于予也。我鬼非人,安用车船,鼻齅臭香,糗粻可捐。单独一身,谁为朋俦,子苟备知,可数已不?子能尽言,可谓圣智,情状既露,敢不回避。”
主人应之曰:“予以吾为真不知也耶!子之朋俦,非六非四,在十去五,满七除二,各有主张,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转喉触讳,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其名曰智穷:矫矫亢亢,恶园喜方,羞为奸欺,不忍伤害;其次名曰学穷:傲数与名,摘抉杳微,高挹群言,执神之机;又其次曰文穷:不专一能,怪怪奇奇,不可时施,祗以自嬉;又其次曰命穷:影与行殊,而丑心妍,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又其次曰交穷:磨肌戛骨,吐出心肝,企足以待,寘我仇怨。凡此五鬼,为吾五患,饥我寒我,兴讹造讪,能使我迷,人莫能间,朝悔其行,暮已复然,蝇营狗苟,驱去复还。”
言未毕,五鬼相与张眼吐舌,跳踉偃仆,抵掌顿脚,失笑相顾。徐谓主人曰:“子知我名,凡我所为,驱我令去,小黠大痴。人生一世,其久几何,吾立子名,百世不磨。小人君子,其心不同,惟乖于时,乃与天通。携持琬琰,易一羊皮,饫于肥甘,慕彼糠糜。天下知子,谁过于予。虽遭斥逐,不忍于疏,谓予不信,请质诗书。”
辞赋精选 , 人生 , 抒情自白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楼楚馆,云闲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直待西楼、数声羌管。——宋代·李清照《殢人娇·后亭梅花开有感》殢人娇·后亭梅花开有感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楼楚馆,云闲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直待西楼、数声羌管。 写花 , 梅花 , 抒情伤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唐代·王昌龄《出塞二首》出塞二首
唐代 :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边塞 , 写景 , 叙事 , 战争 , 抒情组诗
张说《蜀道后期》原文及翻译赏析
蜀道后期原文: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蜀道后期翻译及注释
翻译 我客游在外,行事尽量迅速,像同时间在竞争一样,来往的行程都是预先规划好了的。可秋风不肯等待,自个儿先到洛阳城去了。
注释 1蜀:今四川一带。2争日月:同时间竞争。3洛阳:当时的首都。武则天称帝后定都洛阳。
蜀道后期赏析
刘逸生
此诗载于《全 唐诗 》卷八十九。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刘逸生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首诗是张说在校书郎任内出使西川时写的,虽只寥寥二十字,却颇能看出他写诗的技巧和才华。
一个接受任务到远地办事的人,总是怀着对亲人的眷恋,一到目的地,就掐指盘算著回归的日期,这种心情是很自然的。但张说能把这种幽隐的心情「发而为诗」,而且压缩在两句话里,却不简单。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客心」是旅外游子之心,「争日月」,像同时间进行一场争夺战。这「争」字实在写得好,把处在这种地位的游子的心情充分表露出来了。「来往预期程」,是申说自己所以「争日月」的缘故。公府的事都有个时间规定,那就要事先进行准备,作出计划,所以说是「预」。十个字把诗人当时面临的客观情况,心里的筹划、掂量,都写进去了,简炼明白,手法很高明。
这十个字又是下文的伏笔。本来使蜀的日程安排是十分紧凑的,然而诗人回归之心更急切,他要力争按时回洛阳。他是洛阳人,在洛阳有家,预期回归,与家人团聚。
下文忽然来个大转折:「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不料情况突变,原定秋前赶回洛阳的希望落空了。游子之心,当然怅惘。然而诗人却有意把人的感情隐去,绕开一笔,埋怨起秋风来了:这秋风呵,也是够无情的,它就不肯等我一等,迳自先回洛阳城去了。
这一笔,妙在避开了率直无味的毛病,而且把人格化了的秋风形容为「无情的秋风」。这秋风先至,自然要引起许多烦恼。可以试想,秋风一至洛阳,亲人们必然要翘首企盼;而自己未能如约的苦衷就更不用说了。淡淡一笔,情致隽永深厚。
在这里,诗人到底是埋怨秋风,还是抒发心中的烦恼?诗中没有明说,颇费人寻绎,正是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不过可以想见,诗人对于这次情况的突然变化,确实感到意外,或有点不满,不过他用的是「含蓄」的语言罢了。
张说早些时就写过一首《被使在蜀》诗:「即今三伏尽,尚自在临邛。归途千里外,秋月定相逢。」归期定在秋月,即此诗所谓「预期程」。不料时届秋令,秋风已起,比诗人「先至洛阳城」,他却落后了,即诗题所谓「后期」。秋风本是按时而起,无所谓「先」;只因诗人归期「后」了,便显出秋风的「先」来。两首合看,于诗中的情味当有更深的体会。
蜀道后期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武则天天授年间(690年九月—692年三月),其时诗人任校书郎,曾两度奉使入西蜀。诗人本已预期规程,却因事而被迫推迟,因而创作此诗。 诗词作品: 蜀道后期 诗词作者:【 唐代 】 张说 诗词归类: 【抒情】、【秋风】
蜀道后期译文和注释
蜀道后期译文和注释如下:
译文:
客居思归的心总在争取时间,来来往往事先已计划好日程。 秋风性情急迫竟然不肯等待,抢先回到了我的家乡洛阳城。
注释 :
⑴蜀道后期:指作者出使蜀地,未能如期归家。后期,是落后于所预定的归期的意思。蜀,今四川一 带。
⑵客心:客居外地者的心情。争日月:同时间竞争。
⑶预期程:事先安排好日期和行程。
⑷不相待:不肯等待。 ⑸洛阳:当时的首都。武则天称帝后定都洛阳。
