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高中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2024-04-27 22:40:30 :25

齐桓晋文之事(高中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本文目录

高中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高中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王说,曰:“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于?”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弟子之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失传了。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德行,才可以称王于天下呢?”(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百姓吗?”(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从哪知道我可以呢?”(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我从胡龁那听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来祭钟。”

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那人问)道:“既然这样那么,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齐宣王)说:“有这事。”(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我诚然知道您是于心不忍。”(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就是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无罪却走向死地,因此用羊去换它。”

(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换大,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无罪却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齐宣王笑着说:“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不是吝啬钱财而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是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

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不接近厨房。”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

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触动啊!这种心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

(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吗?”(齐宣王)说:“不相信。”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却是为什么呢?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保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

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

为长辈弯腰作揖,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渤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对长辈弯腰作揖一类的事。

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

《诗经》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四海百姓,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

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用秤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长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

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还是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冒生命的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齐宣王说:“不是的,我怎么会这样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这办法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罢了。”

(孟子)说:“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听听吗?”齐宣王只是笑却不说话。(孟子)说:“是因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够吃呢?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呢?还是因为各种色彩不够看呢?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呢?左右受宠爱的人不够用呢?

(这些)您的大臣们都能充分地供给,难道大王真是为了这些吗?”(齐宣王)说:“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孟子)说:“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

(但是)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就像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齐宣王说:“像(你说的)这么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爬到树上去抓鱼,虽然抓不到鱼,却没有什么后祸;假使用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又尽心尽力地去干,结果必然有灾祸。”(齐宣王)说:“(这是什么道理)可以让我听听吗?”

(孟子)说:“(如果)邹国和楚国打仗,那您认为谁胜呢?”(齐宣王)说:“楚国会胜。”(孟子)说:“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

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多里的(国家)有九个,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其中的一份。以一份力量去降服八份,这与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不同呢?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

(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

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齐宣王说:“我糊涂,不能懂得这个道理。希望先生您帮助我(实现)我的愿望。明确的指教我,我虽然不聪慧,请(让我)试一试。”

(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的,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没有不做的了。

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

这样之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

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

(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

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古代中国政治史上的重要事件)

原文:齐桓公问于管仲曰:“寡人欲霸,何如?”对曰:“臣闻之,霸者,所以先取义而后取利也。故夫子之德配天地,而功被四海,岂特霸哉?是以天下莫不称夫子为仁圣也。今夫子欲霸,不可以先取利而后取义也。”公曰:“善。”

翻译:齐桓公问管仲:“我想称霸天下,该怎么做?”管仲回答道:“我听说,霸者是先取义后取利的。因此,夫子的德配天地,功被四海,不仅仅是霸,而是天下无不称夫子为仁圣。现在夫子想称霸,不能先取利后取义。”公说:“好的。”

齐桓晋文之事概述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君主,他的治国思想和政治手腕备受世人推崇,被誉为“仁君”。在他的统治下,齐国国力强盛,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而齐桓晋文之事,则是他的一次重要政治行动,也是古代中国政治史上的重要事件。

背景

在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不断,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齐桓公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治理好国家,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因此,他倡导“仁政”,提倡“仁义礼智信”,并将其贯彻于治国之中。

齐桓晋文之事的过程

齐桓公在位期间,曾多次与晋国进行交流,两国之间关系良好。但是,在晋国的一次内乱中,晋国的公子重耳被迫流亡。齐桓公得知此事后,决定帮助重耳夺回晋国的王位。他派遣大臣管仲前往晋国,与重耳商议计划。管仲告诉重耳,要先争取人心,取得民众的支持,然后才能夺回王位。最终,重耳成功夺回晋国的王位,管仲也因此被誉为“春秋五霸”之一。

齐桓晋文之事的意义

齐桓晋文之事是春秋时期的一次政治行动,它的意义在于,它展示了齐桓公的仁政思想和治国能力。他通过帮助重耳夺回王位,实现了两国之间的和平相处,促进了整个地区的稳定。此外,这次行动也展示了管仲的政治才华和智慧,为后世留下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思路。

齐桓晋文之事主要内容

齐桓晋文之事主要内容如下:

1、齐桓晋文之事是一篇课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2、齐桓晋文之事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3、齐桓、晋文:指齐桓公小白和晋文公重耳,春秋时先后称霸,为当时诸侯盟主。宣王有志效法齐桓、晋文,称霸于诸侯,故以此问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记录了孟子与齐宣王的一次谈话。齐国在宣王之父威王时,曾经两次打败魏军,宣王时又破燕国的国都,雄踞东方,威震诸侯。这时的齐宣王踌躇满志,怀有以战称霸、君临天下之愿景。

当孟子来到齐国,他就要孟子支持和帮助他追求霸业,而孟子则利用这一机会,比较完整地阐述了行仁政而王天下的道理。

《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说服齐宣王施行保民的仁政的言论.说明王天下的关键,在于保民;保民的根源,在于有不忍之心;不忍之心的作用,在于推行仁政;推行仁政的具体措施,在于制民之产.这是全篇的章旨. 孟子的保民和...

齐桓晋文之事200字介绍 - …… 》 一般认为齐桓公生卒是公元前685-643年,晋文公是公元前671-628年,晋文公比齐桓公小大概14岁.个人能力,晋文公要强一些.齐桓公把政务都交给管仲,自己倒是花天酒地的,管仲一死,国内就失控了,结果给活活饿死.表现了孟子反对...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15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16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17土地,朝秦楚18,莅中国19而抚四夷也。以若20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21也。”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如果想看译文,就去下面这个网址吧!!***隐藏网址***

齐桓晋文之事的原文是什么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对照翻译如下: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

(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齐宣王)说:“德行怎么样,才可以称王呢?”(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保全百姓吗?”(孟子)说:“可以。”(齐宣王)说:“从哪里知道我可以呢?”(孟子)说:“我从胡龁那听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

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的血)来涂在钟上行祭。’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那人问)道:‘那么既然这样,(需要)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齐宣王)说:“有这事。”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但是)诚然我知道您是出于于心不忍(的缘故)。”(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就是因为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因此用羊去换它。”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原文: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翻译: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这类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德行,才可以称王于天下呢?”

(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民吗?”

(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从哪知道我可以呢?”

(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我从胡龁那听说):‘您坐在大殿上,有牵牛从殿下走过的人。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

(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的血)来涂在钟上行祭。’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

(那人问)道:‘既然这样,那么(需要)废弃祭钟的仪式吗?’您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齐宣王)说:“有这事。”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是爱惜(一头牛)。(但是)诚然我知道您是出于于心不忍(的缘故)。”

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对我有这种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就是因为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因此用羊去换它。”

(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的动物)换下大(的动物),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齐宣王笑着说:“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不是(因为)吝啬钱财才以羊换掉牛的,老百姓认为我吝啬是理所当然的啊。”

(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是仁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品德高尚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远离厨房。”

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这话)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不知道自己是出于什么想法。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触动啊!这种心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

(孟子)说:“(假如)有人禀报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您认可吗?”

(齐宣王)说:“不认可。”

孟子说: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火,是不用视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

(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的表现怎样区别?”

(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北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为年长者按摩肢体,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

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北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为年长者按摩肢体一类的事。

敬爱自家的老人,从而推广到(敬爱)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

《诗经》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和子女做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施加到他人身上罢了。

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四海百姓,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又是什么原因呢?用秤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长短,任何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

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难道(大王)您要动用士兵(发动战争),使大臣们陷于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

齐宣王说:“不是的,我怎么会这样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这办法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罢了。”

(孟子)说:“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听听吗?”

齐宣王只是笑却不说话。

(孟子)说:“是因为美味的食物不够吃呢?轻软暖和的衣服不够穿呢?还是因为绚丽的颜色不够看呢?音乐不够听呢?左右受宠爱的大臣不够用呢?(这些)您的大臣们都能充分地提供给大王,难道大王真是为了这些吗?”

(齐宣王)说:“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

(孟子)说:“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用这样的做法,谋求这样的理想,就像爬到树上找鱼一样。”

齐宣王说:“真的像(你说的)这么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爬到树上去抓鱼,虽然抓不到鱼,却没有什么后祸;假使用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又尽心尽力地去干,结果必然有灾祸。”

(齐宣王)说:“(这是什么道理)可以让我听听吗?”

