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藤和肉豆须(15年高考满分作文:丝瓜藤和肉豆须)
本文目录
- 15年高考满分作文:丝瓜藤和肉豆须
- 关于丝瓜藤与肉豆须的论点
- 丝瓜藤和肉豆须最佳立意
- 丝瓜藤与肉豆须文言文都什么意思
- 丝瓜藤与肉豆须分不清出自谁的文章出处
- 高考作文出来了,话说肉豆须是什么东西
- 山东高考2015年作文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
- 丝瓜藤和肉豆须高考满分作文赏析
15年高考满分作文:丝瓜藤和肉豆须
导语: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藤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下面是丝瓜藤和肉豆须高考满分作文,欢迎赏析。
【山东卷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藤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满分作文】
拥抱生活,何分瓜豆
山东一考生
那条巷子,一年四季都是盛夏的模样。
印象中,琥珀般的日光,总能穿过尖尖的屋顶,铺洒到青石板路的尽头。道路两旁的红墙总是布满阳光穿过藤蔓留下的光影,连绿得发黑的藤叶也因为有了阳光的眷恋,透着耀眼的`光。这里像一个被时光和拆迁办遗忘的角落,躲藏在林立的高楼间,吞吐着浅橙色的空气,仿佛在告诉所有人:这才是世界本来的样子。
巷子的西头有个卖糯米年糕的女人,小小的摊位让整条长长的巷子都浮动着清甜的米香。明明是极小的零嘴儿,却又洁净细致,散发着不可抵挡的魅力。白莹莹的年糕带着热气被递到你手里,咬上一口,绵软香甜,随后翻涌而上的红枣糯米香气,有种让好心情荡漾的魔力。更值得一提的是,每块年糕都被细心的女人做成了花朵的模样,让人不忍下口,破坏这携着满满五月芬芳的小东西。心中不由得暗笑,这竟不知是用来吃的还是用来看的了。也难怪来来往往的人们都拒绝不了这夏日的香气。
我本不喜甜食,却独爱她的年糕。来往的次数多了,才迟钝地发现,女人竟是长了一张温婉秀丽的面庞,再配上纤细的腰肢,莫名有种江南女子特有的仙气。女人说起话来也是极柔的,仿佛西湖夏日里萦回的轻雾,笑语里有驱赶阴霾的魔力,以至我在很久很久以后,还总忆起这泛着江南水乡芬芳的笑颜。
又是暖暖的午后,街角落了几只不知名的小雀,喳喳地叫着,整条巷子都是慵懒的节奏。拐过房头,李家婆婆和王家奶奶又在唠着那些家长里短,脚边也正卧着那只毛发稀疏的大花猫。许是聊到了那卖糕女子的往事,依稀听得她竟有个卧病在床的丈夫,再加上脑子有些疾病的儿子,日子过得清苦艰难。一瞬间我哽得说不出话来,转念一想,是了,生活本来就是用来过的,又何必因为苦难的遭遇,耽搁了日子呢?就像纠缠的瓜藤与豆须,你只管好好地浇灌,何苦分辨?何苦为难?
