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业故事(农业创业艰难励志正能量故事)
本文目录
农业创业艰难励志正能量故事
创业就是赚钱,人要有梦想,需要敢闯敢干。这是很多年轻创业者的内心写照。看看那些在农业敢于创业的故事,学习他们,激励自己的斗志。那么下面是我分享的农业创业艰难励志故事,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农业创业艰难励志故事一大山深处养泥鳅年入百万
若不是回乡看到老家变化不大,她也许不会选择农村创业。她说,或许一家人还继续留在外地,一家四口还继续著聚少离多的生活。
创业期间,为了流转土地,她独自一人上成都,下重庆,奔赴云南昭通,辗转贵州毕节,行程数千公里,签下了19份土地流转合同。
目前,她养殖的泥鳅已经销售了60多万元,预计全年销售额可达120万余元。122亩的泥鳅养殖基地,只有她和她的父母在管理和经营。她就是在南溪区仙临镇鑫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冬梅。
回乡创业
张冬梅今年29岁,是南溪区仙临镇合众村七组人,早年家贫,4岁那年,父母迫于生计举家外迁,成为打工一族。特别是她大学的时光,一家四口长期三地分居。渴望能一家团聚的她,却因为现实而无法实现这个愿望。
因为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张冬梅上大学后一直都在做 *** 。手机促销、发传单、餐馆服务员等等,基本上能合法挣到钱的 *** ,张冬梅都愿意去尝试。从大二开始,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她再也没有问过家里要一分钱。张冬梅粗略了算了一下,一年能为家里省6000多元。
2010年,张冬梅从山东经济学院毕业后,在当地做了一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每月工资几千元。2011年,她又到重庆做财务管理,与此同时,她的父母正辗转新疆、青海等地工作。一直想创业的张冬梅开始有些不甘平庸的生活。
转折出现在2013年,张冬梅一家回乡省亲。难得团聚的一家人有说不完的话,回到合众村时,看到家乡的样貌和20多年前没有太大的区别,张冬梅的心里萌发了回乡创业的想法,她把这个事情和父亲一提,两人一拍即合,准备在家乡大干一场。
“爸爸懂得泥鳅的养殖,我们这里山清水秀,还比较适合养殖。”张冬梅说,泥鳅的养殖效益短、平、快,寸苗成鱼出水需要3—5个月,2000—3000斤/亩,每亩的收益在2.4—3.6万元之间,一年可以收两次,收入在4.8万元到7.2万元之间。市场前景也比较看好,说干就干,父女两人当即决定回原单位办理离职手续,回乡创业。
百亩基地
2013年下半年,张冬梅和父亲张修定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家乡,父女共同出资80万元开始创业路程。当时,父女遇到的一个难题便是土地流转,由于当地村民外出打工者较多,再加上对土地流转概念的理解不到位,一家人陷入资金、技术到位,而场地未落实的尴尬境地。
就在这时,张冬梅接到几个电话,告知她可到对方所在地进行泥鳅养殖,可流转300—500亩土地,每年每亩的单价只需要80元,租赁时间由张冬梅定。甚至还有免费出场地,让张冬梅一家技术入股,年底五五分成。
面对“诱惑”,张冬梅并未动摇回乡创业的决心。既然有村民不愿意,那她就一家家的跑,和对方谈合作。当年,张冬梅开始蒐集外出打工人员的地址、电话等资讯,只身一人前往成都、重庆、云南昭通、贵州毕节等地,说服他们签订土地流转合作协议。她一个个地找,一遍遍地查,历时26天,行程数千公里,终于签下了19份土地租赁意向协议,共租赁土地122亩,每亩585元。
土地问题解决了,张冬梅便和父亲开始着手养殖场的修建,从平场到挖坑等基础活路,张冬梅都亲力亲为。养殖场办起后,父女进行了分工,张修定负责技术管理,张冬梅负责养殖场运营。
“如果按照新疆当地给我们的土地租金计算,我们可以节约100多万元的成本。”说起为何坚持留在家乡创业,张冬梅说,他父亲当年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一来是想“羔羊跪乳”来报答乡亲的恩情,二来是想通过养殖带动家乡人民致富。
年入百万
由于张修定掌握著一套熟练的泥鳅育苗、出苗、养殖技术,加上张冬梅一直在努力学习经营,鑫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办起后,生意还不错。截止目前,她家销售水花、存苗、成鱼的营业额已有60万元。
目前,该合作社主要从事泥鳅苗孵化、商品泥鳅养殖工作。在技术上,张冬梅一家还突破了传统“静水自然交配”孵化模式,将泥鳅的受精率提高到了95%以上。“目前,我们自助研发的活水孵化器‘U’型培育池技术正在申报发明专利。”张冬梅说,这个技术的创新,使泥鳅的成活率基本提高了40%左右。
“我们生产水花的能力在1000万尾/次、寸苗100万尾/次,成鱼年出水6—8万吨,年收入可达到120万元左右。”张冬梅说,按照目前养殖场的能力,在正常情况下每年的投入大概在30万元左右***除去一家三口的工资***,一年的纯利润在90万元左右。如此一来,她家今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到2015年就开始挣纯利。
张冬梅算了一笔账,稻田和泥鳅种养配套,一亩可以产成鱼1500斤左右,按照12元/斤计算,一年都要增收近2万元。目前,已有20多户农户已经和她达成了意向性合作协议,准备进行泥鳅饲养。
另外,张冬梅还准备新流转200亩土地,配套种植梅花和特色水果,新建农家乐等,准备发展观光农业和体验农庄,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农业创业艰难励志故事二大学生回乡养青蛙?年收入4000万!
在湖南省沅江市有这样一位大学生,大学毕业5年来,他考过公务员、研究生,也曾在职场上打拼过,但他最终选择回农村养青蛙创业,如今他公司的年产值已达几千万元,不仅自己富了起来,还带动乡亲们致富奔小康,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青蛙王子”。
不做销售搞养殖,“青蛙王子”勇敢创业年入千万
正在和青蛙打交道的这个人叫王理,今年29岁。王理坦率地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5年前他大学毕业时,做梦也没想到,学经济专业的他要养青蛙来创业,而且第一年就赚了几十万元。
湖南省沅江市理想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王理:当年产值一百二十万,纯效益是七八十万元。现在一年的话,***产值***三四千万***元***。
王理在自己的蛙田里
一位大学毕业生,怎么会想到去农村养殖青蛙?在今天大学生就业、择业难的大环境下,这无疑是一个亮点,他怎么想到这个点子的?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下决心回乡创业? 王理说,这还得从他大学毕业时说起。
王理:我是2008年,在东北,吉林财经大学毕业的,当时大学毕业以后,其实我也跟这些应届生一样的,我去考了公务员,然后也想着去考研,最后这些都没有考上,然后我在广州一家公司。
王理说,考公务员和考研失利后,他应聘到广州一家公司做营销业务,因为肯吃苦、肯干,他的销售业绩比较突出,每月能拿到六、七千元,扣除吃饭、住宿、交通、通讯等各项开销后,每月能有一千多、两千元的结余。很快,他父母和弟弟也从湖南老家来到广州,全家人又团聚在一起,他父母更是希望他从此在广州***下来,为了生计,王理的父母还租了一间平房,经营一家快餐店,每月收入大约五千元;他弟弟靠自己打工挣钱生活,起初,一家四口日子过得还算不错,但是,2008年下半年,王理母亲的一次意外受伤住院,打破了他们一家原来平静的生活,也催生了王理的创业梦想。
王理:有一天我母亲在厨房里面炒菜的时候,厨房里面条件不好,可能地比较滑,她当时就摔了跤。我母亲正好在2005年的时候,就出过一次车祸,然后当时那个***腿上***钢板,都还没有拆的,所以虽然是轻轻的一跤,但是很严重。两三天的一个住院的时间,也花掉将近一万五千***元***钱,当时我记得父亲对我说,仔呀,你一定要注意身体,千万不能生病,如果生病的话,我们没有钱治,就不能治。所以,当时这事情,对我的触动是很大的。
虽然庆幸母亲没有大碍,但这一跤还是把一家人当时的积蓄都搭进去了,父亲的话更让王理感到“压力山大”,靠一家人在广州打拼的这点收入,不要说买房、结婚等,就是父母有个病痛自己都无法支撑,作为家里的老大,王理觉得自己理应承担起家庭的全部经济压力,自主创业、挣钱成为王理的一个主要目标,他决定自己开公司,就在他尝试多种创业的时候,一次与菜市场湖南老乡的聊天中,他意外地发现了一线商机。
王理:他们说这个青蛙这么好卖,又看得见、摸得着,应该好养,为什么没有人去养,要不我们几弟兄,一起去养青蛙吧。当时他们可能是当成一种玩笑话,说过以后就忘了,但是这句话,当时对我,就是眼前一亮,确实是个好事情。
别人的一句玩笑话,似乎一下点醒了王理的思路,凭著天生的乐观精神和大学学来的经济学知识,王理四处查询青蛙养殖的有关资料,认真分析、评估青蛙养殖的成功率。
王理:首先青蛙养殖本身是没有先例,但是没有先例的一个原因,不是因为它太难,或者说是它要求的环境特别严格,不是这个原因,只是因为它野生的一个环境下,很多你如果养殖的话,你予其养,还不如组织一帮人去捉,养殖成本比捕捉成本还高些。但是随着农药化肥的一个使用,环境的一个破坏越来越严重,这个青蛙越来越少,应该说现在已经到了这个点,野生青蛙的数量越来越少,它的一个供求肯定要出现一个矛盾。所以我如果能够感知这个前面***商机***,能够做这个***行业***第一人,我觉得这里面的商机,肯定是特别高的。
在做足了市场分析和调研后,王理准备开始他的创业计划,然而王理的计划却遭到了母亲的坚决反对。
王理的母亲 杨辉:那肯定了没体面,什么东西都没有了,大学***毕业***,怎么回到农村里面***创业***?