(孟子)说:“(如果)邹国和楚国打仗,那您认为谁胜呢?”

(齐宣王)说:“楚国会胜。”

(孟子)说: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多里的(国家)有九个,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其中的一份。

凭借一份力量去降服八份,这与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

(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市场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向您奔走求告。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

齐宣王说:“我糊涂,不能做到这种地步。希望先生您帮助我(实现)我的志愿。明白的(把王政之道)指教我,我虽然不聪慧,请(让我)试一试。”

(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却有长久不变的心,只有有道德操守的读书人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

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不遵守礼仪法度,无所不为。等到(他们)犯了罪,接着就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百姓。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

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假使一辈子都遇丰年,就一辈子都可以吃饱,在荒年也不至于饿死。

这样之后驱使他们向善。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

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

(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家禽家畜生长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

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适宜种植、收获庄稼的时节,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慎重办理学校的教育,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文章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齐恒晋文之事翻译及原文

《齐桓晋文之事》的译文如下: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徒弟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德行,才可以称王于天下呢?”

(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民吗?”

(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从哪知道我可以呢?”

(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您坐在大殿上,有牵牛从殿下走过的人。您看见那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的血)来涂在钟上行祭。’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那人问道‘既然这样,那么(需要)废弃祭钟的仪式吗?’您说:‘怎可废除?用羊来换它吧。’是真的吗?”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是吝啬(一头牛)。(但是)诚然我知道您是出于于心不忍(的缘故)。”

赏析

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这篇文章记孟子游说宣王行仁政。说明人皆有不忍之心,为国君者,只要能发扬心中这种善端,推己及人,恩及百姓,就不难保民而王。

文章通过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表现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和富民、教民的政治主张,也表现了孟子善辩的性格和高超的论辩技巧。他的主张,首先是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养家活口,安居乐业。然后再“礼义”来引导民众,加强伦理道德教育,这样就可以实现王道理想。这种主张反映了人民要求摆脱贫困,向往安定生活的愿望。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对照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和翻译如下:

原文: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王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王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王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翻译: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门徒)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德行,才可以称王于天下呢?

(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阻挡他。

(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使百姓安定吗?

(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从哪知道我可以呢?

(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我从胡龁那听说):您坐在大殿上,有牵牛从殿下走过的人。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的血)来涂在钟上行祭。

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那人问)道:既然这样,那么(需要)废弃祭钟的仪式吗?您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齐宣王)说:有这事。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是爱惜(一头牛)。(但是)诚然我知道您是出于于心不忍(的缘故)。

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对我有这种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就是因为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因此用羊去换它。

(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的动物)换下大(的动物),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齐宣王笑着说: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不是(因为)吝啬钱财才以羊换掉牛的,老百姓认为我吝啬是理所当然的啊。

(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是仁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品德高尚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远离厨房。

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这话)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不知道自己是出于什么想法。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触动啊!这种心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

(孟子)说:(假如)有人禀报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您认可吗?

(齐宣王)说:不认可。

(孟子说:)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火,是不用视力的缘故。

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

(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的表现怎样区别?

(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北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为年长者按摩肢体,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北海这一类的事。

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为年长者按摩肢体一类的事。敬爱自家的老人,从而推广到(敬爱)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

《诗经》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和子女做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施加到他人身上罢了。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四海百姓,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

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又是什么原因呢?用秤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长短,任何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

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难道(大王)您要动用士兵(发动战争),使大臣们陷于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

齐宣王说:不是的,我怎么会这样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这办法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罢了。

(孟子)说: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听听吗?

齐宣王只是笑却不说话。

(孟子)说:是因为美味的食物不够吃呢?轻软暖和的衣服不够穿呢?还是因为绚丽的颜色不够看呢?音乐不够听呢?左右受宠爱的大臣不够用呢?(这些)您的大臣们都能充分地提供给大王,难道大王真是为了这些吗?

(齐宣王)说: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

(孟子)说: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用这样的做法,谋求这样的理想,就像爬到树上找鱼一样。

齐宣王说:真的像(你说的)这么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爬到树上去抓鱼,虽然抓不到鱼,却没有什么后祸;假使用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又尽心尽力地去干,结果必然有灾祸。

(齐宣王)说:(这是什么道理)可以让我听听吗?