不知过了多久,巷子里再也寻不到那个飘香的小摊,许是寻到了更好的生计吧,那个卖年糕的女人。只是知道,在那之后,我竟是再也未遇着一个把心头的丝瓜藤与肉豆须供养得繁盛葱茂的女子。
【得分关键点】
笔者在阅卷组讨论“评分细则”时,认为今年这则作文材料偏于说理,难以抒情;又流于俚俗,难以高雅,所以考场上“高大上”的作品少,诗意的作品少,记叙性文章少,所以极力倡导给记叙性文章打高分,给高中记叙性文章的训练以足够的空间。但是写记叙文确实有难度,要么“贴不住”,要么“难嵌入”,真是难为考生了。
这篇文章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佳构,在立意上,文章提出“生活本来就是用来过活的,又何必因为苦难的遭遇,耽搁了日子呢?”显然是切合题意的,考生又嵌入材料,颇为难得。
结构上,故事情节设置巧妙,考生一直在蓄势,最后托出主题,中间又用倒叙、插叙,使文章摇曳生姿。
语言上,作者善于着色,通篇文章色香味俱佳。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以智慧为话题的高考满分作文3篇
2.高考议论文满分范文:文章和人品
3.往年辽宁省高考满分作文精选3篇
4.痛并快乐着的作文【满分作文】
5.高考满分范文精选:享文化之繁华
6.关于喷泉与泉水的高考满分作文800字
7.你有属于自己的光芒满分作文700字
8.往年高考满分作文:这也是一种幸福
9.满分作文600字范文:留只耳朵听幸福
关于丝瓜藤与肉豆须的论点
在我们家乡有一句话,叫:“菜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无法分辨的。 因此,像兄弟分家的时候,夫妻离婚的时候,有许多细节部分是无法处理的,老一辈的人就会说:“菜瓜藤与肉豆须,分不清呀!”还有,当一个人有很多亲戚朋友,社会关系异常复杂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一句。以及一个人在过程中纠缠不清,甚至看不清结局之际,也可以用这一句来形容。 住在都市的人很难理解到这九个字的奥妙,因为他们没有机会看到丝瓜与肉豆藤须缠绵的样子。乡下人谈到人事难以理清的真实情境,一提到这句话都会禁不住莞尔,因为丝瓜与肉豆在乡间是最平凡的植物,几乎家家都有种植。我幼年时代,院子的棚架下就种了许多丝瓜和肉豆,看到它们纠结错综,常常会令我惊异,真的是肉眼难辨,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到现代人复杂难以理清的人际关系,确实像这两种植物藤蔓的纠缠,想找到丝瓜与肉豆的根与果是不难的,但要在生长的过程分辨就非常困难了。 有一次我发了笨心,想要彻底地分辨两者的不同,却把丝瓜和肉豆的茎叶都扯断了。父亲看见了觉得很好笑,就对我说:“即使你能分辨这两株植物又有什么意义呢?你只要在它们的根部浇水施肥,好好地照顾让它们长大,等到丝瓜和肉豆长出来,摘下来吃就好了,丝瓜和肉豆都是种来食用的,不是种来分辨的呀!” 父亲的话给我很好的启示,在人生一切关系的对应上也是如此,一个人只要站稳脚跟,努力在向上生长,有时不免和别人纠缠,又有什么要紧呢?一忘失自己立场与尊严,最后就会结出果实来,当果实结成的时候,一切的纠缠就不重要了。 另外一个启示就是自然,万事万物都有其自然的法则,依循这自然的发展,常常回头看看自己的脚跟,才是生命成长正常的态度。种什么样的因会结出什么样的果,是必然的,丝瓜虽与肉豆无法分辨,但丝瓜是丝瓜,肉豆是肉豆,这是永远不会变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丝瓜长出好的丝瓜,让肉豆结出肥硕的肉豆! 丝瓜是依自然之序而生长结果,红花是这样红的,绿叶也是这样绿的,没有人能断绝自然而超越地活在世界,此所以禅师说:“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花与絮的飞落不必因为风雨,而是它已进入了生命的时序。 日本的道元禅师到中国习禅归国后,许多人问他学到了什么,他说:“我已真正领悟到眼睛是横着长,鼻子是竖着长的道理,所以我空着手回来。” 听到的人无不大笑,但是立刻他们的笑声都冻结了,因为他们之中没有人知道为何鼻子直着长而眼睛横着长,这使我们知道,禅心就是自然之心,没有经过人生庄严的历练,是无法领会其中真谛的呀! 白云守端禅师有一次与师父杨岐方会禅师对会,杨岐问说:“听说你从前的师父茶陵郁和尚大悟时说了一首偈,你还记得吗?” “记得记得,那首偈是’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琐;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白云必恭必敬地说,不免有些得意。 杨岐听了,大笑数声,一言不发地走了。 白云怔坐在当场,不知道师父听了自己的偈为什么大笑,心里非常愁闷,整天都思索着师父的笑,找不出任何足以令师父大笑的原因。那天晚上他辗转反侧,无法成眠,苦苦地参了一夜。