作品鉴赏:
《蜀道后期》此诗前两句写作者遭情况突变,秋前回洛阳的希望落空,表达了心中的怅惘,后两句借抱怨秋风,抒发心中烦恼,把无情的秋风人格化,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武则天天授年间(690年九月—692年三月),其时诗人任校书郎,曾两度奉使入西蜀。诗人本已预期规程,却因事而被迫推迟,因而创作此诗。
名家点评 :《唐诗偶评》:体格奇而肌理细。
《唐诗正声》:吴逸一评:诗意巧妙,非百炼不能,又似不用意而得者。
《唐诗广选》:“争”字、“预”宇,见得题中“后”字出,一字岂可轻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想头远异
蜀道后期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八十九。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刘逸生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首诗是张说在校书郎任内出使西川时写的,虽只寥寥二十字,却颇能看出他写诗的技巧和才华。
一个接受任务到远地办事的人,总是怀着对亲人的眷恋,一到目的地,就掐指盘算着回归的日期,这种心情是很自然的。但张说能把这种幽隐的心情“发而为诗”,而且压缩在两句话里,却不简单。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客心”是旅外游子之心,“争日月”,象同时间进行一场争夺战。这“争”字实在写得好,把处在这种地位的游子的心情充分表露出来了。“来往预期程”,是申说自己所以“争日月”的缘故。公府的事都有个时间规定,那就要事先进行准备,作出计划,所以说是“预”。十个字把诗人当时面临的客观情况,心里的筹划、掂量,都写进去了,简炼明白,手法很高明。
这十个字又是下文的伏笔。本来使蜀的日程安排是十分紧凑的,然而诗人回归之心更急切,他要力争按时回洛阳。他是洛阳人,在洛阳有家,预期回归,与家人团聚。
下文忽然来个大转折:“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不料情况突变,原定秋前赶回洛阳的希望落空了。游子之心,当然怅惘。然而诗人却有意把人的感情隐去,绕开一笔,埋怨起秋风来了:这秋风呵,也是够无情的,它就不肯等我一等,径自先回洛阳城去了。
这一笔,妙在避开了率直无味的毛病,而且把人格化了的秋风形容为“无情的秋风”。这秋风先至,自然要引起许多烦恼。可以试想,秋风一至洛阳,亲人们必然要翘首企盼;而自己未能如约的苦衷就更不用说了。淡淡一笔,情致隽永深厚。
在这里,诗人到底是埋怨秋风,还是抒发心中的烦恼?诗中没有明说,颇费人寻绎,正是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不过可以想见,诗人对于这次情况的突然变化,确实感到意外,或有点不满,不过他用的是“含蓄”的语言罢了。
张说早些时就写过一首《被使在蜀》诗:“即今三伏尽,尚自在临邛。归途千里外,秋月定相逢。”归期定在秋月,即此诗所谓“预期程”。不料时届秋令,秋风已起,比诗人“先至洛阳城”,他却落后了,即诗题所谓“后期”。秋风本是按时而起,无所谓“先”;只因诗人归期“后”了,便显出秋风的“先”来。两首合看,于诗中的情味当有更深的体会。
蜀道后期古诗拼音版
蜀道后期古诗拼音版具体如下可供参考:
一、简述
1、kè客xīn心zhēng争rì日yuè月,lái来wǎng往yù预qī期chéng程。qiū秋fēng风bú不xiàng相dài待,xiān先zhì至luò洛yáng阳chéng城。
2、我客游在外,行事尽量迅速,像同时间在竞争一样,来往的行程都是预先规划好了的。可秋风不肯等待,自个儿先到洛阳城去了。
二、赏析
1、张说早些时就写过一首《被使在蜀》诗:“即今三伏尽,尚自在临邛。归途千里外,秋月定相逢。”归期定在秋月,即此诗所谓“预期程”。不料时届秋令,秋风已起,比诗人“先至洛阳城”,他却落后了,即诗题所谓“后期”。
2、秋风本是按时而起,无所谓“先”;只因诗人归期“后”了,便显出秋风的“先”来。两首合看,于诗中的情味当有更深的体会。
三、作者简介
1、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河东(今属山西),后徙居洛阳。张说举进士是在永昌年间(689年—690年)。则天时,任太子校书郎,迁左补阙,后参与编撰《三教珠英》一书,大足元年(701年)书成,擢凤阁舍人。
2、景龙元年(707年),张说因母死而退官服丧。丧期结束后,张说重新当上了工部侍郎,之后又迁任兵部侍郎。睿宗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玄宗开元元年(713年)拜中书令,封燕国公。后贬相州刺史,转岳州刺史等职。
3、玄宗九年(721年),同中书门下三品。十三年仕终左丞相,卒谥文贞,两年后归葬于洛阳万安山家族墓地。
更多文章:
有没有小学四年级冬夜静悄悄的歌词?冬夜静悄悄细雨轻飘飘老师来家访还要回学校汉语拼音是什么
2024年9月21日 16:40
兰花指歌词是什么意思 歌曲兰花指的完整歌词?《兰花指》的歌词谁知道不
2024年5月1日 09:10
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什么意思
2024年9月1日 07:00
网络销售技巧与话术(通过网络销售技巧和话术(网络销售技巧和话术经典语句))
2024年5月10日 10:50
《红楼梦》读后感400字(红楼梦读后感400字,急需!!!)
2024年12月7日 15:30
建立反洗钱内部控制机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健全内控机制,自觉接受什么监督
2024年9月15日 13:50
相爱的人不要再错过了,注意哪几个迹象,可以成功追到你的心动女生?对你有哪3种表现的女人,多半正在默默暗恋你,爱她就别错过
2024年9月13日 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