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体系结构(软件体系结构包括哪些内容)
本文目录
- 软件体系结构包括哪些内容
- 软件架构和软件体系结构有区别吗
- 关于软件体系中3层结构的疑问(软件的三层架构)
- 软件系统的分层结构
- 什么是软件体系结构
- 什么是软件结构设计
- 框架与体系结构的区别与联系
- 软件工程中的主要体系结构有哪些,并说明区别
软件体系结构包括哪些内容
软件体系结构是具有一定形式的结构化元素的集合(构件的集合)。构件分为三类包括处理构件(对数据进行加工)、数据构件(被加工的信息)和连接构件(连接体系结构的不同部分)。当然也可以说是由构件、连接件和约束条件组成的。软件体系结构包括有关软件系统组织的一系列重要决策,包括对构成系统的结构要素及其接口的选择;这些要素之间协作规定的行为;将这些结构和行为要素组成更大的子系统;以及指导该组织的建筑风格。
然后软件体系结构是处于软件需求和软件设计之间的一个层次,软件体系结构被提出来就是为了解决复杂问题的。就像你如果要做一个小木屋,或者挖一个山洞,有手就够了。但是如果你要做一个高楼大厦,就得做好充足的准备进而去盖这座大楼,否则这座楼就有可能会坍塌。一个工程就像是一座楼,软件体系结构就是被用来创建一个完整的体系,用来建造这座楼的。软件体系结构还涉及功能,可用性,弹性,性能,重用性,可理解性,经济和技术约束,折衷和美学方面的考虑。
软件体系结构是定义满足所有技术和运营要求的结构化解决方案的过程,同时优化了诸如质量,安全性和可管理性之类的通用质量属性。它涉及基于各种因素的一系列决策,并且这些决策中的每一个都会对应用程序的质量,性能,可维护性和整体成功产生重大影响,系统分解成最高层次的部分;难以改变的决定;一个系统中有多种架构;在体系结构上重要的内容可以在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发生变化。
软件架构和软件体系结构有区别吗
1、软件架构的特点:软件架构进行软件设计是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体系。系统的使用,功能,性能,适应性强。 2、体系结构的特点包括软件体系结构面向任务流程;代码重用,设计重用。 软件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是计算机中的非有形部分。软件一般被划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中间件。软件不只包括计算机上运行的所有程序,与程序相关的文档、数据一般也认为是软件的一部分,简单地说,软件就是程序加文档的集合体。
关于软件体系中3层结构的疑问(软件的三层架构)
三层架构(3-tier)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界面层(UserInterfacelayer)、业务逻辑层(BusinessLogicLayer)、数据访问层(Dataaesslayer)。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在软件体系架构设计中,分层式结构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结构。微软推荐的分层式结构一般分为三层,从下至上分别为: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又或称为领域层)、表示层。
表示层:
界面层也称为表示层,位于最外层(最上层),离用户最近。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操作的界面。
业务逻辑层:
业务逻辑层(BusinessLogicLayer)无疑是系统架构中体现核心价值的部分。它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业务规则的制定、业务流程的实现等与业务需求有关的系统设计,也即是说它是与系统所应对的领域(Domain)逻辑有关,很多时候,也将业务逻辑层称为领域层。例如MartinFowler在《PatternsofEnterpriseApplication》一书中,将整个架构分为三个主要的层:表示层、领域层和数据源层。作为领域驱动设计的先驱EricEvans,对业务逻辑层作了更细致地划分,细分为应用层与领域层,通过分层进一步将领域逻辑与领域逻辑的解决方案分离。业务逻辑层在体系架构中的位置很关键,它处于数据访问层与表示层中间,起到了数据交换中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层是一种弱耦合结构,层与层之间的依赖是向下的,底层对于上层而言是“无知”的,改变上层的设计对于其调用的底层而言没有任何影响。如果在分层设计时,遵循了面向接口设计的思想,那么这种向下的依赖也应该是一种弱依赖关系。因而在不改变接口定义的前提下,理想的分层式架构,应该是一个支持可抽取、可替换的“抽屉”式架构。正因为如此,业务逻辑层的设计对于一个支持可扩展的架构尤为关键,因为它扮演了两个不同的角色。对于数据访问层而言,它是调用者;对于表示层而言,它却是被调用者。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都纠结在业务逻辑层上,如何实现依赖关系的解耦,则是除了实现业务逻辑之外留给设计师的任务。