王理:***母亲***是不准,如果说回农村的话,我前脚踏出门,她后脚躺在床上,就开始绝食,她是这么跟我讲。
王理也理解母亲的心思,母亲一生都在农村生活,吃了不少苦,一心想让王理过上城里人体面的生活,哪能刚跳出“农门”又要回去的道理。懂事的王理不和母亲较劲,而是首先做通父亲的工作,给父亲算细账,讲长远规划,终于争取到了父亲的支援,父亲先回乡做前期准备工作,这边,王理一方面继续说服母亲。
王理:到底做母亲的还是心疼儿子,最后的话,她也是跟我讲,算了,你去,我来守着这个***快餐***店,你如果待不下去了,还是回来。
王理的父亲 王正辉:不管干什么事情,成功不成功,都要先敢干。
争取到家里人的同意只是一个开始,要创业就需资金、场地、技术,这第一个难题就是缺启动资金,按王理估算启动至少需4、5万元,但家里能够拿出的钱不到一万元,该怎么来解决这个难题呢?
王理:钱的事情,我在接下来的这一两个月里面,就还是干起了大学时候的老本行,就是去大学城里面,去卖公务员的书籍,去卖一些饰品,摆摆地摊做这些小生意,应该说我大学里面,就靠这些赚了一、两万***元***钱。另外的话,上班这些我是做销售,我跑得更加勤一点,再跟别人合伙搞了一个烧烤摊,应该说运气还可以,两个月的时间,虽然说人瘦了一圈,但是还是攒了四万六千***元***钱。
通过辛苦的 *** ,王理终于赚到启动资金 ,他谢绝了公司领导的一再挽留,辞职回到湖南老家,开始了他“青蛙王子”的创业之路。
王理:我当时跟我父亲就讲,我们回来的目的不光是自己养殖,而且是通过自己这个点带动一个面,我管理回到农村,我绝对不只是想养几只青蛙,我是想把这个作为一个事情,甚至能做一个企业长青的事业。
既然是作为一个普遍推广的事业来做,那么养殖品种就非常重要,那养殖什么样的蛙才合适呢?
王理:除了牛蛙、除了美国青蛙,这些已经相对成熟的,蛙类***养殖***的话,只有这个棘胸蛙、黑斑蛙、林蛙这些,但是林蛙、棘胸蛙它们受一个自然条件的约束,是非常厉害的,它一定要在某种特殊的气候条件,它才能够养殖,只有这个黑斑蛙,它可以大面积的推广。
所谓黑斑蛙,也就是农村最常见的野生青蛙,有些地方也称作田鸡,它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不算太高,在国内大多数地方都能生存,确定好了品种后,王家父子和两个朋友开始没日没夜地,在田间地头苦干,不断试验、育种,抗击各种自然灾害,眼看半年时间过去了,大批的青蛙终于可以上市了。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王理遇到了他有生以来最大的一道坎。
王理:对有这个经济利用价***值***、允许驯养繁殖的蛙,其实国家***法律***有明确的一个规定,只有四种***可以养殖***,虎纹蛙、美国青蛙、林蛙和棘胸蛙,没有黑斑蛙。你没有相关的手续的话,你自己拿到街上去卖,你这是犯法。按照规定的话,只要超过50只野生动物,也就是说不到5斤蛙,你就已经触犯了刑法,可以判你三年以上的有期徒刑了。所以当时我们也是比较著急,因为距离青蛙,马上要上市***销售***,可能一两个月的时间,我当时就直接去林业局。
湖南省沅江市林业局副局长 吴先云:就是对经营青蛙方面,我们政策上还有点尴尬,国内就是说,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根据生物法,包括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法,还是可以养殖的。就是说,能不能办这个***养殖许可***证,没有先例。
一听说自己养的青蛙还不能办养殖许可证,王理的脑袋嗡地一声,就像被打了一闷棍,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好在当地林业局的领导知道这件事情后,看到他这样有决心干事业,非常重视他的问题,经多次向上反映、沟通、事情总算有了转机。
湖南省沅江市林业局副局长 吴先云:在省林业厅,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就是说能够办这个证。不仅如此,当地科技有关部门也积极提供技术支援和协助认证。
湖南省沅江市科技局党组书记 丁璞:他养青蛙这个路子是正确的,为什么?一个市场有需求。第二个,国家的这个野生青蛙要进行保护,所以在野地不让去抓,但是养***殖***的,是可以进行产作的,这个市场有需求,迎合和市场。第三个说,这个养青蛙是完全可行的,不是很难养,并且我们科技厅进行认证,认可了他这个,他这个养殖的方式。
王理说,当他听到林业局领导说给予他们大学生创业特事特办的时候,他内心的激动、喜悦,不亚于拿到高考录取通知书。
王理:我当时记得很清楚,那个领导跟我讲,他说王理,你说保护野生动物的最好办法是什么?我说保护野生动物最好的办法是养殖,他说没错,最好的办法就是你养殖,只有这么的,才能够最好的保护。我们特殊事情、特殊处理,我们给你特批,湖南省第一张黑斑蛙的养殖许可证。就是这么的,一共跑了八次林业局,最后终于把它拿下来了,我记得当时拿下来这张证件的那一刻,可能比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应该说是人生中最头脑发蒙的一件事情了。
拿到养殖许可证后,王理的青蛙顺利上市,第一年销售,他的纯利润就有7、80万元。现在,他的年销售额已达3、4千万元。
共青团沅江市委书记 李谋: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像现在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就乡村而言,就20、30个人,大概有24、25个人的样子。包括……甚至养很多牛,养很多猪。
湖南省沅江市常务副市长 蔡光辉:每年考入大学二本以上的,大概就是6万人。但是每年毕业以后,还是绝大多数人留在外地,每年大概有100多人,回到我们自己家乡。最近几年,我们湖南省在搞创业工程,大学生创业,是我们这边,创业的一个部分,近三年我们大概扶持了,200多人的大学生毕业创业。
一位从农村考到城里的大学生,毕业后最终选择返乡养青蛙,能够舍弃自己头上的光环,卸下身上的包袱,这是因为他尊重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更可贵的是他对故乡的情怀,希望领着相亲们一起富裕,年轻轻轻,却对自我与责任有深刻的认识,难能可贵。
》》》点选下页进入更多农业创业艰难励志故事相关内容
在农村创业成功的事迹
创业就是为了找到成功的机遇,但成功并非易事。看看那些在农村创业的事迹,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那么下面是我分享的,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一 吃货张不等的阳澄不等大闸蟹和稻易大米创业梦 张岳,江湖人称张不等,言谈举止沉稳干练,谁也看不出他是个90年出生的“小鲜肉”。不过,说起他倾其所有的创业专案——阳澄不等大闸蟹和稻易大米,年轻人对事业的 *** 与执著在言语间飞扬起来。 一个等不及创业的人 张岳出生于江苏南通,却十分向往行走四方,以天下为市的浙商精神。高中时期的他,头脑中就充满著创业的想法,2008年终于如愿考入了西子湖畔的浙江大学。在这所美丽的江南百年学府,张岳开始了为创业梦想的积累。 大学主修自动化控制专业,会造机器人,也会诗词歌赋,他兼具理工科的大脑回路和 *** 洋溢的文科情怀。在大学三年级,张岳幸运地被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创新与创业强化班***简称强化班***录取,辅修创业管理。每年从全校各专业6000多名大二本科生选拔40人,在保证本专业学习的前提下参加两年的辅修学习,强化班想要培养的是“未来的企业家”。“我们并不是引进国外的教材照本宣科,为我们讲课的除了知名管理学教授、有开拓精神的中青年学者,还有从浙大走出去的杰出创业校友和著名浙商,他们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知识、经验,还有将来我们自己创业的人脉资源。” 2012年张岳大学毕业,在一家软体公司跟着一位浙商半是秘书半是学徒地学习公司的经营管理。无论是在校学习还是第一份工作,都为他日后的创业提供了各种准备条件,只要认定了创业,就绝不回头。 为什么给自己取名“张不等”?2012年12月21日,没有等来传说中的世界末日,可张岳觉得他创业的愿望不能再等了。于是,张不等辞职创业了。 一个吃货的各种讲究 有 *** 、有行动,那么做一个什么样的创业专案呢?“我是一个超级吃货,大学几乎一半的生活费用都花在了吃上面,我想我的创业专案应该是我最熟悉的事情,于是我想到了做农业。” “吃货”这个词近几年来很流行,但它并不能概括一个真正热爱美食的人对食材的挑剔和讲究。就像《食神》电影中,原材料的丝毫偏差都能影响最后的口感。张岳的叔叔负责管理著一家主营大闸蟹的南湖蟹业合作社,由于家庭的关系,他能够通过观察和品尝辨别出各个湖域大闸蟹的区别。听起来很神奇,但是对于一个资深吃货来说,他就要较这个真,“很多大闸蟹挂著阳澄湖的牌子,我一吃就能辨别其中的差别。” 2014年蟹苗下湖,张岳和他的小伙伴们就想做最好、最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张岳的叔叔在后方把握螃蟹的养殖过程,他们在前方翻阅了大量有关大闸蟹的文字材料,“农业和其他行业不一样的地方,产品很难标准化。但是,以我的想法来说,我们做农业就是要标准化,保证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张岳说。虽然是在同一水域,喂食同样的鱼虾,但大闸蟹的品质还是会有细微的差别。当第一批大闸蟹上来的时候,他们淘汰了30%看起来品相不好的,剩下70%用虾肉精养一周。