第二天实在忍不住了,大清早就去请教师父:“师父听到郁和尚的偈为什么大笑呢?” 杨岐禅师笑得更开心,对着眼眶因失眠而发黑的弟子说:”原来你还比不上一个小丑,小丑不怕人笑,你却怕人笑!”白云听了,豁然开悟。 这真是个幽默的公案,参禅寻求自悟的禅师把自己的心思寄托在别人的一言一行,因为别人的一言一行而苦恼,真的还不如小丑能笑骂由他,言行自在,那么了生脱死,见性成佛,哪里可以得致呢? 杨岐方会禅师在追随石霜慈明禅师时,也和白云遭遇了同样的问题,有一次他在山路上遇见石霜,故意挡住去路,问说:“狭路相逢时如何?”石霜说:“你且躲避,我要去那里去!” 又有一次,石霜上堂的时候,杨岐问道:“幽鸟语喃喃,辞云入乱峰时如何?”石霜回答说:“我行荒草里,汝又入深村。” 这些无不都在说明,禅心的体悟是绝对自我的,即使亲如师徒父子也无法同行。就好像人人家里都有宝藏,师父只能指出宝藏的珍贵,却无法把宝藏赠与。杨岐禅师曾留下禅语:“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痕垢尽时光始现,心法双亡性即真。”人人都有一面镜子,镜子与镜子间虽可互相照映,却是不能取代的。若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寄托在别人的喜怒哀乐上,就永远在镜上抹痕,找不到光明落脚的地方。 在实际的人生里也是如此,我们常常会因为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笑谈、一个动作而心不安,甚至茶饭不思、睡不安枕;其实,这些眼神、笑谈、动作在很多时候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之所以心为之动乱,只是由于我们的在乎。万一双方都在乎,就会造成“狭路相逢”的局面了。 生活在风涛泪浪里的我们,要做到不畏人言人笑,确是非常不易,那是因为我们在人我对应的生活中寻找依赖,另一方面则又在依赖中寻找自尊,偏偏,“依赖”与“自尊”又充满了挣扎与矛盾
丝瓜藤和肉豆须最佳立意
丝瓜藤和肉豆须最佳立意当从清醒自我、辨清主次着眼,唯如此方能快意人生,收获丰硕。
父强调照顾,获其果实。着眼父亲,可由物及人,思考一个人立足世界,当站稳脚跟,努力向上,虽不免和人纠缠,但只要不忘自己的立场与尊严,自会结出果实,绽放人生。
若立足丝瓜藤与肉豆须,则可以着眼自然,思考万事万物都有其自然的法则,唯有依循自然之发展规律,秉有本心,才是生命成长正常的态度。
考生在审读材料时可以抓住关键句‘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从而得出上面两个立意角度”。
多角度立意
从父亲的角度看,父亲认为丝瓜藤肉豆须无需分清,得到果实就可以,可以写注重结果,丝瓜藤肉豆须无需分开,它们自会各自结各自的果,可以写尊重自然规律,分清主次等。
从小孩的角度思考,孩子想分开两种植物,认清它们,说明孩子有一种探索精神,可以写鼓励探索、鼓励创新精神等;从丝瓜藤和肉豆须的角度看,可以联系人生。
人生也如丝瓜藤和肉豆须一样,是不是与人纠缠不清,只要记住自己的出发点,不忘记自己的目标,过程中的不愉快不必在意,由此可以写一写认准目标,懂得放下必能成功,不忘初心,勇敢向前。
丝瓜藤与肉豆须文言文都什么意思
“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是农村熟语,不是文言文。 丝瓜,扁豆(有的地方叫肉豆)都是我国农村常见的蔬菜植物。并且,它们的生长季节差不多,初秋最旺盛。如果将它们种得太近,丝瓜藤和扁豆藤(即肉豆须)会纠缠在一起,很难分开。这句话的本义,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纠缠不清”;“斩断骨头连着筋”。 当然,住在都市的人很难理解到这九个字的奥妙,因为他们没有机会看到丝瓜与肉豆藤须缠绵的样子。
丝瓜藤与肉豆须分不清出自谁的文章出处
丝瓜藤和肉豆须傻傻分不清出自林清玄《无风絮自飞》
丝瓜藤与肉豆须分不清出自林清玄的文章,出处为:林清玄《无风絮自飞》,具体内容如下:
《无风絮自飞》——林清玄:
在我们家乡有一句话,叫“菜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无法分辨的;
这句话也被用来作为2015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题目为: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藤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开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挑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他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扩展资料:
