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五年计划起止时间活动倡议(第一个五年计划起止时间)
本文目录
- 第一个五年计划起止时间
- 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哪一年
- 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
-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期限是
- 一五计划的时间和内容是
-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内容
- 第一到第十二个五年计划起止时间
-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几几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起止时间
时间:1953~1957年。
自1953年起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要求立即开始编制五年计划的准备工作。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和两个“五年规划”。让我们一起回顾十二个五年规划(计划),从中梳理共和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脉络。
***隐藏网址***
计划的特点
五年规划(计划)编制的指导思想与我国发展战略高度契合。规划的编制之所以有很强的战略性,原因在于其不局限于某些产业或某些区域,而是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展现我们特色。不仅主要关注20世纪的最后五年,同时还兼顾21世纪的头十年。
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哪一年
1953—1957年.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要求,“一五”计划所确定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在社会主义改造方面,一五计划规定:要建立对农业、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并且,根据1953年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五时期国家通过三大改造把私有经济纳入计划轨道,支持和保证国家工业化建设。1953年开始,农村开始进行农业合作化,合作化开始之初是以农民自愿为原则,渐进推进。到1955年,由于工业化的需要,合作化运动出现了超高速度发展的猛烈浪潮,合作化进程被大大提前,虽然在农业领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却遗留下许多问题。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1953年底以前着重发展以加工订货为主的初级与中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从1954年起,开始转入重点发展公私合营这种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1955年开始,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加速,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随之加速。到1956年,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基本实现了公私合营,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从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发现,虽然公有制成分取代私有成份是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但是具体的改造进程却受工业化进程的深刻影响。为了满足重工业的快速发展,农业与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被人为加速。社会主义改造的迅速完成虽然在短期内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但是遗留下了许多问题,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四章 发展理念实现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必须贯穿于“十三五”经
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1953年开始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完成了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特别是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关于全面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含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全面完成应该从下列两方面衡量:(1)五年计划规定的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计划(包括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文教等)和各地区的计划,都应该完成。(2)五年计划规定的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数量指标计划(如总产值、产品产量、货物运输量、商品销售量、毕业生数等等)和质量指标计划(如产品质量标准、新种类产品、主要技术经济定额、劳动生产率、成本等等),都应该同时完成。检查五年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必须与各个年度计划完成的情况相结合;同时,国家计划委员会在进行五年计划总结时,必须将达到的水平同五年合计总量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拓展资料:现在是中国第几个五年计划:现在中国正处于第十四个五年计划。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2020年结束已经完成总共十三个五年计划。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期限是
我国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期限是1953~1957。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早在1951年春开始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经委(简称中财委)着手试编。1954年4月,中央成立编制五年计划纲要8人小组,陈云任组长,开始全面编制工作。到1955年3月31日,中共全国代表会议同意中央委员会提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报告。同年6月,中央对“一五”草案作了适当修改,建议由国务院通过并提请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1955年7月30日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有两点,一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各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工业化建设方面,一五期间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对重工业和轻工业进行技术改造;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装备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武器,加强国防建设;不断增加农业和工业消费品的生产,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五计划选择了与苏联类似的工业化道路,即高积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模式。以重工业为核心是这一时期工业化的鲜明特色,由于中国的工业化基础十分薄弱,苏联式的工业化道路能帮助中国在较短时期内快速建立全面工业化的基础,将中国由自给自足的农业国转变为现代化的工业国,此外,新政权急需发展的国防工业也需要重工业的支持。在社会主义改造方面,一五计划规定:要建立对农业、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并且,根据1953年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五时期国家通过三大改造把私有经济纳入计划轨道,支持和保证国家工业化建设。1953年开始,农村开始进行农业合作化,合作化开始之初是以农民自愿为原则,渐进推进。到1955年,由于工业化的需要,合作化运动出现了超高速度发展的猛烈浪潮,合作化进程被大大提前,虽然在农业领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却遗留下许多问题。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1953年底以前着重发展以加工订货为主的初级与中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从1954年起,开始转入重点发展公私合营这种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1955年开始,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加速,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随之加速。到1956年,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基本实现了公私合营,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从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发现,虽然公有制成分取代私有成份是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但是具体的改造进程却受工业化进程的深刻影响。为了满足重工业的快速发展,农业与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被人为加速。社会主义改造的迅速完成虽然在短期内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但是遗留下了许多问题,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除了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之外,一五计划时期计划经济体制也得到了完全确立。有明显苏联色彩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仅是工业化高速推进的需要,也是冷战时期社会主义国家的普遍特点。国家开始干预国民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市场的作用开始被削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一九五三年开始伟大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经济命脉归国家掌握,就使得我们有可能根据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来有计划地发展和改造国民经济,以便逐步地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社会主义的工业国。
