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信格式(古代写信的格式范文)
本文目录
古代写信的格式范文
一、书信开头语
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二、结束语
结尾问候语,是问候受信人安好。
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复,余后再禀。 特此致候,不胜依依。
临书仓卒,不尽欲言。 谨申数字,用展寸诚。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诸不具陈。谨申微意。 请长纸短,不尽依依。 言不尽思,再祈珍重。
日来事忙,恕不多谈。 专此奉复辟。 手此奉复。 敬候回谕。
三、常用书信套语
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四、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
五、常用的提称语
提称语是提高称谓的语词,用以表达盼望受信人阅览这封书信之意。
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
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
对晚辈:字示、白谕
扩展资料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是有名的礼仪之邦。人们的社会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大多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和一定的文化活动方式来进行。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经常使用到一系列的应用文,如传统的书信、名片、柬贴、启事、题诗题词、对对联等,现代的如电报、传真、特快专递、电子邮件等。这些应用写作包含着丰富的礼仪内容,具有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色彩。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信”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如“阳气极於上,阴信萌乎下。”(扬雄:《太玄经·应》),另外,“信”也有托人所传之言可信的意思,不论是托人捎的口信,还是通过邮差邮递的书信用语言文字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和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信、
一是有运用文字述说事情原委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是具备相应的书写工具。
三是有人进行传递。
亲笔给亲戚朋友写信,不仅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能给受信人以“见字如面”的亲切感;科技不断进步,又相继出现了电话、电报、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交流信息的手段,可以预见,未来电子邮件这一新兴的手段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在进行重新建构,书信的运用除传统用法,即公函私函之外,一个新的发展动向便是原先私函类中因为个人需要而向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知名学者等个人所发的事务性的信件,这一类信件的使用量逐渐增多,值得注意。我们将其称为个人公文。
另外,在古代书信作为主要的通信来源,它不仅仅传达着国与国的文化交流,同时也传递着人们思想的情怀(对家乡父老、对爱人、对朋友...)。还起到了报平安的深层含义。
问一下,古代的书信格式
书信一开头,便是称呼;信的末尾,再具名的上面,也要称呼;信的中间,提到别人时,又要称呼。称呼弄不清,容易闹成笑话。
扩展资料:
1、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2、中间语—平辈:顺祝。
3、结束语—结尾问候语,是问候受信人安好。
古代书信格式有哪些
古代的书信格式——常用书信套语
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古代的书信格式——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
古代的书信格式——署名。
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
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
对晚辈:字示白谕。
书信中绝对不能出现我你他字样,如果非要用就需要用一些词代替。比如“你”可以称为某某仁兄,某某砚兄或称阁下。
他举例说,他有一位同学是北大的博士,和女朋友第一次鱼雁传书,那女孩在信封上也称他为某某砚兄。在信中称自己应该为在下、小弟。信中的“他”应该用“渠”来代替。
