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玉儒”,“郑培民”,“任长霞”的事迹?郑培民的介绍
本文目录
“牛玉儒”,“郑培民”,“任长霞”的事迹
郑培民1943年7月23日出生于吉林省海龙县,1962年考入吉林大学物理系学习。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至1970年初,郑培民同志到辽宁省3275部队锻炼。1970年3月分配到湖南省湘潭电机厂工作。 1983年至1992年,郑培民同志先后担任湘潭市委副书记、书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1992年10月至1995年10月,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1995年10月,任湖南省委副书记。2001年1月,郑培民同志当选为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同年11月起主持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工作。 2002年3月11日,郑培民同志因突发心肌梗塞,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 在湘西埋头苦干 1990年5月,湘潭市委书记郑培民被调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出任州委书记。 湘西,是全国著名的少数民族贫困山区。每逢青黄不接时,全州有三四成百姓断娘。为此,自治州开始推行“双两大”地膜玉米新技术。从这一年起,全州的粮食开始自给。 两年多时间,郑培民跑遍了全州218个乡镇,住过30多个乡镇。 根系牢扎在人民中 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这句话出自郑培民的心。 凡是群众写给他的信,郑培民总是坚持自己拆看。下农村,郑培民要到农民家去,掀开锅盖,瞧瞧吃的什么饭;看看猪圈牛栏的家畜,撩开蚊帐摸摸农民床上的被褥。郑书记还爱在农民吃饭,筷子直奔油辣的农家菜,粗糙的饮食也嚼得津津有味。有时,他还会宿在农家。 抗洪大堤呆60多天 1998年,惊涛骇浪挑战常德。1998年7月24日晚,安乡县安造垸溃垸。这个垸子里,有县城和5个乡镇、一个农杨,共18万人,其中四分之三的人口和财产,集中在安乡县城。 郑培民在安乡指挥了三大战役:赶在洪水扑到之前,抢修了一条11公里的隔堤,保住了安乡县城;指挥堵塞书院洲溃口,用血肉之躯扼住了洪水之喉;湖北境内的黄金大垸溃决后,统帅抗洪大军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北大堤保卫战,拒千里洪峰于湖南重镇常德市之外…… 就着堤外滚滚洪水,郑培民坐在堤上,吃着盒饭,静静地度过了自己的55岁生日。 妻子的“三不”政策 几十年中,他的妻子杨力求的工作单位只变动过一次,就是从湘潭市新华书店调到了省新华书店,职务仍然是一名普通职工。 妻子敬重郑培民的为人,更注重维护丈夫的形象。杨力求有个“三不”:不帮人向郑培民带任何信,不传口信,不接受任何礼品。他们的儿子说:“在廉政问题上,爸爸把前门,妈妈守后门。”
郑培民的介绍
郑培民,男,1943年7月23日生,河北武安人,生于吉林省海龙县。湖南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中共十三至十五届人大代表。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电影《郑培民》观后感
做官先做人 万事民为先 电影《郑培民》 观后感 根据委机关党委的通知精神,11月12日下午,十七党小组全体人员观看了根据新时期我党优秀领导干部郑培民同志先进事迹创作、摄制的的感人肺腑的影片《郑培民》,并于15日进行了座谈讨论。 影片根据郑培民同志真实事迹创作,讲述了郑培民生前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自觉地为民尽职、为党分忧的感人事迹。 以郑培民出任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期间,帮助当地贫困山区修建火禾公路的感人事迹为故事主线,选取了一些典型事例,通过大量真实的生活细节,集中体现了郑培民同志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崇高情怀。从不同侧面展示了郑培民同志的高风亮节和人格魅力。 通过讨论,大家认为,观摩这部影片,深受教育和感染。郑培民是继焦裕禄、孔繁森等先进模范人物之后,党的领导干部忠诚实践党的纲领和宗旨的优秀代表,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形象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阶段,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应该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体现了伟大事业与崇高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真理的力量与人格力量的高度统一。 郑培民的崇高精神,是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一致的,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鲜明的时代特点,体现了胡锦涛同志一再强调的“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这也是郑培民深受人民爱戴的根本原因。郑培民精神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心系群众、为民谋利; 二是求真务实、艰苦奋斗; 三是坚持理想、清正廉洁; 四是恪尽职守、鞠躬尽瘁。 大家表示要深入学习郑培民精神。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做到“两个务必”,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严以律己、率先垂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当好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带头人,当好为民造福、为民解难的贴心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郑培民简介及详细资料
人物经历
郑培民原籍河北省武安市,1943年7月23日出生于吉林省海龙县海龙镇一个普通工人家庭。
1950年至1962年就读于海龙县城关国小和第四、第五中学。
郑培民纪念馆铜像(凤凰县火炉坪)1962年9月以优异成绩考入吉林大学物理系学习,担任系学生会主席。
1968年7月至1970年3月,到辽宁省3275部队锻炼。
