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案例(《虎门销烟》优质教学案例)

2024-08-31 22:40:34 :7

历史教学案例(《虎门销烟》优质教学案例)

本文目录

《虎门销烟》优质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虎门销烟》是苏教版第七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983年6月3日林则徐将从外国商人那里收缴来的近两万箱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的壮观场面,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课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交代了虎门销烟的的时间;第二部分记叙了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第三部分写许多外国商人看到销烟场面非常震惊;第四部分总结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学构想〕

  从整体入手,以“伟大壮举”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将读、看、想、说、写相结合,从字里行间去体会销烟场面的壮观和人们的激情,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在学习课文场面描写段落时,进行片断仿写。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⑴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虎门销烟的资料。

  ⑵教师小结,引入新课。

  同学们,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这个王朝末期,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困难,农民起义连绵不断。在清政府走向衰落的时候,英、法、美等国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资本家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牟取暴利,竟无耻地把鸦片偷运到中国来。《虎门销烟》就是当时我国人民与外国侵略者进行斗争的一部壮举。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重温这段辉煌的历史。

  (板书课题:虎门销烟)

  A、学生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B、知道这里的“烟”是指什么吗?学生回答。

  C、联系当时的中国实际想想: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会对中国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二、精读课文。

  一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快速地扫读课文,然后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一下。

  板书: 伟大壮举

  “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

  学生再读课文。

  根据学生回答的实际情况,分段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②“沸腾”是什么意思?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广州城沸腾起来了?广州城为什么沸腾起来?

  板书:振奋民心

  ③幻灯出示比较句子:

  A、老年人捋着胡须。

  老年人边听边点头,笑嘻嘻地捋着胡须

  B、青年人赞不绝口。

  青年人兴奋地挥着拳头,赞不绝口。

  C、顽皮的孩子们高兴地叫喊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到虎门去看哪!”

  顽皮的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高兴地叫喊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到虎门去看哪!”

  ④仿照这段话,写一个节日的有趣场面。

  ⑤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学习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⑴学生自由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组织学习。)

  ⑵学习第二、第三自然段

  幻灯片出示句子:虎门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从这句中你读出了什么?还有哪些句子说明了人多?

  小组讨论、交流:

  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文武官员到专用说明什么?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⑶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四、第五自然段。

  小组合作学习:

  A、销烟池的大小和结构是怎样的?

  B、哪几句描写了当时激动人心的场面?板书:场面壮观

  C、哪几句写销烟的经过?用自己的话说说硝烟是分几步进行的?

  出示幻灯文字。

  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工人,先向灌了水的硝烟池里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把把生石灰倒下去。

  讨论:硝烟时工人们做了几件事?

  课文中用什么词把三事件连起来?

  用 “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说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

  指名再读这段话,学生评读,教师示范读。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齐读第六自然段。结合课文中的图片,思考:

  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到场观看?

  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心动魄的场面后表现怎样?板书:惊心动魄

  五齐读第七自然段。

  板书:中国人民不可侮

   三、总结全文。

  为什么说虎门销烟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四、拓展延伸。

  一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此刻,对着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

  二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粉碎了外国侵略者的美梦,唤醒了沉睡中的人们,也给了那些醉生梦死、意志薄弱的吸“烟”鬼一记响亮的耳光,鸦片的罪恶实在是太大了!回忆过去,看看今天,你还想说点什么?

  观看图片,号召学生: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课后反思〕

  《虎门销烟》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充分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因此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深入到这一历史事件中,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再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来深入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如下几点:

  一、搜集资料,充分准备。

  考虑到我所面对的是刚进入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大多了解不够,单凭老师的讲解,可能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书籍、向亲人请教等各种方式去搜集有关资料,了解那段历史,明白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为学习课文做了一个很好的情感铺垫。因为对整个事件不再陌生,加上孩子们又急于想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成果,所以,在讲授新课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

  二、巧用课件,以读促讲。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三处看:看虎门销烟的录相;看林则徐对面滔滔大海指挥销烟时的的图片;看外国商人在林则徐面前“躬身弯腰”、“垂手恭听”图,指导学生入情入景地读课文,谈感受,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讲解。特别是在“读”字上下足功夫,让学生从中读出味道,读出感觉。鼓励学生边读边想象销烟时的壮观场景。把读文、感悟、说话三者有机地进行结合。

  三、紧扣目标,自主探究。

  课堂是孩子们的,学习是孩子们的事。为了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课文中,我抓住两个大的问题:①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②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牵住文章的重点字眼——“壮”,以点带面,紧扣学习的重点,把学习、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就这样,学生带着问题,从自身的认知角度出发,声情并茂地读,情真意切地说,设身处地地想,在学习中尽情享受收获的喜悦。

如何做好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做好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一般的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对于即将讲授的一堂课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总体构思,是在授课前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学生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教学资源等等)、各个环节(如:导入,过渡,设问,反馈等等),进行预先计划,精心构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以期达到教学目标的系统化设计。

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在上课前备课的具体化,但是它与传统的备课又有所不同,教学设计比传统备课更注意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具体教学实践的结合,更强 *** 学情境的策划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更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

教学设计也能直接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这种理念转化为具体教学实践的能力,可以说一份匠心独运、设计精妙的教学设计往往是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

紧抓新课程理念,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是笔者追求的目标,也正是新课程改革不懈追求的目标。

本文中笔者将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入手,以实际教学内容为例,谈谈教学设计的构思与操作。

一、烘托渲染——情景设置

在教学设计中安排的“情景设置”环节是从情景教学法演变过来的。

(情景教学法是根据教材的立意,设置具体可感的情景,提出相应的要求来开展教学。

其具体的教学程序分三步走:情景设置,揭示课题;情景展开,分析评价;情景反馈,巩固提高。

这一方法使整个课堂教学在情景所营造的清新的氛围下进行,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情景的分析和评价。

)笔者正是借鉴情景教学法中“情景设置”这一步骤,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或以暗示悬念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以情感共鸣形式来烘托学习氛围等等,目的都是要增强教学效果。

一般的有效的情景设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案例一

笔者曾设计并实践人教版历史必修一《不容忘却的历史——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主题教学,在导入环节中就设置了了这样一个情景:幻灯片打出几段文字:

历史的用处就是要对当前有所帮助 -R·爱默生

如果在考察了历史的进程以后,没有追问,历史是什么,为什么要写历史,那么我的这项历史研究就是不完全的。

……历史学家与其他的人类世界观察家一样,必须做到让人能够理解事实。

这就要求他们不断地对什么是真的、什么是有意义的,做出判断。

-《历史研究》阿诺德·汤因比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列宁

笔者在课前3分钟配乐展示这些名言警句,提前制造气氛,设计意图在于突出主题精神“历史不容忘却”。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自觉设问:这是怎样的一段历史?这短历史为什么不容忘却?记住这段历史对当前来说,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呢?应该说,这个情景的设置是成功的,学生的思维及情绪渐渐在这个情景潜移默化下提前进入了状态,整课的情感基调也在这个情景的主导下奠定了。

又如在讲解“南京大屠杀”一段内容的时候,笔者又设置了这样的一个情景:

利用幻灯片将图片定格在触目惊心的“万人坑”,“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

长达6 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屠杀的手段及其残忍,有的枪杀,有的刀刺,有的活埋,有的活活烧死……”。

面对这样的场景,课堂气氛很沉重,学生普遍的感受到了1937年南京的血泪,是中华民族的重大耻辱。

教师此时借助这种气氛完成教学前后两段内容承上启下的衔接:(笔者讲解)“我们无法忘怀我们的民族曾被这样的屠杀和羞辱过,我们的民族曾被人踩在脚下,面无表情地被屠杀,被当作刺杀训练和游戏的对象;我们的民族曾被当作木头,曾被剥夺生存的权利;我们民族曾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那样一段沉痛的历史,只要是中国人都不会忘记,哪怕日本 *** 企图让全世界忘记,中华民族也不会忘记。” 以下自然而然过渡到下一段教学内容——当 *** 遭遇真相-日本,历史不容篡改。

情景设置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都可以尝试作为导入的方法,如果设计得好,往往就可以先声夺人,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环环相扣——问题探究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有效地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实现师生积极互动,问题教学法是最佳选择。

(问题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由此获得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它以问题为一根主线,以问题引人,以问题归结,又以新的问题引入新的学习,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问题是问题教学法的主要特征。

)在教学设计中,设置“问题探究”这个环节,正是将问题教学法付诸实践的表现。

历史故事第二课堂

1.浅谈初中历史第二课堂的几种形式

在第二课堂教学改革中,要坚持了四个结合的原则。

一、知识性与趣味性、思想性相结合好奇的青少年学生对生动具体的历史日期和历史事件是感兴趣的,但第一课堂教学往往满足不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需要。因此,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深化。

笔者结合戊戌变法讲谭嗣同的故事;结合辛亥革命讲孙中山的故事,讲农民运动、鸦片战争。结合历史谈现实,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气氛,加强了思想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国热情,使他们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二、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能力是从培养兴趣开始、在活动中形成的,而培养能力的活动应该是富有情趣的,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为此,笔者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些开展历史兴趣活动的方法。

如,要求学生编《历史报》,编历史图表,编制历史游戏扑克、历史棋,绘制成套的历史人物画像等制作活动,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补充了第一课堂的不足。三、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相结合中学时期是打好基础的阶段,应该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差异是由于学生的心理素质、爱好、性格以及环境条件不同,有些人往往在某一方面很有才华,我们就应该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培养他们在注重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成长为有一技之长的有用人才。

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学生依据个人的爱好和特长,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成立课外阅读历史故事、课余评论、历史演讲、图表制作等课外活动小组,给学生提供施展才华、发挥特长的机会,促进其全面发展。四、教师的主动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第二课堂教学中笔者主要是在组织、启发、鼓励学生方面做些工作。不论是小组活动,还是学校举行的大型活动,笔者都是首先让学生想办法,在活动中主动地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锻炼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钻研创造精神。

2.浅谈初中历史第二课堂的几种形式

在第二课堂教学改革中,要坚持了四个结合的原则。

一、知识性与趣味性、思想性相结合

好奇的青少年学生对生动具体的历史日期和历史事件是感兴趣的,但第一课堂教学往往满足不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需要。因此,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深化。笔者结合戊戌变法讲谭嗣同的故事;结合辛亥革命讲孙中山的故事,讲农民运动、鸦片战争。结合历史谈现实,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气氛,加强了思想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国热情,使他们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二、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

