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诸子散文有哪些)
本文目录
先秦诸子散文有哪些
先秦诸子散文有《左传》、《国语》、《战国策》、《论语》、《墨子》、《孟子》等。
1、《左传》
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该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2、《国语》
它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国别体著作。左丘明所撰。宋代以来,包括康有为在内的多位学者怀疑《左传》为西汉刘歆的伪作。
该著作记录范围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国语》中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3、《战国策》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4、《论语》
它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5、《墨子》
它是战国百家中墨家的经典。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
现存《墨子》一书,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宋朝多散佚。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
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典型如《非攻》。语言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
扩展资料:
先秦散文的地位
先秦散文在散文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左传》、《国语》、《战国策》等,成为后世散文写作的楷模。秦汉以后,《左传》的文章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尤其是唐宋以来的古文家,都非常推崇《左传》,并把它作为学习对象。
韩愈《进学解》说他“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的古代作品中,就包括《左传》。宋人把《左传》与《史记》、韩文、杜诗相提并论,同作为文学范本。情韵丰富的《左传》散文,也深为清代桐城派散文家所推崇。对《国语》语言艺术的赞誉,历来甚多。
柳宗元尽管曾作《非国语》批评《国语》的某些思想,但在其“序”中还是认为“其文深闳杰异”,其为文即以《国语》为法。汉初散文,尚有战国遗风,贾谊,邹阳等西汉前期散文家的作品中,更是可以明显看出《战国策》文风的余绪。
这种影响持续不断,在苏洵、苏轼等后代作家的散文中,还可以体味到先秦叙事散文的神韵。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_先秦诸子散文特点
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 先秦诸子具有鲜明的特点。 思想上,它们都坚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放言无惮。 如孔子提倡仁义礼乐,墨子主张兼爱尚贤,庄子主张自然无为,韩非子则大倡法术势。 与之相应,文风上也各具个性和风格。 如《论语》简括平易、迂徐含蓄,《墨子》质朴明快、善于类推,《孟子》气势恢宏、辞锋雄辩,《庄子》汪洋恣肆、文思奇幻,《荀子》浑厚缜密、比喻繁富,《韩非子》严峻峭拔、论辩透辟。 语言上,它们都善用比兴,深于取象。 如《庄子》“寓言十九”,引物连类,取象之深厚,为诸子之最。 在文体发展上,先秦诸子散文首先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 从语录体的有观点无论证,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专题论说文,显示了我国论说文发展的大致风貌。 此外,先秦诸子散文中一些故事叙述,颇类小说,为后世的叙事文学供了营养。 先秦诸子散文,在思想和创作上,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等都产生了极为深远影响。 先秦诸子散文有哪些 先秦诸子散文发展三阶段: 春秋末期:《论语》《墨子》 语录体为主 战国中期:《孟子》 《庄子》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 战国末期:《荀子》 《韩非子》专题论文第一阶段:《论语》 《墨子》 语录体为主 《论语》:主要是记孔子言行的书,有孔子弟子所记.语言接近口语(师生谈话录),没有过多修饰. 《墨子》:此书也是墨子弟子所记.文章质朴,较少文采,但逻辑性强,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说理,是说理文的一大进步. 第二阶段:《孟子》 《庄子》 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 《孟子》:实则仍为语录体,但《孟子》是当场纪录,作者就是孟子.是一本集体著作,其中大量采取对话,双方都有所辩驳,大大促进了散文向论文体发展. 《庄子》:有的仍含有辩驳的影子,但有些篇章带有驳论,论辩,对答,正面阐明自己的观点.开始演变为专题论文,中国的论文真正地确立了. 第三阶段:《荀子》 《韩非子》专题论文 《荀子》:其文多长篇大论,大抵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韩非子》:其散文特点锋芒锐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 1,摆脱了语录体,成为专题论著. 2,不是一个学派的集体著注,而是一个学者的个人论文集. 3,不是以驳论文为主,而是以正面论述为主. 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 文风上也各具个性和风格,它们都善用比兴、比喻繁富,《韩非子》严峻峭拔、论辩透辟、辞锋雄辩,《庄子》汪洋恣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专题论说文、文思奇幻,《荀子》浑厚缜密先秦诸子具有鲜明的特点。 思想上,它们都坚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深于取象。 如《庄子》“寓言十九”,引物连类。 此外,先秦诸子散文中一些故事叙述,颇类小说。 在文体发展上,先秦诸子散文首先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 从语录体的有观点无论证,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显示了我国论说文发展的大致风貌,为后世的叙事文学供了营养。 先秦诸子散文,在思想和创作上,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等都产生了极为深远影响、善于类推,《孟子》气势恢宏,为诸子之最。 如《论语》简括平易。 语言上,放言无惮。 如孔子提倡仁义礼乐,墨子主张兼爱尚贤,取象之深厚,庄子主张自然无为,韩非子则大倡法术势。 与之相应、迂徐含蓄,《墨子》质朴明快... 代表先秦诸子散文最高艺术成就的是什么? 《庄子》 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 《庄子》33篇,分为内、外、 杂三个部分。 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 外篇、杂篇出于庄子后学。 庄子的身 世不可确考,从《史记》本传和《庄子》一书的记述中,可以大略知道一些。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曾作过漆园吏。 生活贫穷困顿,但却鄙弃荣 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 《 庄子》哲学思想源于老子,而又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道”也是其哲学的基础和 最高范畴,既是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至人的认识境界。 庄子人生就 是体认“道”的人生。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齐物论》)精 神上冲出渺小的个体,短暂的生命融入宇宙万物之间,翱翔于“无何有之乡” (《逍遥游》),穿越时空的局限,进入无古今、无死生超越感知的“坐忘”境 界(《大宗师》)。 庄子的体道人生,实为一种艺术的人生,与艺术家所达到的 精神状态有相通之处。 这种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具有明显的文学特质。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天下》)。 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 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 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把道理讲清,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文”(《寓言》)。 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 者、尊者之言以自重。 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 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 《庄子》一书,大 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 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 “三言”之中, “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庄子》内篇及外、杂 篇中的许多篇目,都以寓言为文章的主干。 