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蒹葭的原文、注释及译文?《诗经·秦风·蒹葭》全诗,意思,
本文目录
诗经·蒹葭的原文、注释及译文
蒹葭的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
(1)蒹葭(jian jia):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
(2)伊人:那个人。
(3)溯涸:逆流而上。丛:追寻。
(4)溯游:顺流而下。
(5)凄凄:茂 盛的样子。
(6)晞(XT);干。
(7)湄:岸边。
(8)跻(ji):登高。
(9)坻(Chi):水中的小沙洲。
(10)采采:茂盛的样子。
(11)已:止,干。
(12)涘(si):水边。
(13)右;弯曲,迂回。
(14)沚:水中的小沙洲。
译文
芦苇茂密水边长,
深秋白露结成霜。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
道路崎岖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
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水边长,
太阳初升露未干。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那岸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
道路险峻难攀登。
顺流而下去追寻,
仿佛就在沙洲间。
芦苇茂密水边长,
太阳初升露珠滴。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岸边立。
逆流而上去追寻,
道路弯曲难走通。
顺流而下去追寻,
仿佛就在沙洲边。
扩展资料:
赏析:《蒹葭》是秦国的民歌,这是一首爱情诗,写在恋爱中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曲折、动人。
“蒹葭”是荻苇、芦苇的合称,皆水边所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暗衬出主人公身当此时此景的心情。“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朱熹《诗集传》:“伊人,犹彼人也。”在此处指主人公朝思暮想的意中人。
眼前本来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什么也没有,可由于牵肠挂肚的思念,他似乎遥遥望见意中人就在水的那一边,于是想去追寻她,以期欢聚。“遡洄从之,道阻且长”,主人公沿着河岸向上游走,去寻求意中人的踪迹,但道路上障碍很多,很难走,且又迂曲遥远。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那就从水路游着去寻找她吗,但不论主人公怎么游,总到不了她的身边,她仿佛就永远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即。
这几句写的是主人公的幻觉,眼前总是浮动着一个迷离的人影,似真不真,似假不假,不管是陆行,还是水游,总无法接近她,仿佛在绕着圆心转圈子。因而他兀自在水边徘徊往复,神魂不安。
这显然勾勒的是一幅朦胧的意境,描写的是一种痴迷的心情,使整个诗篇蒙上了一片迷惘与感伤的情调。下面两章只换少许字词,反复咏唱。“未晞”,未干。“湄”水草交接之处,也就是岸边。“跻”,升高。“右”,迂曲。“坻”和“沚”是指水中的高地和小渚。
《诗经·秦风·蒹葭》全诗,意思,
第一部分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第二部分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第三部分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译文 河畔芦苇苍苍碧色,那是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却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中高地.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啊,那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她就在河水水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险阻弯曲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的小块陆地.
蒹葭的古诗全文是什么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翻译如下: 蒹葭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诗经——蒹葭
【原文】
蒹葭苍苍 。
【注释】
①蒹葭 (jiān jiā) :蒹葭是一种植物指芦荻芦苇。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苍苍:深蓝色,很茂盛的样子。
②伊人:那个人。
③溯涸 (sù huí ) :逆流而上。丛:就。
④溯游:顺流而下。
⑤凄凄:茂盛的样子。
⑥ 晞 (xī) :干、干燥。
⑦ 湄:岸边、水岸。
⑧ 跻 (jī) :登高、上升。这里指道路陡高。
⑨ 坻 (dǐ) :水中的小洲。
⑩ 采采:茂盛的样子。
11 已:止,干。
12 涘 (sì) :水边。
13 右:弯曲,迂回。
14 沚 (zhǐ) :水中的小陆地块。
【译文】
岸边芦苇高又壮,深秋白露凝成霜。
思念心中那个人,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找寻,道路险阻又漫长。
顺流而上去找寻,好像就在水中央。
岸边芦苇密而繁,深秋白露还未干。
思念心中那个人,隔水相望在岸边。
逆流而上去找寻,道路险阻又难攀。
顺流而上去找寻,好像就在沙洲间。
岸边芦苇好苍茫,晶莹露珠挂叶上。
思念心中那个人,隔水相望在岸旁。
逆流而上去找寻,河滩险阻路漫长。
顺流而上去找寻,好像就在沙洲上。
【品析】
这是一首描述少年男子追求梦中美女的诗歌。
诗经中,大凡提到河水、沙洲之类的,都与女子婚前的性教育相关。这首诗共三章,每章所表述的意思大体相同。河岸上生长的芦苇高大茂密,深秋的白露还挂在叶尖而上,在太阳的照射下,泛着金光。心中思念的那个人,就在这河岸相隔的那一方。想要逆流而上去找她,但是河滩险阻,道路漫长,若是顺流而下去找她,她仿佛就在那河中的沙洲上。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可以上下而求索,排除万险,只为一见伊人面。
这首诗在用词上,也颇有意境。每一章的前两句写秋光满目,一片凄凉。苍茫的河水,茂盛的芦苇,深秋的露珠,都是点点秋光。“所谓伊人”,点出诗歌的主旨,“在水一方”又描述出河面的苍茫缥缈,“溯洄”与“溯流”描述出追求的过程艰险漫长,有种求之不得的感觉,末尾一个“宛”字,十分巧妙,表现出一幅若隐若现的情景。蒹葭、白露、秋水、一人,一幅看似神合的画面,却又是那样的虚无缥缈。
喜欢诗经、喜欢美文的朋友,请点击右上角查看官方账号进行关注哦!