能力是从培养兴趣开始、在活动中形成的,而培养能力的活动应该是富有情趣的,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为此,笔者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些开展历史兴趣活动的方法。如,要求学生编《历史报》,编历史图表,编制历史游戏扑克、历史棋,绘制成套的历史人物画像等制作活动,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补充了第一课堂的不足。

三、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相结合

中学时期是打好基础的阶段,应该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差异是由于学生的心理素质、爱好、性格以及环境条件不同,有些人往往在某一方面很有才华,我们就应该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培养他们在注重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成长为有一技之长的有用人才。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学生依据个人的爱好和特长,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成立课外阅读历史故事、课余评论、历史演讲、图表制作等课外活动小组,给学生提供施展才华、发挥特长的机会,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教师的主动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第二课堂教学中笔者主要是在组织、启发、鼓励学生方面做些工作。不论是小组活动,还是学校举行的大型活动,笔者都是首先让学生想办法,在活动中主动地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锻炼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钻研创造精神。

3.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开辟第二课堂

一、开展课外阅读,激发兴趣

对于初中生来讲,他们从历史小丛书、连环画册、历史文艺作品以及电视节目、杂志中所获得的历史知识在他们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中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他们掌握的最为牢固的知识。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人对于历史的知识的了解与掌握都并不是从教科书上来的,很多都和小说、电影、电视剧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前辈为我们所遗留下的作品是相当丰富的,其中不乏各种充满了趣味的作品。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们有机会去书籍的海洋中自由翱翔,让原来教科书中简短的历史知识变得更加的丰富而精彩,可以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戊戌变法的内容时,在第二课堂课外阅读中可以引导学生们去对《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这本书籍进行阅读。在这一本书之中可以让学生们从另外一面去了解康有为与梁启超,进而对戊戌变法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实现教育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的融合

要让第二课堂有效地推动第一课堂的教学,那么就需要做好两者教育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的融合。教学指导思想的确定需要教学目标的支持,教学目标的制定则需要围绕着教育指导思想,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为此,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自身以及技能出发,注重过程和方法的培养,对初中历史第一课堂教学时间、教学空间等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积极利用第二课堂来让学生深入到实际之中,将课本知识和社会实际进行有机融合。如在四大发明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在第一课堂上讲述相关的基础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在第二课堂上自己动手去体验古人是如何制作这四项发明的,这样不仅仅是可以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古人的伟大与聪明,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衔接

教学内容是教和学两个相互过程之中所有意传递的信息。而教学方法则是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作为指导,为了实现教育思想而采用的策略以及途径。教学方法会影响到教学内容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只有实现两者的有效衔接,才可以推动第二课堂为第一课堂服务。初中历史第一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注重的是基础知识,让学生可以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而在学生历史兴趣、历史荣辱感、民族自豪感等方面的培养存在不足。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学生认为第一课堂中的知识无趣乏味。此时,就需要充分的发挥出第二课堂的作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增强学生对于第一课堂知识的认识。例如我们可以选择观看历史记录片、课外书籍阅读、以历史小故事为主题的故事会等方法,帮助学生去对第一课堂中的知识进行掌握。

四、注重师生关系的有效衔接

师生关系的有效衔接,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充分的了解,继而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地捕捉。

在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的活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改善教学活动效率的强有力保障。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关注,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来自于历史老师的关心。这样才有助于实现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衔接上才会更加的顺畅。

4.历史教学如何进一步发掘第二课堂功能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第一课堂指的就是根据教学计划以及课程存在所开展的教学活动,而第二课堂则是相对于第一课堂来讲的,指的就是在超出了教学计划所组织与引导学生开展的各种具有积极意义的活动。

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着相同的目的,但是两者在教学重点中有着一定程度的差别:虽然素质教育提倡培养人的个性,但是在第一课堂上因为对于培养人的共性的侧重较多,而在第二课堂上则是更加重视对人才的个性的培养。对于初中历史学科来讲,要有效地激发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提高第一课堂的教学效率就必须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翱翔空间。

一、初中历史第二课堂实践方式(一)开展课外阅读,激发兴趣对于初中生来讲,他们从历史小丛书、连环画册、历史文艺作品以及电视节目、杂志中所获得的历史知识在他们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中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他们掌握的最为牢固的知识。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人对于历史的知识的了解与掌握都并不是从教科书上来的,很多都和小说、电影、电视剧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前辈为我们所遗留下的作品是相当丰富的,其中不乏各种充满了趣味的作品。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们有机会去书籍的海洋中自由翱翔,让原来教科书中简短的历史知识变得更加的丰富而精彩,可以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戊戌变法的内容时,在第二课堂课外阅读中可以引导学生们去对《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这本书籍进行阅读。在这一本书之中可以让学生们从另外一面去了解康有为与梁启超,进而对戊戌变法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积极利用历史文艺活动,深化对历史知识的认识相对来讲文艺活动的形式更加的生动活泼,主要的内容有:对历史诗歌进行朗读,如可以对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民族英雄、政治家以及革命烈士的诗作进行朗读;对中外历史名曲进行演唱或者是演奏,如“抗日小调”“国际歌”以及“长征组歌”等等;此外,相声、舞蹈等都是可以进行选择的形式。当然历史文艺活动的开展通常都需要选在一些较为重要的纪念日中,例如“五四”“八一”“九一八”等。

在学生组织自的节目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可以对这些节日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还能够对自己做准备的文艺活动的历史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通过各种电教化设备对各种历史题材的影片进行展播也是一种重要形式。

例如可以通过对《甲午风云》《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等影片的播放让学生对中文化民族曾经的屈辱历史有更加真切的认识;又如《悲惨世界》《壮志凌云》《珍珠港》《滑铁卢》等影片,可以让学生对世界历史的风云变化有一定的认识。同时,还可以积极的举办各种历史音乐欣赏会,让学生从《保卫黄河》《马赛曲》《星光灿烂的旗帜》等歌曲之中去领会各个民族的坚贞不屈。

又如可以在香港与澳门回归的纪念日中,组织学生收看各种专题晚会,让学生们去感受香港和澳门两地的沧桑历史,并真正的感受“一国两制”带来的改变。让学生从形式多样的历史文艺活动中去深化对历史知识的认识,让他们在享受到艺术的同时,产生出热烈的爱国之情与学习热情。

(三)积极利用历史知识竞赛,拓展学生视野历史知识竞赛是一种非常具有实效的第二课堂活动,这类互动有着相当强的知识性,并且对学生的知识面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广泛的阅读,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

而历史知识竞赛的形式也是非常丰富的,例如猜谜语、抢答、看录像、听录音等等。同时命题的内容也不能够只限制在历史教材之中,需要有丰富的历史常识性的问题,同时也要有丰富的智力性题目,让学生的才华能够在竞赛之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还可以以某一个历史知识点来作为命题作文的内容,或者是让学生自选历史知识点进行作文。这样可以让学生从某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活动或者是历史事件之中获得灵感,或者是从当前的重大时政出发,去对历史渊源进行探求,如近年来的“一带一路”倡议,就可以以此来引导学生去探寻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

这种历史知识竞赛有着相当强的综合性,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对于学生的能力、智力以及思想品德的发展都有着促进作用。二、强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衔接,推动第一课堂实效化(一)实现教育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的融合要让第二课堂有效地推动第一课堂的教学,那么就需要做好两者教育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的融合。

教学指导思想的确定需要教学目标的支持,教学目标的制定则需要围绕着教育指导思想,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为此,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自身以及技能出发,注重过程和方法的培养,对初中历史第一课堂教学时间、教学空间等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积极利用第二课堂来让学生深入到实际之中,将课本知识和社会实际进行有机融合。

如在四大发明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在第一课堂上讲述相关的基础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在第二课堂上自己动手去体验古人是如何制作这四项发明的,这样不仅仅是可以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古人的伟大与聪明,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

5.初中历史新教师第一堂课应如何上

看到你这问题就想到了我当初上第一节课,当时确实是很紧张.给你提个小建议,第一节课对以后学生是否爱上你的课和对你的第一印象方面极其重要,所以尽量放轻松,可以先和同学们互相了解一下,不妨展示一下你的诙谐幽默,但是要记得,不可以太过威严,同时也不可让学生太过放肆,两者之间要把握度的平衡.关于上课的内容,你可以先和学生们互动,相互了解,老师多了解学生,学生多了解老师,这对你以后的教学大有好处,也对增进师生感情和学生学习兴趣有帮助,第二步就是了解学生们的历史常识和历史观,了解学生的历史常识有助于你以后的教学目标设定,了解学生的历史观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把握,尤其是历史观,这个教学上不太注重的东西,要首先灌输给孩子们,让他们明白,历史并不是课本上生冷的东西,而是有重大借鉴作用的最好的工具,不妨讲讲历史故事,与后世的情况作一对比,让学生们明白: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历史就是他们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不充分掌握历史的走向,这个民族是不会有前途的.这是历史观的讲解.另外,尽量放松,不要急于讲下一个问题,每个问题在没有讲透没有解决之前不谈及下一个内容,这是很重要的.罗里罗嗦讲了一大堆,。