什么才是好的大闸蟹呢?后盖发青亮,肚子是米白色,肚尖发红,腿结实。这就是“阳澄不等”的大闸蟹,一群年轻人创立的一个小而美的农业品牌。 一个最懂大米的公司 “阳澄不等”大闸蟹一上市,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也给了张岳和他的小伙伴们信心。这群年轻人选择了农业这个古老的行业,也注定会为农业带来不一样的变化。 大闸蟹一年的上市销售时间只有两个月,“阳澄不等”成功后,张岳就开始琢磨要做一个非季节性的专案,还是着眼在农业。2014年12月,经人介绍,张岳认识了浙江金华一位享誉当地的种粮状元,丰群飞。这就是他要做的第二个专案,千家万户都需要的大米。在丰群飞的帮助下,张岳在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流转了5000亩良田,开始种水稻。 渤海镇,著名的响水大米便出自于此,因为这里独一无二的由火山岩浆凝固而成的“石板地”,种出来的大米有独特的色泽、香气和高营养价值。“稻易”是张岳为自己的大米取的名字,“易”象征他们想要有所改变的野心,就像是他们的大闸蟹一样,稻易的大米每一粒都被精心呵护过。米种是101香稻种,生长在石板地上,从日本引进的视觉机器,既不要有带酸味的未熟粒,也不要有和整粒米口感不一致的碎米粒,只有45%的大米才能通过稻易的严格删选,由于销售环节的跟进,每一粒米都要在脱谷后28天收出,而没有通过筛选和28天后没有售完的大米,则用来酿酒。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不得不说稻易的大米做出了食材能达到的令人赞叹的精致程度。 一个想要改变农业的愿景 稻易爱农会,这是张岳非常自豪的一个创举。“我们的体系中有100多位农户,每一家都有一份农户档案,在每份档案中记载了农户的合格出米率,影响大米质量安全的农残、土壤等各方面的资料,稻易出售的每一盒米都有一个二维码,这也是每一盒米唯一的身份ID,通过扫描二维码,使用者可以知道这盒米生产它的农民、种植日期、脱谷日期,并且对这盒米作出评价。所以每份农户档案对应着一份信用评分,这很重要,结合信用评分和农户档案,我们会给予不同等级的农户不同的收购价。”张岳称这一套评价系统为感知溯源系统,农民用心种出的粮食,也是使用者放心食用的粮食。在稻易的爱农会里,农民还能享受到无息贷款,每家享受无息贷款的额度也和他们的信用等级相关。 无论是大闸蟹还是大米,张岳都是通过微商推广和电商销售的形式,而且他用一张可充值的“粮卡”积累起自己的客户群,用虚拟的智慧米桶管理使用者大资料,您家的用米习惯、吃饭频率都对应着定制化的服务,在江浙沪地区,每天晚上8点之前下单,稻易的大米就能在下一顿晚饭前送到你手中。 在和蟹农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们也了解到螃蟹养殖巨大利润背后的艰辛。80亩水域,每隔一天投一次食,蟹农要凌晨3点起床,一天工作12个小时。但付出最多的,却不是得到最多的,一个蟹农告诉张岳,大闸蟹的价格经销商说了算,农民在销售上是没有话语权的,而且做为真正的劳动者,他们并不被尊重。 “安心做事的人应该得到尊重。”张岳说,“我的一位朋友跟我说,农业这个古老的行业,需要抱着以10年为一个单位的心态来做,要有10年,20年,30年的经营,才有可能做出一些事情,我很同意。而且我同时觉得,要去优化这个涉及到每一个人的古老行业,仅仅有网际网路这种技术手段还是不够,要让每一份农产品和生产它们的农民牢牢系结,农产品就是农民的作品,当他们对自己的作品满意的时候,就会对自己的职业有一种认同感,就会以更加专业、更用心的态度从事这项职业,农业也会吸引到越来越多优秀的年轻人加入,而我们这群年轻人,就是要用数十年的时间,为生活和农业而做极致农产品。”
农村女性成功创业故事
农村女性成功创业故事
导语:人类两种性别之一,与男性相对,泛指性别为女者,如女性胎儿,女性生理特点。以下是我为你介绍的农村女性成功创业故事,欢迎参考。
农村女性成功创业故事
蜂业“第一店”
1980年高中毕业后,刘仙梅从老家赵家乡下路头村来到江山县城,跟在城里开裁缝店的大姐学手艺。半年后,大姐关了裁缝店,和姐夫一起外出养蜂。已基本学成裁缝手艺的刘仙梅,便自己开起一家裁缝店。
如果刘仙梅满足于做裁缝师傅,可能这辈子就开裁缝店了。但她是个有想法的人。江山是蜜蜂之乡,养蜜蜂的人很多。刘仙梅的爷爷、爸爸都是蜂农,后来大姐和姐夫也到全国各地“追花逐蜜”去了。养蜂的人多,需要销售出去的蜂蜜、蜂王浆也很多。看到了其中的商机,1983年,刘仙梅便和丈夫一起开了家“蜂农店”,将蜂农手里的蜂产品收上来,然后销往全国各地。当时,全江山一共就两家“蜂农店”。
那时候做生意的人还不多,竞争对手少,加上自己用心经营,蜂产品生意发展很快。“我们起初主要就靠电话、电报等通讯手段,向外面联系销路。”刘仙梅说,他们在电话本上一家家地找制药厂,然后一家家地联系,把江山的蜂产品销到了北京、河南、福建、吉林、黑龙江等地,现在的上市公司“通化东宝”、“吉林敖东”等著名药厂都曾是她的客户。1984年,她的“蜂农店”纳税额就排到了全江山私企纳税第一名,所交的税款占当时江山城关个私企业纳税总额的十分之一。在那个年代,她一年的纳税额就达上百万元。
“当时,江山60%左右的蜂产品由我们收购、销售出去。”刘仙梅说,他们不仅把本地的蜂产品推销出去,还把药厂生产出来的滋补品、营养品销到江山来,在江山有批发部,也有门市部,生意做得很大。
人生“滑铁卢”
事业发展了,生活好了,刘仙梅又有了新想法。1992年,刘仙梅觉得女儿已经8岁,事业也发展稳定,就想进大学深造。开过几年裁缝店,她对服装有感情,也有兴趣,于是便自费前往中国纺织大学,就读服装设计专业。家里生意方面的事情,她全部放手不再过问。
在中国纺织大学进修一年,1993年回乡后,她创办了江山市首家私营服装企业,作为她的第二份事业。初办服装厂,要找客户、找市场,她将精力都投放在办厂上。起步时,服装厂的业务是“为他人作嫁衣”的来料加工模式,业务量小,利润薄,企业发展慢,员工只有三四十人。1994年,她联系上一位做外贸的客商,叩开了外贸之门。为采购外商需要的面辅料,她跨过3个省市,走了6个城市,终于找到了满意的面料;面料买回来后,她又紧盯着车间缝制车位的每个环节。质量有保障,外商满意,她的服装厂逐步发展成一个专门加工出口服装的企业。
就在她一门心思搞服装厂的时候,让人想不到的严重危机出现了。由于刘仙梅几年没有过问蜂产品和保健品生意上的来往,所有经营资金都被挪用于期货投机。
到 1995年她发现问题时,多年辛辛苦苦做生意赚来的钱已经全部亏个精光。因服装厂基本上还是来料加工性质,不需要流动资金,而且加工服装的设备投入不大,只有当初的20万元投入,几年来服装厂的.利润也都用于蜂产品和保健品经营的流动资金——当然也全部在期货上亏光了。全家的所有家产,就剩下一套房子。这种变故,真让人欲哭无泪。
变故发生后,服装厂被迫关门。在朋友的牵线下,她只身一人去了外地,重操旧业做服装。
再创新业绩
只身一人在外闯了3年,刘仙梅的服装加工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又得以一步步做大。1998年,积累了一定资本后,她回到家乡,租赁了江山茶叶公司约4500平方米的厂房,创办“江山美伊服饰有限公司”。当年,被江山市评为“服装制作大王”,并被江山市国税局评为纳税大户(民营企业获此荣誉者仅2家)。
“期货事件”使刘仙梅事业遭受重创,又导致家庭破裂。外表看似柔弱,但十多年来,她既做好了单身母亲,将女儿培养成了当地的高考“状元”,又独挑再创事业的重担。多年做外贸订单,刘仙梅对国际服装市场的流行款式、面料要求、制作规范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企业效益,经过努力,2000年她又取得了自营进出口权。为使企业在国际服装市场争得一席之地,她注重科技投入,引进新工艺,购置新设备。近年来先后开发生产出了免烫系列产品、环保型防紫外线等到产品。
2002年,刘仙梅出资数百万元买下了原租赁的茶叶公司厂房,使生产基地得到稳定。2004年,“美伊”又投资1000多万元,在江山特色工业园区征地80亩,建立新的服装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
近年来,国际服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同时,随着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不断下调,给出口型企业带来了很大压力。虽然公司生产形势仍然红火,刘仙梅却又有新有想法。公司生产出口服装,一直没有自己的品牌。为此,刘仙梅正在创造条件使企业从单纯为别人贴牌生产向创建自主品牌的方向努力,从单一的出口服装向产品多样化方向努力。公司已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并开始开发家纺产品和功能性面料。公司与中国东华大学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东华大学已在美伊公司建立“功能性纺织服装与防护服”研发实验基地。公司将利用这种合作关系,开发生产多功能防护服。
;山区农村创业致富励志故事
创业不像读书,一天可以过好多年,创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看看那些农村创业的故事,学习他们,找到自己的创业之路。那么下面是我分享的山区农村创业故事,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山区农村创业故事一蔡甸“米王”创新湖北豆丝加工工艺赚大钱