或加微信号: shijingqinghua
【声明:著作权所有,侵权必究。欢迎您的分享与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
诗经蒹葭
1、《诗经·蒹葭》原文: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2、《诗经·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怀人古体诗。诗中的“伊人”是诗人爱慕、怀念和追求的对象。本诗中的景物描写十分出色,景中含情,情景浑融一体,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给人一种凄迷朦胧的美。 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
诗经 · 蒹葭
诗经 · 蒹葭 本文分类:古代诗 发布时间:2013/12/30
蒹葭 ①
蒹葭苍苍②,白露为霜③。
所谓④伊人,在水一方⑤。
溯洄⑥从之,道阻⑦且长。
溯游⑧从之,宛⑨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⑩,白露未晞①①。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①②。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①③。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①④。
蒹葭采采①⑤,白露未已①⑥。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①⑦。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①⑧。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①⑨。
——《诗经》
注释
①蒹葭(jiānjiā):芦荻,芦苇。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此篇是《诗经·秦风》中的一篇。蒹葭:芦华,水边生长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②苍苍:深绿色。秋天芦苇变成深青的颜色。
③白露为霜:白色的露水凝成霜。
④所谓:所说的,这里指所怀念的。伊人:那个人。
⑤一方:另一边。
⑥溯(sù):逆流而上。洄(huí):曲折迂回的水道。溯洄:沿着弯曲的河道向上游走去。从:追随,追逐,这里可释作“追寻”。
⑦阻:险阻,指道路难走。长:遥远,漫长。
⑧游:流,指直流的水道。
⑨宛:宛如,好像。水中央:这里特指环绕在水中的高地。
⑩萋萋:凄清寒凉的样子。
①①晞(xī):干。
①②湄(mei):水草交接的地方,即水滨,岸边。
①③跻(jī):升高。这里是说道路险峻,需要攀登而上。
①④坻(chí):水中的小块高地。
①⑤采采:芦花白灿灿的样子。
①⑥已:停止。这里是“干”的意思。
①⑦涘:水边。
①⑧右:这里是道路迂回曲折的意思。
①⑨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解读翻译
河里的芦苇(在秋天)变成深绿,苍苍茫茫,白色的露水凝结成了霜。
我心中思念的恋人啊,(她和我隔着河水)站在对面的河岸上。
我想要顺着弯曲的巧道去上游追寻她,无奈道路难走又漫长。
(我想要)顺着河水到下游去寻找她,恍惚间觉得她好像站在水中的沙洲上。
河里的芦苇(在秋天)看上去有些凄清,白色的露水还没有干。
我心中思念的恋人啊,就站在河的那边。
(我想要)顺着弯曲的河道去上游追寻她,无奈道路难走又艰险。
(我想要)顺着河水到下游去寻找她,恍惚间觉得她就在河中的高地上。
河里的芦苇(在秋天)一片白茫茫,白色的露水还没有干。
我心中思念的恋人啊,就站在河那边。
(我想要)顺着弯曲的河道去上游追寻她,无奈道路难走又曲折回旋。
(我想要)顺着河水到下游去寻找她,恍惚间觉得她就在河中的陆地上。
赏析
本诗借景抒情,通过对秋天芦苇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恋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全诗共有三章,从初秋芦苇颜色变深,再到一片凄清,再到深秋芦苇变白,作者一步步深入,将自己对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作者看到河中的芦苇,想起了日夜思念的恋人,恍惚之间觉得恋人就在对面的河岸,于是想去追寻她,却发现无论顺流还是逆流都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诗歌实写河边的芦苇和深秋的露水,虚写看见恋人在沙洲、河岸以及自己追寻的场景,虚实结合,造成了一种苍茫、迷蒙的意境,将作者心中对恋人的思念之情和寻求而不得的感伤细腻地呈现出来,引起了人们深深的共鸣。
另外,诗中的“伊人”不仅是指恋人,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朋友或理想,将本诗理解为作者对朋友的思念或对理想的苦苦追求。
作业题
你认为诗歌中的“伊人”指的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发表在下面的评论处展开讨论。
扩展阅读
“相思”的经典代表
相思豆:相思豆质坚如铁、色艳如血、形似跳动的心脏,红而发亮,不蛀不腐,色泽晶莹而且永不褪色。它的红色是由边缘向内部逐步加深的,最里面又有一个心形曲线围住特别艳红的部分,真是一豆双心,心心相印。这就是相思红豆,一种充满灵气而奇妙的种子,传说它是心有相思之苦难以化解,最终凝结而成。相思豆自古以来都被诠释为爱情的种子,同时又深表爱情、友情、亲情的真谛。
相思草:相思草状若石竹,而节节相续。据说,古代有一妇女怀念自己的心上人,但总不能见面,经常在一墙下哭泣,眼泪滴入土中,在洒泪之处长出一株植物,叶子正面绿、背面红,秋天开花,花姿妩媚动人,花色像妇人的脸,秋天开花,名曰断肠草”。《本草纲目拾遗》也记载:“相传昔人有以思而喷血阶下,遂生此草,故亦名‘相思草’。”