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别人用敬称的同时自己用谦称。比如古代皇帝都称孤道寡,这就是谦称。称自己的妻子为内子、内人、拙荆,绝对不能说夫人。
称自己给别人的东西应该用“菲”、“芹”、“寸”、“薄”。比如薄酒一杯,聊表芹献。请人家吃饭叫做略具菲酌。
古代的书信格式是什么样
古代书信格式
一、信封
(一)信封格式
王明先生 钧启王明院长 钧启范例一
王先生明 钧启钧启明王院长 钧启范例二
(二)启封词
1.安启,福启:对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用
2.钧启:对尊长,师长及直属长官用
3.道启:对师长,学界,方外及德高者用
4.勋启:对军政界或有公职者用
5.赐启:对长官,长辈,学界,党政军界职位高或者年岁高者用
6.台启:对平辈用
7.玉展:对年轻妇女用
8.芳启:对女士用
9.公启:对机关,学校,公司,团体,民间社团用
10.亲启:对有机密性或秘密性书信用
11.礼启、素启:对居丧者吊唁用
12.大启、启:对晚辈用。
(三)缄封词
1.谨缄:用于上行书信
2.缄:用于平行书信
3.手缄:用于下行书信
二、正文
结尾应酬语 正文 开头应酬语 称谓
结尾敬辞 提称语
:
启事称语
日期 自称
署名
署名下敬辞
注意
1.自称
(1)自称或提到自己的名字时要侧书
(2)提及自己的尊长时,要加“家”字,不必侧书
(3)提及自己的卑幼亲属,要加“舍”,侧书
(4)提及自己的儿孙,工友,店号,要加“小”字,侧书
(5)提及自己的师友和处所,加“敝”字,侧书
(6)提及自己已经亡故的尊长,要加“先”
(7)提及自己已经亡故的卑幼亲属,加“亡”,不必侧书
(8)提及自己父子,兄弟姐妹,夫妇,加“愚”字,侧书
(9)如收信人是尊长,自称“晚”、“职”、“后学”等;若收信人是晚辈,自称“愚”、“鄙”等;如果写到自己的意见时,可用“鄙意”、“管见”、“拙著”等,以上都有侧书
2.称人:
(1)提及收信人尊长,卑幼,亲友,加“令”,对于收信人尊长,也可以用“尊”,对收信人的朋友也可加“贵”
(2)提及收信人妻子,要加“尊”,如与收信人交情深,直呼“嫂夫人”“大嫂”
(3)称收信人父子,兄弟姐妹,夫妇,要加“贤”
(4)收信人是卑幼,也可以加“贤”
(5)收信人的处所,要加“贵”
(6)收信人的宝眷或商店,要加“宝”
(7)提及收信人的意见是,可用“尊意”、“卓见”、“大著”等
传统寒暄用语 人事叙别 用于父母:自违慈训,倏忽经旬。 叩别尊颜,已逾数月 用于尊长: 揖别尊颜,瞬经匝月。 不瞻光霁,数月于兹。 疏逖德辉,忽经一捻。 睽违道范,荏苒数年。用于师长: 不坐春风,倏经旬日。 奉违提训,屈指月余。 不亲讲席,瞬已经年。 疏奉教言,寒喧几易。用于平辈 :不奉清谈,忽将一月。 揖别丰标,瞻圆几度。 不亲乏宇,裘葛已更。 睽违丰采,数易春秋。 用于女性 :不亲懿表,瞬已浃旬。 奉违闺范,倏尔逾时。 自隔壶仪,年华如驶。 忆别芳颜,星霜几换。用于文官: 不瞻福曜,又复经旬。 睽违钧宇,萱荚屡新。 拜逖钧颜,倏将一载。用于军官: 自违幕府,蟾月几圆。 不瞻旌节,忽已经年。
忽已经年。自共事而别 :某地共事,长荷云情,别来星序频移,未由一晤。 自同学而别: 忆自某校研摩,获亲麈海,别后山川间隔,时序频迁。自送行而别 :忆昔行旌远指,趋送长途,别来物换星移,几经屈指。自迎接而别 :忆某停车某市,荷蒙握手言欢,别后岁秩迁流,不觉星霜几易。承送行而别 :忆某驱车某处,荷承把袂流连,别后天各一方,彼经停云两地。承赐物而别 :忆某地握手,畅叙情怀,别时依依不舍,荷以厚仪相贶,至令篆腑,感何可言。承赐饯而别 :昔日把晤,盛意频叨,临赋骊歌,复承赐宴,离人未散,早已心镌。节令叙别 :自春别及夏。东风握别,倏届朱明。 忆风雨别离,正绿野人耕之候,乃光阴迅转,目下已是碧荷藕熟之时。
阴迅转,目下已是碧荷藕熟之时。自春别至秋:知已阔别,春复徂秋。 赋别离于昔日,杨柳依依,数景物于今晨,蒹葭采采。 自春别至冬: 春初话别,倏忽岁寒。 鸟弄春园,折杨柳而握别,驿驰冬岭,抚梅萼以增怀。自夏别至秋 :麦天一别,容易秋风。 昔听蝉鸣青槐,方摅别意, 今睹鸿飞紫塞,顿起离思。自夏别至冬 :不通闻问,经夏涉冬。 炎日当空,方赋离情于凉 馆,寒风吹沼,忽牵别恨于灞桥。自秋别至冬: 自经判袂,秋去冬来。 玉露初凝,迩日别离不舍,雪梅将绽,今宵感概偏多。地点叙别 :自京中分别 ,忆京华把袂,饫聆麈谈,明月清风,至今在目。自省会分别 :忆于某省会聚首,快我私衷,自赋河梁,又经久别。自县城分别 :相聚邑中,时亲教益,自经握别,离索殊增。
别,离索殊增。自乡中分别:奔走四方,久离乡井,从此远隔,顿觉阔疏。自他乡分别 :忆自某乡把晤,同馨情怀,分别以来,徒深饥渴。自旅馆中分别 :昔日旅邸聚谈,叠荷殷殷关注,嗣认睽违两地,顿觉岁序推移。自火车上分别:忆昔日邂逅相遇于车上,接领教言,别后却山河远隔不觉数年。 自船上分别: 自同舟某地,借挹兰芳,别后相违,寒暄数易。自近处分别:不亲淑度,倏忽迩时,咫尺相违,如遥百里。 自远处分别 :关河修阻,跋涉维艰,忆隔光仪,递更节序。百度文库
古代人写信的格式
一、书信开头语
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二、结束语
结尾问候语,是问候受信人安好。
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复,余后再禀。 特此致候,不胜依依。
临书仓卒,不尽欲言。 谨申数字,用展寸诚。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诸不具陈。谨申微意。 请长纸短,不尽依依。 言不尽思,再祈珍重。