这个夏天,夏长兴格外忙碌:一方面,新米即将上市,他的米业公司进入生产旺季;另一方面,他设在玉贤的加工厂正大批量生产湖北特色美食——豆丝,以及油炸兰花豆和花生米等休闲食品。“湖北人爱吃豆丝,但过去受时令限制,一般只在秋冬两季做。经过创新加工工艺,今年7月起,我们就能不受季节限制全年加工豆丝,而且还开发出杂粮、莲藕、绿豆等多种口味。”夏长兴自豪地说。
从1994年辞职下海,夏长兴在长达20余年的时间里,基本上只做了一件事:卖大米。“创业就是把一件事做精做透,自然也就成功了。”如今,他创办的天安米业有限公司已经成为蔡甸米业加工的龙头企业,年产值上亿元。
“武汉好爸爸”为儿治病辞职卖大米
如果不是因为儿子,或许,夏长兴不会迈出创业第一步。
辞职下海前,夏长兴在蔡甸区粮食局下属的柏林粮管所工作,当过营业员,下乡收过粮油,后来做到了业务经理。当时,虽然收入不高,但粮食系统是铁饭碗,依然有不少人羡慕。
1993年,儿子的出生,彻底改变了夏长兴的生活。儿子刚生下来就连续高烧不退,送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如不能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而当时他和妻子的月工资加在一起还不到500元,为给儿子治病,他背上了十几万元的钜额债务。
为了救儿子,为了还债,夏长兴毅然辞职,用身上仅有的几百元钱买了一辆三轮车,开始了卖大米的生涯。创业之初异常艰辛,夏长兴每天清早起床,骑着三轮车到粮油店批发大米,再走街串巷叫卖,经常到晚上八九点钟,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好在,一年下来,他攒下2万多元,也有了一些固定客户。
同时,他也敏锐地意识到,要扩大经营就得有固定的场所。于是,他租下一间门面,开了家粮油门市部,批零兼营。
“中国合伙人”老同事联手再创业
随后几年,夏长兴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从一家门市部发展到四五家门店。生意蒸蒸日上的同时,儿子的病经过手术治疗也痊愈了。
没有了后顾之忧,夏长兴更是一门心思扑在生意上。1999年,一个新的机遇摆在了他面前:那一年,粮食部门开始整体改制,几个昔日的同事找到他,希望他能牵头,把粮食局的大米加工厂盘下来。最终,夏长兴拿出20万元,老同事则拿出自己买断工龄的钱,一起入股办厂。
2005年,在大米加工厂的基础上,夏长兴正式成立了天安米业有限公司,注册了“金碾王”商标,推出了“晚金优”、“农家晚粳米”等系列产品。2009年,“金碾王”被评为武汉市著名商标,2012年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2013年被评为武汉名牌。天安米业也被评为武汉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2年的产值超过了1亿元,产品还销往云南、广东、上海等多个省市。
尽管事业越做越大,夏长兴并不满足。他着手在蔡甸玉贤镇新开加工厂,对大米和一些当地农作物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采访中,夏长兴带记者参观了他的豆丝自动化加工车间和兰花豆加工车间。其中,豆丝是把大米和绿豆混合打成浆,摊成皮切成丝,夏长兴还对这款武 *** 喜爱的特色小吃进行了创新,推出了杂粮、莲藕、绿豆、黄豆、荞麦等多种口味。
仅需2分钟米浆就变成豆丝 1月19日,记者来到万顺农产品合作社的生产厂区,这里过去曾是当地一所小学,豆丝生产线就建在改造后的教学楼里。“一楼是磨浆车间,核心装置都在二楼。”合作社负责人夏长兴大手一挥,带着记者直奔位于二楼的糊化成形车间。“糊化成形”说得通俗些就是“烙豆皮”,这是整个豆丝制作的关键。车间里的两台转轮式电动烙豆皮机器,是合作社与武汉工业学院食品学院历时两年,共同研发生产的专利产品。
夏长兴说,豆皮的厚度影响豆丝口感,也影响后期晒干的时间。在烙豆皮的过程中,火候大了,豆皮容易烙糊,没“卖相”,温度低了,豆皮又不易成形。过去,村民烙豆皮用的都是圆形的平底锅,以蜂窝煤和木材做燃料,火焰温度飘忽不定,烙的豆皮既不卫生,品质也不稳定。要想大规模生产豆丝,就必须走机械化道路。用机器生产出来的豆皮,厚薄均匀,颜色亮白,口感和外观都远胜传统手工豆皮。“机器每天可烙豆皮一万斤,只需一个工人就能操作。”
生产出来的豆皮厚3毫米,宽60厘米,像玉带一样源源不断地从机器中吐出。在传送带末尾,一位工人将豆皮卷成圆筒,送入切丝车间。在切丝车间里,豆皮卷被切成一指宽的溼豆丝。随后,溼豆丝又随着传送带,送入长约20米,温度约60摄氏度的高温烘乾车间。经过一次烘干的豆丝落入一楼的低温烘乾车间,经过二次烘干后的豆丝就可以进入包装车间了。
从米浆到豆丝成品送入仓库,等待包装,全过程只需2分钟。而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干豆丝,仅晾晒就要花费一周以上。
豆丝产值翻番网销全国各地
2013年2月,合作社豆丝生产线正式投产,到2014年春节前,产值达到800万元。2014年春节后至今,合作社已经生产豆丝300多万斤,产值达1300万元,预计在2015年春节前能达到1600万元,产值实现翻番。
由于统一购买生产资源,统一收购农产品,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市场,社员去年人均收入1.7万元。2013年,万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被评为“湖北省省级示范合作社”。
几年时间,玉贤种植大户社员从5人发展到现在的260多人,农产品经纪人社员达到40多人。合作社与各大连锁超市和农贸批发市场都有良好的营销合作,销售额逐年递增。“豆丝产业正在发展的上升期,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过节不赶工,保证豆丝品质是关键。”“过去还有农户自家晒了豆丝拿到集市上卖,现在他们弃了老把式,从合作社批发豆丝,去市场零售。”夏长兴得意地说。去年9月,夏长兴开通了电商平台,全国人民都可以通过网路,以厂家价格购买豆丝、荷兰豆等特色农产品。“现在每天都有至少20单生意,顾客清一色的好评。”
■导师点评
湖北豆丝走出作坊传统食品工业化路更宽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粮食与果蔬加工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何建军认为,夏长兴从走街串巷卖大米,到开公司加工大米,再到对农作物进行深加工,附加值不断提高。
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对湖北特产——豆丝的传统作坊式加工方式进行了改良升级,研发出自动化豆丝生产线,改变了过去只有秋冬季节才能加工豆丝的局面。自动化生产的豆丝,在营养搭配、品质控制、卫生安全等方面,均较传统作坊豆丝有了“质”的飞跃。
豆丝生产符合我国提倡的传统食品工业化、主食产品工业化,是当下国家政策积极支援和倡导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他建议夏长兴积极申报专利进行智慧财产权保护,运用多种营销模式***尤其是电商销售模式***,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尽快走出产大于销的局面。
山区农村创业故事二种植红乔薇成功翻盘的千万“负翁”
创业之路无止境,沿途可能鸟语花香,也可能荆棘密布。
赵挺勇就是一个经历过风光与失意的创业者。风光时,他开着保时捷,住着豪华别墅;然而,被成功冲昏头脑盲目转行时,却马失前蹄沦为穷光蛋;幸运的是,他又从一株观赏植物中觅得商机,得以东山再起。
A.自信爆棚 身家近亿的建筑商成“负翁”
赵挺勇1971年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的一个农民家庭。1990年,考上大学却没钱交学费的他,跟随同乡到上海浦东做建筑工人。
凭著聪明好学,他从搬运工一路做到专案经理,1992年下半年开始负责楼盘园林绿化。当时,地产行业慢慢崛起,赵挺勇敏锐地意识到,未来10年房地产绝对是个朝阳产业,心想与其在这里辛辛苦苦地打工,还不如自己开公司当老板。
1996年10月,赵挺勇毅然辞职,成立一家建筑公司。公司从小到大滚动发展,业务逐渐涉及道路、绿化、房产和市政等领域,到2005年底,赵挺勇的资产已高达8000多万元。
开着保时捷、住着别墅的他有了更多的想法,“何不在家乡从事农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隔行如隔山,朋友们听说他要做农产品加工,纷纷劝他别冒险去做不熟悉的行当。但是,他却选择了一意孤行,于2007年注册成立一家农特产品有限公司,承包几千亩水域进行淡水养殖。同时,还一口气投入6000多万元,建造上万平方米的厂房,进行农产品深加工。
赵挺勇养殖鳝鱼、甲鱼等水产,由于在技术上是外行,加上对市场行情不熟悉,无法把握生产节奏和规律,导致价高时没有产出。而由于资金需求巨大,赵挺勇被迫将厂房和汽车作为抵押申请银行贷款,并将建筑方面的资金不断补充到养殖场。但随着后期投入越来越大,最终资金链断裂。赵挺勇的投资全部打了水漂不说,还欠下外债1000多万元。
B.引种成功 1万株红乔薇成“摇钱树”
那么大的产业说没就没了,赵挺勇不甘心:自己负债这么多,一定要找个好专案打翻身仗。
为此,他前往全国各地考察创业专案。正在这时,他的发小从日本回国看望父母。发小告诉他,日本有一种叫红乔薇的植物,抗风、抗寒、抗虫,适合各种环境种植。
赵挺勇眼前一亮,突然想起另外一个大家熟知的植物红叶石楠也是从日本引种,十几年来在国内创造了数千亿元的价值。“如果能把红乔薇做成红叶石楠那么大的产业,不就可以东山再起了吗?”