(孟子)说:(如果)邹国和楚国打仗,那您认为谁胜呢?

(齐宣王)说:楚国会胜。

(孟子)说: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多里的(国家)有九个,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其中的一份。

凭借一份力量去降服八份,这与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

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市场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向您奔走求告。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

齐宣王说:我糊涂,不能做到这种地步。希望先生您帮助我(实现)我的志愿。明白的(把王政之道)指教我,我虽然不聪慧,请(让我)试一试。

(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却有长久不变的心,只有有道德操守的读书人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不遵守礼仪法度,无所不为。

等到(他们)犯了罪,接着就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百姓。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假使一辈子都遇丰年,就一辈子都可以吃饱,在荒年也不至于饿死。

这样之后驱使他们向善。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

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家禽家畜生长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

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适宜种植、收获庄稼的时节,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慎重办理学校的教育,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

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齐桓晋文之事》赏析:

此文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孟子针对齐宣王自恃国力强大,欲“莅中国而抚四夷”的雄心,及时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张,肯定保民的重要。又通过比喻,指出齐宣王不保民是不为,而非不能。

而宣王之所以不保民而王,不推恩于百姓,他是想以力图霸。而以力图霸一定失败,只有发政施仁,才能胜利。接着,孟子从下面正面提出“制民之产”和“驱而善之”两项保民措施,并指出,实行了这两项措施,则不王者,未之有也。

整个交谈中,孟子如舟师掌舵,中流自如,随意所之。而结构上又紧扣一个中心:依据齐宣王的不忍之心,说服他行仁政,以王天下。全篇以小问题引出大道理,由远及近,步步推论,比喻生动,说理透彻,多用排比,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充沛气势。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齐桓晋文之事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

1、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翻译: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

2、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翻译: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弟子之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失传了。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3、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翻译:(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4、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翻译: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

5、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翻译:(那人问)道:“既然这样那么,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6、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翻译:(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我诚然知道您是于心不忍。”

7、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翻译:(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就是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无罪却走向死地,因此用羊去换它。”

8、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翻译:(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换大,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无罪却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9、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翻译:齐宣王笑着说:“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不是吝啬钱财而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10、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翻译:(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是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

齐桓晋文之事翻译及原文

齐桓晋文之事翻译及原文如下: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

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齐宣王)说:“德行怎么样,才可以称王呢?” 

(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保全百姓吗?” (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从哪里知道我可以呢?” 

(孟子)说:“我从胡龁那听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的血)来涂在钟上行祭。’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

(那人问)道:‘那么既然这样,(需要)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齐宣王)说:“有这事。”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但是)诚然我知道您是出于于心不忍(的缘故)。

齐桓晋文之事(高中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本文编辑:admin

本文相关文章:


齐桓晋文之事翻译(齐桓晋文之事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翻译(齐桓晋文之事翻译)

本文目录齐桓晋文之事翻译齐桓晋文之事翻译完整版 齐桓晋文之事的翻译齐桓晋文之事逐字逐句翻译齐桓晋文之事 翻译齐桓晋文之事翻译齐桓晋文之事翻译如下: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

2024年8月7日 13:40

更多文章:


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烟草专卖行政执法规范)

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烟草专卖行政执法规范)

本文目录烟草专卖行政执法规范3万以下烟草罚款标准烟草专卖法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不履行罚款的处理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的流程是什么烟草稽查查到串码烟怎么处罚烟草专卖行政处罚规定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烟草专卖行政执法规范法律分析:为进一步提高烟草专卖依

2024年7月23日 15:50

公司刻章申请(刻公章需要什么手续)

公司刻章申请(刻公章需要什么手续)

本文目录刻公章需要什么手续公司刻章在哪里办理刻章申请怎么写刻章需要什么材料 公司刻章需要什么材料刻章申请及公司刻章去哪里办理,刻章、印章费用需要多少钱一枚公司刻章需要哪些资料如何申请刻章及所需材料和手续刻公章需要什么手续刻公章要看是什么单位

2024年3月6日 08:50

心理素质测试(心理素质测试是考些什么内容)

心理素质测试(心理素质测试是考些什么内容)