日来事忙,恕不多谈。 专此奉复辟。 手此奉复。 敬候回谕。
三、常用书信套语
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四、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
五、常用的提称语
提称语是提高称谓的语词,用以表达盼望受信人阅览这封书信之意。
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
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
对晚辈:字示、白谕
扩展资料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是有名的礼仪之邦。人们的社会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大多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和一定的文化活动方式来进行。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经常使用到一系列的应用文,如传统的书信、名片、柬贴、启事、题诗题词、对对联等,现代的如电报、传真、特快专递、电子邮件等。这些应用写作包含着丰富的礼仪内容,具有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色彩。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信”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如“阳气极於上,阴信萌乎下。”(扬雄:《太玄经·应》),另外,“信”也有托人所传之言可信的意思,不论是托人捎的口信,还是通过邮差邮递的书信用语言文字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和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信、
一是有运用文字述说事情原委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是具备相应的书写工具。
三是有人进行传递。
亲笔给亲戚朋友写信,不仅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能给受信人以“见字如面”的亲切感;科技不断进步,又相继出现了电话、电报、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交流信息的手段,可以预见,未来电子邮件这一新兴的手段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在进行重新建构,书信的运用除传统用法,即公函私函之外,一个新的发展动向便是原先私函类中因为个人需要而向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知名学者等个人所发的事务性的信件,这一类信件的使用量逐渐增多,值得注意。我们将其称为个人公文。
另外,在古代书信作为主要的通信来源,它不仅仅传达着国与国的文化交流,同时也传递着人们思想的情怀(对家乡父老、对爱人、对朋友...)。还起到了报平安的深层含义。
古人书信格式是怎么样的
中国古代书信基本格式
书信要注意事项: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
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
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分行是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每段开始前空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 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
“书信”当作一个复合词来用,而古代“书”和“信”是有区别的,“书”指信件;“信”指使者,即传达信仆之人。汉乐府《古诗为船冲卿妻作》刘兰芝请母亲埘绝县令派米的媒人:“自可断米信,徐徐更谓之。”来信,就是来说媒的使者。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建安十六年:“(马)超等屯消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请和,公不许。”这里的“信”,亦指使者。“信”的这一意义,常见于汉魏六朝的文献,不能误解为后起义的“书信”。但在《晋书•陆机传》内,“书”和“信”已经结合成词,店人诗亦多见“书信”,而且有了单单以“信”指函札信件的川法。
如王昌龄《寄穆侍御出幽州》:“典逆蓟门书信少,雁飞犹得到衡阳”;贾岛《寄韩潮州愈》:“隔岭篇章球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元稹《酬乐天叹穷愁见寄》:“老去心情随日减,远来书信隔年闻”;俱以“书信”连言。
如果认为此三诗中之“信”仍指送“书”之人,那么下而这首诗卫的“信”却无须丑疑其为“书”的同义语。元稹《书乐天纸》:“金銮殿里书残纸,乞与荆州元判司。不忍拈将等闲用,半封京信半题诗。”京信加封,显然指物,意思非常明确。可见“信”的函札之义虽系后起,并不很晚。而以“书”指信件的古义,一直沿用至今。写“惠书奉悉”,作为“收到来信”的文言,是常见的。