1970年3月分配到湖南省湘潭电机厂工作,先后担任厂革委会组织组干事、厂子弟中学(湘机中学)党支部书记、厂团委副书记、厂党委办主任、厂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其间,1981年2月至1982年8月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工程系经济管理研究班学习。他以党的事业为重,心系企业,为企业党的建设和企业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深受广大干部职工的尊敬和爱戴。
1983年6月至1992年10月,郑培民先后担任湘潭市委副书记、书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书记。在市、州工作的近10年里,他兢兢业业,夙兴夜寐,访贫问苦,体察民情,带领广大干部民众大力推进改革,发展经济,促进了湘潭市和自治州的两个文明建设。
郑培民纪念馆(凤凰县火炉坪)1992年10月至1995年10月,郑培民担任湖南省人民 *** 副省长。他在分管教育工作时,注重调查研究,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为全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时,围绕省委、省 *** 提出的战略目标,在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防汛救灾、水利建设、扶贫、减轻农民负担等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
1995年10月,郑培民担任湖南省委副书记后,勇于改革创新,为湖南广播电视、出版、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促进全省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1年1月,郑培民担任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同年11月起主持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他坚持以经济立法为重点,加强地方法规建设,注重发挥监督职能作用,为推进依法治省做出了新的成绩。
2002年3月11日,因突发心肌梗塞,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
社会评价
郑培民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为党的事业奋斗的一生。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我们的伟大事业,最终累倒在为党工作的岗位上。
1998年拍摄的郑培民同志工作照郑培民政治立场坚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他认真学习马列宁主义、 *** 思想、 *** 理论和 *** 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党同心同德,坚贞不渝。
他坚决拥护并身体力行党的基本路线,为 ***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湖南的成功实践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郑培民同志忠诚党的事业,服从组织安排,勤政务实,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坚强的党性原则。
在3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多次变动工作岗位,都坚决服从党组织的安排。
近两年在省委领导下,具体组织实施了"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始终注意广泛结交朋友,通过同人民民众的直接联系了解他们的愿望和要求。他经常深入基层,深入民众,为人民民众排忧解难。
人物荣誉
2002年"感动中国"人物
郑培民,原湖南省委副书记、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二〇〇二年三月,因突发心脏病在京逝世,年仅五十九岁。以三件遗物和一句遗言让无数人为之感动。这三件遗物是一个防腐账本、一本廉政纪录和几十本日记。他最后的遗言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话语--不要闯红灯。有人说,这平平常常的五个字,正是郑培民一生官风人格最好的总结和诠释。他从来不搞特殊化,从来不做违规事,两袖清风做了几十年官,光明磊落做了一辈子人。
他是一个高官,但他更像一介平民。他是一个深爱妻子和儿女的普通男人,他更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民公仆。为官数十载,他从未用权力谋过半点私利,为官数十载,他没有一件放不到桌面上的东西。在湘西的大山深处,流传着一首这样的苗歌,唱的是当年郑培民带领民众修路致富的故事。郑培民曾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担任州委书记,他爬过湘西最难爬的山,走过湘西最难走的路,去过湘西最穷的村子,住过湘西最穷的人家。湘西是湖南最穷的地区之一,为了尽快解决民众的温饱问题,郑培民在这进而大力推广粮食新品种新技术并且经常亲自下田示范。有一次连日劳作之后,郑培民体力不支,摔下了三米多高的田埂。这一年,郑培民添了一项病症,脑震荡。但也就是这一年,湘西粮食产量翻了一番,实现了自给有余。
在湖南常德地区,人们记忆中的郑培民,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省委领导,而是 一个和他们一起找沙袋、堵缺口的抗洪战友。一九九八年夏天,长江流域洪水泛滥,常德安乡县堤垸溃决,灾情严峻,时任省委副书记的郑培民在这里和受灾民众并肩抗洪,度过了八十多个艰苦卓绝的日日夜夜。
郑培民在湖南先后担任过湘潭市委书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和省委副书记,无论在哪里做什么书记,有两个雅号始终跟随着他,一个是三不书记--说他不唱高调,不做表面文章,不搞政绩工程;一个是三民书记--说他爱民、亲民、一心为民。
颁奖词
他身居高位而心系百姓,他以"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为自己的行为标准,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不忘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他树立了一个 *** 人的品德风范,他在人民心里树立起一座公正廉洁为民服务的丰碑。
更多文章:
斯琴高丽的歌曲犯错(歌词)有什么含义 大家讲解一下谢谢!?犯错歌词
2024年3月29日 06:20
顾问式销售技巧心得3篇?什么是顾问式销售与传统销售有什么区别
2024年7月1日 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