本文目录心理素质测试是考些什么内容什么叫心理素质检测啊指导:公考应试者参加心理素质测评注意事项广东省考心理素质测试是指什么心理素质测评考什么心理素质测试考研复试心理素质测试考什么心理测评怎么做什么是心理素质测评心理素质测评考什么内容宜宾心理

2024年3月7日 07:50

中国饮食文化ppt(影响中国烹饪的因素 是什么)

中国饮食文化ppt(影响中国烹饪的因素 是什么)

本文目录影响中国烹饪的因素 是什么中西方饮食差异,英文的,最好有PPT可否求一个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英语)的PPT,只有几张也可以中国饮食文化课件 主编李曦中华名小吃ppt影响中国烹饪的因素 是什么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餐饮文化博大精深,主要是受

2024年9月27日 18:50

小学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谁有小学教师招聘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练习题或者在哪可以下载)

小学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谁有小学教师招聘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练习题或者在哪可以下载)

本文目录谁有小学教师招聘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练习题或者在哪可以下载小学数学教师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2011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考试资料汇总谁有2008年报考小学教育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复习提纲 我分全送你们啦我急需找 教师上岗

2024年4月26日 23:30

春天,桃花开的意思?春天桃花开的唯美句子

春天,桃花开的意思?春天桃花开的唯美句子

本文目录春天,桃花开的意思春天桃花开的唯美句子描写春天桃花盛开的景象春天什么季节开桃花描写春天桃花盛开的样子春天桃花开的诗句形容春天桃花开的诗句春天桃花盛开的诗句形容春天来了桃花开了的诗句春天桃花开放的句子 描写春天桃花开的好句子春天,桃花

2024年5月17日 04:20

劳动节手抄报 第一名(六年级劳动节手抄报一等奖)

劳动节手抄报 第一名(六年级劳动节手抄报一等奖)

本文目录六年级劳动节手抄报一等奖劳动节的一等奖手抄报 一等奖手抄报五一劳动节的画第一名劳动节第一名的手抄报 劳动节手抄报劳动主题绘画作品手抄报 劳动手抄报五一劳动节手抄报十张优秀的劳动节手抄报劳动最光荣手抄报精美好看10张劳动节手抄报怎么画

2024年3月12日 11:40

我和我的邻居作文?梦见我和很多邻居一起吃饭的预兆

我和我的邻居作文?梦见我和很多邻居一起吃饭的预兆

本文目录我和我的邻居作文梦见我和很多邻居一起吃饭的预兆我和邻居经常有矛盾,怎么才能和邻居友好相处如何与邻居和谐共处雪中四季中的我和我的邻居分别有哪些美好品质如何解决和邻居的矛盾和邻居关系紧张,我应该怎么办和邻居发生了矛盾,我该怎么办如果我与

2024年8月23日 07:20

文公伐原原文及翻译?文公伐原的译文和原文是什么

文公伐原原文及翻译?文公伐原的译文和原文是什么

本文目录文公伐原原文及翻译文公伐原的译文和原文是什么晋文公伐原文言文翻译以诚信立天下晋文公伐原的原文及翻译如下:晋文公伐原文言文而的翻译文言文阅读  晋文公伐原 ① ,与士期七日, 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 谋士 ② 言曰:“原将下矣,师吏文公

2024年8月14日 11:10

火灾逃生方法(常见火灾的逃生方法具体有哪些)

火灾逃生方法(常见火灾的逃生方法具体有哪些)

本文目录常见火灾的逃生方法具体有哪些火灾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什么火灾逃生的方法有哪些火灾发生时如何逃生发生火灾的逃生方法有哪些高层火灾逃生方法有哪些常见火灾的逃生方法具体有哪些在社会生活中,火灾是威胁公共安全,危害人们生命财产的灾害之一。那么

2024年8月27日 15:40

初三作文600字(初三青春的600字作文)

初三作文600字(初三青春的600字作文)

本文目录初三青春的600字作文初三记事作文600字初三优秀作文600字范文【5篇】初三优秀作文600字我的青春故事初三作文600字5篇蜕变初三作文600字以青春为话题初三作文600字关于面对困难的初三作文600字走一步,再走一步初三作文60

2024年4月11日 04:20

欢声笑语成语接龙(成语接龙: <除“满腔怒火”> 欢声笑语()()() 依依不舍()()() 顶天立地()()())

