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控制测量?初始地籍测量概述
本文目录
- 地籍控制测量
- 初始地籍测量概述
- 变更地籍测量的特点及准备工作
- 地籍测量的内容包括( )
- 地籍测量的任务
- 注册测绘师地籍测绘知识点:日常地籍测量
- 地籍测量名词解释
- 土地登记代理人辅导之初始地籍测量
- 简述地籍测量的主要内容及其工作程序
- 地籍测量工作的内容有哪些 什么叫地籍测量
地籍控制测量
一、地籍控制网基本要求 地籍控制网是为开展地籍细部测量以及日常地籍测量而布设的测量控制网。地籍控制网的布设,在精度上要满足测定界址点坐标精度的要求,在密度上要满足辖区内地籍细部测量的要求,在点位埋设上要顾及日常地籍管理的需要。 地籍控制测量坐标系统尽量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地籍控 制测量坐标系选择国家统一的3度带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时,应将实地观测值统一投影到高斯正射投影平面上,进行各项改正。为使不同高度海平面的观测值在统一的平面上计算,要求把各项观测值归化至参考椭球面上(或平均海平面上),防止引起距离变形。 二、首级地籍控制网的布设 首级地籍控制网应能长期使用,因此布设首级地籍控制网的 范围应覆盖中长期的城市规划区域。首级平面控制网应优 先以GPS网形式布设,采用GPS接收机测定控制点的坐标。特 殊情况下,也可以用导线网、边角网、三角网等地面控制网布设 方法,采用全站仪等测定控制点的坐标。 三、加密控制网的布设 加密控制网应按地籍细部测量的要求安排计划,可分期、分片布设。也可以一次整体布设完成。 加密控制网的等级一般不再分级,计算时应整体平差。与地形测量相比,地籍测量要求平面控制点有较高的密度。一般说来,地籍平面控制点的密度每km2不少于10点。 四、地籍图根控制网的布设 为满足地籍细部测量和日常地籍管理的需要,在基本控制(首级网和加密控制网)点的基础上,加密的直接供测图及测界址点使用的控制网称为地籍图根控制网。 (一)地籍图根控制网的特点 与地形测绘的图根控制网相比,地籍图根控制网有下述 特点: (1)地形测绘的图根控制网布设规格(点位密度、精度等) 由当时的测图比例尺决定,不同成图比例尺图根控制网的规格调差很大。 (2)地形测绘的图根控制点,是为地形细部测量而布设的,测图(整个项目)完成后,便失去了其作用。因此,埋点时原则上设临时性标志。而地籍图根控制点不仅要为当前的地籍细部测量服务,同时还要为日常地籍管理服务,因此地籍图根控制点原则上应埋设永久性或半永久性标志。 (二)地籍图根控制网布设方式 在城镇建成区,通常采用导线布设地籍图根控制网。在建筑物稀少、通视良好的地区,可以布设地籍图根三角网。
初始地籍测量概述
一、内容提要:本讲主要讲述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细部测量的相关内容。 二、重点、难点 大纲要求:掌握初始地籍测量的概念、内容,地籍细部测量的概 念、内容、方法及其特征。 了解地籍控制测量的概念、基本要求、技术指标及布设 方法,地籍控制网的施测方法。 第一节概述 初始地籍测量是指在初始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测绘仪器,以科学的方法,在调查区域内,建立地籍控制网测量每宗土地的地籍要素,绘制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初始地籍测量的内容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地籍细部测量。 地籍测量具有三个基本功能:法律功能、社会经济功能及系统功能。 一、地籍控制测量概述 地籍控制测量是为地籍细部测量和日常地籍测量服务的,它具有传递点位坐标及限制测量误差传播和积累的作用。在地籍测量工作中,为限制测量误差的积累,保证必要的测量精度,使各街区测绘的地籍图能够拼接成一个整体,就必须首先在全调查范围内选定一些控制点,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如电子全站仪、GPS接收机等)和精确的测算方法,在统一的坐标系统中,确定它们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再以这些控制点为基础测算其他细部点的坐标。上述由控制点构成的几何图形,称为控制网,对控制网进行布设、观测、记录的测量工作称为控制网测量,根据控制网测量成果,进行控制点坐标的计算称为控制网平差。控制网测量与控制网平差统一称为控制测量。根据建立控制网的手段不同,控制网测量分为地面控制网测量和GPS控制网测量。 二、地籍细部测量概述 地籍细部测量是地籍测量的核心,是在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基础上,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及地类界线等,并计算面积、测绘地籍图、绘制宗地图。 