古代人的书信格式
古代书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称语
书信一定要用称谓,首先要分清是父母、尊长,还是老师、朋友。
称谓之后,一般要缀以对应的词语来表达敬意,例如前面提到的台端、台甫等等,这类词语称为提称语。
提称语与称谓有对应的关系,其中有些可以通用,但大部分都有特定的使用对象。
给父母写信,"膝下"一词用得最多,源出出于《孝经》:"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是说人幼年时,时时依于父母膝旁,后来转为对父母的尊称。
"函丈"源出于《礼记-曲礼》,向尊长请教时,要"席间函丈",意思是说,彼此的席位之间要空出一丈左右的地方,以便尊长有所指画;故用作对老师的尊称。
提称语可以几个词叠加使用,如毛泽东致其师符定一(字澄宇)称:"澄宇先生夫子道席",以见尊敬之意。
(二)告辞或思慕语
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此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如:
敬禀者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忽奉手教,获悉一是。奉诵钧谕,向往尤深。顷获大示,井所赐物。惠书奉悉,如见故人。
思慕语书信的功能之一是沟通彼此的情感。因此,在提称语之后不直接进入正文,而是要用简练的文句述说对对方的思念或者仰慕之情,这类文句称为思慕语。
(三)正文
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
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
一般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再启”字样。
(四)结语
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但与“启辞”相仿,旧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
具体例子如“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恕不一一,不宣。不悉。不具。不备。不赘。书不尽意。不尽欲言。临颖不尽。”等等。
(五)祝辞
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即颂近安”、“此致敬礼”、“祝你进步”之类。其中,“即颂”、“此致”、“祝你”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
“近安”、“敬礼”、“进步”等词,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部分。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写。
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祝辞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择用。
(六)署名
署名,就是在正文结尾的右下方签署写信人姓名。如果是写给熟识的亲属友人的,可只写名字,不必写姓;或在名字前面,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弟、侄、晚等。
称呼与名字之间,可略空半字地位;或者将称呼用小字写在名字的左上方。
署名的后面,可加写启禀词,也可不加。
在署名或启禀词后面,写上撰信的年月日,也可把日期写在下一行署名的右下方。另外,还可以在日期之后,写上撰信时的处所、氛围、心境等,如“舟中”、“灯下”、“万籁俱寂”之类。
(七)附候或致意
如写信人的家属、近处朋友也和收信人熟悉,署名后一行或加上这些人的附候。如“某人嘱笔问候”。
如应向收信人的家属、近邻亲友问候的,可加上“请向某某致意”,倘是长辈,可作“请在某某前四名问安”之类。
扩展资料:
书信举例:
1.鲁迅写给母亲的信
“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去年十二月二十日的信,早已收到。现在是总算过了年三天了,上海情形,一切如常,只倒了几家老店;阴历年关,恐怕是更不容易过的。男已复原,可请勿念。散那吐瑾未吃,因此药现已不甚通行,现在所吃的是麦精鱼肝油之一种,亦尚有效。至于海婴所吃,系纯鱼肝油,颇腥气,但他却毫不要紧。
“去年年底,给他照了一个相,不久即可去取,倘照得好,不必重照,则当寄上。元旦又称了一称,连衣服共重四十一磅,合中国十六两称三十斤十二两,也不算轻了。他现在颇听话,每天也有时教他认几个字,但脾气颇大,受软不受硬,所以骂是不大有用的。我们也不大去骂他,不过缠绕起来的时候,却真使人烦厌。
“上海天气仍不甚冷,今天已是阴历十二月初一了,有雨,而未下雪。今年一月,老三那里只放了两天假,昨天就又须办公了。害马亦好,并请放心。
“专此布达,恭请金安。
“男树叩上广平海婴同叩。一月四日”
2、毛泽东致老师符定一(澄宇)先生:
澄宇先生夫子道席:
既接光仪,又获手示,诲谕勤勤,感且不荆德芳返平,托致微物,尚祈哂纳.世局多故,至希为国自珍.