2009年春,赵挺勇前往日本考察。他了解到,红乔薇的叶片全年都是艳丽的红色,夏末秋初转为紫红色、花期长达160天,不但花开艳丽,更集观花、赏叶为一体。同时,红乔薇的净化能力非常强,还具有药用价值。
2010年,经过发小牵线搭桥,他成功谈妥红乔薇引进事宜,一口气带回1万株红乔薇苗,在绍兴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农民生活。1年后,他用1万株引种苗培育出5万株红乔薇苗,第二年就有很多园林绿化公司看上了这个新品种。到了第三年,赵挺勇种植成功的5万株红乔薇,以每株180元的价格被抢购一空,除去3年投资,他获得净利润700多万元。
到2013年底,赵挺勇的红乔薇种植基地已经发展到几百亩,并在湖北黄冈、荆州等地建合作种植基地,收到的3年-10年红乔薇苗订单也接近300万株。“红乔薇这种植物很特殊,打算后期进行深度开发,研究其药用及保健价值,同时做旅游休闲及科普教育专案。”赵挺勇对记者说。
》》》点选下页进入更多山区农村创业故事相关内容
农村创业励志典型故事(2)
农村创业励志典型故事三: 西门塔尔牛养殖帮残疾的他走上致富路 ——记黔江区残疾人自强模范张云德 在外漂泊二十多年,因为右眼先天残疾,他受尽人白眼,仍没能圆了自己的创业梦。无奈之下他回到家乡搞起了肉牛养殖,没想到却从此走上了致富路。“去年养殖肉牛收入达到40万余元,被区残联局表彰为‘黔江区残疾人自强模范’,自己也成了镇上的肉牛养殖状元”,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生活终于奔上了小康。”近日黄溪镇黄桥社区6组残疾人张云德乐呵呵的告诉记者,在外漂泊多年,他终于圆了自己的创业梦。 漂泊在外:尝尽人世心酸 张云德从小生活在农村,他的家位于黔江区黄溪镇出名的高山大盖—芭蕉盖,成里交通不便,祖祖辈辈都以务农为生。初中毕业后,迫于家庭经济压力,成绩名列前茅的张云德毅然放弃了学业,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去广东追逐自己的梦想。 那时候,进入电子厂,不仅干的活路比较轻松,比较体面,而且工资待遇也比较理想,可是,张云德进厂却碰到了一个大钉子——因为右眼残疾,几乎所有的厂都拒绝招收他。无奈之下,张云德只好放弃进厂谋一个体面的工作这样的想法,十八九岁的他,跟着叔叔伯伯们,到建筑工地做建筑,每天搬转,扎钢筋,和砂浆,手上的皮磨破了一层又一层。这样一干就是10多年,他完全记不得磨破了多少次皮,看着满手的茧,张云德有时候很无奈,面对生活给他的痛苦,他从来没有服输过,从来都坚信着明天会更好,累了,休息休息再干,生病了,吃一颗药,继续上班,不管多苦多累,都不告诉爸妈,怕的是让他们担心,他一个人默默的承受着,实在抗不过去了,就抽烟解闷,这样一下子就坚持了10多年。 这10多年里,张云德干过搬运,搞过建筑,做过清洁工,虽然又苦又累,可是他凭着那股永不服输的劲,硬是坚持了下来,逐渐的,习惯了这样的重体力劳动活,看着自己存折上逐渐增多的数字,张云德心里乐滋滋的,干起活来也不觉得那么的累了。 废品回收: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1年,张云德与朋友合伙在深圳开办了一个废品回收站,专门从事废品回收生意,张云德为人诚实、耿直,而且也比较辛勤劳动,逐渐的,他的废品回收生意越做越大, 通过十年的时间,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大金,虽然从事的是在别人眼中毫不起眼的废品回收生意,但是,不管怎么说,他赚到钱了,还是自己当老板,跟着自己干的,还有10多号兄弟,每年,给他们开工资,都需要几十万。但是,张云德毫不吝啬,从不亏待员工,他宁愿自己少赚一点,也不能亏待了他们,由于张云德为人善良、坦诚、耿直、守信用、讲义气,他小小的废品回收生意越做越大,钱也越赚越多。包里的钱包鼓起来了,张云德在黄溪镇老家盖上了三楼一底的小洋房,全家人都住进了平房,生活乐滋滋的,还有很大一笔存款存在卡里。 但是,在外从事废品收购生意虽得心应手,收入也理想,而新的困难也随之而来:父母年老,子女上学,这是摆在眼前急需解决而又不能解决的燃眉问题。“2012年家人的一场大病,让我突然感觉到外面久了,该回家了”张云德说,“父母年龄大了,孩子上学也需要人好好照顾。”张云德经过认真的思考,最后,决定回老家创业,既能够照顾父母,又能够带动家乡的发展,这是不错的选择。 返乡创业:肉牛养殖帮他走上致富路 2013年9月,张云德回到黄溪镇老家,开始寻找项目,最终在多次咨询后选择了养牛,“你看,牛肉价格连年高,现在畜牧局的扶持政策也不错,而且我和老婆又能在家照顾父母和孩子。”张云德说。 张云德告诉笔者,回到家,他通过认真的观察,不断的分析总结,最后决定搞肉牛养殖。“近些年生猪行情波动比较大,而且养猪的比较多,养牛羊的人比较少,而且牛羊价格稳中有升,牛羊肉的市场消费也来越乐观,但是,养羊疫病防控相对投入要多,产品附加值相对于肉牛要少些,同样的见效慢,生长周期,肉牛养殖的效益要可观多了,而且,才开始搞养殖,自己没什么经验,肉牛养殖的风险相对也比较小些。”,经过再三的权衡,最后决定搞肉牛养殖,张云德一脸微笑的说。 目前,张云德的养牛场已投资60余万元,共有牛舍两栋,共占地面积1700余平米,通过一年的扩繁,现在存栏肉牛100余头。 “现在的牛好卖,由于这品种是优质西门塔尔肉牛,并且全是喂的自己种植的牧草和玉米秸秆等,牛肉质好,差不多是远销山东、湖南、广东一带,销路根本不成问题。”张云德说,今年9月份又可以卖掉一批,去年一年我卖肉牛和牛肉,产值45万元左右,今年我的目标是存栏200头,出栏肉牛100头,实现年产值100万元,比上年翻一番。 面对未来:做一位名副其实的残疾人自强模范 “野百合也有春天,残疾人当然也有我们的春天,我们只要自立自强,那么我们的春天一定是更加绚烂的。”张云德一边给牛拌料,一边笑呵呵的说,本来,肉牛养殖是富自己,党和国家就是好,还给予他颁发一个“残疾人自强模仿”、“肉牛养殖状元”,这更坚定了他发展肉牛养殖的信念,在今后的养殖过程中,他打算学习好肉牛饲养技术、母牛配种技术、疫情诊断技术,通过自繁自养,实打实的搞养殖,并且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养殖场来带动当地百姓致富,做一位名副其实的“残疾人自强模范”。 “张云德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他干劲十足,通过两年的时间,他就已经把肉牛养殖推上了正轨,这不仅得力于他敏锐的生意头脑,更得力于他吃苦耐劳的精神,目前,他的肉牛养殖场存栏100多头,每年能够出栏40余头,年产值40余万,对于一个才开始发展的肉牛养殖场来说,取得的效益已经非常可观,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那是不可预料的,张云德,当之无愧“残疾人自强模范”,也当之无愧“黄溪镇肉牛养殖状元”。 谈及黔江区残联和黄溪镇党委政府给予他的光荣称号,张云德笑呵呵的说,“这些荣誉代表着党和国家对他的关心,代表党和国家对发展畜禽养殖让百姓富裕的举止的重视,他在以后的路途中,一定会虚心学习耐心请假,学习好肉牛养殖的各种技术,实打实搞好肉牛 张云德说,本来,肉牛养殖是富自己,区残联还给予他颁发一个“残疾人自强模范”、“肉牛养殖状元”,这更坚定了他发展肉牛养殖的信念。谈及黔江区残联和黄溪镇党委政府给予他的光荣称号,张云德表示,他在以后的路途中,将实打实搞好肉牛养殖产业;待自己有一定的实力后,他将发展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让更多的乡亲参与进来,帮助他们实现小康梦。与农村创业励志典型故事相关的文章: 1. 80后农村创业故事3个 2. 农村创业故事大全精选 3. 80后农村女创业故事3个 4. 农村创业励志故事 5. 农村创业励志事迹
创业励志故事:从贫农到百万富翁
创业励志故事:从贫农到百万富翁
贫穷:催生梦想种子发芽
罗光明出生在江西省井冈山市永兴县一个农民家庭,从呱呱坠地开始,贫穷便和他紧紧相连。永兴是老革命根据地,地处偏远山区,祖祖辈辈靠着仅有的土地刨食度日,生活更是贫上加贫,苦上加苦。
家中又添了二个弟妹后,年幼的他开始跟着父母一道上山干农活。起早贪黑,一年到头收得的仅有的一点粮食,却不能让全家人果腹。8岁时,罗光明到了上学的年纪,按家里的情况,他根本上不起学校,但没有文化的母亲还是咬牙将他送到了学校,希望他能读书上大学走出这个贫穷的山村。学校离家里10多里地,天不亮罗光明就起床,帮着母亲煮好猪食后,带着一个菜团到学校上课,下午放学后,再走10多里山路到地里帮父亲干农活。虽然已是上学的孩子,但从小学到初中,罗光明大部分时间都与农活为伴,干活成了他的主业。
刻骨铭心的饥饿、劳累一直伴随着他。可是,生活的艰难并没有压倒全家人,虽然贫穷,母亲却是很乐观。有时候,罗光明干活累得倒在地上实在不想起来的时候,母亲总是给他唱山歌,给他设想将来。母亲的明朗乐观,深深地感染着他。望着远山,他向母亲许下自己的愿望:他一定要做一个有作为的人,一定要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
改变贫穷的强烈愿望带给罗光明无穷的动力。1990年,罗光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罗光明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每逢假期就到电器维修部去帮忙打工,自己挣得学费,在县城读完了三年高中。199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厦门大学,读上了自己喜欢的电子工程专业。