宗地图是土地证书的附图和宗地档案的附图。地籍细部测量成果经审核依法登记后,具有法律效力。 地籍细部测量的内容包括测定界址点、测绘地籍图、制作宗地图和面积量算等。 (一) 解析法地籍测量的特征 所有界址点都用实测元素按公式解析计算其坐标。 (二) 部分解析法地籍测量的特征 只有部分界址点(通常是街坊外围的界址点及街坊内部明显 界址点)是用实测元素按公式解析计算其坐标,其余界址点位不 测界址点的坐标,界址点位置依靠图解勘丈法确定。 (三) 图解勘丈法地籍测量的特征 不用实测元素计算界址点的坐标,全部界址点位置应用勘丈 的数据确定,界址点的坐标可以在图上图解获得。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采用图解勘丈法进行地籍细部测量。 题目:在地籍图上量取求积所需元素或直接在地籍图上量取图形面积的方法叫做:( )。 A.坐标面积计算法 B.解析法 C.图解法 D.图解坐标法 答案:(C ) 题目:( )是土地证书的附图,是处理土地权属问题时具有法律效力的图件。 A.地籍图 B.宗地图 C.宗地草图 D.房地产图 答案:(B)
变更地籍测量的特点及准备工作
更地籍测量是在接受变更权属调查移交的资料后,测量变更后的土地权属界线、位置、宗地内部地物地类变化,并计算面积、绘制宗地图、修编地籍图,为变更土地登记或设定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变更地籍测量在变更权属调查基础上进行,变更地籍测量的技术、方法与初始地籍测量相同。 一、变更地籍测量的特点 (一)区域分散、范围小 变更地籍测量一般不进行控制测量及测绘地籍图,而利用原界址点或原控制点作为控制,利用原地籍图作为基础图件。 (二)变更地籍测量精度要求高 变更地籍测量精度应不低于变更前地籍测量精度。 (三)变更地籍测量任务急 在接受变更权属调查移交的资料后,应立即进行变更地籍测量,才能满足变更土地登记或设定土地登记的要求。变更权属调查和变更地籍测量,通常由同一个外业组一次性完成。 二、变更地籍测量的准备工作 (一)资料准备 进行变更地籍测量前应准备下述主要资料:原有地籍图和宗地图的复制件;本宗地及邻宗地的变更地籍调查表及原有地籍调查表的复制件(包括宗地草图);有关界址点坐标数据;必要的变更数据的准备,如宗地分割时放样元素的计算;本宗地附近测量控制点成果,如控制点的坐标、控制点的标记或点位说明、控制点网图等。 (二)制定技术方案 针对变更地籍测量,宗地变更可分为界址未发生变化的宗地变更、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变更及新增宗地的变更三种情况。根据变更种类、变更土地登记申请书的要求及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制定相应的变更地籍测量技术方案。变更地籍测量技术方案内容包括:控制点利用及检查恢复界址点方案、新增界址点放样元素计算方法、新增界址点放样方案、界址点测量方案、宗地内部地物地类测量方案、面积计算方法、宗地图绘制方法、地籍图修编及地籍测量成果变更方案。
地籍测量的内容包括( )
【答案】:A、E地籍测量是指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以科学的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测量宗地的权属界线、界址位置、形状等,计算面积,测绘地籍图和宗地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地籍测量的内容包括:地籍控制测量、地籍细部测量。
地籍测量的任务
地籍测量是根据调查资料,测定土地的自然状况和利用状况,利用地籍要素按一定比例尺编绘成地籍图。最后将地籍测绘(包括调查)的结果测制成地籍图和地籍簿册,建立信息库,形成地籍测绘成果。地籍测量要为土地管理工作中的土地登记和发证提供法律依据,因此,地籍测量具有法律效力。
其主要任务是:
1)地籍控制。它是在国家等级控制或城市等级控制等基本控制点的基础上,加密地籍基本控制和地籍控制点,为施测地籍图和界址点做好准备。
2)地籍要素测绘。地籍要素测绘的主要对象包括:界址点、线及其他重要的界标设施;建筑物和永久性构筑物;地类界和保护区界线。在此基础上绘制地籍图,进行土地的面积量算。
3)地籍调查。在要素测绘获得基础资料的基础上,查清每块宗地或地块的坐落(详细地址)、位置、权属(所有者)、权源、地号、地类、等级、面积、使用者、利用状况和土地质量等,以及房产的归属、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和建筑结构类别等。
4)动态监测与更新。
注册测绘师地籍测绘知识点:日常地籍测量
注册测绘师地籍测绘知识点:日常地籍测量
日常地籍测量
日常地籍测量包括界址检查、界址放样与测量、地形要素测量、宗地面积计算和日常地籍测量报告编制等工作.