丝瓜:丝瓜为短日照作物,喜较强阳光,而且较耐弱光。在幼苗期,以短日照大温差处理之,利于雌花芽分化,可提早结果和丰产。整个生育期当中较短的日照、较高的温度、有利于茎叶生长发育,能维持营养生长健壮,有利于开花座果、幼瓜发育和产量的提高;
肉豆:肉豆为多种植物的别称,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俗称,中国植物志未有该种植物的记载。常见称为肉豆的植物有扁豆、芸豆、肉豆蔻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丝瓜藤和肉豆须
高考作文出来了,话说肉豆须是什么东西
1、这是2015年山东省的高考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2、作文材料出自林清玄的文章《无风絮自飞》,原本作者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也就是这则材料所叙述的)得到了两个启示:一、一个人要的只是站稳脚跟,努力向上生长,只要结出果实,一切纠缠就自然没有了;二、顺应自然,因果是必然的,我们只要做好我们的努力照顾即可。 上述两个角度都是很有深度的,是作者本人的经验认知和感悟。考生在审读材料时可以抓住关键句“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从而得出上面两个立意角度。但单纯看这则材料,考生可能更多的会用多角度分析的方法来审读立意。比如从父亲的角度,可以肯定父亲的生活经验,也可以否定父亲的实用主义;从儿子的角度看,可以肯定儿子的探究精神,也可以建议儿子向生活学习等等。总之,这则材料作文可写的角度非常宽泛,考生可以通过开放式思维进行个性化写作。
山东高考2015年作文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
这段材料的意思是丝瓜藤蔓与肉豆茎须长在了一起,小孩执意要将它们分开,而大人阻止了小孩的行为说菜是为了吃的。对于对任何事都充满好奇的小孩来说分辨丝瓜与肉豆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想还事情一个真相。
而对于只重结果的大人来说,能吃到瓜与豆才是最重要的。此处并非是想要讨论大人与小孩的问题,只是想借而表达大人与小孩思维的差别。
扩展资料:
山东高考2015年作文作文赏析
《藤蔓纠结,无须在意》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若视前者为形式而后者则可以视作是内涵。反复思索这个关于形式与内涵的问题之后,又回到“分辨”与“吃”的问题上来。 若将这个问题放到柴米油盐的生活之中来说,我们便会由此想到其实形式并不重要,内涵才是一切的本源。
上世纪20年代,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与林徽因陪同,当时的报纸报道:林徽因人面桃花,泰戈尔仙风道骨,长袍长须,加上郊寒岛瘦的徐志摩,犹如苍松瘦竹春梅三友图,成绝世佳品。但是,细细品味之后,会发现,我们的社会中越来越缺少这种“三友”。
“三友”是什么?“三友”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信义;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超凡脱俗;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儒雅修养。人失去“三友”,即便拾人牙慧,附庸风雅,也便不免落入俗套,成为俗人,因为这是流于形式的矫揉造作。
现今社会中,美人层出不穷,而样貌却越来越同一化,回眸一笑,未曾千娇百媚;影视作品泛滥成灾,而主题却越来越趋向亚文化,回忆青春,未曾涤荡人心。《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小时代》,泛滥的青春文艺片充斥我们的荧屏,仿佛青春只能是失去梦想。
我们总是在反思这个社会究竟失去了什么,为什么青春总是缺乏奋斗色彩?其实,正是人缺少了涤荡与砥砺心灵的精神食粮,一味地追寻形式与数量,造成了社会诸多方面的同一化,亚文化泛滥。
泰戈尔,徐志摩,林徽因,三人所专不同,性格南辕北辙,但其感人之处却是一致的:精神气象让人爽朗。“传道,授业,解惑”,我们越来越执着于“业”,而忽视了“道”,而结果是,一个人即使是头戴金丝八宝攒珠髻,项戴璎珞圈,裙系豆绿宫绦,也掩盖不了身上的“铜臭味”。
正如国学大师饶宗颐所说:“人的生命如同蜡烛,烧得红红旺旺的,却很快熄灭,倒不如用青青的火苗,更长久地燃烧,来得经济。”我们的生活一旦被形式主义所左右,那么整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即将失控。
丝瓜与肉豆,何必执着于将其分开,只要内涵没有走偏,又何必纠结于无关紧要的形式呢?