从小的劳动,使他养成了勤动手习惯,对于电子技术的喜欢,又让他有了勤动脑的习惯。在厦门大学就读的四年时间里,罗光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这时的他,虽然对自己的人生方向还没有明确的目标,但对电子工程技术的兴趣已让他隐约看到了梦想的方向。在大学中,他自己拣过废旧零件动手组装过自行车,不但自己用还送给别人;同学中谁的随身听、录音机坏了,都是他帮忙修理。1997年,罗光明从厦门大学毕业时,不但成绩样样优秀,而且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改变:拯救生命的驱驶
大学毕业后,按照自己的志趣,罗光明想在自己喜欢的电子工程技术领域方面发展,可是,一切却并没有如他所愿,许多用人单位并不接收他。生存的压力迫使罗光明不得不做出新的改变,他必须先找到一份工作,再求事业的发展。1998年5月,厦门市有名的悦华集团招聘中层管理干部,在近1000多人的竞争中,罗光明凭借自己认真、严谨、创新赢得了集团中层管理负责人的职位。可是,按部就搬的坐办室的日子却让罗光明感到枯燥和无味,在这里,他的生命完全静止,没有了流动。
失去创造的乐趣,梦想便找不到飞翔的翅膀。1999年8月,罗光明辞去了在悦华的这份优越工作,回到千千万万的打工仔行列。
命运有时会不适时宜地开人生的玩笑。就在罗光明辞职后的第二天,一件灾难性的`事情降临到他的头上:远在江西农村老家的父亲被确诊患了肝癌!当罗光明急匆匆赶回老家,在县城医院看到虚弱的父亲时,他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因为没钱在医院住院治疗,父母亲选择了回家治玻工作以后,罗光明每月寄回1000元给父母,靠着这些钱,父亲还能有份药吃维系生命。
在家里住了三天,罗光明起程回厦门,为了挣钱给父亲治病,高中未毕业的弟弟也跟他一道去厦门打工。临走时,他将工作不久的一点积蓄,全留给了父母。他不敢告诉父母他已辞了工作,更不敢看母亲焦灼不安的眼神。坐在回厦门的火车上,罗光明回想起少年的誓言,想到生命的脆弱,不禁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眼下最需要的是钱。为了挣钱,罗光明降低了找工作的门槛,凡是能马上上班的工作他都一概接受。他找了一份商场营业员工作,又兼职了一份晚间的咖啡厅服务生工作。二份工作干下来,一个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除留足自己一点生活费用外,他将这些钱全都寄回了老家。
一年过去,父亲的病在药物作用下,没有继续恶化,得到了稳定。可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厦门一家工厂打工的弟弟,患上了和父亲同样的病!罗光明根本不敢相信这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除了无助,他只有揪心的难受。
弟弟的病,他不敢告诉父母,没有钱住院,他只好在厦门租了一间像样的房子,让弟弟有个稍好的环境休养。从此,罗光明变得沉默。他明白,自己再怎么努力的打工,也永远改变不了家人命运。沉浸在无声的悲痛之中,罗光明有着强烈的创业冲动。他苦苦思索着创业的方向,寻找创业的目标。他多么希望,某一次灵感和机遇能为自己带来商机。
创业:不怕没有钱,只怕想不到
当初,罗光明选择了在超市商场做营业员的工作,是想等机会成熟时,再作另外的打算。现在,责任的压力逼得他连选择机会也没有。在商场,他在小家电产品柜负责促销导购工作,时间一长,渐渐喜欢上了这份工作。因为对电器产品感兴趣,在为顾客介绍产品时,他总是显得很专业,讲解得很有耐心,这样一来,他的销售额直线上升。还有更重的是,他在这里获得了创造的乐趣。每当有新产品时,他都要对它们的功能进行研究,从产品的功能和构造,到产品的技术和和成本,他都会搞个一清二楚。除此之外,他还会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发现它们功能的不足,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创意在脑中将它们完善。二年的时间过去了,罗光明在商场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看见一件东西就想去改变它、创造它。
2001年6月的一天,一件小事的发生,让罗光明的命运再一次有了改变。
这天下午近下班时,有一位顾客前来购买用于清新空气杀菌的机器。罗光明向她推荐时下正热销的臭氧消毒机。可是,顾客却还想要具有过滤空气清除颗粒灰尘的功能。罗光明向她推荐了单独的空气净化机,可是老人又嫌多买一个机器回家占地方,而且价格也贵。最后顾客什么也有买,遗憾而去。顾客走了,罗光明却动起了脑子,商场现有的一些空气净化器跟空气消毒机,都只是单一性的产品,没有综合功能,如果将多种功能集中在一起,这样既能避免顾客买了多种机器在家摆放占地的不便,还能降低成本,让顾客受益。这个想法让罗光明看到了创业的曙光,于是,他开始查找资料,实施这个创意。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而其中大部分时间又是在家中度过。由于室内环境各个因素均会作用于人体,随着住宅不断向空中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人们也越来越开始重视住宅室内卫生。为此,专家们从日照、采光、室内净高、微小气候及空气清新度等五个方面对现代住宅提出卫生标准,因此,家用环保类小家电存在一个广阔的市常当今,国内外空气净化普遍采用HEPA过滤技术、负氧离子、臭氧技术,经过三十多年的应用,技术已十分成熟。罗光明将这三种技术集中在一起,设计出具有多重功能的空气清新机。高效HEPA过滤网,可过滤空气中99.9%以上的尘埃微粒、花粉、细微毛发、螨虫尸体、烟雾等;采用活性碳,具有强大的吸附作用和脱臭功能;每秒钟散发150万个负氧离子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经过空气干燥后的臭氧,纯度更高,杀菌能力更强。如果每天使用空气清新机3小时以上,对流行性感冒、肺炎、鼻炎、哮喘等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产品技术完善后,罗光明设计出了具有人性化、独特外观样机。带着样机,罗光明找到厦门好几个生产小家电的厂家,希望得到认同与之合作。一连好几天,当初感兴趣的厂家都没有与他联系,罗光明的心揪得紧紧的。担心的一幕在一周后终于出现,几个厂家都回了话给他:你要是有兴趣,可以付款我们替你生产,但要双方合作,我们不愿意担风险。
罗光明只好再想办法,找遍了朋友,再将所有与他有过交往的商人在脑中过滤,最后一个与他有过一面之缘的香港商人跳了出来。还是在悦华集团做酒店管理的时候,这位姓林的香港客商来厦门参加“9.8台商展销会”时生了病,罗光明组织人员为他帮忙布展。事后,林先生很感动,留下了一张名片给他。虽然已事隔多年,但是罗光明还是决定试一试。
好运在山穷水尽时开始降临。真是无巧不成书。林先生这时刚好在厦门成立了香港百事(厦门)分公司,投资贸易业务。与林先生见面后,罗光明讲明了自己的处境,并将父亲跟弟弟同时得了绝症的消息告诉了他,真诚希望林先生能帮助他。林先生虽然感动于罗光明的一片赤诚,但在商言商,他提出要产品有市场反馈时才能投资。这无疑又给罗光明出了难题,产品未生产出来,怎么能看到反馈?情急之中,罗光明猛然想到互联网,他提议,先将产品放到林先生的贸易网上去投石问路。
一个星期后,产品在网上有了反溃香港的几家公司和欧盟国家的一些公司都发来了邮件询问,美国一家公司还发来一封邮件,希望订购500台这样的机器。虽然只是一笔意向性的业务订单,却带来了林先生跟罗光明的合作。接下来,产品在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卫生防疫站的检测和认证后,终于开始了生产。
欧洲500台订单成了他们的第一笔业务,就是这一笔业务,赚得了人民币100多万元。有了良好的开端,林先生也信守承诺,与罗光明签订了合作协议(罗光明以技术折价100万元占有公司的股份)。
签完协议的当天,罗光明独自在新的办公室坐了一夜。重负多年的他在此时终于有了一丝宽慰。
90年代初期,空气清新机在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形成了周期性的消费,市场已非常成熟。互联网带来的商机跟信息,加上林先生多年的贸易经验,使得产品销售渐渐看好。
在空气清新机的基本机型上,罗光明又研发出了超声波加湿机系列、臭氧杀菌加湿机系列。今年5月,针对非典及一些流行疾病,在HEPA过滤技术的基础上,罗光明又研发出了具有熏香机电热效果的中草药杀菌网。独特的植物花香可消除疲劳、松弛神经;在清新空气的同时,还有着独特药疗保健作用。新产品在《国外采购》杂志跟互联网上一亮相,即受到了外国客商的青睐。
2003年7月,空气清新机系列产品已获得了认证,目前,产品正在美国申报专利。与此同时,公司在发展贸易业务的同时,将目光转向了国内市场,并已在7月面向全国招收代理商。