(一)界址检查
(1)解析法测量的界址点,如检查值与原值的差数在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则不修改原来数据,并做检查说明;如检查值与原值的误差超过规定的允许误差,经分析确系原有技术原因造成的,经相关土地权利人同意后,应重新进行界址测量,并说明原因;
(2)如界标丢失、损坏或移位,应恢复原界址点位置,并说明原因.有解析坐标且精度满足规定要求的,应按照原解析界址点精度的要求进行界址放样,并重新设立界标;只有图解坐标的,不得通过界址放样恢复界址点位置,应根据宗地草图、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土地权属争议原由书等资料,采用放样、勘丈等方法放样复位,重新设立界标.
(二)界址放样与界址测量
(1)新设界址点按界址测量的规定进行界址测量;
(2)界址发生变化的,经现场指界后,按界址测量的规定进行界址测量;
(3)宗地分割或界址调整的,可根据给定的分割或调整几何参数,计算界址点放样元素,实地放样测设新界址点的位置并埋设界标;也可在权利人的同意下,预先设置界标,然后测量界标的坐标.
(三)地形要素变更测量
对地物、地貌的变化部分按照地籍测绘对地形要素的测绘要求进行变更测量.
(四)宗地面积计算与变更
(1)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坐标法或几何要素法计算宗地面积;
(2)面积变更采取高精度代替低精度的原则,即用高精度的面积值取代低精度的面积值;原面积计算有误的,在确认重新量算的面积值正确后,须以新面积值取代原面积值;
(3)变更前后均为解析法量算的宗地面积,如原界址点坐标或界址点间距满足精度要求,则保持原宗地面积不变;
(4)变更前为图解法量算的宗地面积,用变更后解析法量算的宗地面积取代原宗地面积;
(5)变更前后均为图解法量算的宗地面积,两次面积量算差值满足规定限差要求的,保持原宗地面积不变;两次面积差值超限的,应查明原因,取正确值;
(6)对宗地进行分割,分割后宗地面积之和与原宗地面积的差值满足规定限差要求的,将差值按分割宗地面积比例配赋到变更后的宗地面积,如差值超限,则应查明原因,取正确值.
地籍测量名词解释
地籍测量名词解释如下:
地籍测量是地籍调查的一部分工作内容,地籍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地籍调查是依照国家规定的法律程序,在土地登记申请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线、面积、用途和位置等情况,形成地籍调查的数据、图件等调查资料,为土地注册登记、核发证书作好技术准备。
地籍测量是在权属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测绘科学技术测定界址线的位置、形状、数量、质量,计算面积,绘制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核发证书提供依据,为地籍管理服务。
为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以科学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及地类等,并计算其面积,绘制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而进行的专业测绘工作。它是土地管理的技术基础。要求分级布网、逐级控制,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地籍测量的含义:对土地及有关附属物的权属、位置、数量和利用现状所进行的测量。
内容: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在地籍测量区内,依据国家等级控制点选择若干控制点,逐级测算其平面位置的过程),地籍细部测量(在地籍平面控制点的基础上,测定地籍要素及附属地物的位置,并按确定比例尺标绘在图纸上的测绘工作),地籍原图绘制,面积量算与汇总统计,成果的检查与验收。
土地登记代理人辅导之初始地籍测量
一、初始地籍测量的概念 指在初始权属调查基础上,利用测绘仪器,以科学方法,在调查区域内,建立地籍控制网,测量每宗土地的地籍要素,绘制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 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和细部测量。主要测量反映权属的要素。 地籍细部测量:是地籍测量的核心,是在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基础上,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及地类界线等,并计算面积、测绘地籍图、绘制宗地图。 二、地籍控制测量 尽量采用国家统一的坐标系统(3度平面直角坐标系); 首级地籍控制网布设—加密控制网布设(每km2不少于10点)—地籍图根控制网布设(100-400点) 地籍平面控制网方法:三角网、三边网、导线网和边角混合网。 点名及点号:a、b:一、二线导线点;c、d一、二级图根点;e支导线点。如a12。 三、测定界址点 是细部测量的核心工作。 测量界址点的位置的方法:解析法和勘丈法。 1、解析法分:极坐标法、截距法(cha点法)、距离交会法(测边交会法)、直角坐标法和前方交会法。 解析法施测要求: 测角:精度不低j6的,半个测回,一次照准,两次读数;j6的,边长大于150米时,一测回。多于3个点时,检查仪器是否移动。 测距:用测距仪时,一次照准,两次读数,较差不超过2cm;钢尺量,一次读数,距离超过一尺段时,丈量两次,较差应小于2cm。 