6.【历史故事类课文如何教】

《第八次》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蕴含深刻哲理的外国历史故事,讲的是古代苏格兰王子布鲁斯英勇抗击侵略军,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几乎丧失信心.后来看到蜘蛛结网,受到启发,振作精神,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赶跑了侵略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x0d董老师的第二课时设计巧妙,流程清晰,令人耳目一新.听了这节课,我颇有启迪与思考:\x0d一、构建板块,脉络清晰\x0d“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认为,落实好这一点的关键是教师要真正学会“用教材教”,要求教师能正确地解读教材,不仅读懂其“原生\x0d价值”,更要读懂“教学价值”.这节课,董老师能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以人物内心情感变化为主线,紧扣反映人物情感变化的三句话:1.\x0d王子布鲁斯带领军队,英勇地抗击外国侵略军.2.\x0d对这场战争,布鲁斯几乎失去了信心.3.\x0d布鲁斯感动极了,他猛地跳起来,喊道:“我也要干第八次.”\x0d课始,以听说句子的形式呈现出来,既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更是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课中,围绕这三句话展开教学,精巧地设计了“英勇地抗击”、“失去信心”、“恢复信心”三个板块,使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既紧密联系,又层层推进.这样的课堂设计,给人简洁、清晰的感觉,符合故事类课文紧扣故事情节展开教学的要求.值得学习借鉴.\x0d二、引导质疑,授之以渔\x0d薛法根老师认为现在的语文教学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让学生记忆知识,而忽视了学生质疑问题的探究精神的培养,问号的消失标志着智慧火花的熄灭.”董老师的这节课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x0d如:(出示:对这场战争,布鲁斯几乎失去了信心.)\x0d(经老师耐心指导,生说明了理由)\x0d师:补充板书(加上“几乎”)\x0d从以上案例中,能看出耐心的董老师在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x0d三、角色体验,感悟精神\x0d再如: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人物的样子,体悟人物重新树立信心时的豪情.\x0d四、巧抓空白,发展语言\x0d”此情境的创设,\x0d实现了与故事主人公同位同步的境界,\x0d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x0d,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x0d学习了董老师的这节课,有些许不成熟的想法:1.\x0d“蜘蛛结网”的故事,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然后进行复述或让学生自己讲一讲.只要学生能讲好故事,也就意味着学生从走进文本到走出了文本.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自己去学习语言、品味语言,感悟蜘蛛锲而不舍的精神.这样更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达到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2.。

7.关于第二课堂的作文(六年级) 急用

第二课堂,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第二课堂,给我个性发展的平台。

让我步入诗的殿堂,让我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受。我在楚辞中感受历史的无奈,在唐诗中寻找社会的变迁,在宋词中梦回缤纷的四季,在元曲中领略诗人的风采。我体会楚辞的押韵,唐诗的工整,宋词的飘逸,汉赋的潇洒,元曲的灵秀。我喜欢纳兰词的清单质朴,李煜词的苍凉沉郁,温词的音律和谐,少游词的清绵婉约,苏轼词的豪放豁达。我感到“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悠然,江南的春色;我感到“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的萧瑟,李璟笔下的秋季;我感到“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的美丽,少游的夏天;我感到“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的悠闲,李煜笔下的冬季。穿梭在四季之间,游曳于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之中,是何等的潇洒。

让我走进他人的世界,感受他人的爱与恨,无奈于感伤。在陆游故居,我听见他的声声叹息,那是对国家的失望,是对爱情的无奈,一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字字叮嘱,蕴藏了多少爱国情节,一句“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声声叹息,潜藏着多少年的念念不忘;在苏东坡纪念馆,我看见他的句句豪迈,是对世事的看淡,是对未来的期盼,一句“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点点无意,是怎样的淡定心情,一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丝丝希望,是怎样的漫长企盼;在岳飞墓,我感到了他的点点心酸,是对命运的不甘,是对百姓的不忘,一句“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漫漫感伤,是多么的苍凉,一句“使君一一试此刀,能令四海烽尘消,万姓鼓舞歌唐尧”,句句坚毅,是多么的豪壮。爱恨交织,国耻、家亡,多少历史人物的辛酸,多少历史人物的无奈被我所读到,被我所感到。

第二课堂,给我展现自我的机会。

给我们互相交流的空间,学会互相学习。在中国茶叶博物馆,我们相互间,交流着,自己所了解到的,关于茶的历史,伴随着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是对茶的来源的关心,亦是对中国历史的关心;在中国印学博物馆,我们相互间,讲述着,自己所听说过的,关于印学的秘密,参杂着中国四大发明的故事,是对印学的发明的好奇,亦是对四大发明的好奇;在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我们相互间,描述着,自己所钟爱的,心中的水乡,留有梦的余味,是对江南的赞美,亦是对家乡的热爱……

给我们发展兴趣的时间,走进历史,懂得惜时。我们走过历史的长河,欣赏“陌上花开缓缓归”的感人,体会“款款东南望,一曲凤求凰”的精彩,聆听“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的寂寞,感叹“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自甘淡薄……漫步在历史的岸边,我为历史而伤感,更有一种,日升日落,时光荏苒的感觉。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看到光阴的影子,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少不了光阴的脚步,只是,想问,是否能为我们的青春留下更多的回忆?也许只要我们紧紧抓住每一秒钟的时间,让它更加充实,那么光阴就将会为我们的精彩课余生活而驻足。

第二课堂,让我有了我自己的世界,一个精彩的世界,一个永不寂寞的世界,一个可以于光阴同行的世界!

8.初一下历史第二课知识点

第二课 知识点一:唐朝的建立

1.(隋朝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终于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陷于瓦解。(2)灭亡情况: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知识点二:“贞观之治”

1.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朝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 *** 要轻傜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2.(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1)经济: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2)政治: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3)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表现: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段大事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他还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前后向他进谏两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受到唐太宗的器重。贞观时期,名相,名将辈出。

知识点三:女皇武则天

1.(从皇后到皇帝)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他本是唐高宗的太后,逐渐掌握实权,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2.(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3.(武则天统治的影响)武则天统治时,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1.阅读下列材料:

贞观初年,唐太宗在洛阳修建乾元殿。大臣张玄素上书极力反对,说天下刚刚平定,就修宫殿,劳民伤财,恐怕您比亡国之君隋炀帝都不如。唐太宗一时接受不了,生气地问:“你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比历史上的暴君桀、纣如何?”张玄素说:“若是这座宫殿修成,您和桀、纣差不多了。”唐太宗听后十分震动,终于接纳了张玄素的意见,罢修乾元殿。

请回答:

(1)在罢修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目的是什么?

(2)基于上述目的,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促成了怎样的局面?

新的真理往往使人感到不舒服,尤其对当权者来说更是如此。——乔•赫伯特

2.读右图,请回答:

(1)此人是谁?她在晚年称帝,改国号为什么?

(2)她当政期间,采取了哪些政策?取得了什么效果?

(3)人们称她的统治为什么?

3唐及以前学习的汉朝为何会出现盛世局面?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官吏规定了比较严格的考核和奖惩制度,即使是皇帝宠臣犯法也不庇护,他还重视地方官的人选。”因此,在他的统治前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材料二:“自杨贵妃入宫后,便过着‘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淫逸生活,不理政事,挥霍无度。……宫中专为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匠就达7.00人,贵妃三姊妹每年的脂粉钱就上百万。贵族外戚风行向皇帝进食,有时一次送几千盘,一盘的价值抵得过中等人家的资产。”

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是谁统治时期的情况?

(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不同做法对当时各产生了什么影响?为什么同一个人前后会有两种不同的做法?请你结合所学的知识谈一点想法。

9史称:“得人者昌,失贤则亡”。试结合唐太宗至唐玄宗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并总结其经验教训。

9.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唐朝时,由于应举者多,录取名额少,50岁能考中进士的人,还算年轻,被看作“少进士”,终身不第的居大多数。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形象地刻画出进士登第的难度。

材料二:唐太宗常到国子学、太学视察,关心学校教学。在他支持下,增筑校舍1200间,增加生员至326.0人。于是, 国学之内八千余人, “国学之盛,近古未有”,长安由此成了国内教育中心和文化传播基地。

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科举制度对封建统治者有什么作用?

(2)通过材料二可以知道,唐太宗是如何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的?

(3)你认为唐太宗的做法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有哪些弊端应该克服?