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 无端崖之辞”(《天下》)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 以捉摸。 如《逍遥游》前半部分,不惜笔墨,用大量寓言、重言铺张渲染,从鲲 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的内容,并非作品的主旨,只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 陪衬、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而“至人无己,圣人无功,神人无名”这个题句, 却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庄子》结构线索上的模糊隐秘,并不意味着文章结 构缺乏内在联系,而是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一条纽带, 把看似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 机体。 《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 文章先为 主题作铺垫,然后是主题的阐发,最后结束在至人游于无何有之乡的袅袅余音之 中。 内篇中的其他作品,也是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之下,以各种各样的寓言,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的展示,最后完全避开逻辑推理下判断,而以 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 《庄子》内篇,可以说是哲理抒情散文。 《庄子》一书的文学价值,不仅由于寓言数量多,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 集,还在于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 怪生笔端。 ”(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 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来直接表达,不如通过 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 同时,从“道”的立场来看待万物,万物等 齐一体,物与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而且,庄子认识到了时间的无限,空间的无 限,宇宙的无穷,他不仅站在个人的立场看待世界万物,也站在宇宙的高度看待 世界万物,因而,《庄子》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恢 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 北溟之鱼,化而为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逍遥游》)任公子垂钓,以五十头牛为 钓饵,蹲在会稽山上,投竿东海,期年钓得大鱼,白浪如山,海水震荡,千里震 惊,浙江以东,苍梧以北之人,都饱食此鱼。 (《外物》)宏伟壮观,惊心动魄, 写尽大之玄妙。 杯水芥舟,朝菌蟪蛄(《逍遥游》),蜗角蛮触(《则阳》), 曲尽小之情状。 而骷髅论道(《至乐》),罔两问影(《齐物论》),庄周梦蝶 (《养生主》),人物之间,物物之间,梦幻与现实之间,万物齐同,毫无界限, 想象奇特恣纵,伟大丰富,“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汉文学史纲 要》第三篇“老庄”) 《庄子》诡奇的想象,是为了表达其哲学思想。 “寓真于诞,寓实于玄” (《艺概·文概》),是《庄子》的主要特征。 南海之帝?┖捅焙V酆鑫ف吮?答中央之帝浑沌的款待之情,为其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应帝王》),想 象多么奇特大胆。 这个故事耐人寻味地说明了“有为”之害。 “颐隐于脐,肩高 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脾为胁”的畸形形象(《人间世》),怪诞而不 可思议,所要表达的是忘形免害、无用即大用的思想。 《庄子》中奇幻的想象, 不仅形象地表达了他深邃的哲学思想,而且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充满批 判精神。 蜗角之中,触氏、蛮氏相与争地,伏尸数万... 先秦诸子散文特点其代表作有哪些? 先秦诸子散文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诸子即指各家的代表人物,亦指他们的代表作;百家即指各学派。 《汉书·艺文志》作者根据刘歆的《七略》一书,把儒家经典列入〈六艺略〉中,在〈诸子略〉中,又把先秦至汉初各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 同时,还著录各家著作,「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 小说家 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 《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 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 杂家 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 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 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着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农家 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 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 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 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 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 《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纵横家 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 列为诸子百家之一。 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 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名家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 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 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阴阳家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 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 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 《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法家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 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 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 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墨家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 「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 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 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 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 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道家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 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儒家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 简述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孙子兵法》的语言特色,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崇尚「礼乐」和「仁义」。 4、魏,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战国初期,李悝,纵横家由此得名。 名家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论语》对人物性格及语态的描写。