检核勘丈:极坐标法14cm,21cm ;钢尺时:15cm。 解析界址点成果:解析界址点坐标及解析界址点号两部分。 2、勘丈法: 3、界址点测量精度:及适用范围:见书81页表。5和10;7.5和15。 四、测绘地籍图 1、地籍图概念:是对土地表层自然空间中地籍所关心的各类要素的地理位置的描述,并用编排有序的标识符对其进行标识。测量方法有模拟法和数字法。分幅为50cm*50cm或50cm*40cm。相似地形图的方法。 2、地籍图的内容: 地籍要素:各级行政界线、界址(点0.8mm+线0.3mm)、地籍号(街道号、街坊号;分子宗地号,分母地类号)、地类(按全国土地分类注记到三级分类)、坐落、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土地等级。 数学要素:坐标系及其他、比例尺、图号等。 地物要素:建筑物(6cm2);道路;水系(须绘出边界);地貌(山区应有高程);土壤植被;注记;其他。 3、地籍图的分幅及精度要求:40cm*50cm,50cm*50cm。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的不误差不大于图上的+0.3mm;依勘丈数据装绘的上述距离的误差0.3mm;宗地内部与界址边不相邻的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0.5m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0.4mm。 五、宗地图的制作 1、宗地图: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图件,是土地证书的附图,与地籍图必须统一。 2、宗地图的内容:图幅号、地籍号;本宗地号、地类号、门牌号、面积及单位名称;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点号、界址线及界址边长;本宗地内建(构)筑物;邻宗地界址线(示意);相邻宗地、道路、街苍及其名称;比例尺;批北、图廊线、制图单位、制图员、审核员及日期等。 3、宗地图绘制的方法:蒙绘法;缩放绘制法;复制法(须加注边长);计算机输出法。 4、宗地图的要求:32k、16k、8k,过大时,可按分幅图整。 六、面积量算 1、方法:解析法:见书101。图解法。 2、量算的要求:两次量算00003m;宗地和之街坊面积误差1/200;图解法时与各街坊和与理论面积差0.0025p,各街坊去控制各宗地面积1/100。 3、宗地面积量算的项目及关系:只有一个权利人(用地面积,建筑占地面积,其他面积);共有(共有面积、权利人用地面积、分摊基底面积、分摊公用面积、其他面积)。一宗地中不同土地类别;不同用途。 4、面积汇总统计: 表:界址点成果表,宗地面积计算表,宗地面积汇总表,地类面积汇总表。 汇总要求:某一现状时点或完成时,县城所在地的建制镇为基本汇总单元,图斑范围内的所有土地为建成区范围。 汇总内容:城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城镇土地分类、全国土地分类的转换)、城镇土地使用权类型,编写城镇土地利用分析报告。
简述地籍测量的主要内容及其工作程序
【答案】:主要内容:权属调查和地籍勘丈/地籍细部测量。(1)权属调查:宗地权属状况调查、界址点认定调查和土地利用状况调查三方面。权属调查是调查人员根据土地登记部门对宗地申请材料初审的结果,到现场实地调查、核实申请宗地权属情况,并会同本宗地使用权人和相邻关系人认定分宗界址点,实地设立界址点界标,绘制宗地草图,调查土地用途,填写地籍调查表,为地籍勘丈提供工作草图和依据。(2)地籍勘丈:按照权属调查资料,借助于测绘仪器设备,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勘丈每宗地的权属界址点、线、位置、形状、数量等基本情况。即:土地权属界址点及其他要素平面位置的丈量;②基本地籍图和宗地图的绘制;③面积量算。 工作程序:①准备工作;②权属调查;③地籍平面控制测量;④地籍勘丈;⑤整理地籍调查成果资料。
地籍测量工作的内容有哪些 什么叫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
地籍测量必须以土地权属调查为先导,在地籍调查表及宗地草图的基础上进行,其成果是土地登记的依据。地籍测量的主要成果是基本地籍图,包括分幅铅笔原图和着墨二底图。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及成图比例尺,取决于所测地区地籍要素的复杂程度及经济发展要求。
扩展资料: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分为地籍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图根测量。地籍细部测量主要包括测定界址点位置、制作地籍图、求算宗地面积和制作宗地图。
地籍测量是地籍调查的一部分工作内容,地籍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地籍调查是依照国家规定的法律程序,在土地登记申请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线、面积、用途和位置等情况,形成地籍调查的数据、图件等调查资料,为土地注册登记、核发证书作好技术准备。
更多文章:
金正昆谈现代礼仪(关于学习现代礼仪的心得体会(2000字左右),就是金正昆讲的现代礼仪急用,帮帮忙,谢谢了!)
2024年7月29日 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