10.科举制的影响有哪些?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初中历史课

把课上好,是教师的职业操守和工作体现。课上得如何,取决于课备得怎样。每节好课,看上去是上出来的,实际上是备出来的,即在课前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如何搞好教学设计,是每位教师所面对的问题。一、案例一:在一节有关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初中历史课上,教师讲到万隆会议,主要介绍了周恩来总理的外交风采,出示了多幅周总理的照片,播放了周总理在会议上演讲的影视资料。然后,让学生讨论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起的作用。问题在于:是否遵循课标的要求,历史课的教学角度,要依据课标要求,要在钻研课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如万隆会议,实验稿课标上写的是: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而新版课标的要求,在中国史中是: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世界史是:通过万隆会议┄┄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因此,这一问题的教学角度不是周总理的外交风采,而是中国在万隆会议上的作用,以及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对历史的阐述是有多种角度和侧重的,但从教学上来说,确定教学角度,首先是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按课标要求来设计。启示:要了解和把握课标要求二、案例二:有位教师在讲洋务运动时,在讲完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后,讲道:洋务派办的这些新兴工业,需要引进外国的设备、技术和人员,而当时的人都不懂外语,难以操作。为此,洋务派推行新式教育,兴办培养外语人才的学校。问题在于:是否厘清历史的逻辑,将历史的逻辑转化为教学过程的逻辑:1.教学环节解决课堂教学是如何展开和进行的问题设计课堂教学的总体进程和每一个步骤。2.教学内容梳理本课内容所涉及史事的逻辑与层次,厘清所教史事的范围、要素和前后关系。3.学生认知预设问题和设计活动,牵引学生的认知,通过师生的互动促进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符合历史发展线索的梳理,然后将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过程的编排,使得教学环节有前后相连的逻辑关系,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够同步而有序地展开。而这一切的基础,要以历史时序为基础,符合历史发展逻辑。启示:要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三、案例三:有位教师在讲三国鼎立时,大约用了20分钟具体而生动地讲述官渡之战的过程。而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的建立与发展。问题在于:是否把握教学的重点。重点即教学的核心和关键所在一节课的内容,如果没有重点,就会面面俱到,平淡无奇;如果都是重点,等于没有重点,还是一锅粥。需要思考的。1.是重点的选择:在历史上的地位;在教材中的地位;在本课中的地位。2.是如何突出重点采取有效策略活化重点,强化重点,围绕着重点:补充相应的材料;设计思考的问题;组织探究的活动。例如,讲改革或条约的内容,往往有着多项措施或条款,若逐条介绍,就会显得重点不明显,内容也枯燥,因此要选择重点。如,商鞅变法的内容包括:什伍、连坐制度,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军功;废井田、开阡陌,推广县制,统一度量衡,移风易俗。重点可定为:奖励军功——打破贵族世袭制,提高军队战斗力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推广县制——废除分封制,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启示:要学会抓住教学的重点四、案例四:在一节有关唐朝文化的初中历史课上,讲到唐诗,教师先是组织学生展开赛诗会的活动,分小组朗诵唐诗,然后分别对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篇进行具体分析,阐述其中的写法及意境。问题在于:是否突出历史的特色中学历史课程的很多内容,属于专门史的范围,如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等。教师在整合教学内容时,要注意从历史的视野上来考察某一领域中的问题,把握其中的历史变化和历史意义,而不是只注重讲清一般的知识,所以,要探索如何讲出历史课的特色。凸显历史的特色,就是将某一史事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加以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上对史事进行阐释,而不是单纯、抽象地讲述和简单地加以评论。启示:用历史的视野进行阐释五、案例五:有位教师在讲经济特区时,运用地图,先说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然后说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再说设海南经济特区,及上海浦东开发区。然而,未说明经济特区的特在何处?问题在于:是否把握了核心要素。每个具体的历史知识,都有其基本的、核心的要素,是由这些要素构成知识的。备课时不但不能忽略了核心要素,而且要将核心要素加以梳理,以使其更为清晰。经济特区这一知识的核心要素包括:过程要素:是怎么发展的,如何有步骤地逐渐展开政策要素:引进外资、设备和经营方式,在税收、出口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格局要素: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开放格局。此外,经济特区与经济开发区的区别。再如:秦始皇这一人物的要素1.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推行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启示:细致梳理知识的核心要素六、案例六: 有位教师这样讲黄花岗起义:起义爆发后,革命党人向总督衙门发起猛烈进攻。他们个个视死如归,英勇无比,勇猛杀敌,在枪林弹雨中前赴后继,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革命党人仍是战斗到底,直到起义失败。问题在于:是否有比书面语更好的叙述方式1.是口语化。2.是注重历史细节历史是由细节组成的,讲历史离不开细节,要把历史讲得具体生动,使学生能够感悟到,就更需要有细节。教学内容的具体、活化,学生才能对历史有所感悟。从概念到概念,从道理到道理,空洞无物,是历史教学的大忌。细节的描述要符合历史的事实,不能 凭空想象或者随意编造。有位教师在讲唐都长安的繁盛时,这样讲道:长安城里的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出售各式各样商品,如茶叶、丝绸、唐三彩等。到了晚上,全城是一片灯火通明,人流如潮,叫卖声不绝。例如:西安事变中捉蒋。12日凌晨,孙铭九率一百多人来到临潼的华清池,解决了蒋介石的卫队后,直奔蒋的住所五间亭。蒋介石听到枪声,慌忙逃向后山。孙铭九冲进蒋的卧室,见屋内无人,而蒋的假牙还放在桌上,鞋子摆在床下,衣帽挂在墙上,一摸被子,尚有余温。于是判断蒋没有跑远,就率兵到后山搜索,发现蒋介石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将其架出来,推上汽车送往西安城内。启示:要学会具体生动地讲历史七、案例七:有位教师在讲唐都长安的市场时,出示了《唐六典》中的一段材料:“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然后,对材料中的文字进行了解释。问题在于:如何运用历史的材料。历史材料的运用,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研习,分析材料所述的要点,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材料进行历史的推论,从而提升学生历史的学习与探究的能力。如上引材料,可以从中获取的信息是:1.官府对市场进行严格的监控。2.市场活动的范围和时间受到限制。再如,讲到大泽乡起义,可以引用下列材料:“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设问:从材料中是否能找出起义的原因?启示:材料运用重在研习和分析八、案例八:有位教师讲春秋战国的变革,在讲铁器和牛耕的推广时,提问学生:牛耕有什么好处?一名学生回答道:“牛比人劲儿大。”教师顺势说:“对,牛耕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课后,我问教师:牛比人劲儿大,难道是春秋战国时人们才知道的吗?如果不是,为什么以前不用牛耕?问题在于:是否关注历史的联系。从认识历史的角度上讲,只有将相关史事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才能搞清历史的真实面貌。从学习历史的角度上讲,只有将相关的历史知识联系在一起,才能建构起较系统的知识体系。处理教材时需要联系的类型:1.是教材中呈现的史事如: 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的联系与比较。2.是教材中若隐若现的史事。如:《辛丑条约》与卢沟桥事变的关联。3.是教材中未呈现的史事。如: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日本关东军。要加强:板块之间,专题之间,课题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史事的联系和认识的联系。启示:要从联系的角度看历史九、案例九:有位教师在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时,引述了三段《共产党宣言》的论述,并逐段进行解释。最后,告诉学生:正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即马克思主义诞生。问题在于:是否注重历史的分析。历史是对过去事物的分析、理解、评判与阐释,这也是对中学历史教学的要求。对于教学中所涉及到的重要史事,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其中的本质特征、历史作用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演进到工业文明的转折点,是工业化的开端,不仅使生产力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也使工业成为社会经济的先导。●工业革命使建立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上的近代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将此前处于世界市场之外的国家和民族统统卷入世界贸易的旋窝。●在人类历史发展上,19世纪历史的三大潮流,即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运动的发展、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都是受到工业革命的直接影响。启示:要对历史进行全面的分析十、案例十:有位教师准备《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课时,开始设计的导入是展示地图,说明当时主要政权的分布情况。后来,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改为运用身边的材料来引出本课的教学。问题在于:是否关注学生的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进行教学设计,除了要考虑课标要求、教材内容、授课方式等问题,还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考虑如何进行教学。主要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拟定有启发性的提问、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1.激发兴趣的教学策略★ 尽量创设历史的情景★ 设置促进思考的问题★ 引发学生历史的感受★ 联系学生已知的事物★ 开展学生为主的活动★ 对学生学习予以鼓励2.设计问题的教学策略★问题的提出应围绕教学目的和重点★应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谈话★问题应明确,使学生知道问题所在★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引导性★面向全班学生提问,促进学生思考★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鼓励并小结3.组织活动的教学策略★明确每一个课堂活动的目的所在★与学生共同对活动程序进行设计★活动要建立在史事掌握的基础上★活动的重点在于历史问题的认识★注重在活动中学生的分工与合作★教师要及时对学生活动予以引导★要关注活动的效果及活动的延伸4.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历史的材料★指导学生概括所学的历史事实★指导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指导学生辨明各种历史的解释★指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指导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启示: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进行教学设计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如何创设有效情境

一、创设故事教学情境

针对初中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在教学中恰当穿插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故事,是一条非常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教学途径。在导入新课时,说一段神话故事或成语典故,能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二、借助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角色扮演也是创设情境的一种重要方法,虽然历史不可能重演,角色扮演只能创设间接情境,但可以通过结合教学内容,穿插真实史料,让学生在模仿过程中像史事经历者一样去发现和探究问题,缩短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从而使学生在其中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增强课堂教学的新鲜感和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意识,并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转变。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展现历史情境

直观教学是创设历史情境最主要的方法。因为历史具有不可再现性的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媒体,尽可能多的再现历史画面,让学生成为直接的观察者和参与者,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和体验。

四、在新旧知识连接点间创设情境

在新旧知识密切联系的关键处创设情境,制造冲突,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温故知新,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和方法来联想和探索新知。

扩展资料:

教学情境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境”是教学环境它既包括学生所处的物理环境,如学校的各种硬件设施,也包括学校的各种软件设施,如教室的陈设与布置,学校的卫生、绿化以及教师的技能技巧和责任心等。

教学情境也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所以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中学学科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学情境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案例分析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案例分析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而不是一味地灌输书本的知识,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初中历史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欢迎阅读参考!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案例分析一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又一个学期结束了,通过历史教学,让我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初中历史教学反思。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下面我对初中历史教学作以下反思,与大家共勉。

  首先,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教学反思《初中历史教学反思》。他们知道美国布什再次当选总统和这次“海啸”带来的灾难,知道当今中国“韩流”“肆掠”……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极大的广阔性,善于独立思考。

  其实我们的历史也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么,历史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关键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这种联想式教学方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这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这样通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可以巩固旧知识。

  其次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各学科的知识)。历史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语文的课文背景是历史,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的`历程,是历史;历史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属政治的范畴;地理与历史更是息息相关。再次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这个“故”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但恰恰是这一点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讲到英国侵占西藏地就可以提到《红河谷》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表现西藏民风的纯朴,武器的落后,但这种武器并没有使他们屈服于列强,而更激起他们捍卫民族,捍卫国土的高尚气节。讲到华盛顿创建美国的赫赫战功,同时谢绝连任,就可以提到当今热点布什再次当选总统,但美国历史上没有连任三任的总统的贯例。讲到《文学艺术》部分,可以提到中央2套的《鉴宝》,让他们知道中国文化遗产的价值,还可以起到保护中华文化遗产,这也是大家不可推卸的责任。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每位历史教师都要抓住时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案例分析二

   一、用好历史典故和成语非常关键

  1.运用成语典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初一课本中的如军事成语典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退避三舍”、“围魏救赵”、“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把浩大的威武雄壮的古战场充分体现出来。这些成语典故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兴趣,从而不仅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历史知识,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

  2.运用成语典故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比如孟子的“民贵君轻”和唐太宗的“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明确提出君的地位和君民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古代思想家和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辩证法思想。一个典故一句成语就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如“指鹿为马”一句能看出赵高颠倒黑白的丑恶嘴脸,“莫须有”三字能使学生体会秦桧那种奸臣的形象,学生自然能体会其全部内涵,成语典故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借助多媒体省时增效

  历史学科特点决定了这门课文字内容多、图片多,如果让学生全面阅读课文(包括小字材料内容)和课本插图,就很费时,借助绥江一中教室里现有的设备: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电子笔、音响等,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既能增强教学直观性,又能节约学生阅读材料的时间,节约以前教师上课在黑板上板书的时间,还能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插播与历史有关的视频。例如我在教学《xxx》一课时就插播了《周恩来苦撑危局》的视频,掌握了xxx及周恩来等在“xxx”中作出的贡献,又让学生深刻了解“xxx”给中国带来的危害。这样做既达到了省时增效的目的,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但在使用多媒体时反对“放影片”式,不是把一节课搞得热热闹闹,看电影式的娱乐,而是要根据历史教学的需要,是为了增强课堂的实效性。

