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相争渔翁得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文言文及翻译)
本文目录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文言文及翻译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成语故事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什么意思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含义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什么意思
- 古文的意思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古文原文是什么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什么意思
- 什么蚌相争渔翁得利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什么意思
- 什么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文言文及翻译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文言文及翻译如下: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思是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译文: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很干燥。”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成语故事:
赵王将要去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的时候,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鹬鸟就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死。’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就会死!’
两个谁也不肯放。渔夫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现在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赵两国相持不下,日子久了,双方的力量都消耗得很厉害。我担心强大的秦国成为鹬蚌相争中“渔夫”那样的角色。所以(我)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考虑。”惠王听了,恍然大悟,说:“有道理!”便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行动。
成语启示:
鹬蚌相争时,鹬和蚌应当考虑的是:这个东西是否值得去拼命力争?如果为了蝇头小利,针头线脑,而去撕破脸皮,弄得筋疲力尽,伤痕累累的,那不值得;如果是事关生死存亡,事关高德大义,那就应当拼死力争。
争之前的思考是个问题!关键是,不要为了面子,自己来一场“武打戏”,好让别人静静欣赏,然后再顺手牵羊,那就是“为他人作嫁衣”啦!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成语故事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成语故事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成语故事1
【成语】: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拼音】: 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解释】: 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成语故事】:
战国时候,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国派谋士苏代去劝说赵王。苏代就给赵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大蚌在河滩上晒太阳,它刚刚张开贝壳,水鸟鹬就伸出长嘴去啄蚌肉,蚌连忙收紧贝壳。将鹬的长嘴夹住了。鹬鸟生气地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我看你怎么活下去?”蚌也毫不让步地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我瞧你也活不成!”正当鹬和蚌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被一位渔翁发现,他毫不费力就把它们捉住了。
苏代告诉赵王,赵国攻打燕国就如同鹬蚌相争,两国都得不到好处,而强大的秦国就会像渔翁一样得到便宜。
这个故事后来被概括成了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用来比喻争夺的双方互不相让,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到了利益。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成语故事2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赵国准备攻打燕国,燕王派苏代去赵国游说赵王不要战争,讲述一只河蚌在岸上夹住一只鹬鸟的长嘴,双方争执不让,最后被一个渔翁轻易擒住。如果燕赵发生战争,秦国就像渔翁那样轻易吞并燕赵。赵王只好放弃战争的打算。
【出处】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
【解释】趁着双方争执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
【用法】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渔翁得利
【示例】鹬蚌相持,自己渔人得利。◎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韩愈,字退之,唐朝邓州南阳人,是当时的大文豪,主张文以载道之说,以复古为革命,用散文代替骈文,影响当时及后代非常大,所以有文起八代之衰之功劳,他很反对佛教,唐宪宗派使者要去迎接佛骨入朝,他上表谏阻,得罪了皇帝,被贬到潮州去当刺史的官,他在潮州结识了一个老和尚,这位和尚聪明达理,和韩愈很谈得来,而韩愈在潮州又很少朋友,所以和这位和尚往来比较密切,因而外间的人都传说韩愈也相信佛教了。
他的朋友孟郊(几道),当时做着尚书,是最信奉佛教的.。也为了得罪宪宗皇帝被贬谪到吉州去。到了吉州后,他也听到人们的传说,说韩愈已经信起佛来,他有点疑惑,因为他知道韩愈是反对信仰最力的人,为此,他特地写了一封信去问韩愈。
韩愈接到孟几道的信后,知道他与和尚往来,才引起别人发生了误会,马上回信向孟几道加以解释。而且,韩愈对当时在朝的一班大臣们,信奉佛教,不守儒道,一味拿迷信来蛊惑皇帝,大大加以评击。他对皇帝疏远贤人,使儒道坠落,颇为愤慨。信中有这样的话:“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共危如一发引千钧……”
这是比喻一件事情,到了极危险的地步,好像一根头发,系着一千斤重的东西。现在一般人凡是遇到最危险的事情,往往就拿这句话来形容。
这则成语见韩愈给孟尚书书,有:“共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洼以微灭。”之句。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鷸蚌相争,渔翁得利"是汉语成语,它告诉我们:做事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要权衡得失,看到更长远的利益。
成语解释: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
成语故事:赵王将要去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的时候,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鹬鸟就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死。’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就会死!’两个谁也不肯放。渔夫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现在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赵两国相持不下,日子久了,双方的力量都消耗得很厉害。我担心强大的秦国成为鹬蚌相争中“渔夫”那样的角色。所以(我)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考虑。”惠王听了,恍然大悟,说:“有道理!”便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行动。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什么意思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含义
