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李绅_悯农古诗?李绅的诗《悯农》
本文目录
悯农李绅_悯农古诗
《 悯农 》
作者 :李绅
原文 :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翻译 :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 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 可种田的农夫却仍然有饿死的。
注释 :
1、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 2、粟:泛指谷类。 3、秋成:一作“秋收”。 4、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赏析 :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m.taiks.com)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李绅的诗《悯农》
李绅《悯农》一锄 禾 日 当 午 , 汗 滴 禾 下 土 。 谁 知 盘 中 餐 , 粒 粒 皆 辛 苦 。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un), 国内由于飧字用的很少,是个冷僻字,当初为了让诗歌更通俗易懂,改为餐了。 【译文】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李绅《悯农》二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 四 海 无 闲 田 , 农 夫 犹 饿 死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谷子;栗粟。 3. 犹:还。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译文】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没有饭吃而饿死。
李绅悯农的古诗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古诗《悯农》一般指《悯农二首》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
原文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白话译文
其一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其二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注释
1、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这两首诗的排序不同版本有分歧。
2、粟:泛指谷类。
3、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
4、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5、犹:仍然。
6、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7、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创作背景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所作。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 )人。唐宪宗元和元年(806)进士,曾因触怒权贵下狱。唐武宗时为宰相,后出任淮南节度使。与元稹、白居易等人交往密切,在元、白提倡“新乐府”之前,就首创新乐府二十首,今失传,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
李绅的悯农两首的全诗是什么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
全诗如下:
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全诗翻译:
其一: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其二: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赏析:
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古诗"小悯农"
悯农二首·其一李绅 〔唐代〕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译文】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创作背景】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所作。【赏析】这首诗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前两句描写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像这首诗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的思考
悯农二首的全诗
《悯农一》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二》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诗一: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诗二: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扩展资料:
《悯农二首》赏析: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诗人在第一首诗写道:春天,人们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的时候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底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农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被活活的饿死。
通过深刻细致的思考,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唐代社会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进一步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庄稼获得丰收但农民依旧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诗人在第二首诗写道: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农民辛苦锄禾,他们身上的汗水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可是又有谁知道这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通过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在田里劳作的景象,形象地展现了农民常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李绅的悯农诗是什么
《悯农一》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二》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一》诗译:
春天种下一颗种子,秋收时可以收获万颗子粒。四海之内并无闲置荒芜的田地,可是仍有农夫饿死。
《悯农二》诗译:
烈日当空时在田间锄草,汗珠一滴滴掉在庄稼下面的土地上。有谁知道那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蕴含着农民的千辛万苦。
李绅(772-846),字公垂,排行二十,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祖籍安徽毫州。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 这两首诗一作《古风二首》。《唐诗纪事》卷三九载李绅曾以此诗谒吕温,温读之,预言必为卿相。据此推测,此诗当作于早年。李锳《诗法易简录》称“此种诗纯以意胜,不在言语之工。”其实不仅命意高卓,而且笔力简劲,构思新颖,表现有力。第一首用前三句渲染广种、丰收,满眼富足景象,第四句突然反跌,令人惊心动魄。第二首以“盘中”映照“田间”,以粒粒饭映照滴滴汗,“谁知”一问,悲愤欲绝。用寥寥四十字概括了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形象鲜明,激情喷涌,因而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参考资料
曹、彭定求.全唐诗.扬州:扬州诗局刻本,1706
《李绅·悯农》原文、注释与赏析
李绅·悯农
李绅(772—846),祖籍毫州。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悯农》诗二首,被誉为“悯农诗人”。不仅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也是写新乐府诗的最早实践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赏读提示】这首诗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两句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此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所反映的也不是个别人的遭际,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本诗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在表现手法上,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诵读时需要注意的是“悯”之情怀的流露,作者悯的是农民田地劳作的艰辛和生活的沉重。整体语势应呈现“波峰类”,不论起句和收句如何,高点在句腹。音调不能过高,在中音偏下,头尾“压”着点儿,中间鼓胀饱食起来。
【推荐名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更多文章:
公安局公职人员是否可以任意查询公民的个人身份信息?公务员公安人警司员有情人怎么处罚
2024年8月18日 22:30
立春朋友圈文案2022 立春说说文案(精选33句)?抖音很火的立春唯美文案 立春唯美文案有哪些
2024年8月15日 05:30
开学第一课大自然在说话观后感(观看大自然在说话观后感200个字)
2024年3月29日 09:30
安全生产警钟长鸣(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坚持什么的方针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2024年6月19日 18:5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2024年4月10日 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