   三、破臼除窠教学历史

  1.改变观念: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所以人的观念是很重要的。改变“历史是副科”的思想观念,改变“我对历史没兴趣,所以我不(想)学”的思想观念,从心里重视历史――一门培养素质的学科。我们可以不喜欢历史,但不能不了解历史,祖国的历史与外国的历史,都需要了解。可以说,了解历史是现代人的一项基本素质,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

  2.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虽说兴趣不能决定一切,但培养兴趣对学好历史很重要。没有兴趣,会觉得学历史是一件苦差事。只有对学习有浓厚兴趣,遇到挫折困难才能顽强攻克,百折不挠。

  3.培养学习的主动性,真正理解和把握学习规律:什么是学习的主动性呢?就是不靠别人督促,不在外力推动下学习。怎样才能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呢?一是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斯大林有一句名言:“伟大的毅力产生伟大的目的。”只有明确学习目的,认清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学习。二是要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有计划地学习每门课程,注意做到课前认真预习,对老师要讲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疑难问题做出记号,等到老师讲解时集中精神听。

  4.“温故知新”与“温新知故”相结合。“温故知新”反映了学习过程不能一次性完成,认识过程必然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规律,它告诫我们探求学问应该逐步消化,切忌囫囵吞枣,有的知识由表及里,深思熟虑;有的知识由此及彼,融会贯通;有的知识应引进先知,触类旁通;有的知识应该联系实际,具体领悟。然而“温故知新”有先天不足,它的知识面狭窄,难以深入下去,所以在实践中,“温故知新”走向“温新知故”,从后者中找方法和规律,与“温故知新”相辅相成,成为学习方法中的重要原则。“温新知故”是不拘于旧知,在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同时,以新带旧,组成知识的网络系统,显现知识间固有的逻辑关系,从而转化能力,提高素质。

  5.学历史其实是不用死记硬背的,只要带着心看课本,认真多看几次课本,记清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理清历史线索就可以。

  6.上课要专心听,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记忆。掌握问答题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清晰的了解,再运用所学知识作答,做到理解记忆。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闻外,还能帮助你理解历史课文。

  7.要做到熟练地掌握历史知识,一是对课文要做到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二是平时要认真记录好老师提出的重点内容,三是背诵;但即使是背诵也要讲究方法:以时间为主轴,形成一条历史事件演变的线索,如以“北美独立战争”为例,1775年、1776年、1777年、1783年各发生的事件串成一条历史线索。也可以历史事件的性质为中心点,把同类性质的事件联在一起比较、记忆,如美国独立战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等。

  8.分析史实、理解的能力。因而历史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理出一条线索,找出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弄清每件史实前因后果,在今后历史学科的学习中非常重要。同时,应将历史与马列主义的方法论紧密相连,用方法论作指导,正确地评价每一个历史事件。

   四、几点建议

  1.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的好朋友。朱永新老师曾经在《读书,让全民族精神起来》中写道:“读书,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读书,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只有读书,才能学贯中西,博采古今,才能让学生信服,自己满意。

  2.多动脑、多思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老师要思考,要动脑,充分考虑我的课: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

  3.多交流、多合作、多反思。伟大科学家牛顿说:“我之所以站得高,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作为伟人都那么谦虚,我们为什么不能俯下身子和同仁们好好合作,好好研讨课堂教学呢?也只有静下心来做学问,我们才能有所提升,学然后知不足,才能取得更大进步。

  如何打造高效历史课堂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与反思,旨在把历史教学搞得最好,让学生的历史素养更上层楼,不断进步。


;

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以其生动多样的组织形式,真实深刻的情感体验,以及对研究性学习的启迪效果而倍受关注。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通过精选过的历史知识实例,培养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和历史概念,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当前,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配合新课程的实施,开展创造性教学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也正在探讨和论证之中。

案例教学以其生动多样的组织形式,真实深刻的情感体验,以及对研究性学习的启迪效果而倍受关注。

其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独立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养成独立的判断和

认识历史事件和现象的能力;目的是通过精选过的历史知识实

例,培养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和历史概念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一、历史案例教学的特点

1.目的性和典型性。

通过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问题,学生在案例思考、分析、讨论中,逐渐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真实性和主体性。

案例所描述的历史问题基本上都是真实的,问题的真实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真实性。

案例教学以学生为本,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进来、深入案例、体验案例角色,教学过程中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趣味性和多样性。

让历史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感悟到“以史为鉴”的真谛,历史案例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载体,当案例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会自觉参与到热烈的讨论中,自然会有更好的效果。

4.深刻的启发性。

案例教学,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二、历史案例教学法的设计和实施

案例的教学实效往往借助于具体的问题情境创设得到落实。

要实现教与学的和谐,情境创设非常重要。

它可以生动地再现仿真的生活场景,引发学生开展想象,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师生教学的双边活动,使客观情境与主观活动情境融合协调。

曾经有这样一节中学历史课,教师设计了一个综合式的案例,为教学内容铺设了一个情境,构思之巧妙,形式之独特,操作之自然,为我们历史教学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值得借鉴的例子。

老师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英国殖民当局强行向北美殖民地人民征税时的反应,做了如下测试:平时历史课前的课堂测试都是学校免费提供草稿纸,而这次老师宣布学生必须交5分钱才能领到一张纸。

学生马上做出反应。

有的反对并 *** 说:“为什么不早说?为什么别的老师不这样?我们没带钱不准备交!”;有的说:“我们要向校长提出意见!”有的极力克制着,脸憋得通红,最后不得不妥协,说明天一定补交上。

学生们带着情绪答题,教室里气氛很压抑,而测试最后的一题就是就这事写出你的感受,学生们都义愤填膺地写了很多。

接下来老师在一片沉寂的气氛中开始了“独立战争”一课的导入,对于由北美殖民地人民和英国殖民当局的尖锐民族矛盾激化而引发战争的根本原因,经过先前“交钱领纸”的一幕体验,学生很容易地理解到了“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殖民地的资本主义发展,从而导致民族矛盾的激化”的含义,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

事后教师就这个做法向学生道歉,并解释了这样做的原因,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节课,老师用类比的方法,从生活实际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新颖的教学案例,感受贴切,恰如其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赞赏的同时,我们不得不为这位老师对历史情境案例教学的运用

和在思维的灵活性以及方法的技艺性方面的特色所折服。

三、用案例教学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1.选案例是关键。

立足于课标,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中精选案例是案例教学开展的必要前提。

一个好的案例呈现的情节、所给的材料和叙述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擦亮学生思维的火花。

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案例与教学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案例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创设的情境,能使学生设身其中去思考、决策,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

课程资源中的案例,是立足于课标编写的,可读性强,也生动典型。

在案例教学设计时,这一类的案例素材应是首选。

教师依照课标,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案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问题。

2.围绕新课程标准开展。

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必须根据新课程标准的需要,精选案例,科学地使用。

要研究本学科哪些章节可以运用案例教学,运用什么案例进行教学,从而避免案例教学的随意性、自发性、不系统、不规范的局面,也可以防止一哄而上,盲目地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问题出现,使案例教学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

3.注意与其它教学方法的结合。

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应考虑与其它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

传统的讲授法尽管存在很多的不足,但也有其自身的优势,特别是对一些基本概念的掌握,仍是不可缺少的。

在历史教学中,应根据课程的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他们互相结合,取长补短。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在历史教学中通过给学生一个情境,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当然,案例教学的要求较高、难度也较大,教师平时要注意多积累、多搜集,精选教学案例,甚至自己撰写教学案例,真正发挥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