一五计划的时间和内容是
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
内容:“一五计划”是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共有694个大中型的项目作为重点,大力发展重工业,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打下初基础。
“一五计划”的影响:通过此计划,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建设成果:截止到1957年,我国的"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原先规定的任务量,实现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一五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我国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内容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1953年——1957年,主要内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原苏联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扩展资料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制定背景——20世纪50年代是二战之后两极格局对峙最为激烈的时期。随着冷战的逐渐展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两个阵营不仅在政治制度与军事实力上展开全方位竞争,还围绕着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展开了激烈较量。一五期间,中国身处社会主义阵营,对外采取“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进行政治孤立、经济制裁与军事封锁,导致相比于战后处于资本主义阵营的日本与西欧各国,中国无法充分利用资本主义阵营充足的资金与先进的技术进行经济建设。另一方面,苏联与一些东欧国家以资金与技术援助的形式积极支持中国的经济建设,来自苏联与东欧的经济援助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50年代尤其是一五计划实施期间,朝鲜战争的爆发加剧了东北亚的紧张局势。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依然没有放弃颠覆大陆的企图,中国周边的战争威胁并未消失。因此如何快速发展经济、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成为执政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对于当时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而言,无论是资本主义阵营还是社会主义阵营,重建或者恢复一个较为完整的工业化体系是最为重要的任务,对于大多数新兴的原殖民地国家而言,加快工业化进程并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化体系更是成为巩固与维持政治独立的经济前提。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工业化的浪潮。
在国内,国民经济已经得到全面恢复与初步发展,政治趋于稳定,经济秩序恢复正常,社会秩序较为安定,加快经济发展成为全国人民的一致要求,为大规模展开经济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第一到第十二个五年计划起止时间
第一到第十二个五年计划起止时间如下: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1962年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年-1970年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年-1975年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年-1980年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年-1985年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年-1990年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年-1995年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年-2000年
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年-2005年
第十一个五年计划:2006年-2010年
第十二个五年计划:2011年-2015年
扩展资料: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2016年-2020年)为十三个五年计划时期,十三五的任务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十三五”时期必须完成的任务。“十三五”规划建议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路线图,要进一步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基本内涵,从思想上、战略上、重点上、布局上、举措上、指标上进行细化,确保这一目标如期实现。
参考资料:新华网-《十三五规划纲要》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几几年
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从“十一五”起,就改称为“五年规划”。(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3年5月1日,在这一天,人们欢欣鼓舞地走过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一年,新中国成功并胜利地完成了三年经济恢复;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年初召开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周恩来说,今年是执行“五年计划”的第一年。现如今的中国正在实施着第十三个五年计划(2016年-2020年)。 拓展资料: 新中国的五年计划作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形式最早并非源于中国,也并不是非中国所独有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领导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问题时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是按计划进行的”,而其后在1929年4月举行的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制定并通过了1928-1932年国民经济计划,其中这就标志着五年计划在苏联的诞生。 苏联从自己的国情出发,通过五年计划取得了辉煌的经济建设成就,直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就已经完全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工业总产值迅速跃升至欧洲第一,以及世界第二。 而战后,随着欧亚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五年计划逐渐被社会主义阵营中很大一部分国家所借鉴,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五年计划不仅深刻影响了苏联的经济发展,而且还对战后所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在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我国于1953年开始执行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该计划由中共中央周恩来、陈云共同主持制定。于是在1956年宣布提前完成了计划规定的任务。
更多文章:
电厂节能减排([煤矿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 电厂节能减排措施清单)
2024年4月28日 11:00
百年华诞的祝福语(对建党100周年的祝福语 建党一百年我想对党说)
2024年2月27日 08:00
证券公司客户经理(证券公司的客户经理可以任意查看客户的资金吗)
2024年6月10日 07:40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歌词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歌名是什么)
2024年7月24日 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