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思是鹬鸟和河蚌僵持不下,最后都被渔翁带回家。比喻两方争执不下,最后白白让第三者获得了利益。出自于刘向《战国策·燕策二》,是谋士苏代为游说赵惠王停止攻打燕国时讲的一则寓言故事。 2、关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赵国一直想要攻打燕国。于是,燕国便派使者苏代来劝导赵惠王。苏代对赵惠王说:“在我来赵国的途中经过易水,我看到一只河蚌正在舒服的晒太阳。这时突然来了一只鹬鸟去啄河蚌的肉,河蚌连忙合上壳子将鹬鸟的嘴紧紧钳住。” 3、“鹬鸟和河蚌一直僵持不下。正好被渔夫看到,就将它们两一起捉走。如今赵国要攻打燕国,到时候双方相持不下,不就成了鹬蚌吗,那强大的秦国可能会成为“渔夫”啊。还请大王三思。”赵惠王觉得非常有道理,就停止了对燕国的攻打。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什么意思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出处】《战国策》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译文】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文王:“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取不出来,明天你的嘴取不出来,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例子】你们这么做的结果只能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同义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扩展资料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同义词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拼音】táng láng bǔ chán,huáng què zài hòu
【解释】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出处】《刘向·说苑·第九卷·正谏》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在三。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
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译文】吴王想要讨伐楚国,告诉左右大臣说:“我会杀死所有敢劝谏我不出兵的人!”吴王的侍从中有个年轻人想要劝谏吴王却不敢,就怀里藏着弹丸,手里拿着弹弓,在后院游荡,露水沾湿了他的衣服,这样做了几天。
吴王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地沾湿衣服?”年轻人回答说:“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处在高处一边放声叫着一边吮吸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的后面;螳螂弯曲身子贴紧前肢想要取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的旁边。
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螳螂,却不知道弹弓和弹丸在它的下面。这三者都必定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考虑身后的隐患。”吴王说:“好啊!”于是吴王便打消了出兵的念头。
【例子】某小偷正准备偷走卖菜大叔的钱包,却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被警察抓住了他。
百度百科-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百度百科-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古文的意思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古文原文是什么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注释 赵——春秋、战国时的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部一带地区. 燕——音烟,春秋、战国时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北部一带地区. 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是战国时著名的说客,洛阳人. 惠王——就是惠文王,赵国的国君,名叫赵何. 曝——音铺,就是晒的意思. 鹬——音玉,一种水鸟名,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很长,捕食鱼、虫、贝类. 甘——音钱,同“钳”字,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喙——音会,嘴,专门指鸟和兽的嘴. 渔者——就是后面的“渔父”,以捕鱼为业的人. 擒——音琴,擒获,就是捕捉的意思. 支——支持,这里是相持、对峙的意思. 弊——弊病,害处,这里是疲弊的意思. 评点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千百年来已为大家所熟知.这个故事说明: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当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敌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什么意思
对鹬蚌相争中的鹬和蚌说:不要只贪图眼前的利益,也许只要退一步,你就会获得快乐的回报。
原文:
一只蚌正张开两壳晒太阳,鹬鸟飞过来,伸出长长的嘴巴来啄食它的肉。蚌一下子合住双壳,把鹬鸟的`嘴紧紧地夹住了。
鹬鸟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把你干死!"
蚌对鹬鸟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把你饿死!"
它两个各不相让,谁也不肯放谁。这时,一个打鱼的老人走过来,一下子把都捉走了。
寓意:争狠斗气,往往造成两败俱伤,谁也没有好结果。
《鹬蚌相争》的故事告诉我们:
做事要顾全大局,不能只顾着眼前利益,而忽略了外部的情况。如果只顾争强好胜,结果就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
《鹬蚌相争》讲的是鹬与蚌相互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人从中获利的故事。
什么蚌相争渔翁得利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意思是:双方争执不下,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获得好处。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典故原文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 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二》
译文
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什么意思
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思是鹬鸟和河蚌僵持不下,最后都被渔翁带回家。比喻两方争执不下,最后白白让第三者获得了利益。出自于刘向《战国策·燕策二》,是谋士苏代为游说赵惠王停止攻打燕国时讲的一则寓言故事。2、关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赵国一直想要攻打燕国。于是,燕国便派使者苏代来劝导赵惠王。苏代对赵惠王说:“在我来赵国的途中经过易水,我看到一只河蚌正在舒服的晒太阳。这时突然来了一只鹬鸟去啄河蚌的肉,河蚌连忙合上壳子将鹬鸟的嘴紧紧钳住。”3、“鹬鸟和河蚌一直僵持不下。正好被渔夫看到,就将它们两一起捉走。如今赵国要攻打燕国,到时候双方相持不下,不就成了鹬蚌吗,那强大的秦国可能会成为“渔夫”啊。还请大王三思。”赵惠王觉得非常有道理,就停止了对燕国的攻打。
什么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擒)之。 解释:臣今天这次来的时候,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鹬鸟就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死。’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就会死!’两个谁也不肯放。渔夫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
更多文章:
好看的火星文符号(请各位大侠帮我用我的名字设计一个网名《晴》请帮我把字体换成火星文或者繁体字在加上好看的符号)
2024年5月4日 18:30
青山不墨电视剧(《青山不墨》引起了林城市民的热切关注,剧中体现出的林业人是否真实)
2024年7月17日 00:00
金融企业业务档案的编研属于档案工作的哪一环节?企业登记档案网上查询系统怎么查无数据
2024年5月13日 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