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题,拥有一个清新自然的生活空间是民生所需。空气清新机作为环保类小家电产品,以合理的价格(零售价580/元)将会赢得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
不怕没有钱,就怕想不到,正如罗光明一样,只要抢先一步,就会赢利一步。
;山区农村小本创业故事
创业的人在春天里容易陶醉,迷失方向,创业者要敢于在夏天烈日下赤膊上阵,在秋天面对成功硕果,创业者要立刻着手下一轮播种。看看那些农村创业的故事,学习他们,激励自己,找到正确的创业之路。那么下面是我分享的,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一: 大学生回农村种地让仙桃菜香飘海外 “真是脑壳进水了”,“堂堂大学生偏要跑回农村种地”……想起几年前辞职回老家创业时乡邻们的冷嘲热讽,韩高科至今仍憋著一股劲儿。 7年后的2014年底,他一手创办的湖北农时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上市。他本人,也成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好不容易跳出农门?却要回家当菜农 长相憨厚、面板黝黑。今年20岁的韩高科,朴实而沉稳。 2005年自湖北经济学院毕业后到北京考研,没想到研究生没考上,一条负面新闻却给他指明了人生方向。 “北京一家经营有机蔬菜的知名企业,因货源供不应求,便投机取巧,将普通蔬菜贴上自己的标签,以次充好混入市场。”这则普通人眼里的一条小新闻,在韩高科看来却商机无限:“我的家乡在江汉平原,那里土地肥沃,适种各类蔬菜。回去干这行,大有可为。” “供你读书就是想你离开农村,读完了你却要回来种地?”对于父亲劈头盖脸的责骂,韩高科没有回答,他决定自己积攒资金后回乡创业。2006年,他回武汉找到一份国企工作。 别人一有假期就游山玩水,韩高科一有假就去钻蔬菜基地。两年时间里,他走遍了全国大小蔬菜基地,掌握了蔬菜产、供、销一手资讯。每到周末,都泡在图书馆里查资料。还经常去华农、省农科院请教蔬菜专家。 2007年,他捧著东拼西凑的10万元资金,不顾旁人的诧异和嘲笑,在老家仙桃市郭河镇盘下80亩农田,开启了自己的“菜农生涯”。 外地蔬菜“水土不服”学费没少交 一切并不顺利。会计专业毕业的他经历了多次挫折。 2008年,韩高科得知山东的朝天椒种植前景好、回报高,便购进6万元种子和肥料,邀本地农户一起试种。谁知,那一年雨水多,加上高温、高溼,山东苗子“水土不服”,结果“颗粒无收”。 祸不单行。同年夏天,韩高科了解到宜昌、恩施等地的高山蔬菜售价高、需求大,萌生了在平原种植高山蔬菜的想法。结果,本地气候炎热,六七月份虫子成灾,总不能过量使用农药吧。头两次种植,都以失败告终 “第一次输给气候,第二次输给良心”的韩高科意识到:种植适合本地气候的应季蔬菜,向社会提供优质健康的农产品才是王道。 “春天,我种黄瓜、毛豆、甜玉米。秋天,我种菜薹、甘蓝、西兰花。”找到方向的他,之后的路顺利得多。 2009年,韩高科发现自己的产品在北京、上海等地卖得比较好,但长途运输难以保鲜。此外,一旦蔬菜大量集中上市,价格往往偏低,甚至赔本。 要同时解决长途运输和错峰出售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建立冷链。然而,投资冷库动辄上百万元。银行见企业风险太大,更是催逼未到期的联保贷款290万元。“最后,大哥拿出所有积蓄还借了一大笔钱,二哥卖了房子帮我渡过难关。”谈起后来大哥的去世,韩高科几度哽咽。 建万吨冷库做深加工?让仙桃菜香飘海外 2009年,韩高科成立了湖北韩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带动农户成立合作社。 此时的他,对公司的发展已经有了清晰的脉络:想强农富农,就成立合作社,搞订单农业。想拉通产业链,就上深加工生产线。想让中国蔬菜香飘海外,就做响自己的品牌。 为了改变社员传统的种植习惯和技术落后状况,他常年聘请山东寿光的高阶农艺师作技术指导,更新观念,练习内功。 通过多年奋斗,如今公司资产已经达到5000万元;产业基地由当初的80亩扩大到3000亩;合作社社员由最初的5人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人;产品由初创时的四五个品种发展到目前的30多个。 2014年,对韩高科来说是腾飞的一年。在之前6000多立方米高温冷库的基础上,公司再建一座18000立方米的低温冷库,以及速冻深加工生产线两条。 如今,湖北仙桃产的藕带、藕片、四季豆等深加工产品已经销往美国、以色列、日本、韩国;而新鲜的蔬菜则销往中国香港等地,年产值数千万元。 去年12月30日,公司更名为湖北农时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成功进行了A轮518万元融资。目前,5万吨的保鲜冷库正在加紧建设,瓜果、蔬菜等深加工出口专案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 “不久,还将在北上广深建立品牌连锁店和网上加盟店,我要让更多消费者吃到安全、放心、原味的农产品。”经历过无数波折,如今的他更加自信。
农村创业致富故事
农村创业致富故事
很多人都去大城市发展,殊不知农村创业也会致富。下面这些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农村真实创业致富故事。
农村真实创业致富故事一: 在校女大学生回农村创业做豆腐 成立公司做成品牌
2005年9月,卜睿承载着全家人的希望,走进了大学校门,同时也成了全家唯一的大学生。在父母的规划中,卜睿应该在毕业后留在城市,找一份体面、安稳的工作,告别农村。然而事与愿违,卜睿大学还没毕业就回到了农村,走上了创业之路。
在卜睿大三的时候,她在网上无意间看到这样一则关于“毒豆腐”的新闻:因为食用了含有违禁添加剂“吊白块”的“毒豆腐”,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身患尿毒症,给孩子的家庭和他本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看过这篇新闻,卜睿萌生了一个念头,要生产出真正安全、健康的食品,杜绝类似“吊白块”事件的再次发生。
2009年3月,卜睿不顾父母和亲人的强烈反对,走上了创业之路,选择的项目正是“豆腐”。创业初期的艰难,对于还没毕业的女大学生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一切事情卜睿都要亲力亲为。一板豆腐100多斤,男生抬着都有些吃力,卜睿每天都得抬上几十板。每天凌晨3点起床,然后去早市出摊,销售完以后又要去调研,跑市场、找场地。最初的日子,卜睿每天都是早上伴着月亮走,晚上带着月亮归。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卜睿的身影已经遍布长春市的大街小巷,而女大学生创业卖豆腐的新闻也传遍了长春市的大街小巷,最后卜睿的“豆腐项目”成了市政府重点扶持的大学生创业项目。
2011年,卜睿投资150万元,建起了标准化豆制品厂,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2012年,成立了吉林省昌睿食品有限公司,并注册了“卜家”这个品牌,同年获得了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得全国QS质量认证。公司成立以来,累计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50余人,工人每人平均年收入4万元。
现在卜睿的食品公司已经办得有声有色,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前进的步伐。一次偶然的机会,卜睿在比较偏远的山区,发现了30年前未经过改良的纯笨黑猪品种,这正好符合当时她要搞养生态殖业的想法。随后她买回了13头黑猪崽儿,开始摸索着做生态黑猪养殖。
长春市二道区畜牧局得知这个情况,对这个传统东北笨猪品种非常重视,多次到养殖场参观,提出建议,并嘱托一定要把这具有东北特色的纯笨黑猪品种保留下来。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卜家黑猪”在长春市已经小有名气。
现在卜睿又把眼光投向了“高光效、立体养殖”———在玉米地里养土鸡。现在该项目已经通过了论证,并进入了选种阶段,预计明年就可以大面积实施。届时她将带领乡亲增收,同时给顾客提供更多真正的安全食品。
卜睿相信,励志能照亮人生,创业能改变命运。经过这几年的拼搏和奋斗,卜睿先后被评为长春市二道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长春市“双学双比”女状元荣誉称号、“长春市百名创业人才”荣誉称号、“吉林省十佳大学生创业明星”荣誉称号、“吉林好青年”荣誉称号等。
现在卜睿头上的光环已经越来越多,但她没有忘记最初的目标。她说:“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我要努力的目标,我希望通过自己创业的实际行动,带动更多人创业。”她希望大家能在创业的道路上携手前行,共同开拓美好的明天,早日实现自我小梦,共筑中国大梦!