谁有好的初中历史教案,给一份来做个参考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 辛志霞 在学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上课铃响后,我走进教室上课,打开多媒体课件,一幅“黄海激战”图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中日双方战舰在海面上战斗,两侧慢慢出现一句诗“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接着我向同学讲述:“同学们,这副挽联是人民为哀悼民族英雄邓世昌而撰写的。在中日海战中,邓世昌带领致远舰不幸舰体受伤,弹药断绝。他沉着镇静,指挥部下“快车”冲向日先锋指挥舰吉野,决计同归于尽。吉野大怖躲避,并以快炮及鱼雷攻击致远,没入黄海。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亲自为他撰联,以歌颂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伟大业绩而作的。这是我想起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岳母为其刺字“精忠报国”(也用动画效果打了上去)。想用历史名句来衬托突出邓世昌的业绩,又能自然的导入新课。正在这是,一学生举手要求发言,说“老师,错了,精忠报国不是赐给邓世昌的”。可能是他的发言激发了另一位同学的勇气,另一位也站起来说:“我知道精忠报国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岳飞母亲在他后背刺的字,那岳飞和邓世昌有什么相同的呢?”对这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我一面用较慢的语速表扬他们能思考和大胆提问,一面则以飞快的速度思考应付的办法,如果与他们讨论这个问题,教学任务很难完成,这也不是全班同学感兴趣的话题,我的教学计划中根本没有这一环节。如果用以前惯用的手段“这个问题我们课后讨论好吗?”显然是对学生的“外交辞令”(实际是老师不允许讨论)而继续把学生引入我精心预设的教学程序之中,这样做,学生学习的热情、好奇心、学生的创造思维很可能被扼杀了!我当机立断放弃了已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我想我们只要学习一定能弄清所有的问题。现在我提议分小组学习,你们俩(我真诚地微笑着对刚才两位提出问题的学生)如果愿意就带一小组从挽联入手,兼考察黄海的地理环境,了解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所克服的困难,理解邓世昌在打击日本帝国主义时的爱国情操,并把你们的收获给同学们汇报;第二小组从清王朝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考察黄海在我国海防中的地位从而理解邓世昌为什么坚持打击日本帝国主义,与战舰共存亡以及此举的重要意义?(小组成员自由搭配);第三小组考察黄海及朝鲜半岛的历史地位,看能否用你们的考证事实来告诉同学日本侵略的史实:黄河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容你们践踏和侵略!朝鲜是清王朝的附属国,受清朝保护!第四小组,考察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的历史过程,要求把海战中的路线、措施、经过、结果搞清楚,各小组形成书面材料,老师作必要的补充或更正,并对学生的成果作恰如其分的肯定,有些地方与学生再一起讨论。就这样,总共只有两目、图文、小字加起来只有3个页面的一课内容,本来用一节课教学绰绰有余,结果我却用了两节课时间,但除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外,学生获得了满足感和作为学习主人自主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从此以后,我发现这两同学对老师态度特别亲切,很多同学上课积极性也高起来了。在学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收复新疆”一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预备铃响后,我胸有成竹地步入教室,打开多媒体课件,一幅优美的画面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漫漫戈壁沙丘之中一条浓阴蔽日的杨柳路(《甘棠遗泽》画),旁边慢慢出现一首诗,“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接着是我的旁白:“同学们,看着这一丛丛戈壁滩中顽强生长着的左公柳和人们为歌颂左宗棠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而作的这首诗,我想起了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也用动画效果让它出现在整个画面的下方),我非常得意自己的“创作”——用两首诗词作对比,突出左宗棠业绩,又能自然的导入新课。正在这时,一学生举手要求发言,说“老师,错了,两首诗中的杨柳不是同一个概念,前面一首是指杨柳树,后面一首是曲牌名”。可能是他的发言激发了另一位同学的勇气,另一位也站起来说:“我好像在哪看到过,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后人把凉州词传错了,原句可能应该是黄河远上白沙间”。对这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我一面用较慢的语速表扬他们能思考和大胆提问,一面则以飞快的速度思考应付的办法:如果与他们讨论这个问题,教学任务很难完成,这也不是全班同学感兴趣的话题,我的教学设计中根本没这一环节。如果用以前惯用的手段“这个问题我们课后讨论好吗?”显然是对学生的“外交辞令”(实际是老师不允许讨论)而继续把学生引入我精心预设的教学程序之中,这样做,学生学习的热情、好奇心、学生的创造思维很可能被扼杀了!我当机立断放弃了已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我想我们只要学习一定能弄清所有的问题。现在我提议分小组学习,你们俩(我真诚地微笑着对刚才两位提出问题的学生)如果愿意就带一小组从诗歌入手,兼考新疆的地理环境,了解左宗棠在治理新疆方面所克服的困难,理解边疆人民对左收复、治理新疆的感激之情,并把你们收获给同学们汇报;第二个小组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考察新疆在我国国防中的地位从而理解左为什么坚持收复新疆以及此举的重要意义?(小组成员自由搭配);第三小组考察新疆的历史地位,看能否用你们的考证的事实来告诉俄等侵略者: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容你们践踏和侵略!第四小组,考察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过程,要求把左收复新疆的路线、措施、经过搞清楚,各小组形成书面材料,老师作必要的补充或更正,并对学生的成果作恰如其分的肯定,有些地方与学生再一起讨论。就这样,总共只有两目、图文、小字加起来只有3个页面的一课内容,本来用一节课教学绰绰有余,结果我却用了两节课时间,但除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外,学生获得了满足感和作为学习主人自主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从此以后,我发现这两同学对老师态度特别亲切,很多同学上课积极性也高起来了。“老师,错了”这句话,勾起我对历史教学现状的深刻反思,由此想到了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误区一:教师备课侧重在备教学过程的设计,且过程设计过于具体、详尽、死板而不给学生留有空间。教案是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目前教师备课(编写教案)的侧重,除了对本课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等的分析与处理外,往往更多的考虑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且力求尽善尽美,每一个子目怎么讲,需要学生回答什么问题,甚至连过渡语怎么说等等全设计好,而恰恰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人,忽视考虑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和为解决这些问题采用哪些方法、途径以及学习资料(课程资源)的储备。在这样教案的导向作用下,学生很可能变成你的“操作工”而已。所以教师在备课编写教案时,要留一点空间,给学生思考、谈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实施中可根据课堂情景如学生的反应等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误区二: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书本、课堂为中心,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不变应万变”,忽视复杂的教育对象,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目前的课堂教学,仍以教师的传授为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教师凭借教科书、教学用书和其他教学资料,借助一定的手段,进入“规范”操作(这种形式的教学实践,已经成为千百万教师工作的程式,稳定于日常教学观念和行为之中),较少鼓励学生提问,一旦在课上遇到学生提出自己预设以外的问题便会用“课后讨论”等搪塞过去,学生始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而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这种亦步亦趋的学习方式是培养不出真正具有求实精神、怀疑和证伪精神、创新思维和进取精神的学生的!这也是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的。我认为要改变课堂教学行为,首先要确立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考虑这节课我能为学生提供哪些服务?上课时更多地让学生表述他们想了解什么?特别在学生发现问题时,老师要引导他们去思考、追求、探索,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创造性学力,而不是考虑你的教案怎么实践,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将来从事创造性劳动奠定良好的基础。误区三:对有效课堂教学认识的误区,把有没有教完内容或学生掌握情况作为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在这样的理念下,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的是如何认真地把我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全部教给学生,所以与之无关的东西应该舍弃。然而新课程理念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要求教师要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由此我认为,我们教学中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注重本堂课学生的学习收获,又考虑每堂课对学生以后乃至终身的进步或发展的作用;既注重历史学科教学内容的价值,又考虑与之相关学科的知识的有机整合。总之,把有效教学定位在对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历史课教学设计课 题: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孙中山和袁世凯的画像,由学生对二人进行简单的介绍,指出袁世凯在政治上做着复辟帝制的准备的同时,在文化领域里也积极地进行着复辟帝制的准备活动,进行着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这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导入新课二、出示学习目标:1、学习新文化运动2、探求五四足迹三、指导自学本课的内容分为两部分来进行学习1、学习新文化运动(1)出示自学指导:①概述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原因和发生发展的过程②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民主、科学,在今天有没有现实意义?今天还需要提倡民主和科学吗?如何使民主和科学发扬光大?你认为民主和科学在中国实现容易吗?(2)学生自学:请同学们看书P122页—P125页第一段内容方法:看书、识记、思考、讨论,教师巡视,确保每个学生都紧张地看书、思考。(3)师生交流:解决新文化运动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引导学生自己解决,确定知识点;随后,完成思考题,由学生畅所欲言,谈论有关民主和科学的话题,可引导学生用现实中所存在的现象,论证民主和科学的现实意义。(4)教师的后教: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2、学习五四爱国运动(1)出示自学指导:①概述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和发生发展的过程②分析: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但在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要求为什么遭到了拒绝?(2)学生自学:请同学们看书P125页五四爱国运动一目方法:看书,识记,思考,讨论,教师巡视,确保每个学生都紧张地看书、思考。(3)师生交流:解决有关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知识点,引导学生自己解决,确定知识点;完成分析题,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结论,培养学生用联系史实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教师的后教:分析五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四、讨论:出示五四运动时的一张传单,可以这样设计讨论的问题:“探求什么是五四精神?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年代,需要的是象五四运动中的爱国学生的这种爱国精神,那么在和平年代的今天,你需要怎样去学习五四运动中的学生这种爱国精神呢?”五,归纳总结六、自学检测:出示习题条,进行当堂的学习内容的检测踏入历史教学已半年有余……这半年的历史教学,让我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 历史,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电视剧、小说中都有历史的影子,而学生对此也十分感兴趣,但是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参与到历史学科的学习中绝非易事。历史学科,内容的老套、知识点的琐碎,以及在人们脑海中所形成的死记硬背,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困难。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则成了很多历史教师的苦恼,大家也是想方设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学好一门课的关键。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发现,用联系的观点学习历史行之有效,不仅对于历史课,对其它课也是一样。 每一学科不是孤立的,历史更是如此。历史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 与历史联系最为紧密的就是语文学科。本学期的教学中大都与语文有联系。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张骞出使西域中讲西域的荒凉联系到《渭城曲》《凉州词》的有关诗句;讲到文化时牵扯到的语文知识更多。而语文的课文背景是历史,像语文课中所学习的《论语》,其背景便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情况,了解了这些,对于理解《论语》及孔子都有很大的帮助。这真应了那句“文史不分家”。地理与历史更是息息相关,历史地图、历史古今地名等等无不显示着历史与地理的姐妹关系,在现在的研究生专业中即有历史地理这一专业。历史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其本身就属政治的范畴。数学方面,有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勾股定理以及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等,这些都是在历史课中学到的。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的历程,都是历史。 除了各学科,还应教会学生从身边寻找历史、发现历史,因为我们生活的社会也是与历史紧密相连。电视剧、小说等文艺作品,社会制度,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哪一个与历史无关?如学习汉武帝、三国、隋唐历史时,可以给学生播放汉武大帝、三国演义、武则天等相关影片,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隋唐英雄传》等书籍,与清朝历史相关的影片更是数不胜数,关于中国近代的屈辱史,通过放映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等更能加深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与感悟。社会制度方面,现代世界各国的政体,其渊源学习了世界历史就会知晓。新疆问题、西藏问题、台湾问题,学生都可以从历史课中找到,并明确新疆、西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在运用影片小说等文艺作品时要注意其与历史史实的区别,二者并非等同。 用联系的观点学习历史,让学生在各个学科中、在自己生活的世界中接触历史,自然就会发现历史原来无处不在,历史原来真的很有趣。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激励学生多渠道的获取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可以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由此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并做出判断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当代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疏理已知知识,而且可以纠正他们掌握的不正确的历史信息。同时,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也是大有裨益。