肃此.敬颂
教安.不具.
受业毛泽东
古代书信格式
我国古代的书信格式中包含这几个部分:启辞、正文、结语、署名、启禀词、日期和氛围、附候或者致意。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正文,这是书信的主体内容,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没有固定的写法,表达准确的意思就可以了。
古代书信格式
启辞是书信的开场白,一般都会寒暄客套一下,或者说明写信的原因,启辞过后才是书信的正文,完整的写出要传达的意思。
结语是书信的结束语,也是正文的一部分,古代写信的时候形成了一套常用的结束语套辞,比如书不尽意、余客后叙、不尽欲言等。
署名是在正文结尾的右下方写下写信人的名字,写给朋友的可以只留名字不留姓,在署名的后面再加上启禀词和写信时的日期氛围就可以了。附候或者致意看情况使用。
古代书信格式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多少
人和人之间是需要沟通的,现代人的沟通方式是手机再加各种通讯软件,然而手机没有普及之前,人和人通讯的方式主要还是通过书信,现代人是如此,古人就是更加如此,现代人的书信格式我们都知道,那么古人的书信格式它又是怎样的呢:
一、开头现代人写信的时候开头会直接写上收信人的称呼,如果是自己的父母会写上爸爸妈妈,如果是朋友会直接写上朋友的全称或者是简称,然后再加上一个你好,把古代的书信开头则不然,他们的开头会写上对方的字,而不会写上对方的姓名,如诸葛亮字孔明,那么开头就会写上孔明兄启,如果是父母的话,则会写明父母大人敬上。
二、书信的内容古人的书信内容和现代人的书信内容其实相差并不会太大,也是讲述着各种各样的事情,谈论个人的一些情感,或者是在旅途以及工作中出现的一些事情,如果还如果是文人学者,还会在书信当中交流一下自己的最近诗作或者是文章内容。
稍有一些不同的就是古人的书信当,会有一些避讳的内容,也就是说他们在用到一些词汇的时候,会选择转换,例如唐朝的皇帝是李世民,那么世民这两个字就不能够用,不会通过其他的形式作为转换,世事会成为人事,村民也不能出现,成为村汉或者村姑,如果当中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就会容易出现问题,就很有可能给自己招来祸灾,轻则坐牢,重则满门抄斩。
三、书信的结尾和现代人的书信结尾不同,古人的书信结尾后面并没有祝福语,有时候写信人的姓名会是以私人印章的方式体现,落款的年月日都是以当时的年号为准,如洪武十一年五月初三
更多文章:
对祖国的祝愿100字怎么写?我祝愿新年大吉年年发大财 祝愿你扬眉吐气事业越精彩 什么歌名
2024年6月14日 11:10
运用缺点列举法需要我们采取什么态度?通过发现发掘的缺陷把它的具体缺点
2024年9月19日 08:30
黄家驹“不再犹豫”这个歌词是什么意思?不再犹豫歌词意思 不再犹豫完整歌词
2024年8月27日 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