相思树:相传为战国宋康王的舍人韩凭和他的妻子何氏所化生。战国时期,宋康王霸占了韩凭的妻子,恩爱至深的韩凭夫妇因此双双殉情。康王大怒,命人将二人分开埋葬,十天后两个坟头各长出一棵大树,树枝相拥,树根相抱。人们为了纪念这段忠贞的爱情,将此树叫做“相思树”,后人多以此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
袁枚 · 所见曹操 · 观沧海
诗经节选之蒹葭的原文及其赏析
《蒹葭》是《诗经》中抒情的名篇之一。《蒹葭》的丰富美感,不论是从欣赏的角度,还是从创作的角度,颇值得我们认真的探讨。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蒹葭的原文及其赏析,让我们一起欣赏和学习借鉴一下吧!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
晞:音西,干。
涘:音四,水边。
沚:音止,水中的小沙滩。
作品赏析
《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对这首怀人诗,历来解说不一。有人认为作者在思念恋人,诗的主旨是写爱情;有人说是诗人借怀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不肯出来做官;也有人说作者就是隐士,此诗乃明志之作。我们细味诗意,诗中并未明确显示男女恋情,况且“伊人”是男是女也难判定。说它是讽刺诗则更无根据。因此,我们只把“伊人”视为作者所敬仰和热爱的人,至于是男是女,且不论及。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在这一苍凉幽缈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时空里,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绪不宁的情状,不时地显现于我们眼前,原来他是在思慕追寻着一个友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两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一个劲地张望、寻求。“伊人”,指与诗人关系亲密、为诗人崇敬和热爱而未曾须臾忘怀的人。“所谓”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断念叨着的,然而现在他却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说明诗人确信他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绝,相会不易。“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沿着河边小道向上游走去,道路艰险,且又漫长,即使花费很长时间也难到达;如果径直游渡过去,尽管相距不远,但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仿佛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在水中央晃动。诗人尽管立于河边,但他那恍惚迷离的心神早已飞动起来,思见伊人而不得的如醉如痴的形象栩栩可见。诗句之奇妙,正如方玉润所说:“玩其词,虽若可望不可即。味其意,实求之而不远,思之而即至者。”(《诗经原始》)
诗的二、三章只换了几个词儿,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但它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试想,他独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描写伊人所在地点时,由于“方”、“湄”、“涘”三字的变换,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诗人和诗人盼望与伊人相会的活动与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绘了出来,这样写,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另外,像“长”、“跻”、“右”和“央”、“坻”、“沚”的变换,也都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见伊人困难重重,想见友人心情急切的情景。若把三章诗所用几组变换的词语联系起来加以品味,更能体会到诗的隽永淳厚的意味。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正如《人间词话》所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具有“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诗经《兼葭》全文
一、全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3、朝代
周朝
扩展资料
一、赏析
本诗三章重叠,各章均为四个层次。
首二句以兼葭起兴,展现一幅河畔秋色图:河水淼淼,芦苇苍苍,露水结霜。这情景,是在清冷寂寥中略带凄凉哀婉色调,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三、四句是诗的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徜徉,企慕追寻河对岸的“伊人”。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在水一方”是隔绝不通,形成一种可望难即的境况。
主人公起早贪晚、追望不停,对爱情的执著精神可见。但“伊人”却阻隔不通,飘渺虚幻,可望难即,于是诗人心中荡漾起无可奈何的情绪和空虚惆怅的情致。
五、六两句是分述“在水一方”的一种特定情境:逆流追寻,艰难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中不可达。这是可望难即境况的常见情境之一,追寻者的怅惆情绪也因此而增强。
七、八两句是分述“在水一方”的另一种特定情景:顺流追寻,行程处处顺畅,伊人时时宛在,然似真而幻,亦终不可近。这也是可望难即境况的常见情景之一,追寻者的怅惘情绪也因此而更加强烈。