欢声笑语成语接龙(成语接龙: <除“满腔怒火”> 欢声笑语()()() 依依不舍()()() 顶天立地()()())

本文目录成语接龙: <除“满腔怒火”> 欢声笑语()()() 依依不舍()()() 顶天立地()()()欢声笑语的成语接龙大全欢声笑语的成语接龙欢声笑语的成语接龙顺接,下一个成语是什么欢声笑语成语接龙以欢开头 成语接龙成语接龙:欢声笑语,_

2024年7月3日 19:30

经济合同法全文(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条详细全文)

经济合同法全文(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条详细全文)

本文目录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条详细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请问网上哪里能找到法院的判决书全文 最好是有合同法方面的案例以及该案例的判决书全文2008合同法全文经济合同法废止了吗合同法全文最新2022经济合同法,第128条

2024年4月24日 08:40

雨水二十四节气都代表什么?雨水节气介绍

雨水二十四节气都代表什么?雨水节气介绍

本文目录雨水二十四节气都代表什么雨水节气介绍雨水节气的特点雨水节气是几月几日雨水的节气二十四雨水节气的特征有哪些雨水节气介绍雨水是什么时候二十四节气之雨水的由来与含义雨水节气的含义是什么雨水节气有什么特点 雨水节气有哪些气候特征雨水节气三候

2024年4月7日 00:30

如果一生有你陪(陪一个人一辈子的句子 余生有你就足够的句子)

如果一生有你陪(陪一个人一辈子的句子 余生有你就足够的句子)

本文目录陪一个人一辈子的句子 余生有你就足够的句子愿你一生有人相伴,是什么意思这一生有你足矣的浪漫表白句子表达这辈子有你陪伴就够了的句子如果一生有你陪 歌词如果一个人说陪你一辈子加下辈子,怎么回答暖心余生有你的句子(余生有你的陪伴的说说)一

2024年8月23日 06:50

飞蛾扑火的故事(谁来告诉我飞蛾扑火的故事)

飞蛾扑火的故事(谁来告诉我飞蛾扑火的故事)

本文目录谁来告诉我飞蛾扑火的故事谁知道“飞蛾扑火”的故事飞蛾扑火经典歇后语故事飞蛾扑火 夸父逐日 嫦娥奔月的故事飞蛾扑火的典故飞蛾扑火的故事和寓意飞蛾扑火的意思及故事谁来告诉我飞蛾扑火的故事这天夜里,有家人正准备做饭的时候,突然停电了。这家

2024年8月8日 01:10

关于中秋节最好的诗(关于中秋节的好诗句)

关于中秋节最好的诗(关于中秋节的好诗句)

关于中秋节的好诗句关于中秋节的好诗句如下: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赏析:“举杯邀明月”中,诗人将明月视为自己的朋友,邀请它共饮一杯酒,展现出诗人豪迈和潇洒的性格。“对影成三人”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尽

2024年12月7日 16:10

契诃夫简介,契诃夫简要生平?关于契诃夫简介

契诃夫简介,契诃夫简要生平?关于契诃夫简介

本文目录契诃夫简介,契诃夫简要生平关于契诃夫简介契诃夫简介契诃夫生平简介契诃夫简介是什么契柯夫的短篇小说契诃夫简介,契诃夫简要生平 契诃夫简介 契诃夫(1860~1904)全名叫安东·巴浦洛维奇·契河夫,19世纪末俄国具有世界声誉的伟大的

2024年8月24日 23:20

打扰的反义词(打扰反义词)

打扰的反义词(打扰反义词)

本文目录打扰反义词打扰的反义词是什么打扰反义词是什么打扰的反义词打扰的反义词是什么突然,立即,剧烈,打扰的反义词 激烈,挥动,消失的近义词驱逐,敬重,疲倦,孤独,迅速,,确实,疏忽,打扰,这些词语的每一个反义词是什么词,打扰的意思解释 打扰

2024年6月1日 16:30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书(暑假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大学生)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书(暑假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大学生)

本文目录暑假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范文【五篇】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1500字社会实践报告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1500字【精选5篇】暑假社会实践报告2500字范文暑假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大学生   亲,你知道

2024年8月18日 04:30