丝瓜藤和肉豆须高考满分作文赏析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丝瓜藤和肉豆须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东卷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藤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满分作文】
向儿童致敬
山东一考生
听到一句人所共知的谚语,就萌生出好奇心,试着去亲自验证,在这世上,大概也只有孩子这样做了。我不禁笑了:瞧,多么天真,多么可爱,又是多么可贵啊!
在西方童话里,孩子们都是仙鹤送来的,都是神的恩赐。我深深地赞同这一点。儿童的身上有很多成人所不具备的高贵品质。王开岭在书中写道:“向儿童学习。”那么,我也要向儿童致敬,敬他们的无畏,敬他们的质疑求真之心,敬他们自由的灵魂。
孩子的心灵总是一尘不染的,他们真实而无所畏惧。当皇帝身披并不存在的新装,游行于街道并接受万众赞美的时候,一语道出真相,敢于说出真相的不正是一个孩子吗?那是纯洁无瑕的天使,不曾被权威震慑,不曾被世俗玷污,他们心中是非分明,求真的天性也不曾被人群的潮涌吞没。当他如一颗闪亮的星辰照亮盲目的黑暗时,怎不值得我们向他致敬?
然而,现实离我们对儿童的高歌尚有距离。当孩童试图分辨纠缠的茎蔓时,这强烈的求知欲却被他的父亲视为可笑的事情,在他父亲眼中,所谓的“定理”能够代替“真理”,他的眼中只有瓜豆的食用价值,在物质面前,孩子的求真天性无足轻重。我们该为谁哭泣呢?
柏拉图说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当幼年的瓦特因跳动的壶盖产生疑问,我们便从他的未来看到了儿童的“可笑”中的闪光点。
我们怎么能让那些可爱的闪光点泯灭呢?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被称为“给成人读的童话”,作者借小王子之口诉说:“大人们的世界可真奇怪。”这是不是很值得思考?当大人们满不在乎地笑话儿童的可笑行为时,殊不知,在儿童的眼中,成人的世界又是多么荒唐,大人们为名利无数次背叛自己的内心,是多么奇怪啊!他们已经忘记了自己小时候曾有的天真,多么令人悲伤……
更令人悲哀的是,失去了光环的大人们,却霸道地将孩子的闪光点抹去。“走吧,人间的孩子,和一个精灵手拉着手,走过荒野和河流,这世界哭声太多,你不懂。”叶芝如是哀叹时,我们也该扪心自问,是否该以成人的意志统领儿童的精神,使他们迅速老化,达到所谓的.“成熟”?
当一个孩子目不斜视地从瓜豆的茎蔓前经过,我们也失去了无瑕的天性,求真的执着,与不拘于时的自由灵魂,时代精神的短板被再次削短……
请住手吧,请向儿童们致敬,请唤醒那自由的光辉!
我今年十八岁,已经步入了成人的行列,可我知道,心灵中的纯真不能死,因为,我依然,还愿意是个孩子!
【考场得分】
内容20分+表达20分+发展20分=60分。(一类上)
【 得分关键点】
本文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亮人耳目的议论性散文。
立意上,文章以“向儿童致敬”为题,发出“童心可贵、可爱”的赞叹,极尽对儿童的赞美与褒扬,这在时下童心泯灭,儿童“老化”的现实映照下,足以振聋发聩。
选材上,考生在论述过程中旁征博引,做到了有理有据,显示了较深厚的作文素材储备。同时,考生有极强的驾驭材料的能力,活用命题材料,将其运用至无形之中。这也是我们广大考生所缺少的。
结构上,全文论述步步深入,环环相扣,条理清晰。语言亲切中肯,感情充沛,显示了较高的语言驾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