数据访问层:
数据访问层,有时候也称为是持久层,其功能主要是负责数据库的访问,可以访问数据库系统、二
软件系统的分层结构
软件系统的分层结构:1、第一层:基础架构基础架构指云平台、操作系统、网络、存储、数据库和编译器等。随着目前云计算越来越普及,很多的中小型公司都选择了大公司的云计算平台,而不是自己研发和维护基础架构。2、第二层:中间件与大数据平台(1)中间件架构。例如分布式服务中间件、消息中间件、数据库中间件、缓存中间件、监控系统、工作流引擎和规则引擎等。(2)大数据架构。例如开源的Hadoop生态体系,Hive、Spark、Storm、Flink等。3、第三层;业务系统架构(1)通用软件系统。例如最常用的办公软件、浏览器、播放器等。(2)离线业务系统。例如各种基于大数据的BI分析、数据挖掘、报表与可视化等。(3)大型在线业务系统。例如搜索、推荐、即时通信、电商、游戏、广告、企业ERP或CRM等。
什么是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被提出源自于人们的需求,需求工程重点关注如何刻画问题空间,软件体系结构是将需求变成现实,在需求阶段,工作人员的工作有两部分:一是结合软件体系结构的概念和描述手段在较高抽象层次刻画问题空间的软件需求;二是探讨如何从软件需求规约自动或半自动地变换到软件体系结构的模型。需求阶段的工作为软件提供追溯源,也提供一些技术操作方法,根据需求构建软件体系结构是工作人员还要考虑如何将需求模型转变为软件体系结构模型,和如何确保软件体系结构模型的可追溯性等,其中运用到的技术手段也不相同,常用到的方法有:Use Case 图描述法、全局分析法设计阶段是软件体系结构研究中受关注时期最早,关注量最多的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有:软件体系结构模型的描述、软件体系结构模型的设计与分析方法、以及对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经验的总结与复用等。关于软件体系结构,其主要包括构件和连接子两大主要部分,连接子的作用目前被概括为构件间信息传递与协调,转换数据格式,辅助交互等,保持构建之间信息传递正常、迅速。为保持信息正确传递,为软件体系结构制定了统一的描述语言,还有一种描述方法为多视图描述法,多视图表现出关注点分离的思想,将两种描述方式结合起来,增强人们对软件体系结构的理解,简化技术人员间的交流和系统检测。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
什么是软件结构设计
软件架构(softwarearchitecture)是一系列相关的抽象模式,用于指导大型软件系统各个方面的设计。软件架构是一个系统的草图。软件架构描述的对象是直接构成系统的抽象组件。 软件架构(softwarearchitecture)是一系列相关的抽象模式,用于指导大型软件系统各个方面的设计。软件架构是一个系统的草图。软件体系结构是构建计算机软件实践的基础。 同样这个思考可以展开到其他的行业,比如企业的架构,国家的架构,组织架构,音乐架构,色彩架构,软件架构等等。套用三国演义的一句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1、软件设计是指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设计软件系统的结构、组成部分、功能模块和数据结构等,以及选择适当的算法、编程语言和软件工程方法来实现这些设计。 2、计算机软件设计属于IT(InternetTechnology)专业。户件设计是从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出发,根据需求分析阶段确定的功能设计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划分功能模块、确定每个模块的实现算法以及编写具体的代码,形成软件的具体设计方案。 3、软件设计是一系列创造活动,是借助编程语言以简单和优雅的方式表达并解决现实需求的一门科学和艺术。 4、软件设计是为一组或多组问题设想和定义软件解决方案的过程。软件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软件需求分析(SRA)。SRA是软件开发过程的一部分,列出了软件工程中使用的规范。 软件设计模式就是Uml统一建模语言的技巧性概念。主要研究各个类模块和接口之间的安排与搭配,也是为程序员提供交流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利用软件设计模式您可以做出质量更高,代码更少,扩充更容易的软件。 软件体系结构通常被称为架构,指可以预制和可重构的软件框架结构。架构尚处在发展期,对于其定义,学术界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而不同角度的视点也会造成软件体系结构的不同理解,以下是一些主流的标准观点。 