初中历史典型例题含答案

  从历史的典型例题中找到自己学习历史的方法,让自己的初中减轻一些学习的烦恼。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典型例题含答案,供大家参阅!   初中历史典型例题含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   1.1933年,全国工农红军人数已发展到( )   A.20万   B.30万   C.40万   D.50万   2.指挥中央革命根据地粉碎蒋介石的第四次“围剿”的是( )   ①毛泽东②周恩来③朱德④李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 )   A.遵义会议   B.巧渡金沙江   C.陕北会师   D.会宁会师   (二)简答题   简述遵义会议的有关内容:   (l)什么时候召开?   (2)会议主要内容有哪些?   (3)有什么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   (一)1.B 2.B 3.D   (二)(l)1935年(2)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3)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初中历史典型例题含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是在(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武昌起义   D.广州起义   2.“八七”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   A.武昌   B.汉阳   C.汉口   D.九江   3.中国革命的第一个根据地建立于( )   A.井冈山   B.左右江   C.鄂豫皖   D.湘鄂赣   4.参加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有( )   ①叶挺②叶剑英③贺龙④恽代英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二)简答题   为什么要进行土地革命;土地革命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D 2.C 3.A 4.B   (二)①原因:为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地主阶级的统治。   ②作用:a.使广大贫农翻了身,在农村建立了革命政权,生活得到改善。   b.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热烈参加红军,支技革命战争,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展。   初中历史典型例题含答案3   一.选择题   1.南京国民政府被称为“******政府”是因为( )。   A.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B.它由******   C.由******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D.它的实权操纵在蒋介石手中   2.******反动统治建立的标志是( )。   A.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B.蒋介石实行屠杀共产党人的政策   C.国民政府进行北伐   D.中原大战蒋介石取得胜利   3.在蒋介石与汪精卫的血腥屠杀中,被杀害的******左派人物是( )。   A.赵世炎   B.恽代英   C.蔡和森   D.蔡和森   4.杀害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刽子手是( )。   A.蒋介石   B.张作霖   C.汪精卫   D.孙传芳   5.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北伐的时间是( )。   A.1926年   B.1927年   C.1928年   D.1930年   6.“济南惨案”的制造者是( )。   A.美国侵略者   B.英国侵略者   C.日本侵略者   D.俄国侵略者   7.南京国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完成形式上统一的标志是( )。   A.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B.南京国民政府发动对奉系军阀的北伐   C.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   D.中原大战蒋介石取得胜利   二、连线题   8.人物与事件   A.蒋介石 ①表示要同共产党“决一死战”   B.汪精卫 ②密令:凡共产党员,一经审定,立即“正法”   C.张作霖 ③宣告东北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D.张学良 ④杀害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   四、材料分析题   9.阅读材料:   “……现在……一切真相更加明彻,自应仰承先大元帅遗志,力谋统一,贯彻和平,已于即日起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请回答:   ①上述通电是由谁在何时发布的?   ②这一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   ③这一事件的发生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五、简述题   10.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是怎样完成对全国范围形式上统一的。   参考答案:   1.B 2.A 3.D 4.B 5.C 6.C 7.C 8.A—② B—① C—④ D—③   9.①上述通电是1928年底由张学良发布的;②这一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东北易帜”;③它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对全国范围的统一。   10.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后与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1928年,国民政府发动了对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北伐。1928年底,张学良发表通电,表示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对全国范围的统一。    看过初中历史典型例题含答案的人还看了: 1. 初中历史考试解题技巧大全 2.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随笔 3. 初中历史经济和社会生活习题及答案 4. 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汇总 5. 初中历史会考复习题

关于初中七年级历史论文

  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七年级历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初中七年级历史论文范文一:初中历史教学历史故事应用

  一、讲故事更加符合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状态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可能很难适应现代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只能挫伤初中生学习兴趣,不能有效地调动孩子对初中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很多时候不是中考的压力,许多学生就会放弃对历史的学习。将一些历史故事加入课堂讲解中有利于孩子们学习兴趣的提高。例如,我们的川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其中一课是《远古的传说》,在讲授之前可以准备一个故事——“大禹治水”,说的是大禹这个人物带领当地居民,与洪水作斗争的故事,大禹进一步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认为洪水不是堵就能堵住的,需要进一步疏导,通过泄洪完成水患的治理,这样的一个故事开场将有效引导初中生从下课的兴奋劲中迅速安静下来,激发他们认真听故事的情绪,从而进一步过渡到整个《远古的传说》这个课程的讲解之中。可以在课程讲解之中进一步穿插“大禹治水”的故事,让学生疲劳的神经进一步激发出学习的兴趣,课程结束之后,也可以进一步讲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思维拓展,培养学生“有了大家才有小家”的奉献精神。

  二、讲故事更加符合现代初中生思维发展的需要

  初中生的思维开发还不够完善,学习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等还不是很全面,有时遇到一些抽象的问题,初中生很难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川教版教材七年级的《西周的兴亡》这节课中,讲了西周的崛起是因为商纣王的昏庸造成商王朝的落败最终成就了西周的崛起。这个过程对于初中生来说,相对比较枯燥而且没有什么样的感性认识,商纣王是怎样的昏庸,没有具体的概念,当时的西周是怎样休养生息的,这些都是学生知识空虚的基础问题,建立在这样基础之上的知识结构就是海市蜃楼,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就将这段历史知识点还给教师,如果教师在商纣王如何的昏庸方面具体说一些故事,例如,酒池肉林、丞相比干迫害等这些故事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商纣王昏庸无道的具体形象,也加深了学生对于商王朝覆灭的理解,这种理解将使学生对这《西周的兴亡》这节内容的记忆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有效筑牢了他们学习的根基,完全符合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因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关于古代历史的讲解时间跨度相对比较大,很多时候古人的想法和思维方式由于这个原因而很难被学生理解,通过对“姜尚垂钓”等经典故事的讲述,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西周兴起必然性的认识。

  三、讲故事完全符合历史教学的特点

  整个历史教学就是在讲故事,讲述中国发展的5000年经历的点点滴滴,讲述世界几千年文明的丰富事件。因此,讲故事完全符合历史教学的特征。例如,川教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从开皇之治说起,说的唐、宋、元、明、清,再从政治谈到文化、谈到科技的发展。整个七年级下册都是在述说中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典故,只有有时其中时间跨度加大很难实现我们真正讲故事的效果,也就是因为其中的时间跨度问题将整个历史教学变得抽象。因此,这教学过程之中进一步加入历史故事的讲解,不断提高学生由于时间跨度造成一些历史事件难以理解的问题。在川教版教材七年级课本中有一节——《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中可以讲解“夜郎自大”的历史典故,就是说在汉朝时代有一个小国家叫夜郎,这里的国王被自己的大臣们奉承后,认为自己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当时汉朝的使节出使该国,夜郎的国王就问,汉朝和他们夜郎哪个更大哈?当时来使感到十分震惊。通过这样的故事讲解,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夜郎自大”成语的含义,进一步了解了当时的汉朝的历史背景,当时的中国并不是只有一个汉朝,周边还有很多小的国家,进而进一步理解了汉武帝为什么要进一步收复边疆等。只是一个简单的历史故事,但是可以进一步说明汉武帝的一些重要的治国之道的历史背景,使得汉武帝这个历史人物更加的鲜明突出。

  四、讲故事的题材进一步符合历史课程的需要

  讲故事的目的是使得学生学习相应课程的内容不感到枯燥、乏味、空洞,进一步加深对相应课程内容事件的理解。很多时候教学目的首先要明确,选择的典型故事要能够说明历史事件。例如,在川教版七年级的历史教科书有这样一段《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国时代的形成,是各方势力相当比较平衡,三国时代之前,蜀、吴势力远远不如魏,但是经过一个风云人物的不断操控,时局发生的翻天覆地地变化,在这一节里,教师可以将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等典型故事编排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三国鼎立时代的历史格局主要是由这样因素造成的,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诸葛亮不可能助力蜀国建立一代伟业。假设三顾茅庐的是曹操,诸葛亮的宏图大志也就很难实现,但是笔者也认为,蜀、吴、魏,也只有当时的刘备回去请诸葛亮出山。这些故事案例都是为了说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历史背景。只有这样的故事才是符合教学目的和本意的。五、结语历史教学应该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过程,但是传统意义上讲授可能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讲故事这种方式是一种符合学生心理,符合历史教学特点,符合学生思维发展方式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历史教学的发展。

  关于初中七年级历史论文范文二:史料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1概念

  1.1史料:史料,就是认识、解释和重构客观历史过程的那些资料,是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

  1.2史料教学:史料教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新历史科”所倡导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校历史学习的重心不应该再是过去发生了什么,而是学习怎样去获得知识。”其基本理念是:学生不能仅仅被教导固化的知识,还应该被教导探究历史知识的方式,因而这就涉及到让学生自己去运用史料的问题。惟有通过运用史料的实际经验,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探究历史知识的方式。

  2史料教学的必要

  2.1学生的需要:对学生来说,探究和活动的过程更加难能可贵,史料的学习可以使他们增强历对史的真实感受,直接参与历史问题的解决活动,用历史语言说话,而不是考试之前背背书那么简单。

  2.2课堂的需要:梁启超先生曾云:“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可言。”对于历史学科而言,要带领学习和研究历史学时,不能仅仅依靠教材给出的一些现成的结论,来组织课堂,历史课堂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史料是组织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3课标的需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此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在这里,存储“历史信息”的载体无疑是指史料。《课标》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要学会从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基本技能。可见,史料是研究历史和从事历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3历史教学中有关史料运用存在的问题

  3.1史料选择不够严谨: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虽说是入门级别,但是会影响到学生对历史的直观感受,在史料的选择上要严谨,切记在网络上随便百度,因为百度的史料很多都是没出处的,这样丢给学生让学生分析,且不说有没有完成教学目标,如果史料选择不好,会给学生增加额外的学业负担,理解起来枯燥无味,反而使学生厌烦学习历史。

  3.2史料选择的单一性:提到史料,想必大家第一时间反应就是文字或者是厚厚的历史书籍,让人望而却步,别说初中生不喜欢看,就是我们这些成年人也未必有兴趣全部看完。那么史料的种类有哪些?具体的史料分为文字、实物和音像三大类。文字史料即用文字记载下来的关于人类历史活动的资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最经常使用的就是文字史料。文字史料是中考的主要内容,也是我们一线历史教师所要关注的重点,但是如何把文字史料内化成相关知识点,这就需要实物史料和音像史料的辅助。实物史料它是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被保留或遗留下来的前人创造历史活动的场所和前人创造发明的有形物品。在历史课堂中的呈现主要以实物为主。音像史料是指现代化视听媒体所承载的教学材料包括录音、录像、唱片、幻灯片、影视,微缩胶片,还包括计算机软件。音像史料可以真实、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情景,在学生的脑海中搭建美丽的历史空间,帮助学生掌握生动具体的历史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更多的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

  3.3史料滥用,充斥了课堂主题:每个历史都有大量的史料,所以不能毫无原则的运用史料,史料选择要慎重。面对大量的史料,教师应该注意合理取舍,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选用那些最具情境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发性的材料作为问题素材,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和主动创新实践能力的训练。

  3.4史料的去伪存真:现在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资料唾手可得,但是学习历史不是文学创作,历史是要将就根据的,尤其面对历史材料的时候,第一个任务就是史料的去伪存真,对于教师和史学工作者来讲,这是基本要求,但是在学生收集资料的时候,教师要交给学生辨别史料的方法,这样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共同进步,共同受益。