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 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以吏为师。 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论语》精粹的语言艺术。 「天下兼相爱」,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墨家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诸子散文包括: 1、士的兴起与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士这一阶层的兴起有密切关系,由社会各个阶层转化而来的士,成为此期活跃于政坛及思想界、教育界的风云人物,「不别亲疏、〈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纵横家 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 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为神农之言」、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 孔子的思想,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 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 列为诸子百家之一。 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 《汉书·艺文志》作者根据刘歆的《七略》一书。 」 杂家 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 因「兼儒墨、合名法」。 道家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儒家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 《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 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 《荀子》说理文的艺术;《韩非子》的寓言艺术,还主张以礼治国,在〈诸子略〉中,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阴阳、法、名、墨、纵横;《老子》的思想。 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 《吕氏春秋》中的〈上农〉:「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 街谈巷语、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视人如己;兼爱;《孟子》的寓言艺术,把儒家经典列入〈六艺略〉中、兵家与早期道家的格言体散文、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 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老子》的格言式散文。 3、语录体散文集《论语》,成为诸子百家的代表,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至战国末期,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其中“九流十家”,有完整的思想体系,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 同时,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纵横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即爱人如己 先秦诸子散文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诸子即指各家的代表人物,亦指他们的代表作。 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 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 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 2、道;《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特点、小说等十家,「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 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 同时,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又称「道德家」。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汉书·艺文志》云,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邹衍综合二者;《庄子》的寓言艺术。 其纪律严明。 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任地〉、〈辩土〉;《庄子》的思想,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因主张以法治国;百家即指各学派,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杂、外交活动的谋士、齐。 同时,还著录各家著作,「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 先秦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在我国发展史上有什么意义和贡献 先秦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在我国发展史上有什么意义和贡献一、先秦散文1、先秦散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历史散文,一类是诸子散文。 一般地说,历史散文并不属于文学的范畴,由于先秦时期纯文学散文尚未出现,而历史著作中的文字叙事、写人非常生动、形象,语言也富于文采,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先秦的历史散文可以说是文学性较强的散文。 2、先秦的历史散文,以《左传》、《国语》、《战国策》为其代表。 (1)《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成书于战国初期,据说作者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左传》仿照《春秋》用鲁国国君的世次编年,是一部自成体系的独立完整的历史著作。 全书近二十万字,全面记载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多方面的活动。 (2)《国语》是战国时代出现的一种国别史,记载周王朝和诸侯各国的大事。 (3)《战国策》记述的基本上是战国时期谋臣纵横捭阖的谋略和辞说,它的文风是剧谈雄辩,书中还刻画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 先秦散文虽然不是纯文学的著作,但它们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左传》和《战国策》对后世的散文家有着深刻影响 。 司马迁的《史记》,曾经大量采用这两书的材料,并汲取了它们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 汉代贾谊、晁错等人的政论文章,其雄辩风格得之于这两书也很多。 历代史书的编撰,以至唐宋散文家的记叙文,在语言和表现方法上,也都受到先秦散文的影响。 3、在文体上,后世各种文体的滥觞,多见于先秦。 在刘勰《文心雕龙》文体论诸篇中,常追本溯源直到先秦。 先秦时期的论说及史传各体都为后世所直接继承。 此外,先秦散文还为后代小说、戏曲创作提供了不少题材。 4、在表现手法上,先秦散文与《诗经》、《楚辞》一起成为中国文学的基石。 先秦散文影响后世散文家的风格,如贾谊、司马迁、唐宋散文家均受到影响。 二、历史(后代)散文历史散文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其中如《论语》《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则为本人的著作。 中国古代是散文大国,也是这种文体最早的国家。 后代散文源于先秦散文,它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先秦诸子散文有哪些特点
先秦诸子散文有以下特点:
在思想内容上,先秦诸子散文都坚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放言无惮。孔子提倡仁义礼乐,墨子主张兼爱尚贤,庄子主张自然无为,韩非子则大倡法术势。
在文风上,先秦诸子散文各具个性和风格,如《论语》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墨子》条理分明、讲究科学性;《庄子》富于幽默、寓意深刻;《韩非子》强调技巧性、慷慨豪放等。
先秦诸子散文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哲学性,以反映当时人们对社会、人生、政治、伦理等方面思想和理论的探讨和阐述为主要特征。
更多文章:
巡回检查制度应包括哪些内容?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巡检制度的区别
2024年3月2日 23:00
苏轼写荔枝名句(日荔枝300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哪位诗人的名句)
2024年7月25日 03:40
他怎么了作文500字五年级下册优秀(他___了作文500字五年级下册)
2024年6月24日 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