软件架构(softwarearchitecture)是一系列相关的抽象模式,用于指导大型软件系统各个方面的设计。软件架构是一个系统的草图。软件架构描述的对象是直接构成系统的抽象组件。 软件设计模式是对软件设计经验的总结,是对软件设计中反复出现的设计问题的成功解决方案的描述。为了记录这些成功的设计经验并方便以后使用,软件设计模式通常包含4个基本要素:模式名称、问题、解决方案以及效果。 软件架构是软件的一种搭建形式,往往规定了软件的模块组成,通信接口(含通信数据结构),组件模型,集成框架等等。往往规定了具体的细节。 软件的结构化设计SD方法中,详细设计主要是要建立什么?软件设计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概要设计阶段。第二阶段:过程设计(也称详细设计)阶段。SD方法是面向数据流的方法,以SA结果为依据。 结构化方法:分析,设计,程序设计构成,面向数据流的开发方法,分解和抽象的原则,数据流图建立功能模型,完成需求分析工作。Jackson方法:面向数据结构开发方法。 结构化软件开发过程包括五个部分:系统规划:确定信息系统目标;确定系统界面,系统与外部的信息联系;系统的主要功能;系统与企业其他计算机的应用。系统分析:对组织内部整体管理状况和信息处理过程进行分析。
框架与体系结构的区别与联系
:wrench:框架的定义框架,即framework。其实就是某种应用的半成品,就是一组组件,供你选用完成你自己的系统。简单说就是使用别人搭好的舞台,你来做表演。而且,框架一般是成熟的,不断升级的软件。:building_construction:体系结构的定义体系结构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构件,用于描述计算;连接器,用于描述构件的连接部分;配置,将构件和连接器组成一个有机整体。:scroll:体系结构的呈现形式体系结构的呈现形式是一个设计规约。:memo:框架的呈现形式框架则是程序代码。:bullseye:体系结构的目的体系结构的首要目的大多是指导一个软件系统的实施与开发。:bullseye:框架的目的框架的首要目的是为复用。:books:体系结构与框架的关系一个框架可有其体系结构,用于指导该框架的开发,反之不然。:globe_with_meridians:体系结构风格有种特殊的体系结构,DSSA(领域特定体系结构)其首要目的也是为了复用。:magnifying_glass_tilted_left:体系结构框架有个叫体系结构风格的东西,将它用程序代码实现后就成了Corba,COM之类的东西,它们俩叫体系结构框架,也叫中间件集成框架,又有人愿意叫它对象中间件。
软件工程中的主要体系结构有哪些,并说明区别
20世纪60年代的软件危机使得人们开始重视软件工程的研究。起初,人们把软件设计的重点放在数据结构和算法的选择上,然而随着软件系统规模越来越大,对总体的系统结构设计和规格说明变得异常重要。随着软件危机程度的加剧,软件体系结构(software architecture)这一概念应运而生。软件体系结构着眼于软件系统的全局组织形式,在较高层次上把握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软件开发的焦点从成百上千的代码上转移到粒度较大的体系结构元素及其交互的设计上。与传统软件技术相比,软件体系结构理论的提出不仅有利于解决软件系统日益增加的规模和复杂度的问题,有利于构件的重用,也有利于软件生产率的提高。面向方面软件开发(AOSD)认为系统是由核心关注点(corn concern)和横切关注点(cross-cutting concern)有机地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核心关注点是软件要实现的主要功能和目标,横切关注点是那些与核心关注点之间有横切作用的关注点,如系统日志、事务处理和权限验证等。AOSD通过分离系统的横切关注点和核心关注点,使得系统的设计和维护变得容易很多。 Extremadura大学的Navasa等人[1]在2002年提出了将面向方面软件开发技术引入到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中,称之为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aspect oriented software architecture,AO-SA),这样能够结合两者的优点,但是并没有给出构建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的详细方法。 尽管目前对于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这个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是一般认为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在传统软件体系结构基础上增加了方面构件(aspect component)这一新的构成单元,通过方面构件来封装系统的横切关注点。目前国内外对于面向方面软件体系模型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对它的构成单元模型的研究更少,通常只关注方面构件这一构成单元。