  4史料选择的原则

  4.1史料的出现要适时:所谓适时就是指补充史料的时间要恰当,根据知识点进行补充。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这种深入研究史料的方法有效地避免了过去那种教师直接说出结论或者直接在书上划出结论,学生死记硬背的弊病,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深化。这就要求我们应用史料时一定要找准切入点,该出手时就出手。

  4.2史料的使用要适度。史料的补充要以教材为主。在选择史料时,尽量选择通俗易懂的,有助于初中学生理解的内容。史料是对教材的补充,但不必是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补充。教师在补充史料时一定要注意不宜过多,否则难以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会冲淡教学中的主题。

  5运用史料的意义

  5.1尊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中和老师掌握的很多史料,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具有吸引力的史料在教材中和各种书籍中随处可见。此外大量图片和音像史料也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5.2尊重学问,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历史的过去性增加了中学生理解历史的难度,很多情况下学生只是一知半解地死记教材现有结论,严重违背了历史教育的初衷。史料能比较生动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既深化和活化了历史知识,拓展了学生的历史知识面的食疗,帮助学生准确地领悟历史。

历史教学案例(《虎门销烟》优质教学案例)

本文编辑:admin

更多文章:


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是什么

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是什么

本文目录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是什么江苏高考作文考哪个卷江苏卷高考作文你会写吗如何评价2023高考江苏卷作文如何评价江苏高考作文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江苏高考语文作文满分为70,高考作文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最后

2024年7月11日 05:30

未来海底世界(未来的海底世界什么样子)

未来海底世界(未来的海底世界什么样子)

本文目录未来的海底世界什么样子你心中未来的海洋是什么样子的未来的海洋优秀作文关于未来的海洋的作文未来水世界介绍未来海底世界科幻画未来的海底世界想象作文初一想象作文500字:未来的海洋未来的海洋-六年级作文未来的海底世界意义是什么未来的海底世

2024年4月30日 23:20

一些好听又简单的网名?简单大方的网名

一些好听又简单的网名?简单大方的网名

本文目录一些好听又简单的网名简单大方的网名简单好听的网名简单网名女生网名简短的简短好听的女生网名女生简短好听昵称大全700个一些好听又简单的网名1、再好听的网名也输给了备注2、上线啦3、风与水的痕迹4、携手共老5、柚稚少年6、将命7、爱你我

2024年5月24日 00:40

南辕北辙的启示(南辕北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南辕北辙的启示(南辕北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本文目录南辕北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南辕北辙的道理20字南辕北辙的寓意和启示(南辕北辙寓意是什么)南辕北辙的启示和道理和故事南辕北辙的道理和启示是什么《南辕北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南辕北辙的意思和道理南辕北辙的寓意及启示南锿北辙给我们的启示是

2024年4月18日 15:30

今年全国爱眼日的主题?历届全国爱眼日主题是什么

今年全国爱眼日的主题?历届全国爱眼日主题是什么

本文目录今年全国爱眼日的主题历届全国爱眼日主题是什么全国爱眼日主题标语口号全国爱眼日主题是什么今年全国爱眼日的主题有哪些全国爱眼日的主题是什么全国爱眼日主题教案2023今年全国爱眼日的主题今年全国爱眼日的主题是保护老年人视力,提高生活质量。

2024年8月19日 11:10

酸甜苦辣话上学(酸甜苦辣话上学四百字作文)

酸甜苦辣话上学(酸甜苦辣话上学四百字作文)

本文目录酸甜苦辣话上学四百字作文酸甜苦辣话上学的(比较好背作文)酸甜苦辣话上学七年级作文作文:酸甜苦辣话上学以酸甜苦辣话上学为题写一篇作文酸甜苦辣话上学的作文求酸甜苦辣话上学六年级作文酸甜苦辣话上学作文750酸甜苦辣话上学作文400字左右上

2024年9月16日 12:50

喜帖应该怎么写什么内容 请人全家的请柬怎么写?结婚请柬模板内容

喜帖应该怎么写什么内容 请人全家的请柬怎么写?结婚请柬模板内容

本文目录喜帖应该怎么写什么内容 请人全家的请柬怎么写结婚请柬模板内容生日请柬内容怎么写邀请函内容是什么结婚请柬内容(文案|婚礼邀请函/请柬文案)婚礼邀请函写什么内容婚礼请柬词喜帖应该怎么写什么内容 请人全家的请柬怎么写 新人一般会在结婚前一

2024年3月14日 16:30

关于老舍的资料(老舍的资料简介30字)

关于老舍的资料(老舍的资料简介30字)

本文目录老舍的资料简介30字谁能告诉我老舍的资料老舍的资料简介30字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2024年5月19日 13:00

打扰的反义词(打扰反义词)

打扰的反义词(打扰反义词)

本文目录打扰反义词打扰的反义词是什么打扰反义词是什么打扰的反义词打扰的反义词是什么突然,立即,剧烈,打扰的反义词 激烈,挥动,消失的近义词驱逐,敬重,疲倦,孤独,迅速,,确实,疏忽,打扰,这些词语的每一个反义词是什么词,打扰的意思解释 打扰

2024年6月1日 16:30

眼泪的味道是什么?眼泪是甜的吗

眼泪的味道是什么?眼泪是甜的吗

本文目录眼泪的味道是什么眼泪是甜的吗眼泪有几种味道为什么相思的泪水是苦的眼泪的味道代表的意思是什么眼泪的味道是咸的,还是甜的眼泪的味道为话题的作文10篇眼泪是什么味道的谁会知道眼泪是什么味道为什么有的眼泪是苦的,而有的是甜的呢眼泪的味道真的

2024年4月25日 18:20

辫组词和拼音?辫子的辫组词

辫组词和拼音?辫子的辫组词

本文目录辫组词和拼音辫子的辫组词辫组词是什么辫组词拼音辫组词有什么辫子的变怎么组词辫组词有哪些辫组词和拼音辫的拼音 biàn,组词:南辫、小辫、发辫、髫辫、绦辫。辫是一个汉语汉字,读音biàn。属于常用字。本意指交织。引申指辫子,也指像辫子

2024年5月29日 02:00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学校文明工作计划范文大全)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学校文明工作计划范文大全)

本文目录学校文明工作计划范文大全文明办工作计划范例2021幼儿园创建文明工作计划学校文明创建工作计划学校文明个人工作计划模板校园文明工作计划范文大全2021年社区居委会个人工作计划如何做好街道社区的道德建设工作计划社区工作计划2023参考7

2024年9月17日 21:20

主题班会的开场白?学校班会主持词开场白范文10篇

主题班会的开场白?学校班会主持词开场白范文10篇

本文目录主题班会的开场白学校班会主持词开场白范文10篇班会活动主持词开场白班会主持人开场白台词主题班会主持词开场白五篇班会发言稿开场白关于主题班会主持词开场白集合主题班会主持词开场白10篇班会主持稿开场白行为习惯主题班会开场白和结束语主题班

2024年5月5日 20:50

形容师生情谊的诗词佳句有哪些?师生情谊怎么写

形容师生情谊的诗词佳句有哪些?师生情谊怎么写

本文目录形容师生情谊的诗词佳句有哪些师生情谊怎么写关于师生情谊的诗句师生之谊描写师生情谊的句子古诗词中的师生情谊师生之间情谊作文关于师生情谊的句子形容师生情谊的诗词佳句有哪些1、《玉楼春·春恨》宋代诗人晏殊原文: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

2024年5月19日 00:10

情侣网名唯美(唯美情侣网名精选)

情侣网名唯美(唯美情侣网名精选)

本文目录唯美情侣网名精选唯美情侣网名好听个性唯美浪漫情侣网名微信最好听的唯美情侣名称情侣网名唯美 唯美情侣网名大全唯美好听的情侣网名大全好听的情侣网名一对唯美好听的情侣网名大全 好听文艺的情侣网名大全情侣网名唯美汇总77句精选情侣网名唯美唯

2024年3月29日 02:10

什么是市场开拓?市场拓展是干什么的

什么是市场开拓?市场拓展是干什么的

本文目录什么是市场开拓市场拓展是干什么的增量市场拓展步骤如何挖掘市场潜力市场拓展和市场营销有什么区别市场拓展和投资的区别箱包生产商想要拓展海外市场,应如何布局达到增加销售渠道的目的拓展市场有前途吗市场拓展策略有哪些宁波通商如何拓展市场最新营

2024年5月23日 05:50

兰蔻关联广告投放有哪些?196口红兰蔻广告语

兰蔻关联广告投放有哪些?196口红兰蔻广告语

本文目录兰蔻关联广告投放有哪些196口红兰蔻广告语兰蔻香水广告骑马的女人是谁兰蔻196口红广告语是什么,兰蔻196口红哪款最火兰蔻口红的广告语是什么意思兰蔻广告语兰蔻粉底宣传广告特点兰蔻暴力熊广告语兰蔻274口红的广告语是什么兰蔻132口红

2024年5月20日 00:10

五月二日是什么星座?5月2日是什么日子

五月二日是什么星座?5月2日是什么日子

本文目录五月二日是什么星座5月2日是什么日子明达工厂5月2日至30日的经济业务有哪些5月2号是黄道吉日吗农历5月2号是阳历几号5月2号算不算法定节假日5月2日到11月2日共计多少天2024年5月2号是黄道吉日吗5月2日用英语怎么表达5月2日

2024年9月19日 06:20

诗经全文下载(《诗经(风雅颂三卷册,全彩插图)》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诗经全文下载(《诗经(风雅颂三卷册,全彩插图)》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本文目录《诗经(风雅颂三卷册,全彩插图)》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诗经》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求诗经全文百度云《流沙河讲诗经(2020版)》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有没有 《学友文库_诗

2024年3月25日 11:50

儿童剪纸最简单的方法?儿童简单剪纸的方法

儿童剪纸最简单的方法?儿童简单剪纸的方法

本文目录儿童剪纸最简单的方法儿童简单剪纸的方法儿童剪纸教程图解简单剪纸教程儿童手工剪纸教程剪纸画 儿童 简单教程儿童剪纸花教程窗花儿童剪纸步骤儿童剪纸最简单的方法儿童剪纸最简单的方法:1、对折剪纸法:这是初学剪纸中最常用的方法,将纸张进行对

2024年5月13日 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