农村真实创业致富故事二: 四川小伙离开世界500强外企 回乡创业养蟑螂
“大家并不知道,害虫也有有用的地方,那就是药用价值。”近日,四川省什邡市师古镇24岁的钱程介绍,他和合伙人郑天航目前租了一个70平方米的小屋,里面养了40余万只蟑螂“兵团”,欲销往全国各地。两人的这一创业,还获得了什邡市有关部门提供的5万元青年创业基金。
钱程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专业是医药企业管理。快毕业时,钱程成功进入到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成都的分公司工作,从事药品销售。然而毕业不久,钱程却放弃了这份让别人羡慕的工作,毅然回乡创业。
“大学时,我旁听过一所商学院关于未来产业研判的讲座,讲的是在人们丰衣足食之后,对健康的渴求显得越来越强烈。”钱程介绍,“再加上,后来学校的一名医学教授竟患了癌症,这件事对我触发不小。所以,我想用我的专业知识为人类健康事业出一份力。”受此影响,他认定健康产业大有可为。
随后,钱程找到了好朋友郑天航,两人合伙,结合中医、农业寻找创业项目。去年9月,两人一起到了云南、甘肃、自贡等地,考察了党参、黄芪等中药材种植,以及蚯蚓、蝎子饲养等项目,再三斟酌后,选择了具有特殊性、低成本、药用价值高等优势美洲大蠊(蟑螂)养殖。
说干就干,去年10月,两人着手准备起来,先是找到了一家闲置农村安置房,按照考察时的见闻,给蟑螂营造一个温馨的家。水暖、养殖筛箱、接暖盘、孵化盘等等全部由钱程亲手制作。大约两个月时间,蟑螂养殖的基础设施基本完成。
“若是请人完成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估计要花7-8万元,我们自己动手只花了5万,整整节约了2万多。”钱程有些得意。
“大家并不知道,害虫也有有用的地方,那就是药用价值。”近日,四川省什邡市师古镇24岁的钱程介绍,他和合伙人郑天航目前租了一个70平方米的小屋,里面养了40余万只蟑螂“兵团”,欲销往全国各地。两人的这一创业,还获得了什邡市有关部门提供的5万元青年创业基金。
钱程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专业是医药企业管理。快毕业时,钱程成功进入到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成都的分公司工作,从事药品销售。然而毕业不久,钱程却放弃了这份让别人羡慕的工作,毅然回乡创业。
“大学时,我旁听过一所商学院关于未来产业研判的讲座,讲的是在人们丰衣足食之后,对健康的渴求显得越来越强烈。”钱程介绍,“再加上,后来学校的一名医学教授竟患了癌症,这件事对我触发不小。所以,我想用我的专业知识为人类健康事业出一份力。”受此影响,他认定健康产业大有可为。
随后,钱程找到了好朋友郑天航,两人合伙,结合中医、农业寻找创业项目。去年9月,两人一起到了云南、甘肃、自贡等地,考察了党参、黄芪等中药材种植,以及蚯蚓、蝎子饲养等项目,再三斟酌后,选择了具有特殊性、低成本、药用价值高等优势美洲大蠊(蟑螂)养殖。
说干就干,去年10月,两人着手准备起来,先是找到了一家闲置农村安置房,按照考察时的见闻,给蟑螂营造一个温馨的家。水暖、养殖筛箱、接暖盘、孵化盘等等全部由钱程亲手制作。大约两个月时间,蟑螂养殖的基础设施基本完成。
“若是请人完成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估计要花7-8万元,我们自己动手只花了5万,整整节约了2万多。”钱程有些得意。
走进了钱程的蟑螂小屋。推开门,一股湿热的空气扑面而来。封闭昏暗的室内密集、整齐地排列着数架夹板,夹板之间呈三角形。美洲大蠊就住在这样的百叶“蟑螂屋”里,还专门修了锅炉24小时供热,生怕冻着这些“宝贝”。
“别看这么多人怕蟑螂,其实蟑螂的胆子小。”钱程抽出一个夹板抖一抖,立即跑出数不清的蟑螂。他说,蟑螂怕光,一见光就直往缝隙里面钻。而蟑螂要生存,必须保温、保湿,还要安静,“它们最喜欢幽暗的环境。”
这么恶心的东西到底有什么作用?钱程为什么花大力气去养它们?
“蟑螂的药用价值鲜为人知。”据钱程介绍,蟑螂能养阴生机、通利血脉,不仅有降血压的功效,还能保肝护肝,外敷能治疗烧烫伤、痔疮,内服能治疗胃肠炎、肺结核等疾病,长期服用还能起到预防衰老、美容保健的效果。
不过,钱程养的蟑螂与大家常见的蟑螂可不一样。钱程说,这种蟑螂不仅很爱卫生,在饮食上还很挑剔。“一般蟑螂吃的都是‘地沟油’,但这些‘挑食’的蟑螂,吃的都是玉米糊糊。”钱程还“供上”了水果、玉米粥、鱼粉等好吃的东西,任由蟑螂肆意来回,快速成长。
“之前我们卖了一批蟑螂,市场价在80元左右一公斤,品质好的价格能够达到更高的价格。”钱程说,蟑螂的药用价值鲜为人知,从蟑螂身上提取的蟑螂多肽,药用价值非常广,“通利血脉,降血压,保肝护肝,外敷能治疗烧烫伤、痔疮,内服能治疗胃肠炎等疾病。”
今年5月4日,在四川省什邡市第二届青年创业大赛决赛中,钱程带来的美洲大蠊(蟑螂)养殖与深加工创业项目,以其特殊性、低成本、药用价值高等优势获得观众赞赏和评委青睐,荣得桂冠,并获得创业基金5万元。
“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和创业动力!”他创业养殖蟑螂的成本用了10万元。“收入方面,干品蟑螂每公斤价格低则60—70元,常规达150元左右,高则可达200多元以上不等。”如今钱程的养殖场有40万只蟑螂,1000只干品蟑螂约重一公斤。
“蟑螂从孵化到成虫需要4个月,保守估计年产量有400多公斤干品,情况好的两年就可以回本。而养殖期间,蟑螂还会不断产卵,每个卵可孵化14—16只幼虫。”
“养蟑螂门槛较低,投入小,周期短,市场需求大,收益可观。下一步我将利用创业基金扩大规模,深加工,把蟑螂养殖推广出去,成立专合社,以点带面,让村里人都参与进来,共同致富。”钱程信心满满地说起他的目标,“很多药厂现在都争相采购,销售渠道也不成问题,我非常看好这个行业。”
农村真实创业致富故事3:27岁女大学生返乡创业养羊 销售额高达千万
初见王伟伟,很难将眼前这个清秀的姑娘和“羊倌”联系起来。但只要打开话匣子,她开口就离不开“羊”了,“我饲养的是湖羊,这种羊的特点是,每胎多羔,耐高温高湿,抗病能力强……”
与“羊”结缘,要从她在常州读大学时说起,“大二时,我有了创业的想法,就用大一当外场主持挣的三四万元成立了贸易公司,代理国内品牌羊奶和羊奶粉。”当时正遇上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国内乳业市场动荡,她原以为羊奶可以趁机打开市场。可没想到,羊奶一开始在超市、终端店卖不动,剩下那些还有五六天就要过期的奶,她只好全部收回,带回学校送给同学喝。“有的同学喝不完,就拿来洗脸、泡脚,看得我挺心疼的。一开始,就亏了七八千。”
后来,王伟伟通过张贴海报、免费品尝、送货上门,逐渐打开了售奶局面。待大学毕业时,她已经挣到了“第一桶金”,羊奶销入当地各大超市,还在常州开了3家社区店。
2011年,王伟伟从常州工学院毕业了,她一边继续做着羊奶代理的生意,一边琢磨着新的创业计划。第二年,在考察了多家养羊基地后,她决定创办自己的公司,从事肉羊养殖。
王伟伟就把上学时挣到的数百万元都投到了这个项目上,又通过亲友筹集了一部分资金,总投资达到了550万元,在洪泽县三河镇赵集村流转了700多亩土地,建起了养殖场。养殖场里建有标准化羊舍及饲料用房6980平方米,青贮池3000立方米,配有饲料加工设备7组。她说,加工好的青贮饲料能保存两年,可以充分保证羊群的喂养需求。
“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限的,必须去挖掘,不然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能做成什么。只要你去做,总会有希望。你要是自己看扁了自己,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王伟伟坦言,创业过程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建厂时家里连遭变故,我刚毕业不久,对建筑施工一窍不通,吃住都在工地上,紧紧盯住进度,严控工程造价。”
最让她难忘的是2013年的夏天,她一个人住在刚建好的办公室里,周围只有农田和在建的羊舍,蚊虫叮咬已经算不了什么,有时候蛇还会钻进屋里来。王伟伟只好养了一只德国牧羊犬看门,这才有了点安全感。
目前,她的公司第一批湖羊已经顺利出栏,实现盈利不成问题。
“准备明年春节后建第二期,整个工程将投入1200万元,建成后可存栏15000头种羊,每年出栏商品羊32000头,销售收入可以做到3100万元。”在王伟伟的构想中,她将吸引有意向的农户参与进来,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养殖户+银行”的模式,这样不仅让小规模养殖户免去征地建厂房的成本,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防疫、分户饲养、统一出售”,还可以降低农户的养殖风险,实现农场与农户的“双赢”。
再看远一点,王伟伟希望逐渐完善上下游产业链,从肉羊屠宰深加工项目切入,构建“龙头企业+规模化养殖基地+肉羊屠宰深加工+合作社+农户”的纵向产业链,和“种羊良种繁育+肉羊育肥+饲料加工(草料、精料)+有机肥生产”的横向产业链。
“只有实现从养殖到屠宰加工的迈进,才真正踏上企业产品品牌化之路,从而一步步打造出中国高端冷鲜羊肉品牌。”对于未来,王伟伟信心满满。她说,创业永远在路上。
本文相关文章:
充满阳光的句子短句(心态充满阳光的句子 阳光简短励志唯美句子)
2024年8月6日 09:30
更多文章:
2022元旦发朋友圈的佳句(宝贝2022元旦祝福语朋友圈经典有趣大全)
2024年7月22日 09:20
多行不义自毙自(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哪里 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典故)
2024年4月17日 09:30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教案(小学四年级上册英语说课稿【三篇】)
2024年2月25日 07:00
在爱的路上一直没有缺席过是啥意思?“在爱的路上,最大的过错是错过” 法语应该怎么翻
2024年3月1日 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