二、出处简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蒹葭的诗意和全文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苍苍:芦苇茂盛 《蒹葭》译文 1 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2 浩荡芦苇莽苍苍,清晰白露化为霜。心湖摇曳惟有她,伶俜站立水一方. 逆流而上相跟从,奈何道艰漫且长。顺流而下互追随,已然她在水中央. 茂密芦苇盛萋萋,犹湿白露映霞光。心湖荡漾惟有她,依偎水草连岸旁 逆流而上相跟从,奈何路弯崎山冈。顺流而下互追随,隐约淡坐孤石上 葳蕤芦苇郁葱葱,晶莹白露烁光芒。心湖涟漪惟有她,悠然徜徉水岸乡 逆流而上相跟从,奈何途曲径如肠。顺流而下互追随,了却沙洲寂寞伤 3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4 苍苍的芦苇啊, 你那白露已凝结成美丽的晨霜; 我那倾心的人啊, 似就摇曳在那秋水茫茫的远方。 我要逆水而上哦, 但道路艰难、路途漫长! 我要顺水而下哦, 她仿佛在那茫茫水域的中央! 萋萋的芦苇啊, 你那白露已映衬着东方的霞光; 我那倾心的人啊, 似就依偎在那水草相连的岸旁。 我要逆水而上哦, 但道路艰难、崎岖山冈! 我要顺水而下哦, 她仿佛就在那水中的孤石上。 采采的芦苇啊, 你那白露已辉映着朝日的光芒; 我那倾心的人啊, 似就轻吟在那绚丽水滨的岸乡。 我要逆水而上哦, 但道路艰难、曲折如肠! 我要顺水而下哦, 她仿佛就在那水中的沙洲上……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诗。诗中写在一个深秋的清晨,秋露给霜,芦荻扬花,诗人来到迂曲的河岸上,寻找他(她)眷恋的情人。他(她)伫立河畔,面对萧索凄清、露华霜重的暮秋景色,禁不住发出了与“所谓伊人”已远隔的浩叹。接着诗人逆流而上去寻找,道路是那样的崎岖而遥远;顺流而下去寻找,她(他)又仿佛在水的中央。伊人似近而远,忽隐忽视。但他(她)含情脉脉地痴想着,直到太阳升起,把秋露晒干。至此,一个为寻找意中人而执著不舍的青年人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全诗感情真挚热烈,写得哀婉清丽,情调缠绵,既有对意中人深情的寻访,又有未遇的惆怅。一再“溯洄”、“溯游”,几度寻踪求索,不避险阻,可谓情真意切。诗歌采用反复叠唱的章法,更显得韵味绵长,而开头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描绘了一幅凄清萧飒、露凝霜结的晚秋图,更抒发了诗人孤寂彷徨、幽思百结的心绪。
《诗经.蒹葭》全文
全文:
蒹葭
先秦:佚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释义:
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追随她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河水中央。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又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出自:周朝 佚名《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扩展资料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诗中所描述的景象,并非目之所存的现实人事,而是一种心象。这种心象,也不是对曾经阅历过的某件真事的回忆,而是由许多类似事件、类似感受所综合、凝聚、虚化成的一种典型化的心理情境。这种心理情境的最大特点,是不粘不滞、空灵多蕴。“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就是这种空灵的心理情境的艺术显现。
由于追寻者和被追寻者的虚化,那看来是真景物的河水、道路险阻,乃至逆流、顺流的追寻路线,以及伊人所在的“水中央”等诸种地点,也都成了虚拟的象征性意象。对它们均不可作何时何地、河山何水的深究,否则,伊人既在河的上游又在河的下游就自相矛盾,连两个人何以都不渡过河去也成了问题。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诗经·国风》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在《七月》中,可以看到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在《伐檀》可以感悟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向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大胆地提出了正义质问。
《诗经》中有些纯用赋法的诗中,也创作出了很深远的意境。《黍离》、《君子于役》、《蒹葭》全用赋法,既无兴词,也无比喻,然而抒情味道之浓、意境之深远、情调之感人,后来之诗,少有其比。诗人写景不是专门描摹之,从抒情中带出;而情又寓于景。
更多文章:
复兴之路讲话全文(求 鲍国安在复兴之路上的诗朗诵山河祭全文)
2024年4月28日 20:30
《极限挑战》男人帮到底有没有剧本?感觉极限男人帮好像是作秀一样,他们是不是都有剧本的
2024年8月7日 23:50
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是如何刻苦学习的?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从几方面讲述自己的求学之难
2024年9月20日 13:40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2024年7月12日 11:10
男生伤感网名(微信昵称男生孤独伤感最伤感的微信网名男生名字)
2024年6月20日 05:20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情绪影响心理健康,那么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有什么关系)
2024年7月28日 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