方面构件最早是由Lieberherr等人[2]提出的,它是在自适应可插拔构件(adaptive plug and play component,APPC)基础之上通过引入面向方面编程(AOP)思想扩展一个可更改的接口而形成的,但它关于请求接口和服务接口的定义很模糊,未能给出一个清晰的方面构件模型。Pawlak等人[3]提出了一个面向方面的框架,该框架主要包含了一个方面构件模型———Java方面构件(Java aspect component,JAC),但该方面构件模型仅包含了切点(pointcut),并把AOP中装备(advice)集成到了切点的表达式中,它主要从实现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并没有给出详细的方面构件模型。本文没有只关注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中方面构件这一构成单元模型,还详细分析了它的另外两个构成单元,即构件和连接件,因为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各部分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1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相关概念 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涉及诸多概念,以下将分别介绍。软件体系结构在软件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但当前仍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的定义。目前国内外普遍认可的看法是软件体系结构包含构件、连接件和约束[4]。其中约束描述了体系结构配置和拓扑的要求,确定了体系结构的构件与连接件的连接关系。这样就可以把软件体系结构写成 软件体系结构(software architecture)=构件(components)+ 连接件(connectors)+约束(constraints) 构件是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元素之一。一般认为,构件是指具有一定功能、可明确辨识的软件单位,并且具备语义完整、语法正确、有可重用价值的特点,然而目前对于构件的具体结构及构成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5],而且一些主要的构件技术也没有使用相同的构件类型。另外,当前被广泛接受的构件定义并不包含具体的软件构件模型(software component model)。例如,Szyperski等人[6]给出了软件构件一个很有名的定义:软件构件是一个仅带特定契约接口和显式语境依赖的结构单位,它可以独立部署,易于第三方整合。但是关于软件构件模型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是:软件构件是一个具有服务提供和服务请求功能的软件单元[7]。 连接件是软件体系结构另一个基本的构成元素,是用来建立构件间交互以及支配这些交互规则的构造模块。连接件最先是由Shaw[8]提出来的,她建议把连接件作为软件体系结构中第一类实体,用来表示普通构件之间的交互关系。目前对于连接件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尽管在软件体系结构中强调了连接件存在的必要性,但是关于连接件模型的研究还很少,连接件的实际应用还不成熟。 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在传统软件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方面构件单元。通常认为,方面构件是封装了系统横切关注点的一类特殊的构件。目前关于方面构件模型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2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模型 由于传统软件体系结构模型包含构件、连接件和约束,而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是在传统软件体系结构的基础之上扩展了方面构件,所以面向方面软件体系模型结构包含构件、连接件、方面构件和约束。其中约束描述了面向方面体系结构配置和拓扑的要求,确定了体系结构的构件、连接件和方面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而构件、连接件、方面构件是它的三个基本的构成单元。以下对这三个构成单元的模型进行详细的设计。
更多文章:
陈欧体各种版本(我为自己代言-各种版本和您分享精彩-陈欧体)
2024年5月21日 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